赵高发动政变杀害了秦二世,为何轻易的被秦三世杀了?
赵高发动政变杀害了秦二世,为何轻易的被秦三世杀了?
网友解答:
很简单,赵高低估了秦王子婴。
秦始皇去世后,赵高联合丞相李斯,将胡亥推上皇位,之后,赵高为大权独揽,又设计除掉李斯,自此,他成了大秦朝堂上权势最大的人。
与此同时,秦二世胡亥更是无条件信任赵高,把朝中的大小事情都交给了赵高打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赵高已经成为当时大秦的“实际皇帝”,那么,既然赵高已经大权在握,干嘛非要杀掉胡亥呢?留着他当一个听话的傀儡不香吗?
严格来讲,赵高杀胡亥,也是“迫不得已”。
除掉李斯后,赵高荣登丞相之位,就开始慢慢地不把胡亥放在眼里,因为他知道,胡亥这个人,完全没有什么能力可言。
在这种情况下,赵高的野心自然就越发膨胀起来。
并且,赵高本身也出身于赢姓赵氏,说白了和秦始皇嬴政算是同宗同祖的一家人,所以,他就认为,自己的血统有资格登基称帝。
因此,取代胡亥自立为君,就成了赵高当时的计划。
不过,鉴于朝中还有不少忠于大秦的臣子,这些人的存在,对赵高始终是个威胁,为了稳妥起见,赵高在进行改朝换代的计划之前,先用计试探了一番。
他所采用的计策,就是我们熟知的“指鹿为马”这个典故。
具体的步骤,就是赵高命人牵来一头鹿,当着胡亥的面,说这是献给他的马,胡亥则十分疑惑,于是就询问周边的大臣,这究竟是鹿还是马?
有一部分大臣,为了奉承赵高,就瞪眼说瞎话,说这是一匹骏马,而有一部分人,担心被赵高清算,因此就沉默不语。
而那些忠于大秦的臣子,则说了真话,当庭指出这是一头鹿。
而在事后,赵高就对那些敢于说是“鹿”的大臣一一进行清算,就这样,赵高通过这个办法,顺利的将那些不愿意附和他的人逐一清除掉。
不过,没等赵高展开第二步计划,当时的天下局势已经陷入了巨大混乱之中。
由于不堪压迫,各地起义四起,先是陈胜、吴广,之后又是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反秦义军,总之,此起彼伏的起义给秦王朝造成的沉重的打击。
而与此同时,秦军在面对起义军的作战中,却节节败退,巨鹿之战,秦军主力被项羽击溃,大将王离被擒,并且,素来忠心的章邯,也率20万大军投降。
这一切,赵高自然一清二楚,虽说他在朝堂上能呼风唤雨,但面对汹涌的起义军却无能为力,尤其是听说刘邦打进关中之后,赵高更是怕到不行。
赵高怕什么呢?他倒不是怕刘邦,而是怕胡亥,因为就在不久前,胡亥询问起义军的情况时,赵高还信誓旦旦地表示,那只不过是一群盗贼,不足为虑。
而胡亥也相信了赵高所说的话,继续开始享乐,由此可见,胡亥被赵高蒙蔽到了什么程度。
但如今的情况是,秦军节节败退,秦将章邯倒戈,这么大的事情,显然赵高是瞒不住了,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胡亥最终还是得知了当前大秦面临的局势。
因此,胡亥寝食难安,同时又派遣使者找到赵高,斥责他剿匪不力,质问他为何会闹成现在这个样子。
胡亥的质问,让赵高更加害怕,他担心已经对他产生怀疑的胡亥,会下令将他处死,因此,赵高思来想去,最终得出结论,那就是只有杀掉胡亥,自己才能保住性命。
于是,赵高与弟弟赵成,以及女婿阎乐三人,经过密谋,决定“弑君”。
当然,直接杀胡亥难度有些大,毕竟胡亥身边还有不少护卫力量,不太好直接下手,因此,赵高制定了一系列周密的计划。
首先,他对外散布谣言,称宫内附近有盗贼,借助这个说法,调集士兵,并交给女婿阎乐统领,让他带兵追击。
这样一来,赵高就顺理成章地有了武装力量。
与此同时,阎乐指使自己的亲兵,伪装成盗贼模样,并“劫走”了自己的母亲,好让赵高的盗贼之说证据确凿。
实际上,阎乐的母亲是被送往了赵高家里藏了起来。
紧接着,阎乐装模作样地提出,要去追击盗贼,这样他就可以带着亲兵接近胡亥所在的望夷宫,而胡亥也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最终,等到阎乐和赵成杀到望夷宫时,胡亥才反应过来,但可惜的是,他身边仅剩一个小太监,因此,只能被阎乐逼着自尽。
临死前,胡亥还问那个小太监,为什么不早点告诉他当前的局势,而小太监则说,正是因为他不敢说实话,因此才活到了现在。
就这样,大秦仅传了两代后便轰然倒塌。
胡亥死后,赵高十分得意,在他看来,如今胡亥已死,自己终于可以登基称帝了,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打破了赵高的幻想。
就在赵高那些胡亥身上那块象征皇帝的玉玺来到大殿上时,大臣们已经知道了发生了什么,而面对赵高意欲称帝的举动,大臣们则选择低头沉默不语。
这意思很简单,就是他们不同意赵高做皇帝。
虽说当时赵高手握大权,但总不能将所有人都杀光,可是面对这么多不支持他的大臣,赵高也是很无奈,他知道如果自己强行登基,未必会有好结果。
说不定未来某一天,自己也会和胡亥一个下场。
因此,赵高只得退而求其次,找一个大臣们同意的人选来当皇帝,然后自己手握大权,还可以遥控指挥。
说白了,赵高就是想找一个傀儡出来。
而他选中的“傀儡”,正是后来的秦王子婴,之所以选他,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当时实在是没人可选了。
胡亥当初为了消灭对自己的潜在威胁,曾处死了秦始皇的诸多子嗣,而经过他的一番屠戮,秦王室可以说是人才凋零。
而子婴则是侥幸逃脱了那场屠戮,成为了秦王室仅有的幸存人员。
并且,子婴的名声很好,他本人宅心仁厚,深得百姓爱戴,而这样的人,正是赵高眼里最合适的人选。
为什么呢?因为这关系的赵高的下一步计划。
赵高的计谋,是将子婴推上去后,先稳定住当前的局势,让大臣们对他不再敌视,之后再利用子婴的身份,去跟起义军谈判,以便获取最大的利益,毕竟子婴算是秦王室成员。
而自己则坐在幕后操控一切,只要谈判成功,那么子婴就失去了作用,到时候像杀秦二世一样,将子婴杀掉就行了。
并且,为了保证自己最终能达到目的,赵高在推子婴上位的时候,还特意留了一手。
他以六国均已复立,秦朝失去了对六国的管辖权为理由,言之凿凿的称秦朝已经没有资格再称帝,因此,子婴应该像以前的秦国君主一样,称“王”才对。
所以,子婴在登基时,仅仅是秦王,并非是皇帝。
赵高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将来自己在杀死子婴后,能够以皇帝自居,说白了,当时的子婴,只不过是赵高手里的一枚棋子,也就是个傀儡而已。
不过,让赵高没有料到的是,被他视为傀儡的子婴,却给他来了个绝地反杀,最终,赵高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子婴结束了他的性命。
那么,曾经为了杀胡亥,将计划制定得十分周密的赵高,又是如何被子婴反杀的呢?
用很简单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赵高明显低估了子婴的能力。
相对于秦二世胡亥来讲,显然子婴要聪明得多,为什么这么说呢?早在秦二世还活着的时候,有一件事就将子婴的大局观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初,胡亥刚登基,听信了赵高的谗言,将大将蒙恬、蒙毅二人下狱,并准备处死二人,就在这个时候,子婴冒着风险向胡亥进言,说了一番堪称“未卜先知”的话。
子婴列举了战国时期的几个君王杀重臣而用佞臣的例子,比如有赵王迁杀李牧用颜聚,这几个例子无一例外的都是以君王丧失了国家而告终。
因此,子婴就谏言胡亥,让他不要重蹈覆辙,可惜胡亥不听,依然执意杀了蒙恬和蒙毅。
通过最终大秦毁在了赵高手里这个结果来看,子婴当时的话所言不虚,而换个角度来讲,能说出这种极富远见的话,这个人能力肯定不会太差。
因此,在子婴得知自己被立为秦王之后,马上就意识到,赵高这是准备拿自己当工具来使。
而作为正儿八经的秦皇室成员,并且还具备一定的能力,子婴自然就不甘心成为赵高的傀儡,所以,从他成为秦王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在谋划这如何改变这一局面。
并且,子婴也敏锐地意识到,当前解决问题,改变局面的最快捷方式,就在找高手身上,因此,只要除掉赵高,那么就会大大缓解当前秦国面临的艰难处境。
因此,在子婴和忠诚的部下商议后,一个大胆的计划便由此成型,而与此同时,赵高还在做着他的“黄粱美梦”,根本不知道子婴已经暗中展开了行动。
子婴的计划是,利用数日后在宗庙举行登基典礼的机会,将赵高杀掉,而为了完成计划,子婴特意托病,目的就是为了将赵高引来。
到了典礼举行的日子,赵高等不到子婴前来,果然就亲自前去子婴的斋宫请他,而刚到斋宫之后,早已埋伏多时的韩谈纵身而出,一举将赵高杀死在当场。
就这样,曾经权倾一时的赵高,死在了被自己视为傀儡的子婴手里,事后,子婴下令将赵高的尸体悬挂在咸阳城示众,并且,又夷了赵高三族。
正所谓有心算无心,所以,赵高这才最终被杀,而他的死可以说是一点都不冤。
不过,纵然杀死了赵高,但秦王朝当时已经是日暮西山,子婴虽说也组织了秦军抵抗刘邦等人,但奈何寡不敌众,加上百官也大多背叛了秦朝,因此,子婴也是无力回天。
公元前207年,刘邦等起义军攻下峣关后兵临咸阳,同时派出使者前去劝降子婴,在衡量了当前的局势之后,子婴无奈的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他让儿子把自己捆绑起来,并穿上白色的丧服,带着传国玉玺等信物,亲自来到刘邦处,向刘邦正式投降。
至此,这个延续了数十代君王,并且由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的大秦朝宣告灭亡。
而子婴从登上王位到出城投降,前后仅有四十六天,这就让他成为了秦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君王。
并且,在投降刘邦之后,刘邦的手下曾建议杀掉子婴以绝后患,不过,刘邦最终表示拒绝,没有杀掉子婴,而是将他安置在咸阳看管起来。
但就在不久后,项羽又攻入咸阳,不仅一把火烧了阿房宫,还顺带将子婴连同其家人一起诛杀。
而回顾子婴诛杀赵高的整个过程,虽说看似轻松,但其实也是险之又险,不仅需要将赵高引到斋宫,并且还得需要一个敢拼命的勇士。
更重要的,是必须保证一击必杀,否则,让赵高获悉子婴的计划,或者被赵高逃脱之后,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而这个计划最终能获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赵高从头至尾都没把子婴当回事,但凡是他稍微重视点子婴,那么肯定会有所防备,子婴再想杀他就不会这么容易。
-----
网友解答:
因为赵高一心想做自己做皇帝,然后跟刘邦平分关中,结果被欲望蒙蔽了双眼,从而忽视了秦三世、也就是秦王子婴的智慧和能量,所以才会被击杀。
赵高,本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宦官,却以一人之力改变了大秦的国运,可以说是个大奸贼了。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赵高其实非常有才华,不但精通律法和历史,字写得也非常好,要不然秦始皇为何会宠信他二十余年,难道是因为他长得好看?
所以说,赵高并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最初是靠才华上位的,又因为长期与秦始皇待在一起,从而培养了很强的政治才干,这是他之所以能够搅动秦朝政局的主要原因所在。
所以,当秦始皇刚去世的时候,赵高就敏锐地抓住了机会,先是搞定丞相李斯,然后杀掉公子扶苏、囚禁大将蒙恬,最后扶持胡亥登基,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可以说是相当老练了。
胡亥少不更事,他登基之后,整日待在后宫寻欢作乐,将所有国事交给赵高处理,赵高因此掌握了军政大权,其野心也开始膨胀,想要取代李斯成为丞相。
事实上,李斯跟赵高本不是一路人,只不过他被赵高胁迫,再加上他权欲熏心,所以上了赵高的贼船,但他在胡亥登基之后,与赵高政见不合,与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人都有忧国忧民之心,因此逐渐成为赵高的敌人。
因此,赵高到后来就容不下李斯等人了,他先是用谎言蒙蔽胡亥,致使冯去疾、冯劫被捕下狱后自杀,后来又诬陷李斯造反,致使李斯全族被灭。
李斯等人一死,赵高就顺理成章登上丞相宝座,自此之后他一手遮天,就连指鹿为马这种荒唐事,大臣们也都不敢反驳他,还说是胡亥看错了,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
赵高第一次有篡位野心,是在大将章邯率领二十万大军投降项羽之后,那时候刘邦已经率军进入武关,为了尽早夺取咸阳灭亡秦朝,他便派人联络赵高,让赵高作为内应,而赵高为了求一个退路,也积极回应了刘邦。
恰在那时,胡亥得知章邯投降,以及刘邦攻武关之事,他虽然是个荒唐的皇帝,但国家存亡这样的大事,他也必须上心了。
因此,胡亥感到非常恼怒,便责问赵高说,你不是说关东盗贼不能成气候吗,怎么现在到了如此地步?
赵高见胡亥开始对自己有意见了,担心还没等刘邦攻入咸阳,自己就先被杀死了,于是与女婿咸阳令阎乐、弟弟郎中令赵成商议,准备让子婴替代胡亥当皇帝。
高惧,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曰:“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於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
事实上,赵高名义上拥立子婴当皇帝,其实这只是个幌子而已,他真实的想法是准备自己当皇帝,这样他面对刘邦的时候,就可以做到进可攻退可守了,实在不行投降了也有更大的资本。
至于说,赵高为何选择子婴,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秦始皇的儿子们已经被赵高和胡亥杀得差不多了,秦始皇血缘亲近之人中,也就只有子婴一人了(根据推测,子婴大概率是秦始皇的弟弟);
并且,子婴仁义节俭,在百姓中有声望,赵高觉得打着拥立他为帝作为政变旗号,更容易政变成功。
前207年九月,按照赵高的部署,赵成在宫中散播谣言,说咸阳出现了盗贼,下令阎乐发宫中禁军前去绞杀,宫中防守因此变得空虚。
与此同时,阎乐又亲自率领千余人以逮捕盗贼的名义攻打望夷宫,很快就攻入宫中,他见人就砍,一时间死伤无数。
阎乐来到胡亥居住的宫殿,胡亥这才知道发生了政变,便急忙召左右护驾,但护卫们早就逃得不知所踪了,只有一个小太监在他身边。
阎乐冲到胡亥面前,胡亥大声说,我是真龙天子,你敢把我怎么样?阎乐也不示弱,大声指责胡亥说,你就是个无道昏君,人人得而诛之!
胡亥不甘心, 要求见赵高,阎乐不许,胡亥便哭丧着说,要不给我一个郡王当,或者当个万户侯也行!阎乐还是不许。
胡亥有些失望,就再次哀求阎乐说,只要能保住我的性命,哪怕让我做个平民百姓也行啊!
阎乐不准备跟胡亥废话,就对他说,我是奉丞相命来杀你的,你说再多话也是没用的!
胡亥自知必死无疑,但不想死于他人之手,于是拔剑自刎而死,结束了他可恨而又可怜的一生。
阎乐曰:“臣受命於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二世自杀。
胡亥死后,阎乐立马向赵高报告了这一消息,他很高兴地来到胡亥的寝宫,直接从胡亥腰间摘下玉玺佩戴在自己身上,然后下令召集百官上朝,准备登基为帝。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赵高之所以敢以一个太监的身份篡位,不仅仅是因为他拥有极大的权势,更在于他的出身。
原来,赵高也是嬴姓赵氏,跟秦国皇室同根同源,有人说他是赵国宗室之后,也有人说他是秦国宗室旁支,可谓是众说纷纭,但不管怎么说,他跟秦始皇有着相近的血统是确凿无疑的。
因为这个缘故,赵高才敢有篡位为帝的想法,也才敢发动政变杀死胡亥。
大臣们来到朝堂之后,赵高先是宣布了胡亥的罪状,然后询问大家是否可以拥立自己为新的皇帝,但出乎意料的是,大臣们没有一个人说话,他们是再用沉默来表示对赵高的不满之情。
赵高本以为大臣们都很害怕自己,肯定会同意拥立自己为帝,但大臣们却都不说话,他顿时感到天昏地暗,自知强行登基也不会有人支持,于是提出拥立子婴登基,大臣们这才纷纷表示赞同。
不过,赵高耍了个小心眼,他为了保留自己继续篡位的可能,便以六国复立、秦地日益稀少为由,说子婴不应该再称皇帝了,称王比较妥当。
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
就这样,秦朝退出了历史舞台,秦国再次出现了,但它存在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个多月。
很快,子婴便被赵高叫到宫中,他得知自己马上就要成为秦王了,也知道自己只要登基就会成为赵高的傀儡,因此很不甘心,便决定找机会除掉赵高。
为了拖延时间,子婴对赵高说,需要斋戒五日之后方可登基,赵高认为这合情合理,没什么问题,就同意了。
随后数日,子婴就住在宫中,他将两个儿子及太监韩谈找来商议,最后决定让韩谈埋伏在寝宫内,然后引诱赵高进来,再将其击杀。
子婴这边在计划,赵高那边也在积极谋划,他准备在登基大典前,在太庙中祭拜的时候将子婴给杀掉,然后强行登基。
为什么赵高又准备杀掉子婴了呢?
因为那时候刘邦又派人跟赵高联系了,说只要赵高肯作内应,那么事成之后就跟他平分关中,大家一起做王。
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
刘邦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那时候秦朝在武关和蓝田还各自有一支军队,他如果率军强行进攻的话,可能会造成不小的损失,所以他才拉拢赵高,试图让秦军不战而降。
对于赵高而言,刘邦的许诺自然是很有吸引力的,但他也有自己的顾虑,那就是他毕竟不是秦国之主,子婴跟他向来不对付,如果不除掉子婴,势必会有大麻烦。
因此,赵高计划杀掉子婴,自己继位当皇帝,以此来获取最大的政治资本,从而让刘邦的许诺顺利变成现实。
五日之期到了,赵高也准备好了登基大典,便派人去请子婴出来,但子婴却数次推脱不出来,理由是他生病了。
赵高便有些着急,于是亲自去寝宫请子婴,还对子婴说,登基大典是宗庙大事,你怎么能说自己有病呢?
赵高刚说完,韩谈突然冲了出来,一刀就将毫无防备的赵高给杀死了。
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庙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婴遂刺杀高於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
赵高一死,子婴立马登基为秦王,众臣皆拥护他,他便宣布了赵高的罪状,还下令灭赵高三族,并在咸阳城内示众。
至此,赵高一党势力土崩瓦解,子婴随即开始组织反击,做最后的挣扎。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子婴被赵高严重低估了,这其实是赵高人生犯的最大的错误之一,他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太想当皇帝了,也太想跟刘邦平分关中了,他被权力蒙蔽了双眼,从而忽视了子婴这个傀儡的智慧和能量。
事实上,此前子婴的智慧已经得到充分展现了,就比如说胡亥登基之后,大肆残杀兄弟姐妹和宗室成员,子婴竟然奇迹般存活下来,史书上虽然没有他说是如何做到的,但想必跟他的运筹帷幄是分不开的。
但是,赵高因为权欲熏心,竟然想要将子婴当成过渡品,还对他没有足够高的防备心,所以最终被子婴给轻易杀掉了。
蔡东藩先生在评价这件事的时候就说,子婴不动声色就除掉了赵高,说明他其实有当明君的潜质,如果他早点继位,再多给他几年时间,他或许可以挽大厦之将倾,秦国也就不会灭亡了。
子婴不动声色,能诛赵高,未始非英明主;假使秦尚可为,子婴得在位数年,兴利除害,救衰起弊,则秦亦不至遽亡。
而在历史上,史学家对子婴的评价也都是很高的,认为他虽然是秦国亡国之君,但罪过不在他身上,因为秦国的军事已经挖掘了,纵然他有周旦之才,也是无力回天的。
子婴继位之后,虽然整肃朝纲,积极组织防御,但根本无法阻止刘邦大军,最终在他当了四十六天秦王之后,刘邦大军攻打到咸阳附近的蓝田,他在无奈之下只得率领文武百官出城向刘邦投降,存在了数百年的秦国(秦朝)就此灭亡。
当时樊哙劝说刘邦杀掉子婴,但刘邦认为子婴并没有什么过错,杀他将会失去民心,所以就将子婴好生安置,并在撤出咸阳的时候将他留了下来。
后来项羽进入咸阳,他不但杀掉了包括子婴在内的秦朝宗室,还一把火烧掉了咸阳所有宫殿,秦朝历代之积累至此一炬而尽,他因此落了个恶名流传后世。
最后再讨论一个问题,赵高如果真的杀掉了子婴,然后自己当皇帝了,那么刘邦真的会跟他平分关中吗?
当然不会,就在赵高策划杀掉子婴的时候,张良找到刘邦并对他说,赵高可能在使诈,他只是想拖延时间而已,不如先劝降武关守将,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刘邦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一面派遣郦食其、陆贾劝降武关秦将,以此来麻痹秦军,另一方面他又派人突袭武关,最终夺取武关,咸阳因此门户大开。
沛公以为(赵高)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啗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所以说,刘邦也已经不信任赵高了,但赵高还被做着春秋大梦,只能说他的野心实在是太大了,心智也被蒙蔽了。
相比于赵高的痴心妄想,子婴就显得更加清醒了,他知道只要刘邦入关了,不但赵高是死路一条,自己也必将没有好下场,所以他登基之后并没有马上投降,而是组织军队积极抵御刘邦,直到最后山穷水尽了,他这才选择投降刘邦,也算是为保家卫国尽力了。
总结一下,赵高在杀掉胡亥的时候,确实展示出了很强的才能,但这些都属于是阴谋诡计的范畴,并不是大智慧;
而子婴之所以能够轻易杀掉赵高,是因为赵高被欲望蒙蔽了双眼,小看了子婴的智慧和能量,他为了实现称王称霸的愿望,以身涉险而不自知,结果被一个小太监给一刀解决了,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赵高看起来权势熏天,其实都只是幻觉而已,因为他根本并不得人心,根基远没有子婴这个宗室正统深厚,这也是为何赵高死后其党羽就立马倒台的主要原因之一。
-----
网友解答:
首先,要纠正一下,没有秦三世的说法。
赵高杀死秦二世后,立子婴为秦王。大家注意,子婴是秦王,而不是皇帝,所以没有秦三世的说法。
那么,在朝中根基甚浅的子婴,为什么能迅速杀掉赵高呢?表面上看,似乎杀赵高是件挺容易的事,其实子婴是拿命在赌。
首先,说说赵高为什么要杀秦二世,为什么要立子婴。
赵高弄权后,指鹿为马,残害异己。但是,对于东方诸侯的起义,他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有谎报军情。纸终究包不住火,当刘邦的军队挺进关中后,赵高开始感到后怕。他不是怕刘邦,而是怕秦二世会杀了他,不敢上朝,称病躲在家里。
果然,秦二世得知刘邦杀到关中,派使者找上门,狠狠地责备赵高剿匪不力。赵高是个阴谋家,他想来想去,觉得保命的方法,是干掉秦二世,然后立一个口碑比较好的公子当皇帝,这样就可以跟起义军谈判。
于是赵高派女婿咸阳令阎乐入宫,发动政变,杀掉秦二世。
秦二世死后,公子子婴被赵高立为秦王。为什么选子婴呢?因为子婴为人仁俭,深受百姓爱戴。赵高的算盘是跟东方义军谈判,他认为秦国灭了东方六国,东方叛乱无非是要闹独立,现在六国都独立了,秦二世也死了,那些所谓的“义军”首领也该满意了吧。以后秦国仍是秦国,六国仍是六国,回到统一前的状态,互不干涉。
既然与六国平起平坐了,秦也不称皇帝了,仍然称王。
子婴的名声比较好,拿他作为招牌跟义军谈判,成功的机会就比较大。在赵高看来,子婴不过只是个傀儡罢了,只要谈判成功,他赵高还不照样是秦国的太上皇吗?
然而,赵高却低估了子婴。
比起秦二世,子婴要聪明许多。你想想,赵高杀秦二世,如同捏死一只蚂蚁,杀了皇帝还没人敢吭声。赵高立子婴当秦王,无非是为了稳定大臣与民心,无非是把他当作可以随手所欲操控的木偶。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杀了子婴。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绝地反击。
不过,朝堂之上都是赵高的人,万不能在朝堂动手,要在哪呢?就在子婴所在的斋宫。依照秦例,登基之前,要先斋戒五日。五日已满,子婴并没有在登基大典上露面,而是假称自己病了。
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因为子婴知道,他不登基,赵高比谁都急。没人当秦王,他怎么跟刘邦去谈判呢?于是赵高就匆匆赶到子婴的住处,要看看究竟得了什么病。此时的赵高,根本不会想到子婴会杀他,因为在他眼里,子婴就是怯弱的人。的确,那些看起来比较强的人,都被赵高干掉了。
因此,赵高没带上卫兵,就去了斋宫。他前脚刚踏进斋宫大门,子婴便喝令左右拿下。
赵高再强,此时他也只是一个人而已,子婴再弱,在自己的地盘上也有几个兵,拿下赵高,比抓只鸡还容易。子婴根本不让赵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当场格杀。这个翻云覆雨的权臣就这样死了,最后还赔上全家人性命,三族被夷。
-----
网友解答:
赵高死的不冤,因为他到死都没弄明白,子婴背后的势力有多么深不可测。
这里先说一下,秦朝是没有秦三世的,所谓的秦三世子婴准确地称呼应该是秦王。
当时,赵高认为秦朝已经降为一个诸侯国的水平,因此其君主不能称帝,只能称王。所以子婴是秦王,而不是秦三世。
子婴的权势和秦二世胡亥根本没法比,在赵高看来,子婴就是自己的一个傀儡罢了,对自己毫无威胁,但是实际上,子婴却是一个比李斯还危险的存在。
想弄清其中的原因,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双方的实力对比吧。
被高估的赵高
自从除掉李斯后,赵高的权势与日俱增。
由于秦二世不管事,赵高确实过了一段大权独揽的日子,可惜有一个问题他却一直无法解决,那就是当时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最后事态严重到连秦二世都知道了,于是秦二世跑去质问赵高,这下子赵高害怕了,于是想谋朝篡位,取而代之。
为了试探朝臣,他上演了一出“指鹿为马”的好戏,将那些不愿附和自己的大臣都找借口赶出了朝堂。
在他看来,敢于反对自己的人应该被清除得差不多了,可以着手执行下一步了。
这里,我们要注意两点。
其一,为了刺杀秦二世,赵高派人散布假消息,称附近有盗贼出没,调开了秦二世身边的护卫。
这说明秦国的军权不在他手里。
事实上,秦始皇当年创立帝制,就考虑过如何防止出现权臣,最好的办法就是牢牢把军权掌控在皇帝手里。
因此,秦始皇规定,但凡调动50人以上的军队,必须由皇帝亲自下令,且需要有玉玺加盖的调令,以及虎符才能调动军队。
如果是调动军队长途奔袭,还需要持有皇帝颁发的信物,否则根本无法通过沿途关卡。
还有一点就是,军队的最高长官是太尉,而不是丞相。赵高当时只是丞相罢了,因此他根本无法直接调动军队。
也许他可以找太尉帮忙,但是太尉八成不是他的心腹,弑君这种事,不是可以随便和人说的。
所以,秦朝的军队并不在赵高的掌控中。
其二,赵高派自己的女婿阎乐率兵(八成是私兵)去宫里杀秦二世,却还要把阎乐的母亲扣为人质。
这说明,赵高心里明白,朝中很多人还是忠于秦朝皇帝的。因此,虽然阎乐是自己的女婿,绝对算心腹了,赵高还是担心发生变故,用阎乐的母亲做人质,其实是赵高为了让自己安心。
而事实证明,确实依然有人忠于秦朝。
就在阎乐带人闯入皇宫时,却遭到了守门官的阻拦,最后阎乐杀了守门官冲入宫中,杀了秦二世。
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秦二世身边依然有一个太监坚持陪着他。
秦二世问太监,为何不告诉他事情已经严重到这等地步。
太监则回答,说真话的人都受到了你的处罚,我是因为没说真话才能活到现在的。
从这些地方都能看出,赵高在朝中并不是真的只手遮天,人们怕他是因为秦二世站在他这边而已,赵高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果然,当赵高将秦二世的玉玺挂在身上,出现在群臣面前时,所有人都低头不语,和他想象中的下跪高呼万岁完全不一样。
这个时候,赵高才知道自己自作多情了。于是临时改变计划,立子婴为秦王,实际上是想让其当傀儡,来间接操纵秦国朝政。
可惜的是,他不仅高估了自己,而且还严重低估了子婴。
被低估的子婴
秦二世时期的秦朝,存在着三巨头,分别是李斯、秦二世以及赵高,赵高虽然消灭了秦二世和李斯,但是他们的势力依然存在着。
秦二世的势力,准确说应该是忠于秦朝的势力,他们遵循着秦始皇定下的制度,为了秦朝的未来忧心忡忡,这些人都是通常意义上的忠臣。
而李斯的势力,虽然不知道有多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绝对比赵高大,毕竟李斯当了秦朝丞相这么多年,树大根深,朝中不知道有多少大臣是他提拔的。
而且以李斯的性格来看,他提拔的这些人,必然都是很有能力的。
虽然李斯和秦二世都不在了,然而他们阵营的官员们却还在。
别看赵高此前搞了次“指鹿为马”,清理了一批人,那些公然和赵高唱反调的人,大多是官场萌新,没搞懂赵高的意思。
那些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油条,早就洞悉了赵高的想法,所以一个个都蒙混过关了。
而这些人,除了大秦的忠臣,就是李斯的旧人了,这些人并不愿意和赵高同流合污。
忠臣的行为好理解,至于李斯的人,他们最主要还是担心赵高哪天对他们进行清算。
所以这两拨人都希望能除掉赵高。
但是失去了领头羊,他们一盘散沙,根本没法威胁到赵高。
这里就要轮到子婴出场了。
在秦二世死后,子婴作为仅存的皇族,成为了这些人唯一的希望。
而子婴这个人不简单。
首先,秦二世找各种理由所有可能威胁自己皇位的皇室成员时,子婴进行了劝阻,就这样,秦二世竟然还放过了他。说明此人不仅有担当,还有手段,使得秦二世放过了他。
其次,当他被赵高立为秦王后,在宫中和自己的儿子及心腹宦官商量如何诛杀赵高。
他不仅分析得头头是道,而且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
他说,赵高已经和楚国约定,只要赵高杀掉秦国皇族,就可以做关中王。
这可是赵高集团的核心机密,按理说子婴根本不可能知道才对。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赵高身边有人透露了消息,此人也许是子婴的人,当然更大的可能是李斯派或者忠臣派的人,而子婴已经和他们取得了密切联系。
不管怎么样,子婴绝非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简单,他背后的势力深不可测。
我相信,赵高肯定在他身边安排了眼线,但是子婴依然可以密谋除掉李斯,还不被发现,这真是细思极恐。
子婴设下的是必死之局,赵高没有一丝生机
赵高在立子婴为秦王后,本来想在宗庙除掉子婴的。
可惜子婴早已得到情报,于是提前设下了杀局。
子婴称病不起,赵高多次派人来催促都无效。子婴毕竟是秦王,面对赵高手下那些人,他确实可以不卖面子,于是赵高只得亲自去请子婴入宗庙。
大概是认为皇宫在自己的掌控中,赵高没带护卫就进了子婴的房间,结果被子婴的心腹宦官给杀死。
很多人认为子婴这是运气好,其实真的如此吗?
既然子婴背后的势力如此深不可测,当然要考虑赵高带护卫一起进殿的可能性。
子婴必然准备了后手,比如屏风后面的一群刀斧手之类的。
总之,赵高只要进了屋,那就是有来无回,必死无疑。
赵高一死,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子婴迅速掌握了秦国政局,赵高的心腹手下们没能闹出一点事。
可惜,此时的秦朝已经是强弩之末,无力回天了。子婴先是投降了刘邦,后来被项羽所杀。
总结
赵高看上去只手遮天,其实那都是幻觉罢了。
秦始皇定下的制度,使得没有一个大臣能够真的专权。
他过于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却根本没发现作为傀儡的子婴其实是个狠角色,其身后的势力深不可测。
从他踏入子婴房间的那一刻开始,他的灭亡就已经是注定的了。
-----
网友解答:
赵高杀害秦二世,是蓄谋已久的事情。可以说他在秦始皇死于沙丘,篡改遗照的时候,他就做好了决定。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赵高是秦二世的老师,他对这个徒弟的能力,简直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
我们从秦二世胡亥当了皇帝,赵高建议二世做的一切事情,可以看出端倪来。
你看二世登基称帝之后,赵高不但建议二世杀了蒙恬蒙毅这种社稷之臣,还建议二世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给杀光。
结果二世还真听他的,把最能打仗的蒙恬大将军给杀了。把秦始皇生前最为倚重的大臣蒙毅给杀了。这两个人一杀,国家万一有了动乱,能帮上二世的已经不多了。
赵高让二世杀了自己的兄弟姐妹,这就导致秦二世成了孤家寡人一个。这时候赵高在架空秦二世就很容易了。
赵高确实也是这样做的,等秦二世把这些该杀的人全部给杀害之后,他就建议秦二世,人生苦短,要及时享乐。
秦二世想了想自己父皇的一生,确实很不容易,死都是死在了巡游的路上。他就真的信任了赵高,开始过去了声色犬马的生活。
这时候可以说,赵高的大权已经在握了。朝中的官员也开始为他马首是瞻。可是,赵高觉得还不爽,他觉得李斯这个老滑头不除去,他始终不能安枕。
结果他就用计策,把李斯给陷害了,最后秦二世以李斯要谋反的罪名把他给杀害了。
到这时候赵高做任何事情,已经没有人可以威胁到他了。
他导演了一处指鹿为马的事件,开始挑战秦二世了。秦二世本来以为那是一头梅花鹿,但是,赵高非说是马。
这令秦二世很不解,难道自己昏庸到连鹿和马都分不清的程度了。直到此刻秦二世都没有怀疑过赵高。
赵高就说秦二世纵欲过度,太劳累了,把他送到了地广人稀的地方去清修。结果就是在这里,赵高派了自己的女婿阎乐,把秦二世给杀了。
昏庸的秦二世,到死才知道赵高才是奸佞小人。
秦三世也就是所谓的子婴,秦二世死后,本来赵高想自己当皇帝的,就在他继位的那一天,发生了地震,他以为是上天震怒了,所以,不得不让秦姓子孙来当皇帝。
这时候他就选上了子婴,可是子婴并不傻,他知道赵高让他当秦王,就是去做赵高的傀儡。
赵高让子婴去,子婴不去,结果到了继位的那一天,赵高见到子婴没来,他等不及了。就孤身一人,亲自去子婴家叫子婴。
结果子婴早就在家里埋伏好刀斧手,赵高一来,正好被逮了一个正着。就这样赵高被子婴给杀害了。
-----
网友解答:
赵高杀胡亥和子婴杀赵高,再次向我们应证了一个道理: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赵高能政变杀了皇帝胡亥,是因为他对胡亥太了解,以及做了充分的准备;赵高被秦王子婴反杀,是因为他太轻视子婴,同时子婴事前做好了准备。
赵高一直是胡亥的老师,而且是有着极大野心的老师;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
敢在秦始皇暴死在沙丘的时候隐藏诏书不发、敢把丞相李斯拉下水一起矫诏、敢把胡亥推上皇帝宝座、敢借胡亥的命令逼扶苏自杀
,种种恶行,都是自己的权力欲望所引起的。
同时,作为胡亥的老师,他了解胡亥的为人和本质:胡亥没有秦始皇那样的雄才伟略和决心,他只是一个贪图享乐之人,这也是赵高长期给胡亥灌输的
“迷魂药”
。
正是因为长期给胡亥担任不负责任的老师,又满足了胡亥贪图玩乐的要求,所以胡亥对赵高是言听计从,把国家大权都交给赵高,自己只顾着享乐荒淫去了,以至于出现
“指鹿为马”
的闹剧。
但是,胡亥也不是个傻子,当时天下已经大乱,各地诸侯国纷纷举兵“复国”、农民起义也风起云涌,虽然赵高一再掩饰,不让下属把坏消息报告给胡亥,但是胡亥还是知道了情况。
面对政权不稳、自己的皇帝宝座能不能继续坐下去的时候,胡亥彻底慌了,当他知道中间是赵高从中作梗、报喜不报忧时,就把赵高喊来狠狠的斥责了一顿。
赵高害怕了,怕胡亥会杀了他,他虽然大权在握,但胡亥毕竟不完全是任自己摆布的傀儡,支持胡亥的大臣和军队势力还很强大,于是他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的策略。
赵高派他的女婿咸阳令闫乐和弟弟郎中令(宫廷卫队长官)赵成二人里应外合,趁胡亥不注意的时候,杀害了胡亥,随后立子婴为秦王。
这时候,赵高想的是六国的“复国”是想恢复各自国家,回到战国时代,他也没敢再立子婴为皇帝,只让他当秦王,也是相当于向六国妥协了:
秦国也不当皇帝了,也不统一天下了,大家还是跟原来战国七雄一样,都各自称王。
可是赵高千算万算,他忽略了子婴的背景和能力。
子婴是谁?他是秦始皇的弟弟,经历了秦统一天下的战争淬炼,凭借军功得以列入宗室,对秦国是忠心耿耿。
而且子婴与赵高并没有利益牵扯,他看到大秦帝国被阉人赵高搞得乌烟瘴气,马上就面临亡国的地步,子婴是”忍无可忍无须再忍“,既然自己被赵高立为”秦王“,赵高想利用自己做“傀儡”,自己再“傀儡”这个位置上也要为国除奸,为秦国做最后的努力。
于是子婴就开始谋划怎么杀死赵高,可是赵高不知道他,他还天真的以为子婴跟胡亥一样,自己继续掌握大权,继续胡作非为,所以他压根就没把子婴放在眼里,更没有察觉到子婴会杀自己。
子婴采取的策略是故意不参加接受秦王玉玺大典,让赵高干着急,等赵高等不及来内殿找自己的时候,埋伏好士兵动手。
子婴的这个计谋非常成功,师出有名,因为按照秦国的礼制,新立的大王要斋戒沐浴5天后才能正式到庙堂接受秦王宝玺,才算是正式即王位。
赵高杀了胡亥,大臣们都知道他是逆臣贼子,所以赵高迫切的需要子婴赶紧正式登上王位,
可是子婴再斋戒沐浴5天后还没有接受宝玺,大臣们的流言蜚语就满天飞了,有传言说赵高把子婴也杀了,这下赵高坐不住了,请了子婴几次,子婴就是不来,没办法,赵高只好亲自去请。
这一请就有来无回,正中子婴的计谋,赵高一走进子婴的内殿,就被子婴下令士兵拿下砍死。
就这样,赵高再做足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能够杀死胡亥,子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自己做足了功课,反之赵高一点准备没有,就被子婴轻易杀死。
-----
网友解答:
秦始皇暴毙沙丘后,赵高、李斯矫诏逼死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扶植胡亥为秦二世。奸宦赵高当上了郎中令。在秦宫中左右秦二世,操纵政权。
赵高独揽大权后,立刻改变了秦始皇确定的法家治国路线,推行一条“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
”的复辟、倒退之儒家路线 。他更改秦律,大赦天下,实行“
收举余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
”的儒家之策,极力扶植已被打倒的奴隶主、旧贵族,放纵他们在咸阳大街上弹冠相庆,再作威福。同时疯狂打击新兴的地主阶级,对执行始皇法家路线的大臣,大肆清洗,严厉镇压。北击匈奴的名将蒙恬之弟蒙毅惨遭杀害,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被逼自尽,被牵连者不计其数。就连始皇帝的公子、公主们也难于幸免,这些金枝玉叶们被以各种残酷方式处决,搞得宗室震恐,“
群臣人人自危,欲叛者众
” 。赵高行复辟之策,加重了对底层农民的剥削、压迫,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更深重的灾难。兵役徭役无穷无尽,税赋愈发沉重,民众苦不堪言。好不容易摆脱战乱的农民又重新沦为奴隶,许多人被迫背井离乡。有些强悍者拿起了刀枪,加入了反抗的队伍。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戍卒起义爆发了,各地纷纷举兵响应,反抗的风暴迅速席卷全国。就在兵凶势危之时,赵高居然把矛头对准了昔日的盟友——相邦李斯。李斯是法家的忠实拥趸和代表人物。他对赵高的所作所为和当时干柴烈火的形势深感不安。他曾多次劝谏秦二世坚持申不害、韩非子、商鞅法家治国之策,要“
独制
(统治)
于天下
” ,以防止大权旁落,不要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左右。李斯主张用严刑峻法监督、控制群臣(法家之术,并非依法治国),这样臣下就会奉公守法,不敢作乱,天下就会安宁,国家就能富足;矛盾的是,他一面又提出,这样做秦二世就可以尽情满足自己的欲望,君主也能更加尊贵。他还提醒秦二世警惕赵高篡权,要防止赵高的复辟阴谋。
赵高知道后深恨李斯。他因杀人太多,唯恐朝臣们在秦二世面前揭发他,便撺掇秦二世深居宫中,不跟大臣们见面。秦二世本是昏庸之人,一味追求声色酒肉,对赵高笃信不疑。结果,秦二世被彻底架空,一切朝政大事都由赵高一人裁定。
赵高独掌朝政后,开始栽赃陷害李斯。赵高编造了许多李斯之子李由“谋反”的罪状,以此陷害丞相李斯。彼时李由已被陈胜部将周文所杀,赵高仍不罢手,还是罗织了许多李由勾结陈胜企图谋反的“莫须有” 之罪,目的是构陷其父李斯。后来,李斯被逮捕下狱,屈打成招,承认自己阴欲“谋反”,被秦二世胡亥判处了死刑。
公元前208年冬,朔风呼啸,寒冷刺骨。以赵高为首的奴隶主复辟势力兴奋异常,因为丞相李斯即将被押赴刑场,处以腰斩酷刑了。据记载,在刑场上,李斯回头看了看和他一同处斩的二儿子,说:“
我想跟你一道,再牵着黄犬,出上蔡东门追逐
(猎逐)
狡兔,还能办到
吗 ” ?说罢,父子相对痛哭。李斯在咸阳街头被腰斩,并遭灭族。
李斯死后,赵高做了丞相。阉人做丞相,这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事!从此,事无巨细,都由赵高独断专行。
赵高权势极重,某日,他给秦二世献上一头鹿,却硬说这是一匹马。彼时秦二世的心腹大臣也慑于赵高的势焰熏天,都随声附和,都说这确实是匹马,无人敢说是鹿。有几个大臣说了真话,说这是鹿,最后都被赵高杀害。说是马的都获重用。指鹿为马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的诡谲形势,以李斯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没能制止复辟势力发起的反攻倒算,使赵高更加志骄意满、飞扬跋扈,为所欲为。第二年,赵高便逼死秦二世,立孺子婴为秦王。
秦二世三年八月,刘邦、项羽率义军先后进逼关中,赵高哄骗秦二世的“
关中盗无为
”的虚妄说法,就不攻自破了。为避免秦二世对他粉饰太平的诘问,他干脆称病不朝,二世派人责问,赵高害怕被杀,便把他的女婿(赵高被阉前生有女儿 )咸阳令闫乐和弟弟郎中令(宫廷卫队长官)赵成召来商议策划政变。议定后,他们来了个先下手为强。他们借口缉捕盗寇,闫乐领兵千余人闯入皇宫,赵成作为内应,驱散宫廷卫队,捉住了秦二世。秦二世在死到临头之际,竟然天真的提出什么“
愿得一郡之王
” 、“
愿为万户侯
”直到“
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
”等种种愚蠢可笑的请求,当然被闫乐拒绝 ,其苟活愿望全部落空,遂被迫自杀。
秦二世被逼自杀后,赵高召集朝臣宣布二世罪状,并说:“
秦本来是王国,秦王
(嬴政)
统一天下改称皇帝。如今六国都已恢复,秦只保有关中一隅,还是恢复称王为妥
”。于是打算拥立公子婴为秦王。
子婴是个神秘人物。有人猜测他是始皇嬴政幼弟, 也有猜测他是秦二世胡亥之弟(始皇幼子), 还有人说他是秦始皇的哥哥嬴成蟜之子 ,即始皇侄儿 ......因史料记载缺失, 他的真实面目一直模糊不清,身份成谜。史书说:
秦历二世
(15年)
而亡
。却很少提到子婴这位秦三世。
赵高想扶植子婴当傀儡,但他是靠秦二世胡亥而上台并大权独揽的,如今他又这样把秦二世当替罪羊抛出来遮掩自己犯下的罪行,又岂能遮掩得过?
赵高当廷宣布诛杀秦二世,去掉帝号,立子婴为秦王。赵高虽有野心,但仍以丞相自居,企图缓和一下紧张气氛,待时机成熟后再废黜子婴,篡夺其王位。
子婴知道赵高心狠手辣,他虽然把自己推上了王位,但那只不过是权宜之计,接下来便要对付自己了。为了自保,子婴便和他的两个儿子和亲信宦官商定了铲除赵高的计划。原来赵高令子婴必须要斋戒沐浴5天后才能正式到庙堂接受秦王宝玺,正式即王位。到日子后赵高一再派人来催,子婴却推脱身体有病,就是不去。赵高沉不住气,急了,亲自到斋宫催子婴受玺称王。赵高跋扈惯了,没有加强警卫,而是大喇喇独自前来。他前脚刚一迈进斋宫 ,子婴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一拥而上,乱刀将他砍死。事后,子婴登上了秦王宝座,并当众宣布了赵高所犯罪行,并下令夷灭其三族,赵高踏着尸山血海走进了他自己挖好的墓坑中。赵高虽然被名不见经传的孺子婴处死 ,但这时秦朝的绝大部分国土都已被反秦势力占据,臣民离心离德,天下已经即将土崩瓦解。秦王子婴仅在位46天,刘邦便率大军进抵霸上 ,随后就浩荡开进了秦都咸阳。秦王子婴无力抵抗,便请求投降。刘邦接受了子婴请降,把子婴交给官吏看管起来。 彼时是公元前206年10月。后来,项羽率楚军入咸阳,他立刻将子婴诛杀,并纵火焚烧阿房宫、秦陵,纵兵烧杀抢掠以泄愤 ......至此,立国15年的秦帝国彻底灰飞烟灭 。
(插图源自网络)
-----
网友解答:
有人说赵高被秦三世所杀,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太准确的,因为“秦二世而亡”,没有三世。所谓的“秦三世”子婴,并没有称帝,只称秦王。具体怎么回事,下面和大家聊聊。
秦二世胡亥,是个荒唐而可悲的角色。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硬要揽,下场就像胡亥那样。
秦始皇驾崩后,本来应该是长子扶苏继位,但赵高和扶苏关系不太好,担心扶苏登基后对自己不利,胆大包天地联合丞相李斯,假传秦始皇遗诏,逼死扶苏及忠于他的蒙氏兄弟,扶胡亥上位。
为什么是胡亥呢?因为赵高曾奉秦始皇之命,教胡亥写字和狱律法令等事,对胡亥比较了解,知道这是个容易被控制的人。
胡亥虽然无德无才,只爱玩耍享乐,但身为皇子,内心自然也隐藏着继承帝位的野望,明知父皇选中的是长兄扶苏,若有机会也会上。
要说这扶苏,实际上也不是合格的大秦继承人,仁弱且糊涂。因他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惹得秦始皇大怒,将他发往上郡,监督长城部队,协助大将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
说是怒,又何尝不是一种培养。历代君王,最忌讳的就是儿子涉及军权。秦始皇怒了扶苏,却让他去督军,这几乎就是明晃晃的表示要让扶苏继承大秦。纵然政见不同,秦始皇对长子始终还是偏爱的。康熙朝那些阿哥们如果有这种待遇,怕不得乐疯。
这种情况下,扶苏竟然还相信父亲会赐他一死,也不想着当面问问父亲怎么回事,直接挥剑自刎。这什么脑子?
说回胡亥,登上帝位之后,以玩为最高目标,曾对李斯说“既然有了天下,那就要拿天下的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才叫富有天下!自己没有一点好处,怎么能有心思治理好天下呢?我就是想这样永远享受下去。”
李斯当初肯加入赵高的阴谋,也是为了权力。扶苏再怎么仁弱,身后有着蒙氏的支持,不会轻易受人摆布,胡亥却不一样,只能依靠他们。不料事成后胡亥更为看重赵高,李斯心下不悦,便多方离间胡亥与赵高的感情。
赵高也看李斯不顺眼,诬陷李斯要谋反。胡亥不辩真假,将李斯处以极刑,黥面、劓鼻、砍断左右趾、腰斩、醢(hai,即剁成肉酱)五刑齐上,称为“具五刑”,李斯死得极惨,家人也被杀。
李斯一死,朝中就成了赵高的一言堂,指鹿为马也无人敢反驳。而宫廷之内,早被赵高掌控,大家别忘了他是太监,太监么,本就是从宫中起家的。
换言之,胡亥算是彻底落入赵高掌握中了,赵高想杀他易如反掌。他自己却毫无所觉,听从赵高的建议,整日混迹于后宫,大小政务皆交由赵高处理。
直到各地爆发起义,项羽又打赢了巨鹿之战,向着关中进军,大秦江山岌岌可危,胡亥才如梦初醒,质问赵高怎么把好好的江山弄成这样子,言语中对赵高很是不满。
胡亥毕竟是皇帝,又心狠手辣,赵高担心他加害自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率领亲信发动政变,让女婿咸阳县令阎乐去杀胡亥,胡亥百般求饶阎乐都没有心软,命令士兵们动手,胡亥为保住最后的尊严,自尽身亡。当初他逼长兄自尽,现在他也是一样的命运。
不得不说,赵高是个有理想的太监,竟然想自己登基为帝,取了胡亥放在身上的玉玺,大步走向龙椅。但是,文武百官虽然无法与之对抗,却也不愿意奉个太监为主,实在丢不起这个脸。都低头不从,以无声的反抗粉碎了他的皇帝梦。
“天弗与,群臣弗与”,赵高无奈之下,只得从宗室中选了子婴,让他先斋戒,再到宗庙参拜祖先,接受传国玉玺。但赵高也留了一手,声称六国故地相继起事,秦已失去对整个华夏大地的控制权,称帝不合适,让子婴复称秦王。这是还妄想着自己当皇帝呢。
子婴可不是胡亥那种糊涂蛋,极为果断,知道自己如果按照赵高的安排走,必然会成为他的傀儡,甚至在宗庙中就被他杀死,因而跟两个儿子和亲信宦官韩谈商议,打算先下手为强。
计策定下后,子婴假托有病,不去宗庙。赵高亲自来请,被韩谈伺机刺死,子婴诛其三族。煊赫一时的赵高,就这样被名不见经传的子婴弄死了。
要问为何这么容易?不过是“出其不意”四个字,但凡赵高有准备,子婴都难得手。至于胡亥,他的命运早被赵高决定了,杀他太简单。
子婴到底是谁的后代?这是一个迷。有些史料记载,他是秦始皇之子,可胡亥杀尽兄弟,不应该留他一命;也有史料记载他是扶苏之子,这就更不可能了,扶苏都被逼死了,他的儿子还能活?
还有人说,子婴是秦始皇弟弟成蟜的儿子。这个可能性比较高,如果他是成蟜之子,与胡亥就不存在争夺皇位的竞争关系,才能在胡亥的血腥清洗中活下来。
但不管他是谁的儿子,反正他似乎是最合格的大秦继承人,至少比胡亥和扶苏强,倘若秦始皇选他为储,大秦也许还能多延续几代。
码字不易,劳动您的小手手,关注点赞,人生灿烂哟!
-----
网友解答:
不是秦三世,而是秦王子婴。
子婴之所以能够把赵高给杀了,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赵高从来就没有把子婴放在眼里,赵高对子婴的轻视,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赵高本是秦始皇身边的一个近侍,虽然不能说是无足轻重,但是远远还不到能够专擅朝政的地步。然而,秦始皇的突然暴毙,却给了赵高这个机会。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突然在邢台的沙丘驾崩。然而,因为秦始皇死的太突然了,再加上秦始皇平时与朝臣们见面的机会少,因此秦始皇死的时候,只有身边的一些近侍,还有赵高、李斯和胡亥知道,随后,赵高、李斯和胡亥便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赐死了公子扶苏,立胡亥为秦二世。
秦二世继位后,赵高被任命为郎中令,这是九卿之一的高官。然而郎中令并不能满足赵高的诉求,他还有更大的政治野心。随后,赵高便开始密谋铲除所有妨碍自己的人。
被赵高盯上的人,都死了
1:蒙恬、蒙毅
早在秦始皇刚死、赵高、李斯、胡亥三人篡改秦始皇遗诏,赐死扶苏的时候,赵高就开始密谋杀掉蒙恬和蒙毅兄弟二人了。
当初扶苏死后,蒙恬就被抓了起来。
然后赵高对胡亥说,其实先皇早就想立你为太子了,但是蒙毅是坚决反对,结果就因为蒙毅的反对,所以先皇没有立你为太子。
本来赵高说这样的话是毫无根据、信口开河的。然而,秦二世竟然相信了,于是下令就把替秦始皇去向山川祈祷的蒙毅扣留在代地。
最后,秦二世下令赐死蒙恬、蒙毅兄弟二人。
蒙恬
2:秦二世的兄弟姐妹
胡亥虽然继承了君位,但是他非常的心虚,因为他知道这个皇位是他篡改秦始皇的遗诏而窃取的,而且这时候已经有谣言说秦始皇的一些儿子已经知道秦二世窃取君位的行径了。心虚再加上恐惧,使得秦二世本能地把他的兄弟姐妹们视为政敌,想要除掉他们。
而赵高对于秦二世的兄弟姐妹们的担忧一点也不比秦二世的少。因为秦二世一旦垮台了,那么他也就跟着完蛋了。再加上篡改秦始皇遗诏的事情的始作俑者就是赵高。因此赵高也是非常希望能够除掉那些对自己有威胁的人的,其中就包括秦二世的兄弟姐妹。
然后赵高就怂恿秦二世把他的兄弟姐妹全部杀光。最终:
秦始皇的十位公子在咸阳街头被集体斩首。
秦始皇的十二位公主在杜县被处死。
秦始皇的一个儿子公子高,自知难免一死,为了保全自己的家人,于是上奏疏,要求为秦始皇殉葬,秦二世准许了。
秦始皇还有三个儿子,就是公子将闾等三人,被秦二世赐死。
总之就是一句话,秦始皇的子女,除了秦二世外,全被杀了。
3:丞相李斯
李斯本是沙丘政变中,赵高的“盟友”。但是为了上位,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力,赵高也就顾不上自己的这位盟友了。
后来,李斯因为劝谏惹怒了秦二世。于是赵高便对秦二世说,李斯之所以敢这样做,就是因为他手中的权力太大了。而且关东的起义军之所以能够顺利地从三川郡过去,就是因为李斯的儿子李由暗中放他们过来的。李斯就希望关东的起义军能够灭了秦朝,自己在暗中帮忙,最后也能够裂土封王。
赵高的话彻底地激怒了秦二世,最终秦二世下令抓捕李斯,并且让赵高来审问李斯。在赵高的严刑逼供下,李斯最终承认自己有罪。当秦二世拿到李斯签字画押的口供之后,就下令处死了李斯。
李斯
4:秦二世胡亥
虽然赵高可以在秦廷中为非作歹,然而他却阻挡不了关东的起义军。随着关东起义军的声势越闹越大,赵高的心中也越来越胆怯。因为此时的赵高已经是丞相了,负责处理朝中的大事,而赵高最害怕的就是秦二世追究他的责任。于是赵高干脆装病不上朝了。
结果赵高一不上朝,秦二世果然派人去责备赵高为什么关东的盗贼声势越来越大了。
赵高听了使者的话后,心里更加害怕了,害怕之极的赵高立即召来了两个人:他的女婿咸阳县令阎乐和他的弟弟赵成。三人商议之后,决定杀胡亥。
于是赵高以宫中有盗贼为由,派阎乐带领一千多人直接往秦二世住的望夷宫中杀去。最终在阎乐的逼迫下。秦二世自杀了。
立秦王子婴
秦二世死后,赵高本想自己当皇帝的,但是当赵高把大臣们召集起来告知他们秦二世已被诛杀之后,发现群臣和将领们都不支持他,在这种情况下,赵高立了秦始皇的弟弟子婴为国君。并且考虑到秦帝国已经丢掉了关东大片的土地,于是就去了帝号,重新称秦王。这就是秦王子婴。
秦始皇的弟弟子婴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关于他的生平,历史上的记载更是少之又少。史书上关于子婴的记载,最早是在秦二世杀蒙恬、蒙毅的时候,子婴出来劝阻了。在子婴被立为秦王之前,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就这么一条。由此可见子婴是一个多么低调的人。
而子婴的低调也使得赵高从来就没有把子婴当做自己的敌人。而赵高的轻视也导致了他自己最终的死亡。
子婴
子婴杀赵高
赵高立了子婴为秦王后,就让子婴到宫中斋戒五天,五天之后,到祖庙中去接受皇帝的玉玺,来正式继位。子婴到了宫中之后,考虑到赵高杀秦二世的事件,不由得为自己感到担忧。于是就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宦官韩谈商量如何对付赵高。最终决定,五天之后,不去祖庙。诱使赵高前来,赵高一来立刻杀了赵高。
等到子婴该去祖庙接受玉玺的时候,子婴不去。赵高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就着急了,接连派了几拨人去请子婴,但是子婴就是不去。最后赵高亲自去请子婴,赵高来了之后,子婴就请他入宫。等到赵高一入宫,子婴就指使自己的宦官韩谈把赵高给杀了,随即下令对赵高灭三族。
赵高到死都不明白自己平时看不上眼的子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杀自己呢?
赵高
综上所述:秦王子婴之所以能够轻易地杀死赵高,就是因为赵高从来就没有把子婴放在眼里。赵高对子婴的轻视,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
网友解答:
诛一不全之身,一力士易于屠猪狗尔。
赵高以阉残之躯,巧慧弄智。洞悉祖龙之好恶,渐成始皇腹内蛔虫,一蠕一动,皆合圣心。秦法虽酷,赵高屡践而不死,何耶?盖藉始皇之宠,得苟延而威贵。
至若祖龙崩殂,赵高胡亥共谋篡逆,赵高逞狐狡之智寄宿主于胡亥。胡亥袭大统而挟临天下之威,慑服百官,荼毒黔首,四海缄口!何耶?承顺也!赵高得小人之志,指鹿为马,予夺予求,天下皆欲食其肉而不死,何耶?圣宠也!始皇宠赵高大位不得正传,胡亥继宠而寿夭亡。为一宠之私而失百世基业,为后世好宠者诫矣!
欲壑难填,赵高临天下乱起,又生拥立之心,犹思继宠,以苟残身,其可得乎?子缨有去佞之心,天下有除奸之意,阉逆之命游于一宠之间,宠失身死,为天下笑。
横扫六合何雄哉
纵观一宠二世衰
阵前刀斧能噬血
口蜜腹剑主圣裁
残己诛心非社稷
自宫已失壮士怀
读史清音明世态
执杯拍案论时乖
-----
网友解答:
暗杀,是秦朝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尤其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那些山东六国的义士们,悲叹于国破家亡的痛苦,一个个不顾生死,前赴后继,以暗杀秦始皇为第一追求,以一命抵一命,以几命抵一命,目的就是要采取一切非常手段,非将秦始皇这个罪魁祸首杀死不可。
荆轲、高渐离、张良,他们先后凭借满腔热血,踏上暗杀秦始皇的不归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们没打算回来,哪怕血溅陛下,横尸秦庭,也要奋力一搏。从此,暗杀成了政治斗争中的常用手段,赵高对待秦二世胡亥如此,秦三世子婴对待赵高也是如此——政治,就是用血腥铺就的道路。
赵高为什么要杀害秦二世胡亥呢?典型的私欲膨胀。人的权力一旦达到巅峰,就容易不知天高地厚,就容易唯我独尊,就容易干坏事而无底线。赵高由扶助胡亥上位,到最后杀害胡亥,其过程就是一个权力积蓄的过程,到最后无法控制。
赵高在秦始皇去世时,不过只是想帮胡亥上位当皇帝,让自己的日子好过点,因此,他通过威逼利诱,拉拢李斯参与到其中,扳倒了扶苏和蒙恬、蒙毅兄弟,将他们一一铲除,胡亥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帝。
胡亥当了皇帝,赵高便开始策划阴谋,他用谗言,通过胡亥,搞死了李斯,夷其九族。赵高搞死了李斯后,就水涨船高成了丞相。而胡亥当了皇帝后,只做两件事:一是为了防止其他兄弟来夺位,他下令杀死了自己几十个兄弟姐妹;二是成天呆在后宫,只知道花天酒地,纵情玩乐,不理朝政,外面的事情全部交给赵高。
这时,赵高已经实际控制了朝政,指鹿为马就是最好的说明。
然而,一个人的权力到了不可控制的时候,他就会开始杀人,不但杀大臣,还会杀皇帝。所以,当刘邦已经攻入武关的消息传来,赵高因担心胡亥明白过来后对自己不利,就伙同自己的弟弟和女婿,跑到宫里,把胡亥给杀死了。
对于胡亥来说,所谓养虎为患,莫过于此。
赵高本来想自己当皇帝的,但太监当皇帝,史无先例,到底不敢。因此,他从秦始皇子孙中找了个胡亥没杀死的漏网之鱼——公子子婴,想把他扶为元首,不过不叫皇帝,而是降为秦王,为自己将来称帝留了一手,立了子婴为秦王。
但子婴毕竟是天潢贵胄,不轻易受人摆布,要当就当一个真正的秦王,绝不做一傀儡。所以,在赵高要他当秦王之前,子婴也在计划暗杀。在举行继位仪式的那天,子婴特意让人转告赵高,让赵高到宫中来请自己出席仪式,当赵高果然来请时,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便立即将赵高扑倒,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一举暗杀了赵高。
所以,不要得意忘形,天真地以为自己是最聪明的,其实,人家也懂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
推荐阅读:
归化之路已基本告败,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国足未来重返亚洲一流?
最近华为,任正非,陈春花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三者之间是什么情况?
“人老了不能自理,子女越孝顺,老人活得越久就越遭罪”你怎么看?
为何飞度的1.5L发动机被神化,而参数相当的标致1.2T发动机则没有什么影响力?
苏德战争如果德国集中兵力打莫斯科和高加索,不打列宁格勒基辅和斯大林格勒,能赢吗?
为什么袁姗姗笑起来不好看,而面无表情的angelbaby却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