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义释严颜,那么严颜后来干什么去了呢?
▎Ⓟ张飞义释严颜,那么严颜后来干什么去了呢?
张飞攻破江州,将抓获的严颜给释放了,从而留下了英雄惜英雄的美名。作为蜀汉“两老”之一的黄忠在定军山之战中一战成名,从而青史留名,而同样英勇的严颜却从历史中消失了,再也没有见到他的记载,这个是为何呢?大概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一个是主观原因,另外一个是客观上的原因。
我们一起来仔细地分析一下。
一、严颜其人其事
严颜是益州巴郡人,被刘璋任命为巴郡太守。当曹操紧逼关中的时候,刘璋既怕即将到来的曹操,也怕毗邻的汉中张鲁,于是就找来刘备,企图用刘备来对抗北方的敌人张鲁和曹操。
刘璋的做法引起了严颜的不满,他认为,刘璋的做法就相当于困守在没有出路的山中,却找来一个老虎来保护自己的安危,这样的做法,最终不是被老虎保护,而是被老虎吃掉。
可是严颜的言论哪能引起刘璋的注意?果然,不久之后,刘璋和刘备反目,刘备发兵攻打刘璋。在军师庞统损于雒城下后,刘备从荆州招来张飞、诸葛亮、赵云等人,从侧翼夹攻成都。
当张飞、诸葛亮、赵云等人率军直逼巴郡的时候,严颜整军备战,对抗荆州军。可是江州城小兵弱,哪里是对手呢?
很快,城池被攻破,严颜被活捉。
张飞见到被捆绑的严颜,勃然大怒,吼道,大军来到,你居然不投降,还敢与我们交战。
严颜不甘示弱,叫嚣道,你们无辜侵犯我们边界,我们只有断头将军,哪里有投降将军呢?
张飞见严颜死硬,更加愤怒,于是让人拉出去砍头。
往外走的严颜见状,感到受到侮辱,气愤地说道,你要砍头就砍头,生什么气呢?
张飞见状,原本打算吓唬一下严颜,让严颜服个软,然后借坡下驴,将严颜释放了。可是现在,严颜就像粪坑里面的石头,又臭又硬,于是只好自己借腿搓绳,打个哈哈,将严颜松了绑,释放了。
严颜原本抱着必死的信心,见张飞在盛怒之下将自己释放了,因此也不再硬刚,顺势归顺了张飞。
张飞见严颜没有继续倔强下去,也就消了气,乘机将他纳入门下,作为部下。
有严颜这个先例,后面的关隘望风而降,从而顺利地到达了成都,完成了对成都的围困。
二、严颜是巴郡太守还是巴郡将领?
严颜作为一员老将,他到底是巴郡太守还是巴郡将领,在不同的记录中有着必然的区别。
比如,在《三国志·张飞传》记载:
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
然而,《华阳国志》记载:
十九年,关羽统荆州事,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溯江降下巴东,入巴郡。巴郡太守巴西赵筰拒守,飞攻破之。
从两方的记载来看,有着细微的区别,那就是巴郡太守从严颜变成了赵筰,那么,哪个记载更加准确一些?个人觉得《华阳国志》的记载更加准确一些,理由有以下三个。
第一个理由是三互法的限制。按照东汉以来的三互法要求,本郡人是不能担任本郡的郡守的。严颜作为巴郡人,他怎么可能担任巴郡太守的呢?能够让他担任本郡的郡将倒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赵筰是巴西人,不是巴郡人,他可以担任巴郡太守。
第二个理由赵筰的待遇不同。赵筰后来成为益州从事,其职位远远高于巴郡太守,属于升迁。如果严颜是巴郡太守,让他当然张飞的宾客,很显然就不符合招揽降人的程序吧。
第三个理由是张飞对待严颜的待遇不符合要求。严颜投顺之后,张飞就把他引为宾客。如果严颜是巴郡太守,这可是两千石的官员,级别不低。张飞把弄到自己的麾下当宾客,很显然不符合程序,也不符合招揽降人的做法。
可见,赵筰极有可能是巴郡太守,而严颜只是巴郡的一员武将而已。张飞攻打巴郡过程中,江州被攻破,赵筰投降了,而严颜却不愿意投降,最后还是张飞软硬兼施下才投降,至于内心是不是愿意投降,那就很难说了。
三、张飞为何要释放严颜?
从张飞释放严颜的历程而言,张飞释放得有些勉强,而严颜投降得也有些勉强。张飞不想放,而严颜也不想投降,可是最终张飞还是释放了严颜,而严颜也不得不投降。
而张飞之所以不得不选择释放严颜,原因应该有以下三个:
第一个原因就是遵循刘备的怀柔政策。刘备入川历经三年之久,之所以前后扯了这么久,弄得婆婆妈妈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怀柔益州人。刘备入川并不顺利,也没有采取强势攻打的方式,而是大开恩信,逐步怀柔的方式拉拢益州人,包括刘璋的部下。
刘备一路而来,极少采取杀戮的方式,除了张任誓不投降被迫诛杀外,能够不杀而招揽的一定采取招揽的方式。因此张飞遵循了刘备的政策,对待严颜也是如此,能够拉拢得尽量拉拢。
第二原因就是严颜并不是死硬分子。从严颜和张飞之间的对话可以看见,严颜并没有一味地求死,只是觉得个人尊严上受到了侮辱。如果张飞借机释放柔和的态度,严颜也不想就这么求死。
俩人一唱一和,刚好互相尊重了对方的尊严,因此都借势解开了心结。
第三个原因是严氏是本郡大族,需要拉拢。严颜在年纪如此大的情况依然能够担任巴郡的将军,除了自身确实有过硬的本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缘故就是严姓是本郡大姓。
据《华阳国志》记载:
阆中县郡治。有彭池大泽,名山灵台,见文纬书谶。大姓有三狐、五马、蒲、赵、任、黄、严也。
张飞之所以忍下这口气,除了刘备的怀柔政策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缘故就是严姓在巴郡有根基。如果能够拉拢过来,为日后治理巴郡也是一大助力。因此张飞招降严颜后,就将他召为宾客了。
由此可见,张飞之所以释放严颜确实处于以上三个原因的。
四、严颜最后到哪里去了?
张飞引严颜为宾客之后,严颜就从历史中消失了,再也没有见于历史记载,这个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严颜之所以不见于历史记载,应该有三个可能的缘故。
第一个可能的缘故就是严颜年纪太大,不再适合征战。严颜投靠张飞的时候,年纪已经非常大了。在刘璋麾下的时候,他只是巴郡守将,并没有出外作战,也就是保境安民而已。现在如此大年纪情况下,应该依然留在巴郡,并没有参与后续的战事,因此历史中也就没有记录下来。
第二个可能的缘故就是严颜在投顺张飞后不久就病逝了。由于年纪过大,在投靠张飞后不久就病逝了,也就没有机会参与到后续的战事中,因此也就不存在历史记录了。
第三个可能缘故就是严颜不愿意再次出仕而回到乡里。严颜虽然投降了张飞,可是并非出自本心,一个缘故就是刘备入川,作为本郡人的严颜是反对的,可是面对强大的刘备军,严颜无力反抗,只能选择屈从,但是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另外一个缘故就是出于维护本家族的利益。严氏家族是巴郡的一大家族,固然根深枝茂,可是以一己之力对抗刘备军又显不足,因此采取了迂缓态度,有利于维护本族的利益。
因此,严颜回到乡里既能够表面自己的态度,也能够维护严氏家族的利益。
由此可见,严颜在投顺张飞后消失于历史中的原因颇多,但是大概就是以上三个。其中第一个和第二个是属于客观原因,而第三个则是主观原因。
五、总结。
张飞义释严颜既成全了自己的美名,也成就了严颜的忠义。然而,透过历史表面现象,原本平凡的严颜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平凡。此后张飞镇守阆中郡,不但击败了张郃的侵袭,也将三巴地区经营得井井有条,这些难道不和张飞当初义释严颜有关吗?
历史大概就是这么奇妙,当初种下的一粒种子,此后结下了参天大树。严颜不就是张飞当初埋下的那颗种子么?此后败张郃,平“三巴”,无不顺顺当当,也成就了张飞一代勇将的美名。
▎♢张飞义释严颜,那么严颜后来干什么去了呢?
“义释严颜”是一个经典的三国故事,发生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在真实的历史上,也能找到这个故事的原型,那就是在《三国志·张飞传》中的这段记载:
这个故事既彰显了张飞粗中有细、义薄云天的个性特点,也表现了老将严颜忠肝义胆、威武不屈的豪情。
但是,在史籍中,关于严颜个人事迹的描写却并不多,在《华阳国志》中,还有一段记载:“初,先主入蜀,至巴郡,颜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也!”。
原来在刘璋邀请刘备入川之初,严颜就看出了这是在“引狼入室”,必有后患。后来的事实果然让他言中。
而这句话能出自一个普普通通的武将之口,也说明了严颜并不是一介莽夫,而且是一位极富战略眼光的智将。
但是,关于严颜此后的事迹,史书中并未再有记载,我们所知的仅仅是“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而已。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倒是在几百年后,一个地名的诞生,又一次让严颜永载史册。
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有感于严颜和巴蔓子(战国时巴国的将军)的忠信,特别将四川的临州改为了忠州,以此来推崇历史上的忠信之人。
又是几百年后,南宋丞相文天祥在他的《正气歌》中,再次讴歌了严颜:“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文天祥能将严颜列为“四大烈臣”之首,并将其引为自己的精神偶像,可见严颜在三国后的一千多年中,一直是以“忠义”精神感召人心。
那么,既然严颜在史籍中“失踪”,他是否如《三国演义》中所说的那样,屡屡为刘备立下赫赫战功呢?
下面,我们先按照演义中的时间线,看看严颜在投降蜀汉后都干了什么?
1、严颜向张飞投降后,马上化身为“带路党”。因为雒城的所有关隘都是由严颜管辖的,所以,他自告奋勇做张飞的先锋,所到之处,一路劝降,而张飞只需要在后面接收胜利果实即可。因此,张飞得以顺顺利利赶到雒城与刘备相会。
2、在雒城,刘备正带领黄忠、魏延与劲敌张任交锋。张飞、严颜赶来助战,击退张任。刘备听说了严颜的事迹后,大为感动,将自己的黄金锁子甲赠与之。
3、之后,诸葛亮又来助战,设计擒住张任,而严颜则与降将吴壹、张翼等攻克雒城。
4、刘备占领益州后,加封严颜为前将军。
5、汉中之战,黄忠与严颜组成“老将二人组”,其化学效应威力无比。黄忠先是大败张郃,而后斩杀了夏侯渊、韩浩,而严颜也斩杀了夏侯德,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大功。
6、战后,严颜被诸葛亮派到到巴西阆中守隘。
以上,是《三国演义》中关于严颜的全部戏份,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其中破绽颇多:
第一,《三国志》中说,张飞义释严颜后,继续往成都开进,“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这里用的是“战克”二字,说明张飞其实是一路打过去的,而不是由严颜一路劝降过去的。
第二,严颜刚信誓旦旦的说完“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被张飞松绑后,接着态度就来了个180°大转弯,为张飞鞍前马后的效力,这种转折也太过突兀了!
第三,刘备称帝前,蜀汉的“前将军”只有一个,那就是关羽,公元219年,刘备夺取汉中,自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都督荆州;在刘备称帝前,“前将军”就是蜀汉的“第一军人”,此位子非关羽莫属,根本不可能由严颜来担任。
第四,如果严颜真在刘备入川和汉中之战中立有大功,陈寿在《三国志》理应为其单独列传。即使没有单独列传,也应该对这些功勋进行简要列举,或者说明严颜最后身居何职,毕竟这些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历史成就。然而,《三国志》中对此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严颜成为历史上的“失踪人口”!
虽然在史籍中,并没有关于严颜最终归宿的记录,但从其他途径,我们或许能够较为合理的答案。
在现在的忠州忠县,有这样一条关于严颜下落的传说:张飞义释严颜后,严颜并没有投降,而是在成都陷落后,选择了自尽而亡。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的誓言。
仔细分析一下,这种说法应该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首先,我们可以从《三国志》中找到蛛丝马迹:
“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这说明严颜并未成为张飞的部将,而是宾客。因此,他不可能成为“带路党”,参与此后的入川作战。
其次,因为未参与入川作战,严颜也就不会有演义中那么多的功绩,而他的历史记录也就在“因为宾客”这里戛然而止了。
第三,如果严颜当时投降做了“带路党”,帮助刘备平定益州,那么他又怎么会成为流传后世的“忠义烈臣”呢?
所以,我们猜测,张飞“义释严颜”后,严颜并未投降,所以他以宾客的身份,被蜀汉方面监控了起来。
等到刘备平定益州以后,严颜仍然坚持“忠臣不事二主”,最后选择了一死了之,来成就自己忠贞不二的英名。
▎☏张飞义释严颜,那么严颜后来干什么去了呢?
严颜担任巴郡太守的时候,岁数已经是不小了。张飞杀来蜀中以后,击败了严颜,夺取了巴郡,这个时候张飞就质问严颜为什么不投降。
严颜愤怒地告诉张飞,蜀中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一向都比较敬重这种老英雄,所以果断释放严颜。严颜被张飞感动,选择归顺了刘备。
这里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一点,严颜是被动投降的,和黄权基本类似。而法正、李严、张松等人,那都是主动归降,说起来严颜的忠义还是值得标榜的。那么严颜后来干嘛去了呢?
严颜是真的太老了,参加汉中之战的时候就去世了。
严颜是巴郡太守,在刘璋集团中,好歹也是封疆大吏了。这就好比是现在的重庆市长这个级别的人物。而且在刘璋这个小集团里,他的地位显然要更加高。
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三国志》
因为巴郡是益州门户,由此可见严颜的重要性。但是当时严颜的岁数真的不小了,在遇到张飞的时候,其实已经力不从心。
后来到了刘备集团内,严颜之所以默默无闻,主要就是因为他岁数太大了。好在刘备当时正要打汉中之战,所以严颜还是有机会上战场的。
至于严颜在汉中之战中到底充当了何种角色,其实是很难判断的。应该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不会让他亲自到战场上去。作为刘璋集团昔日的高级将领,严颜在投降刘备以后,肯定是会受到重用的。但是严颜在后期的表现并没有在史书中体现出来,所以说严颜应该是老得打不动仗了。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严颜虽然投降了张飞,但是他还是不愿意做违背主公的事情,所以没有帮助刘备攻伐刘璋。等到刘备拿下刘璋的成都以后,严颜的身体也逐渐吃不消了。所以严颜也没能在汉中之战中发挥余热。
等到汉中之战打完以后,刘备分封自己的功臣,严颜也没有在其中。可见严颜在汉中之战的时候,就去世了。
在演义中,严颜和黄忠搭档,击败并斩杀了夏侯渊。
演义中的严颜,完美地填补了他在正史中的缺憾。在归顺刘备以后,严颜也如愿参加了汉中之战。
在归顺张飞以后,严颜就成了张飞幕僚,帮助他出谋划策。当时张飞和诸葛亮一个陆路一个水路分头并进,张飞当然希望早点到达成都。
为此严颜为了报答张飞的不杀之恩,一路上招降了不少守城将士,因为这些地方都是严颜管辖,守将跟严颜的关系很不错。
原来黄忠预先使严颜引军埋伏于山僻去处,只等黄忠军到,却来放火,柴草堆上,一齐点着,烈焰飞腾,照耀山峪。严颜既斩夏侯德,从山后杀来。张郃、夏侯尚前后不能相顾,只得弃天荡山,望定军山投奔夏侯渊去了。---《三国演义》
打雒城的时候,刘备的大将都派出去了,这个时候张飞带着严颜杀到了雒城脚下。刘备非常好奇,为什么张飞能来得这么快,一问之下,原来是严颜帮了大忙。
刘备非常感动,就把自己的黄金锁子甲送给了严颜。刘备成为益州牧以后,严颜就被任命为前将军,这职位在正史中可是为关羽准备的。
这还没完,严颜的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因为刘备还要攻打汉中,严颜在汉中之战中再次派上了用场。
黄忠和严颜一般年纪,两个人商量了一番以后,决定一起合作,以此建立功勋。他们在天荡山大败了曹魏大将张郃。此后又协助黄忠,在定军山斩杀了夏侯渊。
两位老将立下了盖世奇功,可谓是美名传世。可惜的是,黄忠阵斩夏侯渊,是史书上确有其事的,有没有严颜参与,这就可就不好说了。
严颜虽然投降了,依旧还是忠义的表率。
在三国历史上,有不少投降的英雄,依旧值得我们后人崇拜。比如说著名的关羽,他就曾经投降过曹操,但是他对刘备的忠心可昭日月。
此外投降曹操的张辽,他本来是吕布的手下。在下邳城被攻破以后,吕布向曹操求饶,而张辽表示视死如归。曹操感佩张辽的忠义,没有杀张辽,张辽便归降了曹操。
益州的黄权更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原来辅佐刘璋,拼了命阻止刘备入川。等到刘璋投降刘备后,黄权也只能投降刘备。此后黄权跟着刘备参加了夷陵之战,结果刘备大败而归。长江被东吴占领,在江北的皇权无法南归,又不能投降敌人孙权,只好归顺了曹丕。
就算是这样,黄权依旧赢得了曹丕和刘备的共同敬佩。黄权留在蜀中的家人,刘备也好生照料,因为刘备认为不是黄权对不起他,而是他对不起黄权。
所以说,我们这里就能理解,为什么严颜会受到后人的追捧了。因为严颜不是主动投降张飞的,是在大战过后,打不过张飞,被张飞给抓了。
张飞用忠义感动了严颜,严颜这才愿意归降的。而且严颜归降以后,也没有做出对不起刘璋的事情,这才得到了后人们的尊重。
总结:我认为严颜是对自己的忠心感到遗憾。
严颜是何许人也?刘璋集团的巴郡太守,封疆大吏。可以说刘焉和刘璋父子俩对严颜是比较不错的了。
他虽然选择归降张飞,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不会像演义里所描写的那样,帮着刘备攻打刘璋的地盘,因为刘璋当时还没有投降刘备。
即使他真的要为刘备效力,那也要等到刘璋投降了刘备。这样一来事情就顺理成章多,因为连主公都投降了刘备,他没有理由不为刘备打工了。
所以我认为严颜投降后的无所作为,和张任的不投降,其实是一个原因,那就是刘璋还没投降刘备,他们都是忠义之人,实在是找不到任何理由帮助刘备对付刘璋。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
《三国志》
▎⇕张飞义释严颜,那么严颜后来干什么去了呢?
严颜原先担任的是巴郡太守,被张飞领兵前去增援刘备时所擒获。由于是被张飞所擒获的,张飞对严颜也就不留什么颜面。
张飞开始大声呵斥严颜,严颜也丝毫不给张飞留颜面。严颜反过来斥责张飞:“是你们过来抢夺我们的疆土好吧!我们这里只有断头的将军,没有会投降的将军!”
这下把张飞气得不轻,就命令左右把严颜拉下去砍头。严颜边走边说道:“砍头就砍头,吵吵啥呀!”
张飞从来没有见过敢和他这么说话的人,一时激动就把严颜给放了,并且把严颜引为上宾。
然后呢,有关严颜的记载就不在正史中出现了,只在后人的言语和民间演义出现。严颜就此开始开挂了,比在刘璋手下风光得多了。
张飞得到了严颜的帮助,抢先诸葛亮一步感到刘备那里。之后严颜又和黄忠一起,两员老将在汉中立下赫赫战功。
演义毕竟是演义,虽然比正史要精彩,但并不是正史。那么严颜在被张飞“引为宾客”之后,又是一个什么状态呢?
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馀颁赐各有差,以飞领巴西太守。
从这段《三国志》的记载里面,可以看出两个问题:
“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这个“战克”是重点,需要圈起来。
张飞把严颜“引为宾客”之后,并不是一路顺利无阻到达刘备那里。与之相反的却是张飞一路打过去的。
由此可见严颜在张飞进川的途中,并没有像演义里面那样出力。
或许严颜并没有演义里那么大的威望,可以让后面关隘的将领望风而降。那么协助张飞一路过关斩将也是可以呀!
“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其馀颁赐各有差,以飞领巴西太守。”
从这里可以看出,论功行赏的人里面没有严颜。即使严颜是在“其馀颁赐”的人里面,那也说明严颜的功劳并没有多大。
由此看来严颜在《三国志》中的地位,只是用来给张飞锦上添花而已。估计严颜在刘璋投降之后就郁郁而终了!
从后世之人的言语之中也可以看出,严颜只是没有被张飞杀掉而已,严颜始终是没有投降于刘备。
文天祥在他著名的《正气歌》里也写过“为严将军头”。鉴于当时文天祥为了表达自己誓不投降的决心,也不可能会去引用最终投降的严颜!
由此可见在南宋末期的共识之中,严颜依然还是个没有投降的将军。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张飞义释严颜,那么严颜后来干什么去了呢?
你好,我是国风
西蜀名将严颜,巴郡被张飞所败,以: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以一身豪气博得张飞的欣赏,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但也仅此而已。陈寿三国志,对于严颜的记载也就这些,并没有交代其咎由。
三国演义一书中,为壮其“暮年之豪”与之增加了许多戏码。不但有助张飞沿途招降,拔得援蜀头功的大功,还配合张飞勇救刘备的壮举。还于军中调遣,有收取西川之效,官封前将军,爵在诸官之首。并且在收复汉中之战中,配合老将黄忠,驰援葭萌关,打的张郃夏侯尚韩浩屁滚尿流,伏军天荡山,破夏侯德十万精兵,夺得天荡要地,开启了汉中之战的序幕。
然天荡之战之后,玄德兵伐汉中,第一阵定军山之战,仍然是黄忠争得先锋,却要孤身前去,不用副将。也就再没有严颜什么事了了。严颜被派往阆中镇守,代替张飞之职,替换了张飞兵马出阆中,参与到夺取汉中的大战中。
后面还有一句后面还有一句:“原来魏延、张飞得严颜代守阆中,分兵杀来,先得了南郑。”从此,可以说严颜从三国史上,彻底销声匿迹了。当然不仅于正史中,三国演义中也再没有出现他的大名,再没有他建功立业的纪录。
想来严颜镇守巴郡之时,也已经是60多岁的老将。从公元214年,刘备夺得西川。修整四年,至公元218年发起汉中之战,219年夺取汉中,此时严颜可能已经到了七旬年纪。夺取西川之时论功封爵尚有严颜,汉中封王之后诸将嘉爵已经没有了严颜之位。〈或许此时严颜可能还没死,但已经不足以军中建功了〉。两年后刘备继承汉统之时,也没有严颜叙职记录。大概此时严颜已经不在了。
刘备继承汉统第二年,便发动了东征东吴的战争。但是兵马未出之前,张飞因为急于兄仇被部下范疆张达害死。如果此时严颜还在而且同守阆中。以张飞对严颜的尊敬,交往关系密切。严颜定然会加以规劝,张飞也不会犯这种独裁性的错误。即使犯了这种错误,有严颜在军中为副,范疆张达也没有胆行刺,张飞也不会这么窝囊的死去。
只可惜,一切已成过往,历史万般容不得假设。因为张飞的身边没有了严颜,也断送了他自己丢掉了性命。伐吴之功,若有张飞为先锋。即便不能取胜,也不至于败得那么惨了。
唉!天不与刘汉矣!
------------------
推荐阅读:
上一篇:80后夫妻大概都有多少存款?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