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
口令是简易敌我识别的方法,在战场上,别说回答不上来,就是回答稍有迟疑,马上会挨枪子,哨兵问你口令的声音和他枪膛里的子弹来的一样快。
敌我识别还有很多,如影视剧中的那经典的一问,“站住,那部份的”。那是真的,不是儿戏,别以为编几句就能混过去,也别以为照着标准的回答就能过关,战场上没人愿多说话,容易暴露目标和位置,但说出来的都是重要的。
例如:我军常期实行师团制,部队都有一些约定俗的叫法。同一个军的,如果你问步兵36师的人(辖106团、107团、108团)你是那个团的,他会说06团(零六团)、07团的,一般不怎么会说106(腰零六团),绝不会说一百零六团的。如果你问179师的人(辖535团、536团、537团),他会说5团、6团、7团的,前面不加53两个字。如果问34师的人(辖100团、102团、103团),他会说100团(一百团,不说腰零零团),102团(腰零二团,不说一百零二团)。
同样对营以下分队称乎也有区别,如:537团2营炮兵连称2炮连,3营机枪连称3机连。106团2营炮兵连称炮2连,3营机枪连称3营枪连。
如果问你那部份的,你一答就知道真假,不在这集体生活过,马上会露陷。
举个真实例子:抗日战争第三次长沙战役,薛岳采用天炉战法,准备诱敌至长沙城下,使敌陷入前有坚城不能克,后援被阻,疲惫之时而围歼。命第5军李玉堂部守长沙城,日军派出一支经过长期训练的300多人的精锐特工队(队长名字可能叫黑木,汉语很好)化装成第5军官兵,准备混入城中袭击5军军指挥所。黑木一行乘乱混到长沙城边,5军哨兵也是经典一问,“那部分的”。黑木按事先记好的标准答案回答:“国民革命军第5军军部的”。话音未落,“啪”,黑木队长腹部就挨了哨兵一枪,什么口令之类的都省了,半句话都不多问,一秒钟也不给你留。随即5军警卫部队立即开火,当场打死日军200多,只有10多人逃脱,黑木队长也重伤而亡。
口令敌人会设法摸清楚,但这些东西一时半会儿搞不清,有时比问口令还有效。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
我在部队那会有一次教导员给开会说:每次查哨都不问口令,这是很危险的,以后只认口令不认人。然后当晚我站岗时候教导员来查岗我就大声问口令,问了三次他也不回答,我直接就拉枪栓了,教导员大喊黄河黄河[捂脸][捂脸],然后过来说兔崽子没看见是我吗[捂脸][捂脸],我说枪里没子弹,教导员说你小子还敢吓唬我,别人没子弹你还没子弹,你哪次二练习打完了自己不偷子弹,然后一拍我衣兜,里面真的有五发子弹[捂脸][捂脸][捂脸]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可以!当然可以!您别说战争期间了,就算是普通部队,守夜的哨位,人家向你提问:“口令?”
你丫要是支支吾吾的蹦不出半个字,这子弹就要顶上膛了。
“站好了!别动!”跟着哨位要是说出这样的话,你丫最好听话,那一瞬间是啥姿势就是啥姿势,别动就成。
要是不老实,还磨磨唧唧的想要往前靠,不好意思,哨位上头的哨兵绝对不会给你一个认错的机会,估计子弹还真就找上脑门要聊会天了。
而要是遇到弹药库,您要是瞅着弹药库那哨位,人家问你一声:“口令!”
这最好立马回答,这要是回答不上了,自己报上自己来这里的原因,在说话的同时,最好不要有任何表示自己要靠近的举动。
一旦你没有回答口令,甚至于口令回答错误,还在叽叽歪歪的往前靠近,这都不带警告的,直接就给你怼两发过去。
打中了,哨兵没事,那是人家的职责,打不中,你就等着受处罚吧,没事跑弹药库瞎嘚瑟啥?
你就是部队领导,大晚上的,最好不要到哪里去,要是真想去那查岗,您把口令弄明白了再去。
毕竟口令不知道,要是遇到老兵,他认识,这还好说,要是遇到一个新兵,压根就不认识你是谁,打上一枪,这人家也没毛病,那是人家的职责所在。
您要知道那可是弹药库,枪,子弹,手榴弹,甚至来俩重武器都是有的。
这地方被歹徒摸了哨,进到里边那不是丢东西的问题,而是要为后续的严重性付出代价的。
所以在这方面别想着跑这些个地方逗乐,那是在拿自己的不当回事的干活。
小编虽然喜欢军事方面的事,但没有当过兵,可私下里头和一些小伙伴们,蹲在街边摊子喝酒打屁的时候,也聊到过这方面的事。
您身边要是有当过兵的小伙伴,他们身边就算是没有发生过哨兵开枪的事,多少也听过班长对他们的谆谆教诲中,聊过部队里头发生过同类事情。
真开枪,这都不带开玩笑的。
咱就举个例子吧,也不说俺身边小伙伴们讲的事,就说一些记录到书本上的事。
大家伙都知道金门吧,蒋介石跑到小弯弯哪里躲起来,吼了好多年要反攻,越到后来越是没指望了。
而金门这块和咱厦门那就搁着一条海,如果天气好的情况下,咱站在厦门的海边上,那肉眼往金门这块瞅,据说那墙上的字都能看清楚,就是这么的近。
有段时间,咱家的水鬼,训练完成之后,这不是要毕业了吗?这毕业的最后一课,就是摸到金门这块,看场电影,然后把那票根保留好了,拿回去交考卷,甚至于交考卷的时候,还要让你说说,你看的这电影,到底说了个啥故事。
当然这都不算啥的,还有的让去摸一顶军帽的,弄点小弯弯军营里头的东西啥的,这就带回去算做是自己毕业的证明。
您要是遇到这阵仗,天知道咱家水鬼啥时候就摸进去了,你个哨兵一俩个人,蹲在外边不好好看着听着,这小弯弯的哨兵肯定害怕的要死。
这个时候口令就显得很重要了。
当然小弯弯的口令不口令的显然不顶事,毕竟他们连发现没发现咱靠近都是个问题。
但这些个事,也是可以说明一些个问题的。
老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毕竟军事单位吗?这就是禁区,您别说守规矩了,就是言行举止都要讲究一个纪律性。
哨兵是啥?那是整个部队的眼睛,他看到了问题,而没有处理问题的权利,这能成吗?
这就相当于置整个部队的安危于不顾的,所以但凡回答不上口令的,哨兵都是有权利,一枪击毙的。
这可不是啥玩笑话,当然您也别说啥,和平期不和平期的,这不是理由,更加不是借口。
一支部队没法子保留必要的警惕性,这还是部队吗?
我们的部队是最可爱的人,但他们肩负的担子同样沉重,这些沉重的担子要挑起来,那也是需要纪律去贯彻的,不是吊儿郎当的就能保家卫国。
只有和平期保持了足够的警惕性,突然被拉到战场上,这种警惕性才会继续延续下去,从而保护一支部队不被敌人给端了。
您别以为看电视剧,他说一个:“天王盖地虎!”您这大腰子这么一插,对一个:“宝塔镇河妖!”这就完事了?别想了。
别的不说,当年越战那会,敌人特务往咱这里摸过来,你哨兵没有必要的警惕性能成吗?不能够的。
那会一天一换口令,那都是正常的,紧急情况,一天四换口令这都没有毛病。
有时候就算是口令对上了,还要进行必要的鉴别的,比如那个汉字咋写,那个地方出名的小吃,哎这都是必须的。
听着好像有点不可思议,但这确实是保护自己,乃至保护整个军队的必须措施。
口令虽小,但这绝对是生死存亡的大道,您别小瞧了他。
当年朝鲜战场,咱三十九军和美国人的第一骑兵师在云山这块对上了,美国人这还不服气,撑着个大脸蛋子要跑到鸭绿江边给马喝水,这不是想多了吗?
咱三十九军还缺一盘下酒菜呢?就拿他这第一骑兵师当盘菜,下酒呢?
咱也为了减少进攻的麻烦,直接给他来一个中心开花,派一支部队在中间开打,咱从外边包围。
结果咱派了一个连队,摆着进攻队形,大模大样的走向敌人守的一座桥。
还高兴的和美国人握着手,回头咱就给他们营部又是塞手榴弹,又是丢炸药包的,子弹都来不及发射,直接就拿刺刀往敌人的身上捅,齐活,没多久就把一个美国人的一个营部给端的啥也不剩了。
您要说,这中间要是有一个口令,咱也不容易过去。
当然,他就算是有口令,咱也能摸他一个舌头,把这口令搞过去的。
小编就是想说战场上必要的警惕性是很重要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
我在参加两山轮战时,由于越南特工无孔不入,我们的警惕性都极高,对不上口令,哨兵抬手就是一枪,打死活该。回答完正确的口令,回令者还要脱光衣服,站在哨兵可以看到的地方高声回答提问,比如济南的“济”字怎么写,你要立即回答“三点水加整齐的齐”,回答完毕还要一个一个单独走过来。这样做一是防备我军士兵被越南特工劫持,被迫回答口令。二是防备知道我军口令的越南特工混入,完全了解我军内部情况又通晓汉字,而且敢于光着屁股进入我军阵地的越南特工应该是没有的。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
谈谈个人观点,先说清楚,只是我的个人经历,我所在的部队有关口令的处理方式是我说的这样的,其它部队怎么处理我不发表意见。我熟悉口令是在八十年代初,部队平时训练时经常使用口令,特别是夜间训练时。参加防御作战时反而不用了,最起码我做为侦察兵在战场上从来都没有用过口令。军部警卫部队使用口令,有的师部也使用口令,并不是必须的。使用口令也是有一个严格的程序的,并且对于无法正确回答出口令有一个处理程序,并不像一些媒体渲染的直接开枪。凡是使用口令的地方绝对不会是一线阵地,或者是前沿阵地,一定是后方设置哨卡的地方,而且还是固定的明哨岗位,一线阵地是不会设置明哨岗位的。
所谓“口令”说白了就是一个识别敌我的暗语,也就是对暗号。口令由两部分组成,“口令”和“回令”!“口令”由先发问者提出,被询问者回答出预定的口令内容。被询问者同样也需要确定询问者的身体,防止对方是敌人,因此,被询问者也会提问“回令!”,此时询问者需要回答出“回令”规定的内容。
其对话方式是这样的:首先由先发现的一方(或者是哨卡执勤士兵、或者是阵地防守的士兵等等)先发问:“站住!口令!”,被询问一方此时要“规矩的”回答出预先设定的口令暗语。但是,被询问者虽然回答了口令,但并不能确定询问者就是自己人,如果是敌人的侦察兵在套路你怎么办?于是,就有了回令。等于是双方相互询问并回答,只有暗号正确对上,才能大概性确定对方身份。
口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确定身体的决定性的手段,只是一个简单的判断依据,因此,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确认。对于陌生的人,接下来被询问者要无条件的接受询问者的任何提问,包括部队番号,何事而来,甚至是哪个省市的人,总之,询问者会寻找可疑的破绽。
下面演示一下双方的口令暗语对话:假设预订的口令是“钢铁”,先询问者:“站住!口令!”,被询问者“规矩”的回答“钢!”,并迅速发问“回令!”,询问者快速回答“铁!”。这是一个形式,双方各自回答一半,构成完整的“钢铁”口令。钢有多个词组,例如,可以是钢铁!可以是钢枪!可以是钢笔!等等。假如预订的口令是“钢板”,回令却答出了“钢铁”,询问者就会举枪瞄准你,并要求你按照命令去做,如果你想反抗,对不起,你会被打死。所以,口令回答错误,或者是无法回答口令并不会直接开枪,而是会要求你放下武器,抓个俘虏是会立功的,远比打死个敌人价值大。如果你回答不出来,最好就规矩点,听命令。如果回答不出口令,又不“规矩点”,则会丢掉小命的,因为你一定是敌人。
如果被询问者无法正确回答口令,询问者不按照处理程序行事而直接开枪射击,是要接受调查的,如果出现误伤则属于事故,会被追究责任的。所以,口令处理是有一个严格的程序的,这是我所知道的。
战场上确实出现过此类误伤事件,因此,非一线部队负责哨位执勤的警卫士兵通常是第一颗子弹是“空包弹”,这是我所知道的事实。
战场上“口令”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前文说了,口令只是一个简单的身份验证手段,而且双方对口令时是有要求的。被询问者要“规矩的”回答,什么是“规矩的”?也就是说,被询问者首先需要从态度上表现出无敌意。例如:询问者会发出“站住!”的命令,这是“对暗号”时的一个必须要有的程序,也就是说“站住!”这个词是一个程序。被询问者听到命令后,不能做出据枪射击姿势,回答口令时要按照询问者的要求去做,要规矩,除非你是敌人。
口令有一个使用时间段,通常是一个晚上,并根据实际情况而改变。口令并不适合战斗中,其实,战场上的口令使用并不多,主要是没有什么意义。战场上只要一句“站住!”,“干什么的?”,“举起手来!”就可以区别敌友了,是友肯定会按照你的要求做,是敌绝对不会听你的话,除非他想投降。况且通过“认认老乡”,“拉拉家常”就很容易判断出敌友。口令使用率比较多的地方是平时训练时,或者是战场上二三线区域,因为这些地带哨卡比较多,需要对来往人员进行询问查证。战场上情况复杂,一线阵地防线都是需要隐蔽的,并不需要设置哨卡,是敌是友看行为就知道了。前沿阵地也会有自方侦察兵出入,而侦察兵通常一去就是几天的时间,而口令一般不超过十几个小时,甚至是几个小时就会变,所以,你问他们,他们肯定无法正确回答,但是你是不可以随便开枪的。因为,口令是有程序的,通常侦察兵都是夜间出入,回来时也多选择夜间,并且回返路线并不固定,怎么办呢?通常是接近阵地时发信号,例如,只让自己的阵地看到的光亮。为什么前沿阵地不使用口令呢?用不上,并且很容易被敌人听到。通常情况是眼睛盯着过来的人,根据其行为判断是敌是友。如果是敌人来偷袭,行为上就很容易判断出来,敌人会采取分散队形隐蔽接近,并且保持战斗姿态。如果是己方侦察兵,他们会派出侦察组,其它的火力组,捕俘组会停在安全距离。侦查组会主动发出信号,通常是低声对话,而且会表现出很规矩,这点很重要。
其实,口令这个区别敌友的手段更适合“窝里斗”,也就是内战中,都是同族群人,语言也一样。如果是对外作战,口令就是多余的累赘,本身的语言都不一样,容貌也不尽相同,根本就没有必要设置口令甄别敌友。
现在士兵可以通过着装,军服上特定的编号进行区别。其实,战场上虽然乱,却依然是以基层单位为作战单位,很少有外人进入。例如,一个阵地一个连,一个医院一个工作单位,一旦有外人很容易就看到。
口令并不是战场上区别敌友的唯一办法,这个办法更适合与平时训练。战场上如果无法正确回答口令,也不意味着就直接开枪。需要说明一点,题目已经假设了战场上如果无法正确回答口令的事情,回答者因为并不都是参加过战斗的人,只能是习惯性的跟着题目设定的思路走。其实,真实的战场上口令并没有这么重要,后方确实是有使用的,也确实是有过教训,但口令是有严格的程序要求的,如果开枪也是太紧张了。难道不会是敌人,不会,因为敌人不会玩电影里的套路,它会躲开哨卡,没必要自找麻烦。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
推荐阅读:
20岁入行,23岁成名,29岁CEO,杨天真的开挂人生是如何炼成的?
爱摄影的你,有没有拍摄过“中国红”主题的摄影作品?你是怎么构思的?可以分享一下吗?
上一篇:你最近明白了什么?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