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为何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为何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公元1722年,康熙驾崩前夕,被圈禁在宗人府10年的十三爷胤祥,看到右手一个饭桶,左手一坛酒的四爷雍正站在走廊时,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接下去,两人的一通谈话却颇耐人寻味。
十三爷从石凳上缓缓地站起来,满脸的诧异,然后又慌乱地转过头看了看身边的阿兰,这才敢确认站在跟前的是他的四哥。
雍正给十三爷倒了一碗酒,十三爷端了一碗酒就要往嘴边送,这时突然想起四哥还没有碗,就从旁边拿了一个碗,掀开衣角,在膝盖处转了两圈就算擦干净了。
雍正看到这一幕,愣了一下,才给他再倒了一碗酒。这时,阿兰端来了一盘鸡放到桌子上,说道:“四爷,请用!”
十三爷端起碗,仰头就把一碗酒喝光了,说道:“四哥,这是好酒啊!”
雍正没有回答,而是说了另一件事:“看到阿兰,有个人我得跟你说一下。这个人就是郑春华,你把她托付给我,我却没能照顾好她。十三弟啊,这事你得原谅我。”
这郑春华是康熙的妃子,因为不受宠,就和太子私通,后来太子被废又复立,太子担心郑春华对自己不利,为了保全自己的太子之位,太子就让十三爷除掉郑春华。
一方面,十三爷不想因为这件事被太子抓住了把柄,另一方面,十三爷人称“侠王”,也被郑春华的痴情打动,就想要保护她。
而雍正答应帮十三爷保护郑春华,其实是隐晦地利用了十三爷,借此机会保住郑春华,将来可以对付太子。但是在太子的老师王掞的提醒下,雍正才知道他想借由郑春华威胁太子的利器,反而成为八爷党威胁他的利器了,便默许王掞逼死郑春华。
十三爷听到郑春华的名字时,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笑了两声,说道:“好,好啊,她死得好啊,比起我这不人不鬼,不死不活的人,我熬了一日又一日,天天看了太阳看月亮,她是个有福的,哈哈哈......”
发现自己语无伦次后,十三爷问道:“皇阿玛他老人家身子骨还好吗?”
四爷不说话,但满脸严肃,十三爷便猜到了,着急道:“他老人家病了?是不是病得很严重。”四爷点了点头。
十三爷这才明白,四爷并不是专程来看他的,而是有事来找他,便平静地问道:“大位传给谁,皇阿玛有说法吗?”
四爷摇了摇头:“看迹像,按邬先生的说法,像是会传给我”,然后又愤愤道:“可是老八他们正在暗中串联丰台大营和步军统领衙门的人。我担心啊,就是把大位传给我,他们也会作乱!”
十三爷站了起来:“四哥,我跟你说过,让你去找皇阿玛,放我出去。只要我在外面,不管他们有多少人马,也不敢作乱!可是,你看看......现在,我这境遇,就是想帮忙也帮不上什么忙啊! ”
然后又转身背对着四爷说道:“不过我在外面还有些狐朋狗友,关键时候用得着,你有什么需要的,吩咐他们就是了。”
四爷立马来了精神,从袖子里拿出了一张纸:“我今天来就是为了这事。迟早有一天,我会想法子将你放出去,但不是现在。我这有一份名单,你看看哪些人能用。”
看到这儿,真的觉得后背发凉,雍正不愧是一个冷血的政治家。一直以来,十三爷都是忠心耿耿地追随着雍正,但在他被圈禁到宗人府后,十年里,雍正都从来没有来看过他,所以十三爷在看到他的时候,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既诧异又慌乱。
十年来了一次,却是有事要他帮忙。如果十三爷没有可利用的价值,雍正估计也不会来了。
十年间,十三爷也多次托人让四爷去找康熙求情放他出来,但四爷为了自保,不惹祸上身,却选择保持沉默。
不过,这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
我们要关注的是,十三爷被囚禁的宗人府,为何和我们印象中令人“闻之色变”的宗人府不一样呢?
我们印象中的宗人府,是《还珠格格》中把小燕子、紫薇、金锁打得死去活来的酷刑机构,为啥到了《雍正王朝》这儿,却是吃喝无忧,还有妾室伺候,还有独立院子的一个房子呢?究竟哪一个才是清朝真正的宗人府呢?
我们知道,《还珠格格》是琼瑶阿姨杜撰出来的言情小说,而《雍正王朝》则是历史小说作家二月河根据真实的历史创作的小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当然是《雍正王朝》描绘的宗人府更接近真实的宗人府。
被关进宗人府监狱内的犯人只是失去了自由,但吃喝无忧,每天有人伺候,也可以三妻四妾,比如大阿哥胤禔被圈禁了26年,还在里面生了20多个子女。
事实上,宗人府最主要的职能是给皇族发福利的。
宗人府最早就由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宗”就是“宗亲”的意思,主要是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单,记录皇族子女的名字、爵位、出生和死亡时间、婚嫁安葬等事务,管理皇室的吃喝拉撒,总之就是专门负责管理皇室的部门。
到了清朝顺治入关后,觉得这个部门挺不错的,就延用了。由于清朝是旗人统治,自然旗人的待遇要比汉人高,他们即使什么都不用做,朝廷也会给他们补贴。
比如闲散宗室每月可领鸾价银(宗室成员领取的银米称为“鸾价”)15两,如果有执事缺位或世袭缺位,鸾价银可达百两以上。
宗室生男孩后到宗人府登记后,每月可以领取鸾价银一两五钱,每季领取一袋米。男孩成年后,鸾价银升至每月三两,米四袋。宗室生女虽然没有鸾价银,但也必须到宗人府登记,表示“宗室女”,代表贵族。
此外,宗室子弟办丧事,报宗人府登记,还能领取“治丧费”,数目按其与皇帝的亲疏远近决定,少则数十两,多则数百两。
宗室男子结婚,也有婚礼彩金。女子出嫁,如果是近支,也能去宗人府领取出嫁费。
当然,有奖也就有惩,宗人府除了管理宗室事务,也会记录宗室子女的罪责过失。
由于清朝是旗人统治,所以旗、汉在法律上地位就不平等,旗人狱讼,不论在京在外,各有特定的审判机关。在京的普通旗人,归步军统领衙门审判,内务府所管旗人,归内务府慎刑司审判。外省旗人,归将军及副都统审判。汉人审判机构关,不得受理旗人案件,反之,步军统领衙门得审汉人。
旗人犯罪不入普通监狱,宗人府、内务府、理事同知衙门都有特设监狱,犯人待遇比普通监狱要好。旗人还有一种特权,称为换刑,笞、杖刑可换鞭责,徒、流刑可换枷号。
宗人府监狱就是一个特殊的中央直属监狱,专门用来关押皇室的。也就是说即使皇室犯了罪,但人家仍然还是皇室,还是高人一等的,不能住进普通监狱。
不过宗人府对皇族的惩罚大多都是流于表面,除非是真正触犯到皇帝的,或者皇帝想整的人才会受到重罚,才会进到监狱里。基本上宗人府的惩罚都是以罚款代替处罚,重一点的就是圈禁个一年半载,最重的就是革除黄带子或红带子。
黄带子和红带子是为了区分皇族的远近亲疏的。爱新觉罗家族以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为正宗,努尔哈赤和他的四个兄弟舒尔哈赤、穆尔哈赤、雅尔哈赤、巴雅喇,这五人的子孙后代是直系子孙,腰间绑黄腰带,因此俗称黄带子,正式称呼是宗室。
塔克世的兄弟,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叔伯的子孙后代,腰间绑红腰带,因此俗称红带子,正式称呼是觉罗,觉罗在政治地位上是远远不如宗室的。
像“九子夺嫡”后,雍正即位,就将八爷胤禩囚禁在宗人府内,褫夺了胤禩的廉亲王爵位,革除胤禩的黄带子,削除胤禩宗籍,直接被从玉牒中剔除了出去。从玉牒除名,也就表示他已经爱新觉罗的子孙,也就是平民百姓了,那么他的后代也就享受不到宗人府给的福利了。
总的来说,宗人府有这么五个作用:
1、管理皇家户口
2、负责皇家的教育和管理
3、负责皇室近支(宗室)和远支(觉罗)的事务管理
4、对皇族成员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及相应的惩罚
5、为皇帝举荐贤能之人
这样看上去,宗人府压根就不可怕,只要你不得罪皇帝,皇室们对宗人府喜欢都来不及呢。而我们之所以会认为宗人府可怕,实在是因为“九子夺嫡”太深入人心,雍正对他的兄弟又太残忍,导致很多人认为宗人府就是迫害皇室的地方。
而《还珠格格》当中,把小燕子、紫薇和金锁打得死去活来的酷刑机构,准确来说,不应该是宗人府,而是慎刑司。
慎刑司是除宗人府外,另一个特殊的中央直属监狱,主要关押上三旗内务府包衣和宫廷服务人员,以残酷的惩罚手法闻名。
由于慎刑司一般较为严格,一旦判罪难以翻盘,影响力低的婢女宦官,一不小心便会被杖毙,去世后也没有人会追责。一些妃子被送入慎刑司的,通常表明皇上早已讨厌她了,慎刑司也不会留情面。即便最终能活著出去,也仅有在冷宫中待一辈子了。
由于宗人府监狱是关皇亲国戚的,小燕子和紫薇是还未出嫁的格格,住在宫里,跟皇亲国戚那是搭不上边的,他们犯了错,是归内务府管的。
同样的,妃子们也不是皇亲国戚,他们是皇帝的女人,住在宫里,犯了错,也是归内务府管的,要处置也是送到慎刑司而不是宗人府。
所以真实的历史,从未有过记载说哪个妃子被圈禁在宗人府的。
简单来讲,在清朝,皇亲国戚都是住在宫外的,由宗人府管。而妃子和未成年的皇子皇孙是住在宫里的,由内务府管,内务府就相当于宫里的后勤总务部,慎刑司则是内务府下的一个部门。
一旦妃子们被送去这个部门,那才是真的生不如死。为什么在宗人府和慎刑司待遇会差这么大呢?
这就好比夫妻和兄弟的关系一样。兄弟再怎么吵,打断了腿那还连着筋呢,这一点宗令(掌管宗人府的官员)心里很清楚,只要他们还没死,就有可能被放出去,放出去后他们就还是宗亲,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如果有一朝他们得了势,那就尴尬了,所以宗人府也会对这些人好吃好喝伺候着。
而夫妻就不同了,会被送进慎刑司的妃子,就是和皇帝闹掰了、失宠了。走到被送到慎刑司的地步,基本上要复宠是很难的。一来,皇帝本身有那么多妃子,从来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啊。二来,一个妃子失宠,便有另一个妃子得宠,得宠的妃子怎么可能让失宠的妃子有再次得宠的机会?
因此,说妃子们听到宗人府“闻之色变”完全是我们被电视剧给误导了,宗人府压根管不到妃子们,妃子们甚至连慎刑司都很少进。因为对于皇上来讲,这属于家务事,皇上的女人犯了错,那皇上自己脸上也无光,最多就是打入冷宫。
比如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在乾隆第四次南巡时,那拉氏因为断发触怒了乾隆。在清朝,只有母亲或丈夫死才能断发,那拉氏这一举动,乾隆完全可以将她废掉,但他却没有,只是打入冷宫。
对于那拉氏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来,史书也没有记载,乾隆也三缄其口。这是因为乾隆顾及皇家颜面,始终不愿意向天下交待事情的起因经过。
不止是继皇后,在清朝历史上,也几乎没有出现过皇上将妃嫔们的罪行对外公布交由慎刑司处理的事情。一般妃嫔们犯错,为了皇家颜面,大多都由皇帝和皇后商量着内部处理了,慎刑司更多的是用来关押太监和宫女的地方。
事实上,这些犯了错的妃嫔,不用关进慎刑司,只要打入冷宫,对她们来讲就生不如死了。就像继皇后那拉氏,乾隆将她的翊坤宫变为冷宫,撤走了她身边的宫女太监后不到半年,那拉氏就抑郁而死了。
不过,被关进宗人府的皇室,虽然不会缺吃少穿,也有人伺候,但对他们来讲,失去自由本身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有一句话叫做“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也就是为何十三爷在听说郑春华死后,反倒说她是有福的,不像他人不人鬼不鬼的。
而且关进宗人府监狱和关进普通监狱不同,关进普通监狱,那是按照国家律法来的,关多久,几时可以出来,是有法律规定的。而关进宗人府则不同,没有说得罪了皇上要关多久,所以几时能出来,那全凭皇上的意思,得看皇上什么时候高兴。
这也是为何十三爷会被整整圈禁了十年的原因,若不是康熙死了雍正继位,可能他一辈子都出不来了。
因此,宗人府的另一个隐秘的作用,就是成为皇帝整治那些他看着不爽的宗室。
所以,如果要说宗人府让人“闻之色变,宁死不去”,那也是皇亲贵族,而不是妃子们。
▎℘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为何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清朝建立后也沿袭设有宗人府。那么,清朝宗人府又是干什么的呢?
宗人府的主要职责
平民百姓有九族,皇家也有九族。清朝自皇太极开始,规定了努尔哈赤的父亲,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为“宗室”,宗室成员因腰束黄腰带而简称“黄带子”,黄带子是一群特殊的人群。
宗室成员必须要有人管辖,这时侯宗人府就应运而生。宗人府的主要职责就是记录和掌管皇家宗室嫡庶、名字、婚姻嫁娶、谥号、功劳罪过、安葬等事务。
宗人府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宗令,往下依次左、右宗正、左、右宗人,每个职位都是一人担任,由宗室的亲王担任,官阶都为正一品。明朝的燕王朱棣就曾经担任过左宗人一职。
《明史》载:“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
整个宗人府从宗令正一品官开始,依次往下最低官阶也有正六品,共有二十四人左右。只是每个新皇上任,职位人数会有所增减,略有变动而已,大体方向是不变的。
宗人府制订有专门的律例,来约束皇家宗室成员。一共26条规定,叫做《宗人府侧例》。明面上虽然有律例约束皇朝宗室成员,但在制订上和执行力上都是比较宽松的。比如犯了笞杖罪,可以交罚银两来顶罪了事,严重一些可以圈禁几天了事。有时宗室成员在外打死了人,也可以折为圈禁一年半载了事。
总的来说,宗人府人对宗室人员是有袒护的意思,除非犯了谋反大罪,触犯了皇帝底线的,才有可能被关进宗人府严加看管,终身囚禁。
因为黄带子身份超然,慢慢养成了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惹是生非的歪风邪气。在嘉庆年间,有一个叫敏学的黄带子借酒撒泼,把一个卖地瓜的平民打了。
(黄带子)
因为敏学当时没有戴黄腰带,所以很多人不知他真正身份,因此马上有人报了官。事情一闹大,嘉庆皇帝得知后龙颜大怒,正好也想借此打击一下越来越跋扈的宗室成员,杀杀歪风邪气,便下令刑部尚书秦承恩和宗人府宗一同协办此案。
当时宗人府宗令是仪亲王永璇,永璇为了避嫌不趟这浑水,刑部尚书秦承恩会错了嘉庆的意思,以为像以往一样会袒护皇族,于是指示刑部官员千方百计为敏学找理由开脱,只对敏学处以杖二十五,圈禁九个月,罚俸禄一年。嘉庆帝大怒,敏学仗势行凶,大大丢了皇家宗室的颜面,必须严惩不贷。
最终对敏学处罚如下:在宫门外重责四十大板,发配流放盛京,永远不许回京。另外刑部尚书秦承恩徇私枉法,降职为编修;就连宗人府宗令永璇也被罚俸三年。另外,嘉庆还以敏学为典型,一共查办了70户黄带子,都一起发配流放盛京。
(嘉庆)
古时侯但凡被发配流放的犯人,都是遣往一些苦寒极地,不死也会脱一层皮。这70户清朝宗室人员的的流放,又和一般的流放大大不同。盛京是清王朝的陪都,并不是什么苦寒之地,而且地方官员也在那里建造了一间大大的四合院,供这些黄带子们居住。说是流放,清朝政府还是照样好吃好喝供奉着他们。
清朝的妃子为什么对宗人府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清朝的后宫妃子只有慎刑司才有权力判罚,慎刑司隶属于内务府一个分支之一。所以,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说法,更谈不上闻之色变了。
皇帝的后宫就算表面多么太平,都是充满波谲诡异的地方,有时候得罪了人也不知道,终日活在明争暗斗之中,相对于慎刑司,后宫中的人心才是让人觉得害怕的所在。
后宫皇后的权力也蛮大,看哪个妃子不顺眼,可以滥用私刑,对妃子就地进行精神、肉体上的折磨和处罚,比如杖责、降级、罚跪等,而不需要经过皇帝或慎刑司批准。慈安当皇后,慈禧当贵妃时,慈安皇后就曾经以媚主之名杖责过慈禧。
综上所述,宗人府和妃子没有半毛钱关系,也没有闻之色变一说。清朝的宗人府掌管着皇家宗室的一切事务,明面上赏罚分明,实际上却是让礼部、刑部不能直接处罚、审判宗室成员,是一种变相的对皇家宗室的袒护;宗人府也是清朝统治阶层炫耀自身血统与众不同的工具。
▎◃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为何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我们现在看清廷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皇帝大怒之下将某个妃子打入宗人府,而这个时候那个妃子也会跪地求饶希望皇上原谅。
当时就在想,宗人府到底是个什么机构,这么吓人,难道里面都是各种折磨人的刑具吗?之后查阅资料才发现,其实有些电视剧对于宗人府的了解并不透彻,只是了解了个大概,就要把妃子送进宗人府。
宗人府到底是干什么的
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洪武三年的名字是大宗正院,到了洪武二十二年改称宗人府。明朝永乐以后,宗人府多由功勋臣子以及皇亲国戚管事,而它所管辖的事都移交给礼部办理,这个时候宗人府就名存实亡了。
清军入关后,顺治帝了解了明朝的具体结构,认为宗人府挺好,就遗留下来继续使用,主要由镇国公辅国公等有爵位的王爷掌管,而宗人府顾名思义,他管的就是“宗人”,何为宗人呢?就是宗亲,理解了宗亲我们就知道了,皇上的宗亲是谁呢?就是皇亲国戚,皇子阿哥以及其他的亲属了。
宗人府主要职责有以下几点
^图为清朝宗人府所在
一、记录,官方讲为修辑玉蝶,记录皇室宗亲的婚丧嫁娶,爵位的变更,以及对于他们的奖赏,功过,祭祀时间等等的事情,都需要宗人府进行记录,并且每十年要修成一本,然后保存。
二、皇室宗亲的传话者,因为皇室宗亲太多了,请求也就太多,要是一有请求皇上就接见,那一天不用干别的了,所以,但凡宗亲们有所请求比如人才的引进或者其他事项,都需要和宗人府汇报,然后宗人府整理之后,向皇上再汇报。
三、监禁。这就说到关人的问题了,当时皇亲国戚太多,而主管刑罚的大理寺还没有权利直接抓人,都是需要宗人府抓起来再联合审理,当然了,不让大理寺直接管的原因,也是为了彰显皇家地位,毕竟是皇上的亲戚。而且审理的尺度也不同,判罚也相对较轻。
那么宗人府到底有没有电视剧里面那么可怕,好像进去之后必死还要惨呢?
并没有,宗人府虽然也有监狱,但是毕竟是关皇上的宗亲,更多的还是阿哥格格这类惹了皇上生气的人,虽然让皇上生气,但是皇上也没有处死他,所以保不齐那天就出去了,没准还会得宠,所以宗人府并不敢随意的用刑。
而且里面的装潢也比关普通犯人的监狱要好,虽然不至于摆上一张软床,但也不会用草席对付,脏乱不堪这种情况更不会发生了。
所以啊,宗人府是一个综合性的机构,并不是专门严刑拷打犯错的妃子的地方,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皇室的半个管家。
那如果妃子真的犯了大错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就要说到皇室另一位“管家”了,内务府,内务府就是专门管理后宫的所在,包括给各个妃子们发供奉啦,皇帝赏赐的配送等等,都是由内务府操办。
内务府有一个下属部门叫做慎刑司,慎刑司就是专门判罚后宫嫔妃的,相比较送进宗人府,交给慎刑司才是可怕的,因为慎刑司知道,送进来的妃子一定是失了宠的,哪怕将来真的出去了,充其量就是打入冷宫,所以他们下手都非常黑。很多人进去被打的不成样子。
所以,如果说妃子们宁死都不想去的地方,更应该是慎刑司,每天锦衣玉食的生活习惯了,进了慎刑司不仅没有人伺候,还要挨打,当然是死都不愿意去了,因为进去了可以说是生不如死啊。
关注小太阳,每天都有新鲜的历史知识双手奉上哦。
▎≂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为何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平都是相对的一种概念,与一个人所处的阶级和格局有关。同样的一件事,有人会觉得公平,有人却觉得不公平,这都是很正常的。不过在封建王朝时期,似乎对于皇室成员而言,就不存在什么公平与否了。
正因为本质上不存在公平,所以人们为了让一切看上去公平一些,因此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专门用来管理皇室成员的机构,比如最出名的宗人府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为何电视剧中很多妃子被送去宗人府,都会宁死不从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一下关于宗人府的一些问题。
宗人府的用途
宗人府是创建于明朝时期的,主要作用就是管理皇家宗室的各种杂事情,包括了婚丧嫁娶以及取名字等等杂事,总之不是一个悠闲的机构,每天都有数不尽的杂事需要处理,并且这些事情都是宗室成员的,沾亲带故,你还不好不处理。
为了更好地对宗室进行管理,宗人府制定了比较清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层,比如宗人府的最高长官是宗令,一般由宗室中说话比较有分量的亲王担任,官阶正一品,往下是左、右宗正,再往下是左、右宗人,这些管理职位都是只设立一名管理者,明朝的朱棣曾经就担任过右宗人一职。
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明史》
有了这些职位的组成以及制度之后,宗人府就算可以正式开始管事了,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有一项就是修订宗室成员的族谱,到了清朝时期称之为玉蝶,这个是需要每过十年左右就专门进行一次修订,把之前没有记录上去的孩子记录上去,已经死去的也要注明。因为宗室成员实在太多,所以这个修玉牒成为宗人府最复杂的工作之一。
到了清朝时期,宗室成员也有所明确,规定把所谓的九族分成宗室和觉罗两部分,其中宗室就是代表皇帝的亲兄弟以及其直系亲属,而觉罗就是皇帝父亲的亲兄弟及其直系亲属,为了更加方便区分,还专门用腰间的带子颜色进行区分,其中宗室腰间系黄带子,觉罗腰间系红带子。
我们经常听到的黄带子,其实就是清朝时期所谓的宗室成员,这些人也就是交给宗人府管理的,只要这些人犯了错,就要交给宗人府去处理,而不是直接交给礼部之类的。但是宗人府通常又仅仅是询问一下事情经过,随后还会把这些宗室成员交给礼部处理。
可是因为经过了宗人府这一道程序之后,礼部也就知道他们接手的这个人其实是宗室成员,因此在处理的时候,通常都会从轻发落,就算打死一个人,也仅仅就是圈禁一年半载就可以了。要是一般的小事,更是进去几天就可以出来,除非是涉及到谋反之类的大罪,皇帝专门交代要严肃处理的,礼部才会严肃处理。
换言之,最开始宗人府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对宗室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可是运行之后的结果是,不仅没有严格管理,反而成为宗室成员的一种特殊待遇,让其更加胆大包天,敢于肆意妄为。
但是这又并不是礼部的问题,而是因为皇帝的原因,普天之下都是皇帝的,谁敢得罪皇帝的亲戚呢?再说那些被处理的宗室成员,谁知道过段时间皇帝会不会就开始忘记他们犯过的错,继续宠爱他们了呢?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嘛,所以礼部一直都对宗室成员网开一面,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最后宗人府形同虚设,宗室成员无法无天,这就是满清后来那些王室成员逐渐没落的主要原因,因为没有约束,觉得可以为所欲为,从而无法适应一个新的社会。
妃子犯错是宗人府处理么?
电视剧中,总有一些妃子被皇帝说拖下去送到宗人府,从而那个妃子就嚎啕大哭,大喊救命,宁死不去宗人府,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上边明明说过,宗人府形同虚设,不仅不是收拾人,反而是保护宗室成员的,那为何妃子还会害怕呢?
实际上,这种镜头完全就是为了哗众取宠,并且不了解历史,才会出现这样的镜头,真实情况下,妃子犯错不是宗人府管理,就算是宗人府管理,以宗人府那种办事风格,妃子也完全不需要害怕。
真实历史上的妃子犯错,是交给内务府管理的,内务府为了能够更加专业地管理那些犯错的妃子,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慎刑司,这个慎刑司,才是真正管理那些妃子的部门,一旦妃子犯错,就会被送去慎刑司,这个地方就确实足够恐怖了。
首先说办事风格,慎刑司与宗人府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宗人府针对的是那些宗室成员,这些宗室成员以后很有可能得到皇帝的恩宠,因此根本不能惹,所以宗人府以及刑部都会从轻处理,而慎刑司则完全相反,因为妃子一旦被送到慎刑司,至少说明这个妃子是不得宠了,以后也不太可能得宠,毕竟后宫佳丽那么多,所以这时候慎刑司的人,不需要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开手脚收拾这些妃子。
但是慎刑司通常不会仅仅按照正常的处理方式来处理,而是会从严处理,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主要就是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这些妃子可能之前得罪过人,在后宫争斗中,一个妃子的失宠,总伴随着另外一个妃子的得宠,很有可能两人之间存在矛盾,所以现在这个得宠的妃子就会针对失宠的妃子,强加压力给慎刑司,慎刑司就只能对其严肃处理。
另外一方面是来自于慎刑司一些人阴暗的心理,从而会对这些妃子进行严格处理,当然这种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因此慎刑司,对于那些妃子而言,才真的是一个噩梦,而宗人府,跟妃子没有半毛钱关系。
其次宗人府与慎刑司不同的地方就是环境,宗人府的环境整体来说是比较好的,至少生活在里边,不至于太糟糕,而慎刑司的环境,就十分恶劣了,一旦进入慎刑司,这个妃子就算后来出去,也是伤痕累累,不再是从前模样了,皇帝也不可能再宠爱她。
结语
宗人府是专门针对宗室成员进行管理的一个综合性机构,而慎刑司则是内务府下的一个分支,专门负责管理那些妃子,两者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会更加明白,妃子犯错送去宗人府那种说法,完全就是无稽之谈。
只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觉再次感慨,这个世界上确实没有什么所谓的绝对公平,因为人的出生不同,在那种封建王朝时期,基本已经决定了一个人一半的命运,仔细想想,不觉感到我们现在多么幸福,至少还有自己奋斗的余地!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ℤ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为何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宗人府是中国明清时期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皇帝作为九五至尊,一国之君,如何管理皇子妃嫔、宗室子弟也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宗人府这一主管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便应运而生了。
宗人府设立于明朝初期,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初称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为宗人府。清朝入关后,其国家机构大部延袭明制。顺治九年(1652年)设立宗人府。
作为服务于皇家的机构,宗人府的职权范围相当广,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编撰玉牒,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爵、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宗人府的最高长官叫宗令,一般由亲王或郡王当任。宗人府与内务府、詹事府并称为清朝三大内廷机构。
清朝宗人府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如果某位宗室成员犯了重大错误而受到处罚,也是由宗人府来负责记录和执行。清朝皇子犯错有一个通用的办法就是圈禁,就是把人禁锢在一个地方。比如九子夺嫡中最先出局的皇太子胤礽,在康熙亲征葛尔丹期间私做龙袍提早做起了皇帝梦,康熙知道后一怒之下废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将他交由宗人府圈禁,结果把堂堂废太子逼成了一个疯疯癫癫衣衫褴褛的落魄皇子。九子夺嫡雍正胜出后,除了支持他的十三阿哥,其他几个阿哥都受到了沉重打击,大阿哥胤禵、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等雍正的政敌全部被交与宗人府圈禁致死,严重的还要从宗室玉牒中除名,这就意味着被处罚人以及他的后代,从今以后都不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了。
不过,在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宗人府一般只针对男性皇室成员进行家族管理,女性成员,特别是那些妃嫔,一旦犯错,则另有机构执行处罚,之所以妃子们会对宗人府“闻之色变,宁死不往”,大概是以为宗人府的刑罚特别严重。而事实上,针对妃子们犯错,清朝是交由慎刑司处置的,这一机构录属于内务府,其处罚力度绝对比宗人府来的强,许多宫人都经不住慎刑司的处罚,身心都遭到巨大摧残。
在戒律森严的清朝后宫,妃子犯错,内务府主掌对她们的处罚,并交由慎刑司执行,视情节轻重,处罚方式也各不相同。最轻的就是降位,即自上而下降低身份,比如光绪帝的爱妃珍妃、瑾妃就被慈禧连降两级贬为贵人,还有贬奴、打入冷宫,体罚中有禁足、罚跪、掌嘴、廷杖等等,最严重者,赐自尽、处死。像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慈禧命太监崔玉贵把她塞进井里淹死。
因此,宗人府主管男性皇室成员,慎刑司所在的内务府,则主要管理皇帝和后妃、宫女、太监们的吃喝拉撒睡、分赏、处罚。总的来说,清朝的皇帝素质还是比较高的,清朝的后妃、宫女大体上日子要比前朝明朝好很多,但是所有的后妃最惧的还是处罚,体罚是大事,被打入冷宫失宠于皇上更是大事中的大事,唯有小心翼翼,才能在竞争激烈,勾心斗角的后宫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