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后刘备身死这个时期蜀汉是不是几近灭国?
▎⇒夷陵之战后刘备身死这个时期蜀汉是不是几近灭国?
绝对是的!刘备在夷陵之战过后,手里积攒多年的兵马都被陆逊给打光了。一部分投降了东吴,一部分投降了曹魏,还有一部分战死沙场,为数不多的能够跟着他逃到白帝城。
这个时候的蜀汉,其实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刘备抽调走了国内百分之八十的兵力,其中魏延守汉中的人马没动,诸葛亮留点人马守成都也没动。
除了这两个地方以外,真的是能调动的人马都调动了,甚至连蛮武陵的蛮夷都出兵相助刘备。因为刘备不光要拿下荆州,他还要在有生之年灭了东吴,这是他孤注一掷了。
刘备兵败后,蜀中反叛者不胜枚举。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刘备本来是浩浩荡荡的大军东进,结果一败涂地。这个时候不光东吴那边咄咄逼人,一路追杀到白帝城,就连蜀汉内部都不是省油的灯。
蜀汉内部本身就是矛盾重重,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三个派系之间的斗争。第一派系就是刘备带入川中的荆州派,这帮人在蜀汉地位最高。
夏六月,黄气见自秭归十馀里中,广数十丈。后十馀日,陆议大破先主军於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先主自猇亭还秭归,收合离散兵,遂弃船舫,由步道还鱼复,改鱼复县曰永安。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三国志》
第二派就是刘焉当年带入川中的东州派,这帮人仅次于荆州派,是刘备急需要拉拢的实力派。第三派是益州本土力量,他们总被荆州派和东州派打压,所以一直愤愤不平。
本来刘备来这里统治,益州派就从二档掉入了三档,现在刘备兵败了,他们当然是不服气,自然是要造反的。
当时汉嘉太守黄元在得知刘备兵败后身体不好的时候,便发兵反叛。甚至想着要攻入临邛县,顺带着进攻成都城。结果兵败被杀。还有就是南中地区的南蛮们,早就已经对刘备政权不满意了。这次刘备病重后,这帮人也聚集在了一起,打算从蜀汉中分裂出去。等到刘备去世以后,南蛮联合蜀汉的边境太守们一起造反,打算在南中地区建立自己的王朝,诸葛亮一时间还抽不出空来对付他们。由此可见,当时的蜀汉政权内部实在是岌岌可危。这边孙权的人马依旧是威胁,那边造反的声音已经是此起彼伏了。
曹魏和东吴,随便哪个都能灭了当时的蜀汉。
夷陵之战的战败,使得刘备把老本都赔进去了。不光是数量众多的大军,这里不提多少人,因为没有记载,说多少人都会有人不服气。而且还有很多文臣武将。
武将中战死的有张南、冯习、沙摩柯和傅肜等,而文臣中战死的有马良、程畿等。还有不少人投降了其他国家,比如说黄权带着所有人马都投降了曹魏。
这么一来,蜀汉的人才可就少了一大半了。这些人或许大家都不耳熟,那是因为他们都在这场战役中战死了,所以他们的故事到此为止,但是不代表他们的能力不强。
秋八月,收兵还巫。司徒许靖卒。冬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於成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冬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闻先主疾不豫,举兵拒守。---《三国志》
他们都是蜀汉的骨干力量,没点本事,刘备也不可能带着他们前去讨伐东吴。所以说蜀汉损失惨重,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
士兵是好招募的,但是训练有素的士兵需要时间来训练,而且有经验的战将和谋士,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为此,如果这个时候曹魏和东吴,随便哪一方面的力量,向蜀汉发起穷追不舍的打击,那么蜀汉必然会灭亡。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其实是曹丕救了蜀汉,因为当时刘备刚刚战败,曹丕的大军又跑去南征孙权了,他们想要捡个漏。
虽然曹丕被杀败了,可是孙权也是损失惨重,这才让蜀汉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此后孙权更是希望重归于好,所以也就没有对蜀汉下手了。
刘备死后,刘禅不能服众,要不是诸葛亮的话,必然亡国。
为什么说诸葛亮是蜀汉的大救星呢?在此之前并不是,在这之后也不是,就是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北伐前的那段时间,诸葛亮可谓是真正的蜀汉大救星。
当时蜀汉是四面楚歌,里外都有敌人。诸葛亮以外交的手段,解决了东吴和曹魏的危机,又带领大军南征南中,平定了南中的叛乱。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三国志》
此后又休养生息,积蓄力量,这才使得蜀汉重新恢复了当年的生机。所以说后来的蜀汉,其实不是刘备留给诸葛亮的蜀汉,而是诸葛亮自己打造出来的蜀汉。
刘禅刚登基的时候,才18岁,而且没有任何军旅资历,更没有治国的能力。所以说当时的刘禅根本无法服众。
光靠刘备留下来的那点威信,是不足以让所有人都信服刘禅的。多亏了诸葛亮在蜀汉执政的时候,赏罚分明,依法治国,这才换取了三派人的共同信任。
总结:刘备做的不错,谁都想搏一把。
俗话说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其实有时候就应该搏一把。刘备到了61岁才登基称帝,很多古人都无法活到61岁,由此可见刘备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他的壮志还在,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凭借六十多岁的身体,刘备敢于突破自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这一点也无可厚非。
灭了东吴,只好可以拿下半壁江山,这是刘备最希望看到的事情。相比较曹魏,东吴是更容易灭亡的,所以刘备选择了东吴。
只是最后刘备战败了,很多人为他惋惜,我并不为刘备惋惜,我只觉得他值得敬佩。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敢于为自己的梦想不顾一切的,更何况刘备是拿自己这辈子挣来的所有本钱做赌注呢?
参考资料:《三国志》
▎✰夷陵之战后刘备身死这个时期蜀汉是不是几近灭国?
所以诸葛亮广为后人称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但是刘备临终前,却硬塞给了他一个烫手的山芋。
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的是志同道合。
老三丢了徐州,老二丢了荆州,老大梭哈打光家底。
当年,刘备凭借着自己的一点名气,得到了陶谦的徐州,这时吕布来投靠顺带着结盟,张飞成日与吕布争执不断,两个武夫凑到一起,最后吕布挂了,刘备的徐州也整没了。
然后,三人跑到荆州,遇到诸葛亮,经过一番指点迷津,终于拨开迷雾,从此有了奋斗的方向。刘备好不容易,连打带骗将荆州搞到手,关羽总体来说比张飞沉得住气,但是听到黄忠因为汉中之战与自己同列后,便想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才是无敌的存在,恰好孙权此时进攻合肥,牵制曹操的部分兵力。于是乎,关羽便再现武夫本色,没进行可行性分析便北上包围了曹仁,最后前有徐晃,后有吕蒙,孤立无援的关羽父子最终横尸野外。
关羽惨死、献帝禅位,噩耗相继传到益州,刘备痛心疾首之余,失去方寸,不计划北伐关中为献帝讨公道,而致力于火拼东吴,是为了给关羽一个说法。当时,张飞又惨遭毒手,黄忠病逝、马超病危,五虎将只剩一个赵云,还强烈反对刘备东征。
刘备只能孤身一人前往夷陵,失去了法正、庞统的指点,不听黄权的忠告,在兵力与东吴相当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兵分两路,派黄权进军长江之北,显然刘备志在拿回南郡。
陆逊以退为进,坚壁不战,等到蜀军为避酷暑而驻扎于山林之时,火攻之计再度上演,只不过地点又赤壁换成了夷陵,敌军由曹操改为刘备。也许老天厚待东吴,孙权的两把火先后击垮了曹操和刘备。
夷陵一战,刘备几乎全军覆没,好不容易逃回白帝城,这辈子再也没回成都。那是他心中有数,白帝城背靠巫山,是长江入益州的唯一入口,荆州夺不回来,益州不能再丢了。
当时,魏延镇守益州北大门汉中,赵云镇守巴郡(今重庆),兼顾成都和白帝城,诸葛亮重镇大本营成都。本来黄权也算得上一名大将,他如果还在也可以镇守此处,然而刘备战败后,归路被切断,他只能投奔曹丕。由此可见,刘备已经无将可用,只能凭借着自己的威望镇守于此。
东吴江陵遭到围攻,刘备无力插足
果然,孙权为了专心对付曹丕,立刻与刘备化干戈为玉帛。刘备当时看见曹丕和孙权打起来了,也想重新收拾残兵败将,去南郡分一杯羹。不过陆逊只怼了他一句:“欲复以倾覆之余,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言下之意,敢来送死,一个也别想活着回去。随后,刘备就默默地打消了念头。
要知道,曹丕当时分兵三路进攻孙权,特别是西线南郡这边,派出了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的豪华阵容,曹丕亲自坐镇南阳郡宛城,以为后援,志在拿下南郡。张郃切断东吴后援,曹真、徐晃他们围困江陵,然后攻城。吴将朱然临危不惧,面对曹魏的强攻,绝不退缩,最后,曹魏围攻6个月不下,只能退兵。朱然因此一战成名,他也算得上是吴国翘楚。
刘备一直在白帝城观望,即便是东吴打得如此惨烈,至死他也没敢贸然进军偷袭,可见当时蜀汉兵力真的是捉襟见肘了。
4年3战,耗光家底
其实,从公元218年开始,蜀汉连续对外开战,汉中之战打了1年多,打得诸葛亮都怀疑人生,可见益州粮草供应不济了。之后,关羽立刻发动樊城之战,荆州全军覆没。最后,历时大半年的夷陵之战,除了驻扎在汉中的那点人马,刘备几乎拼光了所有家底。
因此,刘备去世时,蜀汉除了一方土地,已经是人少粮尽。然而,刘备临终之时,交代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言下之意很明确,不管是刘禅即位还是你自己做皇帝,我都不管,但是一定要北伐。诸葛亮听了是热泪滚滚:“我陪你们三兄弟打了半辈子,荆州丢了,将士也打光了,谋士法正、庞统都死了,五虎将只剩下一个京师保安司令赵云,那座秦岭,你叫我怎么翻得过去?”
▎┤夷陵之战后刘备身死这个时期蜀汉是不是几近灭国?
不是。刘备尚有足够的军事实力逼退陆逊,并且这支军队给了东吴巨大的战略威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