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和哺乳类在恐龙灭绝后都试图称霸陆地,为什么哺乳类最终打败了鸟类?
▍♞鸟类和哺乳类在恐龙灭绝后都试图称霸陆地,为什么哺乳类最终打败了鸟类?
极端适应某个特定环境的结果。严格意义上来讲,鸟类就是恐龙的一只,他们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已经非常优秀,已经极端适应了天空,它们在它们特定的生活环境下完全能够碾压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中进化成飞翔的动物蝙蝠大多数被它们挤压到只有晚上出来。
然而太过优秀(指极端适应某个特定环境),进化的压力就相对小,进化也会变得相对缓慢,相对来说生存环境更加恶劣的哺乳动物在更大的生存压力下进化更快,更具备多样性,这点其实从人就看的出来。
往往再编制内非常优秀的人一旦脱离编制就非常恼火了,他们很有可能比以前在编制外,过的平平的人还要糟糕,竞争不仅对动物造成影响,人类社会的竞争同样对人造成影响,比如现在那些优秀的人就是在现在这个特定社会环境里显得优秀。一旦让他们离开这个社会环境,比如让他们在原始丛林里,没有现代工具的生产体系下生存他们真的还不如原始的部落人。你叫专家教授在农民工地工作状态下工作,他们肯定不如农民工一个道理。
▍✼鸟类和哺乳类在恐龙灭绝后都试图称霸陆地,为什么哺乳类最终打败了鸟类?
提到恐龙,我们就会想到它们已经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但严格意义上讲,恐龙并没有灭绝,现如今所有的鸟类都属于恐龙的一支,这也使得地球生物从最初的“龙兽争霸”转换成了“禽兽争霸”。
既然鸟类拥有恐龙血统,那为什么它们没有继续称霸陆地呢?它们和兽族究竟谁赢了呢?
鸟类的演化
提到最早的鸟类,很多人会想到翼龙,毕竟它们是第一批飞上天的大型动物(除了昆虫),然而翼龙并不是真正的鸟类,也不是鸟类祖先,而且它们和鸟类的飞行模式有所不同,它们是依靠皮膜飞行,而鸟类是依靠羽毛飞行。
在恐龙势头正盛时期,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位都被它们所占据,在这种生存压力之下,就连恐龙都需要演化出不同的形态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所以在晚侏罗纪时期,恐龙内部的竞争异常激烈,许多恐龙为了获得更好的环境,争先恐后地演化出较大的体型。
然而在这股浪潮中,一些恐龙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开始演化出较小的体型。这里多说一句,虽然体型较大更引人注目,但体型变小也有一定的生存优势,比如:它们对能量的需求较小,同一个地区能够生活更多的个体。
除了体型较小之外,还有一些恐龙在演化时,对羽毛格外青睐。其实体型较大的恐龙也有许多品种拥有羽毛,比如:羽暴龙。但是这些体型较小的恐龙身上覆盖的羽毛更多,甚至连前肢都覆盖了大量的羽毛。
虽然此时的恐龙还无法飞行,但它们已经为飞行做好了准备。等到了始祖鸟时期,此时的恐龙已经开始能够展开双翼,飞向天空。而这些恐龙,也经常被称为“鸟类恐龙”。
鸟类为什么没有称霸陆地?
就在所有生物都以为恐龙是地球霸主之时,谁也没想到的是一颗直径10公里大小的小行星撞到了地球表面,虽然小行星撞击没有毁了地球,但却毁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导致原有生态系统崩溃,植物大面积减少。然而恐龙此时已经尾大不掉,它们演化地过于庞大,对能量的需求也更大,以至于它们没有挺过那场危机。
虽然哺乳动物以及鸟类等在这场大灾难中也损失惨重,但由于它们个体较小,对能量需求较小,所以有一部分物种幸存了下来,并在生态恢复之后迅速抢占地球生态位。
我们知道,鸟类本就已经适应了天空中飞行,再加上在1亿多年前开花植物已经在地球上出现,而开花植物又会结出果实,这些果实既能够成为鸟类的粮食,又可以使昆虫生活的更好,所以鸟类就以这些植物果实以及昆虫为食,并且生活地非常惬意。
虽然鸟类在天空中依旧称霸,但是在陆地上称霸的却是哺乳类动物。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演化没有方向,而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掉的。就像我们哺乳动物想要演化出飞行能力一样,鸟类想要丢掉自己的翅膀也是非常难的,不过也有一些鸟类在演化中不再飞行,而是陆地上行走,比如:企鹅,鸵鸟等。只不过由于哺乳动物快速占领了陆地上的主要生态位,以至于鸟类没有机会称霸陆地。
不过,这并不代表鸟类就是失败的,因为它们的种类数量和哺乳动物旗鼓相当,而且它们的演化并没有停滞,和哺乳动物一样具有较大的演化潜力。
总结
地球上的生态位就像是学生时代的座位,每一个座位都有一个学生占据,当这名学生占据之后,别的学生就无法在这个座位上课。在自然界中,每个座位对应的是生态位,而学生则是物种。
虽然在恐龙灭绝之后,地球陆地上空出了一大片陆地生态位,但由于哺乳动物率先占领了陆地生态位,以至于留给鸟类的生态位非常有限,所以鸟类没有在陆地上称霸。
生物在演化之中充满了随机性,只要能够适应环境,就能够生存下来。虽然鸟类没有称霸陆地表面,但它们也不是失败者,它们凭借一己之力,将地球生物从龙兽争霸延续到了如今的禽兽争霸时代。
▍Ü鸟类和哺乳类在恐龙灭绝后都试图称霸陆地,为什么哺乳类最终打败了鸟类?
从已知的化石看,最早的哺乳动物早期2.25亿年前就出现在了地球上,但是由于最早的哺乳动物比恐龙的登场要晚500多万年,所以,在整个的三叠纪晚期到白垩纪末期,哺乳动物都被恐龙压制着,直到距今约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才给了其他动物登场的机会。其中,鸟类、爬行动物以及哺乳动物是最具竞争力的三大类动物。那么为什么哺乳类最后能够胜出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末日”与“狂欢”
恐龙从三叠纪晚期登场到白垩纪末期落幕,整整这1.6亿年,是恐龙“狂欢”的时代。在当时,陆地上的生态位基本上被爬行动物占据(恐龙),而水中和天上的生态位也有爬行动物(例如天上的翼龙、水中的沧龙等)占据。所以,在这一时期,除了爬行纲,其他的动物都是夹缝中求生存。
终于等到了距今约6500万年前,曾经的“霸主”恐龙逐渐的消亡,空出了大量的生态位。有了足够的资源,原本被压制的动物们纷纷开始对生态位的占领和高速的进化。其中鸟类、幸存的爬行类以及哺乳类,这三大类动物的发展最快,这就是新生代动物的“狂欢”。下面我们就来着重的说一下三大类动物的“狂欢”。
爬行类的“狂欢”
虽然恐龙也是爬行动物,但是在白垩纪的灭绝事件中,并不是所有的爬行类动物都灭绝了,比如许多原始的鳄类以及水中的爬行动物都躲过了这场浩劫。在所有的爬行动物中,最先出现的就是泰坦巨蟒了。泰坦巨蟒是迄今为止最大的蛇类,根据已发现的化石看,最大的泰坦巨蟒体长超过了14米,体重重达1吨,是当时陆地上食物链最顶端的动物。
泰坦巨蟒最早出现在距今约6000万年前,但是仅仅过了约200万年后,它们就灭绝了。科学家推断它的灭绝可能与它庞大的体型需要稳定的环境温度有关,一旦环境发生改变,它们就很难存活。
泰坦巨蟒灭绝之后,在始新世的中期,也就是距今约4000多万年,在恐龙灭绝事件中幸存的地平鳄成功的演化成为了锯齿鳄类,相比现在的鳄鱼,锯齿鳄类主要在陆地上活动,它们有着更加长的四肢且比较密集的牙齿。在当时,它们几乎占据了北半球主要的生态位。
其次是鸟类的“狂欢”
鸟类的“狂欢”发生在泰坦巨蟒出现之后,锯齿鳄类出现以前。在距今约5600万年前,一种体型庞大、长有尖利的喙且不会飞的鸟出现在了地球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广泛分布与北美和欧洲的冠恐鸟、分布在南美洲的恐怖鸟以及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的不飞鸟等等。这些不会飞的鸟,身高大都在2米左右,长有巨大的且尖利的喙,能够轻松啄死其他动物。
不过,后来,这些巨鸟大都迁徙到森林之中,这才给了其他动物发育的空间。但是正是这种迁徙,让它们遭受了灭顶之灾。比如不飞鸟的灭绝就与哈斯特鹰以及凯艾鹦鹉的出现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凶猛的会飞的鸟类,不但会偷猎巨鸟的幼崽和鸟蛋,甚至连成年的巨鸟都不放过,而它们的捕猎方式就是跳到巨鸟的背上用尖利的爪子和喙,生生的将巨鸟啄死。
最后就是哺乳动物的“狂欢”了
虽然最早的哺乳动物早在距今约2.25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在整个恐龙时代,哺乳动物的体型一直就停留在与现在老鼠差不多的体型上,比如锥齿兽、贼兽等等。而正是这种小小的体型让早期的哺乳动物们躲过了白垩纪末期的灭绝事件。
虽然在恐龙灭绝后,其他爬行类动物崛起,但是由于当时爬行动物的分布比较的局限,所以同样也给了哺乳动物发育的机会。到了距今约5900万年前,一种体型比较大的哺乳动物主要出现了,它就是冠齿兽,从已发现的化石看,冠齿兽的体长平均在2.5米左右,体重平均在0.5吨左右。这种体型在体长平均只有3米左右的锯齿鳄类面前,显然就能站住脚了,在加上锯齿鳄类本身是一种独居的动物,所以,它们很少能够捕杀冠齿兽。
冠齿兽的出现就代表了哺乳动物已经在生态中占据一定的位置了,而且相对来说,能够捕杀冠齿兽这样庞大体型的动物也很少,所以,哺乳动物们的“狂欢”终于到了。
之后到了距今约5000万年,一种生活在海边的四肢行走的食肉哺乳动物跳入了大海中,从大海中,它们找到丰富的食物,而且在当时的海边陆地上和潜水海域中,也没有大型的食肉动物。于是,鲸最早的祖先巴基斯坦古鲸出现了,之后,巴基斯坦古鲸越来越适应水中的生活,随着不断的进化,到了距今约4600万年前,它们就几乎完全待在海中了,通过相同的海洋,鲸类的祖先游到各个海域中,于是才有了今天鲸的多样性。
▲上图为巴基斯坦古鲸复原图
总结
从恐龙灭绝之后,哺乳动物的崛起并不是通过打败鸟类而来的,因为在恐龙灭绝后,巨鸟的出现时间比大型的哺乳动物出现的时间晚了约300万年,所以,哺乳动物和鸟类并不存在竞争的关系。相比而言,早期的哺乳动物与爬行类动物存在竞争关系,但是由于当时最强悍的爬行动物泰坦巨蟒在距今约5800万年前就灭绝了,对哺乳动物的影响并不大,而原始的鳄类虽然是陆栖型的,但是它的分布比较局限。
因此,哺乳动物的崛起是在恐龙灭绝后慢慢进化的结果,而且哺乳动物最终成为地球“霸主”,也不是因为打败了谁,是因为进化方向的选择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的结果。
▍⇇鸟类和哺乳类在恐龙灭绝后都试图称霸陆地,为什么哺乳类最终打败了鸟类?
体型是王道,但对鸟类来说却行不通,鸟类适应飞行骨头中空,体型越大骨头越脆,一个俯冲落地就可能折断了脖子。更有意思的是,曾经有很多大型食肉鸟类不会捕猎,反而以食腐为主。
在恐龙离奇的灭绝之后,哺乳动物和鸟类因为都是恒温动物,恒温的好处就在于体温可以维持在一个较为恒定的温度范围,而这个温度范围基本上也是生物体细胞中酶类的最适活动温度,因此鸟类和哺乳动物可以保持自身的活动能力和活动时长,受地球四季变化的影响较小,也可以无视小行星撞击后的原子冬天,适应性更强。在恐龙灭绝后鸟类和哺乳动物都迎来了大发展,曾经鸟类的种类可能达到过10万种,可是由于生存竞争等多方面因素,如今只有10000种左右。
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有体型大型化的演化时期,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其实是最惨的,因为鸟类演化和恐龙的压制,哺乳动物只能靠着小体型偷偷摸摸地生活,早在1.3亿年前(此时鸟类已经诞生,而恐龙家族很繁盛)的始祖兽体长只有几厘米,对于大型动物来说它们填不饱肚子,而且体型小依靠地利可以迅速躲起来。关键问题还是上边说的,体温恒定适应性很强,加上繁殖能力强,最终存留了下来,熬到了恐龙灭绝。然后哺乳动物迎来了发展大潮,体型迅速增大,鲸鱼的祖先就是在恐龙灭绝后1500万年左右的时间跳进了大海。
哺乳动物体型逐渐变大,逐渐成为地上的霸主,曾经存在比如今大象还要巨大的哺乳动物,这是哺乳动物不断繁衍的结果,繁衍导致种群内部生存压力,于是种群分化,分化后在不同的地方各自独立演化。鸟类在恐龙灭绝之后也曾经经历了大发展,科学家根据化石证据估算,曾经鸟类的种类可能达到了10万种,当然它们也有体型巨大化的历程,但是鸟类毕竟是要在天上飞,需要身体组织的密度比较低,肌肉没办法变,它们的骨骼就变得中空,导致鸟类的体重有限,曾经存在过的最大鸟类,翼展7米的阿根廷巨鹰体重才70公斤。
还有很多大型鸟类干脆就不飞了,费那么大劲飞起来,还逮不到食物,于是企鹅、渡渡鸟、鸵鸟、鸸鹋等大型鸟类就在地面上活动。而阿根廷巨鹰之类的鸟类,飞行技能似乎是比较薄弱的,根据骨骼之类的有科学认为它们起飞需要借助山顶的自然风力, 而不像大多数人的想象,这类动物的胸腔等构造显示它们是食腐动物,就如同如今的秃鹫之类体型较大的鸟类。原因在于大体型已经拖累了捕猎,与其耗费大量能量捕猎,它们直接就吃腐食,而这种习性的鸟类估计是不好吃,且本身自己体型也大,食肉动物理它们都不理。
相对而言,在体型增大这个·发展中,哺乳动物还是优势的,毕竟大地的密度可比空气大得多,只要动物自身可以支撑其活动,体型可以一直增大,鸟类就不行了,空气密度太小了,所以鸟类的翼展常是体长的三倍之多,翅膀越长力矩越大,鸟类体重稍大一些翅膀就承受不住,容易骨折,这样不大利于捕猎。不过哺乳动物拿鸟类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这玩意儿会飞,除了少数不注意会被猫、蛇等动物捕食,鸟类群体还是很稳的,很难因为食物链而灭绝。
▍┟鸟类和哺乳类在恐龙灭绝后都试图称霸陆地,为什么哺乳类最终打败了鸟类?
哺乳动物基本架构对上身体装备极为先进的陆地恐龙,那确实没有什么优势,力量,效率,体型,繁殖能力,都被碾压。但是对付飞行特化的鸟类,还是问题不大的。熬过大灭绝的鸟类,是恐龙中非常特化的一支,它没有牙,消化道短能量利用率低非常挑食,身体巨大化的极限程度还不如哺乳类,前肢特化成翅膀在地上没什么用了,一次产卵数量也远比陆地恐龙少。就这样的飞行特化恐龙,跑在地面上和哺乳动物对抗两千万年,到始新世后才落了下风。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哺乳动物往天上发展的蝙蝠们,现在还是只敢晚上出门呢,天上鸟类对蝙蝠的压制,几乎就和六千六百万年前恐龙对哺乳类的压制一样,当时哺乳动物也是只能夜里出来活动,白天都得躲在洞里。
------------------
推荐阅读:
假设核武器能够承受住海底高压,且将其在海底最深处引爆,会发生什么?
上一篇:地球最多能承受几颗原子弹?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