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名臣于成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真的能杀赫里这个大将军吗?
清代康熙名臣于成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真的能杀赫里这个大将军吗?
网友解答:
于成龙是康熙年间著名的大清官,大有跟包青天相提并论的水平,只不过他是在清朝做官,所以不怎么被文人们所推崇。
在文人的笔下,清朝没出几个好官,为什么?因为清朝是我们要推翻的对象,这样的朝代怎么能出好官呢?应该全是败类才对。
不过从客观角度来说,于成龙这个官还是不错的。他在清朝做到了江南江西省总督,好歹也是封建大吏了。从品级上来说,于成龙是正二品大员,相当于两省省长。
至于赫里,在电视剧中是江宁将军,正儿八经的正一品大员,相当于地区的军区司令员。
这个级别的官员,风头是要盖过于成龙这个总督的。
所以说于成龙想要杀掉赫里这么一个正一品的大员,不仅不容易,而且基本不可能。除非他能够得到康熙的首肯。
一、于成龙的权力地位比不上赫里。
刚才从品级上,就已经分清楚了一点,于成龙这个正二品大员,是比不上赫里这个正一品的大员的。就算给于成龙加衔,让他成为从一品,那还是比赫里低半截。
当时于成龙作为江南江西总督,手里也是有兵权的,但是他所能统辖的兵马,只有江南的绿营兵。绿营兵基本都是由汉人组成的,没有丝毫战斗力可言。
可以说绿营兵的存在,那就是二鬼子一样,纯粹是为了撑撑门面,稳住汉人民心的一个组织,关键时刻派不上用场。
可是赫里这个江宁将军,那可就非同一般了。这哥们代表的是清政府,手里掌握的兵马清一色全都是八旗子弟,属于康熙的嫡系部队。
不管是级别还是待遇,赫里手里的这支兵马,都要比绿营兵强得多。而且单论战斗力,康熙年间的八旗兵也要比绿营兵强得多。
你说一个管着绿营兵的人,去抓捕一个管着八旗兵的人,这不是找死是什么?人家八旗兵会答应吗?还不把于成龙的总督府给闹翻天了?
由此可见,这种抓捕根本就不现实。为了凸显出于成龙多清廉无私,后人的传说实在是太夸张了,没办法,历史总是被后人无限夸大。
二、于成龙这个人是值得敬佩的。
跟很多少年英才比起来,于成龙就显得比较平庸了。因为这哥们一直到44岁才踏上仕途。此前他在明朝和清朝的科举中都曾经考过试,基本上都没有考上。
44岁的于成龙被顺治皇帝安排成为了广西罗城县县令。
那地方经过战争,压根就没什么人,而且到处是土匪,城内只有6户人家。于成龙到了以后,在关帝庙中居住办案,丝毫不嫌弃当地环境恶劣。
在于成龙的治理之下,不少百姓开始聚集到了县城,3年时间里,罗城县就出现了安居乐业的景象。于成龙因为政绩斐然,得到了上司的认可,成为了广西省唯一的“卓异”。从而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到了合州以后,于成龙用了2年时间,就将这里变成了人口众多、良田遍地的富饶之地。因此又被提拔为湖广黄州府同知。在这里他再次政绩斐然,4年以后,再次被推举为政绩“卓异”。
三藩之乱爆发以后,于成龙正在武昌府主持政务,
麻城县发生盗贼暴乱,知县胡乱抓捕百姓,搞得民怨沸腾。最终暴乱无法收场,只好让于成龙来解决问题。
于成龙胆子大啊,只身前往暴动的山寨中,劝说那些暴乱分子下山,平息了这场暴动。等到他调任黄州知府的时候,这边也发生了暴乱,于成龙坚决守护黄州府,调集了大量乡勇剿匪,在他的指挥之下,数千人的乡勇终于击败了暴乱分子。
这就是能文能武,胆略过人,还公正廉洁的于成龙,自然会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被列为清官第一!此后于成龙步步高升,从福建按察使做到了直隶巡抚,又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三、于成龙是不能招惹八旗军士的。
清朝初年的政治状况是比较特别的,因为满人以20万的兵马,征服了一个拥有1亿人口的大明王朝,这简直堪称人类史上的奇迹。
就连他们自己都心存侥幸,认为这是上天的眷顾。所以在入关以后,清朝对汉人的防备之心,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他们对自己的统治充满了不自信,因为这是落后文明征服先进文明。汉人中有太多太多聪明人,所以他们不得不防着。
因此不管汉人的功劳多么大,他们永远都没办法和八旗子弟相提并论。举个简单的例子吧,范文程算是清朝开国最牛的汉臣了吧?
他给皇太极和多尔衮出了很多计策,为清朝入关,不知道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
可就是这么一位汉臣,在媳妇儿被豫亲王多铎抢走以后,他连个屁都不敢放。最后大家还要竖起大拇指夸范文程识大体。
后来但凡是汉人做官,都不能碰兵权,就算碰了,上头也有旗人盯着你。一直到曾国藩训练乡勇以后,这种情况才发生改变。
所以你觉得于成龙跟赫里之间较量的话,谁能够取胜呢?很显然,康熙肯定会偏袒赫里,而于成龙则是犯了政治上的大错。
总结:于成龙只能做好官,给百姓安居乐业。
包青天的事迹大多数是假的,他这个开封府尹,不仅斩不了皇亲国戚,连朝中大员他也没有资格去问斩。
民间编造出龙头铡和虎头铡,纯粹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缺憾。
海瑞的事迹倒是有几分是真的,这哥们不畏强权,敢对退休的内阁首辅徐阶的家人下手。
不过那也是退休的内阁首辅,当朝的张居正他就不敢动,也动不了。
所以于成龙也是一样的道理,他能够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很不错了,给老百姓一个相对平和的环境就谢天谢地了。
还指望他去挑战赫里这样的强权?这不是强人所难嘛!
参考资料:《清史稿》
-----
网友解答:
首先,于成龙是山西永宁州人,他44岁之时出仕,从县令做起,兢兢业业,被多任顶头上司树立为官吏标杆,康熙年间,最高的官做到江南江西总督。
这个人政绩不错,做事谨慎,被康熙皇帝誉为“清官第一”。
那么,“清代康熙名臣于成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真的能杀赫里这个大将军吗?”
我们知道在历史上于成龙被认同、确认为循吏,清官,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可是,这不等于于成龙就能够为所欲为,甚至去诛杀所谓的大将军赫里了。
在清朝,如果没有特殊规定的从属关系,文官与武官之间就不能够统属,互相之间无权干涉对方的权利实施。
另外,清代被授予大将军职衔的人并不是很多,在清朝初期,大将军都是靠前指挥,指挥野战,拓土开疆,平复乱局的角色,怎么可能会被一个区区的文官所诛杀?
在康熙一朝嗣后,任大将军之职的人更是屈指可数,比如,年羹尧、岳钟琪、福康安,这样的人,哪个总督、巡抚敢碰一下?
题主所提问的由头应出自影视作品当中的情节,这不属于真实历史。于成龙以两江总督之身,居然能杀了江宁将军,这简直是愚不可及的杜撰。总督听着官声显赫,但是品级不过是正二品,驻防地的将军品级则为从一品。
另外,没有皇帝的专旨,谁敢去碰驻防将军一下?另有一层,驻防将军的出身必须是出自清八旗,代表清廷,震慑所在地军民人等,自然带有监督当地督抚的作用,总督、巡抚与驻防将军的任务各不相干,如果有了争议,要经过朝廷判断解决。也就是说,于成龙没有权利去处死一个朝廷钦命的驻防将军的。
假如说,题主一定把于成龙设定为一身是胆,为民请命的角色,那么,即便如此,于成龙也杀不了这个所谓的赫里,因为,第一,于成龙做为文职官员,他无法抓到拥有5000军兵的驻防将军,如果想去硬碰硬,在大清正规军的面前,于成龙的几十个护卫也就是一盘小菜,他根本就近不了所谓赫里的身。
综上所述,据《清史稿》所载,于成龙为循吏,也就是说,他不是一个标新立异,刚愎自用,乃至于独出心裁的人,也正因为他做事踏实,才一步一步的进到大吏之位,所以,题主所问,乃是影视夸张,荒村野史,不值方家一哂。
-----
网友解答:
于成龙杀赫里,那是标准的造反了,绝不可能发生的事。
赫里是江宁将军,全称镇守江宁等处地方将军,为清代统领江南驻防八旗军兵的最高统帅,官至正一品,乾隆年改成从一品。
于成龙呢?两江总督,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官至从一品。
历代两江总督如于成龙、张鹏翮、史贻直、尹继善、陶澍、林则徐、裕谦、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刘坤一。
他们看起来官职级别差不多,但是是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一个军队、一个文官系统,互不兼管的,于成龙管不了他,更杀不了他,
赫里是驻防八旗的八旗将军,这是什么概念呢?清朝的八旗派遣到地方的驻防军队,区别于绿营军,他们才是清朝的正规军,皇帝的嫡系军队,地方官管不了他们,说句不好听的,他们驻防八旗将军是满清的股东,不是打工仔,
于成龙呢?两江总督,标准的文官,兼管地方军事,但是,他管的军事只有绿营军,管不了八旗,他的军队只有督标的几千人,其他绿营军只能通过提督管理,他自己可管不了。
于成龙杀赫里,相当于袁崇焕杀毛文龙,都是标准的造反了,皇帝听了绝对是毛骨悚然,你杀他是想干嘛?。
另外,编剧完全是外行,一点基础知识都没有,
于成龙是两江总督啊,这样封疆大吏,管这种事麽?包拯开封府尹,没事天天审案子?狄仁杰是宰相,没事审案子?那还要提点刑狱司、按察使、大理寺干嘛呢?抢饭碗呢?
即使是审案子的官吏,杀人的流程也是审理案件、上呈朝廷、刑部审核、上呈皇帝批复,然后下传,在然后杀头吧?
你审理完了,马上当场就砍头,你还有王法没有?
这是杀普通人都有这么多的程序要走,杀比他级别还好的武将,怕是要大理寺加刑部加都察院三司会审,然后皇帝批复,在然后菜市口杀头吧?
如果两江总督可以杀驻防八旗将军,那等于说,两江总督不仅有你的人事权,你的命也在他手里,八旗将军肯定会对他忠心耿耿,那两江总督还不成了军阀?
这也是为什么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崇祯感到毛骨悚然,【帝骤闻,意殊骇】
-----
网友解答:
康熙名臣于成龙是一个由“草鞋县令”而至封疆大吏的励志大臣。杀某个大官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为官清廉。”于成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一,草鞋蓑衣县令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明万历45年(1617)生于山西永宁州(今方山县)。小时候的于成龙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有一点:“
少年老成。”
我相信这一点,我们小时候的许多同学,也有这种人,关键的区别在于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并非读书纯为功名,而是将儒家经典中有益于磨砺个性的圣人语言作为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而不是为了应对科举考试。
崇祯十二年(1639),于成龙乡试中榜为贡生,有了进阶仕途的资格。不过,敏锐而聪明的于成龙预感大明气数将尽,果断放弃考试,在忍耐中等待......
顺治十八年(1661),于成龙重新科考,取得了清朝的功名,出仕为官。
担任国家公务人员的于成龙,估计是由于出身贫寒,负责举荐的部门负责人,根本不加思索,立即指派到万里之外的广西柳州府罗城县担任县令。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现在名)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2020年十一月二十日,由国务院宣布退出贫困县行列。
那么,在明末清初,这里的经济环境,可想而知。估计当时的管辖面积很大(二千多平方公里),而人口仅二、三十万。山高林密,交通几乎空白。民风彪悍,也就是说不好教化管理。
万里之外的山西,于成龙面对劝阻他赴任的人说:“边地皆吾民土,惟国家所使。人生仕宦,岂择难易哉?且罗城可遂无官耶?......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
天理良心四字而已。”
于成龙带着自己雇的三个仆役来到罗城,实际情况更严峻一一连县衙门都没有。当地雨多,道路泥泞,于成龙干脆草鞋蓑衣,用稀泥垒石成灶,土台为几案,树枝编门,石块砌墙,就在此开始他的县令生涯。
县城不大,尽是流民,怎样让他们生存下去呢?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传统文人官员起码应该懂得起的基本常识,于成龙召集拢流民,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
开恳荒地,重农务本,收入全部归你们。”
然后採取两条措施:
1. 打击藐视法纪的当地不法大户。
2. 建立保甲制度,训练乡民兵丁。
3. 自己亲自手执大刀,带领(农)民兵剿灭一股扰民的“柳城西乡贼。”
于成龙治乱世用重典,恩威并用,草鞋县令终于制服了那些马靴大户:“
皆奉法唯谨。”
三年后,罗城县在于成龙治理下,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广西布政使(地方行政主管)金光祖大为赞叹,列为全省“十佳模范县”。当时随于赴任的役仆均己故去,县衙就是于县令一人主持,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把手”,乡民见于成龙衣食都成问题,不时送他点吃的、用的,于成龙“清廉如水”,予以婉拒。
二,十年清知府 两䄂西北风
七年后的康熙六年(1667),于成龙被两广总督芦光祖举荐,升迁为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知府。听起来好听,到天府之国任知府,其实又是一个烂摊子,大家都清楚“湖广填四川”的历史,就是这个时候,诺大的合州人口不足两百,我没有写错一一不足两百人口。
历史原因就是因为明末清初的战争使四川人几乎灭绝,白骨千里盈野,虎豹踞于闹市,四川的办公衙门只能设在阆中,不敢进入成都省,因为那里老虎比狗多。
如此的多难年景,阆中官员居然向他伸手索贿,面黄肌瘦的于知府顿时大怒:“民脂民膏竭也!无怜而问者。......”我哪里有银子呵!你们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一一没得!
面对严峻形势,于成龙从土地抓起一一开荒!土地可以恃为己有,不再征税。远近的百姓十分喜欢,十多天后已经落户千余。两年后,合州人口骤增。荒野变良田,合州变江南。
其实,没有康熙皇帝关于“湖广填四川”的圣旨,于成龙也不敢这样作,只是于成龙覆行州官职责雷厉风行,表率而立,艰难时,与民众一样,吃糠咽菜,省下微薄的奉祿,接济民众。作知府十年多,清贫如此,我至今都无法理解。
三,无法冲破的体制一一于成龙无法“成龙”
赫里将军(一个虚拟人名)是八旗制度下的江南大将军,一品大员,皇亲国戚,大清支柱。
虽然此时的于成龙已经是皇上红人,但是,康熙表扬他也仅是:“
今时清官第一,”并在自己所作的四万多首诗中,送给于成龙一首,表赐白银、御马以“嘉其廉能”。最后的官做到了总制两江总督。这个官职应该是正二品,它的职责就是监督两江范围内的官员
,往高一点说,也充其量就是
从一品。所以于成龙不可能触犯朝庭律令,擅杀一品大员,否则,将重蹈前朝袁崇煥之覆辙。
结语
于成龙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去世,享年67岁。赠太子太保(从一品)。康熙亲自用他的康熙体为于成龙书写碑文,谥号“清端”。
-----
网友解答:
清朝康熙年间其实有两个于成龙,
一个是两江总督于成龙,另一个是河道总督于成龙
,前一个是汉人,后一个则是汉军镶红旗人。当然,既然题主说的是诛杀赫里一事,那肯定是问两江总督于成龙,因为杀赫里一事出自电视剧《于成龙》,而这部电视剧讲的就是两江总督于成龙的事情。
这里先提前告知下,赫里非历史人物,而是电视剧《于成龙》虚构的人物,因此于成龙诛杀赫里一事乃是戏说,而非历史。
那在历史中,两江总督于成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两江总督是经过清朝两代帝王认可的廉吏典范,康熙曾为其亲自题写“高行清粹”匾额以示褒奖,并赞其
“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而乾隆也曾御书“清风是式”四字匾额,以示对于已经逝世的于成龙的推崇。由此可知,一个能被两代帝王认可的于成龙,他为绝对是一个廉洁奉公,为国为民的好官。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以广西罗城县令的身份出仕后,在23年的宦海生涯中,于成龙的足迹跨越广西、四川、湖广(后来的湖北和湖南)、福建、江南(后来的江苏和安徽)、江西等数省,仕途也从七品知县做到了一品总督,在这期间他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不畏权贵、勇于担当、刚直不阿,以三举卓异的优异政绩,深得各地民众爱戴和各省督抚的器重,如福建巡抚吴光祚就称其为“闽省廉能第一”。
于成龙的政治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非是那些只知廉洁却不知办事的顽固“清官”,他是既廉洁又奉公。在罗城为县官三年之间,曾经混乱不堪的罗城即得到大治,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而于成龙从而也得到时任两广布政使金光祖的嘉奖,凭借着这等政绩,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广西省唯一“卓异”,由此他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因于成龙的勤政爱民,于成龙是深受百姓的爱戴。据史书记载,于成龙去世时
“金陵人为之巷哭。相率香灯祭与寝。日几千百人,衙舍至不能容。远近闻之,皆辍市,如丧其亲”
,南京城中是人人哭泣,每日都有成千上百人前往府衙临丧。而出殡当日,更是
“士民数万人步二十里外,伏地哭, 江干江水声如不闻”
,沿途都站满人,连绵二十余公里,皆跪地痛哭。从中可知,百姓爱戴于成龙一事所言非虚,正如史书所言:
“(于成龙)公之得吏民之心,江宁人谓数百年来无能如此者”。
当然,于成龙虽不畏权贵,且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但杀害赫里却是万万做不到的,也是实在不能做的。
首先,剧中于成龙虽贵为两江总督,且还兼任着兵部尚书,但却是没有权去捉拿作为江南八旗兵最高统帅的赫里的,别说是去捉拿,就连节制的资格都没有。同时,剧中赫里可是康熙的外甥,是满洲贵族,身份是贵不可言,在当时即使赫里犯了法,连刑部尚书都没有资格审判他,更别说于成龙,当时只有康熙才有权处置他。
因此,如果放到现实中,除非于成龙甘愿冒着满门抄斩的风险去杀他,否则他绝没有资格去处置赫里,而且别忘记当时的赫里可是住在满城中,满城除了满人能进,汉人是无权进入的,而且是由八旗兵重兵把守着的,因此以现实的环境,即使是于成龙敢杀,他也进不了满城,想想看于成龙连抓都抓不住赫里,谈何去杀呢?
其实说白了,于成龙杀赫里一事除了是发生在电视剧中,在现实中根本就不可能会发生。
那么既然只有在电视剧中才能发生的事情,又何须谈论于成龙敢不敢杀赫里呢?只要编剧乐意,于成龙杀亲王,甚至是杀皇帝,那都是可以的事情。
-----
网友解答:
在电视剧《于成龙》中,曾出现过这样一出剧情,身为两江总督的于成龙,将大将军赫里拘禁,并最终诛杀。电视剧中虽有虚构成分,但在真实历史上,于成龙、赫里,都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活生生存在过的人,前者为文臣,后者为武将,按理说该是各司其职,互不干涉,有些时候,朝廷中还会出现武强文弱之事。
再说品阶,康熙曾亲提“高行清粹”匾额,以此褒奖于成龙,赞扬他为国为民做的贡献,可见他当真是个清官、好官,而赫里呢,是满洲贵族,也是康熙的外甥,地位高不可及,在真实历史中,电视剧中的场景会发生吗?我们先来说说于成龙的为人。
一代清廉之官,心中常怀百姓
1617年,万历皇帝对朝政之事愈加倦怠,明朝国力也陡转直下,慢慢衰落,朝政腐败之事日益常见,官官相护,百姓民不聊生。面对黑暗的官场,于成龙心中似有波涛激荡,迫切想要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这一现状。
可谁又能知道,明朝腐败已达根系。1639年,于成龙前往省城太原参加当年科举考试,在考场上,考官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收受贿赂,帮助他人作弊。看到这一幕,于成龙满心愤怒,他大笔一挥,在考卷上肆意抒发对当下黑暗时局的看法,表达自己胸怀抱负之心。
可当时毕竟不是往日的明朝,于成龙无奈名落孙山,虽有官员可惜他的才华,让他以备取生的身份参加会试,但于成龙早已心灰意冷,最终借故回乡。
此后清军入关,他再次参加科举,落榜后进入国子监学习。1661年,已经是44岁“高龄”的于成龙得到前往罗城县做县令的机会,当地土地贫瘠,百姓常年吃不饱饭,城内土匪肆虐,经常掠夺百姓钱财。
所以上任第一件事,于成龙决定大力清剿土匪,在此过程中,于成龙将自己的生命置身事外,还曾只身前往苗寨,劝说对方剿灭恶匪,终于,在他的努力下,罗城县恢复往日平静。
于成龙不断升迁,康熙帝对他也颇为褒奖
既然土匪已除,接下来便是恢复发展了。“头上有青天,做事要存天理。眼前皆瘠地,存心与民同治”,这是他在办公处写下的一副对联,在生活中,他推崇吃苦耐劳的农民,时常奖励他们,自己的儿子从千里之外赶来探望,他却用萝卜青菜来招待,两袖清风,更让百姓爱戴。
在他的带领下,罗城县发展迅速,1667年,经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一职,两年后再次升迁,担任湖广黄州府同知,由于政绩突出,1673年再度升迁,被调往武昌主持武昌府政务,同年,“三藩之乱”爆发,湖北各地暴乱严重,由于此前于成龙在当地有过任职经历,于是被派遣当地主导局面。
当时吴三桂为了制造暴乱,特封官职“札书”策反官员,可不料事态变故,出现了“伪冒札书”,收到的官员则被大肆滥捕,一时间人人自危。麻城县曹家河人刘君孚父子,趁此机会发动暴乱。
于成龙搞清来龙去脉后,先是张贴安民告示,将事态缓和,随后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前往贼窝,劝说刘均孚,最终在十天之内平息动乱。
1678年,于成龙升迁至福建按察使,过了两年被升为直隶巡抚,受到康熙帝的召见,康熙帝称他为“清官第一”,还亲自制作诗歌赠送给他,以示宠信,随后,于成龙被调任两江总督。
地位差距悬殊,真实历史中于成龙并不能处置赫里
“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这是于成龙的生活常态。1684年,时年68岁的于成龙逝世,在去世之前还依旧在审理案件。
百姓们得知他去世的消息“远近闻之,皆啜泣,如丧其亲”,出殡那天,无数百姓士兵伏地痛哭,连江中流水的声音都被盖了过去。康熙帝还亲自为他撰写碑文。谥号“清瑞”,以此纪念他一生廉洁刻苦。
可即便如此,相对于赫里的尊贵身份,于成龙也无法处置他。赫里可是满洲贵族,当时康熙皇帝的外甥,只有康熙敢处治他,于成龙即便再过优秀,官职再高,也终究是近臣,无法与皇亲国戚比肩,就连当时专管刑法的刑部尚书,在赫里面前都要礼让三分。
所以即便于成龙真要杀赫里,基本上也就把自己的仕途一并陪葬,并且,很大可能会连累家族,满门抄斩只是康熙一句话。另外,在现实中,士兵根本无权进入赫里的住所,他住的可是满城,周围都有八旗重兵把守,想要突破这层防御谈何容易。所以综合原因,这件事在电视剧中还能虚构,但在真实历史上则绝不可能发生。
-----
网友解答:
1、清朝名臣于成龙: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
2、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后升任江南江西总督。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
3、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
4、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于成龙终于走到了人生的最后关头,终年六十八岁。于成龙去世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市民痛哭,塑建雕像祭祀,谥号清瑞。
于成龙逝世后,南京男女老幼,商贩僧侣皆痛哭流涕,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这是对他廉洁刻苦一生的表彰。
-----
网友解答:
因为《雍正王朝》与《康熙王朝》里面只出现了张廷玉,陈廷敬,李光地,李卫,田文镜等汉臣,而没有出现于成龙这个人,所以于成龙的名气没有那么大。
不过,于成龙有一个名号特别著名,那就是康熙称他为清官第一。
那于成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都有哪些经历呢?
于龙成是山西永宁州人,今山西吕梁市,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617年。他在崇祯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39年,第一次参加乡试,但是因为太原科举舞弊,于成龙直接在试卷直接抨击了些事,所以没中举,成为副榜的贡生,但是可参加会试。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于成龙继续参加乡试,但是落榜。于成生迫于家庭的生活压力,无力再参加科举。
顺治十八年,于成龙入国子监学习,此时他四十四岁,被任命为广西罗城县令,因为广西入清不过两年,之前的罗城县令下场都不怎么好。
于成龙用了三年的时间,罗城大治,于成龙很受两广布政使金光祖的器重。
康熙六年,时任两广总督的金光祖对于成龙的评价,广西唯一的卓异,于成龙调任四川的合州知州。
康熙八年,因为表现优异,于成龙调任湖广黄州府同知,当了四年之后,升为武昌知府,又担任了四年,湖广巡抚张朝珍对其的评价,但是卓异。
康熙十六年,于成龙担任湖广江防道员。
康熙十七年,于成龙担任福建按察使。
康熙十九年,于成龙担任直隶巡抚,不久之后,担任两江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龙死于任上,终年六十八岁。雍正时,入贤良祠。
于成龙在当两江总督的时候,当然是没有资格当一品将军赫里的。
-----
网友解答:
于成龙(1638~1700),汉军镶红旗人,字振甲,号如山,谥襄勤。生于清崇德三年(明崇祯九年),出生地为辽东盖州。康熙三十九年农历二月二十七日卒于淮安河道总督署,享年六十三岁。襄勤公家族为辽东望族,生父为于国安,生母为康氏。襄勤公出生后不久全家徙居广宁(今辽宁北镇市),襄勤公9岁入小学,11岁举家从龙入关至北京通州,后移居通州张家湾。襄勤公13岁时又移居延庆州,并开始科举学习。襄勤公15岁时与李氏成婚,16岁时又移居固安南房上村定居。
因为八旗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因此襄勤公在16岁时开始学习满文,并在20岁进入国子监学习,23岁毕业后考授吏部做笔帖式。因屡有战功的大伯于得水无子嗣,生父于国安指为前定将于成龙过继给于得水,康熙七年于成龙荫生授乐亭县令。于成龙30岁进入仕途,开始了长达33年并数次沉浮的宦海生涯。青少年时代的于成龙是在不断的移居中生活的,颠沛流离的艰辛生活是底层旗人的一个典型写照。童年的艰难困苦造就了襄勤公体恤民生、关爱大众的品格。既使襄勤公成为名声显赫、权顷一时的封疆大吏,他依旧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深得康熙皇帝的赞赏和百姓的爱戴。直隶曾经流传很多有关襄勤公于成龙的民间故事,还有一些地方曲艺作品也取襄勤公事略为素材,多为侠义公案类内容,如《于公案》等。
-----
网友解答:
是一个为国家为老百姓鞠躬尽瘁一心一意办事的好官,赫舍里应该杀,不能因为是皇亲国戚就勉于刑法,有这样的好官是国家之幸,百姓之福
-----
网友解答:
历史上最受百姓欢迎的官员,我想非那些清官莫属了,比如宋朝时期的包拯、明朝时期的海瑞,或者是清朝时期的于成龙,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为官清廉,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他们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不断被神化。
关于包拯和海瑞的事迹我们今天暂且不说,就来说一说清朝康熙时期的清官于成龙,很多人觉得于成龙为人正直且刚正不阿,就连当时的大将军赫里,于成龙也根本不放在眼里,甚至将其杀掉,这一切真相真的是如此么?
于成龙其人
于成龙出生于明末清初,当时的很多制度尚且不够完善,再加上于成龙对读书方面的天赋有所欠缺,所以在一开始的科举考试中,于成龙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从来就没有考中过。
不过于成龙并没有放弃机会,在44岁的时候终于得到顺治皇帝的重视,任命其当了一个罗城县令,在当时而言,县令就是一个芝麻小官,不过也是于成龙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基础所在。
罗城刚刚经历过明末清初的那些战争,现在不仅人烟稀少,而且百废待兴,更加糟糕的是,罗城这个地方在战乱之中造就了一群趁火打劫的土匪,如今虽然战争结束了,可是这些土匪依旧生活在这里。
因为土匪的影响,罗城的其余人员都不断搬离这个地方,整个罗城如今仅剩6户人家。于成龙来到罗城之后,不畏土匪强权,就算驻扎在关帝庙中办案,于成龙也在所不辞,面对那些作恶多端的土匪,于成龙一边威慑一边教化,经过三年时间的艰苦奋斗,终于将这些土匪搞定,同时罗城也得到空前发展。
朝廷看到于成龙的所作所为,断定于成龙是一个可造之才,于是就将其以“政绩斐然”的理由升职为四川合州知州,在合州任职两年后,当地得到不错发展,人们安居乐业,于成龙又被以政绩斐然的理由升职为湖广黄州府同知。
在黄州四年,于成龙继续创造出空前盛世,又被上级提拔去到武昌。在武昌期间,适逢三藩之乱,当时很多人想要趁着战乱发财,尤其是麻城的一群土匪,公然挑衅朝廷权威,知县也不敢得罪他们,上级命令彻查的时候,知县就狼狈为奸乱抓一群百姓来顶罪。
这种行为引起于成龙不满,于成龙亲自出马,只身前往土匪窝中劝诫土匪下山做正事,这些土匪没有想到于成龙如此胆大,同时也没有想过于成龙还能够拥有如此宽广的胸怀,于是纷纷答应于成龙的劝诫,放下武器下山从事正业。
于成龙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凭借着自己的胆大心细解决诸多问题,事实上在于成龙的官场生涯中,处理过太多这种棘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当中,我们足以看出于成龙的为人,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为人正直,为民着想,胆大心细的好官员。
得益于于成龙一直以来较好的表现,到了康熙后期,于成龙终于被任命为江南江西两省总督,这个职位就相当于是江南和江西两省的省委书记,总管这两个地方的所有事务,权力可谓极大了。
也就是在于成龙成为封疆大吏之后,很多人就不断神化于成龙,说他能够杀掉大将军赫里,这件事情真的如此么?还是背后另有真相,我们继续深入分析。
于成龙能杀赫里么?
事实上于成龙杀掉赫里的情节,主要还是在一些影视剧、文学作品以及民间野史当中,正史记载中是绝对没有这样一件贻笑大方的事情的。根据真实历史来看,别说于成龙杀掉赫里大将军,就是挑战一下都有些困难,为何这样说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是于成龙的官职和赫里大将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于成龙当时最高职位是江南江西两省总督,在清朝的官衔当中,于成龙这个职位仅仅算是正二品官员,而赫里大将军那可是正一品官员,两人在品级上相差较大,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清朝的官衔制度不像唐朝那样分得过分细致,也没有唐朝那么严格,在唐朝时期,要说拥有实权的官员,正三品就已经属于宰相级别,而清朝时期是可以有正一品的,只有超品属于爵衔,但是在清朝的历史背景下,超品的那些王爷更没有人敢得罪了,换言之在清朝时期,官员品级的大小,是直接决定了这个官员权力大小的。
既然于成龙只是正二品官员,而赫里是正一品官员,那么于成龙从职位上而言,都是不能杀赫里的,也没有直接对赫里进行审判的权力,这种品级的官员,生死大权必然只能掌握在皇帝手上,于成龙压根没有这个资格。
第二点是于成龙手上的兵权远远不及赫里大将军,
于成龙身为总督,在当时手上也确实有几百个绿营兵保护自己或者处理一些突发事件,而赫里作为大将军,手上拥有至少五千以上的八旗正规军。
在清朝康熙时期,八旗正规军实力还是很强的,至少是远远超过绿营兵的战斗力,所以就算于成龙想要审判赫里,也需要先将赫里抓回来,可是就算于成龙手上的绿营兵全军出击,也不是赫里手下八旗军队的对手,或者说得直接一点,赫里可以轻而易举直接把于成龙给杀了,于成龙拿什么去和赫里大将军抗衡呢?
第三点是康熙会偏向于赫里而不是于成龙。
清朝时期是满族统治时期,他们对汉人一直以来都心存芥蒂,压根不敢重用汉人,在康熙时期,还处于比较严重的时候,就算于成龙确实能力很强,但他始终只是一个汉臣,注定是得不到康熙信任的。
反观赫里则是正儿八经的八旗子弟,深得康熙信任,要是于成龙和赫里之间发生矛盾,必须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康熙当然首先听信的是赫里的建议而不是于成龙的建议,换言之于成龙想要自己收拾赫里没有希望,想要借助康熙收拾赫里一样没有希望。
结语
清朝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注定了很多事情我们只能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来娱乐一番,千万不可当真,于成龙就算再厉害,就算多么刚正不阿,在皇权面前,也是丝毫不敢造次的,历史上诸如海瑞一样敢直接臭骂皇帝的人,一般都活不久!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