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双缝干涉延迟实验的结果让人恐惧,你怎么看?
▍✢有人说双缝干涉延迟实验的结果让人恐惧,你怎么看?
如果说宇宙不是完美的,它有BUG(漏洞),你信么?双缝干涉实验似乎一步步地发现了这个宇宙“漏洞"
双缝干涉实验是什么?
当我们在水中丢下一块石头,那么水面就会产生波纹,如果同时丢下两块石头,两个水波之间就能够出现交叉的干涉条纹。这就是波能够互相干涉的特征。
双缝干涉实验既在一个光源前放置一个开了两条缝隙的不透明挡板,挡板后面再放置一个能够观测到的背景。当我们打开光源,会看到背景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就是简单的双缝干涉实验。这个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因为光在穿过两条缝隙后产生只有波特有的干涉,相反的波被抵消,相向的波被增强,导致背景上明暗相间的条纹。(日常生活中主动降噪耳机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用相反的声波抵消了噪音)
下面我们把实验升级一下,光源变得非常小,背景换成高灵敏高分辨的底片。打开光源后,一开始我们看到了无数随机分布的小点,随后这些小点越来越多最终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实验升级后证明光是一种粒子并且还具备波的特征,也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
双缝干涉延迟实验
虽然双缝干涉实验已经让人赞不绝口,不过科学家们还是在这个实验上再次升级。将光源变成一次发射一粒的电子!电子要通过这块挡板只能随机通过两条缝隙。
我们知道,要干涉就必须有对象,没有对象怎么被干涉?然而这一次实验结果出事了,即便单个电子在随机穿过两条缝隙后依然在最后形成了干涉条纹。
这个结果震惊了科学界!为什么单个电子能够自我干涉?难道他还有一个分身?更诡异的是当我们观察电子是通过哪一条缝隙时,干涉条纹消失了。当取消观察时,干涉条纹又神奇的出现了!冥冥中仿佛有一双眼睛窥视着我们,只能让我们看到电子穿越缝隙的路径(粒子特征)或者电子的干涉条纹(波特征)其中之一!
双缝干涉之延迟选择量子擦除
看到这里,你也许认为上面的实验会有很多未知的漏洞,我们观察电子时已经打扰了电子的正常运动导致电子属性改变,只是我们没有办法找出这个因素。接下来科学家用更加复杂精密的方法来做双缝实验。将一个光子分离成一对纠缠的光子A和B(纠缠的量子能够无视距离影响对方)
AB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互不影响的环境),而B距离感应屏比A远,这样A会比B要先到达感应屏。当我们在B实验中放置相机观测到B通过双缝的路径时,A实验的干涉图像消失,显然,纠缠的两个光子是互相影响了,B得不到的波属性A也得不到。接下来,我们通过技术手段把B获得的路径信息擦除,然后A和B都出现了干涉条纹。这里就出现了两个个非常诡异的现象。测量到光子的路径信息只是"泄露”,没有主管观意识去查看,干涉条纹会消失!把这个路径信息擦除掉,干涉条纹又会出现!
更诡异的是,实验中我们设定从B获得路径信息时,A早就已经到达了感应屏形成了图像!这时候擦除B的路径信息,A感应屏已经"拍好照"的图像会鬼魅般地变成干涉条纹!
让人难以理解的“宇宙程序”
很多人一开始认为,观察光子路径就是人类意识干预了实验。不过我们从最后一个实验得知,在延迟选择实验中,测量到的路径信息,你看与不看,宇宙程序它已经认定了你泄露了天机!光子波动属性就被隐藏了!我们得不到干涉图像。如果我们把这个泄露的天机抹除掉,宇宙程序马上修复了光子的波动性,让我们得到了干涉图像。没想到的是,我们人类在实验室上利用量子纠缠钻了个空子,让图像形成之后再得到路径信息。接着我们再去选择是泄露还是擦除,宇宙程序任然按照原来的指令执行了。让已经形成的图像变了回去(曾经不干涉的光子,在曾经又干涉了。这话很绕)?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找到了一个宇宙程序的BUG,用现在的决定,改变了过去!还是另有其他原因?我们生存的宇宙,这个看不到边无比真实的世界,难道是一个设定好的“程序”?或者说宇宙这个看似无比完美运行的世界其实还有一些漏洞。如果人类将来利用这些漏洞未来的世界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有人说双缝干涉延迟实验的结果让人恐惧,你怎么看?
很多人听过双缝干涉实验后会认为“玄之又玄”,于是有了“遇事不决量子力学”。实际上,量子力学是人类了解宇宙底层逻辑的敲门砖,而双缝干涉实验则是量子力学核心的显现,下面我聊聊双缝干涉实验到底多“诡异”,它揭示了宇宙哪些核心?
薛定谔的猫、上帝掷骰子、平行宇宙哪来的?
由于量子太过抽象,因此我们把量子现象过渡薛定谔的猫,再回到双缝干涉实验就容易理解了。这是薛定谔给我们理解量子力学的好例子。
话说啊,有个封闭的盒子里面装一只猫,然后一个量子装置连着毒药瓶,猫的生死取决于量子性质,如果量子发生衰变猫死,反之则没事。换句话说,猫的生死间接表现了量子的性质。实验的问题是猫最后是死的,还是活的?
各路大佬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主流看法有三个:
哥本哈根学派,波尔:这是只量子猫,它在盒子里的概率是100%的可能性是活的,同时100%可能性是死的,两种状态同时存在,叠加在一起,当你打开盒子一瞬间,猫的生死才会表现出来,生死的结果是随机的。
爱因斯坦、薛定谔:猫50%是死的,50%是活的,我们打开盒子之前它就已经死了,或者还活着,我们打开盒子看到的是结果,而不是诱发结果。
爱因斯坦:波尔,按你的意思是打开盒子时,上帝发现有人要来看结果了,赶紧摇号决定了猫的生死?
波尔:你别管上帝能干什么!
休·埃弗雷特:安静安静,我还没说呢!首先波尔的叠加态我是认同的,但是100%+100%=200%,打开盒子前与打开盒子后应该守恒才对,因此我认为如果打开盒子时猫死了,那么活着的猫应该存在于另外一个世界中——平行宇宙。
爱因斯坦、薛定谔、波尔:你厉害, 我们竟然不知道如何证明你说的是错的!
故事先到这里,看得懂看不懂没关系,先说结果:波尔是对的!而平行宇宙证明不了,最多算假说。在这个故事中有几点很重要:
1.猫即死又活的状态——叠加态
2.打开盒子意味着观测,观测会让叠加态随机坍缩为单一状态。(上帝摇号!)
3.前两点,打开前与打开后,还隐含了波粒二象性。(下面再说)
光到底是什么?——双缝干涉的“诡异”
接下来我们看双缝干涉,这事要先从牛顿说起,源于一个看似简单,然而谁都答不上来的问题——光是什么东西?
图:牛顿三棱镜实验
牛顿作为当代学霸,为光学做出了不少贡献,比如阳光是由多种光混合而成的三棱镜实验就是他搞出来的。他认为光又能反射,还折射,运动轨迹会改变,就像乒乓球扔墙上会反弹回来,因此它最小的单位应该是粒子。
十九世纪,托马斯·杨反击牛顿,他只干了一件事,让一束光通过了两条小缝,后面有块感应屏。“按照牛顿的说法”这个实验的结果应该是两条条纹,如下面:
实际上却出现了下面的结果:
于是老杨说光就像下面的水波一样,其实波:
通过缝隙的光波变成了两个波,两个波接触干涉,出现和水一样的现象,于是在屏幕上显示出干涉条纹。
这就是双缝干涉实验,但是诡异的事情是量子力学的双缝干涉实验。
好景不长,随着黑体辐射实验,普朗克发现光能量是一份一份不连续的,爱因斯坦发现光电效应,即光与原子作用时是以粒子的形式交换能量的。于是大家重新审视双缝实验,对它进行升级。
既然光是一粒一粒的,那么我们把光子一粒粒通过双缝会发生什么?(实际实验用的是电子,道理是一样的)
大佬们很快地照着两条缝像机关枪一样发射一梭子电子,显示屏上随机出现大量的粒子,但站远点看这些粒子同样组成了干涉条纹。既然是粒子,为何会发生干涉?
于是有人认为一大堆电子在一起挤来挤去的所以发生了干涉,有点像儿童乐园里的海洋球,当你跳进去,海洋球虽然是一粒一粒的,但是会像波一样往向外扩散,于是就有了虽然是粒子但同样会发生干涉。但真的只是这样吗?
图:实验结果
科学家再次做了实验,改成了“手枪式”发射,“啪”打一发电子,电子到达了感应屏,再打下一发,杜绝了两个电子在运动时发生干涉。然而科学家懵了,快点打和慢点打,结果是一样的,屏幕还是出现了波动性,才会出现的干涉条纹,而不是两条条纹!也就是说单个电子发生了干涉,那么它和谁干涉呢?就两个缝,它只能选一个穿过,另一个缝没有电子出来,上哪干涉去?
为了解决了问题,大佬们就在实验中安上了光电探测器“去看它”,看看电子是如何完成干涉的!结果发现电子老老实实的在感应屏上形成了两条条纹。大家:上帝,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上面的故事已经给了答案:波粒二象性
先按不靠谱的平行宇宙理论来解释:你不看时,电子即从A缝过去,又从B缝过去,然后发生了干涉,你可以理解为量子出现了一个分身。如果你去看它,宇宙就分裂了,如果电子从A缝进入,那么平行宇宙中的电子就从B进入,是我们去探测引起了宇宙的分裂,导致处于两个宇宙中的电子(分身)无法形成干涉。
波尔的解释:前半段和平行宇宙一样,电子处于叠加态,这是一个波的状态,但当你去看它,就随机坍缩成了粒子态。
爱因斯坦:无法解释!肯定有什么我们还没弄清楚的,反正上帝是不会摇号的。
图:我们印象中电子在原子中是这样的
图:实际上它是这样的,因此也叫电子云,具有概率性、波动性。
到目前的科学研究成果来看,波尔是对的。量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这是量子力学的核心。一个电子同时具有波与粒子的性质。
当它没有坍缩成粒子时,虽然也是以单个粒子发射,但波的性质也在发挥着作用,当你发单个电子就类似于发射出水波,你发射了一堆电子,其实就是在发射一堆波,这些波都会按着干涉后的结果显示在感应屏上。当你探测电子,它坍缩成单独的粒子性质,所以一堆电子打出去,没有发生干涉,只出现两条条纹。
如果不理解量子的性质就会觉得,我不看出现干涉条纹,我看了却不干涉了,似乎有点“恐怖”,理解了就理所当然了,量子力学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宇宙最底层的逻辑,它可以解释宇宙起源,大到宇宙的构成,小到组成宇宙最小结构的粒子的形成。
▍↝有人说双缝干涉延迟实验的结果让人恐惧,你怎么看?
答:算不上恐怖,但是这个实验很神秘。双缝实验是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在1807年提出的,该实验证明了光波动性;到了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出现,给双缝实验增加了新的解释。
光的历史
牛顿是光学的鼻祖人物,在17世纪建立经典力学,认为光是由许多微小粒子组成的粒子流,也就是“光的粒子学说”,该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的折射、反射等等现象,在后来的100多年时间里,粒子学说一直被视为光的正统学说。
直到1807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发现了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这一实验证明光是波而非粒子,因为干涉是波的特征,从此,光的波动学说逐渐代替粒子学说成为正统。
又过了100多年,光的波动学说遇到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等,然后普朗克、爱因斯坦等人,再次把光的粒子学说搬上科学舞台。
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科学家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大物理学家费恩曼曾说过:“双缝干涉是量子力学的核心实验,其中包含了量子力学最深刻的奥秘。”
双缝干涉
在经典力学的波动学说中,双缝干涉就是对光的波动解释,并没有神秘的地方;但是在量子力学中,双缝干涉就没那么容易解释了,其中有很多地方,科学家到现在都没有弄清楚。
对于该实验,首先量子力学认为,光是由一份一份的光量子组成,每份的能量大小为E=hυ,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υ为光子的频率。
一束单色光穿过狭窄的单缝后再次穿过双缝,就会在双缝后面的屏幕上产生干涉条纹;该实验的神秘之处在于,如果我们一个一个地发射光子,也能得到干涉条纹,甚至我们把光子换成电子,甚至是分子,也能得到干涉条纹。
如果从粒子的角度看,粒子穿过单缝后,再次穿过双缝时只有两个选择,应该在屏幕上得到两条亮纹;可事实是得到了多条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说明单个粒子在该实验中能进行自我干涉。
换句话说,单个粒子不是通过了一条缝,而是同时通过了两条缝;你没听错,是单个粒子在同一时间,同时通过了双缝,就好似单个粒子一分为二后通过了双缝,然后再进行干涉组成一个粒子落到屏幕上。
该实验的神秘之处还在于,一旦我们试图探测粒子到底穿过了哪条缝,比如在双缝处加上探测器,那么干涉条纹会立刻消失,就好像粒子知道你对它进行观测了一般。
实验过程的观察与否,居然会影响到实验结果,这是非常令人费解的;当初爱因斯坦还对量子力学嘲笑到:难道在你不观察时,月亮就不存在!
这个解释让人非常难以接受,但这正是量子力学对双缝实验的诠释,无数顶尖级的物理学家,都试想过你能想到的任何可能,最后都认为这个解释是最合理的。
该实验经过延伸,还引出薛定谔的猫、量子延迟选择实验等等;比如在薛定谔的猫中,猫死与猫活,对应的就是双缝干涉实验中的两条缝,两个实验本质上是一样的,如果解决了双缝干涉实验,也就解决了那只半死不活的猫。
好啦!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有人说双缝干涉延迟实验的结果让人恐惧,你怎么看?
其实双缝干涉实验本身并不恐怖,恐怖的是随着实验的一步步推进,人类得出了一些非常规的,违背了人类常识的结果。微观的世界真的非常复杂,复杂到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都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光波动性
我们现在知道光其实就是波,一种电磁波,但是在很早的时候科学家认为其实光是一种粒子。
波有一个特性,就是当两列相干波相遇叠加的时候,叠加区域的某些点的震动就增强了,有的区域就减弱了,这就导致干涉区域内震动的强度产生了空间分布。
如果你感到难以理解,没有关系,继续往下看。
为了证明光的干涉,即光是波,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进行了干涉实验。假如我们将一根蜡烛放在一个小孔面前,那么照亮过去的时候会形成一个点的光源。但是如果在小孔后的一张纸张开两道平行的狭缝会发生什么事呢?
光透过小孔照射到后面的具有两条细缝的纸张上,投射到幕布上,会形成一些明暗交替的条纹。至此,光的波动学开始取代粒子学说。这个实验也成为了物理界最为著名的实验之一。
光的波粒二象性
但是光的波动性还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爱因斯坦、普朗克等著名的科学家又将光的粒子特性搬上了历史的舞台,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说光既能够像波一样传播,又能表现出粒子的特性。
基本的干涉实验表现出光之间会产生干涉条纹,但是如果我们把光换成一个个电子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此时我们可以把电子想象成一个玻璃球,按理来说,当电子要选择进入双缝中其中一边的时候,它应该做出了选择,所以实验的最后应该得出的是双缝。
但是实验的结果并不是这样的,使用电子进行的实验同样发现了电子自我干涉的痕迹。也就是说当一个电子要进入一个缝的时候它一分为二,然后与自己干涉,形成了干涉的纹路。
这个现象就让人非常地费解了。我们很难想象为什么一个电子在进入到双缝实验之前会将自己一分为二,还会产生干涉呢?
然后诡异的事情就发生了。
科学家很想知道电子在双缝选择的时候到底做了什么,然后就加了一个监控器,来对它们的行为进行观测。可怕的是,这些电子的行为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相互干涉的痕迹一点都找不到。
也就是说,当加入了一个观察者之后,电子间的干涉消失了,实验得出的最后结果是双缝。也就是说,当加入观察者之后电子表现出的行为才是人们理想的行为,但是在没有观测的时候它并不是这样子的。
为什么这小家伙还有两副面孔呢!
本来一个好好的实验,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之下真的是让人细思恐极。为什么微观的粒子在人的观察下会展现出完全不同的行为?我们很难说粒子是有意识的,但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当然了,别说是我们了,就连科学家们都想破了脑袋也解释不了。所以,很多事物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实它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得多。一些看似谬误的,却可能是真理。只能说,人类永远在突破自己认知的极限,今日的真理很可能就是明日的谬误。
这实验看得我怀疑人生。
小结:
如果一束光透过一个小孔,毫无疑问,光会从点放射出去投射在幕布上;如果有两个小孔,光波会相互干涉出现波纹。但是如果把小孔换成细缝,把光换成电子,会发生什么呢?如果我们把电子想象成玻璃小球的话,那么小球通过缝投射到幕布上应该也是两条缝的形状,但是电子和波一样,产生了干涉行为,也就是电子将自己一分为二进入两个缝中相互干涉,这本来就已经很难理解了。然后,当加入一个观察者时,电子竟然就不干涉了,结果就是两条缝。人傻了。
关注麦克斯韦妖妖灵,带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学动态。
▍$有人说双缝干涉延迟实验的结果让人恐惧,你怎么看?
因为双缝干涉实验揭示了,量子力学描述的自然从常识看是荒唐的,但却完全符合实验。这对人类认知世界,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就像费曼所说,可能自然本来就是荒唐的。
关于双缝干涉实验的具体操作这里就不解释了,之前有过详细的回答,这里主要简述一下实验的发展,以及量子力学对双缝干涉实验的两大主流解释。
双缝干涉实验发展简述
1807年,托马斯•杨发表了关于光的波动性论文,并给出了他1801年关于光实验的验证报告,这个实验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式双缝干涉。这个简单的实验让人直观感受到了光的波动特性。
随后,徳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再次震惊世界,物质也是波?
20世纪20年代,戴维逊和革末通过研究电子束如何从镍晶体反射回来,发现了电子的干涉现象,证实了电子也是波,其实这里的镍晶体就充当了双缝的作用。
后来1961年,蒂宾根大学的物理学家克劳斯·约恩松以电子取代光进行了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一样发现了干涉图样。
1974年,一个叫梅里的人又进行了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为了搞懂电子到底是怎么通过的,就在双缝后面加了高灵敏的摄像头观察电子的运动,结果却更令人诧异了,一旦开摄像头观察电子,电子就不干涉了,一旦不观察电子,电子又开始干涉。
这就是大多数人觉得这是实验恐怖的原因所在,电子具有意识吗?它怎么知道我们在观察?带着这样的疑惑,不妨来看看正统量子物理学家们的解释。
薛定谔的波函数
为了解释单电子到底是通过的哪一条缝?大家只能接受薛定谔波函数所赋予每个通过电子的概率诠释。电子的概率波就像我们熟悉的水波一样,通过两条缝,然后干涉、叠加,在概率波叠加增强的地方,即电子最可能出现的地方形成明条纹,在概率波相消的地方留下暗条纹,成为最终的干涉图像。
但为什么会是概率?概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电子到底是如何选择它的未来?没人知道,就像虽然几乎每个物理学家都知道怎么用量子理论来做精确的预言,但什么是量子力学却没人知道,没人能给出一个图景。
而费曼打破了这一现状,但他给出的量子图景,也彻底击碎了传统的常识。
费曼的图景
理查德·费曼有人说他是继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它发明了很多更简单直观理解物理学现象的方法。费曼的方法总是与众不同,传统观念的我们总是认为电子要么经过左边,要么经过右边,这是大家认为的事物运动的基本特征,但费曼认为这只是宏观世界中,我们理解的事物基本特征而已。
费曼认为,每个到达最后投影屏的电子实际上都是穿过了两条缝,而更准确地说,费曼认为实际上电子是同时经过了可能到达目的地的所有路径,电子甚至可以去遥远的仙女座绕个圈再通过缝隙到达投影屏,听起来很疯狂吧。
为了证明他的构思,费曼可以为电子的每条路径赋予一个数,而这些数的联合平均与波函数的计算结果完全一样。在费曼的图景中,不需要为电子定义一个额外的概率,但我们又需要去理解另一个奇怪概念,即电子达到目的地的几率由一个所有可能路径的联合效应来决定,这就是费曼的“路径求和”方法即他的路径积分理论。
对量子来说,费曼的路径法则说明,所有的不同路劲都可以影响量子的运动。就像双缝干涉实验里,通过双缝所有可能的路径在我们看不见的情况相互干涉,产生了我们所能看见的干涉图像。我们不能判断电子到底走那条路,因为事实是,电子从两条缝通过。
这就是微观世界的法则,“我即空间,空间即我”。
总结
虽然微观世界显得不可理喻,但在宏观的尺度下,事物最终还是会回到我们所熟悉的普通状态。就像费曼的“路径求和”的解释一样,当量子们不断累积为宏观物质时,它们能走的所有路径将在求和时彼此抵消,最终只能留下一条宏观现实下的路径,就是我们熟悉的牛顿定律下的轨道。
就好像世界的底层逻辑是荒谬的,只有当这些荒谬的个体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才能抵消彼此的荒谬。这似乎意味着世界根本没有一条底层的绝对真理,但却有一套消除不稳定、不和谐的自洽方法,所有的物理规则都只是建立在这套方法之后的最终自洽结果而已。
------------------
推荐阅读:
问一下天文爱好者们,自己想买一台天文望远镜看系外星体,哪个品牌质量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