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沦为汉献帝的?
▎¿唐昭宗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沦为汉献帝的?
唐昭宗即位时,朝廷尚有一定的实力。
尽管各地已是藩镇割据,但朝廷仍然直接管辖着长安、洛阳等核心城市及附近地区。尽管江淮赋税已经不通但,但朝廷每年依然能从西川、荆州等地收到不菲的赋税。
更重要的是:由于天子保持着一定的直辖实力,因此,任何人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就要先攻击天子的军队,很可能会招致群殴!
所以,虽然想重振大唐盛世已不现实,但凭借尚存的实力和天子的大义名分,唐昭宗要保全自己还是问题不大的。
可是,唐昭宗却一步步沦为了被人挟持的“汉献帝”,其他遭遇甚至比汉献帝更惨。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中兴之志
888年,在宦官杨复恭的支持下,寿王李晔即位为帝,也就是唐昭宗。
当李晔开始处理朝政时,群臣很快发现: 与喜欢游宴的父亲和酷爱马球的哥哥不同,李晔的气质雄杰英武,很有圣明天子的样子。
他一上台,就对扶植自己的宦官杨复恭说:我没有什么德行,是您把我扶上来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上不应太奢侈,应带头节俭以示天下。
因此,唐昭宗减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带头扭转奢华之风。
同时,唐昭宗表明自己“夜寐英贤”,破格提拔一些有才能、名望的人物,试图以此改变朝廷威令不振的局面。
此外,他尊尚儒学,赢得了一批知识分子的拥戴。
因此,暮气沉沉的大唐王朝仿佛被打入了强心剂,“即位之始,中外称之”,大唐帝国仿佛再遇贤明天子,帝国似乎又看到了一丝曙光。
旋即,李晔与他所选拔的贤明人才一起,开始着手解决两个老大难问题: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轻佻”地削藩
唐昭宗破格提拔的宰相张浚说:陛下如此英明,却内受制于宦官,外受制于藩镇,真令臣痛心!
这话说到唐昭宗心坎了,昭宗急问:怎么办?
张浚牛逼哄哄地丢下八个大字:不如强兵威服天下。
昭宗采纳其策,在京师大举募兵。
很快,就募得了十几万人,人数远远超过前代。
能一口气募得十几万人,足见大唐王朝当时的号召力和财力,如果悉心使用这些“本钱”,厉兵秣马,稳妥推进,大唐虽无复兴之机,但也没有必亡之理!
然而,人员初一募集,唐昭宗君臣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削藩了。
与当年的唐宪宗一样,唐昭宗的第一个目标,也选在了西川。
果然,效果不错,政府军与王建等诸道兵很快将西川节度使压缩在成都。
不过,实际上,大唐禁军由于初建,还是乌合之众,表现平平,唐军之所以胜利,是因为王建打得好。
然而,唐昭宗君臣似乎只看到了自己的胜利,自信心膨胀,居然玩了一把大的。
他们迫不及待地把打击目标放在了当时天下最强的藩镇李克用(当时朱温还在扩张中,实力略弱于李克用)。
唐昭宗以张浚挂帅,率领中央禁军五十二都等数万精锐,浩浩荡荡进攻李克用。
大军出发时,唐昭宗给张浚饯行,张浚慷慨地说:陛下的苦日子就要到头了,我先替陛下解决外患,回头再帮您铲除内患。
慷慨激昂是好的,问题是···
乌合之众,哪里是沙陀兵的对手?
很快,张浚打败。
如此,辛辛苦苦组建起来的禁军再度夭折!
同样要紧的是,讨伐李克用的失败,也使大唐攻西川的成果也付诸东流。
原本,破成都只是时间的问题。
可是,由于征河东损耗过大,朝廷无力再支撑对西川的作战。
于是,朝廷下令禁军退回。
王建送走禁军后,平定西川,割据自立了起来。
可以说,这一番削藩,大唐没有取得任何成绩。而仅存的一点家底几乎耗光了,朝廷仅存的威望也大减了。
看似成功的打击宦官
削藩失败了。
好在,王建只是要割据西川,李克用也给朝廷留了些颜面而没有继续追击,唐昭宗暂时安定了下来。
削藩不成,不如先打击宦官!
唐昭宗搞权术确实有两把刷子。
他拉拢杨复恭收下的实权心腹杨守立,赐其名为李顺节。
随机,李顺节与杨复恭相争,驱逐了杨复恭。
随后,唐昭宗又设伏,杀了了李顺节。
如此,冒头的几个宦官都被铲除了,宦官的势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看起来,这算是一次成功的权利游戏,实则不然。
宦官虽可恨,但与皇权的关系是微妙的。
任何皇帝,都不可能彻底铲除宦官。尤其是唐代的宦官,已专权多年,盘根错节,不可能从根本上铲除。
在强藩林立之下,唐昭宗虽然要打压宦官,但也不可能不与宦官合作。
唐昭宗在驱逐杨复恭后,迅速以伏击手段杀害了有功的李顺节,说明了唐昭宗的态度:他不打算与宦官合作。
如此,宦官今后不可能再与唐昭宗合作了。
如此,一个原本既相互竞争又彼此合作的宦官集团,被彻底推到了唐昭宗的对立面。
这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当然,在那之前,唐昭宗又匪夷所思地进行了一次削藩战争。
这一次削藩战争,更为匪夷所思,后果也更严重!
“自杀式”削藩
如果说之前对河东李克用的削藩是“轻佻”的话,那么,接下来这次削藩就是“自杀,”了。
驱逐杨复恭,夺取了禁军军权的唐昭宗,一时又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
次年,他调兵攻击凤翔李茂贞。
禁军,还是那支乌合之众,不同的是,经过前面的打击,只剩下的3万人了。
而对面的李茂贞、王行瑜的联军,有可5、6万人,且经验丰富。
不知道唐昭宗是怎么想的,反正他就这么出兵了。
结果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唐军一战即溃!
李茂贞可没有李克用那么讲究君臣之节,直接兵临长安,逼迫唐昭宗杀掉了宰相。
凤翔至长安一步之遥。
从此,朝廷事无巨细都要秉承李茂贞、王行瑜的意思办。
大唐朝廷依稀有被劫持的样子了。
然而,唐昭宗似乎觉得还不过瘾,很快,他又继续着“自杀式表演”。
不被劫持心不甘心
不久,李茂贞、王行瑜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打算,再次逼近长安,试图劫持昭宗。
昭宗一行吓得在南山滞留,一面派人向李克用求救。
李克用够意思,很快率军来战,击败了李茂贞、王行瑜。
就在李克用决心除恶务尽时,收到了唐昭宗的旨意: 别打了,李茂贞、韩建知错了。
原来,唐昭宗担心李茂贞比李克用吞并后,李克用实力太强,而李茂贞看起来认错态度很诚恳,便制止了李克用继续进攻。
李克用讲究,奉命退兵了。
李克用走后,唐昭宗再来了一次自杀。
原来,李克用在时,李茂贞老老实实,李克用一走,李茂贞又开始嚣张了。
唐昭宗想要重建禁军,又开始招兵买马,李茂贞知道这是为了对付自己,于是先下手为强,进攻长安。
唐昭宗一面派兵抵抗,一面又向李克用求救。
派兵抵抗的情况就不说了,兵败如山倒是毫无悬念的。
这一次,李克用与朱温的作战正在白热化,实在抽不开,便表示:请天子暂且到河东来避难。
唐昭宗一行逃难过程中,遇到了韩建,在韩建的欺骗下,移到了华州。
如此,唐昭宗正式开始了寄人篱下的岁月。
然而,即便如此,唐昭宗还是再次发布了对李茂贞的讨伐令。
这就很尴尬了,唐昭宗已经由韩建所控制了,而韩建又是李茂贞的盟友···
李茂贞、韩建不敢杀了昭宗,又不可能互相真的打起来。
于是,李茂贞“认怂”,认错,韩建从中讲和,这事才压下来。
认识到唐昭宗绝对不甘心受制,于是,韩建把屠刀砍向了昭宗的皇子们。
当时,“武臣难制”、“文臣不知兵”、“宦官不可靠”,唐昭宗想要让诸皇子分典兵。
铲除掉皇子,也就斩断了昭宗掌兵的手。
韩建二话不说,把皇子们全部杀了!
在韩建之下,唐昭宗受尽了屈辱,朝廷权威进一步下降了。
李克用听说此事后叹息:韩建是天下第一笨蛋。削弱天子对他有什么好处?
确实,韩建虽然劫持了天子,但实力毕竟有限,实在拿不住。
不久,由于与朱温矛盾加剧,李茂贞、韩建决心与李克用结盟并把天子送回长安。
如此,唐昭宗幸运地“重获自由”了。
然而,唐昭宗很快就把自己送回了“囚笼”。
再陷“囚笼”
回到长安,再获自由的唐昭宗,发现:原本被打压的宦官又嚣张了起来。
如前所说,宦官,是不可能彻底铲除的。
经过这么些折腾,天子依赖的文臣、皇子实力大减,宦官自然也就强横起来了。
唐昭宗决心先铲除身边的宦官,再图发展。
于是,昭宗日夜与宰相商议铲除宦官之事。
这一次,不甘束手就缚的宦官刘季述先动手,把昭宗抓起来,尊为太上皇,另立新帝。
由此,昭宗又度过了一段幽禁生涯。
运气不错,在朱温的暗中支援下,崔胤等人行动,击败了几个擅行废立的宦官,昭宗得以重获自由。
被争夺的"绣球"
重获自由的昭宗一时振奋,发布《改元天复赦文》,推出了免除贫民一年赋税等惠民政策,企图有所作为。
然而,这有什么用呢?
“解救”唐昭宗的宰相崔胤是朱温的人,而其他一些仍然掌握禁军的宦官则与李茂贞勾结。
唐昭宗,他已经是强藩们争抢的“绣球”了。
不久,宦官韩全诲勾结李茂贞,先引李茂贞率军入长安,后又劫持唐昭宗去了凤翔。
随即,朱温率军“勤王”,把昭宗又“救”了出来。
争来抢去间,唐昭宗受尽屈辱,甚至忍受过饥饿、寒冷,日子比汉献帝惨多了。
彻底被控制
被迎回长安时,唐昭宗或许想不到:落到朱温手里,他的日子到头了。
当年,汉献帝落在曹操手里时,虽然大权为曹操所操持,但尤有近臣、国戚、忠臣可期。
朱温可没有老曹那么讲究。
天子一回长安,朱温就把昭宗想干而不能干的事情干了:铲除宦官。
700多宦官,被集中起来,全部杀掉,“冤号之声,彻于内外”。
如此,宦官这个集团,从肉体上已经消失。铲除宦官,有利于集权。不过,这个集权的人不是唐昭宗,而是朱温。
随即,朱温又把崔胤等大臣干掉了。
而天子身边的亲随,一起陪着打打马球的人也被偷偷杀掉,更换成了朱温的人。
这些大臣,原本是朱温的盟友,然而,他们不希望大唐灭亡,立场“不坚定”,必须除掉。
从此,唐昭宗失去了一些可能支持自己的力量,完全处于朱温的监视下了。
朱温仍不放心。
不久,他下令迁都洛阳!
唐昭宗搬家途中,百姓夹道呼“万岁”!
唐昭宗惆怅地说:别叫我万岁了,“朕不复为汝主也”。
八个月后,唐昭宗被朱温指使杀害了。
唐昭宗是个胸怀大志的皇帝。
他急切地希望恢复大唐盛世。
然而,黄巢起义后,大唐已经病入膏肓,哪能快速复振呢?
如果耐心调理,步步为营,大唐虽不能复兴,但也未必很快灭亡。
然而,唐昭宗似乎对形势缺乏清醒,甚至最基本的判断,手里稍微有一点本钱就“自杀式”地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自己的老本全部赌光了。
结果,唐昭宗的“中兴之愿”,反而成了大唐王朝灭亡的加速器,令人遗憾。
▎◗唐昭宗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沦为汉献帝的?
888年,唐僖宗病死,寿王李晔在大太监杨复恭的拥戴下继位,是为唐昭宗。
唐昭宗继位之初,其处境不似汉献帝,而是与春秋时期的周天子类似。
他并不是光杆司令。他手上实际有近十万兵马和一片不大的地盘。综合实力相当于一个小藩镇。
政治地位方面,虽然当时的藩镇节度使都不尊重他,但至少表面上,大家对他都还算是恭敬的。
在手握这样牌的情况下,很显然,唐昭宗最好的选择就是不折腾。就算要折腾,理论上也应该是拉大打小。慢慢积蓄实力。
然而,由于昭宗是读圣贤书长大的,从小就志气很大,在张浚、孔纬等人影响下,立志要当唐朝中兴之主,瞧不起小打小闹,一心要拿大藩镇开刀。
于是,昭宗在一番大规模招兵买马后,就把矛头对准了他根本惹不起的李克用。
李克用,沙陀族。因为打仗厉害,所以时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飞虎子”。又因为瞎了一只眼睛,他还有个绰号叫“独眼龙”。
这位仁兄不得了,手下有一支大唐最精锐的一支骑兵——沙陀骑兵。战斗力可以说是冠绝大唐,完爆当时其它节度使的部队。
这样的人,原本唐昭宗应该是要拉拢的。
但是,由于赫连铎、李匡威和朱温,三个节度使都与李克用有仇。一起上表,希望昭宗能以朝廷名义讨伐李克用。
加之昭宗本来就想敲山震虎,借收拾李克用强化自己的皇帝威严。
于是乎,昭宗便想也没想就调集禁军,召集七八个藩镇的兵马,对李克用宣战。
在昭宗看来,李克用是很厉害,但这次大家一起上,平推过去,难道还打不过?
然而,昭宗还是太年轻了。
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向来就不听招呼。皇帝利用藩镇打藩镇,向来就不靠谱。
藩镇的骄兵悍将,个个都是老滑头。擅长磨洋工,精通如何多拿钱,少干事。
这些老滑头们怎么可能真的出力呢?
所以,唐昭宗的操作其实是在作死。
战争开打后,除了韩建、朱温还勉强能算是卖了点力外,其他的节度使,如王行瑜、李茂贞等,都是有便宜就占一下,情况不妙就马上跑的货色。
最后,藩镇的军队都跑没影了。只剩下昭宗的禁军独自迎战。而面对唐朝禁军,李克用一个反推就吊打了,给年轻气盛的昭宗好好上了一堂军教课。
听闻前线惨败,昭宗慌了。迫于现实,他只好罢免了张浚、孔纬,并向李克用认怂。说自己是误信了奸臣谗言。现在自己罢免了奸臣,认怂了。
皇帝低头哈腰的给节度使赔礼,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丢人现眼,其他藩镇见皇帝如此软弱可欺,纷纷动了歪心思。
如原本奉昭宗命令讨伐剑南节度使陈敬瑄的禁军将领王建,就在昭宗大战李克用时,趁机切断了四川和朝廷的联系。
之后,王建灭了陈敬瑄,与川中的豪强建立合作关系,割据一方,不再听朝廷诏令。
自古以来,关中诸侯欲一统天下,就得先控制四川。昭宗失去了四川,意味着什么,就不多说了。
被李克用一通暴揍后,昭宗随即就把修理对象瞄准了杨复恭。
此举,让杨复恭觉得莫名其妙,也很愤怒。
在杨复恭看来,咱当初拥立你继位,结果你翻脸不认人。欺人太甚。
后来,杨复恭在一怒之下,就跑到自己干儿子的地盘上,跟昭宗翻脸了。
昭宗一看,好啊,就怕你杨复恭不翻脸。现在你敢公然反击我,我正好有理由出兵。
之后,昭宗重复了先前打李克用的套路,召集五六个节度使攻打杨复恭。
然而,昭宗这次又是鸡飞蛋打,一通操作猛如虎,最后啥好处也没捞着。
因为杨复恭的实力偏弱,不耐揍。
王建、李茂贞之流,见有便宜可占,就纷纷出兵,很卖力的揍杨复恭。
然后,就把杨复恭的地盘瓜分了。
昭宗那边,见杨复恭挨揍,起初很高兴。但后来见情况不对,节度使们怎么在瓜分杨复恭的地盘和兵马啊?这是朝廷的财产啊!
他急忙下诏阻止,然而节度使们根本不听他的。在对杨复恭的地盘一通疯抢后,王建和李茂贞被养肥了。
至于唐昭宗,除了捞个敢于终结大宦官干政的好名声外,什么实际好处也没捞到。
而经过这一通折腾过后,昭宗的折腾本钱更少了。别说是招惹李克用,他就连李茂贞这种后起之秀都敢欺负他。
比如有一次,李茂贞就写信嘲笑昭宗。
昭宗见李茂贞敢嘲笑自己,勃然暴怒,找来宰相杜让能,商议惩罚李茂贞。
杜让能见昭宗又要瞎折腾,马上劝诫,能不能不要再胡闹了?你自己是啥条件,难道不清楚吗?
但是昭宗不听,非要出兵打李茂贞。
结果,硕果仅存的几万唐朝禁军,被李茂贞一通暴揍后,死得没几个人了。
事后,昭宗只得再次认怂,哭着贬了宰相杜让能,还杀了几个太监。
就像当初给李克用认怂一样。昭宗说自己是被奸臣迷惑了。现在自己罢免宰相,杀了蛊惑人心的太监。权当谢罪了。
然而,李茂贞并不好忽悠。他出兵长安,逼迫昭宗杀了杜让能。
昭宗无奈,只好杀了杜让能。
可怜的杜让能,原本不支持出兵。昭宗自己要胡闹,他阻拦无效,最后只能是以一死替昭宗的任性买单了。
这件事后,朝廷大臣由于昭宗喜欢胡闹,却又老是让别人替他背锅,不想再追随他。
可以说,此时的昭宗,已是傀儡之相尽显。
别说是李克用、李茂贞了,就连王行瑜、韩建这类小节度使也能欺负他。
又过了几个月,见昭宗好欺负,王行瑜给朝廷打报告(实际是下通牒),要求朝廷封他为尚书令。
当时的宰相韦昭度不同意。王行瑜居然联合李茂贞和韩建,攻打长安,杀了韦昭度,并试图废黜唐昭宗。
见李茂贞、王行瑜操控朝政,一直也想染指朝政的李克用,以勤王为借口,出兵荡平了王行瑜。
李茂贞见王行瑜被灭,连忙认怂,第一时间溜走。把昭宗交给李克用。
李克用派人跟昭宗通气,表示只要昭宗说句话,他还可以帮朝廷灭了李茂贞。
当时,昭宗虽然怕李茂贞,王行瑜,但也怕李克用。他觉得藩镇都是一丘之貉。
于是在深思熟虑后,他便谢绝了李克用。
见昭宗是这个态度,李克用也不好再赖在关中不走,只得撤兵。他要是赖着不走,就该轮到其他藩镇以勤王为借口打他了。
李克用走后,昭宗折腾之心不死。为了防备李茂贞,他再次招兵买马。
李茂贞见昭宗招兵买马,猜到皇帝是为了对付自己。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宗旨,他趁昭宗还没训练好部队,攻打长安。
这一战,李茂贞大败禁军,剑指长安。
听闻前线大败,昭宗没有选择,这次杀谁都糊弄不过去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带着心腹和禁军,跑去山西投靠李克用。
可是,昭宗刚走到华州(陕西渭南),就被驻守当地的韩建给软禁了。
在被软禁期间,昭宗不安分,让韩建很是恼火。一怒之下,韩建先是遣散了昭宗身边的两万禁军,后又制造血案,残忍屠杀了十一位李唐皇室成员。
这两场变故,令昭宗彻底沦为光杆司令。
不过,就在昭宗被韩建软禁期间,关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剧变。
原本实力最强的李克用,因部将刘仁恭叛变独立,元气大伤。
原本实力一般的朱温,在拿下山东后,悄无声息的进化为实力最强的节度使。就连李克用都无力与之争锋。
见没人敢跟自己叫板,朱温举兵西进,拿下唐朝的东都洛阳,威胁关中。
韩建见情况不妙,主动与李茂贞商议。后又联络李克用,表示愿意和解。
此时的李克用,也无心讨价还价,便只提了一个条件,就是韩建把昭宗放回长安。免得被朱温偷袭,抢走了唐昭宗。
对此,韩建没啥意见。他也怕朱温借口昭宗被软禁而来打自己。
于是,唐昭宗在被韩建软禁三年后,终于回了长安。
但是回到长安后没多久,昭宗因为想收回太监兵权,想把太监集团彻底铲除。得罪了宦官集团。结果,他又被团结一心的太监们给软禁了。
真乃前脚刚脱离虎穴,后脚又入狼窝。
这里简单说明一下。
唐朝的太监是一个大群体。人多,自然就会分成几个派系。自然就可以分化击破。
也就是说,一两个太监,并不难对付。皇帝只要能离间太监,拉一派,打一派,可以很轻松的就搞死个别大太监。
但是,如果皇帝对所有太监开刀,想一次性就把太监一锅端,那就难了。
唐昭宗被韩建放回长安后,想一锅把太监集团端了。这就让公公们人人自危。
于是,原本不团结的唐朝太监,被昭宗的操作,历史上第一次团结了起来。
而太监又掌握兵权,如神策军。所以昭宗自然是被太监轻轻松松地软禁了。
软禁昭宗后,几个太监首领开了个会,一致决定与李茂贞、韩建合作,逼昭宗退位,并扶太子登基。
不过,由于太监做事不周密,废黜昭宗的消息被朝廷文官听到,文官们找到朱温,请朱温带兵进京勤王。
于是原本很简单的事,一下就复杂了。
长安城内,听说“大魔头”朱温要来。太监控制的军队发生兵变,以孙德昭、周承诲、董彦弼为代表的将领,杀了几个太监头子,迎昭宗复位。
唐昭宗稀里糊涂被软禁,又稀里糊涂被迎回后,文官再次建议他,应趁热打铁,继续实行诛灭太监集团计划,把军权夺回来。
但估计是被吓怕了的缘故,昭宗这次没有听取文官建议,而是继续让太监掌兵权。
文官见昭宗居然偏袒太监,一下子都就不乐意了。又跑去联络朱温,请朱温进京。
当时,朱温正想染指关中。而李茂贞因为与太监关系好,且一贯反对朱温进关中。
于是,朝廷就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支持朱温的文官,请朱温进京勤王。一派是支持李茂贞的太监,请李茂贞进京勤王。
朱、李两派人马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见事情闹到这般地步,昭宗急了,很想让两家不要打,但朱温、李茂贞都不听他的。
后来,朱全忠带着大军杀入关中,轻轻松松打败驻守华州的韩建。
李茂贞怕昭宗被朱温抢走,便派干儿子李继筠抢先将昭宗劫持到自己的地盘。
但朱温远道而来,怎么可能因为昭宗不在长安就退兵呢?
到了长安后,见皇帝不在了,朱温立马又向西追杀。把李茂贞的大本营凤翔,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李茂贞本土作战,原本有些优势。但无奈硬实力差距太大,几次带兵迎战,均被朱温打得惨败。军队死伤惨重不说,自己的地盘也被朱温打得是十室九空。
见到如此惨状,李茂贞心想,再打下去怕是自己要变成光杆司令了。
于是他就找了个机会,干掉了昭宗身边的太监,并把昭宗送给朱温。
唐昭宗见到朱温后,感动的要流泪,颇似当年汉献帝见到曹操时的景象。为了报答朱温的救驾之功,他封朱温为梁王,诸道兵马元帅,以及赐予“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荣誉称号。
朱温一时之间,从一个地方军阀,变成了操控中央的权臣。
然而,唐昭宗是看走了眼。
朱温并不是曹操,他也并不想将唐昭宗视为汉献帝。
为了巩固自己在中央的权势,朱温派人杀了唐昭宗身边的太监,一个不留,全杀。
同时,他还还派自己的侄子朱友伦留在长安镇守,监视唐昭宗及一干大臣。而他自己则回到河南,准备与李克用决战。
后来,朱友伦死了。按照官方说法,是他打马球时,意外从马上跌落摔死。
由于朱温不信官方说辞,怀疑朱友伦是被朝中的歹人设计害死的。于是,他就逼迫唐昭宗迁都,把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
昭宗听说这件事,心里瞬间哇凉哇凉的。
看走眼了啊!原本以为朱温是曹操,结果没想到这家伙是尔朱荣。这要是迁都了,自己小命就全捏这家伙的手上了。
一瞬间,唐昭宗有了出逃的念头。但是此时的朱温权势滔天,自己还能往哪逃呢?
因而,唐昭宗便还是带着文武百官,委屈巴巴的迁都到了洛阳。
由此,也开始了被朱温软禁的生活。
见朱温控制了皇帝,不服气的李克用、李茂贞等人纷纷大骂朱温。一致要求朱温放唐昭宗回关中,并认罪服法。
此时的朱温,完全不惧李克用。
不过朱温被节度使们一通大骂后,又突然觉得软禁唐昭宗,确实是个麻烦事。
因为昭宗这个人,向来喜欢搞事。万一昭宗趁着自己外出作战时,在洛阳搞小动作,那可就麻烦了。
想通了的朱温,当机立断,派人干掉了昭宗和一票大臣。制造了著名的“白马驿之祸”。
后来,朱温另立便于操控的,昭宗的儿子李柷为帝。是为唐哀帝。
从这时开始,虽然还有个所谓的皇帝,但唐朝已经完全失去了统治基础。实际上已经等同于是亡国了。
回看唐昭宗李晔的一生,他确实配得上“有为之君”的称号。
但奈何他继位时,唐朝已经病入膏肓。
加之,他的能力不能匹配志向,说难听点就是才大志疏。以至于,他的所有作为都是无用功。几番折腾下来。不仅未能挽救病入膏肓的唐朝,反而还坑死了自己。
▎↱唐昭宗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沦为汉献帝的?
唐昭宗初名李杰,继位后改名李晔。他登上皇位时,面临的是哥哥僖宗留下的两个烂摊子:宦官专权与强藩割据。
一心想要中兴大唐的李晔,对剪除宦官和压制强藩都做出过实际行动,但却适得其反,把大唐推向灭亡。
痛恨宦官
唐昭宗是唐懿宗第七子,被封寿王,与哥哥唐僖宗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
与哥哥不同,李杰从小便喜欢读书,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且对历代治乱颇有思考。
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气雄俊,有会昌之风。——《旧唐书·昭宗本纪》
唐武宗李炎是唐朝第十五任皇帝,他在位期间大力改革,压制宦官和藩镇,使唐朝出现中兴迹象,史称:会昌之治。
而哥哥僖宗,继位时才十二岁,他对朝政毫无兴趣,整日玩乐,致使大权便被宦官田令孜把控。
当时吏治腐败到极点,加之天灾频仍,终于导致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出现。
广明元年十二月初五,农民军攻入长安,僖宗带皇族后妃逃往四川,李杰便在逃亡队伍中。
他亲眼见到田令孜的飞扬跋扈,心中十分痛恨宦官。
初,黄巢之乱,上为寿王,从僖宗幸蜀。事出仓促,诸王多徒步于山谷中。寿王疲乏,不能前,卧石上。
田令孜自后至,趣之行,王曰:“足痛。幸容军给一马。”令孜曰:“此深山,安得马?”以鞭王使前,王顾而不言,心衔之。
——《资治通鉴·唐纪》
文德元年二月,唐僖宗病危,因皇子年幼,群臣便想立吉王李保为嗣君,但大宦官杨复恭认为寿王才是最佳人选。
原因是,寿王随皇帝一起逃蜀,期间一直随侍左右,且参与了许多军国大政。弥留中的僖宗也愿意把江山交给寿王,便点头应允。
杨复恭于三月六日宣布诏令:立寿王杰为皇太弟,监军国事。
八日,僖宗驾崩。寿王即位,并改名李晔,是为昭宗。
痛恨宦官的昭宗,却是宦官所立,这也是唐末宦官操控人主的真实写照。
王建得蜀
唐昭宗继位时二十一岁,正是意气风发之年。
他对国家的衰落与混乱感到痛心,想要大力整顿,重振基业。
他尊礼大臣,寻求治国之道,勤于政务,让大臣们称赞不已。
昭宗继位,体貌明萃,有英气,喜文学。
以僖宗威武不振,朝廷日卑,有恢复前烈之志。
尊礼大臣,梦想贤豪,践祚之始,中外忻忻焉。——《资治通鉴》
当时的局面并不乐观,自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现象,经黄巢起义后更加严重。
藩镇将领大多目无天子,地方事务多由藩镇独断。尊奉朝廷号令的,只有河西,山南,剑南,岭南数十州而已。
而宦官权力也十分巨大,僖宗一生都被田令孜控制,而自己也是杨复恭拥立才登上帝位。只有外压强藩,内除显宦,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乱局,重振天下。
昭宗意识到,要重振天下,必须拥有强大的武力。他即位伊始,便下诏募兵,得十万之众,建立了自己操控的禁军队伍。
当时,田令孜已逃往四川依附其兄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昭宗虽下诏削其官爵,但陈敬瑄割据一方,拒不奉命。
昭宗见禁军已经组建,便下旨免陈敬瑄官职,改任韦昭度为西川节度使,又割邛州,蜀州,雅州,黎州设置永安军,以王建为节度使。
昭宗命二人攻打成都,夺取西川。
二人围攻成都三年,韦昭度见王建凶残骁勇,便托病回朝。
大顺元年,田令孜带着西川节度使官印投靠王建,陈敬瑄开城投降。昭宗大喜,任王建为西川节度使。随后,王建杀陈敬瑄,并将田令孜囚禁饿死。
但得到西川的王建自此也走向割据的道路。
此后几年,王建出兵兼并东川,占据山南西道,将大唐的后方三川之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禁军覆灭
昭宗讨伐西川时,汴州节度使朱温、卢龙节度使李匡威、云州节度使赫连铎也联兵与太原节度使李克用打得不可开交。
不久后,朱温上奏,请昭宗下诏讨伐李克用。昭宗大喜,但深知李克用兵强马壮,若是三镇被他消灭,势必向长安问罪。
他与百官商议,大部分人都反对出兵。但昭宗希望众藩火并,两败俱伤,到时自己就可坐收渔翁之利,结束割据。
他命宰相张浚为行营都招讨,率军与各藩联兵讨伐李克用。哪知大军到了太原,张浚便被李存孝设伏生擒了,朝廷派来的主帅被捉,大军惊慌不已。
朱温等三镇兵马也先后败绩,昭宗组建的禁军也损失惨重。昭宗得知禁军大败后,怕李克用问罪,便把赞同出兵的大臣都罢免了。
昭宗组建的禁军虽然损失惨重,但他依旧想壮大力量,再战强藩。
强藩犯阙
当时,宦官杨复恭总宿卫兵,操控朝政。他有养子六百人,分别监军诸道。
杨守立为天威军使,杨守信为玉山军使,杨守贞为龙剑节度使,杨守中为武定节度使,众养子号称“外宅郎君”。
昭宗命母舅王瓌为黔南节度使,杨复恭却令养子杨守亮在半途凿沉王瓌官船,致使宗族宾客皆溺死于嘉陵江中。
昭宗得知是杨复恭主使,便出复恭为凤翔监军。杨复恭则假称年老多病,请求致仕还乡,其实是与杨守信密谋作乱。
昭宗早就有所防范,命人包围杨府。杨复恭逃出长安,跑到兴元,并联络杨守亮,杨守忠,杨守贞等义子,举兵抗拒朝廷。
昭宗命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率军攻陷兴元,杨复恭退守阆州。
李茂贞联络西川王建,二藩合力攻打。杨复恭等人逃往河东,在华洲被巡逻兵擒拿,随后押往长安斩首。
虽然除掉了杨复恭等人,但李茂贞却借着平叛之机兼并兴元,又占据山南道。
从此后,李茂贞不遵诏命,且在上表中多有讥毁之词,昭宗十分恼怒。
景福二年,昭宗不顾宰相杜让能劝阻,征调禁军三万,以西门君遂为观军使,内枢密李周和段诩统兵,杜让能居中调度,出兵讨伐李茂贞。
李茂贞则与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合兵六万,在兴平会战中大败禁军,随后二镇兵逼长安。
昭宗只得将杜让能等人处死,并下旨封李茂贞为凤翔节度使兼山南西道节度使,承认他对凤翔,兴元,天雄军等四镇十五州之地的统治权。
李茂贞犯阙后,朝廷威严扫地,众藩也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心。
奇货可居
乾宁二年,河中节度使王重盈病死,军中立其侄王珂为留后。
王重盈之子保义军节度使王珙不服,便联络弟弟绛州刺史王瑶举兵攻打王珂。
王珂的岳父,太原节度使李克用上奏昭宗,请赐王珂河中节钺。
王珙则联络王行瑜,李茂贞及镇国军节度使韩建,要求昭宗任王珂为陕虢节度使,王珙为河中节度使。
昭宗不敢得罪李克用,便不同意王珙之请。
王行瑜,李茂贞,韩建大怒,三镇联兵攻入长安,杀死宰相韦昭度和李谿,威逼昭宗任王珙为河中节度使。
李克用得知后,率番汉兵南下,并发檄文讨伐三镇。
李茂贞等得知李克用南下,匆忙回归本镇。三镇撤出后,长安城内再次大乱。
右军指挥使李继捧想要胁迫昭宗去凤翔投奔李茂贞;左军指挥使王行实则要劫昭宗投奔王行瑜。
双方为此而兵戎相见,昭宗从启夏门逃出长安,躲在城外的沙城镇。
李克用率军攻入绛州,擒杀刺史王瑶,随后派大将李存信击破邠州军,王行瑜兵败被杀。
昭宗见李克用到来,这才返回长安。但他担心李克用势力过大,便亲自劝和,李克用只好撤军回镇。
昭宗再次招募士兵,并改由亲王典兵。
乾宁三年,他设置殿后四军,选补军士数万人 ,使延王李戒丕等分别率领拱卫京畿。
李茂贞认为昭宗要对付自己,于是再次攻入长安,并火焚皇宫。
昭宗及诸王子则在混乱中被韩建控制,一起来到华州。韩建将昭宗软禁,强迫诸王解散军士。昭宗受尽侮辱,连同大臣见面都被限制。
乾宁四年八月,韩建矫与宦官刘季述矫诏兵围诸王府邸,将延王李戒丕,通王李滋等十一王驱赶至石堤谷杀死。
次年八月,韩建迫于众藩压力,放昭宗回长安。
危机四伏
回到长安的昭宗意志消沉,常常纵酒大醉,变得喜怒无常。他想起刘季述勾结韩建屠戮诸王,便愤恨不已,常与宰相崔胤密谋诛杀宫内宦官。
消息泄露后,宦官们十分惊恐,左军中尉刘季述,右宫中尉王仲先,枢密使王彦范,薛齐等密谋废黜昭宗,改立太子为帝。
主上轻佻变诈,难奉事;专听任南司,吾辈终罹其祸。
不若奉太子立之,尊主上为太上皇,引岐,华兵为援,控制诸藩,谁能害我哉?
——《资治通鉴》
光化三年十一月,昭宗又喝得大醉,杀死宫女,黄门数人,随后回宫醉卧。
刘季述率兵包围宫殿,并威胁百官在联名状上署名,立太子李裕为帝。随后,刘季述逼昭宗退位。
昭宗被囚禁于少阳院,刘季述对他破口大骂,随后锁上大门,用铁水灌入锁眼,命左军副使李师虔率兵围住。
穴墙以通饮食,凡兵器刀针皆不得入,上求钱帛俱不得,求纸笔亦不与。
时大寒,嫔御公主无衣衾,号哭闻于外。
——(同上)
宰相崔胤暗中联络朱温,请他为外援,又与禁军将领孙德昭谋划,于光化四年正月元旦,率军杀死刘季述,王仲先,王彦范等人。昭宗被解救出来,重新复位,改元天复。
崔胤致信朱温,请他发兵入都诛杀宦官。天复元年十月,朱温从大梁发兵。
十一月,宦官韩全诲与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勾结,将昭宗劫持到凤翔,朱温杀向凤翔,李茂贞向李克用求援。
李克用出兵大破汴军,朱温只得暂时退兵。
天复二年六月,朱温再次兵围凤翔,李茂贞被围得粮草尽绝,只得与朱温和解,答应一起诛杀宦官。
天复三年,昭宗命凤翔士兵诛杀韩全诲及其党羽,共杀七十二人。朱温则密令京兆尹诛杀长安城内宦官九十人,然后才撤兵解围,并命侄儿朱友伦护送昭宗还京。
随后,朱温与崔胤又杀宦官七百余人,只留下负责洒扫的小宦官三十人。昭宗认为朱温是忠臣,赐予他“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大功臣”称号,并封梁王。
最后岁月
由于神策军早已解散,朱温便留下一万人马,命朱友伦留京指挥,又派亲信为宫苑使,皇城使,接管了京城所有的禁卫任务。
朱温安排好一切,便返回大梁。
崔胤察觉朱温有野心,忙请求昭宗重新募兵组建六军。
昭宗接受建议,下诏募兵,很快便招到数千人。
朱温大怒,指责崔胤重建六军是要对付城内的汴军。
恰在此时,朱友伦在打马球时不慎堕马而死,朱温便命另一个侄子朱友谅到长安统领汴军。
天复四年正月,朱温命朱友谅率军杀死崔胤,将新组建的军队遣散。
唐昭宗眼看着宰相被杀,却无可奈何。
朱温又上奏请昭宗迁都洛阳,并命汴将张弘范督兵拆毁长安宫室,官府与民宅。
汴军押送昭宗和百官以及长安百姓东迁。
车驾至华州,民夹道呼万岁。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
——《资治通鉴》
四月,昭宗到达洛阳。朱温将昭宗左右侍从全部杀死,替换成自己的亲信,昭宗痛哭不止。此时的他,只能任人宰割了。
八月,朱温密令养子朱友恭和汴将蒋玄晖谋杀昭宗。
十一日夜,蒋玄晖率军闯入宫内,杀死了昭宗及侍寝的李昭仪。昭宗在位十六年,死时三十七岁。
朱温赶到洛阳,在灵柩前假意痛哭道:“奴辈负我,使我受恶名于万代。”
他把朱友珪当替罪羊杀了,拥立昭宗第九子,年仅十三岁的李柷继位。
三年后,朱温逼李柷禅让,大唐就此灭亡。
总结:
昭宗的一生,是个悲剧。他有壮志雄心,但始终没有摆脱宦官和强藩的控制。
若是在安定的形势下,昭宗完全能做一个守成之主。然而,命运让他遇到的是无比混乱的末世。
昭宗终究没能力挽狂澜,而是在失败与流离中结束了生命,也让大唐走向了终结。
▎♋唐昭宗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沦为汉献帝的?
若论唐朝时期,哪位皇帝最作?恐怕再也没有人能超过唐昭宗了,这位皇帝用亲身的经历,给我们呈现出了皇帝级别的不作就不会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原本还可以抢救一下的唐朝,就是被这位硬生生掐断了氧气管,而一直以唐太宗为偶像的唐昭宗,通过一系列的东施效颦,最终硬生生把自己玩成了汉献帝。
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沦为二百五,纵观整个过程,让人真是看着抓狂。
大唐历代帝王若是地下有知,也非得被气得爬出来,吊打一顿这位不肖子孙不可。
唐昭宗上台后的局面
提起唐朝的衰亡,很多人会将原因归结为黄巢起义,认为正是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最终将大唐拖入了再也无法挽回的深渊。
然而,事实上,甭管朝廷用了什么招数,最终黄巢还是被赶出了长安,而回到长安之后的大唐皇帝唐僖宗,当初对局势的点评是:
确实很糟烂,但至少还能够抢救一下。
只是他却不知道,上天给他这位“差评”皇帝洗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大唐文德二年,唐僖宗病逝,其后,在宦官的拥护之下,唐僖宗的弟弟寿王李杰即位,改名李晔,是为唐昭宗。
刚刚即位的唐昭宗,当时所面对的局面,确实很不乐观:
河东没了
大唐要害之地——河东没了,因为先前朝廷雇佣李克用打黄巢,河东被当作筹码被强行送出去了。李克用这人的性格大家都知道,你不给我我都会抢,那么你已经给我了,还想再拿回去?
河东被李克用霸占之后,近在咫尺的河东、河中之地的赋税、盐米,统统没有了,维护长安的门户险要之地蒲津,也没了,这让朝廷很上火。
因此唐僖宗当年回长安后,立马跟王重荣翻脸要盐池,派兵攻打河中,而最后河中、河东宁折不弯,于是大伙儿便一起又攻入长安,闹了一顿。
昔日鲜血凝成的友谊小船为啥说翻就翻了,还不就是为了钱、粮嘛。
皇帝虽然看起来高大上,但那也是要花钱的呀,底下一票小弟都指望着大哥给口饭吃,当大哥的能不拼?
南方藩镇乱了
可能有人会说,大唐历来依仗东南,河东没了,东南粮草运过来不就行了?可当时,南面的藩镇情形也是很不乐观。
从乾符年间开始,王仙芝、黄巢两位的起义队伍,在河南道、江南道、淮南道、岭南道来回穿插,攻州灭县,将原本井然有序的朝廷秩序,穿成了马蜂窝。
朝廷先前派遣的那些忠于大唐的官员,不是被黄巢等人杀掉,就是被手下骄兵悍将们趁机作了。
等黄巢走了之后,大唐再次召唤南方藩镇们运粮,才尴尬地发现,这帮人怎么这么面生,而且还不怎么听话,跟这帮没有文化的大老粗们谈忠君爱国,实在是太伤脑筋。
没了河东、没了河南道、江南道、淮南道的粮米输送,唐昭宗这个皇帝,当的挺失落。
不过,这个时候的大唐,确实如唐僖宗所说的那样,虽然离死不远,但至少可以抢救一下。
毕竟朝廷还有一些值得庆幸的地方:
关中在握
关中的藩镇还在宦官们的掌控之中。从潼关到兴元,守护关中表里的关隘、藩镇将领们,大多是出身神策军的宦官嫡系、养子,这些人的干爹都在宫廷之内,他们说句话, 还是好使的。
巴蜀还在
同时,剑南道巴蜀之地还在听命于朝廷的官员手中,这是大唐最后的庇护所,虽然田令孜最后惨淡回到巴蜀退休,但毕竟是唐昭宗哥哥的亲信,骨子里人家还是明是非、顾大局的。
有着巴蜀天府之国的粮草、赋税输入,大唐虽然萎靡,但至少能够支撑着,不至于倒下。
李克用在观望
同时,河东李克用也在观望,这位新上位的大哥到底对自己有没有看法。虽然李克用忠诚方面比较弱,但人家从名义上来讲,还是属于唐朝皇室成员。
对大唐朝廷,李克用从面子上还是想维护一下的,因此这个时候的李克用,对于朝廷的态度,比较恭敬。
以前小弟多有不是,大哥您新来,多担待,今后咱们从新来过,你看小弟我的表现。
朱温比较乖
同时,僖宗时期倾力打造出来的河南道巨无霸朱温,已经有了崛起的苗头。
在与朱瑄、朱瑾、时溥等人的鏖战当中,朝廷不断给朱温加官进爵,为的就是能够在河南道培育出一个能够脚踢淮南、暴捶河朔、力压河东的强藩。
朝廷希望将朱温培养成一个大唐的保护神,而当时的朱温对朝廷也是投桃报李,摆出了一副义正言辞的姿态,一会儿批评南方藩镇不给朝廷运粮、一会儿指责各地藩镇人员不是朝廷所派。
三月丁亥朔,硃全忠上表:“关东籓镇,请除用朝廷名德为节度观察使。如籓臣固位不受代,臣请以兵诛之。如王徽、裴璩、孔晦、崔安潜等皆缙绅名族,践历素高,宜用为徐郓青兗等道节度使。”
此时的朱温,俨然一副朝廷利益代表人的姿态,被绑在朝廷这辆战车上的朱温,真可谓是指哪儿打哪儿,一点儿也不含糊。让朝廷也是觉得,朱全忠真是一位好同志。
手控巴蜀、关中,外面还有着朱温这样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甘于996的好员工,虽然大厦有些歪,但至少还能维持下去。
若是晚唐帝王有大智慧,能够韬光养晦,说不定还能够翻盘,毕竟当年安史之乱那么糟烂的情况,最终唐朝不还是挺过来了嘛。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面前这位看起来英姿勃发的唐昭宗,竟然会是一个巨坑的主,一把还有希望的残局,最终一步步被下成了死棋,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唐昭宗是怎么玩死了自己,也玩死了大唐的。
第一刀:冲动,继续砍李克用
唐昭宗刚上位,在打不打李克用的问题上其实是犹豫过的,毕竟李克用这个时候对朝廷的态度还算平和。
但很快,一个突发的事件,使得唐昭宗产生了严重误判。
赫连铎求援于幽州,李匡威出兵援之,战于蔚州,太原军大败,燕军执安金俊,献之于朝。
大顺元年四月,李克用攻打云州,结果被云州赫连铎、卢龙李匡威合着痛殴了一通,不仅大败而归,大将安金俊还被当作战利品献给了朝廷。
赫连铎、李匡威这俩货也真是坏种,本来朝廷不想趟这趟浑水,你把人送来,我是杀还是放呢?
沙陀军新败,这个消息对于朝廷来说,十分诱人。从僖宗开始,朝廷就一直想要收复河东,只是最终失败,忍了这么久终于等到李克用被揍的消息,是时候去痛打落水狗了!
很快朝廷上的官员们便群情激奋地喊着收复失地,重振山河,而赫连铎、李匡威也一直在召唤大哥,哥快来吧!都已经揍惨了,就等你来踹了。
河南道的朱温也连连上表,皇上,你大胆去揍他,别怕,有我呢!
李匡威、赫连铎、硃全忠等上表:“请因沙陀败亡,臣与河北三镇及臣所镇汴滑河阳之兵平定太原,愿朝廷命重臣一人都总戎事。”
一时间, 唐昭宗也开始冲动了,要是把河东弄过来,那自己可就真的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
虽然耳畔宦官杨复恭等人不停劝阻,老大,要慎重,别冲动,但巨大的诱惑还是让唐昭宗动摇了。
干吧,不干,后悔一辈子!
于是朝廷便派出了以宰相张浚、京兆尹孙揆为首的三千神策军前去征讨,原本打算以领导姿态去指导一下众军踏平太原,然后顺便摘个桃子。
没想到李克用竟然这么不好惹,赫连铎、李匡威被一顿狂揍,遁逃;京兆尹孙揆被李存孝掳走,锯了;朱温最坑,吆喝声最大,却只派了千把人助阵。
张浚顿时抓狂了,明明是来走过场的,竟然变成了主力军,这几千人,还不够河东军塞牙缝呢。
结果可想而知,朝廷大败,虽然李克用给了朝廷面子,但这一把,算是让所有小弟们也都看出来了。
朝廷神策军的战力,真是弱爆了。当大哥,没有一个震慑小弟的力量,那就危险了。
本身就已经让人瞧不起了,可唐昭宗却没有自悟,接下来干了一件自残的事情,直接让自己堕入了万劫不复。
第二刀:捅了身边的宦官
关于宦官,很多人经常带着有色眼镜来看这群身残志坚的群体,唐朝宦官确实很嚣张,连皇帝都敢撸,因此晚唐时期的皇帝,对这帮人的看法,其实也不咋滴。
唐昭宗就是这个看法,自己是要效法唐太宗的,那身边自然都是能臣武将,屁股后面跟着一帮宦官在旁边出谋划策,多掉价。
因此,他决定,弄掉那个整天在自己面前指手画脚的权宦——杨复恭,换几个听话的宦官,以后重用文臣武将,开启一段辉煌的中兴之路。
唐昭宗的想法听起来也没毛病,但是他忘了,杨复恭虽然嚣张,但他的利益和唐昭宗是一致的。俩人其实是个利益共同体,如今皇帝突然要踹人下车,杨复恭能不觉得很受伤?
你个白眼狼,我扶你上位,我容易吗?刚当皇帝就过河拆桥,太过分了,与唐昭宗撕破脸的杨复恭被逼逃亡,向着兴元养子方向逃去。
而大权在握的唐昭宗此刻下了一个昏招,那就是命人追击杨复恭,他找的帮手是李茂贞、王行瑜。
李茂贞在当年抗击黄巢大军之时,脱颖而出,是个人物,但本身政治素质并不高,被提拔为节度使之后,就有了坐大的小心思。先前周边都是宦官们养子把持着,自己敢露出不臣之心,分分钟就被秒了。
如今皇帝和宦官内讧,正是自己崛起的好时机,于是李茂贞就借着帮朝廷的机会,把杨复恭山南道、京畿道内的势力全部拔除,等皇帝说李茂贞你辛苦了,回去吧。
李茂贞这才笑了笑,老大,你没听说过,请佛容易,送佛难,我都吃了,还能还?
砍了自己身边的得力助手,喂肥了一个不听话的关中枭雄,更让唐昭宗无语的是,这个李茂贞是真敢放下身段打人!
第三刀:坑了大臣
宦官靠不住了,臣子们也靠不住了,关键时刻唐昭宗想到了皇族,当他与李茂贞因为山南节度使到底给不给李茂贞的问题上闹翻之后,唐昭宗很生气。
他一生气就按捺不住想要揍李茂贞,随后唐昭宗命嗣覃王率军讨伐李茂贞,自己到底啥实力,心里没个数?
就这样,嗣覃王率领五十四都(朝廷全部家底)去讨伐李茂贞,结果在兴平被李茂贞一顿狂揍,朝廷大军顿时崩溃,败军逃入长安。
李茂贞顺势带兵入朝,老大,你不能白白打人,得给个交代。
在李茂贞的逼迫之下,唐昭宗被迫杀了宰相杜让能、斩了中使西门君遂、内枢密使李周潼。凡是跟唐昭宗一条心的臣子、宦官这一把全部挂了,剩下那些一看跟着老大走的结局这么悲惨,也都打了退堂鼓。
这个老大实在是太坑,从此宰辅们、宦官们都各找门路,到处拜山头,没一个敢把身家性命托付给朝廷。
手下一群离心离德的小弟,本着打工的心情站班,人心散了,队伍如何带?当时唐昭宗的情况就是这样,团队内部崩溃了。
第四刀:心太软,坑了皇族
其后,李克用制霸天下,想要替唐昭宗出一口气,自己也能博得一个勤王的好名,于是挥兵入关,替皇帝找场子。
一时间,昔日欺负过唐昭宗的关内藩镇纷纷平躺,哀嚎遍野,此时的唐昭宗如果能借助李克用力量搞定关内也还行,可这个时候他犹豫了,他怕李克用是个曹操。
于是李茂贞被留了下来,成为了唐昭宗制衡河东的棋子,但这枚棋子也最终成为了大患。
其后,李茂贞和朝廷再度闹翻,唐昭宗领着诸王逃到了华州韩建所在地,待了一年。这一年里,韩建好吃好喝伺候着,但干了两件事,直接把唐昭宗变成了孤家寡人。
一件事儿就是解散了护卫神策军,另一件事儿是杀残了唐昭宗身边的王爷们。
这一下,唐昭宗可就彻底没有了依靠,以至于后来回到宫内,被宦官废黜、被宦官挟持,如同木偶一般,毫无反抗能力。
在这个时间,有一个人一直在旁边看戏,等他觉得戏看得差不多了,他便走到了台前,准备取而代之。
这个人便是朱温。
无力回天,沦为汉献帝
在击败李克用之后,朱温觉得,自己这么牛,也应该做做公益事业。为何不去帮帮皇帝呢,不过长安不好,来洛阳,近些,我能罩得住。
于是,七万汴军浩浩荡荡向长安进发,而得到消息的宦官们,裹挟着唐昭宗一路狂奔凤翔,此时的唐昭宗去哪儿,已经身不由己。
在凤翔和汴军的终极PK之中,李茂贞落败,朱温成为了最后的赢家,而他的胜利品便是唐昭宗。
挟天子而令诸侯,朱温成了大唐版的曹操,而唐昭宗也最终把自己玩成了汉献帝。
天佑元年春,在朱温的授意之下,长安被毁,居民、官员全部迁往洛阳。
南下的途中,唐昭宗回望长安,他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明明想当唐太宗,最终却活成了汉献帝。
而他更不知道,即将面对的那位朱温,可没有曹操的好耐性,人家的目的可不是辅佐大唐,当大唐的权臣枭雄。人家是要称帝的,自己的命运其实比汉献帝,还要苦很多。
没办法,自己作出来的苦果,怎么也要咽下去,历史就是这样,让人无奈却又不得不接受。
▎↯唐昭宗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沦为汉献帝的?
谢邀,唐昭宗李晔的开局可比汉献帝刘协好多了:刘协从即位开始就受制于董卓,一生都是傀儡,而李晔则有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力量和忠心的大臣,全因自己志大才疏最后沦落为傀儡的。
继兄登基
文德元年(888年)二月,唐僖宗李儇病重,李儇的儿子都早夭,群臣认为李儇的六弟吉王李保按顺序最长,应该继位,只有左右神策观军容使杨复恭请求任命李儇七弟寿王李杰监国。三月六日,李儇病逝,遗诏立寿王为皇太弟,三月八日,寿王即位,时年二十二岁,同年十一月改名李晔。
爱好玩乐的唐僖宗李儇
驱除宦官
与其他王朝的宦官专权不同,唐朝后期宦官势力更大,他们甚至掌握了都城禁军神策军的指挥权,唐僖宗李儇就是大宦官田令孜拥立的,而李晔则是杨复恭拥立的,因此,杨复恭权势滔天。
李晔通过挑拨杨复恭与他的干儿子们的矛盾,成功逼反杨复恭,而自己通过联合一些节度使的力量成功击灭杨复恭,从此朝廷的宦官势力得到极大削弱。
藩镇割据
早在安史之乱后就有藩镇割据的趋势,但在黄巢大起义后割据情况越来越严重。
黄巢起义
李儇在位时,李昌符据凤翔,王重荣据蒲、陕,诸葛爽据河阳、洛阳,孟方立据邢、洺,李克用据太原、上党,朱全忠据汴、滑,秦宗权据许、蔡,时溥据徐、泗,朱瑄据郓、齐、曹、濮,王敬武据淄、青,高骈据淮南八州,秦彦据宣、歙,钱镠据浙东。唐朝中央政府仅能控制长安附近和四川的一部分。
藩镇林立
这些藩镇各个兵强马壮,而皇帝能控制的军队则少之又少,李晔决定组建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而他身边最近的就是禁军神策军了。神策军早在唐僖宗时就严重受损,李晔趁此机会重建了神策军,想像先祖一样靠军队夺取天下。
征讨藩镇
李晔继位后,大宦官田令孜的哥哥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起兵反叛。为了这唐朝最后能实际控制的地盘,李晔决定武力平叛。
文德元年(888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昭宗任命韦昭度为行营招讨使,率兵出征,令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助讨,同时新设永平军,以王建为节度使,几路军马浩浩荡荡向成都进发。891年,联军攻陷成都,但王建趁机割据四川,唐朝失去了对蜀地的控制,白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军力。
王建割据蜀地后建立的前蜀
在藩镇之中,最强的当属李克用和朱温,而朱温为了打击李克用,决定拉李晔当枪使。890年,朱温联合卢龙节度使李匡威,吐谷浑部首领赫连铎一同上书李晔,约定一同进攻李克用。
梁(朱温)晋(李克用父子)争霸
李晔宣布讨伐李克用,以张濬为招讨使,并以李匡威和赫连铎为正副北面招讨使。几路联军都被李克用分兵打败,而朝廷的军队损失更是惨重,李晔辛辛苦苦组建的军队完全付之东流,自此,朝廷再也没有能力组建军队了,李晔也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傀儡生活。
傀儡生涯
893年7月,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上书讥讽李晔,李晔大怒,不顾宰相杜让能的劝谏,派最后的一点禁军进攻李茂贞,被打得大败,李茂贞趁机兵临长安,李晔不得已杀了杜让能来安抚李茂贞。
李茂贞势力范围
895年,李茂贞再次进攻长安,李晔被迫逃往河东去寻求李克用的庇护,在路上被华州刺史韩建追上。韩建趁机挟持李晔,李晔在华州被幽禁约三年。898年,朱温占据了洛阳,势力强盛,导致李茂贞、韩建和李克用建立暂时的联盟,他们决定宁可让李晔回到长安,也不能让他落到朱温手里。同年,李晔终于回到长安。
900年,一部分宦官发动政变,囚禁李晔,改立太子即位。期间为了防止李晔逃跑,连李晔居住的屋子的锁都被铁水浇灌,饭食也通过墙上挖的洞里送进去,一代皇帝居然过得如此悲惨。这些宦官决定投靠朱温,但朱温反而拥立李晔复位。
901年,大宦官韩全诲联合李茂贞,宦官们又开始弄权,宰相崔胤为了解决宦官,决定求助朱温。韩全诲为了压制崔胤,请求李茂贞发兵控制长安,而朱温的军队也赶到长安韩全诲只得挟持李晔跑到李茂贞的驻地凤翔,朱温则紧追不舍,包围凤翔。903年,凤翔城内粮尽,百姓已经互相以人为食,李茂贞为了活命,杀了韩全诲等宦官,并且把李晔交给朱温,皇帝已经完全成了节度使之间斗争的工具,被送来送去。
朱温返回长安后,杀尽宦官,第二年逼李晔迁都洛阳,同时悄悄地杀掉李晔身边的亲信,换上相貌相似的自己人,自此,李晔身边再也没有可以相信的人了。
身死国灭
904年8月21日晚,李晔正在睡觉,朱温部将蒋玄晖和史太带兵闯入禁宫,弑杀李晔。李晔之子李柷继位,不久后李柷“禅让”朱温,唐朝彻底灭亡,李柷也被毒杀。
纵观李晔一生,在他继位时大唐已经风雨飘摇,自己则希望通过励精图治来解决它。但自己却并没有彻底解决宦官问题,辛苦培养的军队也因自己用人无方而损失殆尽,最后只得流落于各节度使之间,终于被朱温所杀。
------------------
推荐阅读:
工龄32年,现在还是助理工程师,评审中级职称时,主管单位说没有指标就不给盖章,这有依据吗?该怎么办?
上一篇:30+岁的已婚已育女性,你们都在做什么工作呢?工资多少?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