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怎样选秀的?
▍¡清朝是怎样选秀的?
满清入关以前是没有选秀一说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婚姻基本上都是政治联姻的产物。顺治十年(1654)十月,顺治帝以谕旨的形式宣告天下举行选秀活动。他将满洲官员和外落王公大臣家的女子纳入了选后的范围,虽然范围不如后世之大,但初步确定了选秀制度。
一、选秀的资格
选秀制度在顺治年间初定,历经康熙、乾隆、嘉庆等朝的多次修订,逐渐成为定式。清代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满族人是旗人,而旗人不一定是满族人,其中还包括蒙古人、汉人。
旗人分为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内务府包衣三旗是清皇室的奴求,二者的政治地位不同。所以,尽管清初将八旗和包衣三旗的女子都称为秀女,但挑选的方法和她们在宫中的地位却有所不同。
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由户部主持,以充实后宫,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者赐婚皇子皇孙以及近支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虽然其中有一些人可能会被皇帝看上,最终升为妃嫔,但绝大多数只是承担后宫杂役。
到了清代后期,包衣三旗的应选女子就不再称为秀女,而是“使女”了。因此,一般意义上的秀女实际上指的是八旗秀女。满清规定,凡是满、蒙、汉军八旗官员、另户军士、闲散壮丁家中年满13岁至17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备选秀女,17岁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
康熙年间增加了一条新规定,后族近支或母族系宗室觉罗之女,可免选秀仍要参加阅选。没有经过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使过了婚龄也不准私自聘嫁,如有违例,女子及其家人都会受到惩治。
乾隆二十年(1755),再次补充规定:应阅视的秀女,在未受阅选之前,私自与宗室王公结姻者,其母家按照隐瞒秀女的处罚条例议处。在报名阅选秀女时,如果符合选秀条件的旗人女子确实有残疾的,必须经过族长、领催、晓骑校、佐领等层层报到各旗都统,申明原因,都统禀明户部,户部奏准皇帝,才准免选。
二、秀女是如何选出来的
虽然旗人女子都能参加选秀,但是当选的毕竟只是少数,秀女们入宫要经过一次次严格的考察。每次临近挑选秀女时,户部发公文给各旗都统,都统再层层通知下级审查秀女资格,随后将参选女子的年龄出身等情况统计在册,统一汇报户部。
户部上奏皇帝,待皇帝批准选阅秀女的日期后,再发文给各旗都统,命令各旗制作秀女花名册。参选的女子一般13-17岁,不过也有例外,据清宫档案记录,最小的有11岁,大的可达20岁。
各旗选送的秀女,要用骡车提前送到京城。由于秀女的家庭背景不一,官宦之家尚有车辆送行,兵丁之家却只能雇车乘坐。因此,乾隆年间规定,凡是参选秀女,无论家境如何,每人赏银一两,以充雇车之需。(当时一两银子价值今天一千多元人民币左右)
在应选的前一天,秀女们坐在骡车上等候人宫,骡车上挂着两个灯,上面书明此女的家世身份。各旗根据满、蒙、汉的顺序安排次序,称为“排车”,最前面是宫中后妃的亲姊妹以及亲兄弟之女,其次是复选的女子,最后是新选送的秀女,按照由幼及长的年龄顺序排列。
秀女骡车日落时分发车,入夜时至神武门外,宫门开启后下车,由太监引入宫中,在顺贞门前集齐,再按事先排好的顺序,进顺贞门备选。选看的地点各朝不尽相同,体元殿、静怡轩等处,都曾是阅选秀女的场所。
一般每天只阅看两个旗,通常是五六人一排。每人身上都带着一张木牌,上面写着秀女的旗籍、父名、本人年岁等内容,称为绿头牌。如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这叫做留牌子;没有选中的,就招牌子。被留牌子的秀女定期复选,复选而未留者,也称为搭牌子。
经复选再度被选中的秀女,或赐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为妻妾,或留于皇宫之中,成为后妃的候选人。如果成为后妃的候选人,程序会更为复杂,屡屡“复看”后选中留牌子的,称为“记名”。
选中记名的秀女留宫察看是否有恶习或性情如何,最后选定人数,其余的都招牌子。秀女初得的封号一般是答应、常在、贵人,也有少数被封为嫉妃,以后可逐级晋封。
三、选秀女是选美吗
一听到选秀女,许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一群花枝招展的美丽少女供皇帝挑选的场景。实际上,美貌从来不是挑选秀女的首要标准。从现存的清末应选秀女照片可看出,秀女高矮胖瘦各异,美丑不一,穿得十分素朴。
清朝明确规定,八旗秀女阅看时,必须穿旗装,严禁“时俗服装”。所谓“时俗服装”指的就是汉族女子的装扮。
清宫选秀女的标准是品德和门第,首先要是血统纯洁的在旗女子,其次本人要长得端庄,品德淑贤,过于漂亮的“狐媚相”是不可能入选的,怕给皇帝增添了“好色”的名由。
其实,所谓的品行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出,在选秀女的过程中,门第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又高又瘦,相貌丑陋,只不过她是慈禧皇太后的侄女,便当上了皇后。
从顺治帝至光绪帝9朝,共选秀女80多次,按后来入葬陵寝的后妃统计,共214人。她们的命运各不相同,有些被指给了皇子皇孙当福晋,走上这条路的秀女们的命运还算是比较好的了,因为毕竟是皇帝指下来的,在府第里总有些地位。
如果入宫当嫉妃,命运则是不能预测。自康熙帝以后,后宫设立八个等级:皇后一名,皇贵妃一名,贵妃两名,妃四名,嫉六名,等级比较低的贵人、常在、答应,名额不加限制。
如此之多的嫉妃争夺一个男人,可想而知,只有少数人能得到皇帝的宠爱,有些人宫秀女可能蒙受过几次恩泽便被遗忘了,有些甚至可能一生中都没有见过皇帝。
当康熙、乾隆等长寿皇帝驾崩时,许多妃嫔正青春年少。更不必说那些短命的皇帝了,例如顺治帝活了24岁,同治帝只活了19岁,他们死时,后妃顶多是20多岁,有的只有十几岁。
皇帝一死,没有生育过子嗣的后妃们便要搬出原来居住的东西十二宫,住进专为皇帝遗媚安排的院落——慈宁宫、寿康宫和寿安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紫禁城里的寡妇院。此后,她们只能在高高的宫墙里,伴着佛堂里的袅袅青烟,度过孤独的下半生了。
▍≏清朝是怎样选秀的?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闫红
清朝从顺治皇帝开始挑选秀女,秀女从旗人女子中挑选,三年一次,由户部主持。挑选秀女主要为充盈皇帝的后宫以及为皇室子孙、亲王、郡王和他们的儿子指婚。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训,选秀女时主要注重门第和品德,至少在原则上没有根据容貌与姿色选拔后妃。但姑娘们想要进入宫门,也必须经过一道道严格的审察。
(清代乾隆帝孝贤纯皇后朝服像)
首先,要审查旗属、年龄。顺治朝的参选秀女条件是:满、蒙、汉八旗官员、另户军士、闲散壮丁家十四到十六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备选秀女。十七岁以上女子不再参加。乾隆五年进一步规定,如果在参选条件内的女子未在规定年限内参选,下届仍要参加阅选。
挑选秀女前,先由户部奏报皇帝,允准后,由八旗各基层长官逐层将适龄女子花名册呈报上来,汇总后由户部上报皇帝,皇帝决定选阅日期。
(清代一场正在进行中的选秀女仪式)
各旗用骡车将选送的秀女提前送到京城。家境一般的会雇车来京城。这笔银两由户部银库支出。在入宫应选前一天,秀女们坐在骡车上,根据满、蒙、汉排列先后次序,称为“排车”。最前面的是宫中后妃的亲戚,其次是以前被选中留了牌子、这次复选的女子,最后是本次新选中的秀女,分别以年龄为序排列。车树双灯,上有“某旗某佐领某某人之女”的标识。日落时分发车,入夜时进入地安门,到神武门外等待宫门开启后下车,这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了。在宫中太监的引导下,按顺序进入阅选秀女的场所。
(西太后与光绪后妃等人)
在初选时主要淘汰一些长得不好看或患有疾病,说话口齿等不合规定的秀女。而复选时主要是由皇帝和皇后或者太后亲自阅看。一般每天只阅看两个旗,根据各旗参选秀女人数的多少进行搭配。通常是五六人一排,供皇帝和太后选阅。但也有时有三四人一排,甚至一人一排的。如果有被看重者,就留下她的名牌,这叫做留牌子。没有选中的,就撂牌子。然后,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复选,复选而未选中,也称为撂牌子。
清朝除了皇帝选美三年一次之外,还有一年一次的选秀女活动,其目的主要是为挑选宫女以服侍内宫各位后妃。“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虽然宫女也有时被选为嫔妃,但那只是极小数,大多数宫女是后宫嫔妃的下人,稍不如意便鞭打惩罚,甚至被逼致死。
▍█清朝是怎样选秀的?
清朝的选秀就是清朝的皇帝选秀女既是为皇帝充盈后宫,但更多的是政治联姻。选秀女是一次全国性活动,每三年一次,有点像现在的全国选美比赛,但是条件比较苛刻。
清朝顺治皇帝规定,选秀必须从满、蒙、汉八旗中选取,年龄在13岁到16岁之间的女子,且必须参加选秀,否则不允许出嫁。具体如下:
一、每三年一次,符合条件的女子,在当地的八旗都统衙门主动报名参加选秀;
二、各地方的八旗都统衙门将参选秀女的情况汇总,由户部上报皇帝,并将一些相貌不好、有残疾、疾病的,逐层具保,户部奏请皇帝准许其免去应选义务,自行婚嫁;
三、各地的秀女送入北京,由太监带入宫中,五到六人为一排,由太监安排,供皇帝和太后挑选,有看中的就留下她的牌子,参加复选,复选被选中的秀女,有两种结果,一是赐予王公贵族;二是留在皇帝身边伺候,经过留宿观察,有可能成为皇帝的妃嫔。
▍↧清朝是怎样选秀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第8550条回答。
八旗选秀是非常严格的制度,目的是为皇帝选妻子。
每次选修是户部主持,一般是3年一次。
相比明代强调选秀的对象一定要是普通人家女孩,或者中低级干部,以避免形成外戚,满清不是如此。
由于是少数民族政权,对于汉人是非常提防的。
选秀严格要求必须旗人,乾隆以后外八旗秀女有很多门槛。外八旗,清代对八旗满洲、蒙古、汉军的一种称法。与内务府三旗、王公府属包衣五旗对称时用之。
选秀的流程大概是这样,外八旗女孩到了十三岁,家人就要自己去报名登记。
理论上,如果没有参加过选秀,女孩不能嫁人,不然就是犯罪。
报名以后,也不是说明你就一定会被选,还要进行一些审查,排除一些父辈有什么问题,女孩自身有什么缺陷的。
经过初步筛选,才会参加三年一次的选秀。
选秀有着严格规定,但符合规定的人数还是不少的。
毕竟选秀不是直接选皇后,相对还是宽松的。
被选上以后就入宫,选不上就可以嫁人。
比较讨厌的是一种叫做“留牌子”,也就是必须参加3年后下一次的选秀。
以上就是秀女最主要的来源,慈禧太后就是这么选上的,相对也是比较容易的。
但入宫以后能否出头,完全看自己本事了。
慈禧就是想方设法买通太监,让她有机会接近皇帝被睡了,结果还睡出一个儿子,由此一飞冲天。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内务府选秀女。
内务府选秀女就是针对上三旗包衣,这种一年就有一次。
这种选秀条件更宽松,要求11岁以上女孩,没有残疾和慢性疾病即可。
但内务府选中的秀女,一般最高就是在宫内当宫女,还有很大概率是给近支王公的府里当使女,或者是给宗室王公做侧室,或者指婚给大臣家里做嫡室,并不见得就是进宫。
相比起来,当然是进宫待遇较高,送到王府那就差了很多。
至于选秀,其实也分三六九等的。
一般优先选择的是八旗满洲以及八旗蒙古的二品以上官员之女。这些女孩一旦被选中,因为地位高和血统较为亲密,一路高升的可能性最大。
随后才是镶黄旗三旗以及正黄旗三旗女孩参加选秀,接着是正白三旗以及正红三旗。
选择标准有很多,有时候就是无厘头,过于呆板或者过于精明可能都会落选。
比如《红楼梦》里面薛宝钗这么美丽、优秀,为什么还会落选?
其实是她的身份较低,应该是汉人包衣家庭,另外就是可能她过于精明,如果担任普通宫女恐怕不会甘心,直接就落选了。
另外,让皇帝感到悲哀的是,如果女孩长得特别性感、妖娆,身材婀娜,也是会被毫不留情地淘汰的。
因为当时认为这些女孩将来可能成为狐狸精,像褒姒、妲己、赵飞燕姐妹一样狐媚皇帝,甚至搞坏皇帝的身体。
所以,宫女们往往也就是有几分姿色而已。
后宫佳丽到。。
▍➬清朝是怎样选秀的?
清朝宫廷的妃嫔与秀女均出身八旗,但又有所不同。妃嫔从满洲、蒙古与汉军八旗中选择,而宫女从内务府上三旗中选择。由户部主持,每三年进行一次。包衣秀女每年都会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最后也有内务府包衣秀女晋封妃嫔的)。
与电视剧中不同的是,秀女参加选秀不能浓妆艳抹满头珠翠,一般都是穿着深蓝色的旗装(挺丑的那种),梳个大辫子,不能够佩戴明显的首饰,越朴素越好。
清朝所有旗人家庭中的适龄女子都要经过选秀,只有参加选秀,被撂牌子的秀女才允许自行婚配嫁人,若私自婚配乃是重罪。
按照中国传统美德,“好色”是非常不道德的,清朝规定秀女不准穿旗装以外的华丽衣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