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反王只在中国版图反叛,不去其他国家去建国?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反王只在中国版图反叛,不去其他国家去建国?
这个问题不对,中国历史上反叛朝廷的枭雄人物极多,反出国境自立为王的也不少。
1、最早的是卫满,汉初燕王卢绾的部将。汉高帝十二年卢绾谋反失败逃亡。卫满带一千多名部下,向东渡过鸭绿江,用了几年的时间,占据了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自立为国王,定都王险城(今朝鲜平壤),史称卫氏朝鲜。
失败的也有:
2、明朝万历年间,海上巨盗林凤是广东潮州地方著名的海盗首领,最强大时曾经围攻广州城,还击败过名将俞大猷。 林凤是广东潮州饶平人,19岁就出海闯荡,嘉靖、万历年间率众纵横海上。实力最盛时所辖船只达三百余艘,人员有四万以上。隆庆二年(1568)林凤率众攻陷惠来神泉镇,第二年又掠澄海,后退至广州,明朝廷在万历二年(1574)命提督两广殷正茂、福建巡抚刘尧诲全力合剿林凤,林凤独力难支,自彭湖逃往东番魍港---台湾北港,福建总兵胡守仁等追击。
林凤
林凤船队在海上抓住两艘由菲律宾马尼拉开往中国沿海港口的商船。船上满载菲律宾出 产的各种产品以及黄金和墨西哥银元。船上的水手向林凤提供了菲律宾物产丰富,西班牙殖民者刚占马尼拉不久防守空虚等消息。为了避开明官军围剿,林凤决定率众突围,移居菲律宾,驱逐干希腊人--西班牙殖民者以谋求出路。西班牙人这时常常自称“卡斯蒂利亚人”,因此此时的中国海盗称西班牙人叫做“干希腊”人。
1574年冬,林凤亲率战船62艘,战士2000人(大多是农民和工匠),水手2000和妇女儿童1500多人,装载大量的农具、种子、牲畜向马尼拉扬帆出发。从他们带有大量工匠、妇女儿童及农具、种子、牲畜来看,这是一次武装移民行动。
据西方史籍记载,林凤船队于当年11月29日抵马尼拉湾。当时马尼拉华人计有150名,西班牙人也就200-300人。一只西班牙殖民者的巡逻艇载着50名西班牙士兵,正好在海边巡逻,发现了这支船队,只能从陆路绕到去马尼拉城报信了,去马尼拉城的主路已经被中国人占据。
此时,西班牙的菲律宾总督拉维扎列斯(Guido de Lavezares)根本不知道这支军队的任何信息,因为马尼拉湾外海岸西班牙军官派出报信的还有一路快艇,在海岸边被林凤部众截获了。
林凤的部将日本人萧柯(CSioco)为先锋官,带领七百勇士驾小艇登陆,突袭马尼拉城。沿路的教堂、海关等处西班牙人遭到突如其来的攻击,许多人束手就擒。
当地华人华侨立刻赶来协助,先锋队途经马尼拉郊区的巴贡巴扬,西班牙驻菲部队总 指挥高梯(Goiti)打大宅在此。真倭萧柯(CSioco)带领大队人马路过其住宅。前来协助的华侨立刻鼓动萧柯,干掉这里的西班牙军队司令高梯(Goiti)。萧柯带着被激怒的中国海盗们冲进大宅,将西班牙殖民军指挥官高梯(Maytln Goiti)击毙。
萧柯(CSioco)此举耽误了战机,被惊动了的西班牙人紧急集合,惊慌失措闭门不出, 做好了抵抗的准备。所以说,西班牙军官夫人的毒舌可能正好拯救了马尼拉城。
当时马尼拉还没城墙,西班牙士兵不足百人,但已有栅栏围墙和木制塔楼作为防御工事。萧柯见西班牙人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自己的先锋队缺乏火器,第一次进攻失利,只好将部伍撤回船上,向林凤报告战况。
林凤发起第二次进攻,他号召部众奋勇杀敌,攻夺马尼拉。中国海盗们顶着西班牙人的火器射击,不顾一切的冲锋;他们组织成10-20人的小队,以类似鸳鸯阵的阵型互相掩护,发起进攻。日本人萧柯带领的前锋用火箭射击马尼拉城门,引起了大火,就快要突破城门了…
就在这时,前一天那队弃船登陆的西班牙巡逻兵绕道山路,刚好出现在中国海盗们的侧翼,突然用火枪袭击了正在进攻的中国人队伍,先锋官萧柯战死,猝不及防的海盗们一片混乱,纷纷撤退。林凤的这次攻打马尼拉之战,距离胜利只差一步。
从马尼拉撤退后,林凤没有继续发动进攻,可能对西班牙人的实力产生了误判,率众往吕宋西部彭加丝兰海湾〔Panasinan Bay)、仁牙因(Lingayen湾,即中国记载所说的玳瑁港,在距仁牙因河口约四里处建立城市,就是现在的菲律宾邦阿西楠省(Panggsinan,Prov.of)的林加延湾(Lingayen G.)。几个月间,中国人建立了多处居民点,还建立了一个小堡垒,一个宝塔等等。他们在那里继续同西班牙殖民者对抗。林凤自立为王,当地居民欢迎他,向他进贡。全菲律宾都发生动乱,土著们起义反抗西班牙人。
西班牙殖民者视林凤为大敌,把土著编入军队,组织一支数千人的军队,反攻林凤船队与驻地。林凤指挥部众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坚守彭加丝兰四个月。1575年8月4日,林凤率重整船队,沿河出海,脱出重围,一夜之间林凤和他的部众都撤走了,西班牙殖民者却一无所知,继续包围着一座空城。林凤突围后,还有战舰四十余艘,损失很大,但实力仍然强大。林凤部下有留居在林加延湾,与当地乙娥罗人通婚混居,现在那边还有乙娥罗-华族居民生活。
林凤返潮州,船舰又增至一百五十余艘,势力复振。在闽粤军队合剿下,林凤一直坚持到万历五年(1577)后,但内部发生分裂,在官府的诱降下,其部下1712人至潮阳受抚。林凤年纪虽老,仍坚持反明到底,带队去了“西番”,从此销声匿迹不知所终。
这是一次不成功的中国人在海外立国的尝试,值得纪念。
3、如果把延续至今的独立政权考察一番,越南也符合一些反叛建国的标准,因为它们独立后的领土并不完全继承自中国的某个朝代。五代十国时期的安南爱州(今越南清化)守将杨廷艺反叛割据交趾,南汉只好册封其为交州节度使。938年,杨廷艺的部将吴权又占据此地,并在白藤江一战中击败了南汉的军队。此后吴权称王,定都古螺。吴权家族世代为贵族,应该是汉人后裔。
越南史书将吴权称王视为越南独立的开端,但是吴权并未真正建立独立政权,没有正规的国号。该政权只是五代十国之一的军阀割据政权。《百度百科》对吴权的介绍是:五代十国时期安南地区军事独裁者。因为,吴权称王,并非是越南独立的开端。944年,吴权去世,交趾就陷入了诸侯混战,史称“十二使君之乱”。在混战中,土著将领丁部领崛起,横扫群雄,统一了交趾。968年,丁部领称帝,建立“大瞿越国”,历史上将这个朝代称为“丁朝”,算是越南独立的开端。在国号方面,已经明确将“越”作为国号,并且称帝,因而算是军阀割据叛乱而成为独立国家。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反王只在中国版图反叛,不去其他国家去建国?
这个问题有逻辑上的矛盾。
在国内反,才是真的反;跑到国外去建国,怎么叫反呢?这是很明白的。那么中国人跑到海外建国的,有没有呢?有!而且很多。我例举其中比较重要的四个:
1、卫满在朝鲜建国
卫满是汉初燕王卢绾的部将。汉高帝十二年,卢绾谋反不成,逃入匈奴。卫满纠集一千多名部下,向东逃窜,直到清川。他率众渡过江后,下令脱去汉服,改穿当地服饰。卫满也是个英雄,虽然在中国是无名之辈,出国后成了过江猛龙。靠着这一千多人的队伍作家底,他用了几年的时间,居然占据了朝鲜,自封为朝鲜国王,定都王险城(今朝鲜平壤),史称卫氏朝鲜。
2、三佛齐国王梁道明
梁道明为中国海外拓殖史上划时代的英雄,他本为广东南海人氏,旅居于苏门答腊岛东南小国三佛齐。明朝洪武年间,爪哇兴兵破三佛齐而据其国,然而三佛齐寓居华人甚多,达数千家,多是闽粤居民,不愿受爪哇统治,遂以梁道明为首领,起而武装抗拒,并占据三佛齐旧都旧港,割据一方。这也是华人在海外的首个自治地,梁启超曾高度评价梁道明拓殖海外的丰功伟绩:“盖南洋华侨能以匹夫崛起而得众心,握外国君主之权,使祖国增一殖民地者,自道明始。”
3、兰芳共和国首领罗芳伯
罗芳伯1738年出生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石扇堡,1772年与百多名亲戚朋友漂洋过海,到印尼婆罗洲(加里曼丹岛),组建采金公司。当时,岛上社会治安极为混乱,罗芳伯团结华人,组织同乡会,又联合婆罗洲的苏丹,平定土匪海盗,被推举为领袖。平定叛乱后,二十多万当地人主动归附。此时罗芳伯已是一大势力,拥有约一百余万人,“兰芳公司”实际上为一独立之政权,罗芳伯不愿称王,称“大唐总长”,当地人尊称为坤甸王。后来人们把罗芳伯之政权称为“兰芳共和国”,认为是亚洲之第一个共和政体之政权。
4、暹罗国王郑昭
华人在海外称王的英雄豪杰中,最伟大的当属暹罗国王郑昭。郑昭是广东潮州人氏,幼年随父亲流寓暹罗,由于郑昭才干突出,官至宰相之职。乾隆三十六年,缅甸国王孟驳攻灭暹罗,当时郑昭已经卸去宰相之职,居住在暹罗南部。正值暹罗政治巨变,郑昭卧薪尝胆,七年之后,与暹罗国人起义反对缅甸之统治,与缅甸大战三次,终于击败缅甸,光复暹罗,由是被暹罗人推为国王,暹罗(即泰国)之近代史,由郑昭始。郑昭之伟大业绩,相较于中国历史之任何一人,亦不显逊色,然而在中国历史始终默默无闻,乃中国人重内轻外之观念使然,以为中华之外,皆是蛮夷。
回望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守护大中华纵横捭阖的血脉精魂。欢迎关注“君山话史”。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反王只在中国版图反叛,不去其他国家去建国?
在中国版图内反叛的才能称之为“反叛”,逃出中国版图的,就叫“叛逃”或者流亡了。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叛逃事件,比如汉高祖时期的韩王信、燕王卢绾都先后叛逃到了匈奴。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因为内部的政治斗争而流亡出国,他们之中又有一些人在另外一块土地上建立政权。比如历史上的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等都是由逃亡出国的中国人建立的。在两宋时期,也有一个人流亡出国并且建立了一个非常强盛的王朝,他就是建立西辽并称霸中亚的耶律大石。
北宋建国之初曾经与辽国进行了持续近半个世纪的战争,但是最终在宋真宗时期两国达成“澶渊之盟”,此后两国又保持了长达百年的和平。但是和平久了,两国都忘记了和平的珍贵,他们最终再次步入战争——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宋朝为了完成百年来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夙愿而与刚刚崛起的金国达成了著名的“海上之盟”,两国约定共同出兵灭辽。五年之后,曾经称霸北方的契丹辽灭亡。而耶律大石的流亡也正是在此时开始。
辽天祚帝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天祚帝出逃,负责留守南京(现在的北京)的耶律大石出于宋、金两国联军的夹击之中。鉴于当今皇帝已经出逃,耶律大石等人推举辽国皇室宗亲耶律淳(即北辽宣宗)即位,为了保住这小朝廷,北辽政权不得不向金国称臣。然而,急于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北宋却拒绝和谈,毅然出兵二十万继续向辽国进攻。没想到,这已经是强弩之末的辽国,依然把北宋打败。
次年,耶律大石被金国俘虏,并且被迫带领金国军队偷袭天祚帝所在的青冢大营。途中耶律大石逃脱并且重新归附天祚帝。但是他曾经拥立耶律淳为帝的行为让他不再受到天祚帝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耶律大石伺机率领二百名亲信叛逃。
公元1124年,一路西行的耶律大石终于在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扎下了阵营,并以此为根据地继续向西、向北扩张自己的势力。他的崛起显然影响了中亚各国的既得利益者,以塞尔柱帝国为首的中亚强国在公元1141年组织了十万联军进攻西辽,在卡特万之战中,耶律大石凭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此后,耶律大石先后消灭了费尔干、回鹘、花剌子模等多个国家,将咸海、兴都库什山、昆仑山等地区都纳入了西辽的版图。
尽管耶律大石已经在中亚地区建立了强盛的政权,但是他依然没有忘记曾经的亡国之恨,西辽政权如日中天之时他曾经组织七万大军东征以雪前耻,却因大漠及天气因素的阻隔而未能成功。
但是尽管耶律大石再也没有踏入中原地区,他却将中原文明以及被汉化的契丹文明传播到了中亚地区,在那里,辽国的国祚延续了八十八年。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反王只在中国版图反叛,不去其他国家去建国?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反王只在中国版图反叛,不去其他国家去建国?
仔细读问题,回答就很简单了:
因为去其他国家建国了,就是外国史的范畴了,中国历史书就不怎么讲了……
所以这个问题很有意义,这告诉我们,了解历史,不能局限于某个时期的国界。
~·~·~
事实上,去其他地方建国的例子很多。
且不说匈奴人、突厥人就一路往西了。我们知道辽朝的天祚帝被女真人俘虏了,契丹人耶律大石则在叶密立称汗,恢复契丹政权,史称西辽。其版图就溢出我国新疆许多,在蒙古崛起以前称霸整个中亚。
如果要说起义造反打到别的国家去,比较著名的就是元末红巾军东征朝鲜。
1360年11月,红巾十几万部队侵入高丽西北部,一度占领了许多地方。后来因为烧杀抢掠之类的事情太过分了,渐渐失去斗志,被朝鲜军击退。这样的事情,中国历史书中着墨不多,一来确实和主线情节无关,二来……真的要说的话也比较复杂。所以有些书中地图画得比较隐晦,辽东以东的部分就不画了。
再之后,内地人移民东洋、南洋的就更多了。比如琉球就有闽人三十六姓,在日本吞并琉球之前,都是当地的精英阶层。
说到南洋,到了18世纪,已经有许多华人在东南亚各处经商、定居了。1740年的雅加达,发生了针对华人的屠杀,上万华人遇害。这之后,清政府也不管。所以大家意识到,不建立自己的政权是不行的。所以,1770年,广东客家人罗芳伯就在西婆罗洲的坤甸成立了“兰芳公司”,1777年罗芳伯又将“公司”片面改为“共和国”,即公司共和国,这样,就旗帜鲜明地建立了政权。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反王只在中国版图反叛,不去其他国家去建国?
很多答案都提到了华人在海外建国的情况,然而只有反抗本国政府才是反叛,至于华人去海外建国和反叛没什么关系吧?除非是在国内反叛后逃到国外——这种例子较为少见,但也并非没有。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反叛成功后独立建国,这样其建国的领土自然不在今天的中国版图之内。
秦末汉初刘邦在灭秦灭项的过程中曾册封过不少异姓王,可刘邦坐稳江山后就大力削弱异姓王势力,燕王卢绾见朝廷执意削藩,于是索性起兵造反。卢绾兵败后其部下一个名叫卫满的军官逃到朝鲜半岛。当时统治朝鲜半岛的是周武王册封的、由殷商贵族后裔统治的箕子朝鲜王朝。卫满请求箕子朝鲜君主箕准让自己居住在朝鲜西界,收揽中原亡命者作为朝鲜的藩屏。箕准收留了卫满并任命他为博士,还把箕子朝鲜西部方圆数百里土地封给卫满,让他守卫箕子朝鲜的西部边境。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卫满声称汉朝将派十路大军前来攻打,因此请求自己到箕准身边来守护。不知是计的箕准同意了这一请求,然而卫满率部进入箕子朝鲜的都城王险城(今朝鲜平壤)后就立刻与箕子朝鲜的军队作战,最终箕准不敌卫满,王险城被卫满占据。卫满就这样灭掉了箕子朝鲜,开创卫氏朝鲜。卫满死后王位传给儿子,儿子又传给孙子。卫满的孙子名叫卫右渠。被卫满灭掉的箕子朝鲜的后裔逃到半岛南部建立辰国。卫右渠时代辰国和朝鲜半岛上另一个小国真番同时上书汉朝表示希望遣使前去中国朝见。卫右渠担心这两个国家投靠中国后会打击自己,所以极力阻挠。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遣的使节涉何抵达朝鲜首都王险城,与卫右渠就辰国、真番遣使朝见一事进行谈判。卫右渠心想:要是我同意让真番、辰国这些小国朝见中国皇帝,那我这个朝鲜半岛的霸主还当得成吗?所以卫右渠对中国使者采取强硬的态度,坚决拒绝汉使者的要求。尽管谈判破裂,作为中国藩属的卫右渠还是派出一位裨王护送中国使团到达汉、朝边境清川江。就在这个时候涉何突然发难——击杀护送的朝鲜裨王。自从张骞立功于绝域以来,大凡出使外国的中国使者,都渴望能立功于异域,博取功名。涉何远涉万里出使朝鲜,结果却两手空空,无功而返,心情很是郁闷,所以心里想道:不如击杀朝鲜裨王,也好回朝领赏。涉何杀死朝鲜裨王后带着首级返回长安,向武帝刘彻回禀。当然涉何编了一套故事,吹嘘自己杀死朝鲜的大将。刘彻听了很高兴,认为涉何是个果断勇敢可用之才,便拜涉何为辽东东部都尉。辽东与朝鲜接壤,涉何无故杀死护送汉使团的裨王,令卫右渠大为震怒,便发兵攻打辽东。涉何打仗却是外行,面对朝鲜的军队抵挡不住,最后被朝鲜军斩杀。朝鲜军队公然越境进犯辽东并击杀汉帝国的辽东东部都尉自然引起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勃然大怒,于是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秋季汉武帝刘彻将全国被判处死罪的囚犯赦免后组成浩浩荡荡的东征大军。公元前107年朝鲜宰相尼溪相参收买了部分王宫中的近卫军,又派出刺客潜入宫中,将国王卫右渠刺死,控制王宫,然后正式向汉军投降。卫氏朝鲜灭亡后汉武帝在其故地设立了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个郡,合称汉四郡,统治朝鲜半岛汉江以北地区。公元前82年汉朝将临屯、真番二郡并入乐浪、玄菟二郡。乐浪郡治所仍在今朝鲜平壤;玄菟郡治所则初在夫租(今朝鲜咸兴),后因受貊所反抗而迁往辽东高句丽(今辽宁新宾),统治夫余、高句丽等族。东汉、曹魏和西晋皆保留了乐浪郡和玄菟郡。东汉末割据辽东的公孙氏分出乐浪郡南部设立带方郡,并为魏晋所承继。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嬴政遣将任嚣征服了岭南地区的百越部族,随后秦王朝在岭南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这其中的象郡所辖之地已延伸到越南北部地区。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赵佗趁秦末天下大乱之机自立为南越武王(后改称“南越武帝”),由此建立了包括今天的中国两广和越南北部地区在内的南越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以路博德、杨仆、郑严、田甲、何遗五路大军攻灭南越国,随后汉武帝刘彻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日南郡治下的象林县位于今天越南中部广治市西北。公元192年象林县功曹之子区连利用东汉末年的混乱局面杀死县令后割据自立。东汉交趾刺史樊演征发交趾郡、九真郡之兵前往征讨,然而汉军由于水土不服而减员严重并最终导致了哗变。汉顺帝欲发荆州、扬州、兖州、豫州四万人马前去镇压,但最终被大臣李固劝止,从此该地区就从中国独立出来成为林邑国(又名占城国或占婆国)。占城人在其早期历史上是一个尚武善战的民族:269年林邑王范熊联合扶南兴兵侵犯孙吴疆界并占领了西卷县。到了范文称王之时林邑国再度对外扩张:先后攻灭了大岐界、小岐界、式仆、徐狼、屈都、干鲁、扶单等邻近的小国。7世纪至10世纪之间是占城国势最鼎盛的时期:公元802年至803年之间占城出兵占领唐朝的驩、爱二州。809年占城再度侵犯唐朝,但被唐朝的安南都护张舟所败。占城还曾趁真腊分裂之机入侵真腊并曾击退马来亚、爪哇等地的海盗。这一时期占城扼守中国通往天竺波罗王朝(今印度东北部)、室利佛逝国(今马来半岛、苏门答腊以及加里曼丹岛西部地区)和黑衣大食的海上要道,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979年占城袭击了当时越南的首都华闾,这使越南一直把占城当作一个主要的敌人对待。早在982年越南黎朝的开国之君黎桓就亲自率军入侵过占城,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越南军队洗劫了占城首都因陀罗补罗并将其夷平。1021年至1026年期间占城遭受越南的大规模军事打击。1044年越南李朝李太宗亲征占城,越军在五蒲江击败了占城军队,杀死国王乍斗,此后占城开始向越南朝贡。然而在1068年占城国王律陀罗跋摩三世发兵攻打越南,希望夺回被越南占领的因陀罗补罗地区。次年越南辅国太尉李常杰率军攻破占城的新首都毗阇耶并在与真腊交界处俘虏了律陀罗跋摩三世,随后律陀罗跋摩三世在越南的挟持下被迫割让地哩、麻令、布政三州。此后越南与占城的关系一度缓和下来,直到越南陈朝末年占城人在见到越南国内的乱局后认为复仇的时机已到,于是当时的占城国王制蓬峨收留在越南国内的政治斗争失败而出逃的人士并开始尝试收复被越南占领的地区。1368年越南陈朝陈裕宗遣陈世兴、杜子平讨伐占城,制蓬峨以伏兵的战术大败越军,随后大举北伐,攻破越南首都升龙,大肆焚烧掳掠而归。1376年越南陈朝君主陈睿宗为报复占城攻破升龙之仇而亲率大军南征,制蓬峨诱敌深入的计策大败越军并击毙陈睿宗,随后乘胜北伐并再度攻陷升龙。1407年明成祖朱棣遣朱能、张辅讨伐越南胡朝,占城趁机收复了历史上被越南占据的领土。1418年越南人黎利起兵反明,1428年黎利建立后黎朝,随即对占城展开报复行动:1446年后黎朝大臣郑可率军攻陷毗阇耶,俘虏占城王麦阇毗阇耶。身为越南和占城宗主的明英宗要求越南释放占城国王,但被越南拒绝了。次年占城王族摩诃贵来驱逐了越南人,夺回了毗阇耶。1470年越南后黎朝君主黎圣宗以占城”不修职贡“为由征发国内15岁以上男子组成26万大军御驾亲征。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越军攻破占城首都毗阇耶并杀死占城国王茶全,从此毗阇耶成为越南治下的广南道(顺化和岘港就是在此时并入越南版图)。此后占城作为越南的藩属在苟延残喘了两百多年后于1693年被越南彻底吞并。
公元192年占城从中国日南郡独立后位于如今越南北部的交趾地区仍处于中国郡县的统治之下:在此之后近千年的时间里历经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等朝代越南北部地区一直是中国各朝代的直属领土,中原王朝在此设立郡县进行直接管辖。唐末藩镇割据之时交州当地的土豪曲氏家族建立了割据一方的静海军节度使政权,与割据岭南的南汉政权相争。930年南汉君主刘龑派李守鄘、梁克贞讨伐交趾(今越南中北部地区),擒静海节度使曲承美而归。但不久曲氏的部将杨廷艺就驱逐了南汉军队,自称静海节度使。937年杨廷艺为牙将矫公羡所杀。938年杨廷艺的女婿吴权在爱州(今清化)起兵,反对矫公羡。矫公羡见吴权势力强大,于是向南汉求救。刘龑早已有吞并交趾的野心,于是趁机任命儿子刘弘操为静海节度使,封交王,以支援矫公羡的名义率水军出兵交趾。然而南汉大军却在938年的白藤江之战中败给了吴权,以此战为标志越南脱离了中国郡县的直接管辖,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944年吴权死后其皇后的三哥以外戚身份辅政并趁机架空吴权之子,随后安南各地出现了十二个大封建主割据混战的局面,史称十二使君之乱。在安南割据混战的十二使君中有一个叫陈览,他帐下有一员大将名叫丁部领,在征战过程中他逐渐取得了兵权。968年丁部领在扫平群雄一统安南之后自称“大胜明皇帝”,开启了越南历史上的丁朝。980年安南丁朝十道将军黎桓以一出越南版的“黄袍加身”篡夺了丁朝的江山并击败了前来干预的宋军。战胜后的黎桓趁胜与宋议和修好,接受了宋朝的册封。以此为标志中原王朝正式承认越南不再是中原王朝直接管辖之下的郡县,此后越南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存在。1400年越南陈朝权臣黎季犛废陈朝少帝自立为王,黎季犛自称其先祖是来自中国浙江的胡兴逸,于是恢复胡姓,他所建立的王朝也因此被称为胡朝。3年后宗主国大明王朝终于结束了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俩争位的靖难之役,朱棣以大明天子的身份正式接见各藩属国的使节。越南使节自然要对本国改朝换代一事作出解释——在胡汉苍的授意下越南使节向朱棣解释称:陈朝皇室绝嗣,胡氏以陈氏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推戴为帝,请大明天子予以册封。朱棣遣使陪同越南使节前去调查,此时已掌握越南实权的胡家父子自然早已做好应对准备,明朝使节在越南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胡家父子特意安排的,自然什么异常也没查出来。明朝使节回国向朱棣奏报后朱棣就顺水推舟对越南胡朝予以册封。然而没多久明朝方面就发现:在明朝和越南的边境上不断有自称是越南陈朝遗臣的人越境而来,而他们反馈给明朝方面的信息和越南官方公布的信息截然不同。1404年(明永乐二年、越南虞开大元年)一个名叫陈添平的越南人越境逃入明朝,他自称是陈朝宗室后裔并向明朝方面直陈胡氏篡位的实情,请求明朝出兵,协助自己恢复陈朝。朱棣也无法判断究竟这个陈添平的真实身份,于是他在未知会由胡氏父子派出的越南官方使节的情况下让陈添平和自称陈朝遗臣的越南人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对此没预案的越南使节一时间乱了方寸以致不知该如何反应。这一切没逃过朱棣敏锐的眼睛,至此胡季犛篡位的真相浮出水面。感觉自己被人耍了的朱棣让越南使节回国给胡氏父子带话予以申斥,胡家父子上表谢罪并表示愿将皇位归还陈氏。1406年明成祖朱棣派遣都督黄中护送陈添平归国即位。当明军行至越南支棱关时突遭埋伏于此的越军伏击,陈添平被越军抢走并处死。朱棣得知堂堂大明王朝的军队被藩属国的军队伏击并抢走受大明王朝保护之人后勃然大怒,随即于当年9月以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新成侯张辅为右副将、丰城侯李彬为左参将、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领兵八十万南征。此时越南胡朝同时面对国内陈朝残余势力和明军的双重打击,到1407年(明永乐五年、越南胡开大四年)明军俘获胡家父子并成功占领越南。在对越南的战后处置问题上朱棣一开始还算打算册封陈氏后裔为越南国君,不过他很快得知:越南陈朝已无后裔在世,于是朱棣改变了想法——他转而在越南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将越南重新纳入中国直接管辖的郡县体系。1418年越南人黎利起兵反明,1428年黎利建立后黎朝并得到明朝方面的册封认可。1693年越南彻底吞并占城国。1698年越南阮氏家族出兵吞并下高棉(今湄公河三角洲,当时属于柬埔寨),由此奠定了当代越南的版图。
1253年蒙古大汗蒙哥派遣自己的弟弟忽必烈征服了大理国。1271年已成为蒙古大汗的忽必烈仿照中原汉制建立元朝。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多次遣使要求缅甸蒲甘王朝称臣朝贡,然而蒲甘方面始终不予理睬。1277年元军越过此前大理和蒲甘的边界线进攻八莫,后因水土不服而主动撤离,而后元兵又多次进攻蒲甘。1279年元灭南宋后国力大增。1287年元兵自云南地区进攻蒲甘,蒲甘城破,蒲甘国成为元朝的藩属,那罗梯诃波帝失去王位,他之后的蒲甘国王都是元朝傀儡。后来元朝有进一步将蒲甘纳入缅中行省管辖,再后来又并入云南行省。1381年七月征南将军傅友德奉明太祖朱元璋之命同副将蓝玉、沐英一同远征云南,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投滇池自杀,明军平定云南。此后明朝在继承延续元朝在西南地区的疆域基础上又设立了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三大宣抚司和车里宣慰使司、缅甸宣慰使司、木邦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宣慰使司、孟养宣慰使司、老挝宣慰使司六大宣慰司,合称“三宣六慰”。明朝全盛时期的领土几乎曾一度覆盖过整个缅甸并拥有印度洋出海口。尽管明朝对三宣六慰地区一直采取羁縻统治,当地土司一直保持相对比较独立的自主权限,但这并不能改变这一地区在历史上属于中国领土的客观事实。当时的中国商人从滇西重镇永昌(保山)、腾越(腾冲)等地沿大盈江和瑞丽江接伊洛瓦底江贯通缅甸北南的水陆交通线往来活动,中国的丝绸、瓷器、陶器和缅甸的棉花、玉石等通过这条交通线或输入中国内地或销往印度洋沿岸地区。明初阿瓦土司遣使入京诉说麓川土司思氏侵占其土地,此后明朝分别于1439年(正统四年)、1441年(正统六年)、1442年(正统七年)、1448年(正统十三年)四征麓川。嘉靖五年(1526年)明代西南三宣六慰之一的缅甸宣慰司被孟养、木邦、孟密三家土司联合攻灭,缅甸宣慰使莽纪岁之子莽瑞体起兵复仇后建立东吁王朝,从此缅甸脱离明朝的统治,发展成为独立国家。
中华民族曾创造无比辉煌的文明,一度领先世界数千载,仅仅只是在大航海时代到来后中国才逐渐被西方反超。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抨击在大航海中崛起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都是一群海盗,可就是这群海盗开启了人类全球化的历史,他们屠杀印第安人,但也是他们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因为这段历史,西方人可以拍出《加勒比海盗》——他们并不讳言自己的祖先曾是海盗。其实在明代中国也曾诞生过一位不亚于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德雷克等殖民者探险家的海洋王者。说起来这人真是一位传奇人物,那么他究竟传奇到什么地步呢?《明史》中对他的名字的记载居然有两个版本:一个叫王直,一个叫汪直(据说一为真名,一为化名,也不知究竟哪个是真名,哪个是化名)。关于他的出生也流传着一个相当传奇的故事:明朝弘治十四年即1501年的4月3日徽州歙县雄村有个产妇生下一个孩子。据说孩子即将出生时产妇突然梦见一颗大星星从天上直冲下来,瞬间光芒无比。吓得睁开眼睛后孩子已呱呱坠地。再探头瞧瞧窗外,却惊见外面大雪纷飞,本来春意盎然的时节,花花草草竟全结了冰。这位骨骼精奇天赋异禀的孩子渐渐长大后成为了歙县一个混混:手里有三五个跟班,卖过私盐打过架,啥赚钱干啥,违法也干,但干来干去都是穷的叮当响。直到三十九岁那年,偶然听母亲说到自己出生时的奇特景象,却是立刻想开了:我是要干大事的人啊,还在这里胡混什么?果断拉着同伙一口气跑到广东干大买卖——走私去!当时的明王朝秉持明太祖遗训海禁政策分外严格——片板不得下海,但是商品经济发达,海外需求旺盛,西方殖民者和东洋人都没闲着,都想来中国发财,于是汪直立刻挽起了东南海盗集团许栋团伙柔软的双臂,开始干起走私生意。汪直的业务是把生硝、硫磺和丝棉之类的土产运往日本、泰国等地。1543年汪直第一次抵达日本种子岛。日本史料记载:日本人看到这艘不知从何而来的大船,非常纳闷。船上的人里有一个叫五峰的大明儒生通过笔谈的方式告诉日本人:他是从西南来的外国商人,从此汪直开始经手与日本的贸易,日本正在爆发诸侯混战对各类军火需求旺盛,汪直迎来了事业旺季。正是经由汪直之手火绳枪才传播到日本,因此汪直在日本具有较高的知名度。随着大明王朝加大了对东南海商集团的打击力度,汪直转而前往日本发展——当时的日本正值战国乱世:各地领主割据一方,谁也没闲工夫搭理远道而来的汪直,于是汪直趁机做大——在日本松浦津上岸,很快在日本的五岛建立了基地。当地领主不仅不认为汪直此举是侵占自己的地盘,反而十分热烈地欢迎汪直的到来,因为他可以从汪直手中获得最新式的火绳枪,这对身处战国乱世的一方领主而言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于是汪直给自己起了名号“徽王”,占住的地盘叫“宋国”,大摇大摆在日本称王称霸。他不光来回在大明、日本和西方人之间倒腾走私生意,还把生意做到了东南亚。同时汪直在日本广泛招募武士充当自己的打手,当时的日本正处战国乱世,各个诸侯大名之间打成一锅粥,很多失意的武士便都跟着汪直讨生活,而汪直本人出手阔绰,能体恤下情也深得来投奔的日本武士的拥戴。以此而言:认定汪直为汉奸的言论就难以成立——他并没投靠日本人背叛自己的祖国,他和大明王朝之间的争执纯属开放贸易和闭关锁国之争,至于他麾下的日本武士都是主动投奔他的,而不是他投靠了日本人。换句话说:在汪直集团里中国人是老板,日本人是马仔。如果汪直是一个欧洲人就会被后人奉为伟大的殖民开拓者,可他是一个中国人,偏偏又身处中华文明有博大精深兼收并蓄向闭关锁国故步自封转型的年代,而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尽管在他自己看来:自己从来就不是海盗、倭寇、汉奸,他一直争取推动明王朝主动开放贸易,与此同时他一直积极配合明王朝剿灭那些真正为祸海上的倭寇势力。事实上他从未主动攻打大明沿海州县,每次攻打州县几乎都发生在明军对其追剿之后,严格意义上这并不是一种劫掠行为而是报复行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胡宗宪深知汪直和其他海上势力的不同之处,因此极力主张对其进行招安以安定东南海疆。自以为配合官军剿灭海匪有功的汪直信以为真地上岸和胡宗宪谈判,殊不知在朝廷眼中:无论你是否曾有劫掠为祸百姓的暴行,单凭你手中有一支不受朝廷节制的武装力量就犯了大忌。就在汪直和胡宗宪谈判的过程中杭州巡按王本固突然发兵逮捕了汪直,之后嘉靖皇帝下诏处决汪直。汪直至死也不肯承认勾结倭寇入侵之罪——他当着胡宗宪的面历数自己剿贼的功劳后仍祈求皇上开放海禁,并承诺“效犬马微劳驰驱”,愿为朝廷平定海疆。胡宗宪也深知:汪直并无勾结异族为祸地方之举,之所以要杀他完全是因为朝廷忌惮他的势力做大做强。缺乏政治敏感性的汪直竟天真地以为:自己是被冤枉的,胡宗宪会替自己伸冤。然而混迹官场多年的胡宗宪尽管一直主张招安汪直,但在现实面前他知道自己什么也改变不了——最后他还是只有执行朝廷斩杀汪直的命令。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汪直作为失败者在死后被描写成大奸大恶的海盗、汉奸——客观而言:汪直和当时东南海疆的其他海洋势力一样都不是绝对干净的,打家劫舍的事也并非没干过;然而在此之外,他还有着开拓海外贸易、弘扬华夏国威的另一面却一直被人淡忘。
事实上嘉靖年间还有一个和汪直情况较为类似的人物:当时广东潮州饶平县有一个叫张琏的客家人。他因为不满当地官府勾结倭寇、鱼肉乡民的行为而成立秘密组织“白扇会”,与郑八、萧晚等人密谋起义。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张琏率义军千余攻打湖雷后从县南退走。郑八死后张琏被推举为义军首领,此后张琏起义军的一度发展到10万人。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五月张琏在今饶平和平和交界柏嵩关称帝,改元“造历”,定国号“飞龙国”。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十一月“飞龙国”将领萧雪峰在进攻龙岩时被龙岩知县汤相督兵杀死。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飞龙军分兵三路出击闽、粤、赣和浙等4省:林朝曦带兵3万人攻打今梅州、大埔、兴宁、龙川、和平等地;萧晚、罗袍等人带兵3万人直捣福建永定、上杭、武平、长汀等地,后转战于江西的瑞金、宁都、兴国、万安、太和等地;张琏则亲率义军3万人于五月攻占平和县城,六月又攻陷云霄城并趁势攻打漳州镇海卫。八月飞龙军攻破南靖,十二月夺取龙岩。随后飞龙军由十万人扩展至二十万人,一时间威震闽、粤、赣三省。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明朝派两广总督张臬、都督刘显、参将俞大猷率30万大军兵分数路前去围剿。张琏在战败后率余部引航出海辗转南下,在夺占三佛齐岛(今苏门答腊)后自立为王,占有旧港、柔佛、马六甲等地,漳州人和泉州人及海外华裔移民均依附于他。直到现在仍然大量华人居住在中国苏门答腊岛上。《明史》亦有记载:“久居三佛齐有数千家闽粤人,可能是张琏部属的后代。”
------------------
推荐阅读:
女朋友在西安做1040的阳光工程,让我加入,我没有加入,现在不理了怎么办?
《一拳超人》中老师知道king是个麻瓜,为什么不仅没有揭穿他,反而还在暗中保护他?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