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高福本来和李卫一起被雍正发现,为什么高福背叛雍正被杀?
▎┻《雍正王朝》中高福本来和李卫一起被雍正发现,为什么高福背叛雍正被杀?
我来回答:
前面几个回答接连讲了老八胤禩、老四胤禛、老十四胤禵是怎么挨个给太子胤礽下套的,结果导致了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从此再无翻身之地。
而这临门一脚就是老十四胤禵踢的,老十四胤禵背后又是老八胤禩在指使,而老八胤禩背后又是老四胤禛在设套,一个太子做到这个份上,前有兄弟们下套,后有康熙帝逼反,也真是窝囊透顶了……
可是太子胤礽之所以走上了绝路,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给任伯安的信落到了老八胤禩手中,而这个送信的不是别人,正是老四胤禛的手下——坎儿。
一、坎儿被下套:
坎儿被下套,表面上看是因为李卫和翠儿的离去,导致自己买醉,不小心入了别人的圈套。
其实不然,坎儿本身存在一个难以克服的弱点,而且这个弱点是可以毙命的!
邬思道虽然在坎儿死之后,哀叹:
“杀坎儿者,邬思道也!”
其实我们理解是有多方面的,我们可以认为杀坎儿的是邬思道,也可以理解杀坎儿的是老四胤禛,亦可以理解成杀坎儿的就是他自己!
简单的理解,坎儿被杀,就是因为他背叛了老四胤禛,因为背叛所以被杀,而且是不得不杀。
相对应,我们会联想到李卫,会觉得正是因为老四胤禛派李卫去西北监视年羹尧,而没有选择坎儿,也就注定了坎儿的悲剧,其实不然。
老四胤禛当年从扬州带回的李卫和高福(坎儿),对他俩是同样重视的,没有说前面重视了李卫,后面就得杀了坎儿。
坎儿和狗儿(李卫)一起追求翠儿,可是李卫和翠儿前脚刚走,坎儿就去买醉,他认为四爷选了李卫,就会放弃他高福(坎儿),显然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这是对自己上级的不忠。
而且一个女人就把他搞定了,说到底,他根本不爱翠儿,他只不过是一个下半身思考的人而已,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即使委以重任,也是长久不了!
二、坎儿暴露:
坎儿还是太天真,他犯了错之后,却没有马上汇报老四胤禛,或者汇报邬思道,寻求解决的方法。反而是沉溺其中,甚至想着跟那个妓女过日子,真是幼稚至极。
从他透露了《百官行述》的事情之后,他就已经毫无挽回余地了,而且把老四胤禛推入了深渊。
这时候的老四胤禛极其危险,因为上一次他烧了百官行述之后,太子胤礽和老八胤禩才突然醒过味来,枪口一致对向老四胤禛。
太子胤礽一直追问老十三胤祥那封信的事,而老八胤禩也不闲着,继续套坎儿的话,并成功地套出了太子胤礽有封信在老四胤禛那里。
老十三胤祥劝老四胤禛烧掉那封信,我们看老四胤禛是怎么说的:
“我何尝想留着这封信呢,可人无害虎意,虎有伤人心,万一这事掀出来,难保太子会全推到你身上去。”
但老四胤禛说这句话的时候,明显是眼睛看向邬思道的,很有可能不烧信就是邬思道的意思。
结果老十三胤祥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怕这封信透露出去,尤其是透露给老八胤禩怎么办?
结果老四胤禛信誓旦旦地说:
“我府上篱笆牢,不像你那儿,一句话刚说出口,就立刻传到人家耳朵里去了。”
随后老十三胤祥就告诉了老四胤禛坎儿跟老八胤禩的人打得火热……
三、坎儿被杀:
老十三胤祥白天跟老四胤禛讲了坎儿的事,到了晚上邬思道就找到了坎儿,并给他指了一条“明路”!
前面老十三胤祥非常怕太子胤礽的信落到老八胤禩手上,为什么后脚邬思道就把信送到老八胤禩手上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老四胤禛已经自身难保!
刚才也提到了,坎儿已经透露了这封信的存在,只要老八胤禩确定这封信在老四胤禛手上,那么问题就很好解决了,只需要汇报康熙帝。
你老四胤禛拿着这封信既不汇报康熙帝,又不毁掉,什么意思?
想以此挟持太子胤礽吗?
那么邬思道派坎儿给老八胤禩送信,是不是老四胤禛的主意?
这个问题很难说,假如是他的主意,就等于,他走了一步丢车保帅的棋,害了老十三胤祥,保住了自己。假如不是他的主意,那么害老十三胤祥就非他本意,这才更符合老四胤禛的光辉形象。
所以,邬思道心领神会地自行处理了该事,马上把这烫手的山芋送给了老八胤禩。老八胤禩但凡冷静一下,先利用坎儿通过《百官行述》的事干掉老四胤禛,再利用书信干掉太子胤礽,那么或许胜利在握。
可惜,他急于把太子胤礽拉下水,还是给了老四胤禛喘息的机会。
缓过神来的老四胤禛急忙杀掉了坎儿,消灭了人证,物证也已经送出,百官行述也已经烧毁,自此,自己这里是摆脱干净了。
只是害了老十三胤祥被圈禁了整整十年,那么老四胤禛知道会是这个结局吗?
四、老四胤禛忏悔:
老四胤禛在得知邬思道派坎儿送出那封信之后,他丝毫没有怪罪邬思道的意思,反而自己内心充满着矛盾。
正是出于这个心理状态,他找到了自己府上的大和尚,求开脱:
“近日,只要一合上眼,便见万座大山矗立,千条大河奔涌,请问大和尚,这大山是真山还是假山?那大河是真河还是假河?”
他说的这句话意思很明显,其实他眼中看到的山河,就是大清的江山。
也就是说这时候,江山在他眼中一会儿是真的,一会儿又是假的,他从来没有离江山这么近过,他该怎么办?
大和尚让他把佛珠放到地上,然后问他,这还是佛珠吗?
老四胤禛说不是了,因为不念,就不是佛珠,大和尚一听乐了:
“倘若心中没有江山,纵有千座大山,万条江河,那都是虚幻……”
老四胤禛又讲了:
“那为何每当我眼前矗立起万座大山,趟过大河之后,心中便顿生无限烦恼,不尽忧愁呢?”
老四胤禛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意思就是说,如果我拥有了江山,可是却徒增了很多烦恼,非常忧愁。
大和尚又说:
“有江山就不该有我,有国便不能有家。”
大和尚知道老四胤禛夺嫡之路就在眼前,但是被家被情困住了,于是告诉他要想得到江山,那么必须舍弃小家。
于是,老四胤禛终于坚定了自己夺嫡的决心,同时也为自己害了老十三胤祥和即将杀掉的坎儿而感到遗憾。
其实从他放下佛珠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他要开杀戒了,而第一个要杀的人就是坎儿,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的江山大业铺路的。
最后老四胤禛闭上眼睛,说了一句:
“阿弥陀佛!”
这四个字,也算是表达了自己对坎儿和老十三胤祥的歉意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雍正王朝》中高福本来和李卫一起被雍正发现,为什么高福背叛雍正被杀?
在进入《百官行述》篇章之前,高福和李卫俩人的友谊可谓风雨同舟,哥俩的人生轨迹几乎是一模一样,有相同的起点,均等的机会,一起逃荒,一起被四爷纳入了潜邸,开启了跑腿小弟的职业生涯,但哥俩却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仕途平步青云,一个命丧黄泉。这是怎么回事呢?要讲清楚,这还得从这哥俩办事的能力和态度说起。
哥俩的办事能力和态度
《雍正王朝》中,高福(坎儿)、李卫(狗儿)、翠儿是四阿哥在江南赈灾收留的小乞丐,在潜邸,高福和李卫接触的人和事是一样的,四阿哥胤禛对他们并没有厚此薄彼,邬思道对他们的感情都很深厚,闲暇之余除了教他们识字,还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邬思道是读书人,觉得坎儿和狗儿名字不雅,让胤禛赐给他俩改为高福和李卫。
就连狠人年羹尧见到他们俩人,都表现出有柔情的一面,年羹尧给他们带来礼物的时候,不仅一人给了一个戒指,还让他们俩公平竞争,看谁能追到翠儿,谁先抱得美人归。
随着四阿哥胤禛野心增长,在四阿哥手下历练多年后的高福和李卫,也慢慢成了胤禛的情报收集专员和跑腿小弟了。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胤禛遇到一件颇为棘手的事情,就是必须派人抢先拿到任伯安记录的一本叫《百官行述》的书。
众所周知,《百官行述》本就是一套阴谋之书,这种见不得光的差事,胤禛必然会安排下人去处理,而且最好是新面孔,又信任的下人去办理,胤禛自然就想到高福和李卫。
彼时,《百官行述》就寄存在八阿哥门人开办的万永当铺,需要派人拿当票去取回来。
这件事处理好了,不会加分,但处理不好,胤禛会触怒康熙,必然给康熙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这是一件绝不能出差错的事儿。
在邬思道和胤禛的商议下,安排老实的高福去办这件事,从安排来看,高福在邬思道和胤禛心目中分量还要比李卫高一点,否则,胤禛也不会优先安排他去取《百官行述》。
至于高福能不能把事情办得漂亮,不留痕迹地完成任务,那就需要高福自己去琢磨了。
在去万永当铺取《百官行述》的差事上,高福和李卫的工作能力就已经立见分晓。试想,八阿哥门下的那帮人哪个不狡猾,哪个是好糊弄的主啊。
高福临走之前,邬思道拦住他,特意交代:“此事事关重大,要办得精心些,去了就说受任伯安委托来取货的。”防止暴露自己的身份。然而,高福明知道,此事事关重大,却没有用心去准备,跟个愣头青似的,拿着当票大大咧咧去万永当铺了。
连个妆都没化,好歹粘两撇胡子迷惑对方也行,要不设计个撤退路线,隐藏自己的行踪。这样的话,就算拿不回《百官行述》,也至少不会留下尾巴。
果然,高福迈着踉踉跄跄的脚步从万永当铺回来,神情慌张,想必是被当铺老板盘问和质疑手足无措,怕出乱子,就赶紧溜了回来。
高福不仅没有取回《百官行述》,还稀里糊涂地留下了自己的尾巴,口音、样貌等特征都被当铺老板记住了。
反观李卫。
二次去万永当铺执行任务的是李卫,虽说李卫面对的同样对手,但情况要比高福更复杂一点,因为经过高福之举已经打草惊蛇,李卫要面对的比上一次的情况更复杂。
但李卫却处理得游刃有余,展现出自己的高技能:一是模仿官二代败家子,说其他地方方言,成功掩盖了自己的身份;二是李卫临时发挥,辨别茶叶的成色,别看这一细微举动,展现出李卫就是官二代败家子的形象,令对方对他伪装的身份深信不疑。
李卫这精湛的表现,即令阅人无数、又狡猾的当铺老板,丝毫没有看出任何破绽,完美地完成任务。
所以说,高福和李卫的表现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高福这个人不懂得变通,交付这么重要任务给他,不仅铩羽而归,还留下尾巴,而李卫比较机智,顺利地完成任务。
这也让四阿哥重新审视了他们办事的能力和态度,更何况,四爷从来是一个只以结果论成败的人。
这也为高福和李卫的不同命运埋下伏笔!
高福被下套,背叛四爷
四阿哥胤禛虽说当着诸位阿哥的面烧毁了《百官行述》,但是太子写给任伯安的密信并没有一块烧,而是被四阿胤禛收藏起来。
此时四阿哥胤禛害怕李卫因在获取《百官行述》这个扮演角色被八阿哥察觉,所以打算让李卫出去避风头,加上桀骜不驯的年羹尧外放,不好管。
所以设计李卫和翠儿幽会被抓的情节,既解决了李卫出京的问题,又能监视年羹尧忠诚度。
高福和李卫虽说相同起点,但他们的认知和定位不同。李卫一直鞭策自己,时刻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他知道机会永远只有一次。
然而,高福对自己的定位依然停留当初刚刚追随胤禛的时候那个状态和态度,以为犯错了,胤禛还会给他二次机会。就是因为他这种幼稚心态,结果被八阿哥府上的胡管家盯上。
高福得知李卫抢先抱美人归,心里别说多伤心了,加上四爷没有做出处罚,还成全了俩人,并让年羹尧带李卫和翠儿离开。情场失意,心情苦闷、压抑,便自己跑伯伦楼买醉,结果酒后失言被老八的管家利用美人豪宅给拉下水。
不仅说出胤禛除掉任伯安的细节,还交代了四爷获取《百官行述》的前因后果,就连四爷收藏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都盘了出来。
说到底,高福压根就不爱翠儿,仅仅一个人尽可夫的青楼女子就把他搞定了。而且,还做出背叛有恩于他的主子,他的死是必然的结局。
高福伤心卖醉,其实有两个缘故:从感情上,他不愿意接受昔日形影不离的三个人如今只剩下他一个;从心理上,他不服气,说好了公平竞争,可狗儿偏偏不按套路出牌,先行一步拿下了翠儿。
怎么让三人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了。木讷的高福想不通,只选择逃避现实,回避他内心的脆弱。说明高福这样的人往往容易被人利用!
高福被杀是必然
反之,李卫被安排去四川监视年羹尧后,又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整个人都脱胎换骨。而虚头巴脑的高福自背叛四爷后,整日提心吊胆的,结果被邬思道看出了端倪。
此时,十三阿哥和四阿哥,邬思道在下棋,四阿哥自诩府上篱笆牢固取笑老十三府上四面漏风。
这时十三爷胤祥就提醒四阿哥胤禛了,四哥你不要笑我,我发现最近您府上有人和八阿哥的人正打着火热呢。四爷胤禛听后,面目黧黑看邬思道,邬思道显然猜到了坎儿,这才有了邬思道夜访高福的情节。
邬思道认为坎儿还有的救,毕竟年幼,很多事看不透防不牢。高福(坎儿)向邬思道交代了实情。这才知道高福借酒消愁被拉下水的前因后果,在高福祈求之下决心制定计划帮助高福,将计就计让他将功赎罪。
按邬思道的想法,只要太子密信到了康熙的手里,太子一被废,其他阿哥们将重点转移夺嫡上,坎儿就有救了。等办完这事后,就由他替坎儿求情,四爷可能会卖他一个面子饶了坎儿。
不料,他们的对话被四阿哥胤禛派人监听,提前命高毋庸用毒酒鸩杀了坎儿。坎儿临死前还挣扎着喊着要见邬先生,当邬思道赶到时为时已晚!
邬思道摸着坎儿一具冰冷的尸体,不禁老泪纵横,喃喃地说道:“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这也为邬思道在雍正继位的当夜激流勇退埋下了伏笔。
对于四阿哥来说,高福犯错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承认错误并及时纠正,直到被发现后才忏悔。从这一点高福的死不冤枉。
虽然他将功补过,但八爷知道这件事不可能就这么简单地一概而过,毕竟高福成了这件事的唯一当事人,等太子和八爷突然醒过味来,上报康熙调查信件来源,那意味坎儿的暴露,他暴露了,就意味着胤禛也暴露了。
所以一个有过背叛历史的人,已经是毫无挽回余地了。为了永绝后患,只能将其灭口。
写到最后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高福酒后背叛四爷,等酒醒以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向四爷请罪认错,而是还在八爷给的诱惑之间徘徊,说到底他还是没抵过美女和豪宅的诱惑,就算这次胤禛放过他,那么还会有下次的诱惑呢,雍正怎么可能冒险养虎为患,留下祸根,所以坎儿死是必然的。
纵观高福的一生,他最失败的地方就是优柔寡断不能决断,活得悲怆,死得也不冤。而李卫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活得通透,始终忠于四爷,最终也混得风生水起。
▎☿《雍正王朝》中高福本来和李卫一起被雍正发现,为什么高福背叛雍正被杀?
《雍正王朝》中。李卫和高福两人出身背景相同,又是发小,但是他们两个最终的结局却是截然不同。
李卫狗儿,高福即坎儿,还有另外一个翠儿,他们在雍正前往江南筹款赈灾之前,都是扬州地面上的小叫花子,不仅生活困苦,就连家人过世都无钱办理后事,可以说能不能生存下来都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雍正的到来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尽管他们只是在府上做着辛苦事情的仆役下人,但是至少衣食无忧,只是可以不用再忍饥挨饿,流落街头,这样的命运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非常的满足。
然而,虽然李卫和高福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又是同时进入的雍正府邸,但是两人天资上的差异很快就显现了出来,李卫不仅赢得了雍正的信任,还赢得了翠儿的青睐,这样一来,高福就在事业上和情感上都成为了失意者。
在李卫带着翠儿跟随年羹尧前往四川之后,高福也逐渐自甘堕落,被人所利用,同八阿阿哥胤禩的管家打得火热,尽管在邬思道的指引下想要将计就计,戴罪立功,但是难逃被杀的命运。
而李卫到了四川,跟随着年羹尧从下人开始做起,后来成为了知县、粮道、布政使,到了雍正登基之后升任江苏巡抚,进而升格为两江总督,实现了从一个小叫花子到封疆大吏的人生逆袭。而李卫最让人称道的也是他之所以能够纵横于官场的便是对于雍正的绝对忠诚。
所以对照两人的人生发展轨迹,在钦佩李卫的同时,也不面为高福感到了可惜。
高福为雍正所杀,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高福他只是斗争的“牺牲品”和“替罪羊”,高福必须要死。
高福在自己的与八阿哥管家勾结的事情被发现后,非常希望能够将功补过,匡正自己的过失,于是在邬思道的指引下,高福偷出来了如今藏在雍正府上的那封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件,并且交给了八阿哥。最终这封信件经过十四阿哥的手,呈报给了康熙皇帝,也成为了太子二度被废,也是最终被废的导火索。就在太子被废,十三爷被康熙圈禁的当天,高福也走到了他生命的重点,为雍正毒杀。
高福必须要死,不是因为他所犯的过错,而是因为他只是“牺牲品”和“替罪羊”。
首先,雍正需要将太子二度被废与自己彻底撇清干系。
尽管康熙二废皇太子,自始至终雍正以及邬思道都是不折不扣的幕后推手,尽管没有出头露面,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必然要为胤礽的二度被废承担最为主要的责任。而这一旦为康熙所知,雍正必然会引得康熙的不满与很怒,自己的结局很有可能会同大阿哥胤褆一样。
所以,雍正需要从根本上闭塞整件事情的消息,不能让康熙知道自己欲擒故纵进而成为了太子被废的帮凶,进而继续维护在康熙心中的良好印象,所以高福必须要死,可以说高福是被“灭口”,也可以说高福只是一个“替罪羊”,而他的死要保全的便是雍正自己。
其次,雍正也要用这样的方式给邬思道一个提醒。
主意是邬思道出的,雍正也是必然知晓的,但是事情完结之后雍正依然杀掉了高福,并且是完全被这邬思道进行的,这才有了邬思道那句“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这实际上也是在给邬思道提醒,要邬思道明确自己与雍正身份上的差别,对应的关系,也让邬思道时刻明白自己的处境和地位。
再此,雍正需要有人来为十三爷胤祥被圈禁充当“替罪羊”。
这其中不免有雍正泄私愤的情绪在,毕竟自己最要好的兄弟,自己最好的帮手就这样落得一个被圈禁的结局,雍正内心必然是非常的愤恨的,而此时的高福因为自己的“背叛”也同样引得了雍正的愤怒,毕竟此时雍正对于十三爷的怀念已经超过了太子被废的喜悦,所以高福需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胤祥谢罪。
高福的死与雍正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
雍正的性格是典型的“知恩图报”、“施恩望报”以及“有仇必报”。
这也就决定了高福在从雍正知晓他已经犯下错误的那一刻开始,就从根本上失去了雍正对于他的信任,在一向以篱笆牢、规矩多、下人懂规矩雍正府上,出现这样的事情,本就是对雍正治下能力上的挑衅,更是直接挑战了雍正自负心里,所以,再这样的情况之下,高福的死也就成为了必然。
▎⊕《雍正王朝》中高福本来和李卫一起被雍正发现,为什么高福背叛雍正被杀?
高福与李卫,是起点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但最终一个年纪轻轻死于非命,一个位极人臣、人生辉煌。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呢?
高福与李卫的人生分野,源于一个女孩,她就是小翠。
高福、李卫与小翠,本是相依为命的三个小叫花子,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因为碰上了四阿哥胤禛,被带回雍王府做了奴才,从此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年羹尧曾经送给高福和李卫每人一个翡翠戒指,看他们谁能把它戴到小翠的手上。最终,小翠选择了李卫,并跟随李卫去了年羹尧身边,从此步步高升,飞黄腾达。
而高福呢,正是因为小翠跟着李卫离开了,所以他痛苦不堪,酒楼买醉。醉倒时,他手里捏着的正是年羹尧送他的戒指。
正是因为醉倒在酒楼,高福才落入八阿哥府上管家的圈套,在懵懵懂懂中背叛了雍正。此后,那个管家又送宅子又送美人,高福已经上钩,无路可退了。
此事暴露后,邬思道决定将计就计,让高福把一封信假装偷给了八阿哥胤禩,而正是这封信扳倒了太子。
做完这件秘密之事后,高福已经是死路一条了。
审视高福和李卫的一生,在小翠嫁给李卫之前,他俩的人生是没有区别的。但小翠嫁给李卫后,两人走上了天壤之别的道路。
这算什么?只能用命运来解释。
小翠为何选择李卫而不是高福?这没有理由。因为喜欢一个人或者不喜欢一个人都是不需要理由的。
如果当初小翠选择了高福,那么高福和李卫的命运会互换吗?也许会,也许不会。
命运的齿轮严密而有力,却不讲道理。它也许会给你蜜糖,也许会给你砒霜,但从来不告诉你为什么。
如果说高福做错了什么,那就是不该去那家酒楼喝酒。可是,失恋了喝点小酒,又算什么错呢?
▎█《雍正王朝》中高福本来和李卫一起被雍正发现,为什么高福背叛雍正被杀?
可以说高福和李卫,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人,尽管他们都曾经是普普通通的百姓。事实上从两个人的一登场,李卫与高福两人之间就形成了鲜明的差距。
两个人的第一次出现是在雍正前往江南赈灾的时期,李卫高福联手上演了一场欺骗乞讨,高福假扮成尸体,李卫则充当主角扮演一个卖身葬兄弟的灾民。一通忽悠下去,还真骗了不少围观人员的钱财,只可惜旁边一个围观人员烟斗里的烟灰无意间撒到高福的脚面,烫的他有了动静,这才揭开这个骗局。但从这次难兄难弟的合作也可以看出,李卫适合做一个有台词的演员,而高福只能做一个假扮尸体的群演。谁有口才有能力,同样在旁边围观的雍正能对谁有印象,答案是相当清晰的,只能是李卫。
而两人被雍正收为奴才之后,随后又跟着雍正参加了另一次出行——夜宿江夏镇。而就在那天夜里,并不知道雍正底细的江夏镇刘八女的爪牙,企图对雍正一行人进行抢劫,又是李卫在外面巡逻的过程中发现了异样,及时发现了雍正的住所存在强盗通行的密道,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高福又是什么表现呢?只能说是一脸迷茫!完全是跟着李卫的指挥及时逼退了强盗。尽管两个人一起进入雍正王府,但事实上从这个时候,两个人在雍正面前就已经形成了天差地别的差距,一个未来可堪大用,而另一个,也就是做奴才的命!
而到了百官行述事件当中,在雍正王府已经成长混迹多年的高福,也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进步。再拿到百官行述存放当铺的当票之后,雍正指派高福冒充任伯安的手下前去冒领百官行述,从这一点来看雍正还是很想重用高福,毕竟此时的他仍然是自己手下忠实的奴才,而他赶到当铺所面对突发状况的表现又是什么呢?让他来到当铺,当铺老板声称曾与任伯安有过约定,当票里的东西只能他本人前来提取。吃了闭门羹,束手无策的高福只能跑回雍正王府复命,而随后李卫出马打扮成一个吊儿郎当的公子哥,成功的骗过了当铺老板,将事先准备好的赃物存放于当铺中,又配合十三爷以追缴赃物为名将百官行述全部骗走。面对突发状况,谁惊慌失措谁应对自如?答案依旧是显而易见的。
并不是雍正不愿意培养高福,而是李卫的能力注定了他要首先出头从而获得雍正的重用。而高福的表现,也只能意味着他继续从事奴才的行当,虽然爬的没有李卫高,但能成为雍正忠实的奴才也未必不是一条好出路,只可惜情场失意的他走偏了方向,稀里糊涂成为了双面间谍,最后也只能落一个被杀人灭口的结果。
背叛雍正,将百官行述的秘密全盘托出,辜负了雍正多年来的养育!
帮助八爷党充当间谍,一向以老好人身份示人的八爷就算最后胜出,他能让人知道自己曾经干些过如此下作的事吗?为了掩盖自己四处安插间谍的秘密,高福在未来必然会遭到灭口!
可以说,高福走到哪条路都可以,但唯独不能走道双面间谍的道路上,因为两头不讨好的环境,也会让两个方向都有将他灭口的心思,毕竟在两个主子的眼中,高福的脑门上永远印上了叛徒两个字!
------------------
推荐阅读:
现在价位相当的128G的iPhone6s与32G的iPhone 7,选哪个比较好?
农民工在干活工地晚上休息时发生脑梗塞,老板有没有责任,老板不管住院费用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