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发银行为什么要更名为平安银行?
▍➽深发银行为什么要更名为平安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之所以更名为平安银行,最直接的原因是平安银行收购了深圳发展银行,然后又以平安集团作为主体,以深圳发展银行的名义收购了平安银行,最后两个人合并之后统一命名为平安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大概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1阶段,深圳发展银行战略投资者退出
深圳发展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引进了一家战略投资机构,就是新桥资本。新桥资本是美国一家投资集团在亚洲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2004年由深圳发展银行引进的战略投资。2004年新桥资本以每股3.54元受让深圳发展银行17.89%的股份,从而成为深圳发展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深圳发展银行也是我国首家外资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资股份商业银行,截止2009年平安集团收购深圳发展银行的时候,新桥资本总共拥有深圳发展银行16.76%的股份。
而新桥资本在2004年入股深圳发展银行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承诺了5年锁定期,也就是到2009年这个锁定期将到时间,所以在2008年的时候就有媒体报道说新桥资本已经启动退出计划,因为截止那个时候,新桥资本在深圳发展银行股票的市值已经累计溢价4倍以上,所以急于退出。
第二阶段、平安集团收购深圳发展银行
在新桥资本有意退出深圳发展银行之后,平安银行在2008年的时候就跟新桥资本接触,有意接手新桥资本在深发展的股份。
而平安集团之所以愿意收购深圳发展银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扩大自己在银行板块的实力,因为按照2009年中国平安集团的年报,银行业务收入在整个集团当中的比例仅为2.9%,并且平安银行在收购完深圳商业银行之后规模仍然比较小,只是一家地方银行,这对于平安集团寻求综合性金融集团发展是很不利的。而深圳发展银行作为具有全国股份制银行牌照的银行,这个牌照含金量是非常高的。这时候刚好遇到新桥集团要退出深圳发展银行,平安集团的机会就来了,随后平安集团就开始着手收购深圳发展银行的手续。
2009年6月份,中国平安集团分别与新桥资本和深圳发展银行达成了《股权购买协议》,并开始并购的过程。
2010年9月1日,中国平安集团与深圳发展银行发布并购方案,深圳发展银行以每股17.75元的价格向平安集团定向增发16.39亿新股,交易总额达到291亿元,当时平安集团以旗下的平安银行78.21亿股的股份以及26.92亿现金作为支付方式。
同时平安集团向新桥资本定向增发2.99亿平安集团H股作为对价,至此,通过收购新桥集团持有的16.76股深发展股份以及之前平安集团自己持有的4.68%深发展股份,平安集团在深发展中的占股比例达到了21.44%。
2010年6月28日,在证监会的同意下,深发展银行向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寿险定向增发3.80亿股,平安寿险以现金人民币69.31亿元全额认购。至此,中国平安持有的深发展股比例达到29.99%。而根据我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平安集团在深发展当中的股权达到30%,已经达到了邀约收购的条件。
2010年9月1日,深发展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向中国平安定向发行16.39亿股份,中国平安以其所持有的平安银行全部股份即90.75%股份和26.92亿元现金(该现金相当于平安银行约9.25%股份价值的认购对价),相当于以平安银行的全部价值认购深发展非公开发行的约16.39亿股股份。交易完成后,平安集团对深发展的持股比例将达到52.4%,成为其控股股东。
第三阶段、深圳发展银行跟平安银行合并,并更名
2011年7月,深发展顺利通过向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股买资产的方式实现控股平安银行90.75%。根据相关要求,为避免同业竞争,两行应尽快完成整合。
2012年1月19日,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分别审议通过了《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吸收合并控股子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方案的议案》,同意深发展吸收合并平安银行,在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本次吸收合并注销后,公司的中文名称由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那为什么深圳发展银行要更名为平安银行,而不保留原来的银行名称呢?
我们都知道在深发展被平安集团收购之前,深发展是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而平安银行只是一家地方小银行(平安银行由平安集团收购福建亚洲银行,后来又收购深圳商业银行发展而来),按理说深圳发展银行的影响力应该比平安银行要大,那为何到最后深圳发展银行要改名为平安银行呢?
这里面主要有几个原因。
1、平安集团协同发展的需要
平安集团要打造的是一个综合性的金融集团,品牌肯定要统一,所以在收购深圳发展银行之后肯定会进行名称上的更改,方面集团的统一宣传。
2、平安的品牌比深发展的品牌价值更高。
截止平安集团收购深发展的时候,平安已经是我过一家大型综合金融集团,其品牌价值可以排进世界前100名;
3、市场调研之后的选择
当时平安银行和深发展合并之后,平安集团曾就更名方案银行聘请了全球专业品牌咨询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两行现有客户、潜在客户的调研活动,调研历时近一年,覆盖多个城市,选取了大量不同代表性的客户样本并运用科学的工具方法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平安银行”更加有利于借助和发挥控股母公司——中国平安集团在品牌、客户、渠道、产品、服务等多个方面的优势,对业务发展和市场开拓,尤其在交叉销售,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更具优势,所以最终深发展更名为平安银行。
▍☂深发银行为什么要更名为平安银行?
作为平安收购深发展这一段历史的见证者,我来谈谈我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一 深发展发展不顺,命运多舛
深圳发展银行前身是由深圳的21家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深圳联合信用银行,后面在国内加大改开力度的背景下,再更名为深发展的。同一时期的还有海南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以及后来的浦东发展银行。深发展作为深圳经济特区经济改革的第一批经济成果,得天时地利之势,成了国内第一家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一支上市的股票,因而股票代码为000001,这是它的历史地位。
尽管很多股民通过深发展淘得了第一桶金,但与媒体上的歌功颂德不同的是,上市后的深发展其实一路发展得并不顺利,业务特色不突出,公司治理结构存缺陷,内控失当,最突出的就是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业绩也忽上忽下,从而也拖累了股价。因而也就有了引进外资来提升资本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的意向。2004年,美国新桥资本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深发展的战略投资者。应当说,新桥进来后,还是给深发展带来了一些实质性的改变的,短短几年就推动深发在经营理念、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市场开拓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好景不长的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新桥资本深受影响,急于从境外回撤资本自救,于是就有了转让深发展股份的契机。
二 平安集团恰逢其时、适逢其会
平安集团也是深圳改开的产物,旗下赖以起家的平安财险就是国内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但从90年代初期起,平安保险的当家人马明哲在考察了国外金融保险业的发展情况之后,就坚定地要让平安走综合性金融集团的发展道路,因此在早期监管还比较松的情况下,平安就早早地拿下了证券、信托等牌照。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决策层为防止金融风险交叉传染,禁止金融业混业经营,不给平安发放银行牌照,还要求平安分业经营。
平安为保住金融集团的架构(尤其是保住那块无比金贵的信托牌照),付出了很大代价(新产品不能发,新网点不能开,连续8年被点名要求完成分业改革)。对于最渴求的对客户粘性最大的银行牌照,则采取了曲线进军的方式:先是通过旗下的平安信托和平安的战略投资者汇丰银行联合收购了中外合资仅有一处营业网点的福建亚洲银行(股东为中国银行旗下的福建信托咨询公司和香港中亚财务有限公司),随后就将其更名为平安银行(此时尚为汇丰和平安合资的中外合资银行),从而曲线获得了银行牌照,但受限于对外资银行的开放政策,仍不能全面开展业务。
2005年前后,国内银行业正值大举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之机,平安集团看上了具有全国性牌照的广东发展银行(即广发银行),意欲通过平安银行和汇丰再度联手收购广发,以完成全国布局。但在竞争了一年之后,平安和另外一个竞争者法国法兴银行还是败给了美国花旗银行,花旗由此入主广发行。退而求其次,平安继而谋求中国邮政旗下的邮政储蓄银行,但最终也未成功。
全国性银行牌照拿不到,平安转而寻求地方银行牌照。同城的深圳市商业银行就进入了平安眼帘,2006年7月,平安以49亿拿下了深圳市商业银行89.36%的股权,并在同年底得到了监管层的同意。在平安集团的安排下,先是通过深商行吸收合并了原来的平安银行,紧接着又通过重组,将深商行更名为深圳平安银行。同时,在国内“走出去”的政策背景下,平安也开始尝试出海投资,于2007年11月收购了欧洲老牌金融集团——拥有保险和银行业务的比利时富通集团(看出来了吧,富通在业务上和平安有高度重合)。但因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富通集团陷入巨亏,平安损失了超过200亿的投资。原本以为捡了个便宜,没想到栽了一个大跟头,2008年集团的财报也受此影响,显示的利润仅仅只有8个多亿。这时候的深圳平安银行虽然拥有深圳市内的几十个支行网点,也开始通过信用卡业务等跨区域向集团内内外勤员工提供支付服务,但是仍然只是一个区域性银行,仍然不足以支撑平安集团的全国性战略。
但就在这时,新桥集团放出了转让深发展股份的风声,正困于全国性银行牌照业务的平安集团立马同新桥开始了接洽。2010年5月,平安集团以168亿受让了新桥资本持有的5.2亿股深发展股份,拥有深发展16.76%的股份。随后,平安和深发展又通过一系列定向增发和增持等资本手段最终完成了平安集团对深发展的绝对控股。2012年6月,原平安银行的资产在注入深发展之后被注销;2012年7月经原银监会批准,深发展变更为平安银行。也就是平安集团将原来的平安银行的资产装入了深发展,注销之后,再将深发展的名字改为了平安银行。因为平安集团采用的是统一品牌、统一VI形象的品宣策略,旗下所有子公司和子业务都使用平安品牌,包括收购的业务。所以深发展尽管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历史地位,但还是不得不被更名以服从集团战略。后来和新加坡大华银行合资的平安大华基金也是基于这个策略。
从成功收购只有一家营业网点的福建亚洲银行到竞投广发行、邮储失利,再到成功并购拥有四十几家网点的深圳市商业银行组建深圳平安银行,到最终得以并购重组在全国大中城市拥有三百多家营业网点的深发展,十余年间,平安为了谋求全国性银行牌照,也是折腾得够呛,付出的代价并不低。但到今天来看,非常值得,现在银行业务贡献的利润已经接近集团一半,而且和保险、投资等业务的协同效应越来越突出,让同行艳羡不已。平安教父马明哲的前瞻性眼光确实高人一等!
题外话,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系列“发展”银行实际上发展得都不算好,除农业发展银行这个政策性银行外,深发展被平安收购;广发也是几度被易主,被花旗入主后,又再度被中国人寿做了大股东,现在股份行里的排名也是倒数三四位的样子,几番上市都夭折了;海南发展银行更是惨遭关闭,成为我国几十年以来第一家倒闭的银行,至今未清算完结;目前命运相对好一点的就是浦发了。
▍♁深发银行为什么要更名为平安银行?
没有为什么,就是被兼并收购了,总不能一家银行两个名称吧!
顺丰收购兼并鼎泰新材,现在有了上市企业顺丰控股;三六零收购兼并江南嘉捷,现在有了上市企业三六零……在我国很多企业都是借壳上市,因为上市审批较为困难,时间也较慢长,一般企业的融资等不了那么久。
平安银行也一样,平安银行收购兼并了深发展,随后就将深发展更名为平安银行,不为是上市的一条好路子,特别是深发展的股票代码,非常有吸引力。
平安银行首先是由平安保险集团斥资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HSBC)一起收购福建亚洲银行100%股份,其后平安保险集团又斥资2300万美元注入收购的福建亚洲银行,持有股份增至73%,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持有的股份稀释至27%。
也就是说,平安银行具有绝对的控股权,也就可以更换企业名称(毕竟投票权在自己手中),于2004年福建亚洲银行正式更名为平安银行,即平安银行正式成立。
深发展更名为平安银行跟福建亚洲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基本一样,不断的收购兼并,当具有绝对控股权时(在2009年),那么它就有更名的权利,然后营销自己的品牌。
如果偏要说为什么要更换成平安银行?因为平安是自己的集团名称嘛,一听就知道是平安保险集团旗下产品,存在品牌营销。而如果继续沿用深发展,谁知道深发展是平安集团企业的呢?品牌度就下降了好几级,毕竟深发展只是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区域限制,也不能将业务扩展到全国。
▍⇖深发银行为什么要更名为平安银行?
曾几何时,我们熟悉的蓝色深发展悄然变更为活力橙色的平安银行。深发展作为上市银行,又是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资产规模、全国网点布局都要优过老平安银行,而且据深发展的朋友说,合并前老平安银行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对公业务系统,所以母公司中国平安肯定是让深发展吸收合并平安银行,但是出于集团一体化发展战略,决定让深发展穿上平安的马甲继续发展壮大。深发展时期的信用卡业务,理财品牌天玑财富,在市场上还是很有影响力的,“一段记忆比黄金还珍贵”,这是深发展刚刚过度到平安银行时的一段广告语,可见很多深发展人还是很怀念那段岁月的。
▍❄深发银行为什么要更名为平安银行?
看到评论区,简直不能直视……
1、深发展在被平安收购之前,已经是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深圳证券交易所代码SZ.000001,这就是深发展的江湖地位。
2、合并深发展银行之前的平安银行大股东是“中国平安”,中国平安这家公司旗下有很多公司,寿险、产险等等等。
3、中国平安和一堆子公司一起收购了深发展,这时候从股权来说,深发展和平安银行是并立关系,并且平安银行还是亲儿子。
4、深发展银行的招牌要变成“平安银行”,那么只有2种方式,共同的爸爸“中国平安”来推动两家公司合并:
①平安银行收购“深发展”,但是平安银行实力不够……
②深发展收购平安银行,轻轻松松,事实也是资本更加雄厚的深发展收购了平安银行,然后招牌变成了平安银行。而且股票名字也变成了“平安银行”。
5、很多人说不就是平安收购了深发展,然后左手倒右手这么简单嘛。这些人往往是是对股份,对“独立法人”没有任何了解。所以,多说也无益……
6、深发展被平安收购之后,虽然深发展不在了,但是深发展原来的股东们,可是赚的盆满钵满。多年累积下来的股票增发还有分红都是不是小数,但是看下图:
蓝框处是股票名称更名时间,总体股价是上涨趋势。
作为消费者,你可能不认同平安,但是作为投资者,是不会放过平安……
很多人就是无法区分自己对应时间不同的身份,所以只会抱怨“平安股价、盈利都是骗来的”!
若我们回答有用,给个关注,点个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