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刘邦、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和康熙,如果放到一个时代会怎么样?
▎⇍嬴政、刘邦、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和康熙,如果放到一个时代会怎么样?
很明显,如果赢政、刘邦、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康熙都在一个时代的话,那这个时代就是战国时代,战国时代是被谁统一的?秦始皇赢政。
所以最终赢政会统一天下,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秦朝。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是赢政统一天下,而不是其它人。先分析下这些皇帝的情况:
1、秦始皇--赢政
赢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的开创者,建立大秦帝国,第一个建立了皇帝称号,赢政就是秦始皇,开创了多项第一,眼光之独到,战略之深远,无人可及。
赢政的童年是在赵国流浪,13岁即位为秦王,21岁亲政,灭嫪毐、废吕不韦,执掌秦国大权,用了十年时间,统一天下,文治武功甚称千古第一。
2、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刘邦是西汉王朝的建立者,以47岁的高龄起兵反秦,只用了七年,就收复兵仙韩信,干掉兵神项羽,统一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开启了两汉四百余年的辉煌,刘邦的长处在于重人,依靠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谋划并打下江山。
3、汉武帝--刘彻
刘彻是西汉第七位皇帝,是西汉的最重要的中兴皇帝,16岁登基做了皇帝,在位54位,刘彻在位的54年是汉民族开创辉煌的54年,开始大举对匈奴作战,对外开疆拓土,远扬国威,汉朝的威风一半是刘彻打出来的,刘彻的长处和他祖先刘邦差不多,也是很会用人,有战略头脑,但也犯了不少错误,到了晚年,刘彻就不行了,与匈奴作战老是输,还有国内也因为连年征战而疲惫。
4、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就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虽然唐朝的开国之君是李渊,但完全不能否认李世民在唐朝建国上的作用,远远超过他老爹李渊。从起兵开始,到四方征战,大半个天下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无论是文治武功,李世民都远超李渊,可以算是唐代的实际开创者。
李世民还是这些皇帝中心最狠毒的人,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逼迫李渊让位,通过权利斗争成为皇帝,不过以他的功绩来说,完全掩盖了这些黑历史。
5、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是北宋王朝的开创者,出生军人世家,以军功崛起,为后周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成为后周掌握军权的重臣,但是赵匡胤突出的还是武功,而且他夺取的是柴荣留下的孤儿寡母的江山,北宋的建立基本上就是和平演变。
6、元世祖--忽必烈
铁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也是元朝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大蒙古国在忽必烈时代分裂为四大汗国,而忽必烈仿造汉制,建立了元朝,定都北京,因此元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正统王朝。
忽必烈是蒙古人中少有的既有武功,又有文治的君主,比起其它蒙古统治者,忽必烈算是最重视汉民族的蒙古统治者了,虽然他灭亡了南宋,但是建立了元朝,结束了战乱,但由于蒙古人的局限性,元朝只存在了97年就灭亡了。
7、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创者,是从平民到天子的典范,他的起步几乎是一无所有,家里吃不饱饭,去当和尚,后来参加起义军,一步一步击败所有对手,当上明朝开国皇帝,实属不易,朱玩璋靠的是极强的个人能力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正确策略,最终一统江山。
但朱元璋这个人心狠手辣,薄情寡义,并且过河就拆桥,明朝建立后,大肆屠杀功臣,打击贪官,建立特务机构监察百官,开创一个较恶劣的政治生态。
8、清圣祖仁皇帝--康熙
康熙就是清圣祖,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16岁登基,在位61年,十几岁就挫败权臣鳌拜,收回大权,亲政后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保卫雅克萨,为清朝及现代中国领土奠定了基础。
康熙文治武功均有不错表面,不仅在军事上颇有建树,并且开创了康乾盛世,为清朝实现了中兴。
现在有八位皇帝,就是战国八雄,这仗怎么打?
这就和战国晚期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不同的是,各个国家的当家人不同,我们打个比方,按各个皇帝的发家之地先分下地盘:赢政居关中、刘邦在汉中、刘彻在洛阳、李世民在太原、赵匡胤在开封、忽必烈在蒙古、朱元璋在南京、康熙在辽宁。
反正是战国八雄,也就是混乱了,谁的实力强大,谁的战略得当,谁就能胜利了,但是地理位置也有一定的影响。
刘邦在汉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刘邦出川的路被赢政堵死,根本出不来,刘邦靠用人,这个时候也没有韩信,大家都是一样的实力,所以刘邦没有发展,被困死在汉中,保存实力。
刘彻在洛阳,因为长安那里还有赢政在那了,所以刘彻只能委屈下到洛阳了,看看洛阳的地理位置,处于四战之地,第一个被赢政干掉。
接着是赵匡胤与朱元璋打起来,赵匡胤战败,被朱元璋灭掉,他的地盘被赢政和朱元璋分了。
接着李世民和忽必烈打起来了,李世民战败,于是联合赢政,抵挡忽必烈,忽必烈被赶出草原。
然后是赢政南下汉中灭了刘邦,朱元璋北进与康熙打起来了,朱元璋战败被康熙灭亡。
这时赢政与李世民闹翻,赢政攻打李世民,同时李世民又受到康熙的攻击,李世民腹背受敌,灭亡。
接下来只剩下三个了:赢政、康熙、忽必烈。
由于中原政权只有赢政了,所以全体华夏族都支持赢政攻打外族,首先是赢政与康熙对战 ,康熙被灭,最后赢政与忽必烈交战,忽必烈被赶走七百多里,最后在草原上待不下去了,被赢政派大军赶往欧洲,从此忽必烈就去祸害欧洲了,而中原大地上,只剩下一个赢政,赢政再次统一天下,建立秦王朝。
▎☼嬴政、刘邦、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和康熙,如果放到一个时代会怎么样?
毫无疑问,嬴政、刘邦、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和康熙,如果放到一个时代的话,对比他们的出身和起家史,那么妥妥地是秦始皇嬴政能够笑到最后。
原因很简单,上述那些人不是开国之主就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谁都不会服谁。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岂不又是一个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谁最牛,当然是秦始皇嬴政啦。是他灭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当然,这点证据还是不足以显示出秦始皇的优势的,那么我们再来对比一下这些皇帝的生平。
一、秦始皇嬴政。
他本是秦国留在赵国的质子异人的儿子,但是幸运的是,当时杂家学说代表人物吕不韦看上了他爹,觉得可以奇货可居一下,就想了个办法把异人送回了秦国,并且还当上了储君。
同时,吕不韦又把自己的姬妾赵姬送给了异人,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这才有了赢政的出生。
十三岁的嬴政在吕不韦的帮助之下也成了储君,之后在秦庄襄王驾崩之后继承了王位,成了秦国的一国之君。
二十一岁的时候,赢政就用自己的手段干掉了权倾朝野的吕不韦,实现了全面亲政。
之后,嬴政在那么诸侯林立的年代,背靠着秦国几代人努力积攒下来的家底,实远交近攻之策,先后在十多年的时间里用武力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六个大国,全面实现了领土大一统。
公元前221年,39岁的嬴政自创皇帝之位,自称为始皇帝,改国号为秦,史称,大秦王朝。
之后就是车同轨、书同文、废分封建郡县的治国政策了。
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开创者,他不像后来那些皇帝,他没有任何前辈的经验可以借鉴,什么都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如果说武力统一六国是所有秦国君主的愿望,那么废分封建郡县就充分地显示出了嬴政的政治意图。
当时他已经很明显地意识到了诸侯割据这个尾大不掉的问题,索性就干脆一刀切,在王朝各地按照郡县制划分行政机构,由中央指派官员进行治理,所有决策权、收税权全部归于中央,彻底地断除了诸侯割据的乱象。
这一前无古人的壮举,换做其他几个人上,估计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比嬴政做得好,因为,这也是原创。
嬴政是第一个从无到有把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管理制度全面开创出来的伟大君主,后世所有的皇帝或多或少都在抄他的作业。
你说他不牛皮谁牛皮?
二、汉高祖刘邦
他出身就矮了一头,虽说不是布衣,但也属于当时的底层官吏。
秦末之时,秦始皇嬴政在巡游途中身死,六国旧贵族们仿佛又看到了希望,于是纷纷在各地揭竿而起,打算推翻秦朝的统治。
刘邦最初只不过是其中势力最小的一员之一。
刘邦不同于嬴政,嬴政做什么都是来硬的,因为背靠秦国有底气。刘邦的人马都是他一点一滴用“忠厚长者”之相忽悠来的。
比如:萧何、曹参,这两个人在沛县就是官吏,经常和刘邦打交道,他们当然知道刘邦的流氓习气。但是说到要造反,他们俩也犯怵。
因为当时大秦的律法里规定了,造反者,主犯是死罪,从犯或发配或坐牢,处罚起来比主犯轻多了,于是他们俩就力推刘邦当这个起义军的首领,就想着万一失败了还有个后路可走。
刘邦不介意啊,只要是有能力的,刘邦来者不拒。所以,在刘邦的队伍里,三教九流的人都有,派系实在是繁杂得很。
后来,刘邦以汉中之地起家,一路打一路输,全靠那张堪比城墙还厚的脸和流氓般的手段,竟让他的势力越来越大,最后超过了当时最大的那个诸侯,西楚霸王项羽。
除掉项羽之后,刘邦以汉为国号,建立了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就是后人所熟知的大汉。
但是,刘邦执政有个最大的隐患,那就是那些功臣集团。
他们各自为政,相互攻击,俨然又是另一幅诸侯割据的景象。
刘邦没办法,只好让老婆吕稚守家,自己亲自出去平叛,最终还是因为平叛受伤,死在了皇宫之内。
刘邦其实是用自身的魅力去强行留住那些诸侯,他没有秦始皇的霸气,也没有秦始皇那种相匹配的制度,只是在秦始皇的郡县制的基础上又加了分封制,这才使得他暂时安抚了那些诸侯,但终归不是长久之举。
第三、汉武帝刘彻
这个刘小猪,十六岁就登基称帝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跟秦始皇有很多相似之处。
两个人都是年少继位,并且两个人都手握着几代人努力发展而积攒下来的财富。
还有两个人在继位之时都没有亲政,区别就是秦始皇用自己的力量干掉了吕不韦,而汉武帝刘彻是选择熬死自己的奶奶窦太后,最后再发难扫除窦氏一族的外戚势力,实现了亲政之举。
在威压外敌上,刘彻也是底气足得很,一度颠覆了当时大汉与匈奴的和亲之举,派卫青、霍去病等武将远击匈奴,打得匈奴连连求饶,最后不得不一退再退,再也不敢去袭扰汉朝的边疆了。
不过,这仗,刘彻是打了四十四年之久,国库早就被打空了。
所以,刘彻不得不对当时的贵族们伸出了屠刀,逼着他们按照自有财产的多寡来缴纳财产税。
还有,为了防止藩王作乱,刘彻又推行了“推恩令”的政策,从制度上彻底削弱了诸侯们的力量。
再者,刘彻又采取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其他的诸子百家彻底地废除了。
但是,刘彻没那么傻,儒家思想的仁道治国他可没有运用,他还是效仿秦始皇采取的法家思想治国,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利用了儒家公羊派的思想大一统学说,准备利用这一点,打算让当时汉朝和新归附的西域子民彻底地融合在一起,让那些西域人士慢慢地忘记自己的国家,自己的身份,从而开始以打汉子民而自居。
第四、唐太宗李世民
他是在当时的长安城的玄武门发动政变上位,逼着自己的父亲李渊禅位给他的。
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这个皇位来得实在是不光彩,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或许有人说,他杀兄囚父,是人品问题,不能用这个问题来抹黑李世民的功绩,他还是有能力的。
呵呵,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隋唐时期,皇帝基本上都出自于门阀世家,像北魏拓跋氏、北齐兰陵王高长恭所在的高氏、北周宇文氏、隋朝弘农杨氏、唐朝陇西李氏,毫无意外都是当世的超级世家大族。
在那个年代,一家一姓足以换天下,实在是没有任何忠义可言。
但是,底层逻辑却是,你可以把唐朝看做是关陇、山东、南方门阀组合起来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其中,不管是李渊还是李世民,都少不了需要世家门阀的支持。
这也就代表着,作为皇帝来说,他不能做到真正的乾纲独断,并且,时时刻刻还得接受世家们的建议,他们认为哪种措施好,李世民只能说好,他们认为哪种措施损害了世家的利益,那就是不好,李世民也只能说不好,或者只能暗中进行。
由此可见,得位不正的李世民确实是做到了“从谏如流”,但是,最终还是身不由己,自身势力太弱,被门阀压制得死死的。
第五、宋太祖赵匡胤。
当时五代十国末期的后周将领,在陈桥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在开封登基称帝。
他以武将身份登基称帝,又结束了当时中国第三次大分裂时期,统一了南方全境和北方大部分领土。
赵匡胤是武将夺权出身,他最怕的就是别人效仿他,来造他的反。
所以赵匡胤干脆就把当时和平地区的藩镇全部给下了军权,交由文官处理。
这就是宋朝军事积弱的开始,也可以理解为宋朝对外的军事力量根本就不强大。
第六、忽必烈。
他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孙子,同时也是一位武将。
没办法,当时的蒙古各个都是骑兵,你让他们读书写字或许比杀了他们都难受。
这种情况就造成了两个极端,就是极端的武力和极端的不讲理。
他们是用武力征服世界,曾经一度打出了亚洲,打到了欧洲。
当时蒙古帝国的领土是全世界最大的,但是这种武力征服来的领土有个非常致命的弱点,就是你如果不好好治理的话,那么那些投降的民族与势力绝对会再次反叛。
当然,元朝的昙花一现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忽必烈时期的武力值是爆了表的存在。
第七,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不同于所有人,他是真正的底层老百姓出身,参加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从南打到北实现大一统的皇帝。
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草根皇帝。
他出身比任何人都低,在那个就连办个事都要看身份的年代,朱元璋是真正的凭借着自身的魅力获取的天下。
而且朱元璋的武力值也不低哦。
第八,清朝康熙皇帝。
讲实话,要不是因为这个问题上提到了康熙,我还真不愿意提及这个人。
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康熙对比前面七位,他的能力实在是不相匹配。
勉勉强强提及一下吧。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二位皇帝。
个人认为,他能够拿出来的事迹就是他在位时间比谁都久,足足六十一年。
其余的,像斗鳌拜、除三藩这些事,要是后面没有孝庄太皇太后在帮他拿主意把关,我实在是想不通一个年仅十六岁的暴躁小伙能够在顷刻之间斗倒一位权倾朝野的大权臣,并且那位权臣在他们族内还有着最高的荣誉,那就是满洲第一巴图鲁的荣誉称号。
别小看这个称号,或许当时的汉人搞不明白,但是只要是满人,都会对鳌拜崇敬有加。因为巴图鲁的意思就是满洲第一勇士,在他们族内本就是极度崇尚武力的,这种称号相当于武侠小说里的天下第一高手吧,甚至可以做到让人闻名而胆怯的地步。
就这么一个权臣,康熙说干掉就干掉了,实在是有些想不通。
要说康熙有多么英明神武吗?不见得,后续的他昏招是一招昏过一招。
打个准噶尔,都能打到乾隆时期才完全降服,也是没谁了。
对内呢,根本就吹不出任何可圈可点的功绩。
说他施行仁政吧,学得不伦不类,全都仁到八旗子弟身上去了,后期国库亏空可都是这帮子人捣的鬼。
说他威压外敌吧,一个准噶尔就把整个清朝的财政收入拖入了深不见底的泥潭之中。还不算北方的罗刹国。
说他体恤万民吧,更加看不出来。那会文字狱都已经让人闻风丧胆了,谁没事还敢出来溜达乱说话,一个个的都猫在家里当孙子呢。
更神奇的是,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想要戴梓去帮他一把,他竟然自己往坑里跳。
当时的戴梓是军火世家出身,自小就在研究各种火炮、火器。
那个时候戴梓好不容易研发出了二十八发连珠火铳(相当于最早的连发步枪),想着要在康熙面前秀一把,讨个功劳,结果没成想,自己被秀到宁古塔去了。
康熙看着这个大杀器被吓着了,他认为,毁了比留下好,至少,这件大杀器不会落入别人手里来对付他康熙,所以,清朝为数不多的崛起的机会,就彻底地被康熙断送掉了。
你们说说,康熙还有什么能够说的?就一个在位时间吊打所有皇帝,这个做不得假,要承认。
介绍完了这些皇帝,那么接下来就按各自起家的位置,分配位置,开始征战。
最初势力分布图
嬴政在关陇之地,占据关中平原这个天然粮仓。
刘邦占据巴蜀之地,占据天府之国这个天然粮仓。
刘彻在长安,只因为他在长安登基称帝。
李世民是山西起家的,而山东豪杰多数也投奔了他,所以李世民占据齐鲁这个天然粮仓。
赵匡胤在开封称帝,他夹在刘邦和朱元璋的中间。
忽必烈就属于漠南到漠北这个大草原了。
朱元璋占据南京,坐拥江南这个天然大粮仓。
康熙一脉是在通古斯起家的,所以理应在东北。
第一次征战
嬴政最想干掉的就是刘彻,因为刘彻实力不比他弱多少。同时奉行远交近攻的策略,交好李世民和赵匡胤等人。
刘邦想出川,但是被嬴政用少数兵马守住了出口,无奈进出不得。
赵匡胤在下方,他有刘彻做挡箭牌,不怕。
朱元璋在南方偏安一隅,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
忽必烈是时时刻刻都想南下抢劫一把的,康熙也不例外。
所以,最开始是嬴政干掉刘彻,同时李世民帮助嬴政挡住了忽必烈,康熙则趁虚而入往西南方向捅忽必烈的后背,赵匡胤北上浑水摸鱼,刘邦被挡住出不了川,朱元璋看戏。
最后的结果就是嬴政、李世民、赵匡胤三家瓜分了刘彻的势力,忽必烈每讨到好,急于回防赶跑康熙。
第二次征战开始前的势力分布图
第二次征战
这时候最危险的反而是赵匡胤了。四面环敌且无天险可守。
但是嬴政和李世民还要防着忽必烈和康熙,再加上之前干了一仗,所以这次他们俩选择休养生息。
但是,刘邦坐不住了,他北上不得,难道往东还不行吗?
朱元璋也正有此意,第一波他就没参加,这次到嘴的肥肉岂能放弃?
于是,赵匡胤在面对刘邦和朱元璋的两面夹击之下,含恨退场。
而北方的忽必烈见南下不得,只能北上去选择报仇了。
他以最快的速度包围了康熙,把康熙摁死在了通古斯老家。
不要问为什么忽必烈能干掉康熙,忽必烈时期的蒙古铁骑都能打到欧洲,他康熙行吗?
第三次征战前的势力分布图
第三次征战
这时候中原势力就只剩下了嬴政、刘邦、李世民和朱元璋了,再加上北方的忽必烈。
而这个时候的局势反而最乱。
嬴政面对北方忽必烈的威胁,他在选择征战的时候肯定是捡着最软的那个柿子去捏,那就是刘邦。
不要问为什么刘邦软,因为嬴政动不得李世民,他还希望李世民能挡住忽必烈的进攻,而朱元璋离嬴政最远,显然也不是最好的目标,所以,刘邦活该倒霉。
朱元璋也不甘示弱,他同样不可能选择嬴政,太远。他也不能去打刘邦,路太难走,所以,朱元璋选择北上去攻打李世民。
结果嘛,也显而易见,嬴政对阵刘邦那是没得任何悬念了,一个令行禁止,一个一盘散沙各自为政,谁都想得到嬴政肯定会灭了刘邦。
朱元璋北上之路也颇为顺利,干掉了李世民。
别问为什么朱元璋比李世民要强。忽必烈还在呢。忽必烈南下关中太麻烦,难道还不能选择从山西南下?毕竟进山西比进陕西要好走得多。
所以李世民属于同时被忽必烈和朱元璋攻击,结果也是阴狠收场。
第四次征战前的势力分布图
第四次征战
在各自灭掉刘邦和李世民之后,嬴政和朱元璋终于达成了一致对外的战争策略。
他们都想着要把忽必烈赶出草原,甚至是想灭了他。
别以为忽必烈威武霸气,能够打到欧洲。如果遇到嬴政和朱元璋这两个狠人,他还真不敢打包票能够欺负人家。
他们一个是宁可自己王朝灭亡也绝不班师回朝的狠人,一个是历史上第一个从南到北把忽必烈子孙赶出中原的狠人,你说他们俩做不做得到?
好了,这下就剩嬴政和朱元璋两个人分庭抗礼了。
最后一次征战前势力分布图
最后一次征战。
嬴政和朱元璋两个人都是狠人,也都是乾纲独断的存在,大致一看确实是势均力敌。
但是朱元璋还是没有嬴政狠。
朱元璋太爱惜百姓了,他不敢跟嬴政一样,逼着治下的子民交那种三税二的高额赋税,所以在军备和粮草这一块上就落了下乘。
其次,朱元璋做人有底线,他也不可能用性命去逼着治下的子民从军打仗。
嬴政就敢,他可以用最诱人的军功去激励士兵建功立业,也可以让治下的百姓强行缴纳三税二的那种高额赋税,虽然说这一切确实有暴政的因素在,但是在战时,这无疑也是实行统一调配物资最快捷和最有力的方法。
所以,综合这些情况来看,嬴政必定会灭了朱元璋,只因为,嬴政才是最狠的那个人,他的狠是对所有人的,包括他自己。
总结:虽然说这是大军根据他们各自的情况进行的一次势力比拼,但是单纯从武力角度出发,在古时候,确确实实是谁狠谁赢。
所以,嬴政不出意外地又一次赢得了胜利,他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嬴政、刘邦、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和康熙,如果放到一个时代会怎么样?
嬴政说:“寡人一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你们这些小崽子谁敢吱声,谁不服,寡人把你们做成兵马俑!”
刘邦说:“夫运筹策于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连楚霸王我都不怕,我怕你们?你们都给我听好了,谁不服,让我老婆把你们做成“人彘”!”
刘彻说:“犯我者,虽远必诛。 乱臣贼子,不可窥测神器。刘邦是我先人,我不打,你们谁敢惹我试试。谁不服,我让刘邦教训你们!”
李世民说:“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矣!今我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谁不服放马过来,我连我兄弟都敢宰,我还不怕你们不成!”
赵匡胤说:“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我早就一只眼睛盯着你们呢?想学我黄袍加身,没门儿。谁不服,让我弟弟拿小斧子砍了你们!”
忽必烈说:“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战马就能驰骋多远。谁不服,我就让你们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包括沙漠,沙漠有了我,才会不寂寞,你们愣着干什么,跟着一起唱!”
朱元璋说:“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虽然我说出这样话,但我绝不是一个慈眉善目的人,谁不服,我让我的锦衣卫收拾你们!”
康熙说:“古人云:“心欲小而胆欲大。”遇事当如此处之。我很小的时候就杀了鳌拜,所以我不怕你们。谁不服,我让我的五世儿媳妇慈禧去败了谁的家!”
▎⇌嬴政、刘邦、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和康熙,如果放到一个时代会怎么样?
狼烟四起,农民流离失所,各个自立为-王,互相征讨,天下永无宁日,互相指责对方是反叛,那就是三国前期,东汉后期的景象。
▎☿嬴政、刘邦、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和康熙,如果放到一个时代会怎么样?
你在放屁时事造英雄,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五百年必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