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天眼投入使用这么久了,有什么重大发现?
▎▅中国的天眼投入使用这么久了,有什么重大发现?
中国天眼,在47天内,收到了1652次,由宇宙深处传来的无线电信号。而又经过科学家的推测,该信号的发出地距离地球为30亿光年,也就是30亿×9.4605万亿千米。这个距离就无法用确切的数字表示了,只要知道非常远即可,比银河系18万光年的直径还要远的多的多。
从次也证明了,FAST(中国天眼)的探测能力是有多强。
FAST属于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口径为500米。边框长度为1500米,接收面积为250000平方米,由4450个反射面单元组成。
每个反射单元都可以进行对焦,且灵敏度是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2倍,巡天速度是其10倍。
FAST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在未来20年~30年之间,应该可以保持世界一流的地位。在1993年,东京召开了“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这次会议上,有10个国家的天文学家提出建造新一代的射电“大望远镜”,当然也包括我国的天文学家。
主要就是希望,在全球电信号环境恶化到不可收拾之前,能多收获一些射电信号。如果当电信号将全球各地覆盖起来时,即便建造口径很大的射电望远镜,或许也无法接收到来自外太空的无线电信号。也就是说,在允许的前提条件下,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建造的越早越好。
也正是1993年召开的这个大会,为我国FAST的建造提供了契机。FAST的成功建造为我国乃至世界探测遥远星空提供了基础,也为发现地外文明提供了基础。毕竟在广袤的宇宙中,可以演化出生命的绝对不只是地球而已。
以下是FAST自建造完成以来,各种新发现:
在2017年10月,发现2颗新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000光年。
在2017年12月,发现3颗脉冲星,且这3颗脉冲星分别已经得到了认证。
在2018年4月,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并得到国际认证。这颗毫秒脉冲星是:J0318+0253,其自转周期5.19毫秒,距离地球约4000光年。
在2020年2月,在武仙座球状星团中发现一颗脉冲双星。
在2021年2月,发现了三例新的高色散快速射电暴,以及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的一种名为jitter的计时噪声模式。
自2016年9月25日,FAST建造完成以来,一共发现了500多颗脉冲星。
而最近的接收到1652次无线电信号,还是在遥远的30亿光年之处发射过来的。也就是说,现在FAST接收到的是30亿光年之前的信号。而那处地方经过了30亿光年之后,又发生了什么还是个未知数。
而FAST最远可以接收到137亿光年之外发射过来的无线电信号。尽管其接收信号的能力相当强悍,但是也只能做到被动的接收,而无法主动的发射无线电波。所以说,根本不必担心FAST会回复这个信号。
目前人类发射的无线电信号才到了120光年之处,离超过银河系得直径还差的比较远,就更别提回复30亿光年的信号了。即便可以让信号走这么远,那么在30亿年之后,地球又是什么样子还不好说。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科技也不会停滞不前。发明出超光速,甚至数倍,十数倍光速得飞船也不是不可能。届时人类就可以乘坐这种飞船实现星际旅行,不过我们是看不到了。
除非地球灵气复苏,人类重启修仙文明,使得人类的寿命大幅度的延长,才有可能实现星际旅行。否则单靠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近100年的寿命,那得等到多少代人啊!
▎✒中国的天眼投入使用这么久了,有什么重大发现?
中国天眼指的是口径500米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1994年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在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截至到目前为止天眼已经发现了59颗脉冲星,并且已经确认44颗是新发现的脉冲星。
脉冲星是中子星的一种,因快速旋转发射出电磁脉冲信号而得名,脉冲星就像是宇宙中的灯塔一样。大质量恒星演化到生命后期经超新星爆炸就可以产生这种致密的天体,电子被挤压到原子核内和质子结合变成中子。所以整个中子星的物质组成就是中子兼并态,密度就是原子的密度。
寻找中子星并记录下来对于以后的星际探索很重要,因为通过多个中子星可以进行定位导航尤其是在以后飞出太阳系后。天眼现在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性能非常好,甚至可以用来探测银河系内生物文明。
天眼的总工艺师王启明曾表示,天眼计划中的科学任务包括寻找地外文明,但并不是首要目标,天眼的首要目标就是寻找脉冲星。所以说重大发现前期来看就是发现脉冲星。
欢迎关注我们: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的天眼投入使用这么久了,有什么重大发现?
中国的天眼自投入使用以来都有如下重大发现:
⑴“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后不久,就接到了一组来自遥远宇宙的高质量脉冲星信号。这个信号来自于1351光年以外的一颗脉冲星。银河系的直径有10万光年,1300多光年相当于地球的近邻。
▲“中国天眼”接收到脉冲星信号
▲脉冲星
▲中国天眼
这一消息惊动了霍金。霍金发言称,千万不要回应!后果自负。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1963年,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岁。霍金逝世后,引发全球各界悼念。
⑵2017年,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观测1300光年外t4328星域的伴生天体时,意外的发现了一颗十分类似地球的星球,科学家认为这将会是另外一个地球!
▲类地行星
经初步分析认为能够较好的适宜人类生活。科学家称这颗星球和地球的数据非常接近,是宇宙中发现的最像地球的第二星球。这颗星球的引力比地球小一点,自转需27小时,并且离恒星的距离也和地球相当,是一颗不需要经过改造就可以直接移居的星球。
▲“超级地球”
此次探索发现该星球表面存在液态的水以及绿色植物存在的痕迹,而且该星球上的绿色植物与地球上的植物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次宜居星球的发现,是我国在天文望远镜以及宇宙探索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超级地球”
⑶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对外宣布“中国天眼”发现了两颗脉冲星,其中一颗被命名为PSR J1859-0131(又名FP1-FAST pulsar #1),自转周期为1.83秒,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另一颗被命名为PSR J1931-01(又名FP2-FAST pulsar #2),自转周期为0.59秒,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这是中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
澳大利亚的帕可斯电波望远镜于2017年9月确认了这两颗脉冲星。
▲PSR J1859-01(又名FP1-FAST pulsar #1)——2017年8月22日,“中国天眼”在南天银道面通过漂移扫描发现的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的脉冲星
▲PSR J1931-01(又名FP2-FAST pulsar #2)观测信号视频——2017年8月25日,“中国天眼”在南天银道面通过漂移扫描发现的,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的脉冲星
▲快速旋转的脉冲星
⑷2018年4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天眼”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并得到国际认证。新发现的脉冲星J0318+0253自转周期5.19毫秒,根据色散估算距离地球约4000光年,由FAST使用超宽带接收机进行一小时跟踪观测发现,是至今发现的射电流量最弱的高能毫秒脉冲星之一。
▲我国发现的脉冲星PSR J0318+0253
毫秒脉冲星
毫秒脉冲星(MSP:millisecond pulsar),曾经被称为"反覆脉冲星",,是自转周期在 1~10 毫秒范围内的脉冲星,其每秒旋转高达上百次,仅能在微波或X 射线的电磁波频谱上被观察到。通常有一颗正常的伴星,并从伴星得到物质。
▲脉冲星及其伴星
截至2018年9月12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59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44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延展阅读:
国外发现的脉冲星
▲PSR J0737-3039A/B双脉冲星系统
▲PSR J0737-3039A/B双脉冲星系统
PSR B1259-63/LS 2883这个双星系统由一颗脉冲星和一颗质量为3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构成,是典型的大质量恒星与脉冲星的系统,简称B1259。
脉冲星
脉冲星(Pulsar),又称波霎,其典型半径约为10千米,而质量却与太阳相当,核心密度达到10的14次方克每立方厘米。脉冲星属于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其自转周期范围一般为1.6毫秒~8.5秒,具有极其稳定的周期,尤其是毫秒脉冲星的自转周期变化率达到10的负19次方~10的负21次方,被誉为自然界最精准的天文时钟。
▲脉冲星与原子钟的对比
▲脉冲星2009-PSR004
▲脉冲星
而且,由于高速自转它会周期性地发射出脉冲信号。其自转轴与磁极轴之间有一个夹角,两个磁极各有一个辐射波束。当星体自转且磁极波束扫过安装在地面或航天器上的探测设备时,探测设备就能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
▲脉冲星(Pulsar)信号辐射模型
脉冲星是在1967年首次被发现的。当时,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安东尼·休伊什(Anthony Hewish)教授的女研究生——24岁的乔丝琳·贝尔-伯内尔(Jocelyn Bell Burnell)发现狐狸星座有一颗星会发出一种周期性的电波。经过仔细分析,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未知的天体。因为这种星体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就把它命名为脉冲星。
▲脉冲星
安东尼·休伊什教授本人也因脉冲星的发现而荣获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女博士研究生乔丝琳·贝尔-伯内尔并没有与他一同获奖。诺贝尔奖委员会可能压根没注意到贝尔女士的存在。这是诺贝尔奖历史上一个重大的缺憾。
▲贝尔的博士生导师——安东尼·休伊什(Anthony Hewish)教授,1924年5月11日出生于英国康沃尔郡福伊镇,是一位英国射电天文学家。与马丁·赖尔(Martin Ryle)两人由于“在发现脉冲星方面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共同获得了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在这一发现中扮演着主要角色的乔丝琳·贝尔-伯内尔(Jocelyn Bell Burnell)却没有获得该有的认可。
脉冲星的命名规则
脉冲星的命名由脉冲星英文pulsar的缩写PSR加上其赤经赤纬坐标组成。其中北赤纬为“+”,南赤纬为“-”。同时,为区别距离较近的脉冲星,将赤纬的有效数字扩充到0.1°或0.01°。
如PSR B1937+21,1937是指该脉冲星位于赤经19 37 ,+21是指其位于北赤纬+21°,B意味着赤经赤纬值是归算到历元1950年的值。此外,J则表示赤经赤纬值是归算到历元2000年的值。
赤经赤纬要考虑参考历元。以前的星表大多采用贝塞尔年年首作为历元,记为B,国际天文联合会规定自1984年起的星表统一采用历元J2000.0。其中J表示儒略年。对于1993年以前的发现的脉冲星,两种历元均可使用。用B和J加以区分,1993年以后发现的脉冲星以历元J2000.0命名。
寻找脉冲星的意义
脉冲星是高速自转的中子星,具有极其稳定的周期性,其稳定度优于10的负19次方,被誉为自然界最精准的天文时钟。因此,脉冲星能够成为人类在宇宙中航行的“灯塔”,为近地轨道、深空和星际空间飞行的航天器提供自主导航信息服务。
▲脉冲星是人类在宇宙中航行的“灯塔”
脉冲星在射电、红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和γ射线等电磁波频段产生信号辐射。通常把在射电频段上辐射信号的脉冲星叫做射电脉冲星,把在X射线频段上辐射信号的脉冲星叫做X射线脉冲星。X射线属于高能光子,集中了脉冲星绝大部分能量,易于小型化设备探测与处理,但难于穿过地球稠密大气层,只能在地球大气层外空间观测到。
▲脉冲星在射电、红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和γ射线所对应的电磁波频段产生信号辐射的图像
▲X射线脉冲星能为在星际空间飞行的航天器导航
1971年,美国X射线天文卫星Uhuru 首次探测到脉冲星辐射的X射线信号。已发现和编目的脉冲星达到2000多颗,其中约有140多颗脉冲星具有良好的X射线周期辐射特性,可以作为导航候选星。
▲ X射线脉冲星导航原理(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词条:“X射线脉冲星导航”)
▲X射线脉冲星导航系统组成(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词条:“X射线脉冲星导航”)
脉冲星是大质量恒星演化、塌缩、超新星爆发的遗迹,是一种具有超高温、超高压、超高密度、超强磁场、超强电场和超强引力场等极端物理条件的天体,脉冲星是宇宙中天然的极端物理实验室,超强引力场为广义相对论和引力波的检验提供了独特场所。脉冲星的理论和观测研究对推动天文、天体物理、核物理、粒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广义相对论和引力波等领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脉冲星发现者——乔丝琳·贝尔·伯内尔 女爵士,DBE,FRS,FRAS(英语:Dame Jocelyn Bell Burnell, 1943年7月15日-),出生名苏珊.乔丝琳.贝尔(英语:Susan Jocelyn Bell),英国天体物理学家,出生于贝尔法斯特。当她还是研究生时,与安东尼.休伊什一起利用射电望远镜发现了第一颗脉冲星。1999年,贝尔收到了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发的司令勋章。2007年6月她被晋升为大英帝国的爵士。(摄于1967年6月)
▲乔丝琳·贝尔-伯内尔(Jocelyn Bell Burnell)——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天文学家
▲发现脉冲星的实验室——卡文迪许实验室旧址
卡文迪许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是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物理实验室。由电磁学之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于1871年创立,1874年建成实验室。为纪念伟大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剑桥大学校友亨利·卡文迪许,而命名为卡文迪许实验室。成立至今,这里共培养出29位诺贝尔奖得主,占整个剑桥大学诺奖总数的三分之一。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诺贝尔奖科学奖的孵化器”。
▲卡文迪许实验室
▲亨利·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1731年10月10日——1810年2月24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1731年10月10日生于撒丁王国尼斯。1810年2月24日,卡文迪许在伦敦逝世,终身未婚。
▲电磁学之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经典电动力学的创始人,统计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831年6月13日生于苏格兰爱丁堡,1879年11月5日卒于剑桥。
超级类地行星
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了很多巨大的类地行星,他们将之称作超级类地行星。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 。科学家推测这些行星拥有与地球相似的板块构造。英国学者确认“超级地球”存在 为首个系外宜居星球。
▲超级地球想象图
▲“超级地球”——Gliese 832 c(格列泽 832c)与地球的对比
Gliese 832 c位于地球16.11光年以外的星系,其围绕一颗红矮星运转,由于此类恒星的温度和亮度都远不如太阳,所以即使Gliese 832 c的公转周期只有35.67天(暗喻距离“恒星”较近)其表面温度也和地球相近。据科学家推测,星球表面可能有水,可能支持生命。
自1995年发现第一颗“超级地球”后,天文学家又陆续探测到270多颗,大多如木星及土星般巨大,与地球大小类似的行星较少。由于多数“超级地球”距离我们太远,天文学家无法直接通过普通天文望远镜用肉眼观察,而只能依靠无线电波或者光谱分析等探测方式“间接测算”出“超级地球”的存在。
▲“超级地球”——Gliese 163c(格列泽 163c)
Gliese 163c是天文学家2012年在红矮星Gliese 163周围发现的一颗宜居行星,距地球50光年。这是一颗由岩石和水体组成的行星,拥有浓厚的大气层覆盖,呈现出偏红的颜色。其质量约为6.9倍地球质量,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8-2.4倍,围绕其中央母恒星的公转周期约为26天。
2015年7月24日0:00,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举办媒体电话会议宣称,他们在天鹅座发现了一颗与地球相似指数达到0.98的类地行星开普勒-452b。这是人类在寻找“另一颗地球”道路上的里程碑式的发现。
▲“超级地球”——开普勒452b(Kepler 452b)艺术概念图
▲开普勒452b与地球的数据对比
这个类地行星距离地球1400光年,绕着一颗与太阳非常相似的恒星运行。开普勒452b到恒星的距离,跟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相同。NASA称,由于缺乏关键数据,现在不能说Kepler-452b究竟是不是“另外一个地球”,只能说它是“迄今最接近另外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霍金
霍金的主要荣誉:
FRS(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FRSA(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会员);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伦敦皇家天文学会的埃丁顿勋章;
梵蒂冈教皇科学学会十一世勋章;
霍普金斯奖;
美国丹尼欧海涅曼奖;
麦克斯韦奖;
英国皇家学会的休斯勋章;
1978年获世界物理学界最高奖—爱因斯坦奖章;
1988年与罗杰·彭罗斯共同获得了的沃尔夫物理奖;
1988年,史蒂芬·威廉·霍金的书《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获沃尔夫基金奖;
1989年获得英国爵士荣誉称号;
2009年8月12日,获得总统自由勋章——由奥巴马亲自颁奖;
2017年4月27日,获得2017GMIC X组委会致敬荣誉。
▲2009年8月12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为霍金颁发总统自由勋章
▲霍金(患上卢伽雷氏症前)
▲童年的霍金
文字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词条:“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脉冲星”贡献者杨荣佳、“毫秒脉冲星”贡献者杨荣佳、
“斯蒂芬·威廉·霍金”、“约瑟琳·贝尔·伯奈尔”、“卡文迪许实验室”、“亨利·卡文迪许”、“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超级类地行星”、“开普勒-452b”、“X射线脉冲星导航”、“Gliese163c”、“Gliese 832 c”;
百家号:大狗说、科技随便说、办公室小张、Me兔来科普、无界科技、光明网;
搜狐网:知社学术圈;
其它:珠海博爱网、搜狐网、
郑伟《X射线脉冲星导航理论与应用》。
图片来源:互联网
▎ℐ中国的天眼投入使用这么久了,有什么重大发现?
自2016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我国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俗称“天眼”)最重要的发现是找到了几十颗的脉冲星,这是一种已经死亡的恒星——中子星。由于从大质量恒星坍缩而来,致密的中子星拥有极快的自转角速度。并且脉冲星的磁轴和自转轴不是重叠的,它们在自转过程中,磁轴就有可能定期对准地球,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就能接收到稳定的脉冲信号。除此之外,天眼工程暂时还未对外公布有其他重大发现。
此前,有消息称天眼发现了宜居的系外行星,并称那上面还有生命。甚至还有消息称,天眼接收到了外星文明发来的信号,霍金对此警告不要回复。但事实上,诸如此类的消息都是假的,天眼并没有发现宜居的系外行星和外星文明。
虽然天眼的口径达到500米,远超口径只有2.4米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但天眼是探测无线电波的射电望远镜,而非像哈勃太空望远镜那样探测可见光(及其附近波段)的光学望远镜。无线电波的波长要比可见光长得多,人眼是无法看到的。天眼不能用于搜寻系外行星,这个任务只能交给光学望远镜。因此,天眼不会发现系外行星,更不可能看到那些星球上的情况。
另一方面,天眼的其中一项科学任务确实是搜寻外星文明。天文学家认为,如果外星文明存在,他们应该也会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尤其是那些发展程度没有比地球文明先进多少的外星文明。通过天眼接收来自宇宙中的各种无线电信号,以期能够分辨出来其中可能由地位文明发出的信号。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接收到疑似外星文明的信号,而霍金警告不要回复他们就更无从说起。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不买社保会后悔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