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晁盖是怎么一步步被架空的?
▍◌水浒传中的晁盖是怎么一步步被架空的?
宋江可没有处心积虑,一步步地去架空晁盖。因为,早在上梁山前,宋江就在江湖上立住了“大哥”的名声,可谓是自带王者光环。所以,宋江一上山,晁盖的权力基本上就“空”了,因为在势力上,宋江远远将晁天王给盖过去了。
达文为啥会这么说?下面咱们结合《水浒传》的情节来具体分析。
我们都知道,晁盖真正失去了梁山的权力是从“三打祝家庄”开始的。但如果你仔细读《水浒传》的话,就可以看出来,宋江在没上梁山时,就可以左右梁山的战略决定了,他一上山,晁盖的权力就已经“空”了。
宋江在没上梁山时,就可以左右梁山的战略决定
话说,宋江在浔阳楼宋江吟了反诗后,被黄文炳举报入狱。而后,戴宗与梁山所定下救宋江的计策也被黄文炳识破,戴宗也被抓了起来。
就在二人即将被初斩之际,李逵和梁山好汉先后出现在法场,救下了宋江。之后,张顺、李俊等人又赶到,二十九人在白龙庙小聚会。
而后,众人又投到了穆太公的庄上,穆弘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这个时候,发生了一场争论。
原来,宋江在筵席间乞请在场的众位好汉,再做他一个天大人情:那就是去打了无为军。干什么呢?杀黄文炳,来消这一口无穷之恨。
黄文炳害得宋江和戴宗差点人头落地,宋江当然要报仇,这可以理解。但是问题是:从梁山到江州,其间多少路程啊?这路上肯定是十分凶险。
要知道此时的梁山还不够强大,总共二十一个头领。晁盖此次为救宋江带来了十七个,家中只留了四个。梁山几乎是倾巢出动,已经冒了极大的风险。他们必须速战速决,快速撤回。不然被官军堵截包围,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所以,此时宋江提出的这个建议,无疑是把众兄弟们往火坑里推。
作为梁山的首领,晁盖当然得从全体的安全出发,从梁山的大局出发,提出反对。为了安慰宋江,他甚至提出了等以后再找机会,梁山一定帮宋江报仇。
你看,此时的晁盖和宋江,在打无为军这件事情上出现了意见不一,甚至有了争论。面对梁山首领晁盖的不同意见,宋江会怎么抉择呢?梁山众人又是怎么表态的呢?他们支持谁呢?
接下来发生的,很耐人寻味。
首先,宋江用坚决的态度反驳了晁盖,说晁盖将来再报仇,是“痴想”。
宋江道:“若是回山去了,再不能够得来。一者山遥路远,二乃江州必然申开明文,各处谨守,不要痴想。只是趁这个机会,便好下手,不要等他做了准备。”
——《水浒传》
“痴想”,注意这个词语啊,作为小老弟,又还没上梁山,对首领晁盖说话的这个语气实际上已经很不像话了。但主要的问题还不是宋江语气的问题,而是由谁来拿主意,由谁来决策的问题。
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此时,晁盖是梁山的头领,这一次千里潜伏而来救你宋江,而且已经完成,按照预定计划,必须尽快返回。这符合梁山的集体利益。
然而,宋江此时作为一个梁山的外人,竟然为了一己私仇,要让大伙冒如此巨大的风险。头领不同意,一般人也就无话可说了。可宋江并不是这样,他不但不听命,还哓哓善辩,已经很没有什么体统。
更加令晁盖难堪的,还在后头。
宋江反驳晁盖后,花荣竟然公开站出来支持宋江。他开口就是:“哥哥见得是。”
既然是宋江哥哥见得是了,那晁盖哥哥就见得不是了。可见,花荣根本就没有将晁盖放在眼里。
而且,接下来,花荣竟然完全无视晁盖的存在和意见,直接越过了打不打的问题,去讨论如何打了。
花荣道:“哥哥见得是。虽然如此,只是无人识得路境,不知他地理如何。先得个人去那里城中探听虚实,也要看无为军出没的路径去处,就要认黄文炳那贼的住处了,然后方好下手。
花荣刚说完,薛永便起身说道:“小弟多在江湖上行,此处无为军最熟,我去探听一遭,如何?”
面对如此尴尬的事情,晁盖此时已经无话可说。所以,施耐庵也没让他说话。
宋江却说话了:“若得贤弟去走一遭,最好。”你看,宋江竟然替晁盖做起了决定,批准薛永的要求了!而薛永,还真的就去了。
而晁盖呢?还是没有说话。
在宋江调兵遣将时,晁盖只能无言地在一旁杵着,这是何等地难堪啊。
然而,晁盖更大的难堪还在后面。
两天以后,薛永带一个人——他的徒弟通臂猿侯健来见宋江。侯健见到宋江,竟然说:“近日黄通判特取小人来他家做衣服,因出来行食,遇见师父,提起仁兄大名,说起此一节事来。小人要结识仁兄,特来报知备细。”
薛永见到侯健以后,他对侯健说的是谁呢?宋江。侯健来投奔的是谁呢?是宋江。
后来,宋江一一问明了黄文炳家里的情况,然后号令众兄弟。《水浒》接着写道:
众头领齐声道:“专听哥哥指教。”
听宋江指教?那晁盖呢?晁盖在哪里呢?晁盖在吃惊,在尴尬。
宋江或许完全没有注意到晁盖的尴尬,或许这早在他的意料之中,也许他太兴奋,太激动,清风山上指挥倜傥的感觉又回来了,他开始发号施令,分拨众人的任务。
最后,指挥作战的人还是宋江,而不是晁盖。从这一回就可以看出来,梁山大多的兄弟都站在宋江的一边,把晁盖弄成了孤家寡人。
宋江上山后,晁盖就已经“空”了
宋江上山后,晁盖就已经“空”了。怎么回事儿呢?
咱们再结合《水浒传》小说的情节进行分析:
还是“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这一回,众人回到了水泊梁山的聚义厅上,吴用命人焚起了一炉好香。这便有了晁盖让位宋江之事:
晁盖便请宋江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
——《水浒传》
晁盖之前受了一肚子憋屈,回到梁山就让位于宋江,他有何用意?
首先,晁盖这明显是一次试探,试探宋江是否敢接这个位子;同时这也是一次提醒,晁盖提醒众人谁才是梁山的头领。
其次,如果宋江真的答应做了老大,晁盖应该也愿意接受,也能接受。因为,晁盖已经知道,现在梁山上众人已经心向宋江了,晁盖如果此时让位,比以后让位,甚至以后被夺位,还是好得多的,至少体面了不少,至少还能得到一个让贤的名声。
这时候,倒是宋江有些不知所措,他没有料到晁盖会来这一手,一时很难堪。
那么,这时候宋江是接受晁盖的“好意”,做第一把交椅的位子好呢,还是不接受好呢?
当然是不能,精明的宋江也这么做了。为什么呢?
首先,宋江岂能不知道这只是晁盖的一个试探?他应该也知道,如果他接受了,晁盖也不会说什么。但是,宋江同样很清楚,如果他不接受,晁盖更会高兴。
其次,宋江之所以有今天一呼百应,唯一的资本便是自己在江湖上讲义气的名声。他不久前就要被砍头了,晁盖千辛万苦地将他救上山,如果他刚上山就把晁盖取而代之,晁盖倒是有了让贤之名,但是他呢,却也有了夺位之实,他的江湖声望就会一落千丈,他以后还怎么在江湖上混呢?
所以,此时即便晁盖是真心让位,宋江如果做了老大,他也会背负着巨大的道德负担,一个有“不义”之举的大哥,又怎么能服众呢?
宋江只能说:
“哥哥差矣!感蒙众位不避刀斧,救拔宋江性命。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却让不才?若要坚执如此相让,宋江情愿就死!”
晁盖说:
“贤弟如何这般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
宋江道:
“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晁盖、宋江这两个人的对话,就可以听出二人此时多少都有些心不甘情不愿。
晁盖说,让位给宋江,理由是:你是梁山的恩主。
宋江推还晁盖的理由是:你年纪比我大十岁。
这是哪儿跟哪儿啊?
如果晁盖是真心,他应该强调宋江的才干,强调当前的众人大多数都是宋江拉上山的,以及人心的向背。可是,他却说宋江救过他们的命。如果这也是理由,那么他晁盖不也刚刚千里奔波,到江州救了宋江的命吗?
宋江呢?宋江如果是真心的推让,他应该说晁盖对梁山的首创之功,讲他对梁山发展壮大的贡献,讲他的高尚德行,讲他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可是,他却说什么晁盖年纪比他大十岁,这算什么理由啊?只凭年级定位置,那明天上山一个老头儿,晁盖岂不是就得让位了?这简直是在侮辱和贬低晁盖,说他除了年龄一无是处。
所以,双方都是高手,两个打太极的高手。他们表面上看一团和气,其实,他们在比试内功,互相较劲呢。
宋江应该是这么算计的:现在还不是马上对晁盖取而代之的好时机,所以要让出去。但是,让的同时,又不能说太多晁盖的好话,不能说太多晁盖应该坐第一把交椅的理由。这是宋江为将来坐第一把交椅打下基础、埋下伏笔。
最后,晁盖坐了第一位,宋江坐了第二位,吴学究坐了第三位,公孙胜坐了第四位。宋江怎么没有让吴用,怎么没有让公孙胜?因为宋江不能占第一的位子,但是,老二的位子他是不愿意谦让的,直接占有这样的位子,他才可能逐渐对晁盖取而代之啊。
然而,宋江虽然做了第二把交椅,却马上把自己当做老大一样发号施令了。
宋江说:“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众人齐道:“此言极当。”
宋江的这一招简直是釜底抽薪,太阴损了,太聪明了。他把此时梁山上的四十个头领——除去晁盖、宋江、吴用和公孙胜这四位,剩下的三十六个分了两类:第一类:旧头领,那就是晁盖系统的。第二类:新头领,那就是宋江系统的。
晁盖系统的,以林冲为首,总共有九个人(林冲、刘唐、三阮、杜迁、宋万、朱贵、百胜)
而宋江系统的呢,以花荣、秦明为首,总共是二十七个人,恰好是晁盖系统的三倍。
就这样,还别说晁盖这九个人里面,林冲、杜迁、宋万、朱贵这四个人还是王伦时期的遗产,他们的态度可能是中立的。这样面对着一站,晁盖那一边的阵容在对比下是何等寒碜,人丁寥落啊。
宋江让众人这样站队,有两个目的:
首先,是宋江要展示自己对梁山的“功劳”。
这些人都是宋江从清风山、对影山、揭阳岭、揭阳镇、浔阳江、江州、黄门山拉来的人,这么一站,让众人心里有个数:是我宋江把你们拉上山的,咱们是嫡系哦。
这样做,其实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清风山、对影山上来的人上山早,不这么站一下,他们自己可能都会忘了自己是谁的兄弟。
其次,宋江是给梁山众人,包括晁盖,一个非常直观的感性的路线教育,要大家学会站队。站到哪一边,你们自己看着办。
所以说,宋江有心机啊!就是这么一站,让晁盖知道自己的势力已经“空了”。不但如此,这么一站,晁盖帮最有分量的人也跟着反水了。
这个人是谁呢?正是智多星吴用。
宋江虽然让众人分边站,但是却没有给众人排座次。他的原话是“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意思是在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分配方案之前,不分。
此时,不光是梁山领导层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分座次,其实就连这一帮好汉自己,也没有搞清别人的虚实和自己的斤两。所以,众好汉们谁也不知道自己该在哪一个座位上,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所以,此刻不分,皆大欢喜,大家都一派和气,大吹大擂,且吃庆喜的筵席。
然而,宋江在筵席上,又暗中下了一剂有助于自己日后夺权的猛药:
宋江说起江州蔡九知府捏造谣言一事,说与众人:“叵耐黄文炳那厮,事又不干他己,却在知府面前胡言乱道,解说道:‘耗国因家木’,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头着个‘木’字,不是个‘宋’字?‘刀兵点水工,’兴动刀兵之人,必是三点水着个‘工’字,不是个‘江’字?这个正应宋江身上。那后两句道,‘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合主宋江造反在山东。以此拿了小可。不期戴院长又传了假书,以此黄文炳那厮撺掇知府,只要先斩后奏。若非众好汉救了,焉得到此!
与直来直去的晁盖相比,宋江这个人真是太有有心机,有手段了:宋江是吃了黄文炳的肉,然后还用黄文炳的鬼话给自己铺路。
宋江提起的黄文炳那段话什么意思?
大致上就是,推翻大宋的人叫宋江,宋江在山东造反,是上天注定的。言外之意,天命中,宋江才是老大。
宋江说完,别人都没有接话,只有傻憨憨的李逵附和说,支持宋江造反,晁盖哥哥做大皇帝,宋江做小皇帝。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这直接点出梁山的尴尬。
估计宋江也觉得尴尬,这样老说自己太露骨了,只好没话找话。
宋江又题起拒敌官军一事。说道:“那时小可初闻这个消息,好不惊恐,不期今日轮到宋江身上。”
这时候吴用回了一句话,可谓是意味深长:
吴用道:“兄长当初若依了弟兄之言,只住山上快活,不到江州,不省了多少事?这都是天数注定如此。”
什么“天数如此”,这是赤裸裸地向宋江表明,他吴用也要遵从“天数”了!
自从宋江上梁山之后,吴用就主动和宋江不断地走近。而与此相反,作为晁盖一伙儿劫生辰纲的骨干,吴学究却与晁盖越走越远。
攻打祝家庄,标志着晁盖的梁山头把交椅正式成为虚名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这一回中,宋江在被官兵追赶的过程中被九天玄女救了性命,还传授给他三卷天书,并嘱咐他只可以与天机星同观。
而后,宋江被晁盖带人酒上了山,每天与吴用一起研习天书。
这时候问题来了,《水浒传》中,九天玄女并没有告诉宋江天机星谁是,众人的星位是后来“天降石碣”才揭晓的,宋江又如何断定天机星就是吴用呢?这其中是有深意的。
首先,宋江得到三卷天书,除了吴用,他没有让任何人知道,包括晁盖。其次,宋江是等到公孙胜离开梁山才与吴用观看天书的。要知道,在宋江也不知道谁是天机星的情况下,他为何不请公孙胜这个专业人士判断一下呢?宋江为何要单独与吴用偷偷研究天书?
这些疑问很有意思,汇成一句话就是,宋江要利用天书与吴用结成同盟。
宋江和吴用联手后,只无奈缺少一个夺权的机会。
不久后,宋江和吴用的机会来了:时迁偷鸡被祝家庄的人羁押,晁盖与宋江在攻打祝家庄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时迁被抓后,石秀与杨雄上山来投奔,并向梁山求救。
本来众人见二人的武艺不错,挺高兴。但杨雄将时迁偷鸡与祝家庄人起了争执,石秀放火烧了祝家庄酒家的屋子,时迁被活捉。后来李应二次修书去讨,怎当祝家三子祝彪坚执不放,誓要捉山寨里好汉,且又千般辱骂,叵耐那厮十分无礼。
杨雄本想挑起晁盖的怒气,让他去攻打祝家庄。但他没想到,晁盖是个极其正直之人,虽然他要找祝家庄算账,但他出兵的原因是因为祝家庄侮辱了梁山的名声,不是因为他们抓了时迁。不但如此,在出兵之前,晁盖还要先杀了石秀和杨雄二人,因为他们打着梁山的名目偷鸡摸狗,败坏梁山的名誉。
这时候,宋江却出来劝阻,他也同意打祝家庄,但他给出的理由是祝家庄有钱粮,可以扩充梁山的实力。不仅如此,宋江还劝晁盖,要留下石秀和杨雄二人的性命,因为眼下梁山正是用人之际。
晁盖与宋江产生分歧了,这时候梁山的三号人物吴用什么态度呢?
没错,吴用借此机会反水了。他马上表态支持了宋江。
宋江的话音刚落,吴用便马上表态:“公明哥哥之言最好,岂可山寨自斩手足之人?”
吴用这句话表达了两层意思:首先,他支持了宋江,其次,他是批评了晁盖。从此,吴用就公开地站到了宋江一边。
要知道,吴用是晁盖创业骨干啊,这样的人都反水了,这对于晁盖而言是个多么巨大的打击啊。
吴用的话音刚落,戴宗便道:“宁可斩了小弟,不可绝了贤路。”
戴宗这话说的,真叫不三不四啊,这简直是要挟晁盖,挑战晁盖,宁可折了自己,也得将晁盖拉下马。
戴宗说完,众兄弟便一边倒地支持宋江。支持宋江就是否决晁盖,从此,晁盖便沦为了梁山名义之主。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水浒传中的晁盖是怎么一步步被架空的?
架空晁盖?宋江看到这估计都会不屑一笑。实际上,晁盖都算不上是被架空的,因为自从宋江正式上梁山的那一刻,他在梁山的权力就下降了一半多,宋江根本不用特意去架空他,他自己很快就变成花架子了。
晁盖虽然是梁山名义上的老大,但是他有很多先天不足。首先晁盖这个老大当的,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梁山本来老大是王伦,后来林冲来到梁山,王伦知道林冲武功威望远胜自己,于是处处排挤林冲,惹得林冲很不高兴。而晁盖因为抢劫了生辰纲,拉着吴用、刘唐、公孙胜、阮家三兄弟一起投奔了梁山。王伦连林冲一人都容不下,何况一下子来这么多。吴用了解情况后,故意挑拨林冲杀了王伦,梁山一下子就成为无主的山头。本来林冲来得早,又杀了前老大,他应该做老大,但是林冲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坚决不做。而晁盖他们假装推辞了一下,就霸占了梁山,晁盖就成为梁山新老大。晁盖通过这样的手段坐上老大,其实挺不光彩的,不仅有些忘恩负义,还有捡便宜的嫌疑,毕竟杀王伦他也没出什么力。
自己梁山老大位置来路不正,坐的底气自然就不足。而晁盖呢,本身可以说是胸无大志,对于占据一个山头比较满足。整个山头上,除了他带来的几个人还有原先的林冲、朱贵等人,他就没有再发展新的力量。像他这种不大不小的山头,可是朝廷重点打击对象,如果是晁盖一直做下去,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朝廷击溃。
而宋江来了,则大不一样了。宋江虽然不会多少武功,但是影响力巨大,在江湖上人人都买他的账。在他流放期间,他也没有闲下来,而是趁机结交了一批英雄好汉,这些好汉都愿意听从宋江安排。
等到宋江正式加入梁山的时候,他可不是孤身一人过去的,而是带来了一大批人,李俊兄弟、穆家兄弟、花荣、秦明等等,足足有二十多个,而晁盖自身的人马,哪怕算上林冲他们,也就十个出头。宋江一到梁山,可以说就占据了主动位置。
到了梁山以后,两人免不了客气一番,互相推辞老大位置。宋江何等精明,他不是不想当老大,但是他一来梁山,就逼着之前的老大退位,这吃相可就太难看了,不利于以后梁山的发展。所以对于这一段时间,梁山名义上的老大就是晁盖。
虽然名义上老大是晁盖,但是大家心里也都很清楚,宋江的权力要更大一些,毕竟大部分人都是宋江带来的,他们也只听宋江的,甚至那些比宋江还晚上梁山的,来到梁山后首先拜会的也是宋江,后面才有可能提到晁盖,有的人干脆连提都不提。
梁山上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这些人都要吃饭啊,单纯靠打家劫舍,劫持来往路人,肯定不够这么多人吃的。而宋江呢,则领着众兄弟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拿下了祝家庄,梁山从此多了很多财物,有了自己的根基,开始真正的成为一方霸主。而通过攻打祝家庄,宋江的实权派老大位置就坐实。这时候的晁盖,基本就已经沦落到吉祥物这样的地位了,根本就不值一提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个细节其实很有意思。像他们这种山头,一般打仗捉住了漂亮女人,首先就是要交给山头老大处理,由老大决定这个女人的归宿。在攻打祝家庄的过程中,擒拿了一名大美女扈三娘,按照道理来说,这就应该交给晁盖处理,结果直接就被宋江领回家里去了,根本就没人想着去问晁盖一声。要知道,晁盖一直以来就是光棍,根本没有妻室,抓到女人也不问老大一声,就算老大不好女色,过场也要走一下啊。而宋江领回扈三娘以后,也没有据为己有,而是自作主张,把扈三娘许配给了王英。众兄弟一看,宋大哥仗义啊,有了女人都先想着手下的兄弟们,对宋江自然更加钦佩。而整个过程,跟晁盖一点关系都没有。
在这个时候,其实大家都已经心知肚明了。这个山头谁是真正的老大,肯定是宋江宋大哥啊,至于晁盖,见面叫一声哥哥,就足够给他面子了。
这个过程当中,是宋江故意架空晁盖嘛,宋江根本就没有玩什么手段,可以说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因为自打他来到梁山以后,梁山上听他的人就占据了大多数。而晁盖那边貌似还有几个人,但是晁盖一方最核心最有用的吴用却很快就跟宋江厮混在一起。就算晁盖还有刘唐和阮家三兄弟,也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话语权了。
晁盖是个直肠子,没有多少心眼,但也不是傻子,对于这样的情况,晁盖到了后面也是颇为不满。明明名义上自己是老大,怎么宋江倒好像成了实际领导人,关键一点,梁山上上下下,大家似乎都只买宋江的账,根本不在乎晁盖想什么。
而自从吴用跟宋江搅合一起以后,晁盖连个出主意的人都没有。晁盖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因为宋江经常领着兄弟们出去打仗,而自己一直坐在梁山内部。于是他急了,他决定也出去领兵作战,这样就能证明自己,就能成为兄弟们的核心。
宋江对于着急的晁盖是不屑一顾的,不过不管怎么说,晁盖明面上都是他大哥,既然晁盖决定亲自出马,那就不再阻拦。而晁盖呢,也希望通过拿下曾头市,快速证明自己。结果呢,由于自己急功冒进不听劝,中了毒箭,没多久就挂了,彻底从梁山除名了。
晁盖的死,可以说是必然的。因为宋江有自己的野心抱负,晁盖再没有实权,也是名义上的老大,只要他在,宋江想实现自己野心就会受到阻力,所以晁盖必须死。而攻打曾头市,既然晁盖主动要求亲征,那就给他这个机会,也正好给晁盖的死找个体面的理由。
至于说射晁盖那一箭,到底是史文恭还是谁谁谁,已经不重要了。晁盖即便没有中箭,随着梁山不断扩大,宋江也会想起他方法除掉他的。至于说架空他的权力,宋江可能会呵呵一小,这些权力本来就是我的好么。
▍⇦水浒传中的晁盖是怎么一步步被架空的?
凡是读过《水浒传》的人,都大致上认同一个观点,那就是水泊梁山的第二任寨主,托塔天王晁盖最后是被架空了。被架空的晁盖,在感到自己被架空的时候,也做过抗争,也试图改变自己被架空的的局面,但是,他失败了。急于改变自己被架空的不利局面的晁盖,最终被一只毒箭结果了性命,这只能说,晁盖是真的,彻底的被架空了。
那么,晁盖究竟是被谁,又是如何被架空的呢?答案很简单,也不简单,简单的是架空晁盖的那个人都很清楚,那就是水泊梁山的第三任寨主,江湖人称“及时雨”的宋江宋公明。但是,宋江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架空晁盖的,其实就没那么简单了。纵观整个过程,只能说,宋江这个人的心机和手段的确是“高明”。
能够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一步一步的架空晁盖,宋江的所作所为只能说是“好手段”。
简单的讲,曾经是郓城县衙押司的宋江,的确如书中评价的那样“刀笔纯熟,吏道精通”,“刀笔纯熟”我们在书中看见的是宋江的诗词功夫还算拿的出手,在江州牢城,宋江题的那两首“反诗”还是有点水平,酒壮怂人胆,酒后的宋江发出了“他日若得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感慨。但宋江的温水煮青蛙式的“捧杀”功夫更加十分的了得,晁盖到死才算明白他的这位“过命的兄弟”几乎是满脸堆笑的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我们来仔细看看,宋江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架空了晁盖,而晁盖又如何在宋江满脸堆笑的捧杀面前几乎是毫无察觉的被逼上死路的。
首先,江湖人称“及时雨”的宋江的曾经是晁盖的救命恩人。在这个背景下,晁盖对宋江一直是抱有极大的感恩之心,宋江冒着“血海般的干系”给晁盖等人报信,犯下泼天大罪的晁盖才会有机会带着吴用以及阮氏三兄弟等人投奔水泊梁山落草,并在林冲的帮助下成为水泊梁山的第二任寨主。极讲江湖道义的晁盖在坐稳第一把交椅的同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感谢宋江等人的救命之恩。晁盖认为帮助自己的不仅仅是宋江,还有朱仝雷横两位。当然,晁盖也绝不会忘了那位在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的“白日鼠”白胜,最终他还是想方设法的把白胜从大牢里救出来,接到水泊梁山和他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但是晁盖对宋江的报答,却让宋江走上了落草为寇的道路,在宋江看来尽管在水泊梁山他成了举足轻重的“副寨主”,但宋江的理想并非如此,在主流社会通过“建功立业”来达到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人生目标才是他“永恒的追求”。宋江的理想算是被晁盖彻底的葬送了,当然,宋江自己也有问题,脚踩两只船试图“黑白通吃”让他自己尝到了苦果。
宋江上梁山有晁盖一伙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宋江本人还是在内心深处渴望“出人头地”,甚至有“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强烈愿望。在宋江看来,如果理想在主流社会似乎是没什么实现的希望,那么,就换一种实现的途径,这应该是宋江最终选择落草为寇的根本原因,从结果来看,宋江似乎是做到了,他设计了“梁山泊好汉全伙受招安”的大戏,也得到了跻身主流社会的主流圈子的筹码,他从一“末吏”一跃成为“封疆大吏”,在他看来这算是“双赢”,但代价似乎高了很多——他搭上了几十条好汉的性命。
宋江的理想,或者说“招安”的主意晁盖是很不以为然的,作为一个有一定势力的乡绅,一个和官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东溪村保正,晁盖对大宋的官场看得很透,也不抱什么“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幻想,本来这位就没娶妻生子,也就谈不上“封妻荫子”。宋江要实现招安,就必须要过晁盖这一关 ,说到底晁盖是梁山泊的当家人。宋江选择了“架空”。
一般来讲,“架空”这种方式有两种手段,一是用冷落的方式,另一种就是“捧杀”的方式,两种手段殊路同归,最终的目的就是边缘化晁盖,让这个“托塔天王”有名无实,逐步的失去与宋江抗衡的能力。
宋江的“架空”之举,主要是三个步骤:第一,培植自己的势力,让晁盖逐步的“脱离群众”成为孤家寡人;第二,拉拢瓦解晁盖的实力,逐步消除晁盖在水泊梁山的影响力。第三,积累自己在水泊梁山的功劳,相当于积攒业绩,垄断市场。
首先,宋江在杀了阎婆惜之后,就已经知道自己的前途和理想基本破灭了,所谓“重打锣鼓另开章”其实只是一种自我安慰,他之所以在杀了阎婆惜之后没有直接投奔水泊梁山,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在水泊梁山没有自己的势力,一个带罪之身,落魄之人,孤身投奔水泊梁山,宋江不会不知道结局是什么。所以,在他没有积攒够自己的实力之前,他宁可选择认罪伏法被发配江州,也不愿意落草水泊梁山。但是,他还是把秦明,花荣,王矮虎一干人等送上了山寨,这些人就成了宋江在水泊梁山的基础班底。
在江州,宋江开始有意识的培植自己的江湖势力,包括张横张顺兄弟,李俊,李逵,以及揭阳岭派一伙,加上戴宗,宋江在被劫法场救上水泊梁山的时候,已经培植了自己相当规模的势力,当宋江上得梁山,以主人的姿态安排座位的时候,人们发现,坐在右手边的晁盖的“老班底”,人数少的可怜,仅仅有刘唐,阮氏三兄弟,最多加上林冲和有和没有都一样的杜迁宋万以及朱贵。宋江说的“新兄弟”在左手边,应该是黑压压一片。
所以,刚刚捡了一条性命的宋江在水泊梁山就可以做到“一呼百应”。这个时候,晁盖就已经开始被宋江架空了。
宋江的第二个手段,就是捧杀。一方面宋江积极争取水泊梁山对外各种军事行动的领导指挥权,凡是武装出动,宋江必然亲自前往,而对晁盖,宋江几乎用一句话就解决了:“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也就是说,宋江把晁盖当成了水泊梁山的皇帝,“御驾亲征”这种事,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可能的,除非宋江自己实在无能,但事实上,宋江参与或指挥的军事行动,包括三打祝家庄都是非常成功的。宋江在一次一次的成功当中,积攒了业绩,人脉和威望。三打祝家庄之后,宋江就已经成为了水泊梁山的实际掌门人。从表面上看,宋江对晁盖算是毕恭毕敬,并且是当做帝王看待,但实际上,宋江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了,接下来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摊牌,这种摊牌是在宋江确认晁盖真的被架空的前提下。
所以,在三打祝家庄之后,宋江设计了一个圈套,晁盖钻进去了,也被套牢,最终被一只毒箭结果了。
▍❏水浒传中的晁盖是怎么一步步被架空的?
《水浒传》中,晁盖从来就没被架空过,所谓宋江架空晁盖,阴谋夺权,是《水浒传》最大的阴谋论,是对施耐庵原著最深的误读。
晁盖是梁山的保护神
《大宋宣和遗事》中说,宋江杀了阎婆惜,逃到了九天玄女庙,躲过官军缉捕后,在神厨上发现了一卷天书。天书上写着“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宋江按照天书所示,上了梁山。宋江到梁山的时候,晁盖已经去世。
随后,宋江聚齐三十五人,晁盖虽然已经死去,但仍然在三十六人名单之中。完成大聚义之后,宋江等三十五人便离开梁山,转战州郡,号称:“来时三十六,去时十八双。若还少一个,定是不还乡”。
这就奇怪了,明明只有三十五人,为何要号称“十八双”?难道晁盖并没有死?这个疑问,要从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去找答案。
《大宋宣和遗事》中,晁盖绰号“铁天王”,这个绰号是何意思呢?龚开解释道:“毗沙天人,澄紫金躯。顽铁铸汝,亦出烘炉”。原来,宋江为晁盖铸了像,带着他四处征讨,梁山依然是三十六人,一十八双。《大宋宣和遗事》中也是这样暗示的:
那时吴加亮向宋江道:“是哥哥晁盖临终时分道与我:从政和(宋徽宗年号)年间,朝东岳烧香,得一梦,见寨上会中合得三十六数;若果应数,须是助行忠义,僺护国家。”
晁盖虽然已经去世,但宋江、吴加亮却依然牢记天王的遗愿,并带着“铁天王”前往东岳庙烧香,感谢东岳保护之恩。
施耐庵虽然改写了《大宋宣和遗事》的故事,但却基本上按照这部笔记野史的寓意,把晁盖写成了梁山的保护神——托塔天王。
托塔天王就是龚开所说的“毗沙天人”,也即北方多闻天王,晁盖被施耐庵塑造成了佛教的四大护法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而《水浒传》中的佛家护法天王是不在一百单八将之列的,梁山上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都是道家紫府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托塔天王原本就不是梁山大聚义的一员。
无论蓝本故事,还是《水浒传》,晁盖都是梁山的保护神,不在道家一百单八将之列。既然如此,“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就是梁山大聚义的当然召集人,也是当然的寨主。晁盖不过是临时保护梁山,梁山大聚义必定要由道家自己来完成。
施耐庵根本就没有说宋江架空晁盖,更不会写宋江阴谋夺权,《水浒传》中绝对找不出晁盖被步步架空的情节,“水浒阴谋论”是凭空臆想而来的深刻误读。
晁盖一出场就被“架空”
智取生辰纲的故事也是有蓝本的,晁盖带着吴加亮、刘唐、秦明、阮进、阮通、阮小七、燕青,劫了蔡京的生辰贺礼,上了梁山泺落草。《水浒传》改写了这段故事,把这场大劫案赋予了新的含义——佛道联手“替天行道”。
《大宋宣和遗事》中说,蔡京的生辰是六月初一,施耐庵则改成六月十五。这样一改,寓意就完全不同了。六月十五肯定不是蔡京的生日,而是道家大护法王灵官诞辰。因而,道家“妖魔”赤发鬼刘唐便在灵官殿中“醉卧”了一夜。这就意味着道家大护法通过刘唐这样一个角色,去联络佛家护法天王,佛道联手劫了生辰纲。
劫取生辰纲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替天行道义举,由此,奠定了梁山大聚义的主张。在“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呼延灼摆布连环马”故事中,施耐庵借彭玘之口表述了《水浒传》佛道合一“替天行道”的主题: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
在智取生辰纲的行动中,晁盖不过是北斗七星斗柄上化作白光飞去的小星,真正执行劫案的是北斗七星群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中的七个星煞:天机星、天闲星、天异星、天剑星、天罪行、天败星、地耗星,晁盖却没有星号。在智取生辰纲的七个星煞中,天机星排名第一,所以,书中非常明白的说,这场开启梁山大聚义征程的大劫案,实际指挥者是智多星吴用,而不是托塔天王晁盖。
晁盖一出场就被“架空”,吴用背着天王暗中调查梁山情况,鼓动三阮上梁山,策划了智取生辰纲之后,逼晁盖落草为寇的整个行动。因而,吴用临时改变当时在晁盖庄上商议好的行动方案,不去白胜家躲藏然后悄悄上黄泥冈作案,而是让最爱结交江湖好汉的晁盖暴露在了安乐村酒店。
宋江报信后,晁盖问吴用怎么办,早有准备的吴学究说,我已经打包了五七担生辰纲,咱们先去石碣村三阮家。吴用早就做好了上梁山的准备,晁盖此时却还蒙在鼓里,质疑道:“三阮是个打鱼人家,如何安得我等许多人?”此时,吴用才将自己的密谋告诉晁盖:
兄长,你好不精细!石碣村那里一步步近去便是梁山泊。如今山寨里好生兴旺,官军捕盗,不敢正眼儿看他。若是赶得紧,我们一发入了伙!
要说晁盖被架空,便是从智取生辰纲就被“架空”了。那么,施耐庵为何让吴用“架空”晁盖呢?还是因为晁盖只是梁山大护法,佛道联手“替天行道”,具体执行者就是道家的“妖魔”们。所以,当另外一个道家“妖魔”朱仝前去捉拿佛家护法天王时,先去了观音庵集合部队。佛道再一次联手,将护法天王报送上了梁山。
佛道联手,佛比道高
《水浒传》中寄托着施耐庵的宗教思想,以佛道联手的故事,寓意“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主题。
《水浒传》开篇故事讲的是道家放出了伏魔大殿地窖中的妖魔,这些妖魔在六十二年后的宣和元年(1119)年在梁山聚义,召集人就是宋江。既然是“妖魔”,就得“还道”,施耐庵认为,妖魔还道得由佛教引领与劝诫。《水浒传》中有非常多的这类故事,佛道合一,佛比道高,证明晁盖并不是被架空,而是梁山的护法天王,“替天行道”的引领者。
宋江杀了阎婆惜,逃回了自己家中,躲在了佛堂的地窨子里。宋公明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实际召集人和领导者,是最大的“妖魔”天魁星,这个地窨子便是龙虎山伏魔大殿地窖的微缩版。施耐庵把这个藏着“妖魔”首领的地窨子安排在了佛堂之中,而且,又是在三世佛的供床之下,这就意味着佛庇佑着道家大魔头,佛在道之上。
梁山上的晁盖、宋江就是这样的关系,宋江只给晁盖报过一次信,晁天王却下江州劫法场,大名府显圣救宋江,曾头市阴魂缠绕史文恭,帮助宋江荡平曾头市,实现“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誓言。晁天王总是念宋江的好处,时刻保护宋江及梁山好汉。宋江则按照晁天王“替天行道”的主张,完成由晁盖启动的梁山大聚义,最终以荡平曾头市的方式,抗击金兵,升华晁天王的主张,梁山大聚义时,晁盖的“替天行道”被宋江赋予新的含义——“保境安民”。
梁山好汉都是伏魔大殿地窖中逃出来的妖魔,因而,需在佛家的劝诫下“还道”于“替天行道”之道。
鲁达原本是“关西五路廉访使”,这个官职实际上就是《水浒传》“镇关西”的代名词。因而,鲁达要变成鲁智深,按照智真长老所预设的轨迹,完成从妖魔到英雄的历程。武松是打虎英雄,也是以黒制黑,滥杀无辜的“妖魔”,做了行者后便醒悟自己“罪犯至重,遇赦不宥”。
梁山上的两大佛门弟子都有如此“还道”经历,更别说李逵这等“天杀星”了。李逵在沂岭杀虎之前,前往泗州大圣祠拔掉了石香炉,因而,母亲被老虎吃掉。杀死四只老虎后,却又去泗州大圣祠睡了一夜。泗州大圣,就是观音菩萨,施耐庵这样写,寓意十分明白,说的就是以佛劝“魔”,佛比道高。这一点,施耐庵在“朱仝误失小衙内”这段故事中予以解读,告诉读者,李逵的母亲为何被老虎吃掉。
李逵杀死四岁小衙内的事,发生在“时过半月之后,便是七月十五日,——盂兰盆大斋之日”。施耐庵为何特别写了这样一个日子呢?
原来,七月十五是道家的中元节(鬼节),自七月初一起,地狱解除鬼禁,直到七月十五。因而,书中写沧州城放河灯,便是在世的人们趁此机会祭奠逝去的亲人,祈祷他们在地狱中不受苦难。而掌管地狱的则是佛家的地藏王菩萨,所以,朱仝带着小衙内观河灯,先去地藏王寺走了一遭。
七月十五同时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这个节日来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的母亲犯了重罪,被判为饿鬼。目连为解除母亲的苦难,使用法力给母亲喂饭。然而,饭到嘴边却都化为木炭灰烬。目连大哭,求救与佛祖。佛祖告诉他,需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以盂兰盆盛百味果蔬,奉养十方僧众,借助僧众的法力救母亲脱离苦难。
目连奉养十方僧众,救母亲脱离了苦难,李逵却拔掉了香火炉,断了观音的香火。因而,李逵的母亲到死连一口水都没喝上。
《水浒传》中的这些寓意从来就没有人解读出来,因而,歪解晁盖被架空。实际上,晁盖就是《水浒传》中级别最高的佛家代表,所有的“佛”的符码,以及“佛”的寓意,都以托塔天王这个形象,在梁山上得以体现。晁盖的位置至高无上,谁又能架空他呢?施耐庵会写“托塔天王”被架空吗?
主张“佛道合一”,佛比道高的施耐庵,岂能自己打脸,把北方多闻天王架空了。
佛道之争,殊途同归
梁山聚义的时代,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崇道抑佛”事件,宋徽宗于宣和元年正月下“革佛诏”,以道教渗透佛教,把佛教归并入道教。所以,改佛为大觉金仙,僧为德士,尼为女德,僧人要称姓氏,入道学。所以,鲁智深就以俗家姓氏相称,生铁佛干脆就叫了一个道士的名字“崔道成”。
施耐庵反对宋徽宗的“崇道抑佛”以禁佛、毁佛,所以,在《水浒传》中主张“佛道合一”,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实际上是被施耐庵谴责的禁佛、毁佛故事,却也被解读为鲁智深的反叛精神。鲁智深是奉了“待诏”之命,吃了狗肉、怀揣狗腿打伤僧众,毁坏金刚的。狗在《水浒传》中隐喻的就是宋徽宗,因为,这个皇帝属狗。
大闹五台山的时间,就是宣和元年二月,“待诏”定下的禅杖重量,说的是从嘉佑三年(1058年)到宣和元年,期间正好是六十二年。实际上,鲁智深充当的是宋徽宗的打手。鲁智深虽然入了佛门,而其来历则是道家的“天孤星”,同样是“妖魔”。以“道”毁“佛”,就是宋徽宗“崇道抑佛”的真实写照。
因而,《水浒传》中没有回避矛盾,梁山之上当然也存在佛道之争。书中所写的晁盖,就是招安的倡导者和执行者,佛家护法天王是被道家“妖魔”弄上梁山的,做了寨主却不主张杀人,教导彭玘说出了“招安”二字。
晁盖主张招安,其实也是有前情铺垫的,《水浒传》中最先提出招安的人是武松。由此可见,佛是不主张以杀伐的方式“替天行道”,而是主张走招安的路线,实现梁山的最终目标。
宋江与晁盖所主张的路线不一样,他带兵四处征战,不断与朝廷为敌,以斩杀国舅慕容知府的行为,明确反对“崇道抑佛”的亡国之君宋徽宗。
晁盖不主张杀人,宋江则专门斩杀朝廷官员,因而,《水浒传》中都是宋江带兵打仗,这也成了宋江“架空”晁盖的一大罪证。梁山一百单八将原本就与宋江是一伙的,怎么都成了晁盖的人了?每回有好汉来投奔,当着晁盖的面都说是来投奔宋江的,晁盖表示过不满吗?绝对没有,因为,施耐庵设计的就是龙虎山伏魔大殿地窖中“妖魔”的大聚义,晁盖原本就不是梁山最终的寨主,何来“架空”一说?
佛、道在梁山上所走路线不同,但是,最终的目标却是高度一致的,都主张“替天行道”。所以,彭玘的话就说出了晁、宋二位头领的共同心愿。而且,随着剧情打发展,佛、道两家最终殊途同归,都走上了“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之道。
晁盖攻打曾头市,是因为段景住偷了金国王子的照夜玉狮子。宋江再次攻击曾头市,也是因为要得到这匹战马。曾头市是金国人控制的地盘,在北宋境内,晁、宋二位头领都去攻打这个地方,当是《水浒传》所表达的“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主题的具体表现。所以,托塔天王与天魁星最终高度合一,梁山实现大聚义、大团圆。诸如鲁智深、武松、李逵这样的“妖魔”,也将在“保境安民”的战斗中携手并肩,成为梁山英雄。
《水浒传》在这样的大主题、大背景下,以历史的真实刻画了晁盖、宋江这两个艺术形象,并不是写梁山的“晁宋之争”,而是表达“佛道合一,保境安民”这一主题,以照应赵匡胤扫灭五代狼烟,开创“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之世,让百姓“受些快乐”的开篇立意。
在如此背景之下,难道还存在晁盖被架空,宋江阴谋篡权吗?施耐庵绝对没有这么写,《水浒传》确实被读歪了。
▍ツ水浒传中的晁盖是怎么一步步被架空的?
其实,这种说法根本就没有科学依据。晁盖根本就没有被架空,你想,在宋江来到梁山以前,已经形成了以晁盖为头的一整套领导班子。可谓四梁八柱_鲁智深,武松,林冲,杨志为四梁,而阮氏三杰,刘唐,朱富朱贵弟兄,杜千,宋万为八柱。这都是梁山老资格式的人物了,就是,没有后来新加入的好汉,晁盖在梁山的势力也不会垮台。
即便是,后来宋江入伙,带兵数次出征,可那又能说明什么问题。而有人说吴用倒向宋江一方,竟是胡扯 ,在晁盖健在时,他绝对不敢。只是在晁盖的授意下,追随宋江出征,效力军前出谋划策,保证军事行动的胜利。这难道不对吗?而且,从宋江口中说说得也没有错,晁盖作为梁山首领,是不可能轻易出征的。宋江在出征胜利,回到山寨以后,其军权必须移交到晁盖手中。说白了,有晁盖在,他宋江永远就是一个二把手。
问题的关键是,晁盖在宋江数次领兵出征以后,逐渐对其产生了戒心。一方面是怕宋江会笼络人心,逐渐架空自己,而最重要的是,他通过长期观察宋江对北宋朝廷的态度,发现,宋江之所以愿意上山,根本不是为了报仇,推翻北宋王朝。而是暂且避祸,徐图进取,将来还妄想获得北宋王朝的谅解,重新加入官场,而实现其父母的愿望_光宗耀祖。所以,晁盖提高了对宋江的警戒心,同时,也对他的老搭档吴用产生了误解和不满。认为,他吴用逐渐倒向了宋江一方。所以,在征讨曾头市的军事行动中 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轻敌。没有充分认识到这次行动所带来的风险,同时,他在出征时所带的将领都是追随他的老部下(还有朱氏兄弟留守山寨监视宋江)。而且有意思的是没有带上军师吴用,这应该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体现出,一方面晁盖和吴用之间已经产生了隔阂,晁盖逐渐不信任吴用。而另一方面就是他太轻敌了,因为一个曲曲的山村堡垒曾头市,没什么了不起。可以轻松那下,可没想到却遇到一个刺头史文恭,不仅没有实现预期的目的,还把自己的性命搭了进去,确实得不偿失。
晁盖不信任宋江最典型的表现在 自己因史文恭放冷箭,深受重伤而生命垂危时,把梁山众兄弟叫在自己的病榻前,托付后事。按道理来说 ,论资排辈也应该把首领大权交给宋江,可他根本就没有这样做。而是说谁杀掉史文恭,给自己报了仇,就是梁山之主。明显流露出对宋江的失望和不信任;
所以,宗合上述,在晁盖活的时候,宋江根本就没有可能架空他,而且也不具实力。所以,他把自己的政治意图隐藏得很深,不敢流露半点,以免引起晁盖的反感和猜忌。
而在晁盖死了以后,宋江才逐渐把持了山寨统治大权,并且逐步实施自己的战略计划(诏安)。他这时不是考虑众弟兄的未来和山寨的前途,而是只顾及他自己的利益,绑架整个梁山力量给他作为向北宋朝廷讨价还价的筹码。为什么,在获知宋江决定下山投靠朝廷的时候,以晁盖时期老资格的林冲,鲁智深,武松就非常愤怒和失望。甚至林冲为此心急而死,可见在接受朝廷诏安的问题上,梁山内部分歧很大。以晁盖传统势力林冲,鲁智深,武松,孙二娘,张青等等都坚决反对。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都是朝廷的仇人,赵家班是不可能原谅他们的。
而属于宋江的势力范围内的人_花荣,王英,李逵,史进,都赞成诏安。其他的都是中间派,没有什么自己的原则,随大流罢了。而在这里就不能不说到军师吴用,在晁盖活的时候,虽然对他有所猜忌,但在表面上他仍然忠于晁盖。可一旦晁盖死了以后,他就失去了以往的靠山,在大势面前不得不委身于宋江,这不是由他的本意决定的,而是当时的客观事实。
如果,他不配合宋江,不仅自己的政治生涯提前结束(被排挤,冷落 甚至赶出山寨),甚至还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所以,有人说吴用是叛徒,根本不对。俗话说“人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就算是他吴用不服宋江,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呢?
------------------
推荐阅读:
每年固定往银行存2万,30年以后连本带利取出来大概有多少钱?
世界上拥有最多邻国的国家是哪个?邻国多的话有什么好处与坏处?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