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哪个好治?区别是什么?
▍⌘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哪个好治?区别是什么?
这三种疾病病情轻重程度由轻到重依次为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胃酸分泌过多、胃粘膜通透性增加,胃液中氢离子回渗入胃黏膜,引起胃黏膜水肿、糜烂、出血。可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多数在重大疾病、创伤、烧伤等应激状态下出现的,以胃粘膜出血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腹痛。慢性糜烂性胃炎也可以称为疣状胃炎或者痘疹样胃炎,临床上以反酸烧心、腹痛、嗳气、饭后腹胀为主要表现。
萎缩性胃炎是属于胃粘膜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或伴有肠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主要是胃酸分泌不足导致的,从而出现腹胀、上腹痛、嗳气、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但是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并没有特异性,而且症状也和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以及饮酒等损伤胃粘膜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重度肠上皮化生属于癌前病变,一定要重视。
胃溃疡病变程度较深,可以达到粘膜基层。多数与胃酸过多有关,各种原因导致的胃酸过多,胃蛋白酶自身消化都可以导致溃疡的发生。主要以有节律的上腹痛,如胀痛、烧灼痛、隐痛、钝痛等,有些患者也可出现左侧后背痛。消化道溃疡腹痛的特点是慢性、节律性、周期性发作的中上腹痛,并与季节有关,可并发消化道出血而出现黑便,为黑色柏油样便。
以上三种疾病最终可以在胃镜下确诊,并通过胃壁组织活检,发现病变性质。
可能有些人会注意到一点,我始终没有提到近些年的一个“热门词”――幽门螺杆菌!我为什么放在最后说,那是因为一方面,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均可以导致以上三种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也是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一旦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就需要进行正规的根治治疗,目前推荐的是四联疗法: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一种铋剂以及两种抗生素。
最后温馨提示:以上疾病在治疗上都不会很快治愈,早发现早治疗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往往一拖再拖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哪个好治?区别是什么?
胃炎是胃黏膜对胃内各种刺激因素的炎症反应。胃溃疡则是胃黏膜保护性屏障被破坏,消化液腐蚀胃黏膜形成。
糜烂性胃炎又称为急性胃炎,出血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急性炎症。常见的病因为1.药物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和一些抗肿瘤药物、糖皮质激素等可以抑制黏膜修复,造成黏膜损伤,降低黏膜保护屏障作用,导致糜烂性胃炎。2.饮酒。过量饮酒,高度酒可破坏胃黏膜,导致黏膜出血、糜烂,引发糜烂性胃炎。3.应激因素,急性的创伤、心理精神应激都可以影响胃黏膜屏障功能,增加胃酸分泌,进而导致胃炎。胃镜下常可见胃黏膜糜烂出血,主要治疗为去除诱发因素,同时应用抑酸药(H2受体拮抗剂或者ppI)胃黏膜保护剂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指胃黏膜已经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基本病理改变为胃黏膜萎缩,腺体减少。分自身免疫性胃炎(A型胃炎)和多灶萎缩性胃炎(B型胃炎)。前者少见,多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常内因子抗体阳性(75%),抗壁细胞抗体阳性(90%),往往伴贫血。后者常见,主要病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累及胃窦。治疗上A型可以考虑用糖皮质激素,贫血者补充维生素B12,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炎可使用三联或者四联根治用药。适度使用胃酸抑制剂与胃黏膜保护剂。
胃溃疡主要是胃黏膜保护因素减弱导致,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容易发生在胃窦小弯侧和胃角,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诱发胃溃疡,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70%-80%。胃溃疡可能发生癌变,几率较低,约1%。治疗以内科治疗为主,主要原则为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根除幽门螺杆菌。当胃溃疡出血、穿孔、梗阻、怀疑癌变时,则考虑外科治疗。规范有效的内科药物治疗能够使大多数溃疡缓解、愈合。
▍ℂ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哪个好治?区别是什么?
糜烂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受损,但较溃疡的粘膜损伤表浅。萎缩性胃炎是针对浅表性胃炎而言的,是指胃黏膜中的固有腺体减少。胃溃疡是指发生在胃的慢性溃疡,其粘膜受损程度较糜烂性胃炎深。 萎缩性胃炎可以同时伴有糜烂,浅表性胃炎也可同时伴有糜烂。
萎缩性胃炎也分轻中重度,重度容易癌变。
胃溃疡分很多类型。对于胃溃疡来说,每个人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胃溃疡比较严重,有的比较轻。需要去医院根据溃疡的大小和培养的深度来分辨一下,严重的胃溃疡,会引起身体各方面都出现问题。因此,一旦出现胃溃疡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胃溃疡根据胃镜检查可分为三期,就是活动期,愈合期和瘢痕期。胃溃疡这种疾病一定要积极地接受治疗,且要引起重视,因为如果胃溃疡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就会引起更严重的问题,比如会发生胃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等疾病。
▍◒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哪个好治?区别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先从概念和疾病表现上帮助大家了解疾病,然后谈谈治疗思路。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消化系统由消化器官口腔、咽、胃、肠和分泌消化液的肝、胆、胰组成。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食物在消化道经过系列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食物的消化: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共同完成的,是对食物进行再加工的机械过程。食物经过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成食糜,增加与消化酶、肠粘膜的接触,以利于分解和吸收。
食物的吸收:由胃、小肠、肝、胆、胰分泌的消化液、各种酶,将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解为最小分子的营养物质,经肠粘膜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中,输送到全身的组织和细胞,吸收的全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
消化和吸收是一个连续的以消化系统为主,多个系统参与调节和控制的综合性生物过程。
二、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的症状区别:
1、糜烂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属于急性胃炎,主要病理变化是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和出血,病变的位置可以是胃窦部,也可侵犯全胃。
临床表现:
轻型:可无症状或仅有上腹部疼痛。
典型症状:食欲差、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脱水、不显性出血或黑便。
2、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多见,随年龄增加发病率而增高。胃镜检出率80%-90%,男性高于女性。慢性胃炎按病理变化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病理变化:粘膜表浅层的炎性细胞浸润,使胃腺部分破坏或萎缩,轻型粘膜充血水肿,胃酸分泌增多,一般不发生糜烂。加重时,粘膜和胃腺萎缩,变薄,胃液分泌减少,进而腺体化生、增生,以致恶性病变。其病变进展过程主要在胃窦部,逐渐波及胃体,甚至向十二指肠发展。
临床表现:
慢性浅表性胃炎:大多数特殊症状,可表现为餐后上腹部不适或腹胀,有时消化不良,伴轻度恶心、反酸、嗳气。无规律的上腹部隐痛。
萎缩性胃炎:可厌食、食欲差,慢性进行性消瘦,贫血,舌萎缩等。
3、胃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病变,可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临床表现:
胃溃疡疼痛特点:在餐后0.5-1小时发作,下次进餐前缓解。进食就疼,因惧怕疼痛而不敢进食。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疼痛的特点:餐后2-4小时发作,疼痛有节律性,常在午夜发作。饥饿疼,常常是因为进食后缓解疼痛。
三、哪个好治:
1、相同点: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系,抗菌消炎是治疗的共同点。
2、萎缩性胃炎:由于是长时间胃炎引起胃腺部分破坏和萎缩,也容易恶性病变,相对来说是最难治疗。
3、糜烂性胃炎和胃溃疡:主要治疗目的是消炎、帮助粘膜修复、补充水和电解质。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可以减轻病情。
胃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一种疾病,三分治七分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胃病和养胃的根本。
▍♀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哪个好治?区别是什么?
从病情轻重方面来说,糜烂性胃炎最轻,萎缩性胃炎最重。
糜烂性胃炎也称急性胃炎,在胃镜下可见胃黏膜糜烂和出血。由于其病变程度较轻,在一些无任何不适的病人胃镜检查中,也会出现糜烂及出血病灶。糜烂性胃炎的治疗也最为简单,主要是去除损伤胃黏膜的病因如停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胃十二指肠返流等,用常用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常见的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胃溃疡是指胃腔内的黏膜被自身的胃酸消化而形成溃疡。在各种胃炎的病因持续作用下,黏膜糜烂即糜烂性胃炎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胃溃疡。如果将黏膜屏障比喻为“屋顶”,胃酸、胃蛋白酶比喻为“酸雨”,漏“屋顶”遇上虽然不大的“酸雨”或过强的“酸雨”腐蚀了正常的“屋顶”都可能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部分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病因既可以损坏“屋顶”,又可增加“酸雨”。胃溃疡的治疗主要是抑制胃酸分泌(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保护胃黏膜(枸橼酸铋钾、铝碳酸镁)、如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常用三联或四联: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铋剂)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较为严重的一类,属于癌前病变,即如果不积极治疗萎缩性胃炎,就有可能进展为胃癌。对于萎缩性胃炎选用塞来昔布逆转腺体的萎缩,也可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和含硒食物。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要规律服药,定期做胃镜检查,警惕萎缩性胃炎向胃癌的转变。
欢迎大家阅读评论,不足之处还请斧正。谢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