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国力远不如美国,日本为何还敢悍然突袭珍珠港?
▎▿明知国力远不如美国,日本为何还敢悍然突袭珍珠港?
一方面是日本人太过自信,太狂。二是日本人知道美国太富,太有钱,若攻下美国,他必能大富大贵。
和希特勒一样,小日本以为突然的闪电战一定可以成功,这是法西斯必然要犯的错误,它不会考虑后果和失败的。
小日本好像在通过对别国的侵略和屠杀中看到了希望。以为它的武士道精神可以压倒一切,征服一切。野心和胆量大增。
人心不足蛇吞象,小蚂蚁照样不知量力的要撼动庞然大物的。
小日本的野心太大了,它把战线拉的太长了。再突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当然最后只能失败,落得个当美国走狗的下场。
▎╇明知国力远不如美国,日本为何还敢悍然突袭珍珠港?
如果我们站在日本的角度考虑,在三十年代后期,他最理性的策略就是保持现状,对华不要那么激进,以消化掉中国东北为先。日本作战部部长石原莞尔就是这样策划的,这个过程他估计最少要持续二三十年。
不过石原莞尔的想法在当时的日本,并不被民意认可。
可是,只有疯子才会想全面进攻中国,才会想到同时再对美开战。是日本人真疯了?不知道国力远不如美国吗?
其实不是,日本是一步一步被自己逼着走到对美宣战这一步的,下面让我们复盘一下。
1
前面说了,从日本的利益来说,急着进攻中国没有多大意义,而冒的风险却极大。
首先,进攻中国的战略目的是什么?占领华北?扶植一个傀儡政权?强迫中国承认满洲国?日本自己也说不清,感觉就是打到哪儿是哪儿,看情况再定价码。
原来军部一直强调,把战争局限在华北和上海一带,结果军队一激动就打到华中了。战线越拉越大,可问题也就越来越大。
其实日本人也知道,中国太大了,他们不可能灭亡中国。就算是最狂妄的将军,也没有过占领全中国的打算。他们的想法是打败中国,让中国认输。
但是如果中国不认输,怎么办?他们也不知道。
这场战争对咱们中国,当然是非常惨痛。可是对于日本也是一个亏本的买卖。那么多侵华日军,你以为靠抢老乡几只鸡就能养活吗?日本还是得拼命地输血。到最后,日本经济非常紧张,只好宣布“打总体战”,要求老百姓集体勒紧裤腰带。就连士兵征兵的标准也从155厘米,变成了150厘米。
有个日本人后来就回忆说,当时不断传来好消息。教师里有一张中国地图,每打下中国的一个城市,老师就高高兴兴地在上面插一面小旗子。“小旗子越插越多,可战争就是不结束。”但是没人敢说什么。
大家都在喊“膺惩暴支”,你要是说咱们怎么还不撤军,那不是卖国贼是什么?
2
这个时候,美国看到日本已经把手伸向印度支那了,就出来压制日本,要求它从中国本部撤军,否则就切掉它的石油供应。
美国人是给日本人留下余地的,比如满洲就没有把话说绝。当然台湾就更不在美国的条件之内了。
其实几乎所有日本高官都知道,日本打不过美国,可他们还是决定偷袭珍珠港。为什么呢?就是自己给自己逼的,当时日本国内的民意,认为死了几十万人后乖乖从中国华北撤军,就像我们宣布承认台湾独立一样,都是无法想象也难以容忍的,因此没有人敢为此负责对美妥协。
就拿东条英机来说,他就是靠当愤青首领起家的。他当上首相的第一天,就收到上百封愤青粉丝的来信,呼吁他跟美国狠狠干一架。你说他又怎么好意思对美国让步呢?
东条英机万般无奈,只能说:
有时候,我们要有勇气去做点非凡的事情——像从清水寺的平台上往下跳一样,两眼一闭就行了。
这不是自己往下跳,这是拖着整个国家往下跳。一个首相说这种话,你说他是爱国呢,还是在害国呢?
不光东条英机在逃避,其他人也在逃避。大家都不想第一个说:“不能打!我们只能接受现实,从中国撤军!”但心里头往往都盼着别人说。
就像海军大将永野修身,平时他叫的很厉害,“我们海军不怕战争!晚打不如早打!绝不退缩!”可真到别人正式问他意见的时候,他就开始推卸责任了:
“我当然觉得应该打。但是如果外相(当时的外相为丰田贞次郎)觉得还有希望,那我也赞成继续谈判.....这不是我们军队的事情啊。”
其实他就是盼着外相顶上这个屎盆子,自己继续当一个爱国英雄。如果可要是外相真屈服了,他自己就会跳出来臭骂外相,扣着他脑袋把这个屎盆子按得更瓷实一些。
就连天皇也在推卸责任。
他曾质问总参谋长杉山元:你当初说一个月就能打败中国,可现在四年都过去了,也没打败中国。现在又要打美国,那需要多久才能结束?
杉山元辩解说:中国太辽阔了……
裕仁说:太平洋不更辽阔么?
裕仁对情况并不是不了解。他也不愿意打仗。可事到临头,他也在推卸责任。
裕仁说:内阁主张打仗。天皇推翻内阁的决议,这没有先例啊。
天皇是日本最高领袖,统帅陆海军。碰到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时刻,居然拿“没有先例”来说事,其实这就是推卸责任。
其实日本人也没奢望过彻底击败美国。他们的打算是重创美国,让美国人求和。但如果美国人不求和呢?怎么办?没有人敢往深处细问。
有一本叫《日本1941》的书里就说:似乎他们也感到,这一痛苦决定肯定要招来毁灭性的后果。他们都在尽力让自己免除责任。
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唱高调,又是大和魂,又是玉碎。其实日本人内心一阵发虚。
3
要说起来,他们也是被“举国一致”这四个字给困住了。
本来,他们坐在那么重要的位置上,就是要向国家贡献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他们要报答国家,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一个有脑子的人。可是如果所有人想法都一致的话,还需要那么多精英干什么,一个就够了呀。
所谓养蛊反噬,他们已经被困在局中,就只能表现自己的大无畏,表现自己的爱国。其实他们爱的不是国家,而是自己爱国的那种感觉。
如果把时针拨回到明治时期,那个时候还有像伊藤博文那样敢担当的人物。他们有勇气来承担后果,那就不会有太平洋战争,甚至也不会有中日全面战争。中国和日本当然还会有问题,但绝不至于这么惨烈。
如果把时针拨回到大正时期,那个时候发表不同意见,并不需要天大的勇气,大家也不会被一帮激进派拖着往前走。那么太平洋战争和侵华战争还是不会爆发。
但是没有办法。日本只能被自己的爱人推向毁灭。
这个爱人:就是———
民意。
▎¡明知国力远不如美国,日本为何还敢悍然突袭珍珠港?
二战时期日本跟美国的国力差距,完全可以用“叫花子跟龙王比宝”来形容。日本的钢产量顶峰时期不过700多万吨,美国超过8000万吨;日本的工业产值不到100亿美元,美国超过2000亿美元;日本的石油产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美国的石油产量占据全球的一半以上;美国的国民素质和工业自动化水平也远超日本,具备更强的动员能力和增长潜力。毫不夸张地说,日本对阵美国就像是12岁孩子试图挑战成年人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却悍然发动珍珠港事件,将美国直接拖入战争,如此惊奇的脑回路实在让吃瓜群众们理解不能。对于正常人而言,这当然是自杀式的愚蠢之举;但是对于当时已经陷入全民疯狂的日本来说,只不过是轻车熟路的正常操作。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以来,通过一系列的对外战争先后击败了满清、沙俄,成为远东地区的头号强国。除了对手自身存在诸多问题以外,日本能够冷静地分析国际形势,最大限度争取外部势力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致胜因素。
然而被一系列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日本人,其野心和欲望已经膨胀到了无法自制的地步,尤其是随着以伊藤博文为代表的、有着丰富政治经验和长远战略眼光的老一辈政治家相继凋零,在侵略扩张过程中迅速壮大起来的军人集团和财阀势力互相勾结,逐步压制了国内的文官政府,使得日本走上了依靠“下克上”的方式来推动对外战争的不归路。所谓的“下克上”就是日本军队强硬派自行其是强行开战,迫使政府事后承认既成现实。
著名的九一八事变就是典型案例,当时日本国内正处于严重的经J危机当中,国家财政濒临,工业生产陷入瘫痪,常备军数量削减到不足20万,也未做任何战争准备,根本无力支持劳师远征发动大规模的对外侵略行动。然而日本关东军少壮派却胆大妄为地仅以一万多人的兵力发动突袭,一举占领了中方最大最富庶的工业基地——东北。由于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拥有200多万常备军的中方不战而溃轻易将东北拱手送人。
吃下了东北这块大肥肉,日本不仅快速摆脱了经J危机,更是彻底完成了从文官政治到军/国主义政治的转变,整个国家成为全力运转的战争机器。尝到了军事冒险的甜头,日本更加变本加厉地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随着日本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张,很快就不可避免地跟美英列强的远东利益产生了激烈冲突。美国改变了此前纵容默认日本侵略的态度,提出了日本退出中方来换取美日贸Y的苛刻条件,否则将全面中断向日本供应一切战略资源。
日本如果接受这个条件,就意味着“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当然这是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对于美国强大的国力,日本也不是一无所知,但是出于思维惯性的本能反应,依然再次选择进行军事冒险,企图通过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一举打垮美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快速夺取东南亚地区,获得当地的石油橡胶等紧缺战略资源,然后以逸待劳打败美国从太平洋对岸赶来的援兵,迫使美国承认日本的既成势力范围。只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最终日本在这场押上国运的赌博中输得一干二净,明治维新以来百年扩张的成果也毁于一旦,给世人留下了“自不量力蛇吞象”的千古笑柄。
作者:刻雨无痕
▎≚明知国力远不如美国,日本为何还敢悍然突袭珍珠港?
1940年以前,日本最高层内部,一直存在着南进和北进两条线的争论。北进,即以中国东北为跳板,北进苏联西伯利亚,和德国一起夹击苏联;南进,即南下东南亚,独霸西南太平洋。
之后,1939 年的诺门坎战役,把日本人北进的想法打得粉碎。这场战役发生于外蒙、苏俄交界处的诺门坎。自1905年的日俄战争之后,双方已经有35年没有交过手。
这场战役,就是在双方互不克制、都有意试探对方实力的情况下,由一场小小的边境冲突,最终演变成了四十万人参与的大会战。
诺门坎战役的结果,日本关东军战败。加上西伯利亚虽然资源丰富,却被永久冻土层限制开采。几番权衡之下,日本放弃了北进苏联的计划,转而全力南进。
但是南进触及了美国的根本利益,这其实是日美间不可能调和的矛盾。随着日本南进动作加快,美国开始对日本实行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禁运。这对于物资匮乏高度依赖美国进口的日本而言,是无法接受的。
美国的强大,岗位技术性较强而普遍有欧美留学考察经历的日本海军高级军官们,要比陆军军官们更清楚。但美国禁运对日本而言就是一个死局,于是,最后历史的悖论就是,由日本最了解美国的山本五十六,主持策划了偷袭珍珠港,孤注一掷死中求生,但,国家全面战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又哪里能有侥幸呢?
▎↑明知国力远不如美国,日本为何还敢悍然突袭珍珠港?
有人说如果日本很早发现东北的油田,也许他们就不会偷袭珍珠港。
战略资源的需要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的目的就是为了石油和橡胶,而这些作为重要军事战略物资,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因为美国对日本的禁运措施,已经让日本无法获得这些资源。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动因是因为东南亚的石油和橡胶
众所众知日本作为岛国,资源十分的贫乏,因此日本人热衷于对外进行侵略,来获得资源,于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通过与清朝的甲午战争夺取了朝鲜,在经过与沙俄的日本战争,将侵略势力渗透进中国东北。
此后日本一直视中国为日本势力范围,但这显然西方列强不愿意认同,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1937年再发动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日本与德国结盟,在亚洲大肆扩张,也让美国和英国十分的不满,在1937年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仍然与日本贸易,比如向日本出口他们所必需的生铁等,但是随着日本扩张的继续加大,以及与德国的关系进一步密切,美国开始限制了同日本的贸易,并最终向日本禁运石油和橡胶的等资源,而这些资源在日本本土和日战区,日本都无法获得,于是同英美发生战争,从其手中夺取东南亚以获得日本紧缺的石油和橡胶资源,是日本最终的战略选择,当时的东南亚除了泰国之外全部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美日太平洋战争
其次日本内部斗争的结果
日本近代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之后,其国内的陆军和海军长期内斗,一方面日本海军先后在甲午战争和日本战争取得了很大的战绩,但是另外一面日本陆军又长期掌握着日本军政大权,同时日本尤其长期发展海军建设,虽然在太平洋战争前日本的海军规模在英美之后位居世界第三位,但是英美两国都要兼顾太平洋和大西洋方向,于是在西太平洋方向,日本海军实力最强。
自日本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日本陆军大放异彩,而这也让日本海军极为嫉妒,他们也想与美国过招,来展示他们的勇武,于是他们极力鼓噪对美作战,摩拳擦掌
二战前的日本海军阅舰式,旧日本海军曾拥有强大实力
而且长期坚持北上战略的日本陆军在1938年和1939年与苏联在张鼓峰和诺门罕进行试探性交锋后,被苏联暴揍,也暴露出日本陆军在机械化程度和后勤保障上与苏联红军的巨大差距,因此最终日本的南下战略占据上风。
最终日本在选择陆军与苏联作战还是海军与美国作战的二选一的选择中,选择了美国,也开始了他的毁灭之路。
------------------
推荐阅读:
有观点认为“老人对生活失去了热情,混吃等吃,就是糟蹋生命”,你怎么看?
上一篇:1000元在津巴布韦能生活多久?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