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就是华夏正音?真的是古汉语么?
▎Ⓞ粤语就是华夏正音?真的是古汉语么?
准确地说,粤语是保留中古汉语成分较多的一种地域语言,尤其是保留了隋唐时期的中原语音。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认为粤语实际上是“唐代的国语”。
粤语不仅保留了大量的上古词汇和语法,还保留了古汉语的语音和声调。
这样说,想必很多北方人会震惊、不同意,广东在古代不是蛮夷之地、现代是文化沙漠吗?
然而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先说最明显的一点,现在的北方话、普通话里是没有“入声”的,而粤语就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古汉语普遍存在的“入声”。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
元朝时,元政府以大都(今北京)话为基础,编制了《中原音韵》,取代宋朝的语言学典范著作《广韵》,将“入声”分派到其他“平、上、去”三声里。
现代普通话的主要来源,就是元朝编制的《中原音韵》,以北京话为基础。
因而,北方话、普通话里的声母结构,迥异于古汉语,无入声、浊音,没有声母的清浊对立。
然而粤语却保留了“入声”。
依据汉语拼音的标音系统,其声韵系统共有23个声母(计入y、w两个半元音)、39个韵母(略同于注音符号中所有独用与结合韵母)和4个声调(阴、平、上、去)。
而粤语有19个声母、56个韵母、九声六调。
这里的“九声六调”是指九种发声、六种声调。通俗地说,首先一种声调对应一种发声,六种声调对应六种发声,剩下三种发声就是入声。包括: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
显然,粤语的韵母和声调比普通话多一些,因而发音系统更复杂。
因而,粤港人学说普通话很吃力,而北方人学说粤语更难。
而且,客观地说,用普通话读一些中国古典诗词就分不清平仄、读不出韵脚,而且写旧体诗词也难以入味。
而粤语则有这方面的优势,与古典诗词有更多相通之处,发音声调更能体现出抑扬顿挫。
再举几个例子,来说明粤语保留了大量的上古词汇和语法。
例如粤语口语里的“食、食晏、训晏觉、行、系、翼、颈”,显然是古代书面语,在现代汉语里的意思分别为“吃、吃午饭、睡午觉、走、是、翅膀、脖子”。
还有粤语口语里常讲的“冇、企、睇、落、嗌”,显然是古代文字,在现代汉语里的意思分别是“没有、站、看、下、叫”。
然而北方话里少有这些古雅的称呼,而是有本地的各种方言说法。
再如,粤语中有“利市”(利是)一词。它早在《易经》中便有记载,是本少利多的意思。《易杂注》中有“营商利市,营达利事”。
至今广东有派“利市”(红包)的习俗,寓意有利于做任何事情、万事如意。
再如粤语的一些常用语法,颇有古风雅韵。
如北方话常说“我先走了”,而粤语会说“我行先”或“我先行”。
粤语还有很多古风雅韵的例子,在此不赘述。
那么会有人疑问:粤语区域远离中原文化圈,而且少数民族众多,为什能保留较多的中古汉语成分呢?
粤语区域的核心地带岭南,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生存。到先秦时期,岭南属百越之地,就是今天的壮族、侗族、黎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
春秋战国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邻近,交往密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50万大军扫平岭南,设置郡县,将大多数官兵留居岭南。
秦汉之际,南越王赵佗试图统一百越,引入北方中原农耕技术。
此后,大批北方人源源不断地移民、流放发配、逃亡至岭南。他们在促进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中原地区的“雅言”、官府话,并且与岭南地区当地的语言融合发展。
岭南地区远离中原,战乱少,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蒙元、满清的影响更少。因而元明清代以后,粤语的变化较小,得以比较完整地保留中古汉语特色。
例如古代宗族祠堂文化在北方早已几乎荡然无存,而至今在岭南地区却很多见,也备受呵护。
清代学者陈澧认为,广州方言的音调合于隋唐时期的韵书《切韵》,“千余年来中原之人徙居广州,今之广音,实隋唐时中原之音。”
有专家认为,粤语的声母、韵母、声调,与成书于宋朝的古汉语标准韵书《广韵》高度吻合。
当然,岭南沿海地区自古海洋贸易发达,广州等地后来成为国际贸易口岸,使得粤语中引入了一些外语词汇成分。但是中古汉语特色也同时得以比较完整地传承、保留至今。
不仅在国内,粤语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社区如“唐人街”广泛流行,还被称为“唐话”,即唐朝语言。
▎≖粤语就是华夏正音?真的是古汉语么?
不是。
华夏文明文化发源地是黄河流域一带,也就是山西、河南、山西、河北、山东为核心的地方。
而粤语是百越之一南越部落口音,发源于珠江流域一带,距离黄河流域隔着几千公里呢,风马牛不相及。[尬笑][尬笑]
▎⇕粤语就是华夏正音?真的是古汉语么?
粤语是百越之一,南越部落口音。
上古时代,中原人民统称南方人为蛮或闽。先秦的许多典籍中,不乏对南蛮族的记述。如《尚书族獒》曰:“唯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国语》引孔子之言称:“昔武王克商,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厥职。”学者一般认为,“九夷”主要指东方各部族夷人,而蛮则指东南方和南方的土著居民。《大戴记千乘》曰:“南辟之民曰蛮。”《说文》云:“南方蛮、闽,从虫。”
从汉朝到明朝的古诗、古词句描述过对粤语方言的认知。
西汉《南州物志》中关于百越的记载称其为“贼“:我朝番禺,去国都万里,境辖群蛮,此蛮贼北据五岭,南抵大海,地方数千里,贼有数种,中州人皆曰其百越。《魏书》形容越佬族“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欲皆异”唐 韩愈 《送区册序》:“小吏十馀家,皆 鸟言夷面。”唐代柳宗元:“楚越间声音特异,鴃舌啅噪”。唐 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瘴地难为老,蛮陬不易驯。唐代刘禹锡 :“蛮语钩辀音,蛮衣斑斓布。”《六祖坛经》慧能法师自述语音不正,六祖弘忍祖言:‘汝是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北宋苏东坡:“苦鴃舌谈,尔汝不相酬,未著绝交书,已叹交游绝,门前空罗雀,巷语纷鴃舌” 。明代徐霖:“中原雅韵何消记,南蛮鴃舌且休题。▎▭粤语就是华夏正音?真的是古汉语么?
不是!中华语音出自东北后漫延全国!东北语音是中华语言语音的鼻祖!而且南方人也是从北向南迁移的!最早南方是荒蛮之地!没有人烟的,除了天气酷热就是台风暴雨,潮湿导致温疫肆虐,梅雨,暴雨,泥石流,地震,山洪,野兽野蛇,蚊虫鼠害根本就没法生存!
那为什么北方人还要南迁呢?他们就是为了逃避战乱!北方民族好斗!经常为地盘,为女人,为土地,为牲畜大打出手!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是战争就是撕杀,从未停歇过!于是,就有一部分想过与世无争安稳过舒心日子的人开始南迁!一步步的南迁!在南方开始开荒种地!打鱼繁衍生息了,为了不忘初心开始建祠堂,写家谱,因为他们不参与北方的争斗!也未对北方形成威胁,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哪怕战火烧到了眼下,他们为了安心生活多是拿钱拿粮解决问题!长期以来,形成了他们稳重温谦的性格!中国三皇五帝到清朝结束!他们那里就没出过一个皇帝!说明他们没有争战的野心和贪欲!他们愿意过着平静安逸的日子!他们有的怕忘记自己的来处,称自己是客家人。
至于说到语音,粤语肯定是不华夏正音了!因为他们都来自北方!是带着语言过去的!
▎➟粤语就是华夏正音?真的是古汉语么?
粤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语族中的粤语支。是一种方言,不是独立语言。
汉语语族有十三种一级方言,包括:官话(北京音)、晋方言、粤方言、湘方言、吴方言、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中方言、莆仙方言。
所谓“粤语是一种独立语言”的破观点,并不是广东人提出的,而是由一部分仇视粤语文化的人,伪装成广东人,在网上发动的居心险恶的高级黑和“捧杀”。目的是挑起全国各地对粤语文化的仇恨与“围剿”。而他们的“证据”,主要是两个不值一驳的意淫:
1、认为“粤语就是纯正的古汉语”,或者是“古汉语的正统继承者”,而除此以外的地域方言都是“不正宗”的“胡人语言”。
2、认为粤语在全世界的文化影响力,已经完全可以“脱离现代汉语而独立”。
以下我逐条批驳。
批驳第一点:
“粤语就是古汉语”——这是一句极不准确、不科学的表述。
粤语确实大量保存了古代不同时期的汉语发音和词汇(多到你想不到)。但这种现象在闽南语、客家话、江苏吴语甚至是四川话里头都有,并不是粤语独有的特点。粤语和古汉语根本就是两个概念,是不可以轻易等同的。
如果说粤语就等同于古汉语,请问:什么是古汉语?是周朝的镐京和洛邑口音?秦汉的咸阳、长安口音?魏晋南北朝的邺城、洛阳、建康口音?还是隋唐南北宋的长安、开封、临安口音?以上口音各不相同,那你说的“古汉语”,要“古”到什么程度?
其实,说这句话的人,要么就是不注意表达的准确性,要么就是无知透顶,要么就是自大成狂,要么就是别有用心的高级黑。
我自己是讲粤语的广东人,我知道粤语的很多发音确实保留了隋唐宋的古音。最突出的证据就是:
日语中汉字的“唐读”发音(唐代长安方言中的读音)、唐代李善注《昭明文选》、宋代胡三省注《资治通鉴》里头的汉字切韵读音,很多都和今天的粤语发音相似甚至相同。
但我问你:“很多相同”等不等于“都相同”?还有,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甘的口音里面有没有这种“很多相同”的情况?我告诉你,绝对有!而且不比粤语少!
既如此,你凭什么一口咬定只有粤语等同于古汉语?或者认定只有粤语才是古汉语的“正统”继承者?这是一种逻辑上的明显错误。
最近十来年,很多人致力于探究粤语发音、粤语词汇和古汉语的相似、相同之处,论证粤语和古汉语的紧密联系。其目的,本来是要为长期被北方人误解的粤语正名:
我们要光明正大地告诉北方人,我们广东人说的方言,不是什么“鸟语”,而是随着不同历史时期一代代中原移民的南迁,在岭南和珠江流域通过文化的反复融合,所形成的中华一脉!粤语既有对古汉语的大规模忠实继承,也受到岭南百越土著的影响。这和北方方言深受鲜卑、羯族、蒙古、满洲等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是一个道理。粤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一脉,和你们北方人的方言一样重要,一样宝贵,一样值得尊重!它们都是中华大地上几千年民族融合的历史产物。
我们去考证粤语与古汉语的关系,目的不是要把粤语的文化定位从一个极端推到另一个极端,从北方人所污蔑的“鸟语”、“南蛮口音”摇身一变为所谓“唯一正统的汉语”!这不是“讨还公道”,而是一种无知的“捧杀”!
作为广东人,我们当然希望粤语获得它应有的文化地位与尊重。但是,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不能摆出一副高己卑人的姿态,通过攻击、贬低甚至否认其他方言的文化地位,来伪造出一个粤语唯我独尊的“正统”地位。
我们广东人,不会这么没骨气!
我们广东人,不会这么没骨气!
我们广东人,不会这么没骨气!
批驳第二点:
至于在海外的影响力,那是因为近代以来,因为政治和地缘的原因,大量广东人到美国、南洋谋生,于是广东人就成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第一波主力军(另一大波是福建人)。而且,在海外,粤语和闽南语是外国人最早广泛接触到的汉语方言。广东粤剧比京剧也更早传到国外,被称为Cantonese Opera。但是粤语也好,粤剧也罢,都是扎根于传统汉语的文化沃土而衍生出的枝条,并不是自立根基的物种。广东话的词语、语序、语法,和所有汉语方言一样,都来自于我们全民族共享的文化宝藏。
无可否认,粤语在全国范围内为人熟知,确实首先是因为港澳强大的经济文化影响力。其次则因为广东是改革开发的桥头堡和领军者。总之,粤语文化确实是在1978年之后,才占据了文化潮流的天时地利人和。但是,这本来是让全国人民加深对粤语的了解、为粤语文化正名的重大契机,我们决不能明珠暗投,掀起新一轮地域文化之间的诋毁谩骂,加深南北文化对立。这是我们中国人很不好的一种文化陋习,也是传统的一大糟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