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雍正帝登基立下大功的隆科多,为什么在后期背叛了他?
▎⇂为雍正帝登基立下大功的隆科多,为什么在后期背叛了他?
公元1722年,康熙驾崩。弥留之际,隆科多被康熙召到御前,接受顾命。因为拥戴新君雍正有功,隆科在雍正朝一度位极人臣。然而,五年后,他就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告发,落得个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而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女人!
隆科多,出身于“满洲八大姓氏”之首的佟佳氏一族,满洲镶黄旗人,是满洲八大旗排名第二高贵的旗色,仅次于正黄旗。
他的家族背景更牛,他的父亲是一等公佟国维,他的姑姑嫁给了顺治,生下了康熙,被封为孝康章皇后;他的姐姐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雍正从小就在佟佳氏膝下长大。也就是说顺治是他的姑父,康熙是他的表哥兼姐夫,雍正是他的外甥。
有这样的出身和背景,想要成为一个平凡的人也很难。
康熙时期,他就受到了康熙帝的重用,于康熙二十七年被封为一等侍卫,后被提拔为銮仪使,同时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
后来又官至步军统领、九门提督。九门提督控制着京城九门,掌握着京城内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军事力量,毫不夸张地说,皇城上下、皇宫内外的安危全部系于隆科多一人之手,可见康熙对他的重视。
也正因为如此,在九子夺嫡中,隆科多是致胜的一个极为关键环节,他也就成了众皇子争相拉拢的对象。
但幸好他吸取自己老爹佟国维的教训(站队八阿哥允禩被康熙撵回老家休养),知道只有康熙认定的新君才是“铁稳的新君”,所以在不知道下一任储君是谁时,他谁都不站位,只忠于康熙。
因为他的中立,康熙才会在临终前,让他到御前接受顾命,成为宣读传位诏书的人。
康熙死后,为确保雍正能够顺利登基,隆科多出力颇多,因此雍正对他非常感激,不仅在公开场合称他为“舅舅隆科多”,还说他是“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继位之初,凡是朝廷事务,雍正都会同他商量。
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样的荣宠只持续了三年就开始急转直下,他先是被撤掉了步军统领的职务,次子玉柱因为品行恶劣被夺职罢官。
到了雍正五年,雍正就开始清算他,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他被清算时,最先站出来告发他的是自己的嫡长子岳兴阿。最终隆科多被雍正以“四十一条大罪”抄家并永久圈禁,一年后死于禁所。
他究竟是做了什么背叛雍正的事,才会被雍正清算,而且儿子不仅不救他,还要对他落井下石呢?
这一切都要从隆科多的败家媳妇李四儿说起。
李四儿不是隆科多的正妻,而是一个小妾。隆科多的正妻是赫舍里氏,原本夫妻俩感情不错,婚后生下了儿子岳兴阿。
有一次,隆科多去岳父家做客,他的小妾李四儿来奉茶。
隆科多抬头一看,内心小鹿乱撞,这女人绝绝子啊!那脸蛋,那身材......无可挑剔,他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回到家后,他就开始朝思暮想,夜不能寐好几宿。
终于忍不住了,他就去找岳父摊牌:“爹啊,我看上了你的小老婆四儿,得不到他我茶不思饭不想,你能如我所愿吗?”
是个男人听到这话,都会气炸了吧!隆科多的岳父也是一样的,可是当时的隆科多已经是步军统统、九门提督,即使自己是他岳父,又能怎样呢?
就这样,老婆的“小妈”成了自己的“小老婆”。
隆科多当然没想到,这个女人日后会成为自己家里的定时炸弹。
古代三妻四妾原本也正常,隆科多的正妻也不是个不讲理的人,不让隆科多娶小老婆,可是她怎么也无法接受丈夫的小老婆,曾经是自己的“小妈”。
为了打压小妾的威风,赫舍里氏对李四儿百般排挤。
照理,做小妾的,就要夹着尾巴做人。但偏偏这李四儿就不是省油的灯,仗着隆科多的宠爱,压根不把正妻放在眼里,甚至对她颐指气使。
而隆科多不仅没有让小妾和正妻处好关系,反而处处偏袒小妾,完全不顾正妻的感受,是个名副其实的大猪蹄子。
这还不算,隆科多对李四儿的宠溺完全违背了礼法。
康熙五十八年,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去世,由于佟国维是康熙的二舅兼岳父,所以“祭葬如例”,按照惯例,必须由隆科多的正妻赫舍里氏,去迎送皇帝派去处理丧事的内务府官员。
结果却是李四儿去迎送,等于直接将正妻“命妇”的地位都抢了。要知道“命妇”是官员的母亲、正妻才有资格受封的。
隆科多的母亲见到这个情景,十分悲愤,一个小妾名不正言不顺的,竟然成了丧礼的主事人,可老太太又无可奈何,第二年就“饮恨而没”了。
不久之后,李四儿生下了隆科多的第二个儿子,取名玉柱。有了儿子之后的李四儿,更加恃宠而骄,甚至有了非分之想,一心想要将自己的儿子扶为嫡子。
因为隆科多家是有爵位的,但清朝规定,只有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爵位,隆科多就算再宠爱李四儿也没办法给他。
李四儿就想把赫舍里氏除掉,便残忍地将她做成了“人彘”。这么残忍的事,历史上也只有像吕后、武则天这样的“毒妇”做得出来,而且人家也是正妻对小妾的手段,可隆科多家却是反过来。
只可惜,虽然正妻被小妾弄死了,隆科多也不敢将李四儿扶为正室,他还是得考虑外面的人会怎么说。
李四儿见状后,就胆大包天,直接去找雍正为自己的儿子索要官职。由于当时隆科多圣眷正隆,玉柱,一个纨绔子弟,就由一等侍卫升为銮仪使,这可是正二品的官职!
也正因为如此,隆科多的嫡长子岳兴阿才会对这个家产生深深的恨意,父子关系也水深火热,最终反目成仇。
李四儿接连气死自己的老母,害死自己的正妻,并没有让隆科多对她的宠爱减少,反而变本加厉。
她不仅在家中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在外面也毫不收敛,无形中也让隆科多得罪了很多人。
一次,隆科多叫李四儿和京城的贵妇们一起去宫里觐见皇后。一般来讲,大家都是贵妇,没有谁比谁高贵,即使真的有高低之分,那也得低调一点,毕竟要去见的是皇后,总得恭恭敬敬。
而这个李四儿,却一副飞扬跋扈、高高在上的样子,呵斥所有人闪开,说“我要先过”,这种态度,当然是会让同行的贵妇们非常不爽。
如果只是私下人品不行,对隆科多的影响也不致命。偏偏这李四儿,对隆科多的公事也参与颇多,甚至犯了政治错误!
隆科多位高权重,免不了会有人想要贿赂他,来求取功名利禄。隆科多当然不敢正大光明收礼,但李四儿敢啊!
当时几乎所有官场的人都知道,要走隆科多的门路,直接给李四儿送银子就行了。李四儿收了钱,隆科多就会去办事,也就是收受贿赂来干预选拔官员,官场上的人称之为“佟选”。
据不完全统计,李四儿收受的贿赂达44万3000两白银,当时一两白银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100-200元,44万多两白银折合成现在的钱大概4400万~8800万。
官场腐败在每个朝代都有,只要不是太过火,皇帝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如果是牵扯到政治斗争,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这个李四儿可以说是胸大无脑,居然愚蠢到邀请九王爷允禟身边的太监来家中唱戏。
要知道这允禟可是当年九子夺嫡的主角之一,和八爷允禩一个阵营,那可是雍正的死对头啊。你一个雍正阵营的家属,居然和雍正政敌的手下拉扯不清,简直是愚蠢至极!
果不其然,雍正很快就找上隆科多,但一开始雍正还只是撤了他步军统领的职务,夺去他儿子玉柱的官职让他回家好好管束,并口头警告了一番:
当年朕刚登基,你和年羹尧都被朕当成心腹,朕对你们丝毫不加猜疑和防范。谁知道你们仗着朕对你们的信任,竟然有二心,招权纳贿,擅自作威作福,辜负朕的一片心意。以前明珠、索额图勾结营私,圣祖解除他们的重要职位。如果你和年羹尧还不知所谓,不痛改前非,就是自取灭亡!
隆科多倒是想要收敛一点,奈何李四儿却收不住手,而且上梁不正下梁歪,连隆科多家的家仆都会收受贿赂。
终于东窗事发!
雍正四年,隆科多的家仆牛伦仗权收受贿赂,事情败露被抓,审讯时为了自保,把隆科多收受年羹尧、总督赵世显等人的贿赂抖了出来,这个贿赂可是和一般的贿赂不同。要知道,年羹尧和隆科多,一个居于外拥有兵权,一个居于内拥有实权,两人勾结,那会是什么后果?
雍正五年,隆科多被派往沙俄谈判边境问题,由于结党营私,并私藏玉牒,被雍正抓到罪证并立即遣送回京逮捕、抄家。
而他的嫡长子岳兴阿在知道父亲如果倒台,自己一定会受牵连,却还是首当其冲告发自己的父亲,控诉他的种种罪行,可见岳兴阿是有多么憎恨自己的父亲。
很快,隆科多就被雍正安了“四十一条大罪”,囚禁在畅春园附近外围的一个屋子里。他的长子岳兴阿被撤职,次子玉柱发配黑龙江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李四儿则被打入辛者库做奴役。
曾经盛极一时,灿烂辉煌的佟氏家族,就这样葬送在隆科多的手上,更准确地说是葬送在李四儿的手上。
但是要完全怪到李四儿身上,也有点不公道,作为一个官场老手来讲,隆科多不会不知道李四儿的行为早晚会将自己害死,却还是放纵李四儿这么做,与其说放纵不如说是授权。
在雍正给他定的“四十一项大罪”中,最主要的有三项:
一是通过办“佟选”,大肆结党营私,把持朝政大权。
二是大肆收受贿赂,一而再地挑战雍正的底线。
三是居功自傲,多次炫耀自己的拥立之功,强调是因为自己起到关键作用,雍正才能顺利坐上皇位,等同挑战雍正继位的“合法性”。
这些对于雍正来讲,等同于背叛!
照理说,隆科多官职已经做到头,有权有势,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1、雍正推行新政,伤害到了以隆科多为代表的旗人贵族利益
在康熙晚年,朝政的局面十分复杂,当时瓜分政权的参与者,主要有这么几股大的势力:
以太子胤礽、四阿哥胤禛、八阿哥允禩为代表的皇子们;以魏东亭、隆科多为代表的功臣勋旧;以佟国维、马齐为代表的八旗贵胄;以张廷玉为代表的汉人重臣。
这些不同阵营的势力之间,盘根交错,稍微动到某一群体的既得利益,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康熙只要想做一些调整,就会横生枝节遭遇集团性的阻力,比如追比国库欠款、清理刑部冤狱等。
康熙是一个“仁君”,无法强硬地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采取和稀泥的方式来维持朝廷的安稳。
所以康熙很聪明,他选择了雍正这样一个铁面无情,手段强硬的继位人。
雍正一上位,就开始推行火耗归公(由中央统一耗损比例来收赋税,打击地方官吏任意摊派的行为)、旗人耕种、官绅一体纳粮等一系列新政措施,这些措施条条都在很大程度上触动了以隆科多为代表的旗人贵族的经济利益。
在政治上,雍正重用李卫、田文镜等汉臣,还积极通过科举渠道选拔王文昭、刘墨林等汉人来填充官场,这些政治举措,对昔日在朝廷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旗人贵族来讲,是一种权力的稀释。
隆科多这时可能有点后悔自己辅错了新君,竟然与八王爷允禩,以及其他旗主王爷等人勾结在一起,史称“八王议政”,试图谋划发动推翻雍正的政变。
只不过这时候,雍正还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来证明隆科多参与了“八王议政”,便没有处理他。
2、诺敏和年羹尧的死给隆科多带来巨大的打击,让他没有了安全感
让隆科多对雍正开始有二心的还有诺敏和年羹尧的死。
雍正继位之初,想要清查各省藩库亏空,隆科多第一时间表达了与雍正高度一致的政治立场,并推荐了“天下第一巡抚”诺敏来做这件事。
但是诺敏“第一巡抚”的名号根本就是徒有虚名,为了邀功竟然挪借山西晋商的银子来充当藩库存银。
因为诺敏的事,隆科多在雍正面前抬不起头来。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本隆科多以为雍正顶多就是撤掉诺敏的职,毕竟“天下第一巡抚”的称号是雍正御赐的,杀了他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但没想到,雍正真的打自己的脸,杀了诺敏!
这让隆科多不寒而栗,第一次发现雍正原来是如此的无情,为了达到目的,不管你是谁,都可以翻脸不认人,甚至可以不要自己的脸面。
而年羹尧的死,则让隆科多彻底失去了安全感。
当年雍正之所以能够压倒八阿哥允禩成功继位,在内靠隆科多、十三阿哥允祥控制京城内外兵权,在外则靠年羹尧遏制十四阿哥允禵在西北的十万精兵。
可是年羹尧的结局呢?一贬再贬,最后三尺白绫挂在了城门洞口。
这当中固然有年羹尧嚣张跋扈的因素,但是雍正对功臣狠心赐死的举动,对隆科多的触动是相当大的。
由于年羹尧是被大臣们弹劾而死的,隆科多吸取了年羹尧的教训,开始拉拢众臣,但是他忘了,结党营私是雍正最厌恶的。
很多人说雍正除掉年羹尧和隆科多,是因为这两人揪住了雍正继位时的“小辫子”,而雍正为了彻底掌握权力,才对他们下了毒手。
可是为何同样是功臣的十三阿哥、后来的怡亲王胤祥却没有遭到雍正的毒手呢?因为他一心做事,绝不拉拢任何人,也从来没有背叛过他的四哥。在雍正给他赏赐太多时,他坚决不受,雍正皇帝对允祥的评价是:“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
在我看来,隆科多这类人更多的是政治的投机者。投机者在做事之前,会先考虑这件事对自己是否有利,他们考虑的并不是忠心。
隆科多的悲剧也警示我们:投机可以赢得一时,却赢不了一世。
▎▊为雍正帝登基立下大功的隆科多,为什么在后期背叛了他?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在此之前表现极为低调的雍正,“出人意料”的登上了皇位,成为了“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
而雍正之所以能够在最后时刻力压其他皇子,实现“弯道超车”,有一个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雍正能够顺利继承皇位的“首功之臣”,这个人便是隆科多。
登基之后的雍正,也给了隆科多极尽的封赏与极高的殊荣,甚至可以说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然而,面对雍正皇帝的厚爱和仰仗,隆科多也就此开始居功自傲、飞扬跋扈,以至于言语间还带有着对于雍正本人的不屑与轻视,而这也最终导致了他被雍正定下“四十一条大罪”,以圈禁至死的结局凄惨收场。
康熙去世,隆科多成为扶保雍正登基的“首功之臣”。
隆科多,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子,他的亲姑姑就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而他的两位姐姐,也先后嫁给了康熙皇帝,即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以及在康熙朝晚年的时候非常受康熙宠爱的悫惠皇贵妃佟佳氏。所以,隆科多既是康熙皇帝的表兄弟,又是他的小舅子。
凭借着与康熙皇帝极为紧密的亲缘关系,以及父亲佟国维、伯父佟国纲乃至整个佟佳氏家族在朝堂上的影响力,隆科多本应在官场是一帆风顺、平步青云。然而,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时候,因为属下违法,隆科多受到了严重的牵连,进而被免除了包括銮仪使、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在内的一切职务,只保留了一等侍卫的头衔。
而也是这样的一次挫折和打击,仿佛打通了隆科多的“任督二脉”,使其迅速成长为一个善于察言观色、揣测康熙皇帝内心想法的人,于是很快,隆科多便在“一废皇太子”期间,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机”。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热河秋闱期间,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为由,第一次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可随之而来的便是皇子之间对于储君之位的激烈争夺,并且朝堂上也已然形成了依附于皇子的政治集团势力。而也正是因为皇子与朝臣之间的结党与联合,引发了康熙的巨大不满。
隆科多非常敏锐的察觉到了康熙的想法,于是在众位皇子之间保持了中立,一门心思的倒向康熙,表现出了对于康熙皇帝的绝对忠诚。
反观此时的整个佟佳氏家族,包括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以及其伯父佟国纲之子、也就是隆科多的堂兄、时任内大臣的鄂伦岱等人,全部站在了八阿哥胤禩一边,佟国维甚至还通过“以死相逼”的方式力保胤禩,但也遭到了康熙的严厉训斥。
因此,隆科多的举动也让其赢得了康熙皇帝的充分信任。
到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随着“托合齐会饮案”被勘破,康熙皇帝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废黜,而这次案件的主犯托合齐也被康熙皇帝拿下问罪。
于是,隆科多就此被康熙任命为九门提督,负责整个京城以及皇宫的卫戍工作。而九门提督这个职务,尽管不是隆科多一生之中所担任职务之中级别最高的,但这绝对是最为至关重要并且是最具历史影响力的一个职务,因为这与后来雍正的登基密切相关。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夜,康熙皇帝在畅春园去世。
根据《清圣祖实录》中的记载: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七日戊子,上不豫,自南苑回驻畅春园。十三日甲午丑刻,上疾大渐,命趋召皇四子于南郊斋所。寅刻,召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皇七子淳郡王胤祐、皇八子贝勒胤禩、皇九子贝子胤禟、皇十子敦郡王胤、皇十二子贝子胤裪、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闻召驰至,巳刻,趋进寝宫,是日戌刻,上崩。”
由此可见,康熙去世的时候,雍正并不在康熙身边,他是奉了康熙皇帝的旨意,正在天坛代其祭天,是康熙去世后的第二天上午,才来到的畅春园。而所有陪伴在其身边的人中,只有隆科多一人是朝臣,其余的皆为康熙皇子。
在康熙去世后,隆科多随即下令关闭九门,在北京实施戒严长达七日之久,直至十一月二十日,雍正皇帝正式登基,这也随即引发了人们对于“雍正继位之谜”的猜想。
雍正在康熙去世当晚接到消息,到第二天上午出现在畅春园,中间这十多个小时雍正去了哪里、做了什么;隆科多在京城实施戒严后,所有皇子全部被困在了畅春园,只有他能够自由出入与皇城,这期间他又做了什么;而在整个过程中,隆科多有没有与雍正会面,两个人到底商量了什么。这些都已经变得不得而知了。
只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便是隆科多在这其中绝对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一方面,他是所有除了康熙皇子外,唯一知道康熙对于皇位安排的人,另一方面,他身为九门提督,掌握着京城内数量最多、战力最强的武装力量。当然,雍正在登基后对于隆科多极尽的封赏,也充分说明了其在整个过程中的贡献与价值。
所以,不管雍正是“遵诏继位”、“矫诏篡位”还是“无诏夺位”,隆科多不仅能提供“法理”上的支持,更是提供了武力上的保护,这就使得雍正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够顺利的登上皇位,而隆科多也就此成为了扶保雍正登基的“首功之臣”。
不过,在我看来,从康熙临终前的一系列安排,特别是他命雍正前往天坛代其祭天这一举动来看,康熙确实是准备把皇位传给雍正的,而隆科多则是通过自己掌握的军事力量,有效的防备了其他皇子的反扑,最终帮助雍正顺利登基。
雍正登基后,隆科多也开始他的“作死”之路。
其实,在此之前一直保持中立的隆科多,选择在最后时刻支持雍正,绝非偶然的。
一方面,在所有康熙皇子中,他与雍正的关系无疑是最“亲”的。
雍正出生的时候,由于其生母德妃乌雅氏级别太低,没有抚养皇子的资格,于是康熙皇帝是安排当时还是皇贵妃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而她正是隆科多的亲姐姐。不仅如此,康熙晚年的时候,将雍正之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带进宫中的时候,安排的是隆科多另外的一个姐姐,即后来的悫惠皇贵妃佟佳氏抚养。这样一来,佟佳氏家族就对雍正、乾隆这对父子两代帝王有着深厚的养育之恩,而从这层关系上来,雍正与隆科多之间的亲缘关系,较之其他康熙皇子,确实是最近的。
而另一方面,支持雍正对于隆科多来说,无疑能获得更多的政治利益。
“九子夺嫡”中,雍正一直奉行的是“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并没有培植自己的党羽,因而政治支持势力非常的薄弱。反观以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等人为首的“八爷党”,那可谓是兵强马壮、势力庞大,除了一众康熙皇子外,包括胤禩嫡福晋的娘家安亲王岳乐家族、以阿灵阿为首的钮祜禄氏家族、以纳兰揆叙为首的叶赫那拉氏家族,都予以了重要支持,甚至是整个佟佳氏家族,除了隆科多以外,也几乎全部站在了胤禩、胤禵一边。隆科多在这些家族政治势力面前,必然会显得微不足道,其功劳也会被逐渐边缘化。所以只有选择势单力薄的雍正,才能使得自己攫取的政治利益最大化。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隆科多选择了支持雍正,而雍正也在登基之后毫不掩饰自己对于隆科多的感激与感谢之情,在公开场合完全不顾及帝王的威严,称其为“舅舅隆科多”,甚至在与自己的另外一位宠臣年羹尧的书信中,也对隆科多不断的加以称赞。
“舅舅隆科多,此人朕与尔先前不但不深知他,真正大错了。此人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
与此同时,隆科多就此袭承了自己父亲佟国维的一等公爵位,并且被雍正委以总理事务大臣的重任,之后又先后兼任了吏部尚书、理藩院尚书以及《圣祖实录》和《大清会典》总裁官的职务,并被雍正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
毫不夸张的说,隆科多在朝堂上是仅次于雍正皇帝以及怡亲王胤祥般的存在,长期担任国家的“三把手”,他的权势和地位也就此达到了巅峰。
然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隆科多却也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首先,是结党营私,把持朝政。
隆科多充分利用雍正皇帝对于他的信任与器重,控制官员的任免和升迁,进而形成了朝中六部官员的“佟选”,并以此广结党羽,大肆夸张自己的政治势力,弄得朝堂之上是乌烟瘴气。
其次,就是贪污腐败,网罗财富。
隆科多在这个时候是极为贪婪,不仅贪污腐败,收受贿赂,并且生活奢靡,铺张浪费,不仅是雍正皇帝本人,就连朝中其他朝臣也对此是颇为不满。
再次,隆科多居功自傲,目无君主,而这也直接触碰到了雍正皇帝的底线。
隆科多不止一次的炫耀自己在雍正登基之时发挥的作用,甚至直接强调正是因为自己带兵进行武装拥立,雍正才得以继承皇位。更让雍正不满的是,隆科多非常频繁的将自己比作是“白帝城托孤”的诸葛亮,无异于是在暗示雍正是就是刘阿斗。并且隆科多还多次当众对自己的前途命运表示担忧,“暗示”雍正会“卸磨杀驴”:
“白帝城受命之日,即为死期已至之时。”
隆科多如此行径引发了雍正皇帝的极大愤怒,于是雍正在以“九十二条大罪”赐以年羹尧自尽后,便开始着手处理隆科多的问题,隆科多也即将迎来自己的末日。
雍正定下“四十一条大罪”,将隆科多圈禁至死。
从雍正二年(1724年)起,雍正开始有计划的削弱隆科多的职权和势力,包括雍正要求隆科多主动辞去九门提督的职务,与此同时雍正在开始在公开场合向朝臣表达了自己对于隆科多的不满情绪。
随后,雍正借由与策妄阿拉布坦以及沙皇俄国的边境谈判,两度将隆科多调离北京,对隆科多进行彻查,并发动百官对隆科多进行弹劾。这其中,最先上疏弹劾隆科多的便是河南巡抚田文镜,而为田文镜提出弹劾意见,并且代田文镜写下密折奏章的便是历史上“真正的”邬思道。
雍正五年(1727年),隆科多正在与沙俄进行边境问题的谈判,宗人府上疏弹劾隆科多私藏玉牒,于是雍正马上对隆科多采取了行动,直接在谈判地将隆科多锁拿回京,并给其定下“四十一条大罪”,圈禁在畅春园内。
其实,雍正为其定下“四十一条大罪”中,有不少纯粹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比如,雍正强调隆科多与年羹尧结党营私,祸乱朝纲,原因就在于年羹尧将自己长子年熙过继给了隆科多,进而使得两人形成了亲缘关系。然而,事实的真相的,这是雍正希望缓和两人之间的矛盾,使得这两位自己非常器重与抬爱的重臣能够和睦相处,才在其亲自主持下完成的过继。可如今却也成为了将隆科多治罪的理由,或许连隆科多自己都会觉得冤。
再比如,朝中出现“佟选”,前提是雍正对于隆科多极度的信任,因而对于其提报的官员任免统统予以照准,而雍正本人甚至在进行人事安排的时候,也要主动争取隆科多以及年羹尧的意见。而如今,却因为此将隆科多看成是把持朝政的乱臣贼子。
或许隆科多有着诸多的理由为自己辩解,但毕竟“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隆科多也不例外,而他也就此彻底倒台。
到了雍正六年(1728年),经过一年的圈禁,隆科多死于畅春园,结束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
历史上的雍正,给人的传统印象一直都是冷酷、绝情、杀伐果断,但实际上,雍正是一个“知恩图报”,同时也“施恩望报”的人。
除了那些当年参与过“九子夺嫡”的政敌兄弟,其他的康熙皇子只要老实、安稳,都能够以善终收场,而愿意支持、帮助雍正的,也都被委以了重任,例如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禄以及十七阿哥胤礼,皆是如此。
而至于隆科多,这位帮助自己登上皇位的“首功之臣”,雍正也在登基之初,对其乃至整个家族都进行了极尽的封赏,甚至可以说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如果真的不是隆科多自己居功自傲,主动选择了一条“作死”之路的话,结局必然不止于此。
所以说,并不能只一味的强调雍正是在“兔死狗烹”、“卸磨杀驴”,隆科多自己的狂妄和自负,才是导致其人生悲剧结局的最为根本的原因。
▎m为雍正帝登基立下大功的隆科多,为什么在后期背叛了他?
隆科多并没有背叛雍正,隆科多之所以被囚禁至死,是因为雍正在和隆科多的政治交换中,食言了。
隆科多和雍正的政治交换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八爷胤禩一手策划了八王议政,请四位旗主王爷入宫,一起对雍正发起了最后一波总攻。
八爷先是利用弘时和弘昼二人,夺得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又拉拢了掌管九门的隆科多。
清朝皇宫的防线一共有三条,最外围是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第二层就九门提督衙门,掌控整个皇宫进出口,最里面一层是禁军,负责贴身保护皇上。
禁军由领侍卫大臣掌管,隆科多此时也兼领侍卫大臣,禁军也控制在隆科多手中。领侍卫大臣一般由四到六个人共同担任,但就算隆科多不能统治禁军也无所谓了。
此时的八爷已经掌控了三道防线中的其中两道,而第三道防线禁军,仅仅只有不足两千人,在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和九门提督衙门面前,这所谓的第三道防线和纸糊的没有任何区别。
八爷得知外围的两道防线被自己控制之后,认为已经有九成胜算,另外一成是天意。
可这一切根本就是雍正的计谋,只是为了除掉八爷党故意漏的破绽。
第一,西山锐健营和丰台大营的防务被八爷的人接管,主要原因是雍正的儿子,弘时和弘昼告诉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的守将,这一切都是雍正的意思。
弘时不必多说,已经完全倒向八爷党,但弘昼不是,弘昼是雍正阵营的铁杆,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在替八爷接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防务回来的路上,弘昼提出了疑问。
大概意思是,雍正只是说整顿旗务,并没有要把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军权交给旗主王爷。
这是弘昼刚刚反应过来吗?不是,这其实是弘昼为了打消弘时的疑心,而故意装傻。弘昼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电视剧中,都是一个大智如愚的人。
也是他在八王议政时,通知的十三爷夺回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控制权,这绝对不是无心之举,而是雍正和弘昼商量好的。
目的就是让八爷党自以为胜券在握,放松警惕,漏出野心,然后一锅端。等到可以收网的时候,由弘昼出面,请十三爷收回兵权。
这一切都是雍正的计谋。固然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战斗力强大,但九门提督衙门也实在太过重要,一旦掌握在敌人手中,难免会出现孤注一掷,鱼死网破的情况,所以九门提督衙门,雍正也不可能让其落入八爷党手中。
既然这所谓的八王议政本身就是雍正的一个圈套,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雍正肯定会考虑清楚,换句话说,雍正有提前部署一切的能力和时间。
九门提督衙门这么重要的地方,必须牢牢控制在雍正手中,隆科多必然是雍正的人,隆科多的背叛是雍正授意的,道理和丰台大营一样,为了让谨慎的八爷放心,让他敢发动这次政治总攻。
为了彻底稳住隆科多,雍正还和隆科多做了政治交换,一如当年佟国维和康熙进行的政治交换,提前结束佟国维的政治生涯,换取隆科多的九门提督之位。
雍正和隆科多的交换也大致如此,隆科多的贪污和其子的种种行径,已经让雍正极为不满,雍正答应隆科多,此次事成,可以既往不咎,保存佟氏家族的荣耀。
所以一切都是雍正的计谋,这并非是猜测,事实上只有这样才解释的通,这次八王议政八爷为何一败涂地。
八爷为何会算漏十三爷?因为雍正提前放出了十三爷病重的消息,让八爷误以为十三爷已经不能够产生威胁,太平盛世,雍正如果不知道八爷要发动总攻,为何要散播十三爷病重的谣言呢?
那么隆科多既然和雍正达成了协议,为何还是被清算了呢?
墙头草隆科多
隆科多是一个标准的墙头草,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继位的当晚是一个绝对的大高朝,这一晚隆科多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中有一幕,隆科多去取康熙的传位诏书,但却迟迟不归,是太远了吗?绝对不是。十三爷都从丰台大营回来了,难道城外会比皇宫内还远吗?
原因只有一个,隆科多想当墙头草,他掌管九门,他拥立谁,谁就可以成为新君,但能让新君坐稳龙椅的,是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他在等,等确定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被八爷党还是四爷党掌控的消息。
哪边势大,他支持谁,自己的位置又如此重要,及时站位还能获得一个从龙之功。也是因为这件事,让雍正继位后对隆科多一直有些间隙。
这次八王议政,是隆科多老毛病又犯了吗?
不是,隆科多虽然是墙头草,但却是一颗聪明的墙头草,他心里很明白,皇城之中最强大的一股力量到底是谁,就如同当初雍正继位前夕,隆科多等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被哪个阵营掌管的消息一样,隆科多清楚的知道,这外面的二营才是皇城谁属的真正决策力量。
雍正让隆科多假意投靠八爷党,他会猜不到这一切是雍正的局吗?当雍正找到他的那一刻,隆科多就全部明白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肯定完全在雍正的控制之下,自己这个九门提督不过是雍正抛给八爷党的诱饵,自己只是个演员罢了。
因此在八王议政中,隆科多绝对不会当墙头草,他心中有当墙头草的想法,但绝对不会傻到真的当墙头草。
在雍正要求隆科多调两棚御林军的时候,隆科多竟然直接拒绝,这不符合隆科多墙头草的一贯作风,直接拒接雍正就等于直接反叛雍正,隆科多绝对不会这么做,这也侧面说明了,隆科多的背叛是雍正授意的。
雍正之所以违背了和隆科多的政治交换,主要是隆科多犯了两个错误。
隆科多的两个错误
第一个原因,隆科多反对雍正的新政。
隆科多反正雍正新政并不是因为守旧,而是因为新政也触动了他的利益。但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把心里的想法付出实际行动。
隆科多一直打压奉雍正命令实行新政的田文镜,甚至在八爷反对新政的时候,隆科多也跟着反对。
新政是利国利民的事,反对新政就是反对朝廷,反对雍正。
而且隆科多的儿子也不省心,在青楼和别人争分吃醋,还在青楼和十三爷的人发生了争执,最要命的是,这两件事都被雍正知道了。
雍正会怎么想?怪不得反对新政,原来是怕你儿子逛青楼没钱了。
第二个原因,隆科多参与党政。
隆科多参与的并不是雍正党和八爷党之争,而是参与了弘时和弘历的太子之争。
隆科多倒戈八爷时候,只有一句话说的是真话,他说他支持的是三阿哥弘时。
剧中也有很多细节表明隆科多支持弘时,如果他没有提前和弘时打好招呼,倒戈八爷的时候,突然说支持弘时,八爷也不会相信。
隆科多为什么选择弘时
隆科多的政治手段,主要来自于佟国维,他信奉佟国维的“不要一条道走到黑”,冷灶热灶都要烧。
而且扶持弘时,对于隆科多来说,得益更多,首先,雍正认定的接班人是弘历,弘时属于冷灶,但弘时如果上位,隆科多就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必然被弘时重重封赏。
而对于弘历来说,无论是谁支持他,都仅仅是锦上添花。可这锦上添花哪里比的上雪中送炭呢?
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张廷玉,张廷玉妥妥的朝廷大佬,也是清朝两百多年中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只要张廷玉在一天,隆科多永远在其下。
而张廷玉和弘时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是当年的科考泄题案。
科考泄题案,弘时是主谋,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不过是从犯,可最终雍正为了保全自己的儿子,让张廷璐背了黑锅,张廷璐因此被斩首。
而弘时的为人,绝对不会因为张廷璐替自己背黑锅而感激张家人,从张廷璐背黑锅后,弘时不求请,反而请求雍正将张廷璐斩首示众就能看出来。
如果弘时登基,张廷玉的下场绝对不会太好,隆科多便能一跃成为第一人。
只可惜隆科多想的是好的,但他学艺不精,没有把佟国维的那一套学会,只学了个皮毛。
佟国维的同时烧冷灶和热灶,是两个人分别去烧,不是一个人去同时烧两个灶。而不要“一条道走到黑”的前提是听当朝皇帝的话。
佟国维无论做什么,康熙的意思他都会尊从,而且康熙对于皇位也没有明确表示,可隆科多没有学到这一点,在雍正明确表示传位弘历之后,隆科多还自作聪明的去烧弘时的冷灶。
总结
隆科多在雍正继位后,从来没有背叛雍正,在八王议政中的表现,不过是在雍正授意下的表演而已。
这是一场政治交换,用八爷党的溃败换取佟氏一族的荣耀。
因为隆科多没有理由造雍正的反,即使成功,也是八爷党主政,隆科多只会比现在差,绝对不会比现在好。
但隆科多反对新政,参与党政,动摇国本,取死有道。
雍正去大牢看隆科多,没有处死隆科多,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年羹尧只是跋扈,并没有造反,雍正直接处死了年羹尧。隆科多要是真的参与了谋朝篡位,岂能有不死的道理。
这一切都是二人提前商议好的,只不过雍正食言了。
大家好,我是阴谋论,喜欢的朋友请点赞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
▎❋为雍正帝登基立下大功的隆科多,为什么在后期背叛了他?
谢邀!隆科多是清朝开国功臣、一等公佟国维之子,也是康熙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之弟,雍正舅父,他是康熙帝病危时唯一的顾命大臣,时任步军统领,掌握拱卫帝都北京和畅春园安全的卫戍兵权。隆科多在康熙诸子“九龙夺嫡”的激烈斗争中,本来支持另一位皇子,在康熙驾崩的紧要关头,他彻底倒向了其外甥、四阿哥胤禛一边。胤禛在年羹尧和隆科多的鼎力帮助下一一击败对手,登上了皇帝宝座。
雍正即位之初,对隆科多、年羹尧这两位拥立有功的大臣感激涕零。他特别嘉奖隆科多(传闻他篡改康熙遗诏,帮外甥胤禛挤掉了皇十四子胤禵,得以顺利上位),赞他为“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对隆、年二人加官进爵,厚加赏赐。雍正攫升隆科多为吏部尚书,兼管理藩院(外交部),年为抚远大将军,兼云南军政事务,二人一时手握重权,炙手可热,荣宠备至。
不料年、隆二臣恃宠生娇,逐渐开始擅权跋扈,贪赃枉法,并大肆结党营私,开竟奔之门卖官鬻爵,不守臣道。其实,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二人知道太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已成雍正的一块心病,令他寝食不安。之后,雍正以霹雳手段,命议政大臣给年羹尧罗织了92大罪,请求立正典刑。雍正表示格外开恩,赐其自尽。不久,年羹尧在狱中绝望自缢身亡。
在剿除年羹尧的同时,隆科多也被革除太子太保、一等公爵之位。雍正三年(1725年)5月,雍正帝在谕旨中将年、隆列为一党,斥责其奸,骂他俩遍植党羽,独揽大权,祸乱朝纲。同年闰3月,负责隆案的官员揭露隆科多私藏“玉牒”底本,意欲图谋不轨,6月,正式将隆科多逮捕下狱。私藏玉牒在彼时属大不敬之罪,雍正借此大作文章,在舆论上置隆科多于不利。10月,诸王、九卿、议政大臣给隆科多定了41大罪。雍正念及舅甥之情,下令免其一死,但永远圈禁,并抄家追赃。雍正6年6月,隆科多不明不白地死于禁所。年、隆大狱,内幕诡谲,玄机重重,震惊朝野。
【答题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自网络】
▎↜为雍正帝登基立下大功的隆科多,为什么在后期背叛了他?
历史上,隆科多没有背叛雍正,也没有投靠八爷党。所谓背叛,是《雍正王朝》的剧情。在剧中,隆科多是个机会主义分子,依靠佟国维的布局,坐上了九门提督的位置,掌握了京城的兵权。
在雍正继位时,隆科多顺水推舟地宣读康熙遗诏,沾了点拥戴之功,成了上书房大臣。按理说,隆科多的人生虽不及“佟半朝”却也足够辉煌了,可最后他却走了偏路。
小多子,为什么背叛雍正呢?这要从他保举诺敏开始说起。
一
雍正刚刚上位的时候国库没钱,可那么大一个国家到处都要开销,官员俸禄、西北粮饷、修黄河大堤、疏通漕运……
要生钱,无非就是开源和节流。开源就要变法,当时内忧外患,条件还不成熟,那就只有节流。节流首先就要清理亏空,让各省将钱款补上来。
于是,雍正就想通过清理亏空打开新局面。山西是大清亏空最严重的省,一旦这块硬骨头被拿下,其余省的亏空就好办了,所以雍正对山西清理亏空寄予厚望。
隆科多刚到上书房上班,想表现一下自己,也为了争夺人事权。于是,他提出任命诺敏为山西巡抚,理由是诺敏清廉还因得罪过八爷一直坐冷衙门。
隆科多的理由很合雍正的意,在清朝,清官可比熊猫还珍贵。关键是诺敏得罪过八爷,那就是八爷的敌人,而雍正最大的敌人就是八爷,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隆科多有过功劳,又是首次推举人,提议当场就被雍正通过。
诺敏到了山西以后,刚开始也很卖力地追缴欠款,召集官员分派任务。可毕竟是几十年的亏空,诺敏满腔抱负很快就被现实打倒。
隆科多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诺敏完不成任务,于是就指导诺敏忽悠雍正。小多子为了将诺敏彻底与自己绑到一起,就授意山西官员去给诺敏母亲送礼。
诺敏就在内外的压力下,开始变黑,他向雍正上书已经追回欠款。雍正一高兴,赏赐一块“天下第一巡抚”的牌匾给诺敏,还向各省明诏表彰。隆科多是诺敏的伯乐,自然在朝中的地位也能上升。
邬思道知道这事后,觉得有蹊跷,准备纠正雍正的错误。于是,邬思道联合李卫、田文镜提醒雍正,山西的事没那么简单。雍正为了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又派了图里琛前往。
隆科多为了保全自己的嫡系,想拉拢图里琛,让他配合。结果图里琛为了向皇帝表忠心,第二天就把隆科多给卖了,将隆科多对他说的话全部告诉了雍正。
图里琛到山西后,联合田文镜,戳破了诺敏的谎言。这时候被打脸的,首当其冲就是雍正,雍正是一位爱面子的皇帝,而这个诺敏又是隆科多推荐的。可想而知,隆科多在雍正心中的地位会下降到什么程度,之前的信任也会大打折扣。
从此以后,隆科多再也不好意思推荐谁了吧,人事任免权就这样不翼而飞了。
二
隆科多的儿子也是个不争气的纨绔子弟,没事去逛青楼。青楼老板娘很势力,人家刘墨林已经为苏舜卿赎身,可她还将苏舜卿给抓回来。
刘墨林将事情告诉十三爷,十三爷看刘墨林也是性情中人,颇有惺惺相惜的感觉。于是,十三爷出面,帮刘墨林夺回苏舜卿。
十三爷的门人到了青楼抓人,结果隆科多的儿子跳出来阻挠。听说对方是怡亲王,佟公子什么也没说就走了。这是官府拿人,走的是正规程序,又涉及到隆中堂,事情肯定会被雍正知道。
事后,隆科多赶紧求见雍正,估计是想为儿子开脱,结果被雍正拒绝。生了这么个不孝子,隆科多也很无语。眼看雍正对自己的信任一点点丧失,隆科多心里也捉急啊。
三
雍正的“新政”推出后,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格局。隆科多是既得利益者,肯定不愿意自己的利益受损。过惯了好日子的隆科多,怎么也不愿意过苦日子啊,当年去关外带兵都受不了。
如今雍正指望他“摊丁入亩”,佟氏家族的田地不少吧,突然要交那么多税,那不是虎口拨牙吗?
“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那不是叫他家里人去服徭役吗?平时一个个养尊处优的家人,怎么可能去干苦力活?
眼看佟氏家族开始走下坡路,隆科多也想扭转乾坤。
这时候,隆科多的利益与八爷党的利益就一致了,大家都是原有利益的维护者。所以,这两伙人就有了合作的基础。
八爷为了推动“八王议政”,也需要隆科多的鼎力支持。当九爷、十爷登门拜访,代表八爷抛出“倒卖田地”的橄榄枝,隆科多心动了,估计还有其他高官厚禄的承诺。
人的欲望都是无限的,当了六部堂官还想进上书房,进了上书房,进了上书房还想当首辅,隆科多肯定也不会满足当下。
隆科多目前的位置也是不稳的,雍正渐渐疏远自己,随时有可能栽跟头。更要命的是有一封康熙留下杀隆科多的奏折在张廷玉手里,张廷玉又是雍正的坚定支持者。隆科多知道许多雍正继位的内幕信息,雍正会不会以此清理自己都不得而知,这让他越来越没安全感。
如果拥戴弘时成功,隆科多就有了两次拥戴之功,佟家的富贵就能更上一层楼。
佟家的祖训就是不会一条道走到黑,隆科多感觉扶雍正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于是,隆科多准备更换跑道。
原创:秋媚,已有版权保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