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几年我国没有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了?
▍❦为什么近几年我国没有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了?
自从2003年杨利伟神舟五号,到2016年我国共进行6次载人航天,2016年那次是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可那之后载人航天却戛然而止,其实只是因为暂时没必要了。
载人航天的木器其实只是为了高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很多事情目前还无法依赖机器人,尤其是科学实验等,载人航天可以用人弥补机械的不足,国际空间站时不时地需要输送宇航员上去就是因为它建设时间已经很长了,很多设备老化,需要宇航员维护,甚至是出舱维修。饱经训练的宇航员可以轻松地在太空生活和活动,可以按照计划进行科学实验,更可以按照预定目的维护飞船,使飞船更长时间地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以满足长期或者高频次的载人飞行活动。
载人航天终归是为航天科技服务,但是却需要专用的载体。可能大家都听说过某某运载火箭运载能力很强,可是载人的飞船的体积通常都比较有限,火箭运载能力虽然有强有弱,但是它们的作用只是将飞船送入预定的轨道,火箭的的任务是将飞船加速到在轨道无动力运行所需要的最低宇宙速度,也就是第一宇宙速度,之后飞船就完全脱离了火箭的帮助,而是靠惯性在轨道上无动力运行。而飞船的体积一般比较小,指望飞船携带的物资(尤其是氧气等生命维持设备和物资),只能支撑短暂的太空活动,太空长期驻留还是要看空间站那样体积庞大、各方面设备齐全额航天设施,为维持轨道又会时常为空间站补充燃料,可以长期稳定在太空运行。
自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开始验证空间站技术之后,空间站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空间环境、无重力环境下科学显现的重要实验平台,由于载人、载物能力更强,空间站可以使宇航员长期地在太空活动。可惜的是我国目前尚无空间站,想要参与国际空间站却又被包括美国在内的欧美国家排斥,包括载人航天技术,我们都只能自己搞。此前我国进行了一系列航天技术,其目的当然不是单纯地去飞一圈,主要是为了验证航天技术。众所周知杨利伟是我国第一名宇航员,他乘坐的神舟五号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都有较为强烈的震动,杨利伟本人也遭受了一定的影响,杨利伟根据自己的经验会议太空中遇到的事情,项目组又对飞船进行了一些改造,所有后来的航天飞行相对更顺利。
在2003年之后,截至2016年,我国分别进行了载人航天、出舱行走、手动交会对接、自动交会对接、飞船对接及实验性质的空间站中长期驻留试验,可以说已经掌握了载人航天到空间站建设的所有任务。目前由于我国尚无自己的空间站,载人航天除了验证技术没有太多的作用,因此自2016年之后我国再也没有进行载人航天。但是相关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包括杨利伟在内的我国第一批宇航员,目前多在参与新一代的宇航员的培训工作,因为接下来我国载人航天或许会成为常态。其实两三年之前,我国空间站核心舱就已经设计得七七八八,可是没有火箭能承担最大4米多直径空间站核心舱的发射任务,直到长征五号的出现。
长征五号主体5米芯级,可以承担火星探测、嫦娥五号、空间站核心舱等在内的重要任务,目前发射已取得了2次成功1次部分成功1次失败的记录,接下来更多地验证安全性稳定性之后,将成为我国空间站建设的主力运载设备。空间站建设成之后我,我国就有能力进行宇航员太空长期驻留任务,那时才是载人航天大展身手的时候。
现在嘛还不足要着急,我国是世界上唯三能独立自主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别的国家都还没能力开发航天,所以我们也不需要过于着急,先慢慢地试验技术,掌握载人航天的各个环节之后,载人航天将成为常态。
▍☢为什么近几年我国没有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了?
中国近4年没发射载人飞船,与美国超过50年没登月有什么不同?
我先简单说几句,目前正运行的最大空间平台就是国际空间站,也就是所谓的ISS,但是它的运营主要由美国、日本、俄罗斯、欧洲和加拿大相关航空研究机构负责,而我国全部自行建设的天宫空间站(60到180吨级别)目前还没有完工。在更早些时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曾表示,我国的空间站预计可以在2022年左右完成建造并正式开启运营模式。
大家要知道空间站也有使用寿命一说,就在上个月的时候,国际空间站还发生了意外漏气事件,目前只公布了漏气的位置应该是该空间站的美国段区域,但至于泄露的真实原因则尚未公布。所以,不管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还是站在自主科学发展的立场,搭建一个新的大型空间站都势在必行,而中国将这个责任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而这一切都始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
中国为何用13年时间连续发射6艘载人飞船?
从2003年10月15日到2016年10月11日,中国的确在这短短13年的时间内发射了6艘载人飞船,一般人对这几次发射的印象都只停留在航天员身上,比如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完成航行任务,成功在位于内蒙古的主着陆场返回陆地时,杨利伟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那么,从2016年10月到现在已经快四年的时间,我国并没有发射新的载人飞船执行任务?
载人航天的意义绝对不是送一些人上去替大家看一眼外面的世界,而是为了让专业的航天员可以在这样的航天器中更好的进行相关研究,其中包括对未知世界的探测,也涉及到许多与地球环境完全不同的生产和实验,以及更多其他领域方面的内容。
航天器的存在就是克服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有效地克服将地球引力和大气屏障问题,人为创造出一个可供研究的工作场所。不用多说,其终极目的自然是让人类更准确的认识宇宙,并将其中可利用的资源更多的用来为人类服务,包括寻找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地球。关于我国过去13年内进行的6次发射载人飞船任务,我简单进行以下梳理:
实际上,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是在1992年的时候才正式获得批准,也就是所谓的“921工程”。终于,当时间来到1999年11月20日,我国神舟一号在成功起飞后返回成功,尽管这是一次没有航天员的无人实验飞船,但这次任务的成功飞行为之后的载人飞船奠定了基础。在2001年到2002年之间,我们又相继发射了3次无人飞船,它们分别是神舟二号、神舟三号和神舟四号。
众所周知,2003年10月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的首次实现)、2005年10月的神舟六号(第一次完成多人飞天)、2008年9月的神州七号(标志着我国掌握了空间出舱活动技术)、2012年11月的神州九号(第一次完成载人空间交会对接)、2013年的神舟十号(意味着我们已经拥有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和2016年的神舟十一号(通过30天时间进行了重要相关科学技术研究)这六次任务,都有航天员在航天器上一起执行,区别是神舟五号只有1名航天员,而之后的那几次都有三名航天员。
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载人航天不等于载人的航天器,正如在我国进行6次载人航天飞行之前,首先进行了四次无人试飞来打下基础,而之后的神舟八号飞船虽然没有现实有宇航员同行的信息,但是,其自身通过技术上的重要改进,实现了在与天宫一号对接后形成一个小型空间站的任务目标,任务的完成也标志着我国不仅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同时也拥有了合体运行相关的诸多可为后续载人航天奠定基础的重要技术。
我国4年没有发射新的载人飞船,这与美国超过50年登月有什么区别?
如果一定要跟时间较真,那我国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这两次载人飞船的发射时间,其实也间隔了大约4年左右的时间,我国近四年没为什么没发射新的载人飞船,这样看来本身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要从时间长度上来说,4年和50时间的确是相差巨大,但载人飞船航行和登陆月球两者之间的执行难度实际上也并不相同。
尽管,至今依然很多人质疑美国当年有没有宇航员登陆月球,但不管是从月球上带回的尘埃,还是当年登月留下的足迹和其他飞行器遗留物体,又或是月球上收集地震仪器传回的月球地表也会发生震动等信息,都表明了美国阿波罗系列载人登月任务的真实性。
但是,不管是我国为什么有一段时间没发射载人飞船,还是美国为什么几十年不再登陆月球,两者之间的确至少存在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必要。每一次执行任务都意味着人力和其他成本,如果不是为了实现某些技术上的突破,那么宇航员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来执行。
必须承认,所有任务都有发生意外的概率,技术的进步只能将风险降低,却无法保证0意外,即便是宇宙探索方面曾领先世界多国的美国也一样,如果他们再次踏上月球的土地还是做和以前一样的事,那这样的任务执行起来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大家稍安勿躁,请耐心等待下一次更具有突破性的任务执行吧,而下一次很可能就在不远的未来。
▍▍为什么近几年我国没有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了?
2018年我国进行了35次发射,2019年是34次发射,今年截至现在已经有35次,可能最终突破40次。然而在这样高密度的发射中,我国却不再进行载人航天,原因很简单:暂时无必要。
从2003年开始我国进行了一系列载人飞行任务,从杨利伟的在轨21小时,到天宫实验时的在轨30天,从神舟5号的载一人还相当狭小的飞船,到后来载3人还能解决个人卫生问题体积更大的飞船,总共6次载人飞行中步步精进,掌握了载人航天所有的技术,当然包括返回、飞船自动或者人工操作的对接、出舱行走等。自2016年我国第六艘载人飞船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天宫实验舱中驻留30天的任务之后,我国的载人航天暂时划一段落。该掌握的都掌握了,可是仍缺少一个能使宇航员长期太空驻留的设备——空间站。
其实发展载人航天的中长期目标就是轨道驻留,进行对地观测和空间实验,而实现在轨驻留就需要空间站,国际空间站不跟咱合作,咱就只能自己搞,而空间站实验舱天宫一号、天宫二号都已经可控坠毁地球,目前我国没有适于宇航员中长期驻留的航天设施,载人飞行任务的用途就小了很多,仅仅是靠载人飞船那点容积,上去转7天左右就得下来,没什么意义,还不如发展其它的项目,北斗、高分等工程就是中间这几年迅速搞起来的。而我国空间站将在明后两年开启建设,届时空间站就可以开启驻留任务,然而这几年其实载人航天的相应工作一直没有停止。
空间站的核心舱直径4米多,以往的火箭都不能承担,天宫实验舱主体直径3米左右,是依靠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发射的,而这款火箭的主体芯级直径3.35,显然它承担不了空间站核心舱的发射,所以需要等待一枚更大更强的火箭,那就是长征五号,主体直径5米,可是前几年长征五号发射存在失利的情况,所以没有贸然发射空间站。其实空间站的设计和制造早就完成了,近两年实践二十号在轨实验平台和嫦娥五号(两个都是8吨多)的发射,再次验证长征五号的可靠性,接下来就是利用长征五号发射空间站的主体核心舱。所有这些任务都是有联系的,无人的任务相对可以承担更大风险,载人任务却需要更高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是宇航员的培训工作。杨利伟等早先的一批宇航员目前已经不承担载人航天,但是他们有的却开始参与宇航员的培训工作,据搜索到的资料,杨利伟目前已正常转岗,从事载人航天工程相关管理工作。目前太空长期驻留对人体是有一定危害的,所以如果空间站建成之后,那么会需要更多的宇航员,就像咱上班一样,上久了换俩宇航员交接任务,所有必须要有一定的宇航员储备,才能承担空间站建设成功之后的日常维护和驻留任务。不过这方面的消息似乎比较少,目前已经开始宇航员选拔,除了原来的从飞行员队伍选拔,可能还会包括具有科学和工程背景的平民,适应未来空间实验需求。
近年没有进行载人航天只是暂时没有必要罢了,一旦空间站建设起来,我国就会像俄罗斯一样,隔三岔五派宇航员进驻空间站,而且和我国合作的欧洲国家,想要去空间站,也得跑咱这坐咱的火箭。而这种景象不会让我们等太久,大约到2023年我国就会有自己的重达66吨的首个商业应用的空间站。
▍⇓为什么近几年我国没有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了?
跟需求有关吧,单个的航天飞船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上去的全是亏军人,也没有科学家,纯粹上去展现能力的话,没必要搞很多次。现在我们的资源集中在空间站,能长期驻人,能上去多名科学家,更多实验设备,这个才是能有回报的花钱
▍↪为什么近几年我国没有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了?
因为没地可去啊。
天宫一号设计寿命2年,11年发射,16年销毁,天宫二号16年发射,19年销毁(天宫一号和二号只有8吨多,官方正式名称为“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大概是想把“首个空间站“的殊荣留给将来的正式空间站)。而原定于2018年建设的正式空间站由于长五的缘故,已经推迟到2021年。
------------------
推荐阅读:
对于一个很讨厌的人天天在面前晃,友友们都是怎样做到心平气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