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王府一般多大?
清朝王府一般多大?
网友解答: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首先得明确一点:
到底什么地方才能叫王府?
其实并不是所有达官贵人、宗室皇亲的府邸都能叫王府的,像很多清宫剧里老讲什么和珅府、纪晓岚府、刘墉府,都是错误的!据《大清会典》里记载:
“凡亲王、郡王、世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住所,均称为府。”
其中,亲王、郡王的家要更高级一点,称“王府”,其余称“府”。而像军机大臣、一品大员什么的,就算你官再高,也只能称
宅或者第
!
所以,以上这个问题咱们应该准确表述为
:“清朝时亲王和郡王府一般多大?”
额。。。关于多大的问题,典籍里确实有明确记载,只不过书里都是用的古代长度单位,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稍显绕口,接下来小君就给大家简要翻译一下。
“王府的规制”
清代对于分封的王爷一般采取“圈养”的形式,即把你整个家族圈在北京城里,相当于养在皇帝的眼皮底下,以防放你出去你反叛。所以旧时的北京城一般是三种颜色:
最里面是黄颜色——紫禁城(皇宫用黄色琉璃瓦)
外圈是绿颜色——王府所在(清室规定王府只能用绿色琉璃瓦)
最外圈是灰色——老百姓家(老百姓家屋顶只能用灰瓦)
清朝对王府的建筑规制限定是非常严的,比如大门开的门数:
(注:《大清会典》里记载:亲王府的门为五间房,可开启中央的三间,大门上的门钉要用九行、七列共63个。而郡王府的大门为三间,可开启中央的一间,门上的门钉则减亲王九分之二。
)
同时对于王府的大小也限制颇多,大约多大呢?
小君用两个王府的建筑面积给大家比较一下:
一个是諴亲王府,占地约2.66公顷,相当于26600平方米;
另一个是恭亲王府,占地6万多平方米;(应该是面积最大的王府了)
所以可以推之,清朝王府大约占地2万—6万平方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可以用紫禁城作比较,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王府大约是它的12分之一。
没办法,谁让人是皇帝住的地方呢。
-----
网友解答:
首先,要清楚在清朝哪些爵位的宅邸才可以称作王府!在清朝,宗室的爵位共分十二个等级,这十二个等级依次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这其中只有和硕亲王和多罗郡王的宅邸才能叫做王府,多罗贝勒以下的宅邸只能叫做府,而这些公侯以下,三品以上官员的宅邸,只能叫做“第”,一般官员的宅邸只能称为“宅”,平常老百姓的家就只能叫做家了。在一些清宫影视剧中,比如新版的《鹿鼎记》中,把鳌拜的宅邸叫做鳌府,另外像什么和府、纪府之类的,这些叫法都是错误的。
清朝的封爵制度有两种,第一种叫做:
世降一等,意思是子辈的爵位要比父辈的低一等,比如,老子是亲王,儿子就降到郡王,孙子则降到贝勒了。
第二种叫做:
世袭罔替,意思就是说,第一代不管是封亲王还是郡王,后代中总有一人能承袭第一代的爵位。如果承袭爵位的人犯了罪,那么这个爵位仍然可以由家族中其他的人承袭,也就是所谓的“铁帽子王”。
据统计北京城内共建有40多座王府,这其中“
铁帽子王
”的府邸最豪华,最气派,清朝总共封了十二位“铁帽子王”,其中有八位是开国之初立下赫赫战功封的,分别是:
努尔哈赤次子和硕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和硕豫亲王多铎,舒尔哈齐第六子和硕郑亲王济尔哈郎,皇太极长子和硕肃亲王豪格,皇太极第五子和硕庄亲王硕塞,代善长子多罗克勤郡王岳托,代善第三子萨哈璘的次子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另外四位则是在清朝中后期的政治斗争中受封的,分别是:
康熙第十三子和硕怡亲王胤祥,道光第六子和硕恭亲王奕祈,道光第七子和硕醇亲王奕譞,乾隆第十七子永璘第六子绵性长子和硕庆亲王奕劻。
清朝王府的建筑规模、样式、布局都是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建筑的,如果逾制建造宅邸是要论罪,在所有的王府中铁帽子王的王府无论规模还是样式、布局都是最顶级的,当然也有个例外的,那就是现在的雍和宫,是雍正的潜邸,雍正当皇帝以后直接晋级为宫了。
铁帽子王的规制都差不多,都有五开间的宫门,宫门外有一个非常宽敞的院落,院落两边各有一个供仆人出入的小门,叫做阿斯门,府门外,有灯柱、拴马桩、红漆辖哈木一对。王府中轴线上的建筑物则要严格按照规定,正殿为七间,后殿五间,寝宫两重各五间。
正殿是王府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正殿为绿琉璃瓦,殿前有石栏杆环绕,是王府举行庆典活动的场所,正殿后面建有一座二层殿,二层殿的后面是神殿,神殿分为两部分,西面是祭祀的场所,东边有一部分是王爷结婚的洞房,另外,还有王府的侧院会有一座花园,郑亲王府的花园里面还建有瀑布。
除了铁帽子王府,其他王府的建造形制也差不多,东、西路可以自主决定建筑物,但中路一定要按照规制,主要有府门(又称宫门,亲王府五开间,郡王三开间)、影壁、大殿(又称银安殿)、二府门、神殿、后楼、家庙等。下面来盘点一下京城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王府!
最大的王府——礼王亲府
在京城流传着一句话“
礼亲王府的房,豫亲王府的墙
”!礼亲王府以规模大、房子多著称,整个礼亲王府呈长方形,占地宽广,规模雄伟,在清朝所有的王府中,礼亲王府是北京城规模最大的王府。
根据《乾隆京城图》的记录,礼亲王府分为中路、东路、西路,整个礼亲王府共有房屋四百八十多间,其中东路有十二进院落,是礼亲王和家人居住的地方,西路有十一进院落,配有花园、阁楼,整个设计可以说非常优美,中路是礼亲王府的主体建筑,有五重房屋,七进院落,有府门、宫门、银安殿,两侧有翼楼、后殿、两侧配殿,另外还有启门、神殿前出轩、后罩楼、两侧转角配房、后罩房等等。
礼亲王府第一代王爷是代善,代善死后他的第七子满达海袭爵为巽亲王,满达海死后,他的长子常阿贷袭爵,顺治时期,顺治追究满达海的罪责,常阿贷降为贝勒,王爵由康郡王杰叔承袭,沿用原封号为康亲王,康亲王杰叔新建了府邸,康熙年间康亲王府大规模扩建,康熙还下旨资助,所以建的非常豪华,比其他王府规模大很多。
乾隆年间,乾隆恢复了礼亲王的封号,康亲王府也随之改为礼亲王府,嘉庆十二年,礼亲王府失火,当时的礼亲王重建了王府。清朝结束统治以后,礼亲王府也走向了没落,为了维持生计,先转租后变卖,现在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存最完整,王府文化的代表——恭王府
恭王府原本是和珅的府邸,叫做“和第”,前半部分是一片雄伟壮观的府邸,后半部分是一片幽深秀丽的古典园林,占地面积达到六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整齐,做工精良,楼阁交错,可以说是仅次于紫禁城的宫殿,府后面萃锦园依山傍水,古树参天。
乾隆驾崩后,嘉庆迫不及待的处置了和珅,赐死和珅以后,将“和第”一分为二,其中将西半部赐给了他的弟弟庆郡王永璘,东半部则留给了乾隆的十公主和驸马丰绅殷德居住。道光三年,十公主去世以后,整个府邸全部归到庆郡王名下。后来由庆郡王的孙子奕劻居住,同治年间,恭亲王奕祈协助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有功,慈禧便将这座宅邸也给了奕祈,从此这座宅邸变成了恭亲王府。
清朝灭亡之后,几经变迁,历经沧桑,遭到了一些破坏,但建制还算完整,现在是北京有名的旅游景点,有着“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的说法。
恭王府里有个“
福
”字,被称为天下第一福,在北京流传着一句话:“到故宫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一定要沾沾福气”,这个福字本来是康熙为了祖母孝庄皇太后祈福所写,孝庄皇太后过六十大寿的时候,身体却出现了问题,久治不愈,康熙听从了大臣的建议,用了史书上请福延寿的办法,于是写了这个“福”字,并加盖了印玺。之后不知是药物的作用还是福的作用,孝庄皇太后的病见好了,这件事变从宫中传到了民间。
后来康熙让人把这个福字刻在石碑上,放在紫禁城中,成了大清的国宝,乾隆年间却神秘的失踪了,后来,出现在了“和第”,也就是恭王府。恭王府有三绝,第一绝是西洋门,第二绝是大戏楼,第三绝便是天下第一福。
院墙最高的——豫王府
“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礼王府以规模大著称,而豫王府以院墙高出名。豫王府的院墙要比其他王府高出三尺。豫王府的门前还有一对儿独特的“卧狮”。
北京王府花园之最——郑王府
在北京所有的王府花园中,郑王府的“惠园”规模最大最壮观,园中“引池叠石,饶有幽致”,园后为雏凤楼,楼前有水池,后面有几丈高的瀑布,在百米开外就能听见瀑布的声音,郑王府规模大,好景多,所以郑王府有着“北京王府花园之最”的称号。
被改建为寺庙的——怡亲王府
怡亲王胤祥是康熙第十三子,由于《雍正王朝》的热播,为人们所熟知,他是雍正最信任和重用的兄弟,也是雍正特许唯一不用避讳的兄弟,雍正登基以后,立马加封他我怡亲王,是大清的十二位铁帽子王之一。
那么怡亲王府为何被改建为寺庙呢?其实,这是胤祥曾经的愿望,胤祥去世以后,雍正为了表达他对胤祥的深厚感情,完成了他生前的愿望,将胤祥居住过的怡亲王府改为贤良寺,并另赐新地建怡亲王府。
写在最后
这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王府,另外再加上宋庆龄故居醇亲王府,多尔衮的睿亲王府等等,但留存下来的已经不多了,可以说,这些王府是历史的见证,从清朝入关到灭亡,再到现在留存的王府,它们见证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史。
-----
网友解答:
清代王府虽然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制,但是在规模上也有不小的差距,有的王府很大,有的却也没那么气派,以最著名的恭王府为例,其占地超过6.1万平方米,相当于8.5个标准足球场,比起占地7.3万平方米的白宫,其实也没小多少。
不过,王府里也有比较小的,比如郡王的王府,顺承郡王府占地仅有3000平方米左右,还不到标准足球场的一半大小。
虽然影视剧里,很多贵族宗亲的府邸动不动就被称作“王府”,但事实上清代不是所有人的住宅都能称“王府”的。
住宅能够称王府的,其实只有两种,就是亲王与郡王,除此之外像是贝勒、贝子之类的宗室,其住宅只能称作府、第。
明朝将诸王分封到京城之外的地方,而清朝采取完全相反的方式,就是将诸王禁锢在京城之内,无诏谕不得擅自离开,所以京城之内在几百年里,建设了数量不少的王公府邸。
按照清朝的规制,皇子15岁就要封爵开府,前往宫外居住,但也不是所有皇子都这么好运的,因为当时的京城也缺房,不少皇子在成年甚至成婚之后,依旧无法分到府邸搬出去住,只能住在宫中皇子的居所之内。
按《清会典事例》记载:顺治九年定,亲王府,基高十尺,外围围墙,正门广五间,启门三,正殿广七间。世子府,基高八尺,正门一重,正屋四重,正楼一重,郡王府制与世子府同。
清代的王府基本承袭明朝制度但有有所不同,通常按照前殿后寝布局,南北排列,王府通常都是五重殿宇。
明明有明确的规制,为何有的王府很大,有的又比较小呢?其实除了建筑规模上的差异之外,还有王府搭配的花园大小,也存在显著差异。
虽然清代对王府的建筑布局、规模都有明确规定,但是并没有王府花园的规定,而现实中,大多数的王府都是有花园的,但彼此之间的大小差异都挺大的。
除此之外,由于当时虽说规定了建筑的数量,但有些殿宇建筑的尺寸和建筑疏密程度却都没有规制,王府的主人可以在这方面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变,所以呈现出的最终效果,也并非千篇一律的。
现存的王府之中,以雍和宫规模最大,占地达到6.6万平方米,这是雍正帝做亲王的时候所居住的府邸,后因其成为皇帝,此处成为潜邸,变成了雍和宫,作为喇嘛庙。
而此外规模堪称庞大的,就是著名的恭王府与醇王府。
恭王府原本是和珅的私宅,后被嘉庆帝赐给了自己的亲弟弟永璘,晚清成为恭亲王奕訢的府邸,因而得名恭王府。
事实上,恭王府当年诸多规制都逾越了礼法,所以有不少地方都进行拆除改造,规模已经缩小,但即便如此,占地面积依旧达到了6万多平方米。
而醇王府,因为出了光绪帝载湉与宣统帝溥仪两位清朝皇帝,而变得意义非凡,而醇王府原本是纳兰明珠的住宅,大词人纳兰性德就出生在此,乾隆时曾被和珅所占,后被嘉庆帝收回,赐个了其兄长永瑆,作为成亲王府,道光时被赐给奕譞,成为醇王府。
虽然规模稍微次于恭王府,但醇王府面积也不小,超过了4万平方米。
除此之外,庄亲王府占地大约2万平方米,而郑亲王府占地超过5.3万平方米,其他郡王的王府,规模大多都比较小些
。
相较于王府,紫禁城的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但这并不是说王府小,而是皇宫规模太大,毕竟的皇帝的居所。
不过话说回来,清亡之后王府大多都被改做别用,以前一座王府能住进一两百户人家,也绰绰有余,可见其规模。
-----
网友解答:
清朝的王府不如明朝王府那么多那么大,清朝的王府都集中在北京城内,有极少数的蒙古王爷的府邸是在内蒙古一带。所以想一想北京城内就那么大的地方还要容纳清朝历史上这么多位王公贝勒做府邸,因此清朝的王府并不会很大。
清朝与明朝不同,明朝的王爷是有封国,分封在全国各地,因此明朝的王府面积大多都是非常大,但明朝的王爷“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而清朝的王爷是可以在皇帝的严格监控下参与政治,不过不能脱离皇帝的监控,所以清朝王爷都居于北京城内。
清朝承袭明朝的制度,在建筑规模、样式、布局上都是有严格的礼制要求,在清朝越级建造宅院是重罪,而且根据清朝的制度来说,只有皇室宗亲的住宅才能被称为府,皇室宗亲的封爵包括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奉恩将军等十二个级别的爵位,也只有这些皇室宗亲的府邸才能被称为府。而外姓大臣权力官职再高和权力再大如鳌拜、和珅等一时权臣,他们的住宅也只能称之为宅第。
所以说在清朝说起王府通常指的就是亲王府和郡王府了。
说起住宅名称,不光现代影视剧搞不明白,连当时也有一些粗莽之官员搞不懂,据《清碑类钞》记载,晚清时期曾国藩的湘军麾下有一名大将叫作鲍超,他的军功很高,被光绪封为一等子爵,他在京城修建了一幢豪华的府邸,当新房建成后,他就想着给豪宅上名号。
按照鲍超的封爵他的府邸应该叫作一等子第,但鲍超行伍出身为人粗莽,就被人戏弄了,他有一个文人朋友就给他说封爵已经为子爵,这个爵位在古代就是一方诸侯,而一方诸侯的居所应该称之为宫,再配上爵位称号。这意思就是让鲍超将府邸牌匾落为子和宫二字。
这两个字不光在现代,在清朝时期也是现代所理解的女性身上的那意思,而且鲍超只是子爵,没有资格称宫,所以鲍超如果真按照这样的二字打造牌匾,那他基本就是犯了逾制之罪,后来好在鲍超没有糊涂到家,当看到这二字牌匾时恍然大悟,赶紧让人作废销毁了已经做好的牌匾,重新规规矩矩打造了一块一等子爵第的牌匾挂上。
身份地位不同,在建筑外观上也有明显区别,皇帝居住的皇宫紫禁城屋顶是用的明黄色的琉璃瓦,清朝规定王府也就是亲王府和郡王府的屋顶用的是青绿色的琉璃瓦,至于其他人王公大臣包括普通民众在内屋顶都是用的灰色瓦片。
这也就是从主人身份上就注定了王府要比清朝各阶层的人都高一个等级,森严的等级制度也注定了王府是仅次于皇宫紫禁城的存在。
在清朝规定九五之数是专属于皇帝一人,包括王爷在内任何人的府邸都不能建有九五之数的房屋。所以王府的房屋数量肯定不能有九五之数在内,通常王府都是正殿七间,后殿五间。
包括府门也都是有讲究说法,紫禁城内的大门门钉通常都是九行九列也就是九九八十一之数,而亲王府大门上的门钉通常都是九行七列七九六十三之数,郡王府大门则又要比亲王府大门少了一些。
按照清朝规矩,皇子年满15岁就需要搬离皇宫,出外独立居住,也就是常说的分府。而皇子获封爵位后,是由内务府分建府邸,所以包括王府在内的皇室宗亲府邸产权都是在内务府手中,由内务府统一管理分配,是皇帝的资产,也就是说王爷只拥有王府的使用权和居住权,没有所有权和继承权。
清朝爵位是世袭递降制度,除了十二家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也就是世代承袭爵位不需要降级承袭的王爷之外,其余的亲王和郡王都是需要降级承袭,如果某位亲王的子孙后代降级承袭爵位之后不再是亲王或者郡王,那么他们的府邸就不能再被称为王府,而之前居住的王府也会被内务府收回,再由内务府按照他们承袭后的爵位重新分府。
所以北京城王府并不多,这主要在于满清的降级承袭爵位制度,王府就这么多,如果换人了就重新装修一遍换个新牌匾就好了。
下面以紫禁城的占地面积作为参考对比,来对比一些清朝历史上比较知名的王府,大概就能明白清朝的王府有多大了。
紫禁城的占地面积大约为72万平方米,而清朝比较知名的王府雍亲王府,是康熙赐给儿子雍正的王府,也是雍正还是皇子期间所居住的地方。雍亲王府先后居住过雍正和乾隆的两代帝王,是清朝知名的潜龙福地,雍正继位后将其改为雍和宫,而雍和宫的占地面积大概为6.6万平方米,距离紫禁城的面积那基本上连十分之一都没到。
雍和宫最初的屋顶瓦片颜色是与王府的青绿琉璃瓦同色,雍正继位后改为雍和宫,因此屋顶瓦片也都换为明黄色的琉璃瓦。而雍和宫被改为皇帝行宫,也就不再是王府,内务府也不敢再安排其他王爷居住在雍和宫内。
乾隆继位之后,他非常宠爱五弟和亲王弘昼,为了扶持弟弟,乾隆曾经将雍和宫部分房屋赐予弟弟弘昼居住,并且将雍和宫的管理权以及其中所有雍正遗留的财物都交给了弘昼。
但弘昼并不是完全居住于雍和宫内,因为乾隆后来认为雍和宫是两代的潜龙福地,于是将其改为藏传佛教的喇嘛庙,之后一直特派总理王大臣管理雍和宫,而弘昼则是第一任负责管理雍和宫的总理王大臣,之后雍和宫逐渐成为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雍和宫也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还有就是现今北京城中唯一一座面对公众开放的前清王府恭亲王府,说起恭亲王府就不得不说起大贪官和珅,因为恭亲王府第一代主人正是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只不过当时不称为府,而是被称作和第,这也说明了在历史上即便权势鼎盛,一等公的和珅连居所都只能被称为宅第。
和珅早年就相中了这块的风水位置,于是他利用权力收购了附近的民宅,在这里建起了他的豪宅。和珅在乾隆去世嘉庆亲政后被嘉庆赐死,嘉庆将和珅家产一分为二,一半归自己的私人账户内务府所有,另一半则赐给了自己同母幼弟庆亲王永璘,同时嘉庆还将和珅府邸一并赐予永璘作为庆亲王府。
其实这也是嘉庆即位前与弟弟永璘商量好的,曾经乾隆的几个儿子都十分反感和珅,于是某天大家就共同商议,将来不管谁继承皇位都要弄死和珅,这时候乾隆最小的儿子永璘就发话了:几位哥哥谁想弄死和珅都行,就是想着到时候把和珅家的宅子赐给我,金钱分我一些。
永璘也成了典型的不爱江山爱豪宅的王爷,嘉庆清理和珅后也很说话算话,将和珅家产分了一半给永璘,并且连带着和珅的豪宅也都给了永璘。但豪宅并不完全赐给了永璘,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最喜爱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嘉庆也十分疼爱幼妹,因此赐死和珅后,嘉庆只将和珅的豪宅一半赐予永璘,另一半还允许固伦和孝公主和驸马丰绅殷德继续居住。
到了咸丰时代,此时永璘的庆亲王爵位由于当时还不是世袭罔替,到了他的孙子奕劻时只是辅国将军的爵位了,当时咸丰晋封弟弟奕䜣为恭亲王,需要安置王府,于是内务府将奕劻所居住的永璘老王府收回,重新在别的地方安置了奕劻,和珅的豪宅主人就这样又从庆亲王一系变成了恭亲王的府邸。
此后恭亲王府一直传承到清朝灭亡。恭亲王府算是现代保存完善面积最大的清朝王府,但是恭亲王府占地面积也不过6.1万平方米,还不如雍和宫,与紫禁城更是相差甚远。
清朝王府面积最大的当属礼亲王府和豫亲王府。礼亲王是清朝的铁帽子王之一,第一任礼亲王是努尔哈赤的次子大贝勒代善。
代善为清朝开国立下很大功劳,所以在清朝建国后十分受皇帝的尊重和礼敬。礼亲王府最初是源自于明朝崇祯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私宅,但是后来礼亲王一系爵位由他的孙子康亲王杰书承袭,由此杰书舍弃了之前的礼亲王府,寻新址另建了康亲王府。
杰书帮助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立下不世之功,康熙对杰书是十分喜爱和信任,因此特意命内务府拨款为杰书修建豪宅康亲王府。
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时,乾隆恢复了礼亲王爵位,康亲王爵位被改名为礼亲王,也因此康亲王府改名为礼亲王府。后来嘉庆时期礼亲王府新址失火,杰书的曾孙承袭礼亲王爵位的昭梿出资重新修建了礼亲王府,也就是现今看到的规模。
礼亲王府也是清朝历史上占地面积最大的王府,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几乎等于五个恭亲王府或雍和宫那么大,占地面积已经接近于紫禁城的一半了,算是清朝规模最大的王府。
所谓礼王府的屋,豫王府的墙,礼亲王府房屋极多,大约有480多间房屋,现今礼亲王府总体保存还算不错,西路建筑基本拆毁,中路和东路保存的还不错。
除去礼亲王府,还有就是豫亲王府也很大,豫亲王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铎封爵,多铎为清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豫亲王府主要在于墙高,它的墙比一般王府都要高出三尺。
这主要是在于乾隆时期的豫亲王修龄与乾隆的一次赌棋,乾隆好围棋,恰好修龄也是此道高手,于是乾隆御驾亲临豫亲王府与修龄赌棋,结果两人平局,乾隆故作大度,允许修龄将豫亲王府的墙再加高三尺,在当时墙高也算是身份象征,于是修龄十分高兴,因此豫亲王府的墙比一般王府高出三尺。而礼王府的屋和豫王府的墙也成为了老北京的谚语。
后来清朝灭亡,豫亲王府也随之没落,豫亲王后裔将王府全部卖给了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之后洛克菲勒让人拆除了豫亲王府,并投资修建了中西医结合的协和医学院以及附属医院,也就是现今北京协和医院。
通过这些对比就能看出来相比于紫禁城,清朝的王府还是差得远了,不过清朝的王府豪奢也是令普通百姓可望而不可及了。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
网友解答:
这个问题问的不错,我来给大家科普一下,王府,顾名思义,就是王爷(皇帝的儿子或兄弟或叔伯)住的地方,这样和皇帝有着亲戚身份的人,住的房子有多大呢?
下面,我列举五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一、大公主府
大公主府为康熙皇帝第24子諴亲王允秘的王府,也就是雍正的24弟,乾隆的24叔,在乾隆二年建造,那时候叫諴亲王府。同治八年(1869),改做为咸丰皇帝女儿荣安固伦公主的府邸,后又转赐给荣寿固伦公主,荣寿公主是恭亲王的长女,故称\"大公主府\"。
占地21000平方米,建房屋130多间,分门殿、正殿、寝宫门、寝殿、后罩楼五进院落。
二、恭王府
原先是和珅、永璘(乾隆的17子)的住宅,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现在已经是5星级景区了,占地61120平方米。
三、礼亲王府
礼亲王府是最大的王府,占地约30公顷,也就是300000平方米。这个厉害了,要知道紫禁城也才72万平方米,这个真心很大。
四、定亲王府
永璜(乾隆的长子)的府邸,大约26700平方米。
五、棍贝子府
先为诚亲王新府,即贝子弘景府。嘉庆年间,赐给仁宗四女庄静公主,称四公主府。光绪六年(1880年),庄静重孙棍布扎贝袭贝子爵,成为此府的末代府主,俗称棍贝子府,占地65100平方米。
这五座王府,面积由小到大依次为21000平方米、26700平方米、61120平方米、65100平方米、300000平方米。
因为礼亲王府完全是个例外,正常的王府是没有那么大的,基本上是20000平方米到70000平方米之间。
那么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标准足球场的面积为7140平方米,那些小一点的王府,差不多是三个足球场那么大,大一点的相当于八九个足球场。
至于最大的礼亲王府,相当于42个足球场那么大!
现在想想,北京那么多王爷,再加上各种一品官、爵府等等,他们住的房子也不遑多让,就知道咱这水平,到古代也是打酱油的存在。
果然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
网友解答:
清朝的王爷分亲王和郡王两种,没有封地,无国可就。受封之后,若没有上差,只能待在北京城内。
所以清朝的王府都建在北京城内,王府的产权属于朝廷,王爷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和继承权。
试想一下,北京“北城”才多大?再刨去皇城的面积,留给王爷盖宅子的土地还有多少?所以,清朝王府的规模都不大,跟明朝动辄几百亩的王府比,要小很多。
以故宫为标杆,
紫禁城
大约是72万平方米。
约等于72公顷,约等于1080亩。
现存的王府中,恭亲王奕忻的府邸,
恭王府
的面积最大(61120平方米)。
约等于6.1公顷,约等于91亩。
(恭王府平面图)
恭王府占地面积约等于北京故宫的1\u002F12;
五个体育场大小
恭亲王的七弟,
醇亲王
奕譞的府邸面积略小一些(40000平方米)。
约等于4公顷,约等于60亩。
(醇亲王府平面图)
占地面积约等于北京故宫的1\u002F18;
恭王府的三分之二;
三个体育场的大小
从卫星地图上看,
恭亲王府很明显比醇王府要大;
恭亲王府和故宫对比,很明显要小很多。
除了北京王爷府之外,内蒙古自治区还有几座蒙古王爷府。
保存最好的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奈曼郡王府。始建于清同治二年,现占地面积9997平方米,有房屋190余间,约为15亩。
奈曼郡王府的面积,最早大约为两万平方米,现存一万平方米。
蒙古王爷的府邸规制,和满人的王府规制是一样的。这里就不细说了。
-----
网友解答:
清朝的王府只有规格限制,并无面积限制,因此到底多大并无一定的成例。
清代爵位分为六级十二等,分别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这里面能称得上是王的,只有亲王、郡王两级。
清代时分封诸王时,除了早期的吴三桂等外姓诸王外,都不设郡国,而是让诸王留在京城居住,“但予嘉名,不加郡国”,没有许可不得擅自离京。既然不能离开京师,那么肯定需要一个居住的地方。所以就有了“赐府另居”,也就是皇帝赠与府邸,让诸王在京城中居住。
因此这王府,主要是指亲王府和郡王府。自顺治时期起,在北京先后有亲王府18座,郡王府9座。此外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王府,就是蒙古王府。蒙古王府在北京有3座,加起来正好是30座王府。
恭王府
清朝刚建立时,顺治还没有子嗣,因此“赐府另居”的主要是那些开国时期立有功勋的皇室宗亲。不过这些皇室宗亲所立功劳不同,分封的王爵也不一样,自然这皇帝赠与府邸时就要有一个区别。
而这个区别也不能随着皇帝的心情随意变动,否则势必引起诸王之间的纷争,必须要有一个严格的制度。
所以顺治在顺治九年颁布条令,明确了从亲王到宗室公爵的府邸规格限制。这个规定等级森严、尊卑分明,不允许随便逾越。
亲王:基高十尺,外周围墙。正门,广五间,启门三。正殿,广七间,前挥周围石栏。左右翼楼,各广九间。后殿,广五间。夜室二重,各广五间。后楼一重,上下各广七间。
郡王(包括“世子”爵位):高八尺。正门一重,正屋四重。正楼一重。其间数、修广及正门金钉、正屋压脊,均减亲王七分之二。
贝勒:高六尺。正门三间,启门一。堂屋五重,各广五间。
贝子:基高二尺。正房三间,启门一。堂屋四重,各广五间。
贝子以下的其他宗室府邸,规格都参照贝子府。
在条令中,对各级府邸所用的瓦、镇兽、门柱、金钉数量、贴金、绘画、窗楹等等,都做出了详尽的限制,稍有差池,就是“王府逾制”,要倒大霉。
醇亲王府
但是要说明一点的是,这里提到的间其实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的一个专有名词,一般把4根柱子围成的空间叫作“间”,而这个空间的宽度和长度往往就用来说房子的大小。比如说面阔几间,进深几间等等。然而这个间到底有多长多宽,并没有严格规定。
所以实际上上述规定对于尺寸来说,其实没有限制。
而且规定只限制了上限,只要不超过即可,并没有规定下限,不是非得按照规定修建足,因此同一级的王府之间不一定完全相同。
比如说亲王府的正殿按照规定是可以“广七间”,但是恭亲王府和惠亲王府的正殿都是五间,比规定少了两间。还有翼楼,按照规定亲王可以有九间,但是实际上除裕亲王府外,大多数亲王都没有九间,而恭亲王府干脆就没有翼楼。
恭王府银安殿
另外上述规定其实只是对王府的主建筑的规定,对于其他附属建筑和花园等等都没有要求。各位王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规划。
以花园为例,恭亲王府的花园位于王府后面,醇亲王北府花园位于王府西面,而恒亲王府和礼亲王府的花园则和建筑浑然一体,大家各不相同。
恭王府的花园
所以实际上各王府的大小来去差距巨大。
比如说諴亲王府占地面积约26600平方米,醇亲王府占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恭亲王府占地面积则达到了61120平方米,这之间差别还是非常巨大的。
怡亲王府旧照
-----
网友解答:
作为封建社会爵位最高的人,清朝的王爷住所远远超过了我们普通人对于住宅的概念。
首先科普一下,在清朝,只有获得皇室爵位的人,他们的住宅才能称作“府”。而其他的达官贵人,没有皇室爵位,即便是做到和珅这样,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住宅也只能称作“宅”。
清朝的王府分为两种,一种是亲王府,一种是郡王府,在封建等级下,王府的建造有着严格的规定;
亲王府
大门为五间,门上金钉横7排,竖9列,共计63个。大门两边为阿司门(侧门),平时大门是不打开的,所以只走侧门。
正殿为七间,两边左右翼楼各九间。后殿为五间,神殿七间,后楼七间
郡王府;
郡王府在门口和亲王府相同,正门都是五间。不过里面的建筑格局也就不同,
正殿、翼楼、后楼都变成了五间。
王府建筑面积
恭王府
王府之中最出名的就是恭王府了。这里最早是和珅的私人宅邸,等到和珅被嘉庆处死之后,嘉庆把这座宅院赐给了同胞弟弟庆僖亲王永璘。
据说和珅如日中天的时候,
永璘曾经就和诸位哥哥在一起商议,无论将来那位哥哥当了皇帝,处置了和珅,一定要把这座宅院赐给他。所以等到和珅倒台的时候,嘉庆就如愿以偿的把这座宅院赐给了他。
等到咸丰年间,咸丰皇帝又把这座宅院赐给了恭亲王奕訢,从此正式确定了名称叫做恭王府。
这座宅院南北长330米左右,东西宽180多米,
共计占地61120平方米
,总共拥有30多处独立建筑群。传说恭王府拥有房间99间半,实际上恭王府有108间房。
礼亲王府
礼亲王府的主人是和硕礼亲王,堪称
满清十二位铁帽子王之首,这里第一代主人为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他的王爵传承了十五代,一直到了清朝灭亡。
正因为传承了两百多年,所以礼亲王府是现存最大的清代王府,
占地面积30公顷。也就是30万平方米。(北京故宫不过72万平方米)
雍亲王府
这座王府是康熙赐给雍正的王府,后来在乾隆年间改为了佛教寺院。这座王府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
醇亲王府
这座宅院曾是纳兰明珠的住所,不过在乾隆时期,和珅看中了这处宅院,所以罗织罪名,将明珠后人下狱,之后把这座宅院充公了。但是和珅也并未得到,最终成为了道光第七子醇亲王奕譞的府邸。
不过这座宅院最出名的就是末代皇帝溥仪在此出生。
正因如此,这座王府占地也有近4万平方米。
除去礼亲王府这个巨无霸之外,其它绝大部分的王府大部分都是2万平方米到7万平方米之间。也就是说一座王府相当于200套至700套普通商品房的面积。而且现在北京二环内的房价在十万以上,真的算不出来这些豪宅到底值多少钱了。
-----
网友解答:
在如今的北京,仍然保存着很多王府的旧址,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古都,北京在近现代的政治地位是非常高的,相比长安洛阳这些古代大都市,北京崛起的时间有些晚,从元朝在这里定都之后,才渐渐成为国内的政治中心,后来明清都在此定都,这也让北京的城市规划要比一般城市强太多,也保留了众多的古迹。
王府在古代也有着非常高的地位,王爵是封建王朝里面最高的爵位,仅次于皇帝,在待遇上自然就要比其他的爵位更好一些。像红楼里面描述宁荣两府那么大,可他们也只是公爵府邸,王府要比他们更高一档,清朝初期就封过一批宗室王。
同样是王爷,亲王与郡王这些还是存在着差距,在王府规制上自然也有一些区别。清朝对于爵位的赏赐还是有着一些严格要求,他们国内的亲王数量并不是非常多,还有著名的铁帽子王,不用承受降级的风险,自己的权益能一直得到保障,得到这种荣誉的也只有12个人。
不过由于清朝距离我们现在要更近一些,因此这些王爷生前居住的场所,还是有很多都被保留下来,像后来解放北京的时候,这些王府旧址都被专门保护起来,如今像恭亲王这些著名王爷的府邸,都已经成为景点供人观赏,去过这些王府的人,会觉得这些王府虽然不如故宫那么大,但也别具特色,而且这些王府规模并不是非常小。
清朝王府的修建规格到底有什么样的标准呢?亲王与郡王之间有何不同?
光是走遍王府,也是非常累人的事情,那么清朝王府的修建规格到底有什么样的标准呢?由于清朝是取代明朝建立的,在很多制度上也是沿袭明朝的制度,对于王府的规格要求,与明朝有着一些相似的地方。
亲王
在宫殿的要求上,
亲王可以拥有正殿为七间,后殿五间,正门5间,在布局上,正门与正殿后殿都是处一条中轴线上,通常我们将皇帝称为九五至尊,九五数是只有皇家才可以用,亲王要比皇帝低一档,因此他们的府邸就用七五数。除了中路这些主要建筑外,东西两侧翼楼各9间,神殿7间,后楼7间,还有东西侧是五进七进的四合院落。后面有专门的寝宫,花园这些标配,花园虽然不如皇家园林那么大,但也小不到哪去。
像保留非常完整的醇亲王府,单单花园就占地40亩,由于爵位世袭,通常王府都会专门来修建家庙,还有马号,毕竟是满族的王爷,入关之后也没有舍弃这些原本的爱好,养马是很多王爷们共同的特点。但亲王府邸的规制并非是不能改变的,亲王在清朝是非常特殊的群体,很多皇帝的儿子被封为亲王,那么有些亲王就能做皇帝,比如雍正就是从亲王入主大内,还有像醇亲王,恭亲王,清朝中后期,一些皇帝根本没有子嗣,这就必须要从宗室里面挑选,溥仪就是醇亲王的儿子,还有一些亲王是掌握实权,像恭亲王,他们就被称为摄政王。
要是亲王直接继承皇位,那他原本的王府规制就要朝着皇宫靠拢,也不能被称为是王府了,比如现在的雍和宫,本身就是雍正皇帝做亲王时候居住的王府,后来乾隆帝也是在这里出生的,一下子它就从王府上升到了皇宫,规制自然也是不断升级,它就拥有殿宇千余间。
而恭亲王、醇亲王的府邸,也是由于他们地位的上升,因此在正常规制上又不断来扩建,像恭王府占地6万多平方米,内部的宫殿房屋众多,规制上已经不断接近皇家标准,它就与一般王府有了一定的区别。不得势的王爷规制就要差了些,像多尔衮他的睿亲王府,屋舍五百多间,与前面几个王府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还有一些亲王,是不断来降爵,并非是所有的亲王都是世袭下来,非铁帽子王的人,在世代沿袭的过程中自己的爵位会不断降低,有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爵位与府邸规制不符,还有被剥夺王府的情况。当然,还有一类是犯了事的王爷,这点无论你是不是铁帽子王,都有可能剥夺王府,像多尔衮这些人,在死后就被剥夺了一切权益,自己的王府当然也就被剥夺了。
郡王
除了亲王之外,
郡王府也是非常大的,不过他们的品阶要低一档,在规制上自然也无法与亲王府相比,郡王府的规制是正门5间,正殿、翼楼、后楼各5间,东西两边附着五进以上的院落,同时也能拥有花园这样的配置,不过在规模上要比亲王府更小一些。
总得来看,王府主体是中西东三路布局,每路有着不同的建筑,府内主体还是四合院的形式,除了个别的大殿外,王府的房屋众多,样式也都是按照正常规制打造。有的王府会选择在东路或者西路来修建自己的花园,也有的王府是在东西两路修建一些小殿,翼楼或者厢房,通常王府的房屋都是成百上千间,分布也很有讲究。
由于清朝后期的一些变故,有些王府就被改造,像淳亲王府在后来就修建了一些西洋小楼,正常规制是不会允许有这类建筑出现的,不过不在主要部位修建,也就没有人会去管这些事情。如今北京保存完好的王府数量还不算非常多,有很多王府是有很多缺失。
清朝王府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完全世袭,清朝的王府转赐情况很常见,比如原来一个王爷他是世袭在这里居住,自己不断来修建,可他或者自己的后代出了事,他们这一系就被剥夺爵位,那样的话王府就有可能转赐给其他得到王爵的人。
还有一些王府更加特殊,本身就不是按照王府修建的,比如恭亲王府,这原本是和珅他的府邸,但他有足够的财力,在加上自己在朝中有着很大的权势,自然就有这个权力来建造更加豪华的府邸,他在朝中也敢占皇帝的便宜,修建自己府邸也不是非常注意,后来恭亲王掌握辅政大权,为了体现自己的权势更是不断来扩建,这才有了恭王府现在这么大的规模。
他们属于是利用自己的职权便利,还有像醇亲王府,原本是纳兰明珠家的府邸,并不属于王府,后来他们家出了事,自然府邸也就被剥夺,后来转送给其他亲王。北京城的这些王府,可能在传承的过程中就已经出现过多次换主的事情,这也导致很多王府有着一些矛盾的情况,比如一开始它地位没有那么高,在选址上也没有这么多的讲究,地位上来了就不断扩建,搞得自己有些不伦不类。还有一些王府明显已经是超过一般规制,出现过多次扩建和拆除的情况,这就与清朝复杂的政治环境有着一些关系,这些王府也是清朝兴亡的见证者。
清朝的王府并非是建立在明王府的基础上,因此在修建风格上,更多还是具备了自己国家的特点。明朝的宗室政策不一样,王爷们是在自己外面的封地居住,没有办法在北京内居住。不过像明朝的一些权贵,他们的府邸也成了清王府的模板,很多的王府本身就是在一些私宅基础上扩建出来的,北京内部用地也是非常紧张,清朝后来这些宗室不断繁衍,拥有王爵的人就越来越多,原本的这些府邸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因此越往后转赠,新建的情况也就越来越多,渐渐就形成了现在一些王府聚集某个区域的情况。
参考文献:
《清会典》
《清史稿》
-----
网友解答:
清代,王公贵族以及达官显赫的宅院,一般属于“一入侯门深似海”的深宅大院类型,清代的王府,在清军入关之前基本集中在沈阳,清军入关之后就全部集中在了北京。
根据《大清会典》的记载,亲王府中轴线上共有五重屋,即正门五间(启门三)、正殿(银安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后楼七间。
▲正门五间
但根据《大清会典事例》的记载,亲王府中轴线上为六重,在后殿、后寝之间又多出了一座寝殿。
就外形来说,亲王府的重要建筑上一般都覆有绿琉璃瓦,房檐上雕刻兽类,但不能雕刻龙一类的装饰,毕竟龙这样的装饰只能出自皇家。
而次要的建筑,则采用简瓦,更次要的建筑,如仓库一类的则用的板瓦。
郡王府、世子府与亲王府的情况类似。
贝勒府、长子府有六重,即正门一重三间,堂屋五重各广五间,重要的建筑只能用筒瓦。
就清代王府的特点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前堂后寝”,整个王府呈纵向院落序列。前堂主要是议事、会客、以及大型活动的场所。后寝则是主人及家眷生活起居之所,之所以采用纵向序列,是为了加深院落的长度,使前堂与后寝之间出现一段空间上的距离,家人生活在后寝之地就能保持适当的隐私。
2、以多为贵、以大为贵、以高为贵。清代王府的房间少于皇宫而大大多于普通民居,就大型王府来说,其房间总数不及皇宫的十分之一,但却是北京普通四合院的十倍。台基虽然是王府中最高的建筑,但不及皇宫,却比普通四合院要高很多。而王府中有月台和丹陛桥,这些普通民居是没有的,就显得比普通民居尊贵。
3、王府必有附园。这是清代王府的特点之一,而且许多王府的园林相当地有名,但民居就很少有园林,这是王府与普通民居的区别之一。
4、就装饰来说,既有官方特有的琉璃瓦,也有筒瓦和民间使用的板瓦,在油饰方面,以铁红和黑色为主,与皇宫的银朱(大红)、铁红相区别,而清代民间一般使用铁红、绿色作为民居油饰,与民间也有区别,红、黑成为了王府油饰的主色调。
5、附有精美的雕刻。王府无论是石雕、砖雕还是木雕,都属于装饰的上乘之作,甚至其花罩、碧纱橱和博古架都可与皇宫相媲美。
室内墙壁经常采用绘画、装护墙板、裱糊锦缎、银花等工艺,内檐隔扇采用裱糊纱绢,顶棚用木顶、海墁天花或是井口天花等工艺,无不体现出与皇宫等量的主题意识,从而使其装饰显得豪华大气,与室内的大空间相互结合,更加渲染出豪门朱庭的非凡气势。
-----
网友解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也很少有人注意到。
想造反?没门! 所有皇亲国戚都要在眼皮低下
清朝和明朝不同,明朝时期,皇亲国戚一般都要被分封到各地,没有重要事情,不允许进北京。因此,导致明朝发生了多次皇族叛乱。
清朝吸取了教训,命令要求,所有皇子都必须留在京城。因此,有清一代,王府大都坐落在北京。
根据《大清会典》的记载,清朝将皇子的爵位划分为十二等,《大清会典事例》则分为了十四等。我们熟知的主要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恩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等等。
什么叫“不入八分”呢?其实,不给他代表身份的八种东西。比如,朱轮、紫缰、宝石、皮条(不是“拉皮条”,是指在出行的时候,可以持皮鞭驱赶路人)、背壶(车上可以带暖壶,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算上这一条,难道清朝冬天坐车喝热水也是特权么?)等等。
多尔衮没儿子 王府小得可怜
不同爵位的皇子,他们的王府规制也各不相同,前期和后期面积大小也不太相同。一般,清朝早期面积会比较大,后来随着皇族子弟越来越多,王府的面积就不断缩小。
我们可以根据现在的一些资料,稍微举几个亲王和郡王府的例子,
“八大铁帽子王”中的睿亲王府也就是多尔衮的王府,宽约96米,长约123米,也就是11808平方面。恭亲王府长330米,宽180米,也就是59400平方米。郑亲王府宽192米,长229米,也就是43968米。愉郡王府宽178米,长250米,也就是44500平方米。
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你不是说亲王比郡王高,府邸应该更大才是么。怎么睿亲王多尔衮的府邸那么小呢?愉郡王府却那么大呢?
其实啊,这份资料所罗列的很多王府面积,只是一个估算,因为随着社会的变迁,很多王府原始的形态已经找不到了。再有,王府所建造要依靠地形,查勘附近是否有更多的土地。
电视剧里面的多尔衮
这就跟我们现在买房,市中心的房子肯定要比郊区的贵,同样的价钱在市区买的面积就会很小。
还有,我们都知道睿亲王多尔衮一辈子没有生出男孩,只有一个女儿,因此,家丁比较少,王府面积就相应的少了。
愉郡王的王府又为什么达呢?愉郡王在清末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贝勒载涛,他是光绪皇帝的亲兄弟,所以政治地位比较高,因此他的王府就不比亲王的王府差。可见,有时候,礼制还不是唯一的标准。
房子虽然大,能住的却很小
如果我们一个一个去考察王府,一般亲王和郡王的王府都在一万平米以上,到了贝勒时期,王府的面积就一般在一万平米以下了。如果按照现在80平米一套房来算,大约是125套房产的总和。
是不是很羡慕这些土豪的皇亲国戚?别急,虽然王府很大,但是,王府里面住的可不都是皇子的家人。这就跟故宫不只是皇帝的私人住所一样。
在中国古代,我们的建筑一直尊村“前朝后寝”的制度,也就是前面办公,后面才住家眷,而且不知道是不是清朝的满族人比较怀念自己的故土家乡,整个王府都仿照沈阳的故宫。
王府里面必须要有大门、正殿、后殿、后寝、后罩楼这些中路建筑,这些都是依礼制建立的。比如戏楼,平常就是个摆设,只有过节过年的时候才能使用。此外,王府里面还有马厩、家庙、冰窖、司房、茶房、饭房等这些地方,还得有仆人住的地方,所以,皇亲贵族锁住的房间并不大(紫禁城的东暖阁也是如此)。
贵族生活有多无聊
至于这些皇亲贵族的生活,就更是刻板,限制多多。
根据后来溥适的回忆,从早上一起来,就要有佣人此后他们穿衣,洗漱,几十年如一日。此外,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请安都有一套严格的规矩,就连什么时候睡觉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后来,有亲历者说,王府上下,每天就如同演戏一样,每天都表演者相同的程式,道着相同的对白。
之所以规定这么死板,就是要告诫这些贵族子弟们,祖先马上得天下不容易。打仗必须要严格听军令,严格守时。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须用礼制来训练他们的自律(现在人为什么自律那么差?我们要不要反思以下?)
可见,房子虽然大,但是没有自由,这生活也够苦闷的。
-----
------------------
推荐阅读:
为什么中国女排暂停的时候都是商量打法,其它国家都听主教练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