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上《出师表》时,襄阳郡已成立20年,隆中属襄阳郡,为何诸葛亮还要说躬耕南阳?
▎╄诸葛亮上《出师表》时,襄阳郡已成立20年,隆中属襄阳郡,为何诸葛亮还要说躬耕南阳?
隆中有两个,一个是南阳隆中卧龙岗,一个是襄阳阿头山“古隆中”
一,南阳隆中卧龙岗,在今天的河南南阳卧龙区辖境。历史非常悠久,《离骚.尔雅篇》“宛、中隆”,南阳盆地中间一带凸起的土丘、孤山依次相连,东西二十公里,南北四十公里,蜿蜒起伏,南阳盆地中隆之地,故曰隆中,“卧龙岗”为隆中的一部分,地处隆中之首,白河之滨,南阳城郊,东汉末年诸葛亮在此居住,躬耕陇亩达十年之久,这里也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处,“草庐对”的诞生地。
西晋史学家王隐曰: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命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曰:“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沔就是汉水,于沔之阳就是在汉水以北,隆山在今天的南阳唐河境内,刘弘站在隆山之上,远望诸葛亮的故乡—南阳隆中卧龙岗……,(魏晋时期人们都认为诸葛亮是南阳人)
唐·孙樵《刻武侯碑阴》有“盖激备隆中……曩蟠南阳”之语(见《隆中志》第120页);
宋代刘光祖《祭诸葛亮文》有“躬耕南阳,高卧隆中”(见《隆中志》第123页);
清代滕天绶《(沔阳)忠武侯祠墓碑铭》有“夫公高卧南阳,抱膝长吟……草庐三顾,三聘幡然……笃生孔明,南阳卧龙,梁甫拥吟,抱膝隆中……”(见《隆中志》第150页);
明代无名氏《五龙歌》有“君不见南阳卧龙卧隆中” (见《隆中志》第211页);
清代沈受宏《南阳吟》有“诸葛布衣日,躬耕南阳田……四海干戈动,隆中别山川”(见《隆中志》第216页);
清代孙赞《惠陵》诗中有“隆中管乐卧南阳”(见《隆中志》的230页)。
朱弥钳《武侯祠》也有“炎鼎将移世运穷,先生何事老隆中?若教新野无徐庶,谁识南阳有卧龙?”
金 元好问“丰山怀古”
丰山一何高,古屋苍烟重。开门望吴楚,鸟去天无穷。
连山横巨鳌,白水亘长虹。川原郁佳气,自古南都雄。
炎精昔季兴,卧龙起隆中。落落出奇策,言言揭孤忠。”诗中的丰山、白水、南都、隆中都在南阳城郊。
清代樊王俊《谒武侯祠(三首)》:
其一
千秋王业想英风,此日登临一拜公。
数里平岗横野出,半椽茅屋坐隆中。
乾坤鼎足胸先立,鱼水君臣志竟同。
一去南阳耕钓少,白云流尽淯河东。
这里边的“数里平岗”“南阳耕钓”“淯河东”
清代戴上遴《谒武侯祠》诗:
平岗翠簇卧龙祠,几树清烟锁碧枝。
昔日草堂琴不见,于今梁甫尚传诗。
隆中莘野皆三顾,淯水磻溪第一师。
从容细看平沙处,可有先主旧马蹄?
很明显,这两首诗中的位于“数里平岗横野出”、“淯河”、“南阳”、“平岗”、“淯水”的“隆中”指的就是南阳卧龙岗
明代薛瑄《望诸葛草庐》:“晓出南阳门,马渡消河急。举目眺西冈,林木半苍碧。有祠中岩峨,云是孔明室……及来隆中耕,日以老所益……贤哉刘豫州,三顾何汲汲。问以当世事,指掌皆历历。”消河应为淯河。
《诸葛忠武侯集》卷一五的明代杨士奇《武侯祠记》有:“当汉之际,诸葛武侯隐于隆中,躬耕陇亩,讴歌梁甫……去南阳城七里,有冈焉,曰卧龙;有庵焉,曰诸葛;有井焉,盖公尝汲而饮者也;有祠焉……惟忠武侯,丁汉之际,愍汉之疆,瓜分鼎峙,奋起隆中……卧龙之冈,实公旧庐,昔有祠宇,久焉蓁芜……”很明显,该文写于南阳武侯祠,
明叶桂章《武侯记》:卧龙岗因“地势四面稍下,惟中岗隆起,故曰隆中,盖南阳伟观也。”
明赵均《金石林时地考》:“登其顶可瞰南阳,因势隆然,蜿而起伏,其为隆起之中,故名隆中。”
………
二,襄阳“古隆中”
东晋时期一个襄阳本地文人,在“性理遂乱”的病中,著书《汉晋春秋》,这部书在《中国野史集》中占据首位,里面有一句记载“亮家于南阳邓县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这也是襄阳隆中最早的记载。宋代《资治通鉴》有诸葛亮“初,寓居襄阳隆中”的句子,苏轼也有“襄阳西北望,传云古隆中”的诗句。
但是,经历一千多年,襄阳“古隆中”始终处于“号曰”“传云”,这种虚幻之中。至到1893年,阿头山明王陵下,人们集资修了一座“古隆中”牌坊,但是与以上记载的位置,严重不符。
八十年代,襄樊市大兴土木,模仿南阳“卧龙十景”,建造一个“古隆中”三国文化主题公园。遭到世人抨击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市领导五上京城,赞助人教社,改课文注释,又把阿头山改名“古隆中”,襄樊改名襄阳,泥嘴镇改名卧龙镇,檀溪乡改名隆中社区,向南阳隆中卧龙岗发起挑战。
总结,南阳隆中卧龙岗,就是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之地,是历史文化传承。襄阳阿头山“古隆中”,只是三国文化风景区,与“躬耕地”“三顾茅庐”没有任何关系。
▎¿诸葛亮上《出师表》时,襄阳郡已成立20年,隆中属襄阳郡,为何诸葛亮还要说躬耕南阳?
从襄阳郡、义阳郡的设立以及南阳郡管辖范围逐步缩小的变化来看,诸葛亮上《出师表》时隆中根本不可能属于南阳郡,诸葛亮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把不属于南阳郡的隆中说成是“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里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下三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天下大势已经与二十年前的东汉末年完全不同了。所以,诸葛亮所说的“躬耕于南阳”必定是“天下三分”时的“南阳”。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也就是刘备三顾茅庐后的第二年,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挥师南下,《晋书·地理志》记载:“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又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襄阳郡,魏置。统县八,户二万二千七百。宜城、中庐、临沮、邔、襄阳、山都、邓城、鄾。”此次行政区划变动,除原南郡编县以北的5县划归襄阳郡外,原属南阳郡的山都、邓城、鄾县也划归了襄阳郡。山都为两汉旧县,而邓城和鄾县两汉史书无载,是新置的县,其地望就是和襄阳隔汉水相望的北岸两汉邓县旧地。自此之后,汉水北岸的邓城、鄾一带,也就是现在的襄阳市汉水以北直至豫、鄂省界的地方划归了襄阳(郡、州、府)管辖,再也没有归属过南阳(郡、邓州、府)管辖。这一点在《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第四》有明确记载:正始二年春(241)“夏五月,吴将朱然等围襄阳之樊城,太傅司马宣王率众拒之。”很清楚,在三国魏的时候,樊城已是“襄阳之樊城”,而不是南阳之樊城了。
随后,三国魏文帝(220-226在位)年间又析南阳郡东南部置义阳郡,最初治所在安昌 (今湖北枣阳东南) ,不久后废。西晋时期复置义阳国,治所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南),其后屡有迁移,后再移治复阳(今河南桐柏县),这个“义阳郡”的辖县里有邓县和穰县。可以看出,在襄阳郡下辖邓城、鄾县的同时,新设的义阳郡仍然有一个“邓县”。可见,在三国及西晋时期,也就是诸葛亮上《出师表》以及陈寿著《三国志》的时候,邓县不是邓城,由北向南的宛襄大道上原春秋邓国地依次有穰县、邓县、邓城县、鄾县4个县,很明显,这4个县是不能混淆的。此时的襄阳郡邓城、鄾县就是割两汉邓县南境新设的县,位于原春秋邓国的“南鄙”,不是原春秋邓国的中心区域。而义阳郡邓县则是两汉邓县的中心区域,其地望在邓城县、穰县之间,邓城和鄾县占据了与襄阳隔汉水相望的北岸的境域,所以,西晋时期的邓县辖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越过地望非常清楚的襄阳郡邓城县和鄾县去管辖汉水南岸的隆中的,除非隆中是邓县的一块“飞地”。况
▎◆诸葛亮上《出师表》时,襄阳郡已成立20年,隆中属襄阳郡,为何诸葛亮还要说躬耕南阳?
因为诸葛亮就是,躬耕于南阳。这"于"字,就是在,确定在南阳,而不是南阳的其他地方。陈寿巜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避难荆州,为什么没有"于"字。再者,我问你哪里人?:襄樊人?或襄阳人?,你如何回答?
▎ℱ诸葛亮上《出师表》时,襄阳郡已成立20年,隆中属襄阳郡,为何诸葛亮还要说躬耕南阳?
隆中是襄阳自己硬抢的,给搬到了襄阳城西二十里的地方。
为什么?
因为,刘弘是在沔之阳的隆中祭祀诸葛亮。
习凿齿《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这句话没错,南阳之邓县不是邓城而是穰城不过汉江。
南阳之邓县更不是襄阳城。
因此,对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具体的描述,不能超出邓县的范围。
邓县乃故邓侯吾离之国,穰城。
习凿齿《襄阳记》曰:楚王至邓之浊水,去襄阳二十里。更说明了邓乃穰城,襄阳为襄阳郡。
亮家于南阳之邓县,穰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应为真实的隆中所在地。而非襄阳城西二十里。
穰城西二十里在今天有一个张庄村,在湍河边,村子隆起高于周边,是与张仲景家族有渊源的张姓后裔。当年年少的诸葛亮因双亲早失,从父玄身体也不好,加上大疫,学医活命还能救人,因此选择和医学世家的张仲景家族之人学医。
学医期间经历曹操攻宛,穰,安众这三次战争。
学成后被南阳黄承彦看中嫁女,这才有诸葛亮自隆中到南阳卧龙岗下结构草庐娶妻躬耕安家。
▎﹟诸葛亮上《出师表》时,襄阳郡已成立20年,隆中属襄阳郡,为何诸葛亮还要说躬耕南阳?
看法如下。第一,东汉时代的终点就是汉献帝禅让的那一年冬天,即公元220年,而关羽死于219年,所以刘备任关羽为襄阳太守是东汉时期。第二,公元227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到今三分天下是诸葛亮认可此三分天下是军事割据的格局。自从献帝禅让,刘备认为献帝为曹丕所杀,于是登大位继承大汉基业,视蜀汉为中华之正统。诸葛亮作为大(蜀)汉丞相自然尊从大汉旧制,视刘备为帝王,魏吴为反叛的地方政权(如今天的台湾)。今三分天下的形式如今天的台海。故诸葛亮是不承认地方政权的任何法令的。诸葛亮承认的行政区划是汉献帝禅让之前的行政区划和刘备登基后蜀汉实际控制范围内的行政区划。所以诸葛亮227年对曹占区,孙占区的行政区划停留在东汉时代,否则,就是对大汉的不忠,不配为大汉丞相。第三,诸葛亮躬耕时期的南阳是东汉时期的南阳。所以,臣本布衣躬耕于(东汉时期的)南阳。
第四,公元227年,诸葛亮本人在出师表中表述,先主三顾臣于茅庐之中,迄今已二十有一年。诸葛亮已明确地说明三顾茅庐一事发生在二十一年前的南阳。所以三顾茅庐不可能发生在227年时的南阳。
综上所述,东汉时期(主要含诸葛亮躬耕时期)的襄阳县及208年成立的襄阳郡与东汉时期的南阳邓县隆中无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