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上班的你迷茫吗?
▎∰在国企上班的你迷茫吗?
我是14年毕业的,学的是铁道工程技术,当时一毕业就进了西安铁路局,听高兴的,不过真正去了之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当时铁路局是急需补充一些新鲜血液,之前他们都是退役军人,还有职工子女,我们那一批开始,就需要有学历,听话的学生了,其实进去之后跟农民工干的活差不多,一般都是基层的,当然我们是大专,分到了西安安康一个县城的小山沟里,我们是公务段,工作时间一天基本3,4个小时,当时的工资除掉五险一金是到手4300左右,确实不低,公积金个人公司各450,干了4个月就辞职了,但是辞职不后悔,几家太远了
▎★在国企上班的你迷茫吗?
国企上班,迷茫不可怕,可怕的是绝望。最让你绝望的不是薪酬、不是人际关系,而是晋升无望。国企最喜欢提的就是: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可是,事业留人就难以做到,主要有两个绝望:
一是国企职位实行职数化管理。比如,一家国企1000人,给你核定50个中层职数,多一个都不行的,那是严重违规,超职数配备干部。职数化管理本意是好的,但是别忘了这个管理两头堵。国企人员不流动,更不能“下去”,关系户又多,都在抢固定的职数,他们占满了坑,不到退休就不给你腾出来位置,你再有本事也活活憋死。
二是职数化管理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职数固定,老同志不退休,就没有空缺职位,那么,中青年只能活活地憋死。于是,又搞年轻化。搞年轻化也是对的,但是搞一刀切就让一部分群体寒心了。比如说,有些国企让中层人员55岁就退二线,这部分人怨声载道,正是年富力强、家庭负担小的时候,让他回家养鱼去。55岁退二线,要提拔年轻人,就搞层层递减。45岁以上原则就不再提拔为中层副职,35岁以上原则不再提拔为基层副职。所以,出现了很多年龄绝望现象,高层职位49岁现象,中层职位44岁现象,基层职位39岁现象,甚至蔓延到34岁现象。也就是说,你34岁没有提到基层副职岗位,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末班车开走了,你再有本事再努力,也不会上车了。为什么说,有些人一眼就望到头了,就是这个意思。
前不久,一家国企推荐后备人员,明确规定45岁以上的基层正职就没有资格推荐为中层副职的后备资格了。这批45岁以上的基层正职非常绝望,离退休还有15年,就宣布的职业生涯“死亡”,比社会性死亡还狠,就明确告诉你,你超龄了,不要再指望提拔了。结果呢,年轻人上位之后,都在管理他们的老上司,你们45岁以上的人绝望不绝望。
三是年轻化也走向了一个阶段。有些国企强制性规定,34岁提拔基层正职,39岁提拔中层副职,层层优化年轻结构。好了,他们不想象一下未来。35岁提拔为中层副职,39岁提拔为中层正职,他们要坐在一个位置上20年之久,堵住了30岁这批人的晋升之路,把30岁的人熬到55岁,他们退休时,这批30岁的人也55岁了,失去了晋升资格。活活了错了一代有一代的人。这种晋升的绝望才是最寒心的。
相对来说,私企民企就没有这种困扰,一是人员流动性大,很多人在35岁之前就能达到中层职位。二是没有职数限制,只要公司发展,晋升机会多多。三是职位与薪酬可以挂钩,也可以不挂钩,比如,技术专家收入比部门管理人员要高,销售人员的收入比管理人员要高,等等。让人感到付出与回报是对等的。国企里的绝望是,付出与回报不对等,个人发展是中心化的,你的命运掌握在上司这个中心化的手里,掌握在一堆一堆的内部土政策的手里。
▎▨在国企上班的你迷茫吗?
七十年代初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当个兵怕打仗,当个干部怕下放;当个工人最稳当。那个年代,讲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工人最吃香。工人里面又分为几个挡次:部级国营企业;地方国营企业;大集体企业和小集体单位;工资待遇也不一样,同样的级别相差几块钱。仅管在国企工作有严格的紀律约束,工作紧张有序,大家都很满足,工资不高几十块钱,住房费用一两块钱,八年工龄看病不要钱,人与人之间,干部与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小;在国企工作的确有一种主人的感觉。大家都自觉的工作着,共同维护着企业的荣誉;没有奖金,没有红利,唱着红歌,念着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出万难,去争取胜利!没有完不成的任务,人人都有一颗为企业献身,为企业干一辈子的誓言和精神。那里还有什么迷茫?
虽然那个时候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什么东西都凭证凭票购买;但人的思想没有现在人那么复杂,险恶。真正工人阶级主人感受的时代,所以过来的人都十分怀念那个时代。
▎☺在国企上班的你迷茫吗?
谢谢悟空问答邀请,
应该说在国企上班还是比较好的,没有多大压力,上下班也比较轻松有车接车送,早点晚点没有多重要,也比私企舒服多了,上班也就到工作现场看看设备,仪表,是否正常。厂领导平时,也就检查一下生产现场安全,开个会,若是上级领导来检查,厂里就忙开了,要检查一下安全隐患,安排清理打扫卫生,洒水车洒水,忙的不可开交。
因为工作比较轻松,还是‘很多人愿意到国企上班的,也不是谁想进,就能进去上班的,因工作稳定,收入稳定,但是国企效益比较好的职工收入和私企还是差别不大的,待遇比较好,年休,公休,福利,比私企要正规。
就是感觉在国企,没有什么工作热情,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没有过高的要求。
現在的国企和以前还是有一些区别,也想应国家战略目标,升级改造,创新,环境绿化,建造绿色工厂,现在也面貌一新。
总的来说和私企相比缺少一些节奏感,没有私企竞争压力大,干好自己的工作,别的事也不做过问,也不会有领导来指责。
头条友,请留言,关注,评论支持…
▎~在国企上班的你迷茫吗?
这个问题出的很好,许多人都是在国企工作过,尤其是在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年代在国企工作确实让人很迷茫。
我在七十年代后期参加工作,那个时候就是政府统一分配,让你去那个工厂就得去那个工厂,没有个人自由挑选的权力,根本不考虑个人的特长爱好,当时的口号是干一行爱一行!为这个行业奉献一切。
我到的是天津市郊一个破旧的外贸工厂,感到很压抑,当时的革命委员会领导们都是低文化低技能的文革闯将们,这些人善于抓革命,不懂得促生产,不懂得经济,不懂得管理,工人们生产没有定额,没有质量管理,没有责任制,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人们就是说说笑笑,消极怠工混日子。人们普遍爱厂如家,工厂里有什么都拿回家使用,木材煤球报纸也拿回家使用。
只有我们装卸工人有定额,计件工资,因为不计件人们就更消极怠工了。当时人们贴大字报搞大批判,如果你一天能贴出五张大字报就可以不劳动了。我们厂还是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如果工人工作时间打篮球,踢足球,游泳都可以不劳动了,也就是说谁革命,谁贴大字报多,谁天天跑步打球,谁就是先进的革命者。
最有讽刺的一件事情,有一个女工平时就是唠唠叨叨的人,她结婚那天是一个人推着旧自行车,带着被褥尿盆去男方家里。于是被树立为破四旧,移风易俗的先进,她入党提干了,成为风光无限的先进模范人物,领导让她去兄弟单位演讲先进事迹,可是她基本就是个文盲,精神压力很大,就真的疯了,被送到精神病院,这场闹剧才散场。
当时我是很迷茫,后来我自己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入团入党,到了党政机关工作,那个工厂也被那帮人干黄了,可是我对年轻时候的国企经历还是难忘的。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