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耗费国力打下的河西走廊是现在的哪里?它们的名字怎么来的?
▍£汉武帝刘彻耗费国力打下的河西走廊是现在的哪里?它们的名字怎么来的?
公元前121年,20岁的霍去病三战河西,将河西走廊第一次纳入中国的版图。
从那以后,在河西走廊,走出了一条通道,叫做丝绸之路。
而汉武帝本人,虽然一生都没有踏入过河西走廊,却曾在霍去病去世之后,来到黄河边上,遥望着这条通往西域的通道。
我将从4个方面,为大家介绍,2000多年前,河西走廊上的激荡岁月:
1、河西走廊的历史:月氏和匈奴之争;
2、张骞凿空西域: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3、霍去病三战河西:把河西走廊纳入中国版图;
4、河西四郡的由来,分别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文章较长,约4500字,请耐心观看,或者直接跳到感兴趣的部分看。
一、河西走廊的历史
河西走廊,位于现在甘肃省的西北部。顾名思义,就是黄河以西的走廊。
之所以叫做“走廊”,是因为,在黄河以西,连接祁连山和北山的,是一个狭长的地带,从地图上看,就如同走廊一般。
河西走廊背靠祁连山,西南方向,是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北方,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漠。唯有河西走廊这条狭长的通道,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既宜居,又便于通行。
在古代的生产力条件下,汉朝的人,如果想要去往西域,甚至去西方,河西走廊,是唯一一条困难较小、成功率较高的路线;汉朝的军队,如果想要远征,河西走廊更是唯一一条可以保障军队的通道。
并且,这是一块既适合耕种,又适合放牧的宝地。对于游牧民族而言,这是天然的牧场;对于中原王朝而言,这是适合居住的,上好的养马地。
考古发现,大约5000年前,河西走廊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约4000年前,河西走廊开始进入农耕文明时代。
大约从战国时期开始,河西走廊就被许多大大小小的游牧民族占据。其中,最大的部落,叫做月氏。
在秦末,中原大地烽烟四起的时候,草原上出现了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冒顿单于。
他杀父自立,一统北方草原。曾经被蒙恬赶出河套地区的匈奴崛起,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
匈奴人不仅把河套地区抢了回去,还对外扩展,和盘踞河西走廊的月氏人交战。
月氏人的惨败,连王都被匈奴人杀了,头骨做成了饮器。
从那之后,月氏分成了两部分。大多数部众,怀着对这片盘踞了数百年土地的不舍和深仇大恨,向西迁移,也就是大月氏。
还有一小部分残余,留在祁连山,被匈奴人管制,也就是小月氏。
匈奴人占据了这片离汉朝都城长安不远的肥沃土地,掐断了汉朝唯一对外交流的通道,并日日夜夜威胁着长安城。
这时候的汉朝,年轻的汉文帝刘恒刚刚登基不久。他压抑住了自己御驾亲征攻打匈奴的躁动,攒钱,养马,募民实边,积蓄着反击的力量。
他的孙子将会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的后人会为他出这口恶气。
二、张骞出使西域
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登基。
刘彻一登基,就雄心勃勃,想要干一番大事业。但是他受制于太皇太后窦漪房,无论是改革,还是用人,都不能随心所欲。郁闷的刘彻,只好沉迷于微服出行和狩猎。
但是,哪怕在这期间,他还是做了一些给未来做铺垫的准备工作。
当时的汉朝,最大的困扰,就是经常犯边的匈奴。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都在匈奴人的手上。不仅对外交流的通道被匈奴人扼守,而且,这两个地方离长安很近,匈奴随时可以兵锋直指长安。
在这期间,也有一些匈奴人投降了汉朝。刘彻从这些人口中知道了大月氏的故事。他觉得,如果可以联合大月氏及西域诸国,左右夹击匈奴,将可以断匈奴右臂,汉朝的胜算,大大增加。
想要联系到大月氏和西域诸国,要么,穿越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要么,穿越茫茫大漠。这一路上,危险重重。
谁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呢?
刘彻选中的人,是张骞。
张骞,是一个郎官。他心胸开阔,坚韧不拔,以信义待人。刘彻觉得,他是出使西域的最佳人选。
前139年,张骞带着100多人,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
那一年,汉武帝刘彻18岁,登基只有2年。
霍去病还不到2岁,还只是一个奴隶的私生子。
张骞这一去,就是13年。在这期间,张骞音讯断绝,刘彻也不知道他们一行人,走到了哪里,是死是活,还会不会回来。
他决定不再等待,即便没有大月氏和西域诸国的帮助,也要反击匈奴。
前133年,刘彻派人在马邑伏击匈奴单于。虽然失败,却也吹响了汉朝反击匈奴的号角。
此后,大汉的将星卫青冉冉升起,几次出塞作战,大败匈奴军队。
这个时候,离开13年之久的张骞,终于回来了。
张骞这13年,九死一生。
当年,他刚进入河西走廊,就遇到匈奴骑兵,一行上百人,全都当了俘虏。
随后,张骞被押送到匈奴王庭。匈奴人威逼利诱,想让张骞放弃前往大月氏。张骞坚决不从。
张骞被匈奴人监禁了10年,直到匈奴人的监视渐渐松弛,才趁机逃脱。
然而,张骞没有逃回汉朝。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掉头走进了茫茫大漠。
历经千难万苦,张骞终于到达大宛,又在大宛国王的帮助下,找到了多次迁移的大月氏。
他最初的使命,正是联合大月氏,左右夹击匈奴。
张骞说明了来意之后,大月氏人陷入了沉默。
他们现在所在的这一片土地,非常肥沃,物产丰富,而且离匈奴很远,匈奴人打不到他们。他们实在不想为了过去的仇恨,放弃眼前的安逸。
无法说服大月氏的张骞,在逗留了一年之后,返回汉朝。
为了避开匈奴,张骞没有从河西走廊回去,而是选了一条非常艰险的道路。想不到的是,他经过的羌人地区,在这些年里,居然沦为了匈奴的附庸。
张骞再一次落到了匈奴人的手里。
前126年,匈奴发生内乱,张骞趁乱,再次出逃。
离开故土13年,这一次,张骞终于回到了长安。
张骞没有带回来大月氏联合抗击匈奴的承诺,却带回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汉朝建立70多年来,西部的通道,一直被匈奴人把持。他们知道,在西方有一个叫做西域的地方,却没有人知道,西域,到底是什么样的。
张骞此行,访问了西域的很多个国家,并且,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
汉朝人第一次知道,在河西走廊的另一边,原来还有一个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不仅可以和汉朝一起抗击匈奴,还可以和汉朝经商,做生意,为他们带来比西域更远的,西方诸国的物产和信息。
刘彻的目光,投向了河西走廊。他决心,一定要把河西走廊拿下来,把这条通往西域的通道打通。
这一年的刘彻,31岁,霍去病,15岁。
三、霍去病三战河西
一转眼,5年过去了。
汉朝已经收复河套平原,腾出手来的汉武帝,决定出兵,从匈奴人手里拿下河西走廊,拿下这条汉朝通往西域的唯一通道。
谁来执行这次军事行动?
汉武帝选中的,是不到20岁的霍去病。
短短一年时间,霍去病三次出征,血战河西走廊。
首战河西,是在前121年春天。
早春的乌鞘岭,大雪纷飞。年轻的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翻越乌鞘岭,像一把尖刀一般,插入匈奴人的腹地。
这支军队的行进速度非常快,短短6天,就转战5国。一路上,凡是顺从投降的,都不杀,也不夺取财物,胆敢反抗的,全部诛杀。
转战千余里之后,霍去病的军队在皋兰山下,和匈奴的折兰王、卢胡王短兵相接。这是一场惨烈的战争,霍去病以损耗七成为代价,把这两王全军诛灭,班师回朝。
这是一次孤军深入的试探,摸清了河西走廊的深浅。
二战河西,是在当年夏天。
班师回朝的霍去病,略作修整,再次率领数万大军,来到河西走廊。
这一次,他不是孤军前来。和他配合的,是卫青的老朋友,公孙敖。
这次作战的原计划,是霍去病和公孙敖前后夹击,攻击匈奴。可是想不到,公孙敖,居然迷路了。
又一次成了孤军的霍去病,是谨慎起见,撤出河西,还是再一次孤军深入?
霍去病转身带领军队,走进了茫茫大漠,如天神降临般,出现在了匈奴的大后方,取得丰硕战国。
但是,由于公孙敖迷路,匈奴虽然损失惨重,汉军依然没能拿下河西走廊。
霍去病很快又会再回来。
三战河西,是在当年秋天。
霍去病的两次攻击,让河西走廊的匈奴损失了几万军队。匈奴单于震怒,把河西走廊上最大的两个王——浑邪王和休屠王——召去匈奴王庭问罪。
浑邪王和休屠王一合计,此去王庭,凶多吉少,还不如向汉朝投降。
汉武帝刘彻得到消息,大喜过望。这是汉朝开国以来,匈奴的第一次大规模投降。
开心之余,刘彻又担心,匈奴人是假意投降,实际上是想再一次攻打汉朝。
于是,他让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去河西受降。如果匈奴人是真心投降,那固然好。如果是诈降,那么,霍去病可以把他们就地歼灭。
事实证明,这个举动,是非常必要的。霍去病还没到河西走廊,那边就出事了。
休屠王琢磨了一段时间,觉得,在汉军的两次攻击中,自己的损失,远不如浑邪王大,单于就算要责罚,顶多责罚浑邪王一人,自己何必去汉朝当降将?
浑邪王看到休屠王想要反悔,索性杀了休屠王。
但是,浑邪王控制不了休屠王的军队。休屠王手下的人,遥遥看到霍去病率领的汉军,联想到休屠王被杀,更加不想投降了,纷纷逃走。
霍去病当机立断,和浑邪王相见,确定浑邪王的头像决心,并下令,把逃走的人,全部诛杀。
经此一役,河西走廊,历史上第一次纳入中国的版图。
四、西规大河,列郡祁连
打下河西走廊之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一次,河西走廊上,没有了匈奴军队的阻拦,张骞一路上,畅通无阻。
他走过的这条路,成为了连绵千年的丝绸之路的开端。
而汉武帝刘彻,不仅仅是把河西走廊当做一条通往西域的通道。
河西走廊非常宜居,在这里,可以影响、辐射到西域各国。同时,这里还是一片上好的养马地。
刘彻迁移了内地的60万人,到河西走廊戍田,开发河西走廊,并在这里,设置了4个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河西四郡”。
这4个郡,到今天,变成了5座城市。但是,河西走廊的格局,基本上传承了下来。河西四郡的名字,也保留到今天。
酒泉
在酒泉,流传着一个古老而浪漫的传说:
霍去病在河西,大获全胜,刘彻赏赐美酒,犒赏霍去病。然而,霍去病打算,把美酒和全军共享。
酒少人多,怎么办?霍去病把酒倒进泉水里,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尝到御酒的滋味。
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叫酒泉。
酒泉名字由来的另一种说法,是这里的城下有一道泉,泉里留出来的水,如酒一般,所以叫做酒泉。
酒泉郡,大致位置,一半在甘肃省,一半在内蒙古,还有一小片在青海,和现在的甘肃省酒泉市,并不完全重合。
武威
武威,顾名思义,意思是武力威慑,扬大汉国威。
西汉的武威,是原先休屠王的地盘,横跨内蒙古和甘肃,包括了今天的武威市、白银市、兰州市的一部分。
张掖
取自“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还有一种说法,是“张帝国之掖,断匈奴之臂”。
无论哪一种,都体现了汉朝的战略和野心。
西汉时的张掖,外蒙古、内蒙古、青海各占一小部分,当然,大部分是在甘肃,横跨金昌市、张掖市、武威市的大部分地区。
敦煌
史书上这样解释敦煌名字的意思:敦,大也。煌,盛也。寓意着广开西域。
汉朝的敦煌郡,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部,是通往西域的最后一个要道。
现在的敦煌,则是由地级市酒泉代管的县级市。
写在最后
前112年,汉武帝刘彻出巡雍州,抵达黄河岸边。他没有踏入河西走廊,只是站在汹涌澎湃的黄河边,遥遥望着这条通往西域的道路。
此时的刘彻,已经45岁了。
打下河西走廊的霍去病,已经去世5年了。刘彻把他安葬在茂陵,陵墓堆成祁连山的模样。
祁连山,就在河西走廊。
走出这条通道的张骞,也已经去世2年了。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归来之后,一病不起,第二年就去世了。去世之后,归葬汉中故里。
当汉武帝遥望着河西走廊的时候,我想,他一定会想起霍去病,想起张骞,想起他期待着张骞归来的日日夜夜,想起他在等在霍去病军报时的紧张与兴奋。
他也会想起,拥有了这条通道的汉朝,在未来,将会拥有怎样无穷的可能。
只是不知道,在霍去病的军队里,张骞的使团里,有多少人,一起站在黄河边,回望他们的浴血岁月。
史书上记载,霍去病之子霍嬗,极得刘彻宠爱,刘彻经常把他带在身边。
这次遥望河西走廊,不知道刘彻会不会牵着霍嬗的手,告诉他,那是他的父亲曾经征战过的地方。
▍↭汉武帝刘彻耗费国力打下的河西走廊是现在的哪里?它们的名字怎么来的?
河西走廊属于现在的甘肃省,在古代是一个水草丰茂,由中国内地通往西域、中亚的必经之地。东周春秋时期,河西走廊被西戎占领,后来西戎覆灭,此地又被月氏人所占据。再后来月氏被匈奴攻破,匈奴人在河西走廊建城,派了两个王在河西走廊驻扎。这也足以可见当时这块地区的重要性!
至于河西走廊这个名字的含义,『河』指的是黄河,河西就是黄河以西的意思。『走廊』顾名思义,就是比喻连接两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至于这块地区为什么是狭长地形,是因为它的南面是祁连山脉,北面是北山山脉,均不适合生活和商旅运输,只有两山中间的谷地适合生存。所以『河西走廊』的意思就是黄河以西,夹在祁连山脉和北山山脉之间的一条适于生存的狭长地带。
最早的时候,中原王朝和草原民族对河西走廊都不够重视,因此才让月氏人占了去。等到匈奴崛起后,才发现自己的前辈真是瞎了眼!这么一个既适合耕种,又适合放牧的风水宝地居然不去占。于是匈奴的冒顿单于连续攻打霸占河西走廊的月氏人,并且还杀掉了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当做酒器。月氏人不敌匈奴,便放弃了河西走廊,转到中亚建立了贵霜王朝。
匈奴人占据河西走廊后,瞬间就发达了。因为河西走廊这块地,在当时确实是宝地。除了能够出产丰富的物产之外(相比于贫瘠的漠北草原),它的战略价值也极其重要。是什么战略价值呢?主要有三点:
第一、可以对掐断汉朝和西域的沟通,使二者不能形成合力,威胁匈奴的霸权;
第二、匈奴可以从河西走廊翻越祁连山而到达羌人的游牧地区,控制青藏高原;
第三、匈奴占据的河套、河西地区对汉朝威胁很大,可以对关中地区实行夹攻。
早期的西汉,被匈奴人的这种攻势战略给祸害的够呛。除了刘邦的白登之围外,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 年),匈奴军突袭关中,一把火烧了汉皇室的甘泉宫,这也是汉朝历史上的奇耻大辱。据说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武帝刘彻听闻此事后,彻夜未眠,从此立下大志:吾生必报此奇耻大辱!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 139年),刚刚登基仅两年的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寻求与匈奴有血海深仇的月氏人的帮忙。岂不料张骞一行人西行进入河西走廊后,这一当年还是月氏人的地区,现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使者团一百多人全部被抓获。直到十三年后,张骞才回到汉朝。
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 年),也就是张骞出使西域十年后,等不回张骞的汉武帝决定不再等了。他遣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四路大军齐发,展开了对匈奴的反击,拉开了长达四十四年的汉匈大战的大幕。
经过八年血战,汉军基本清除了北面和河套地区的匈奴势力,于是汉武帝的目光转到了匈奴人的另一核心区域——河西走廊。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 年),汉武帝任命年仅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军突袭匈奴人控制的河西走廊。霍去病一年内两次出击,先后击垮了匈奴人的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四万余人,俘虏了包括五名匈奴王、王母在内的一百多名匈奴高级贵族。向来骄横惯了的匈奴人被打懵逼了,从没见过如此神出鬼没的军队啊!
匈奴浑邪王估计是被打怕了,决定脱离匈奴本部,率四万部众向汉朝归顺。于是汉朝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实行行政化管理。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后来打通西域道路奠定基础。而匈奴人则只能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备注:匈奴其实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它其实是一个大的部落联盟。当这个联盟的老大强盛时,归顺者就很多。所有归顺于匈奴联盟的人都可以称为匈奴人。但是如果一旦老大的权威不行了,下面的部落就会四分五裂。匈奴的浑邪王的投降,就是因此原因。
连失河套、河西两大战略要地,匈奴人岂能善罢甘休?为了杜绝匈奴反扑的可能性,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 年)春,武帝命卫青和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深入漠北,主动寻找匈奴主力决战。卫青在幕北将匈奴单于包围,斩首一万九千,追杀至阗颜山后才撤回。霍去病则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人,俘虏了匈奴贵族八十多人。并乘胜追杀至漠北的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天的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军的主力尽丧,匈奴单于逃到漠北,不敢再染指河套、河西两大战略要地。
备注: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匈奴之后,匈奴元气大伤,分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但是匈奴这个民族并没有覆灭,北匈奴后来又再度兴起,与汉朝为敌。汉朝真正将匈奴打崩盘,是东汉明帝时期。
匈奴王庭远遁漠北后,汉王朝取代了匈奴在漠南地区的霸权。于是,汉武帝再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这一次出使,走的仍是河西走廊,但是他不用再偷偷摸摸了,而是光明正大的走在自己祖国的领土上,身边都有自己祖国的军队保护他。
张骞到达自西域后,在西域诸国中宣扬汉王朝的国威,劝说西域诸国与汉联合,使之成为汉王朝之外臣,效果很显著。后来张骞的副使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扩大了汉朝的政治影响,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这也是中原王朝的政治影响力,第一次走出国门,非常具有历史意义。司马迁对此的评价是——凿空之旅,寓意为开通大道。
汉匈大决战八年后,匈奴势力有所恢复。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十月,武帝遣大将李息,郎中令徐自为率数万兵精兵从河西走廊翻越祁连山,击溃了叛乱的西羌;同年,汉军对河西走廊进行了最后一次扫荡,将匈奴的势力彻底清除出河西。在此之后,汉武帝做出了一件非常正确的决定——开发河西走廊!
具体的措施有三点:
第一、行政化管理。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大规模筑城,建立郡县制,后来又在郡之上设州,名曰凉州。地位与关内诸州一样,都在朝廷的核心圈之内。这样的好处是,汉朝国力只要不是太弱,都可以在河西维持最基本的统治。匈奴人想反攻,成本很大。
第二、往河西移民。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只有政府军队还不够,河西必须要有汉文化才能永固。因此元狩年间,汉武帝下旨,一次性向河西走廊移民十万。移民前有官员向武帝讲,这么大规模的移民,必然是一笔巨大开销。但是汉武帝认为,投入再多的财力和物力都是值得的。以当时的角度看,汉武帝好大喜功,增加了政府负担。但从长远来看,汉武帝干了一件罪在当代,但利在千秋的伟业!至于原因嘛,河西走廊现在是汉文化圈,这一点就足够了。
第三、进行经济开发。驻军、设郡县、移民的目的都是为了开发河西。因为如果不开发,就只能从关中平原运粮到西域,这显然是一件不经济的行为。汉朝为了控制西域,对河西走廊的经济模式进行了变动。由单一的游牧经济变为游牧加农耕,进一步的将河西走廊纳进了汉文化圈。并且开发之后的河西走廊还能为汉军向西扩张提供物资方面的支援,成为中原王朝向外扩张的一个稳固根据地。
汉武帝对河西的开发,最显著的成果就是匈奴再也无法染指河西,也无法集结重兵,撼动汉朝对河西、河套、西域的事实。汉朝之后的数代中原王朝,河西走廊都是中原王朝的必争之地。(宇宙第一富强的宋朝除外)
总的来说,河西走廊就是中国向西发展的生命线,现在也是!如果当年没有霍去病,没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河西走廊了。而如果没有河西,中国就不会有新疆。这就好比辽宁的辽西走廊(锦州到山海关),如果这条走廊丢了,东北就拿不回来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河西走廊丢了,新疆也就拿不回来了。
▍✹汉武帝刘彻耗费国力打下的河西走廊是现在的哪里?它们的名字怎么来的?
在甘肃,汉武帝当年打下的河西走廊就是今天的甘肃
战国末期,匈奴人开始崛起于蒙古高原,强大后的匈奴人经常南下劫掠。为了防范匈奴人,燕国、赵国、秦国相继在北方边境修建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之后又将燕、赵、秦三国的长城链接起来,构成了最早的万里长城。
在秦始皇驾崩第二年,匈奴的冒顿单于射杀了他的父亲,成为匈奴之主。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匈奴人是击败东胡,此后又横扫西域,驱逐大月氏,夺回了被蒙恬占领的河套,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草原帝国。
汉初,韩王信叛逃匈奴,引得冒顿单于领兵围攻马邑。汉高祖刘邦闻讯统兵30万北上拒敌,但却中了单于的埋伏,被围困于白登山。最后是陈平献计,给单于正妻阏氏送去许多礼物,单于才在阏氏的劝说下退兵。
“白登之围”后,刘邦认为匈奴不可击,于是对匈采取和亲政策。此后历经吕后、文帝、景帝三朝,汉帝国一直奉行和亲。虽然这期间双方边境也时有大的冲突,但总归没有引发全面战争。
汉武帝上台之后,汉朝国力已经非常强盛,武帝不想再忍受匈奴的骚扰,于是决定反击匈奴。
为了与匈奴开战,汉武帝派遣张骞率领使团出使西域,试图找到并说服当年被匈奴赶走的大月氏人与汉朝一同夹击匈奴。
当时前往西域必须经过一道狭长的通道,这条通道北邻戈壁沙漠,南依祁连山,非常狭长。由于该通道位于黄河以西,于是被称之为“河西走廊”。但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河西走廊尚且是匈奴领土,张骞在通过匈奴领地时不幸被匈奴人抓获。(河西走廊位置)
为了消磨张骞的意志,匈奴人为张骞取了名匈奴妻子,在滞留匈奴的日子里张骞和匈奴妻子还生了个孩子。不过作为堂堂大汉的使者,张骞怎么可能就被一个女人给腐化呢!张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在被扣押的第十年,张骞借机逃跑。得益于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匈奴语,张骞伪装成匈奴人顺利躲过重重盘查,并成功地到达了大月氏。
在张骞到达大月氏后他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但对于张骞的共同夹击匈奴的建议,大月氏人并没有给予积极的回应,张骞在大月氏待了一年仍不见回复,于是只得返回。然而不想在返回途中他又被匈奴人抓获了,运气真是不太好。不过由于匈奴人发生内乱,张骞这次仅在匈奴待了一年就逃回来了。
此次西行,前后共计历时13年,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是却大大开拓了汉人的眼界,为日后汉朝经略西域打下了基础。
在张骞回国后不久,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击匈奴,夺取了河西走廊,并在这里设立设河西四郡。自霍去病夺取河西地区后,这里便成为中原前往新疆的毕竟之路,历代中原政权经略西域都必须通过河西走廊。(位于河西走廊上的玉门关遗址)
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河西走廊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宋初年,西夏政权在河西走廊设立甘肃军司,“甘肃”一词由此而来。此后在元、明、清三朝,甘肃都是西北重要的省份,尤其在清代,甘肃实际上还控制着青海和新疆,是西北第一要地。
今天的甘肃西北部基本就是依照河西走廊而划定的,时至今日,这里仍旧是内地前往新疆的必经之地,而沟通内地和新疆的兰新线铁路就是经过甘肃的河西走廊。(甘肃河西走廊)
▍﹤汉武帝刘彻耗费国力打下的河西走廊是现在的哪里?它们的名字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耗费国力?这那跟那呀,打下河西走廊就一个字——值!
要知道那会咱要是想和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能够联系起来,河西走廊那是必须拿下的。
秦皇汉武那可不是盖的,不伸个大拇哥都对不起这二位老祖宗,咱现在家大业大,有些人老说咱地大物博,你以为那来的?
接下来咱把这档子事和大家伙聊上一聊,您自己个感觉一下。
首先咱了解一下,这河西走廊是咋回事?
要不说咱汉字牛,这河西走廊四个字其实就已经体现了他的价值,首先这个河他指的是咱的母亲河——黄河,所以河西其实说的就是黄河西边这嘎达。
走廊这就更加的简单了,这就是一块面条状的地方。也就是说河西走廊指的的是,黄河西边这嘎达的一块面条状的土地。
就这地南边是祁连山一大群小山包和大山包,而北边就更加不用说同样是大山包小山包连成一大片,叫北山山脉。
所以河西走廊您可以把他看成一块谷地,那么两边这都让大山头挡住了,也就是说就这嘎达,那是要水有水,要草有草的。
别的不说,这要是划拉个地方种个庄稼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再不济弄些牛羊,玩个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都不成问题,就俩字——肥呀!
这是他的经济价值,那么他的战略价值呢?其实咱前头已经说到了,您要是想要从中原拉点丝绸,瓷器啥的往西域中亚这块贩卖,这是必经之地,毕竟大山包那可不好走不是?
咱把这打通了,整个西域的联系可就建立起来了,可这地要是被别人占住了,咱和西域的联系这就完全断绝了。
咋说呢? 春秋战国时期,西戎盘踞在这里,当然西戎他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很多个少数民族聚合起来的。
后来这不西戎没了,这地被月氏人占据,这其实是打西方迁入咱这地的游牧民族。
一瞅这地有风有水的,好地方啊,就驻扎了下来,形成了一个可以控制河西走廊的国家。
这不后来匈奴人又来了,在草原上跑来跑去的,就瞅见了这河西走廊。
大家伙也知道匈奴人那会也厉害,月氏人虽然也厉害,毕竟能吞下河西走廊的也不是一般人,但最后撑不住了,这不就被打跑了吗?
一小部分留下来的这就成了小月氏,大部分人这就开始西迁,这些人就成为了大月氏,这帮人是飘忽不定的,迁了好多次,最后跑到了阿富汗北部这块建立起了贵霜帝国,国祚四百多年,拥兵二十多万,和罗马并称一块的强国。
当然匈奴人打跑了人家月氏,干的也不地道,直接把当时的月氏王脑袋剁下来,做了酒杯。
而匈奴人占据了河西走廊,一家伙就富裕起来,毕竟这地可比大草原好啊,起码能种粮不是,大草原上能种粮的地方可不多见啊。
再说他占据这一块之后,咱中原地区和西域算是断了联系,那么匈奴人就不担心咱和西域联手来个前后夹击搞他匈奴人了。
您回忆一下,当初汉武帝打算整死匈奴人的时候,是不是排张骞联系西域,希望合力打匈奴的?
结果张骞走到河西走廊,一瞅这地整个都是匈奴人的地,被人家给活捉了去。
再有就是,匈奴人不仅通过河西走廊威胁西域,威胁到中原地区也是分分钟钟的事。
这可是有依据的,当年刘邦的白登之围咋来的?汉景帝的甘泉宫咋被匈奴人烧的?
还不就是匈奴人占据了这块军事要地?
所以汉武帝一上位,这就拉开了喝匈奴人掰手腕的架势,一打就是四十四年,这四十四年说起来让汉朝的国力确实有衰退,但汉武帝可不是隋炀帝。
一帮子悍将出关,出谷的冲进了匈奴人的地盘,这其中最牛掰的就是霍去病。
带着一支偏师,就敢长驱直入的进攻匈奴人的腹地。
霍去病也让冠军侯,这个爵位成为了后来武将们心中的巅峰,历史上哪个武将灌上冠军侯这一爵位,那武力值都是顶着上限出来的主。
咱接着说,冠军侯霍去病十九岁的时候,带着人一个突袭就攻入了河西走廊。
匈奴人在这块光挨霍去病的揍,一年就挨了两次,五个匈奴王,王母的一兜子全部打尽,一百多个匈奴贵族这就成了俘虏。
把匈奴人一家伙就打怕了,这不就有自动跑过来投降的匈奴人吗?
打这里开始,汉朝就将河西走廊实实在在的捞在了手里。
而这个时候的匈奴人,也只能朝着天空唱起了他们的歌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当然匈奴人肯定是不甘心的,反扑也是激烈的,但激烈算个啥,咱有卫青和霍去病不是。
最终咱的霍去病冠军侯一路就杀到了漠北的狼居胥山,代汉武帝祭天。
当河西走廊被清理干净的时候,咱汉武帝就来了个西部大开发,瞅见没那会就开始了。
首先汉武帝在这里推行郡县制,敦煌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这就诞生了,后边俩不说,前边俩熟悉不?
当然设立了郡县,您这就是个上层建筑,没有底下的老百姓也不成,所以大规模的移民就开始了。
那么这俩点一家伙下去,河西走廊算是进入了咱汉文化圈里了。
后来的王朝,那一个王朝想要强大,拿下河西走廊这就是标配,汉武帝盖世奇功啊!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汉武帝刘彻耗费国力打下的河西走廊是现在的哪里?它们的名字怎么来的?
河西走廊,因处于黄河以西而得名,它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地形狭长而又笔直,形如走廊,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为南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古称雍州、凉州,也叫雍凉之地。是中国古代往西域必经之路,又邻接关中平原,历来为兵家重地。五胡乱华时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等政权都在此建都立国。
雍凉之地在秦之前大多时间为游牧民族所占据,秦始皇统一六国,这部分土地为月氏驻牧地,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匈奴极盛时,打跑月氏占据该地,月氏被逼西迁。(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汉武帝时,命张骞通西域沿路察看风土人情,又把该地凉州的名称改为雍州,准备就绪后,前121年,汉武帝命十九岁的霍去病在春、夏两次率精兵出击右贤王部,重挫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4万余人,俘虏多名高官贵胄。
匈奴单于得知浑邪王多次被霍去病击败,几万骑兵为汉军所败损兵折将,打算召见浑邪王并把他诛杀,浑邪王便欺骗休屠王说单于要杀他们俩,鼓动一同投降汉朝,武帝命令霍去病率军前去迎接。看到汉军,休屠王后悔起来,率部要回匈奴,浑邪王见势不妙,乘其不备,在马上斩杀休屠王,霍去病马上带领轻骑冲入敌阵,杀死哗乱军士,稳定局势,受降顺利进行,至此,汉朝完全控制河西地区。(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把整个河西纳入汉朝版图后,,汉武帝在陇西郡和北地郡基础上,增设河西四郡,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前112年,45岁的汉武帝,闻知匈奴不堪汉军重击而远遁漠北,高兴之余“振兵泽旅,然后封禅”,带上众臣巡行西北,他在今陕西凤翔县祭祀五帝,“十月,上祠五畤于雍,遂逾陇,西登崆峒”,在祭祀五帝时,应该是踌躇满志,告慰先人,说汉人已把异族逐出汉境,开疆拓土,光祖耀宗之类吧。
------------------
推荐阅读:
同事离职请了大家吃饭,唯独没叫我,平时关系不错,想不通,我应该纠结心塞吗?怎么缓解心情?
上一篇:备受皇太极宠爱的海兰珠为何败给大玉儿,真的是心机不够深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