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为什么不趁蒙古人西征北捣铁木真老巢而是全力南下攻宋?
▎✲金国为什么不趁蒙古人西征北捣铁木真老巢而是全力南下攻宋?
游牧民族与中原政权不同。
他们平时逐水草而居,是流动的。并没有首都概念。不会像中原政权一样,习惯于把全国的资源都集中于一个地方。
往往大汗在哪里扎营,哪里就是老巢。
并且由于草原地广人稀,游牧民族最贵重的资源也不是土地,而是人力资源。只要人不死绝了,他们就有翻身机会。
因此,当蒙古军西征时,蒙古人真正的老巢其实已经随成吉思汗迁移到中亚了。
这时候,金军去进攻一个既没人,也没资源的荒凉草原,有什么意义呢?
金军与其费力不讨好,倒不如集中兵力,专注于消灭留守中原的蒙古军。
然后收复失地,巩固好防线,等着成吉思汗率主力杀回来,再一决雌雄!
不过,作为一名合格的战略家,成吉思汗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为了防备金军反扑,他做了两手准备。
一方面,西征之前,成吉思汗给弟弟斡赤斤和大将木华黎留了一万蒙古骑兵,一万汪古部骑兵,以及十多万投降蒙古的汉军。
指望这些留守兵力灭金,当然不可能。但防备金军反扑,那还是绰绰有余的。
木华黎上任后,招揽人心,广纳豪杰,同时还严令禁止肆意杀掠和夺地不守的惯例,巩固了占领区的统治秩序。
因此,当成吉思汗走后,蒙古留守兵团很快便巩固了华北防线,不仅不惧金军来攻,反而经常杀入金国境内骚扰。
另一方面,在西征的路上,成吉思汗又顺手痛殴了西夏一通。
成吉思汗这一次征讨西夏,史上被称为蒙古第四次攻夏之战。
西夏国主李遵顼被蒙古军打怕了,遣使向成吉思汗求饶,表示自己心甘臣服于蒙古,并愿意与木华黎一道,共同对付金国。
缺了西夏的助战,而且西夏军还有可能助蒙古军。这时候,单靠金军的实力,完全不足以对付留守的蒙古军团。
当然,党项人向来不守信用。
北宋,辽金,都曾被被党项人忽悠过。
这个时候,只要金国给的筹码够多,拉拢力度够大,诚意够足,李遵顼也不是没有倒戈金国的可能性。
然而,关键问题就在于此——金章宗完颜璟病死后,继任的两任金国皇帝,完颜永济和金宣宗完颜珣,都是昏君。都不堪大用。
完颜永济就不提了,就是因为他无能,金军才有野狐岭之败,金国才会和西夏闹掰。
金宣宗比起自己的叔叔完颜永济,昏聩程度则是更上一层楼。
他一继位,就放弃了中都,跑路到开封。
然后,又与西夏开战,想着自己打不过成吉思汗,还打不过李遵顼?
结果,西夏和金国的关系跌倒了谷底。
金宣宗这个人,是眼高手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怕成吉思汗怕的要死,却瞧不起南宋和西夏。他就从没想过联合其它势力共同对付蒙古。
这样的人,指望他能与西夏修复关系,然后组成抗击蒙古的统一战线,根本没可能。
而他不能与西夏联合,且本身又对蒙古有十级恐惧。金军自然也就不可能北上收复。
不敢北上,那南征?取偿于宋?
金宣宗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其实这一步棋也不是不能走。只要金军能一战灭了南宋,依靠江南的地势和资源,再苟延残喘个几十年,一点问题也没有。
但是,金国连西夏都拿不下,谈何灭宋?
所以金宣宗的决定,可谓是顾头不顾尾。空耗了金军的有限力量不说,还错过了重整旗鼓的最佳时间。
正是在这个期间,木华黎大举南下,痛打了金宣宗册封在河北的九个封建领主。
插一嘴。金宣宗选择取偿于宋的原因,除了他对蒙古军畏惧外,还与当时金国的征兵制度有一定关系。
众所周知,金国早期募集军队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征调猛安谋克
二是雇佣乣军(游牧民族军队)
三中募集农民
猛安谋克和雇佣的乣军本是金军主力。但和清朝的八旗军一样,由于腐化堕落,猛安谋克制度在金章宗时期已形同虚设,朝廷招不到职业兵了。乣军则是因为完颜永济时期,金军在野狐岭之战惨败,导致纷纷投降蒙古。也招不到兵了。
所以到了金宣宗时期,金朝的兵源也就只剩下了农民。
金廷征召农民打仗,也不是不行。从金军后来的表现来看,农民训练的好,战斗力也是杠杠的。
只不过,农民服役有个短板。
那就是,农民平时要种地,只能利用农闲的时间去打仗。
毕竟农忙时节,农民要是都去打仗了,谁来种地呢?那第二年不得饿肚子?
而中原的农闲时间,又普遍比较短。一年只有三四个月时间,并且还是分成两段的。
这点时间,北伐肯定就不够了。怕是还没走到战场,农闲就结束了。
但南征,打近在咫尺的南宋,这点时间绰绰有余。(金宣宗南迁后,金军的主要招募对象是河南的农民)
所以对于金国统治者而言,征宋的可操作性就远远大于攻蒙古。
再说回来。
1224年,金宣宗在昏招迭出的情况下,终于病死了。
他死后,金哀宗完颜守绪继位。
金哀宗这个人,比他爸爸金宣宗强多了。
最起码,他知道自己错了,会主动道歉。不摆臭架子。
于是,在金哀宗继位后,金国迅速与西夏和南宋恢复了外交关系。
南宋与金国恢复关系后,双方停战。金军不必再双线作战。
西夏与金国和好如初后,还提出建议,两家孤注一掷,与蒙古军决战。
金国方面,金哀宗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大胆起用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等优秀将领,反击蒙古军,并取得了一些胜利,斩杀了不少的蒙古军,收复了河南的部分失地。与蒙古形成隔黄河对峙局面,算是稳定了颓势。
然而,很可惜的是,就在抗蒙统一战线刚有点起色时,西征的蒙古军主力回来了。
成吉思汗东返后,第一件事就是集中力量进攻西夏,以报复西夏鼠首两端行径。
西夏危在旦夕,金哀宗急召陕西行省、总帅等人到汴京商议军事。并将权力下放,授予将领大权,一旦发生什么事情,将领们可以随机应变,不必事事上奏。
然而这个时候,以金国和西夏的国势,做任何努力都是白搭。西夏虽全民皆兵,金哀宗虽竭尽全力,但终究无力回天。
1226年,在蒙古军的猛攻下,西夏被打得只剩两座城池。
1227年,西夏在蒙古军的持续进攻下灭亡。
此时,北方只剩下了独木难支的金国。
此后的作战,金军虽然偶有小胜,但毕竟只有河南、陕西两省地盘。仅靠这两省的民力和财力,不可能跟蒙古长时间的相持对抗。
最终,在西夏被灭的七年后,金国也被蒙古所灭。
▎⇟金国为什么不趁蒙古人西征北捣铁木真老巢而是全力南下攻宋?
这个提问不错。这个问题我将分两部分回答,首先说说金国为什么不趁西征的时候趁机进攻黄河以北。查成吉思汗西征期间是在1219~1224年,确实带走了大部分的主力部队,那么金国为什么不发动反攻呢?原因无非就是两点:首先、金国已经无力也无心再对中原发动反攻,蒙古的暴击不仅给金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资损失,还有心理对金国高层的震慑作用,无数次的失败已然把金国的军事自信打烂了。其次、战斗力正盛的蒙古军哪怕是主力部队走了也不好惹。
金国方面
先来看看金国对蒙古的军事优势怎么没的。话说1211年7月,蒙古军队向金国发动进攻,先攻下金国西北边墙下的乌沙暴,取乌月营。其后,又克昌、桓、抚三州。8月,成吉思汗率蒙古军主力至抚州后,金国倾举国精锐30万,号称40万前来寻求决战,两军战于野狐岭,金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史称“伏尸遍野,金之精兵猛将尽没于此”。
然后,基本上野狐岭之战打完,金军的野战主力就拼光了,金国在黄河以北的态势急转直下,直接开到了“地狱模式”,整个中原大地全部像漏勺一样任蒙古势力驰突,只有某些防守坚固的城镇未被攻破。整个金国从感觉良好到败如山崩也就2年时间,中都以外的地区经济和战争潜力遭到摧毁性打击。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金帛、子女、牛羊、马畜皆席卷而去。屋庐焚毁,城郭丘墟矣。惟大名、真定、青、郓、邳、海、沃、顺、通州有兵坚守,未能破。
图源:《元史》
图源:《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蒙古军对中原地区的摧残自是不用说,金国的政治中心中都城更是时刻暴露在蒙古的兵锋之下,1211年野狐岭之战后,蒙古的兵锋已经来过一次,“游兵至中都城外”。1214年,又一次兵围中都城下,这回和上次的“浅尝辄止”不同,趾高气扬的蒙古人直接要金国投降。否则,围到你死为止,“汝山东、河北郡县悉为我有,汝所守惟燕京耳,天既弱汝,我复迫汝于险,天其谓我何?我今还军,汝不能犒师以弭我诸将之怒耶?”。
图源:《元史》
蒙古人在城外感觉良好,而中都城内早已是哀鸿一片,再让蒙古人围下去,中都都得全城饿毙了,据《大金国志》载,城内“军民饿死者十四五”,而且鬼知道这一墙之隔的蒙古人什么时候会走,所以就与蒙古签订了城下之盟,送公主和金帛于蒙古人,志得意满的蒙古人退兵。
讲到这儿,请大家记住1214年这个节点,金国从此再也没有心气留在黄河以北和蒙古人争锋了。在蒙古军撤退的路上,一些将领有点气不过,还想打蒙古人一下子,可高层早已被吓得瑟瑟发抖,传令:“已南北讲和,不许擅出兵!”,结果,“于是无敢动者”。
图源:《大金国志》
赵构:“不错,有我那味了,我当年就像你们金国一样这么害怕”。
然后,就在蒙古撤走的一瞬间,金国出于两个考量决定放弃中都城。一、不知道蒙古人什么时候会来,中都实在是缺乏安全感。二、中都以南的中原地区已经被蒙古军残破,根本无法支撑中都的消耗,蒙古军一走,饥荒实在让人受不了,所谓“金主以国蹙兵弱,财用匮乏,不能守中都,乃决意南迁”。
图源:《续资治通鉴》
金国的新都城在哪?就在开封,而开封的位置在黄河以南。事实上在这个时候,金国已经开始放弃黄河以北的土地了,正如当时的大臣徒单镒所说“銮辂一动,北路皆不守矣”。
蒙古军在得知金国都城南迁后,又再次向中都城发动进攻,于1215年攻克中都,守将完颜承晖身死。而迁都汴梁的金国当局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派了一批援军出来,让乌古论庆寿等人派出3万军队支援中都,结果居然被1000名蒙古骑兵杀的大败。其后又派援军,又被击败,救援不成,中都易手。
图源:《金史》
图源:《元史》
自中都被陷以后,对于金国来说黄河以北基本算是没戏了,只能消极的看着蒙古军拔除一个又一个的重镇,不仅如此,蒙古军开始从攻城杀掠转向了地方治理,我呆着不走了,木华黎致力于消化黄河以北的占领区了,“河朔受兵有年矣,向皆秋来春去,今已盛暑不回,且不嗜戕杀,恣民耕稼,此殆不可测也”,可不可测金国也没戏了,只有加强汴京防线的份。
于是,金国在万般无奈之下,于1219年(注意这是蒙古军西征第一年)开始了骚操作,就是鼓励黄河以北的所谓豪杰,起来自立各统一方,用加剧黄河以北军阀化的手段来遏制蒙古军的攻势,“河朔州郡既残破,不可一概守之,宜取就迁徙者,屯于河南、陕西,其不愿者,许自推其长,保聚险阻”。1220年,更是玩了一个“封建九公”的无奈之举,将黄河北趁乱而起的9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授以爵位。这就实际上已经放弃了黄河北面的军政大权。不仅如此,还在经济实行了严厉的河禁政策,禁止黄河以南的物资向北运输,实际上这就已经不管黄河北岸老百姓的死活了。
图源:《金史》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金国在1220年左右完全放弃了对黄河以北的土地,全力经营黄河以南了。
图源:《续资治通鉴》
蒙古方面
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的确带走了90多个千户的大部分,总共129000人的蒙古军,被成吉思汗带走了10万人以上,再加上投附蒙古的畏兀尔、契丹、汉人诸军,其总数高达20万人。但这并不意味着蒙古要放弃自己在中原的既得利益,就在其临走前留下了太师国王木华黎经略中原。据《圣武亲征录》载:留给了木华黎23000名蒙古本部骑兵。
图源:《圣武亲征录》
看着兵力似乎有所不足,但这只是木华黎的基本盘,木华黎的军队构成还有契丹军、女真、汉军万户等,据黄时鉴先生的《木华黎国王麾下诸军考》指出,木华黎的军队加起来可有10万余人,实力并不差,尽管南下进一步灭金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保证既得占领区的实力还是有的。
所以根本不好惹。让孱弱的金国北上收复失地恐怕难度很大吧!
至于金国为什么伐宋,其实原因就很简单,因为打不过蒙古,想把损失从自认为比他更弱的对手中补过来。在金人眼里本国军队很少在南宋面前落下风。所以自从蒙古人崛起后,金国的高层形成了这样的鄙视链,战斗力排行:蒙古>金>南宋。
早在金国被蒙古打趴下,想要迁都的时候,就有人指出,所谓南宋的威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才把国都定在了汴梁城。“吾国兵较北兵诚不如,较南则制之有余力”。
图源:《大金国志》
就是因为对南宋战斗力的鄙视,金军才敢于开辟第二条战线,向南宋开战。最后证明这只是一厢情愿,“北失南补”的策略最后失败,只留下了一地鸡毛,并加速了宋蒙联合的过程,实在是个失智的战略。
引用文献:《金史》、《元史》、《新元史》、《续资治通鉴》、《大金国志》、《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圣武亲征录》
参考文献:《木华黎国王麾下诸军考》
▎┟金国为什么不趁蒙古人西征北捣铁木真老巢而是全力南下攻宋?
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号成吉思,史称之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之后便展现了强大的活力,日后发展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千米的庞大帝国。
蒙古汗国建立之初,周边环境并不容乐观。蒙古周边有强大的金帝国、西夏国、南宋、西辽,再往西有强大的花剌子模国。蒙古汗国与这些政权相比并不占优势,尤其蒙古各部还一度被金朝控制,深受金朝压迫。蒙古汗国建立之后,立即展现了强大的活力,很快成为非常强大的一个政权。
蒙古汗国建立之初,成吉思汗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西部,攻灭西部的各个政权。1217年蒙古大军攻灭了西辽政权。1219年蒙古开始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集中大约15万大军发动对花剌子模国的战争。成吉思汗于1225年正式班师回蒙古,第一次西征历时6年。如果从1217年开始算的话,蒙古进行了长达8年的西部战争。在此期间,金朝没有主动进攻蒙古,却不断地对南宋发动进攻。
1217年,金朝进攻南宋的川陕、荆湖地区,被宋军击败。1219年,金朝分三路举全国之力进攻南宋。金朝的战线从川陕一带一直延伸到江淮一带,最终也被南宋击败。一直到1224年,金朝才基本上停止了对南宋的进攻。
为什么金朝不趁着蒙古西征之时,趁机攻打蒙古的老巢,而是和南宋死磕呢?其实不是金朝不想抄蒙古的老巢,而是被种种因素牵制不能进攻蒙古。
蒙金战争其实在蒙古建国之前就已经进行,蒙金之间可以说是世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过程,其实也是反抗金朝压迫的过程。蒙古汗国建立之后,蒙古的实力已经大大增强,金朝在与蒙古的战争中已经逐渐处于劣势地位。1211年到1214年,蒙古多次打败金朝,斩杀金朝几十万士兵,并且逼得金兵不得不迁都,躲避蒙古人的兵锋。1215年,蒙古军队攻陷了金朝的中都,金朝国力大大损伤。1216年,蒙古又歼灭金军一支精锐部队。1217年以后,蒙古征西辽及西征期间,并没有对金朝采取守势,而是派大将木华黎继续进攻金朝。蒙古西征的同时并没有忘记金朝,对于金朝还是处于攻势。
蒙古汗国建立之后,金朝只有招架之功,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更没有反败为胜之力。蒙古西征期间,金朝对蒙古一直处于守势。金朝统治者巴不得蒙古人将主要精力放在西部,暂时忘记自己,又怎么敢招惹蒙古人呢。金朝连和蒙古人正面对抗的勇气都没有,又怎么敢直捣蒙古人的老巢呢?
金朝不敢直捣蒙古的老巢,归根结底是金朝的实力比不上蒙古,军队的战斗力比不过蒙古。金朝长时间与蒙古作战中处于劣势地位,已经对打败蒙古人没有多少信心,也没有多少勇气继续和蒙古人作战。相比较于蒙古,南宋无疑是个软柿子。金朝认为南宋比蒙古弱,自己打赢南宋的可能性更强。所以金朝统治者一方面在蒙金战场上丧师失地,另一方面又想从南宋那里得到相应的补偿,以求占领南宋的土地,甚至灭掉南宋。
蒙古人不好惹而且土地贫瘠,南宋好欺负而且非常富庶。南宋虽然国力弱小,但是非常富庶。整个江南地区的富庶程度绝非金朝可以比拟,更不是蒙古高原可以比拟。金朝如果能够打败南宋或者占领南宋的土地获得的利益将会非常大,也能够极大增强自己的国力。金朝当年完全可以占领蒙古高原一带,却没有将这一带纳入自己的版图之内。金朝已经打不过蒙古人,更不会直捣蒙古人的老巢。就算金朝占领蒙古的老巢,也不能获得多少实际利益,还有可能将成吉思汗彻底惹恼。两者一比较,金朝自然愿意进攻南宋而不是蒙古。
宋金战争从1125年开始一直到1234年持续了长达一百多年。一百多年战争中,金朝和南宋时时发生战争。有时候金朝主动进攻南宋,有时候南宋还会主动进攻金朝,金朝在战争中相对来说处于优势。即使金朝不进攻南宋,南宋一旦有力量也会进攻金朝。金朝和南宋一直处于战争的思维之中,金朝对待南宋的条件反射是先把南宋打服,占领南宋的土地。蒙金之间战争时间不长,而且与蒙古作战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金朝对待蒙古的条件反射是先防守,然后再做打算。
蒙古西征之时,正处于金朝末期,金朝君暗臣弱。金朝最后的掌权者相对比较昏庸,出现了决策性失误。金朝的统治者还是按照以往的态度对待南宋,始终认为自己高南宋一等,始终认为南宋是敌人。当年北宋统治者以及后来的南宋统治者也都犯了这方面错误,都是受到传统的惯性思维影响。面对新兴的蒙古强敌,金朝应该联合西夏、南宋等政权共同对抗蒙古。但是腐朽的金朝统治者对待西夏和南宋的态度没有任何变化,结果导致西夏投向蒙古的怀抱,南宋铁了心和金朝死磕到底。正式由于金朝统治者昏庸无道,没有及时改变对外策略。所以才会遭受蒙古入侵的同时,还不忘打击南宋。
当然南宋统治者也没有好到哪里,南宋也习惯性地把金朝当成自己最大的敌人。蒙古人有意联合南宋夹击金朝的时候,南宋统治者忘了北宋的前车之鉴,犯了同样的错误。金朝灭亡之后,南宋直接面对蒙古,蒙宋战争正式爆发。最终南宋和金朝谁都没能躲过蒙古的铁骑,都被蒙古人攻灭。
金朝没能利用蒙古西征的机会稳定蒙金局势,而是继续攻伐南宋。金朝不仅没有战胜南宋,反而白白消耗了自己的力量,使得原本羸弱的国防力量变得更加不堪一击。当蒙古人解决了西辽、花剌子模、西夏之后,开始集中精力对付金朝。金朝没有能逃脱灭亡的命运,1234年金朝被蒙古所灭。
▎Θ金国为什么不趁蒙古人西征北捣铁木真老巢而是全力南下攻宋?
有句话叫做“国运不再,其势难兴”,又有句话叫做“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两句话正好套用在金国身上!
金国之所以能够兴盛,并于公元1125年彻底灭亡辽国,后又于公元1127年灭掉了北宋王朝。都是因为在金国崛起之初,能够高度凝聚其全体意志,有效调动了金国的人力与物力,从而在短期内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与破坏力!
而这种短期内形成的超强爆发力,就好像是“超新星爆发”一般,虽然可以光辉灿烂于一时,但却无法长久维持。因此,在金国消灭辽国,并占领了北宋故土之后,因为其上层统治阶级逐渐沉迷于奢侈享乐,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事物的反面——盛极而衰!
而这种因日渐腐朽而导致的衰落趋势,一旦产生之后,就很难得到遏制和扭转!于是曾经叱咤一时的金国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到了金国统治的后期,已经变得外强中干,似实而虚了。
如果不是北方草原上应运而生,又崛起了一股新兴力量,那么金国的虚弱还不会轻易暴露出来!然而蒙古人的战斗力与爆发力实在是太强大了,这在北亚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
因此当外强中干的金国,同势不可挡的蒙古铁骑发生铁与火的硑撞时,失败的当然只能是虚弱的金国人了!由于金国实在无力再与蒙古人战斗下去,所以只得于公元1211年向成吉思汗乞和!
于是,当蒙古大军于公元1219年大举西佂时,被打怕了的金国人又怎么敢乘机袭击蒙古本部呢?更何况,成吉思汗也不可能大意到毫无戒备之心,他虽然率军西佂,但却依然没有放松对金国的压制!依然派遣了大将木华黎,负责经略太行山以南的地区,而其主要目标就是金国。
而金国统治者却偏偏毫无自知之明,居然会异想天开地做起了“北失南得”之梦!想要攻入长江以南,消灭掉实力可弱的南宋王朝,然后凭借长江之险,将金国的统治苟延下去!
这就好比武士比拼武艺一样,蒙古是第一高手,金国自以为是第二高手,而南宋王朝的武力值垫底。金国认为:虽然我斗不过蒙古人,可是欺负南宋王朝总可以吧?这上百年以来,南宋王朝总是屈服于我国,并且每年都要奉献金银财宝,以乞求一时之和平!这样没有骨气的软蛋,哪配占据江南的花花世界呢?打他!
这就是金国统治者为了苟延残喘,在既无心也无胆对抗成吉思汗的情况下,妄想佂服南宋占领江南。借助江南有利的地理条件,以便躲避蒙古铁骑的碾压,所以才会对南宋发起攻击的原因!
然而,金国统治者的如意算盘落空了——金国不仅没能实现灭南宋、取江南的梦想,反而迫使南宋与蒙古结盟。最后,在蒙宋双方的联合打击下,嚣张了百余年的金国终于灰飞烟灭!
▎*金国为什么不趁蒙古人西征北捣铁木真老巢而是全力南下攻宋?
金国好歹也是灭亡北宋的王朝,一度占据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王朝。可是在面对蒙古铁骑的时候,金国却展现出了自己懦弱的一面。
当成吉思汗铁木真带着蒙古大军西征的时候,金人不仅没有选择偷袭铁木真的老巢,反倒是选择南迁,最终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从而在蒙古和南宋的夹击下,宣告灭亡。那么当年金国为什么没有选择偷袭蒙古大军的老巢呢?
01蒙古大军是游牧民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老巢。
蒙古帝国的所有财产,其实都是跟着自己走的。他们的,蒙古包需要随身带着随时居住,他们的孩子需要在战场上历练,唯一留在根据地的,可能只有女人幼儿和老人。
当成吉思汗的大军选择西征的时候,其实留在本地的兵马人口并不多。金国想要攻打蒙古大军的老巢,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二年春正月丁卯朔,以边事未息,诏免朝贺。辛未,大元兵徇彰德府,知府事黄掴九住死之。宋人攻秦州,统军使石抹仲温击却之。癸未,有司奏,请权止今年禘享朝献原庙及皇太后册礼,从之。乙酉,征处士王澮,不至。大元兵徇益都府。命有司复议本朝德运。乙未,大元兵徇怀州,沁南军节度使宋扆死之。二月丙申朔。壬子,大元乙里只紥八来。丙辰,罢按察司。壬戌,大元乙只复来。---《金史》
可问题是,他们打下了蒙古的老巢又能怎样?他们能获得多少战利品呢?一旦蒙古大军杀回来,那金人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攻打蒙古地区,只有与之正面军队相较量,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收益,因为他们的军队就是他们最大的资本。
可是打得过吗?完全打不过,金国在南迁之前,已经和蒙古大军打了好几仗,没有哪次获胜的。尤其是金宣宗继位以后,蒙古大军分三路进攻金国,河北郡县几乎全部被金国人给占领了,只剩下了11座城池。战斗力的悬殊,使得金宣宗认为自己不能跟蒙古大将硬拼。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得以延续,他只能选择和蒙古人握手言和,当然是一种耻辱性的求和。成吉思汗在收到一定好处费和地盘以后,这才答应退兵。此后金国便开始计划了南迁的政策,金宣宗是第一个想到往南方逃的金国皇帝。等到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就算木华黎不对金国下手,金国也不会想到去偷袭成吉思汗的老巢,毕竟蒙古大军的老巢,远没有南宋的资源多。
02金国战斗力日渐降低,完全不是木华黎的对手。
成吉思汗西征以后,你以为蒙古大军就彻底走光了吗?当然不是。成吉思汗临走前,将木华黎封为了征金大元帅、太师、国王等职务,专注于攻打金国。
这就好像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金国长期与宋人接触,早就被汉化了。所以战斗力一天不如一天,也习惯从游牧民族转变成了农耕民族,以城池作为行政单位。
可是蒙古人不一样,打赢了他们就进城抢掠,再象征性地派一点点人马驻守该城池。打输了就跑路,反正他们是拖家带口上路的。不过输的情况十分少见。当时金宣宗决定南迁的消息,被成吉思汗获悉以后,他立刻命令木华黎对金国发起进攻。1215年,木华黎带领大军占领东京,也就是现在的辽宁辽阳,又攻占了北京,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宁城县。金国决定与木华黎决一死战,所以派遣大将奥屯囊带领20万大军与蒙古决战,结果被木华黎斩首8万多人。此后木华黎大军一路畅通无阻,几乎没有败绩。由此可见,金国此刻的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至少在蒙古人面前,是不堪一击的。为此他们只能转移目标。
既然打不过蒙古,难道他们还打不过昔日的老对手南宋吗?金宣宗认为,他们完全可以欺负一下南宋,以此获得更多地盘,弥补他们在北方的损失。
庚寅,奉卫绍王公主归于大元太祖皇帝,是为公主皇后。辛卯,诏许诸人纳粟买官。京师戒严。壬辰,大元兵下岚州,镇西军节使乌古论仲温死之。夏四月乙未朔,以知大兴府事胥鼎为尚书右丞。戊戌,奉迁昭圣皇后柩于新寺。时山东、河北诸郡失守,惟真定、清、沃、大名、东平、徐、邳、海数城仅存而已,河东州县亦多残毁。---《金史》
为此金宣宗下了一步好棋,中都被蒙古大军攻陷以后,他知道自己无法对河北、山东地区进行直接统治了,所以他顺手封了九个地方武装为公爵,让他们在本地发展力量,作为金国在北方对抗蒙古大军的屏障。
由此可见,金国本身已经没用到了,将地盘拱手让出去的地步,他们又怎么可能有实力,跟强大的蒙古帝国相抗衡呢?
03南方是物阜民丰之地,金国希望攫取这里的资源供自己发展。
打不过蒙古,难道金国还打不过南宋吗?这是金宣宗心里盘算的事情。他们早就对南方物阜民丰的生活垂涎三尺,这一次迁都,只不过是实现了自己昔日的梦想罢了。
夏四月丁未朔,以宋岁币不至,命乌古论庆寿、完颜赛不等经略南边。戊申,孟州经略司万户宋子玉率所部叛,斩关而出,经略使从坦等追败之。庚戌,花帽军作乱于滕州,诏山东行省讨之。南阳五朵山盗发,众至千余人,节度副使移剌羊哥出讨,遇之方城,招之不从,乃进击之,杀其众殆尽。---《金史》
金宣宗南下以后,将国都建立在汴梁,也就是昔日北宋的都城。这一举动,使得金国正儿八经地成为了中原王朝,虽然是耻辱性地南迁,却决定了金国在历史上的地位。
当时恰逢宋宁宗时期,金人南迁引起了南宋的强烈不满。每年大把岁币供应给他们,他们还不知足,居然将手再次伸向了南方。此刻南宋已经看出了金国的颓败之势,所以打算利用金国和蒙古的矛盾,联合蒙古一起对付金国。于是宋宁宗停掉了给金国的岁币。金宣宗当然不能答应,自己被蒙古人欺负了,南下居然还要被南宋这个小弟弟欺负,这绝对不行。所以在术虎高琪的建议下,金宣宗发动了南下攻宋的战争,以此挽回自己在北方损失的土地。期初战争是十分顺利的,金国大军连续攻克了光山、罗山等城池,斩杀了两万宋军。可是夺取的城池他们守不住,多次被宋人再次攻陷。久而久之,金国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
这个时候西北的西夏,居然也趁火打劫,对金国发起进攻。此外金国内部也是发生了契丹人叛乱,到处都是敌人,金国自此一蹶不振。
总结:金人南下,其实是一招臭棋。
南下的金宣宗,虽然可以暂时躲避蒙古人的铁骑,可是他没有想过,将中都让给蒙古,是严重削弱统治地位的一种体现。
金宣宗认为南下攻宋可以弥补这一损失,其实他没想到自己早就已经众叛亲离。在攻宋时遇到了各种困难,与南宋打得难解难分,再也无法恢复往西全盛的局面。
蒙古的战斗力的确很强悍,但是逃跑绝对是下下策。如果金宣宗能够坚守中都,以必死之心守住金国的北大门,或许金国在上下一心的团结之下,爆发出强悍的战斗力。
参考资料:《金史》
------------------
推荐阅读:
腰间盘摘除术后,为什么还是腰腿屁股痛,什么活也不干疼的一天比一天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