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要用纸糊窗?刮风下雨纸不会坏吗?是不是有什么玄机?
▎+古人为什么要用纸糊窗?刮风下雨纸不会坏吗?是不是有什么玄机?
兽皮也糊过,木板也遮过,最后选用了纸,不怕风也不怕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纸呢?
那么古代的窗纸,是不是像其他武侠小说所描述的用手轻轻一捅,就戳出一个洞吗?还是得费点力气呢?
我们先来了解古代的窗户和窗纸。
古代时候,人们住的房子是没有窗。古人觉得这样,整个屋子都黑漆漆一片,所以有人就在屋顶上开了“窗”。那个时候不叫窗,叫“囱”。相当于“天窗”,感觉又好像是农村用柴火烧的那个烟囱。
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古人觉得这种“天窗”其实也挺不方便。开了天窗之后,屋里的光线亮了一点,但是这个天窗在屋顶,遇到下雨天就很麻烦了;酷夏时分,也挺麻烦,“天窗”被晒坏了。
古人还是挺有智慧,又在墙上开了“窗”,那个时候叫做“角”。这样效果就好多了。
汉唐时期的窗户,其特点就是简单、实用,开始有了直棂窗。
再往后,就出现了格门的窗子。既是窗,又有门的功能。又出现了推窗、槛窗等,窗的形式越来越多,式样也越来越花俏多样化。推窗据说也有南北之分,不过主要是用在北方,白天打开,晚上就放下来,作用功能一样。
有了窗,就必须得有窗纸,古人的智慧有时候一点也逊色于我们。窗子的演变也一样,也需要一个过程,也是古人聪明智慧的结晶。
开了窗,虽然采光好,但没有遮挡,也挺不方便。蚊子,蝴蝶等小动物会飞入屋里,特别是刮风下雨天,不仅雨会刮到屋子里面,外面的树叶、灰尘等也会吹进去。
古人就地取材,开始就采用香蕉等叶子比较大的来遮住窗子,虽然挡住了外面的小动物、灰尘,但植物的叶子不耐用,失水之后就干了,使用不了,经常换也太麻烦。
于是古人就采用动物的皮来遮挡窗户,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曽皮用久了也会臭,而且也太浪费了。
汉代的时候,有些人就采用绸布等来遮挡窗户。可遇到暴风雨天,或者寒冬腊月还是不行,于是就找了一块木板。普通百姓家一直用木板和麻布来遮风挡雨,采光当然就不怎么样了。
直到纸的发明,也是在汉代,但那个时候级还是挺贵,老百姓用不起。
魏晋南北朝时候,造纸的技术开始到发展。这个应用才得以推广,老百姓也慢慢的也能用上纸了。用纸来糊窗户,遮风挡雨。
真正大规模使用,并用来糊窗户,得到唐朝时期。因为这个时期造纸的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低。于是人们就选择用纸来糊贴窗户。使用纸张来糊窗户,其实很方便、快捷,价格低廉,所以老百姓大面积使用。
用纸贴在窗户上,这些纸耐用吗?是不是用手舔着舌头,然后就能把它捅破了?影视作品,武侠小说就是这么写。
纸的质量有好坏之分,一分钱一分货。就像我们现在买东西一样,同一个产品,质量还是有区别的。同样一张毛笔字用的宣纸,少的一块钱、几块钱,多的几十块钱,甚至几百块钱都有。
据说古代糊窗纸也有南北之分,北方呢,只有单纯糊在里面,南方是内外都糊。
老百姓可能这样想,反正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买来的纸只要能够遮住窗户就好,也就顾不了质量的好坏。当然用来糊贴窗户的纸,与写字用的纸,还是有较大的差别。这样的的窗纸,可能就像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用手轻轻一捅,窗纸就能够被捅破了。
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乾隆年间,刘墉救了一个叫和子的小太监的故事。
这个小太监竟然用手指头轻轻捅破窗纸,偷看固伦和静公主,哪知公主立即知道。乾隆皇帝获悉后,大怒,下令将和子处死。危急关头,刘墉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办法。
刘墉觉得事有蹊跷,和子刚进宫不久,胆子肯定没这么大。他悄悄地走到那个捅出一个破洞的窗户前面,做了一下手脚。
然后,刘墉就把乾隆皇帝请到窗户前面,跟他说了几句话。回来后,乾隆皇帝就赦免了和子。
公主感到很诧异,在乾隆皇帝他们走后,就来到窗户前面。一看,明白了。
原来是这样的:那个被戳破的小洞,纸沿是从内向外翻。
其实之前的这一切,都是公主自导自演,公主在屋里与宫女游戏,故意不让不和参与。她目的是想让和子上当,处罚一下和子就算了,没想到皇帝竟然大怒,公主觉得事情弄大了。现在有了这个台阶可以下,她也乐意,所以她自己也“没捅破这层窗户纸 ”。
说这个故事,是想引出一个问题:皇宫的窗纸也是这么“糊”的吗?难道皇宫的窗纸跟普通老百姓的也一样吗?结尾会揭晓。
故事就涉及到一个问题,窗纸不能太薄啊,太薄的话,如果外面的人轻轻一捅就捅破了,那么屋里的人一点隐私也没有。怎么办?
所以我们在这里又一次提到古人的智慧,这个问题古人也想到了。所以后来糊窗的纸与写字用的纸,是有很大的区别。据说大部分采用的是藤纸和楮树皮纸。
造纸需要的原料就是植物的纤维,那么所有的植物都能够提供纤维,但是纸张质量好,就要看植物的长纤维以及能够分解出胶质,而且面积大、来源广的植物等了,那就最好了。楮树皮、竹子、麻等成了主要原料。
晋代的开始用藤树皮等造纸,当时,浙江的剡县剡溪两边有大量的藤树。这些藤素就成了造纸的原材料,造出来的藤纸质量好,也叫“剡纸”。据说唐代皇帝的圣旨,有一段时间也采用黄藤纸。用来贴窗的藤纸,韧性强,耐用,一般情况下是不容易被捅破。
用来贴窗户的,还有另外一种纸,就是用楮树造成的纸。古代的纸币就是用这种楮树纸。这种的特点是坚硬、耐用,而且比其他纸张更加不容易捅破。
所以不管是藤子还是纸皮纸,这些纸来糊窗户,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很容易就被风吹雨打掉。当然,如果长期经受风雨,使用的时间可能大打折扣。
但古人又想到更高明的办法,古代房屋的屋檐一般比较长,当然这是指那些建造得起的。因为屋檐延长,所以也减少了雨刮到窗户上的窗纸。还有古代的房屋,窗子也并不是开得那么多,像我们今天一样,一套房子就开了十几个窗。一两个,三四个。
开始是一个大窗,后来他们觉得这样不行,大风一刮,就把贴在窗户上的什么兽皮、麻布等都刮走了。所以后来才有了格子窗、推窗。特别是格子窗,将一个大窗子隔成很多小格子,这样再用纸张来糊窗子,耐用性肯定比一大张强得多。
至于古代窗子的功能,主要是遮挡、采光,当然也有防盗,保暖御寒的作用。
写在最后:
先释个疑,影视、小说中所描述的情形:用手舔着舌头,然后轻轻一摸,窗纸就捅破了。
有没有这回事?
有!为什么?
因为纸张有好坏。特别是古代那些普通老百姓,他们有的使用的窗纸质量可能差一点。这个故事中,刘墉救和子,并非没有可能。因为皇宫本来就是透明,宫女、太监都可以出入,因而窗纸只要透明、采光就好,不至于用那种坚硬的、采光性不强。
很多时候,窗纸是比较坚固。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窗纸可能用藤纸或楮树皮者造成。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提倡的,要发扬和继承优良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因。
看了这么多,你还有疑问吗?
▎➽古人为什么要用纸糊窗?刮风下雨纸不会坏吗?是不是有什么玄机?
古代的老祖宗聪明就聪明在,用了很多种方法之后,最终选择用纸糊窗户。
这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可不是老祖宗们脑袋突然一发热就决定用纸糊起窗户来了,那有人就会问了,用纸糊窗户,刮风下雨的时候不会坏掉吗?
是不是拿手指头舔一舔嘴唇,然后一手就能戳出一个窟窿来,对于纸窗户我们可能会有很多的疑惑。
但是我得告诉大家,这是咱们老祖宗经过无数次试验之后,得出来的糊窗户的最佳方案。
第1点,窗户的由来。
事情还要从很早很早之前讲起,那么很早很早之前,是在多长时间之前呢?答案是5000年之前,也就是夏商周之前。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就是一群野人,只不过因缘巧合之下学会了使用工具,又应该巧合之下拥有了火,并且掌握了火种。
慢慢的我们开始一步又一步的进化,进化到后来,我们发明了文字尝试改变生活,通过使用工具来尽可能提高效率,说了一大堆的废话,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我们有了自己的房子。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们都是没有房子的,随便在一个地方找个山洞就直接住进去了,为什么?因为压根没有生产力。
那个时候最优先考虑的是今天击败哪一个野兽,然后填饱肚子,在茹毛饮血的年代里面,指望着能够有自己的一个房子,那是不现实的。
但是伴随着秦始皇一统六国,封建帝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的生产力,家家户户都有房子了,而且在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前,也有房子在夏商周时期。
只不过那个时候的房子有问题,什么问题呢?进了房子之后黑乎乎的一片,其实也可以理解。
那个时候又没有电灯泡,又没有煤油灯,就算是有火种,那火种是留着做饭吃的,又不是给你当火把用的,你想当火把你还得需要看一下部落里面的人同不同意?
当时的房子就类似于一个棺材,只不过这个棺材有一个入口的门罢了,房顶上面4周全都是土坯墙或者是其他的东西。
简而言之4周密密麻麻全都堆结实了,那是一点光线都没有,大白天的你要是走到屋子里面去,你还以为晚上来了呢?
这种情况不行啊,咱们迫切地需要有一个窗户,呀窗户的概念在那个时候就引入了。
第2点,最早期时候的窗户。
因为进了屋子之后,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到,所以窗户也就慢慢地被引申出来,只不过最开始的时候窗户是在房顶上,因为房顶外面就是天空,天空上面会有光线。
这种直接射过来的光线才是好的,光线可是在房顶上开一个窗户就叫做天窗,那天窗有什么问题呢?答案是有问题的。
平日里面倒还好,可是如果刮风下雨打雷闪电或者下雪冰雹呢,那可就真应了之前的一句话了,外面下大雨,屋子里面下中雨,外面下大暴雨,屋子里面下大雨,等到外面雨停了,全家全都跑到外面躲雨去了。
开天窗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没有玻璃遮挡风雨的时候,居住成为了一个难题。
你总不可能一下雨就得打扫一下屋子,一下雨就要拿几个盆在这接着雨水吧,这对于窗户的实用性大打折扣。
第3点,普通窗户的发展。
眼瞅着看着天窗不行,保不齐下雨的时候还能把水淋在自己的额头,自然想起古代人的智慧再一次爆发了。
他们决定不把窗户开在房顶上,而是开在房屋的4周,这样的窗户我就不用去讲模型或者案例了。
你现在往自己的旁边看一看你的窗户,是不是就在房屋的4周,没错这样的窗户慢慢地流行起来了,但是这样的窗户也有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呢?我先讲一件事情,前几天的时候我出门房屋的窗门都没有关,我住在11楼,但是等我回家的时候,发现屋子里面最少多了三只苍蝇和两只蚊子。
为什么我能计算得这么准确呢?因为那天的中午和晚上我都没有睡觉,直到第2天我买了蚊香才能够好好地睡上一觉。
要注意我是住在11楼,更要注意的是11楼,一般的蚊子它是飞不上来的,只能一层1层的爬或者依附于人在身上。
等等我,讲的不是窗户吗?怎么突然跑题了?不,没有跑题,所以你就要考虑一下古代人如果住在某一个特殊的地方,这个地方4周都有窗户都开着窗户呢,可是夏天的时候会有蚊虫进来。
在南方的城市里面保不齐还会进来一两只小强,另外你连窗户都没有,随便飞过一个鸟来或者来了一头野猪,你都受不了,好不容易攒的家当来,一头野猪一拱,全都给折腾没了。
所以必须要有窗户,而且这些窗户最好能够遮挡住蚊虫,同时还能够透光,那选择什么样的窗户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那有人就说了有什么可选择的,跟咱们现在一样都用玻璃呗,这你就要有点扯了,因为玻璃这个东西在那个年代里面还远没有发明出来。
第4点,窗户的使用材料问题。
最开始的老祖宗们想使用的窗户纸是兽皮,你没有看错就是动物的毛皮,这个东西现在不太常见了。
毕竟大多数的动物毛皮都被做成了羽绒服,但是在古代压根没有这种概念,兽皮除了能够遮风保暖之外还可以当做窗户,最起码光线能够透过来一些,能够把光线变得好一些。
但是要注意这里我们所说的光线能够变好,只是能够变好一些而已。
但是兽皮也有着其无法忽视的缺陷,最大的缺陷在于如果遇到刮风下雨,兽皮发霉了,长毛了,过不了一段时间就会变得臭烘烘的,在那个透风不太好的古代有着这种臭烘烘的味道,可是要了命的一件事情。
过不了一段时间,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苍蝇蚊虫或者其他的小虫子过来,整个屋子那就不能呆了。
所以兽皮这个东西一般用不了多长时间,能够用的也都是达官显贵,用上三五天或者一两个月就直接扔掉,换一张新鲜的兽皮普通老百姓哪里有这样的资本呢?
再后来就是华夏文明当中最伟大的文明之一被发现出来,没错,就是纸张的发明,纸张的发明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文明的传承,同时也起到了更多的巧妙功效。
咱们不讲其他的,单纯在讲窗户,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发现如果用纸做窗户的话,那么一来可以节省原材料,节省资金,二来纸的透光性非常的强。
如果我们拿出一张薄纸,往自己的窗户上糊上一张的话,就会发现光线的照射虽然会出现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不大可以在容忍的范围之内。
只不过最开始的纸张是非常劣质的,纸张劣质到什么程度?你拿着毛笔在上面写字都需要好几张纸订在一起,写完字之后要抓紧时间保存起来,因为过不了一两天纸就烂掉了。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发明改进,纸张的质量就越来越好,但是即便质量越来越好,用这些纸到做普通的窗户纸,难度也是极大的。
因为这些窗户纸真的就具备咱们之前电视剧当中常见的那种特点,手指头稍微沾点水往里面一戳就能戳出一个破洞来。
换句话来说,价格便宜是便宜,就是质量不太靠谱,那如何能够让质量也变得靠谱一些呢?
慢慢的一些古人就又发现了,如果我不用这种普通的纸张,我用的是什么纸张呢?我在这个纸张里面添加一些其他的原材料,比如树皮竹子和麻。
添加完这些东西之后,这个纸就变得又厚又硬,而且轻易是捅不开的,这样的纸张慢慢地变成了窗户的流行纸张。
但即便如此也会出现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纸张怕两个东西,一个是怕火,一个是怕水怕火。
还好一些古人的防火意识都比较强,因为屋子里面到处都是木头,稍微着点火整个屋子就没了,但是怕水这个没招呀,老天爷要下雨,你总不可能给自己的房子打一个雨伞吧。
等等,谁说不可以,我为什么不能给房子打一个雨伞呢?所以在古代尤其是在北方地区,你会发现这个房子建造的时候是有问题的。
什么问题呢?屋檐要远超过这个房屋的本身主体,比如房屋的占地面积在200平左右。
那么算上屋檐的占地面积就能够达到250平,就是现在我的老家房子的外面设计的时候,仍然有一个屋檐,屋檐相比于房子的主体而言,往外突出了30厘米左右。
有了屋檐的阻挡,普通的风雨,只要不是刮大风下大雨一般不会把窗户弄湿。
那这样的话窗户就能够多保存一段时间,当然就算是不能多保存也问题不大,大不了窗户纸坏掉了,我重新再买一张纸给他糊上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从头再往下看一下窗户纸的更新迭代,其实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老祖宗智慧的谋略,一个小小的窗户纸都有着如此多的智慧。
▎シ古人为什么要用纸糊窗?刮风下雨纸不会坏吗?是不是有什么玄机?
都是电视剧瞎编的:我们在很多电视剧里面都有看到,古时候的窗户都是用纸糊的,想看房间内的隐私时,只需要把手指打湿捅破窗户纸就ok。更有甚者一些干坏事的会用小竹筒往里面吹迷药?
真是那个样子,刮风下雨窗户纸岂不是很容易烂掉?其实我们都被电视剧误导了,真实的古代窗户纸没那么脆弱。
古代为什么会用纸糊窗户?
窗户明明可以用木板代去替纸,古人为什么不用更结实的东西?高质量的生活条件是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我们现在的铝合金带玻璃、纱窗,各种不同形式的窗户开启,古代那个条件怎么能比?古人选择纸糊窗户,还是有一定道理在里面的。
其实我国古代用纸糊窗户,是唐宋时期才逐渐盛行起来,在夏、商、周以及东汉时期的一些贵族,都是采用丝绸当做窗户遮挡,普通穷苦人家则以茅草之类在窗框处做一个简单的遮蔽。直到唐宋时期的造纸术越来越发达,窗户也就发展为以纸代替昂贵的丝绸去裱糊,而且绝大多数普通百姓都能够用得起。
用油纸不仅比丝绸布类便宜很多,还不会增加窗框的重量,平行闭合窗户时用起来也特别省力,更不会产生过多的噪音。
普通的家庭,或许更多只是用的普通白纸裱糊窗户,没有用桐油浸泡过的纸肯定更便宜,仅凭借屋檐防雨水一说绝对靠不住。因为即使是冬天,也会有起风的时候,雨水会不会被风带到窗户纸上面?另外,没有雨水时凌晨的露水会不会打湿窗户纸?一楼的地底下会不会返潮造成窗户纸的损坏?没有用桐油浸泡过的纸只能每年更换,油纸可以使用多年,仔细算算材料+人工那样更划算?
为什么用纸糊窗户刮风下雨不会坏?有何玄机?
窗户纸也不是普通的纸,好比我们现代的纸一样,什么用途的纸都有一个分类,而古代用于窗户的纸为特殊工艺制作的韧皮纸,为了增加纸的透光性及防水功能,会将韧皮纸放进桐油浸泡,晾干后裱在木制窗框上面,这样子不仅透光性更好,也不用担心风吹雨淋及太阳的暴晒。
古代窗户用纸和我们古代的油纸雨伞差不多,那会儿的雨伞也是用油纸糊的。
桐油的耐候性和防水功能,比起现在的防水材料和家具漆好很多,在增加纸的防水及使用寿命之余,纸的韧度也增加了很多倍。桐油浸泡过的纸用刀破坏都有困难,用湿润的手指能够捅得破?那只是电视剧的胡编乱造而已,以至于产生了解开异性朋友之间关系的那句:捅破那层窗户纸的话。
实际上这都是无中生有,真实古代的窗户纸,即使手指给你杵断都未必能捅得破。
总结
古代用油纸糊窗户,除了纸廉价之外,其用桐油浸泡后会加深其透光率,也不需担心风吹雨淋对窗户纸的损坏。除了窗户纸的运用,有钱人家会加上一道竹制的帘子,起到透气或者避免蚊虫进入、增加隐私保护作用,这同我们现代的纱窗、窗帘功能一个样。当帘子放下时,需借助房顶预留的明瓦,起到增加室内采光的作用。
全文完/感谢阅读
原创文字/头条首发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联删
▎﹩古人为什么要用纸糊窗?刮风下雨纸不会坏吗?是不是有什么玄机?
古代没水泥,万里长城没有倒;古代没灭草剂,千八百里秦直道千年不长草。糊个窗户而已,就这小样的还能让它漏风进雨不成?
古代糊的窗户纸,不但不怕风吹雨打,还糊出了传统文化和建筑美学。是不是很厉害?
古代为什么用纸糊窗户?
首先,古人用纸糊窗是后来的事。
纸是在东汉时由宦官蔡伦鼓捣出来的。汉唐时纸这东西有点奢侈,"洛阳纸贵,白居不易。"那时老百姓哪有窗户纸糊?明清纸张才变得很普通,千家万户终于幸福地糊上了窗纸。
早期达官贵人糊窗用的是轻质丝织品,所谓纱窗,轻盈,透光透气都好,很上档次。老百姓只穿的起葛麻粗布,糊什么窗?
还有更好的琉璃窗,美观奢华,透光性更好,伸头往里看,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多浪漫!这种窗户老百姓都没机会看一眼。
这是武大的家?窗口有个女的……
老百姓为什么普遍用纸糊窗?
窗户有窗棂,比如方形框,再横竖斜加装几根木条。透气透光还防盗,还美观,干嘛非糊纸?毕竟不是所有窗户都有机会淋雨。
这种窗户今天仍可见到,但古代不方便。
古人夜晚用油灯和蜡,夜深一阵妖风屋里可能就乌漆墨黑了。冬天保暖,夜晚防风,日常防偷窥,不得不糊些东西。纱窗还是很奢侈的,过年才舍得买件新衣服的老百姓用不起的。窗户纸则经济实惠,材料易得,方便安装。
不用担心窗户纸雨打风吹去,古人有的是办法。
1/3.房檐和窗户的设计
古代房屋都设有宽大屋檐。以百姓住宅为例,房屋四周带屋檐,且突出窗户几十公分可以有。有个俗语叫"屋檐下躲雨,暂避一时。"墙体的后缩尺寸可见一斑。
窗棂(横竖木条)是内陷设计,而窗户纸又在窗棂后面。就是说,从房檐算起,往里缩三次才是窗户纸。在这种设计下,即便是微风,雨水也不容易打在窗户纸上 。
大户人家的窗户更不用担心。屋檐非常宽深,檐下还有联通堂和庑(厢房)的廊道(上带顶),窗户到屋檐水平距离起码得2米。
上述可见,雨水垂直下落,即便微风,雨水几乎不可能落到窗户纸上。
还有个问题,假如风很大,淋不淋雨的不重要了,窗户纸不是被鼓破了嘛?
这就是古代的廊道,对面窗户怕淋?
2/3.窗棂和防雨帘设计
假如,一张一米见方的大纸,直接糊在木框窗口,毫无疑问,风必然破窗而入。
古人窗棂的设计,不但加固了窗户稳固度,还把窗户纸分割成诸多小方格,分化了风力。纵横交错窗棂条本身也起到挡风作用,所以一般的风不会把窗户纸吹破。
另外,窗棂可据主人品味设计不同造型和图案。窗棂在传统审美中别有雅趣,是建筑美学上的点缀,常出现在古代诗词文学中。
朝阳淡淡挂窗棂,桐叶无风忽自零丨陆游
飘然而来谁使令,皎如明月入窗棂丨苏轼
别看金莲,看旁边。擀面杖支楞起来的那个板,就是古代的防雨帘。真好看!
假如狂风暴雨怎么办?神器祭出。
西门庆窗下初遇潘金莲的场景,大家尚记否?只顾美女公子,有没有留意到窗户上方?
那天,潘金莲打开窗,手拿一根擀面杖准备把窗帘支起,见西门庆路经窗下,故意把擀面杖扔下去砸中大官人。初遇,痛并快乐着……
潘金莲要支起的那块板就是窗户防雨帘,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小吊窗设计。风雨很大,古人就把帘放下,可盖住窗户,防止风雨破坏窗户纸。雨停则打开防雨帘,用棍子支起。女人心,海底针,金莲媳妇会算计。
3/3.古代窗户纸另有玄机
古人一顿骚操作后,窗户基本不惧风雨,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窗户纸还是要具备防雨防水功能,更要防盗。万一坏人手指沾了口水,真在窗户纸上戳个洞,看见了什么,古代的你不得要嫁给别人了?亏大发了。
古代窗户纸用的是麻纸,又称"毛头纸",是由芦苇、麻类植物、蒲草等做成的。这类植物有着很长的粗纤维,结实柔韧,材料易得。
很多朋友还记得小时的苘吧?记得用它搓出的绳子多结实吧?苘(麻)就是麻的一种。
当然,结实还是不够的。古人在麻纸上刷桐油 ,类似后来的涂层。桐油浸过的麻纸,雨天防水,平时吸潮,有粗涩感不反光,透光性还挺好。大家回忆一下雨巷里丁香姑娘撑的油纸伞,那是同样材料,当然厚度当有别。
就这窗户纸,日常风雨怎么奈何的了它,怕哈?
老百姓这种屋檐也是凸出几十公分
小编陈词
现在明白了吧?影视上动不动就唆手指戳人家窗户纸偷看,这种骚操作是不可能得逞的!小编更谴责这种很不光彩的行为!
建房留窗,透气透风透光,但又要防风雨、防隐私,冬天保暖,夜晚防风(蜡和油灯)。
古时民间建筑水平和经济条件限制下,古人仍然有法办到。窗户纸,环保节约耐用,防水防风防偷窥,实惠又便宜,还整出美学。
所以不用替古人担忧,大智出民间。哪怕"山雨欲来风满楼",古代建筑结构优势,加上防雨帘的设计,都不是事!
假如真严重到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地步,城都完蛋了,还要窗户那玩意儿干嘛 ……
▎⇟古人为什么要用纸糊窗?刮风下雨纸不会坏吗?是不是有什么玄机?
古人用纸糊窗户,在我看来,只是受当时的条件所限,玄机到沒看到。下面我就这个问题与大家讨论讨论。
关于古代人们为什么用纸糊窗,这个问题不难理解,首先当时有纸了,而且纸已普遍使用了,而且纸已作为日常用品使用了,这样普通人家才能用得上。
那在纸发明前,窗户是怎么糊的呢?没有纸,或者在纸发明后,还没普及,只是作为书写用时,只能是很“洛阳纸贵”。一般人家根本买不起,用不起。
所以,这个时候,人们糊窗户用的都是纱、棉布,有钱人家用织锦、丝绸等。
我们知道了,造纸术是汉代蔡伦发明的,但那时纸张很金贵,只供少数人书写使用。魏晋南北朝时,纸才普遍使用,工艺也提高了,价格也低了,品种也多。也出现了专门用于糊窗户的窗户纸。
由于当时没有玻璃,所以用纸糊窗户不透亮,不过只要不“捅破窗户纸”你是看不到屋里的,保密性还好。
可是纸那么薄,刮风下雨不会坏吗?不用说,用脚想一想都知道,用纸糊窗户遇到刮风下雨天,肯定会吹破打湿,以前没有胶水,是用面做的浆糊粘的,一见水就不粘了,纸也玻了、掉了,不能用了。等天晴重糊一次。
当然,古人也很聪明,能不能做一不怕水的纸呢?通过努力,还真成功了,也有了专门制造纸窗的作坊。这种几张粘在一起,刷上桐油,这种纸抗风抗雨效果明显高于普通纸,过去连雨伞也是用纸刷桐油做的,防雨水效果还错。
说到底,即使用桐油刷过,这种油纸再好,毕竟还是纸。遇到强风、暴雨恶劣天气,这种窗户纸还是会有破损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直到玻璃的出现,才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
推荐阅读:
上一篇:我家二楼,拒绝签字安装电梯,楼上邻居要去法院告我,合理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