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王韩林儿有军队吗,怎么还成了朱元璋的傀儡?
小明王韩林儿有军队吗,怎么还成了朱元璋的傀儡?
网友解答:
元末红巾军很像太平天国。小明王韩林儿类似于幼天王洪天贵福,他有一个当教主的老爸韩山童,可惜韩山童不像后来的洪秀全那般有福气,起义都还没开始,他就被元军俘虏并斩杀了。
韩山童之死,对白莲教的打击很大,毕竟他是教主嘛。所以当刘福通起义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韩林儿,让他接韩山童的班,担任白莲教教主,继续招揽人心。
从相互利用的角度来说,韩林儿和刘福通都离不开对方。刘福通需要靠韩林儿收买白莲教徒的人心,而韩林儿也需要刘福通把他好吃和喝的供起来。如果他离开了刘福通,连活下去都不可能。
这里就要说到朱元璋了。由于白莲教和元朝政权都是草台班子,管理非常稀松。所以当刘福通起义后,
不管是趁机起义的各路红巾军,还是以勤王匡复为名的拥元各部,到后来都成了半独立的割据势力
。而朱元璋当时就属于这些割据势力之一。
他和刘福通都属于
北方红巾军系统
,共同拥戴小明王韩林儿。除了朱、刘二人外,还有诸如
郭子兴、毛贵、关先生、破头潘、李武和崔德
等人,也都是北方红巾军,一同拥护小明王韩林儿。
起义之初,朱元璋的实力非常弱,北方红巾军挑头的是刘福通。他以韩林儿为号召,在安徽亳州建号称帝。
国号宋,年号龙凤,对外称明王
。这个政权就是韩宋,也叫龙凤政权。(据一些学者的研究,韩林儿原本称明王,“小”字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故意给他加上的)
后来,刘福通攻占原北宋国都汴梁,韩宋政权迁都于此,大封诸臣。朱元璋属于受韩林儿册封的诸侯之一,受封吴国公,江南行中书省平章。至于刘福通,他给自己授予的封号是枢密使兼丞相。毫无疑问,当时刘福通是韩宋政权的主力,甚至可以说是反元的主力,而朱元璋则是他名义上的属下。
韩宋政权到了后期,内部出现了山头。最大的山头自然是刘福通,他在河南,安徽一代搞割据;势力稍弱一点的是毛贵,他在山东一代搞割据;势力再弱一些的是关先生,他在辽东一代搞割据。另外还有很多势力,分别在各地搞割据。
总之就是,这些人各打各的,又毫无目的的发动了龙凤北伐,被元军揍得很惨,实力被大大削弱。
当刘福通等人的势力被削弱后,一直窝在江南闷声发大财的朱元璋就变成了北方红巾军的老大。(刘福通在北方替朱元璋挡枪,朱元璋面临的元军实力很弱)
谁拳头硬,谁就有发言权。朱元璋此时实力最强,他自然就不再愿意屈身于小明王韩林儿的名下。不过韩林儿毕竟还有号召力,因而当时朱元璋也就继续打小明王的旗号。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士诚派部将吕珍偷袭刘福通,把刘福通团团包围在了一个叫安丰的小城。朱元璋听说刘福通被围,在等了一段时间后(故意让张士诚和刘福通打得两败俱伤),才派兵去救。
插一句,张士诚是“盐军”,他不属于红巾军系统。
最后刘福通战死,他的集团被团灭,韩林儿变成了孤家寡人,被朱元璋救出后,接到了滁州宗阳宫,变成了朱元璋的傀儡。(也有一种说法是刘福通没有战死,跟韩林儿一起被朱元璋救了)
韩林儿变成朱元璋的傀儡后,朱元璋也要好吃好喝的供着他。因为当时朱元璋需要韩林儿的号召力对付一个劲敌——
陈友谅
。
陈友谅和朱元璋一样,都是红巾军出身,并且也都是小人物逆袭,从小喽啰成长为割据一方的大军阀。但陈友谅和朱元璋不一样的是,他属于
南方红巾军
系统,跟朱元璋的北方红巾军不是一路的。
南方红巾军的教主叫彭莹玉
,民间都叫他彭和尚(中国弥勒佛的原型)。
元末农民起义之前,韩山童、刘福通以白莲教为基础,在北方招兵买马。他们在北方收买人心的口号是
“明王转世”
;彭莹玉也同样以白莲教为基础,在南方招兵买马,但他在南方的宣传口号是
“弥勒降生”
。
由于
北方红巾军更有祆教,也就是拜火教的特点。而南方红巾军更偏向佛教
。因此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南北红巾军先后起义后,这两股力量从一开始就看对方不顺眼,把对方视为敌人。
南方红巾军就不细说了。总之就是,最先挑头的大佬全部被消灭,最开始只是小喽啰的陈友谅变成了大佬。(南方红巾军还有一支势力在明玉珍的率领下脱离陈友谅,在四川建国)
1363年,也就是韩林儿沦为朱元璋傀儡的同一年。
南北红巾军的扛把子,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决战
。
这一战的规模之大,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可以说是奠定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江山的决定性战役。最终,陈友谅的铁索连环巨舰大船被朱元璋用火烧的办法击破。陈友谅在鄱阳湖水战中,身重流矢而亡。(这场战役是《三国演义》当中,周瑜火烧赤壁的原型)
第二年,也就是1364年,朱元璋大军兵临武昌城下。陈友谅次子陈理出城投降。朱元璋大度的赦免了他,并把他送到遥远的朝鲜半岛,交给高丽王监视。
至此,南方红巾军主力被团灭,朱元璋一统了整个红巾军系统。
统一红巾军后,朱元璋开始向东扩张,重点攻击张士诚那个盐贩子。
1365年,徐达大概用了一年左右时间,基本将张士诚占据的江北他的根据地高邮,以及朱元璋的老家濠州等地,全部收复。
第二年,也就是1366年,朱元璋向张士诚发起总攻。大战持续了一年左右,打到1367年的七月,张士诚被朱元璋消灭。
就在朱元璋向张士诚总攻期间,他派廖永忠迎接韩林儿从亳州返回南京应天府。韩林儿的船队途径瓜洲时,船体漏水,韩林儿沉入江中被淹死。此事众说纷纭,但是否是朱元璋所策划的,至今未有确切的定论。
总的来说,韩林儿一开始就是个傀儡。他只是个小孩子,仗着他父亲韩山童在北方白莲教徒中的号召力,刘福通才立他为皇帝。当刘福通势力被消灭后,韩林儿就是变成了一个光杆司令,当傀儡是很正常的。而当陈友谅为代表的南方红巾军也被消灭后,他其实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
网友解答:
要说韩林儿是朱元璋的傀儡就有点太冤枉朱元璋了,首先,韩林儿没有资助过朱元璋一丝一毫,而相反,朱元璋却在他最危难的时刻救了他一命,要是没有朱元璋,恐怕韩林儿的脑袋早就被元军割下来挂在墙头示众了。
韩林儿如何当的皇帝?
韩林儿之所以能够在元末的乱世中成为义军的最高领袖,其实真的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他的父亲韩山童其实是明王政权的名义创始人。
在元朝末年,由于蒙古人的残酷统治加上连年的大灾,各种亡国之兆已经显露无疑。白莲教教徒韩山童与好友刘福通认为在此乱世之中,如果能够打出“恢复宋朝”的旗号,必然会得到天下人的响应。于是他们又效仿起了一千多年前陈胜吴广曾使用过的伎俩——散播谶语,蛊惑人心。
他们在黄河岸边偷偷埋藏一个石人,并且四处散布“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的谶语。等到元朝强征民夫疏通黄河河道之时,真的在淤泥里挖出了这个石人。于是韩山童自称乃是宋徽宗第八代玄孙,聚集了大批民众,准备伺机谋反。
可由于叛徒的出卖,还没开始就迅速被元廷抓获,韩山童被俘就义,而刘福通则跑了出来,成功率领部队打下一片根据地,此时天下有了出头鸟,各地纷纷爆发叛乱,刘福通四处寻找韩山童的后人,在今天的亳州找到了韩林儿,于是拥立他做了皇帝,自己则是总览大权,要说傀儡,也是刘福通把韩林儿当成了傀儡。
朱元璋对韩林儿有救命之恩
不得不说,朱元璋手下的谋臣要比刘福通高明的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短短九字让朱元璋避免成为元廷的打击主力目标。而刘福通这一边,虽然天下义军名义上都尊他为领袖,但也不过是个空壳子,后来元朝调集重兵最终将刘福通和韩林儿团团围住。
就在此时,向来不把朱元璋当回事的他们也终于向朱元璋开了口,请求他火速增援安丰。而朱元璋认为韩林儿乃是义军的首领,如果被元军消灭,那无疑会使“反元”事业跌到谷底。
在安排好了后方的军务之后,朱元璋亲自率领部队驰援安丰,不过此时刘福通已经战死,朱元璋驱逐元军后,将孤身一人的韩林儿接到了滁州,此时的韩林儿的家底几乎全被打光,要是没有朱元璋,别说到滁州当皇帝,恐怕早就被元军剁成肉酱了。
韩林儿的神秘死亡
被接到滁州的韩林儿,依然被朱元璋尊为领袖,但此时的他无一兵一卒,朱元璋的部队全是自己真刀实枪一步步打出来的,所以他连个傀儡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是寄人篱下。
不过后来朱元璋剿灭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也慢慢发现韩林儿是一个累赘了,这一点他不好明说,但他的部下却心知肚明。
后来朱元璋准备派廖永忠将韩林儿接到南京,事情就是这么巧合,韩林儿的龙舟在划到长江江心的时候突然漏水,韩林儿连同龙舟一起葬身在江底。
关于韩林儿的死亡,让朱元璋陷入到了舆论的漩涡,毕竟韩林儿的死,他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当然,我们不排除朱元璋授意部下让韩林儿无论如何不能到南京。
但是,作为当时即将称帝的朱元璋来说,韩林儿就是他最大的障碍,只要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能看得出来。也许是廖永忠等人故意想向朱元璋邀功而策划了此次谋杀,做了主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以此来提高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不论到底是不是朱元璋所为,韩林儿在朱元璋手里实在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他应该庆幸死在了长江,要不然,等到明朝开国,他还不知会有怎样更悲惨的结局呢。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
网友解答:
小明王干了十年的皇帝,靠的是作为韩山童的儿子,可韩山童在起义军早期就死了,之后十来年的南征北战,基本上都是刘福通在主持大局,作为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小明王在刘福通手里,日子也未必有多好过。
据记载,刘福通时期,刘福通就已经“为丞相,加太保,事权一归福通”,“林儿……无大志……听命福通,徒拥虚名”,至于在这个小朝廷里,刘福通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官员任免乃至生杀予夺,刘福通一句话就能做到,韩林儿自登基之日起,就是一个汉献帝的角色。
不管小明王落在谁手里,他都只是个傀儡罢了,即使是刘福通手下的军队,也未必忠诚于他,毕竟,小明王除了一个名义上的名分,其他一无所有。
小明王在那深宫之中,享受着丰厚的物质生活的时候,可曾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命丧长江的结局。
2000多年的皇帝时代已经充分证明,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宁可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老百姓苟活于世,也不可为了虚名去沽名钓誉,一旦被人利用,尤其是被掌握了军队的人利用,那自己的命运已经由不得自己掌握了,而一旦这份价值即将用尽,那么接下来从人间消失就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是总要发生的,这些事件唯一的区别是史书上怎么粉饰而已。
刘福通死后,小明王原来手下那些名义上的军队也早就在多年的消耗中殆尽,朱元璋就顺势把龙凤皇帝安排在了滁州做皇,而此时的小明王早已没什么军队了。
后来几年,朱元璋继续打着韩宋皇帝的旗号南征北战,在灭掉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整个南方都处于朱元璋的统治下,从某种角度来说,小明王这个旗号对于朱元璋已经毫无意义了,反而有点碍事了。
于是,在不知出于何种目的的情况下,朱元璋命部将缪永忠去滁州迎接小明王来南京继续做皇帝。
结果,那么大的船,偏偏就漏水了,皇帝就这么沉入了江底。
放在正常的朝代,碰上这种事情,缪永忠可是得抄家灭族的重大罪过。
可偏偏,后来大明朝建立论功行赏,缪永忠捅了这么大篓子,还混了个侯爵,成了国家的高级官员。
当然,缪永忠后来也没逃过“无法善终”的命运,和许多开国功臣一样,遭到了朱元璋的无情诛杀。
综合来说,小明王的命运只不过是延续了“失去利用价值的皇帝”的命运,历史上,除了汉献帝姑且得以善终,后世的末代皇帝们、被权臣武将操控的皇帝们,在命运的最终时期,大都失去价值之后无奈惨死,
南朝的萧衍在废掉了齐朝皇帝后,本来也没打算要杀了废帝,后来大臣们就劝说“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萧衍一听很有道理,就杀掉了前朝皇帝。
这就开创了一个很恶劣的先例,这使得改朝换代的成本变得更加血腥、昂贵,而萧衍建立的梁朝在50多年后灭亡时,他的子孙也同样被取代者陈霸先杀了个精光。
-----
网友解答:
小明王韩林儿是整个大宋政权的皇帝,也绝不是什么朱元璋的傀儡,朱元璋当上吴王之后,名义上还要尊小明王为主公,他害死小明王,还是指使廖永忠采用凿船溺水的卑劣手段。
小明王韩林儿,父亲韩山童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强征15万民夫修筑黄河堤坝,韩山童联合刘福通,编造散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同时提前在河道中埋一石人,挖出后上书“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段话与民谣不谋而合,因此人心浮动,韩山童与刘福通遂乘机在颍州颍上发动起义,韩山童又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高举灭元兴宋大旗,结果起义还未壮大,韩山童却遭当地县令围剿逮捕,不久即被杀害,韩林儿与母亲下落不明。
韩山童的死,对刚刚兴起的红巾军震动很大。刘福通一边四处攻城略地,一面派人寻找韩林儿。终于在至正十五年(1355年),在在砀山夹河找到了韩林儿,并把他迎到亳州,在亳州拥立为帝,号小明王,建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小明王韩林儿就这样慎重成为了元末最大一股农民起义力量红巾军名义上的共主。
从一个平民摇身一变成为皇帝的韩林儿毫无执政经验,因此任命了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刘福通、罗文素为平章政事,刘六为枢密院事。五人同掌龙凤政权国事,不久,刘福通派人杀害受到小明王宠信并掌握的杜遵道,自己独揽大权,自称丞相,加太保。不久,刘福通中太康大败于元军,亳州岌岌可危,遂挟持小明王逃往安丰。
随着红巾军不断壮大,刘福通带领红巾军到处攻城略地,所到之处州县望风而降,在河南地区建立起了根据地。至正十八年(1358年),韩林儿被迎入汴梁,并以此为国都,开始公开叫板元朝,与其分庭抗礼。
韩林儿是大宋皇帝,名义上可以节制所有部队,但是,实权并不掌握在他的手上,韩林儿更像是一个傀儡皇帝。
韩山童死后,与他同期举事的刘福通掌握龙凤政权实权。刘福通有其过人之处,那就是越挫越勇,亳州被围后,刘福通携小明王退往安丰,在安丰重振旗鼓举兵北上,并连破元军,红巾军声威复振。至正十七年(1357年)六月,刘福通亲率主力攻陷汴梁,刘福通孤军无援,拥韩林儿再一次败走安丰。同时,北伐的三路大军陷入各自为战,指挥无序,相继失利。面对元军的轮番攻打,刘福通坚守安丰长达四年零九个月。
成为吴王的朱元璋,只有无声无息的除掉小明王才能堂而皇之的登基称帝
红巾军出身的朱元璋,自然知道自己的主公是小明王,但随着他在红巾军内部个人势力的不大壮大,特别是在晋封为吴王之后,朱元璋有了称帝建国的想法。但是大宋和小明王的存在,却是挡在朱元璋面前绕不开的阻碍。
朱元璋名义上还奉小明王为宗主,但他又不敢公开弑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苦守安丰四年多的刘福通,又遭到另一股农民军集团,吴王张士诚手下大将吕珍的突袭,安丰城破,刘福通不幸阵亡。朱元璋派人接小明王及往滁州宗阳宫安置,第二年,朱元璋在应天自称吴王。两年后,命廖永忠迎韩林儿回应天,船到瓜步时,因翻船入水溺亡,这是一种说法,另一说是廖永忠受朱元璋指使,在韩林儿过瓜步时,凿穿船底,韩林儿连人带船溺亡。
-----
网友解答:
首先,小明王韩林儿之所以能够在元朝末年群雄蜂起的时期做了十年的皇帝,靠的不是自己拥有一支武装力量,他所依靠的是一块招牌,一个名号,招牌就是韩山童之子,名号就是韩林儿这三个字。
元朝末年,韩山童与刘福通组织三千河工起义,这是最先吹响向蒙元政权发起进攻的号角,而且,韩山童直接号称自己是北宋宗室之后人,以此来号召民众来响应自己,推翻蒙元政权。
在组织和呼吁河工起义这件事上,韩山童是成功的,但是,不幸的是,面临蒙元军队的第一波镇压,韩山童就以身殉,当时的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只能走上逃亡之路。
可是,韩山童的第一声号角吹醒了其他的造反者,继起者一时不绝。
而与韩山童一起首义的刘福通,再次整理好队伍之后,找到了颠沛流离当中的韩林儿,拥戴他为龙凤政权的皇帝,自己大力辅佐。于是,四方造反的队伍,对于韩林儿纷纷表示拥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小明王韩林儿成为天下义军之共主,一时之间,八方景从。
做为韩山童之子,龙凤政权的皇帝,天下义军所公认拥戴的共主,韩林儿没有、也用不着什么自己的军队,如果说直接的军队,刘福通的军队也就是他的军队,但是,韩林儿的皇帝做了10年,这10年当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福通在战斗中被杀,但是,元朝的气数眼见得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随着刘福通之死,原有的韩山童、刘福通的军兵也在战争中消耗殆尽,而如朱元璋等原来不怎么具有显赫声名的人物开始登场。
朱元璋把小明王韩林儿安置在滁州安稳的做皇帝,这也是正常的安置,因为朱元璋自己这一时期,依然是打着韩林儿的旗号对元朝、对各地的军阀势力进行讨伐与攻击,在这些讨伐与攻击当中,朱元璋的势力逐步变得声势浩大起来。
声威强大的朱元璋把先是把韩林儿安置在战火波及不到的滁州,继而,南京底定之后,就决定迎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南京。
无论是从那个角度来说,朱元璋派人去接小明王韩林儿来南京的这件事都没有问题,可是问题是,长江波平如镜,船只也甚宽敞,小明王韩林儿却因为船只漏水,溺死在船上。
后世之人,对此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朱元璋在自己的军队节节胜利之时,觉得小明王韩林儿碍手碍脚,所以派手下将领廖永忠去接小明王韩林儿,寻机除掉了小明王韩林儿。
对于这种说法,无根无据不敢断言。可是,负责接韩林儿的廖永忠事后虽然没有受到过大的处分,可也不大受朱元璋的待见。
江山底定之时,文官武将论功行赏之时,廖永忠被降级处理,不但如此,嗣后经年,廖永忠也因为一些事,被朱元璋诛杀。
从廖永忠的不被朱元璋待见,以及后期的命运,我们可以断定,朱元璋断没有杀掉小明王韩林儿的具体想法和指示,有的只应该是廖永忠的自行决断或自作聪明。
他觉得自己在替朱元璋清理场子,朱元璋却对他的自作聪明并不欣赏,甚至讨厌。但是,也不想说破,为此,就有了对廖永忠的降级使用,甚至若干年后,对廖永忠的诛杀,也未必与这件事无关。
-----
网友解答:
先回答这个问题,小明王从来就没有过自己的军队,也没当过朱元璋的傀儡。
韩林儿是韩山童的儿子,当年韩山童刘福通二人
挑动黄河天下反,
首举元末农民起义大旗。但是很快韩山童就被杀了。
刘福通不想当这个出头鸟,造反也不是一个说不干就不干的工作,所以他就把韩山童之子韩林儿扶了上来,以朱皋、罗山、上蔡、真阳、确山、叶、舞阳、汝宁、光、息数州为依托,以毫州为都立韩林儿为帝,建国大宋。
当然,如同当年的项梁和楚怀王一样,韩林儿虽然是皇帝,但是管事的永远是刘福通。
可以说,韩林儿是刘福通的傀儡。
刘福通自举义以来,数次发动对元朝的攻击,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战绩,他是当之无愧的反元第一人!但是因义军内部各怀鬼胎、各路起义势力水火不容,刘福通独臂难支,最终还是被元廷反扑了回去。
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攻陷安丰,刘福通被杀,幸亏朱元璋及时赶到救出小明王。
朱元璋名义上一直是小明王的臣子,但是他的真实目的则是以刘福通小明王的势力为盾挡住北方元廷的攻击,自己则坐拥金陵慢慢发育。
现在安丰朝廷亡了,朱元璋也发育起来了,他肯定不会再给自己找个顶头上司,吃我的穿我的用我的,我还得听你的,这叫什么道理。不过救援小明王的那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已经是箭在弦上了,小明王虽然没什么势力,但是他好歹也是名义上的天下义军共主,所以朱元璋将其软禁在毫州,等朱元璋灭了陈友谅、张士诚之统一长江中下游之后,小明王就彻彻底底的没用了,于是他略施手段,制造了一起沉船案,小明王也就结束了他当傀儡的一生。
小明王从一开始就是傀儡,刘福通死后他在朱元璋手底下待了三年,名义上还是皇帝,实际上却被软禁在毫州动弹不得,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老朱要收拾陈友谅和张士诚,顾不上搭理他。
-----
网友解答:
别看韩林儿身为大宋皇帝,可他哪有自己的军队!其境遇连楚霸王项羽时的小楚怀王都不如,一直都是傀儡一样存在。他不是刘福通学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就是朱元璋也当曹操第三,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傀儡。不过,他成为朱元璋的傀儡,没多久就被朱元璋害死了,这就有刘伯温的主意,刘伯温一项讨厌朱元璋的小老领导韩林儿的!
韩林儿与刘福通对话
也许您和不少朋友一样,把刘伯温当成明朝的诸葛亮,但朱元璋却不是那曹吉利(曹操),韩林儿更不是汉献帝。诚然,韩林儿是义军共主不错,可他并非天下义军共主,而只是北方的义军共主。你像被朱元璋消灭的陈友谅、张士诚自始至终都不把韩林儿当成共主。
陈友谅(陈九四)的老领导也是大宋皇帝,不过,他这位大宋皇帝是卖布的帅哥宋世宗。宋世宗徐寿辉1351年9月称帝,比1355年称帝的韩林儿还早四年呢。朱元璋称帝后,就把徐寿辉所立国号改为天完,所以我们一直认为徐寿辉是天完皇帝。以前,福垊把徐寿辉的宋国称之为南宋,将韩林儿的宋国叫作北宋。现在,福垊认为,徐宋称为西宋更合适,韩宋称为东宋更妥当。
这就与朱元璋(重八)的吴国和张士诚(五四)的吴国有点相似,他们一个称西吴,一个称东吴。东吴国王张士诚,最初称周王,他既不是徐寿辉的部属,更不是韩林儿的手下,而是自成体系——盐枭。说起来,韩林儿成为朱元璋的傀儡还有张士诚功劳,可朱元璋一点都不感谢他。
现在福垊着重介绍一下,韩林儿的傀儡人生。别看徐寿辉称帝比韩林儿早,但打响反元第一枪的并非是宋世宗而是韩林儿之父韩山童。早在1351年5月,白莲教教主韩山童召集刘福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王显忠、韩咬儿等3000信徒,以反元复宋为号,还表示从日本借来精兵呢。福垊认为,后来的反清复明,基本就是向韩山童学习。
韩山童为证明自己的正统性,说自己不姓韩,其实叫赵山童,是宋徽宗赵佶的云孙(八世孙,玄孙的玄孙),宋徽宗是自己的远祖(八世祖),其高足刘福通也自称是刘光世的后代。韩山童这招应该是学刘备的,谁叫赵佶儿子太多呢!韩山童五月发兵准备重建大宋,徐寿辉八月响应称帝。枪打出头鸟,韩山童还没来得大干一场,更没来得及称帝,就被元兵给围攻了,就这样死了。刘福通等人带着韩山童的孤儿(林儿)寡母(杨氏)突破重围跑了。
但在刘福通的率领下,元朝义军多地均有响应,比如徐州萧县的李二、彭大、赵均用等八人响应,濠州的郭子兴、孙德崖及俞某、鲁某、潘某响应,并称五大元帅。这些人像陈胜吴广起义一样,以属于松散的加盟,背靠大树好乘凉嘛!他们都奉小明王为共主,发展个人的势力。刘福通等人势力很强,实力很大,他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攻打元军主力。到了1355年就打出很大一片天地了,于是小明王称帝。朱元璋向小明王称臣,不仅因为小明王实力强,起兵早,更因为小明王是朱元璋北边的屏障。朱元璋向弱势的南部发展,拿下了金陵,实力也大大增强。但当他遇到元朝强敌时,也会选择诈降来保存实力。
在朱元璋实力越来越强时,徐寿辉完了,韩林儿衰了。陈友谅杀死徐寿辉,取而代之,一举成为了大汉皇帝。东部的张士诚也很强悍,把朱元璋的老家濠州都给占了。在选择先打陈友谅还是张士诚时,朱元璋先从志骄的陈友谅下手,可张士诚却向朱元璋的小老领导韩林儿下手了。说起来刘福通打张士诚没问题,可今非昔比,因为刘福通四面出击加上内讧,越来越弱,根本就不是张士诚的对手,而张士诚这时也诈降元朝了,派吕珍狠命打击韩林儿、刘福通。大宋皇帝韩林儿向江南行省左丞相吴国公朱元璋不停地发金牌(还记得赵构向岳飞下的十二道金牌吗?),命令(请求)立即勤王。
救安丰还是打陈友谅,这是个问题。元末明初的诸葛亮——刘伯温怎么看?刘伯温的意思,赶紧打陈友谅,让小明王驾崩;救回来不是给自己加包袱吗?万一汉高祖陈友谅学习汉高祖刘邦,像打彭城之战一样把金陵端了怎么办?朱元璋觉犹豫半天,自己还有挟天子以令诸侯呢?见死不救,怎么能让韩林儿成为自己的傀儡,再说了张士诚拿下安丰,自己受到张士诚的威胁更大。陈友谅弑君,朱元璋总是跟陈友谅“对着干”他勤王,还是亲自去的。小明王得救了,还好陈友谅当时打的是洪都而不是应天。为此,朱元璋还有点后怕,要是陈友谅真的突袭金陵,张士诚再一给力,自己就完了。
紧接着,朱元璋想学习曹操、刘福通,把韩林儿接到金陵,刘伯温又给朱元璋泼冷水:他就像小楚怀王,一个放牛娃,让他来什么金陵,对您发号指令?您才是天命所归!朱元璋也就是把韩皇帝安排在滁州,全部换成自己人。小明王于三月十四日册封朱元璋祖先三代为吴国公,群臣对朱元璋劝进,朱元璋到第二年才“缓称王”了。小明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傀儡,尴尬一样的存在,朱元璋也尴尬,韩皇帝成为朱元璋由吴王升级为皇帝的绊脚石。
学陈友谅玩明的狠的,还是听刘伯温的玩阴的毒的?这是个问题。朱元璋在把小皇帝接回到应天府(金陵)的路上时,韩林儿就驾崩了。1366年,朱元璋再三强调要把韩林儿安全地接到金陵(南京),可廖永忠这个鄱阳湖之战的功臣,最善水的将军,却让韩林儿淹死在扬州,宋朝灭亡!廖永忠比成济会玩,他是失职,受的只是朱元璋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惩罚。
或曰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儿归应天,至瓜步,覆舟沉于江云。——《明史》
朱元璋最后的一块绊脚石,轻松被粉碎,逐步为称帝而努力了。最初。准备建国号为大中,后来改为大明。大概是也想证明他才是明王,大明王,大明皇帝吧。
成为傀儡是一种悲剧,连傀儡也做不得,更是一种惨剧。如果当初小明王有汉献帝一样的觉悟,将皇位禅让给朱元璋,也许会有汉献帝一样幸福的结局吧 。不过,以朱元璋那种冷酷无情的性格,小明王怕最多也只是多活几年吧。
-----
网友解答:
元朝末年政府横征暴敛,加之黄河连年决堤,以致百姓哀声哉道,频频起义。红巾军在地方起义中脱颖而出,成为权势最盛的起义军。红巾军本奉韩山童为首领,可他起事不久便被杀害,群龙无首的红巾军转奉其子韩林儿为王。韩林儿所率的红巾军虽然盛极一时,最终却被朱元璋所操纵,大名鼎鼎的韩林儿也成为傀儡。
韩林儿手中是否有军队,是什么样的原因使韩林儿沦为了朱元璋的棋子呢?
韩林儿手中有军队这是毋庸置疑的。
红巾军最为得势之时,三路大军北伐,一路势如破竹。在与政府对抗的过程中,起义军队伍更是不断壮大,逼得“官府四散躲”。由此可见,韩林儿手中并不乏军队,那他为何在有军政大权的情况下还被朱元璋挟持呢?
韩林儿虽有军队,却有名无实,掌权者乃是刘福通。
韩山童被害之时,韩林儿随母逃往,不知所踪。刘福通一番苦寻之下才找到韩林儿,他将韩林儿迎至亳州,拥立为王。称帝后的韩林儿对杜遵道恩宠有加,对刘福通却有所怠慢。盛怒之下的刘福通将杜遵道捕杀,并且自封丞相,手握大权。自此之后,军政大权皆在刘福通一人之手,就连三路北伐这等大事也是由刘福通全权操纵。久而久之,军中士兵便只知刘福通,不知韩林儿。韩林儿威信不足以服众,也就很难操控军队去对抗朱元璋。
韩林儿其人并无治军之才,即使手握军政大权,也难以发挥其作用。
韩林儿出身盗贼,随母亲四处流亡后,更是缺少教导。如此一个胸无大志又无治军之才的人却被阴差阳错机拥立为帝,他虽然有明王之名,却一直在刘福通的庇佑之下。韩林儿称帝十二年却无甚长进,局势危急之时,只会向他人求救,这样一个帝王沦为傀儡,实在情有可原。
起义多是民心所向,队伍会迅速壮大,但士兵素质相对低下,将领也缺乏领导能力。
起义军攻下城池后,总会焚火打劫,不守军令。而将领则多是目光短浅之人,仗着自己与刘福通同辈而我行我素。也正是因为如此,起义军攻下城镇却难以守住,最后总会被元军夺回。将领中只有毛贵颇有智慧,夺下济南后便屯兵屯田,固守山东三年之久。不过这样的将领在红巾军中屈指可数,更不用说普通士兵。率领这样的一支队伍,是难以抗衡朱元璋的。
韩林儿成为朱元璋傀儡,也与当时的局势有关。元军的反攻,让红巾军情势危急。益州被围困,刘福通派兵前去增援,没想到也被击败,不得不逃回安丰。元军最终挖掘隧道,攻下益州,红巾军实力大大衰弱。元军一鼓作气,将安丰包围,万般无奈下,韩林儿才向朱元璋求助。
此时韩林儿手下的士兵数量少且战斗力低下,能从元军手下逃生已经实属不易,更别提拥护韩林儿对抗朱元璋了。
韩林儿的结局其实是必然的。在朱元璋已经有严明军纪和网罗人才的意识时,韩林儿尚且胸无大志,无治军之才,这就已经注定了天下的最终归属。
-----
网友解答:
韩林儿是元末红巾军领袖韩山童的儿子,韩山童死后,刘福通拥立韩林儿在亳【bó】州登基称帝,国号为宋,年号龙风。之所以定国号为宋,是由于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按照这种说法,韩林儿算是宋徽宗九世孙。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韩山童是白莲教领袖,在传教过程中结识了安徽颍州(今安徽阜阳)信徒刘福通。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征集15万民工修筑黄河堤坝,韩山童趁机宣扬“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等到预先埋下的石人被民工挖出,人心浮动之际,韩山童与刘福通在安徽颖上发动起义,以红巾为号,这就是元末红巾军起义的开始。
不久,韩山童被当地官吏捕杀,刘福通侥幸逃脱,韩林儿和生母杨氏逃入深山避祸。随后刘福通攻占颍州,红巾军逐渐发展到十余万人,攻占了淮北,豫西的大片领土。与此同时,徐寿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起兵,郭子兴占据濠州(今安徽凤阳),均打着红巾军的旗号。
眼见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刘福通感到恢复大宋的时机已经成熟,派人四处寻找韩林儿母子。功夫不负有心人,至正十五年(1355年)韩林儿母子被找到,刘福通拥立他在亳州称帝,年号龙风,国号宋,又称小明王。尊杨氏为皇太后,任命杜遵道,盛文郁为宰相,刘福通,罗文素为平章政事。刘福通费劲心血连个宰相都没捞上,于是派甲士杀掉杜遵道,自封宰相,加太保,成为宋政权的实际控制人。
遵道宠用事,福通嫉之,阴命甲士挝杀遵道,自为丞相,加太保,事权一归福通。——《明史》
四处奔走,颠沛流离
小明王称帝的举动震惊了元顺帝,派出察罕帖木儿率兵进剿,刘福通兵败太康,带着韩林儿逃往安丰(今安徽寿县)。刘福通意志坚韧,很快又组织兵力打下汴梁(今河南开封),迎小明王以汴梁为都。
刘福通与元军在江北展开拉锯战,这给朱元璋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他得以与陈友谅一决雌雄。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朱元璋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小明王任命他为行省平章。至正十九年(1359年)五月,察罕帖木儿率领大军包围汴梁,刘福通带着韩林儿逃回安丰,元军俘获韩林儿妻及宋政权各级官员及家属数万人。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张士诚手下将领吕珍包围安丰,韩林儿向朱元璋求救。这时陈友谅正率大军攻打洪都(今江西南昌),朱元璋不顾谋士刘基的反对,执意率兵救援安丰。等到大军赶到时,吕珍已经入城杀了刘福通。朱元璋迎韩林儿到滁州,继续他的皇帝生涯。
最后的结局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在应天自立为吴王,设置百官,建中书省,离皇位只差一步之遥。张士诚在平江(今江苏苏州)也自封吴王,一山不能容二虎,朱元璋将张士诚列为下一个讨伐对象。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传檄天下,声讨张士诚。令人惊异的是,檄文中除了列举张士诚诈降于元,首鼠两端等8项罪名外,竟然公开斥责白莲教为邪教,而红巾军的基础正是白莲教,这样一来就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红巾军最高统帅小明王韩林儿。
朱元璋既然已经公开宣布与红巾军为敌,小明王的存在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了。不仅如此,朱元璋要想登上皇位,小明王的存在已经成为了最后一块绊脚石,其结局在这一刻已经注定。同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大将廖永忠迎接小明王到应天,在瓜州渡江时,船行到江中沉没,韩林儿溺水而亡。
随着小明王韩林儿之死,宋政权就此覆灭。从1355年到1366年,韩林儿共当了12年皇帝,却从没有掌握过实权,是实实在在的傀儡皇帝。韩林儿是红巾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可他既指挥不了朱元璋,也指挥不了刘福通,更多时候还要靠他们来延续自己的身家性命,这样一个有名无实,时刻把生命寄托在别人手上的空头皇帝,不当也罢!
文\u002F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网友解答:
在元末的农民起义军中,韩山童刘福通绝对是第一个起义的,而作为领袖的韩山童因为起义消息泄露被元军杀掉,刘福通突围后找到韩林儿,立为皇帝,国号“大宋”,改元龙凤。这个时候的韩林儿年幼且势弱,而刘福通统领着这支红巾军,逐渐掌握了军政大权。与此同时,在刘福通这支红巾军起义后,一时间群雄并起,这些军队也都打着红巾军的旗号,名义上是红巾军系统的,实际上完全是各自为战的私人武装。各路义军虽然都反元,却是经常争抢地盘,相互攻击,有的义军则对元朝廷时反时降,就像一场淘汰赛,只有最后胜出的义军,才会进入决赛,与蒙元朝廷争天下。
而刘福通在势力做大后,出兵三路北伐蒙元王朝,但不久之后由于战略失误,三路大军先后失利,龙凤政权遭遇重创,不久后又在安丰遭遇已投降元军的张士诚的攻击,韩林儿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手下的这支红巾军虽然也是群雄之一,但一直奉小明王韩林儿为天下义军共主,于是朱元璋力排众议,亲自发兵救韩林儿,待到朱元璋赶到时,刘福通已经战死(也有说未战死),朱元璋打退张士诚所部,救出小明王韩林儿,虽然朱元璋此时依然对韩林儿恭敬有加,视为主君,但韩林儿毕竟已经没有了兵马,仅仅只剩一个小明王的头衔,只得依附朱元璋,朱元璋将韩林儿送到滁州,派军士按照君王之礼供养韩林儿,大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当然这个所谓的天子,后期也没几个义军承认了,而朱元璋自己则与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的军队逐鹿中原,几年后,朱元璋消灭了所有的义军,即将一统天下之时,韩林儿对于朱元璋来说则成为了包袱,朱元璋固然想当皇帝,而韩林儿则是他登基路上的一个障碍,于是韩林儿就被朱元璋的部将廖永忠秘密地沉江了。
可以说,韩林儿所处的环境无论是在刘福通帐下还是朱元璋帐下,都是臣强主弱,即便是最开始时,军政大权也是刘福通掌控着,而他自己仅仅是一个政权的象征。也就免不了成为傀儡的处境。
-----
网友解答:
清张廷玉主持编撰的《明史·韩林儿传》赞曰:“元之末季,群雄蜂起。……林儿横据中原,纵兵蹂躏,蔽遮江、淮十有余年。太祖得以从容缔造,藉其力甚焉。
关于韩林儿的死,在《明太祖实录》、《明末纪事本末》、《皇明本纪》等书均无记载。明朝初年,由大儒宋濂和王袆主编的《元史》
中也讳莫如深。
至正十四(1354年)年九月,韩林儿领导的红巾军在高邮之战中,击败蒙元右丞相脱脱率领的百万大军。
同年韩林儿在亳州(今属安徽)称帝,建国大宋,改元龙凤,以其母杨氏为皇太后。自称为宋徽宗九世孙,故国号称大宋。
是年五月,红巾军攻破汴梁,龙凤大宋政权还都汴梁,圆靖康之夙愿。
同年韩林儿打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口号,组织三路大军北伐。
韩林儿手下有一批能征惯战的大将,他们攻占了山东、河北、陕西、四川、山西,又出奇兵攻占了元朝的上都(今内蒙正蓝石别苏木),接着又攻陷了大同,辽阳,最后把平壤也拿了下来。在辽东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
顺帝征四方兵入卫,议欲迁都避其锋。(明史·韩林儿传)
韩林儿的手下在山东击毙了蒙元第一名将查罕帖木儿,在河北南皮击杀蒙元宣抚使董抟霄。
龙凤宋朝对元朝中央政府的打击是致命的。基本把元廷中书省直辖的今河北,山西一带的政权组织扫荡一空,
大都元廷基本成了空架子。
红巾军形成了对元大都形成合围之势。其战术比后来朱元璋把元顺帝赶出大都要高明的多。
然而就在大功告成之际,朱元璋却把韩林儿谋杀了,灭元大计功亏一篑,
朱元璋草根出身,靠裙带关系窃居高位。朱元璋称帝前一直是韩林儿的部下,龙凤三年(1359年)龙凤大宋皇帝韩林儿任命朱元璋为江南行中书省左丞相。
龙凤五年(1361年)朱元璋被韩林儿封为吴国公。
龙凤十二年(1366)正月,朱元璋自立吴王,发布文告。第一句话仍是: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用的仍是龙凤年号。
谋杀韩林儿成为朱元璋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明朝初年,由大儒宋濂和王袆主编的《元史》,刻意抹杀、丑化韩林儿的盖世功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
推荐阅读:
如今糖尿病治疗的最新成果进行到哪一步了?距离彻底治愈还有多远?
我在想现在核酸和排查都是实名的那么严,还有抓不到的通缉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