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开始那么疼黛玉,为什么最后却变得冷酷无情?
▎シ贾母开始那么疼黛玉,为什么最后却变得冷酷无情?
贾母开始那么疼黛玉,最后却变得冷酷无情?为什么?
贾母从一开始就没有疼爱黛玉。只是因为贾母虚伪、会说话,营造出了一种疼爱黛玉的气氛,给了读者一种错觉。
林黛玉一进贾府,贾母就搂着她心肝肉的哭嚎:
“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
许多读者闻之动容,以为贾母真的只疼爱贾敏;殊不知,她当时最疼爱的是她的长子贾赦。因为当时贾赦是贾府权势财富的继承者。
(一)
如果贾母从一开始就疼爱黛玉,她就不会硬逼着把黛玉接过来。
林如海当时才41岁,黛玉在自己家里做大小姐难道不舒服吗?后来黛玉在贾府常常被贾宝玉欺负,每日哭泣,就证实了她是不应该来贾府的。
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外婆,看见自己的亲外孙女在自己家里过得不好,就会马上把她送走;但是贾母好像根本不知道黛玉常常哭泣一样。
这说明,一,她明知道贾宝玉欺负黛玉,黛玉天天哭泣,但是她就是不批评贾宝玉,也不安慰林黛玉;二,她不知道黛玉天天哭,她的借口是丫鬟们没有向她汇报,因为丫鬟们知道她不在意黛玉,所以才不向她汇报。
总之,贾母就是一个心狠又残忍的外婆。“她是哪门子的姥姥!”这是曹雪芹借林黛玉说刘姥姥来表达他对贾母的评价。
(二)
贾宝玉挨打之后,贾母薛姨妈王夫人宝钗王熙凤都去看望贾宝玉,大家在贾宝玉身边快乐地说笑,贾母竟然从来都没有想起自己的亲外孙女。
大家谈论起会说话、嘴巧,贾宝玉说,“若是单是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姊妹里头也只有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了。”
当自己的孙子说起这话,正常的外婆会说:“林丫头在哪儿呢?谁去看看林丫头?把她叫过来玩罢。”但是,贾母只说道:
“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贾母一句话就埋葬了林黛玉,这一群又势利、又“有眼色”的人谁还好意思在贾母面前提黛玉?
后来,大家跑到王夫人的房里去吃饭,王夫人让请姑娘们去,结果黛玉没去吃饭。
正常的外婆会说:“黛丫头怎么不来吃饭?拣个好菜给她送去!”但是贾母一句话都没说,她的沉默又把黛玉埋葬了一次。
就这样埋葬个三次四次的,贾府里的人都明白了,贾母根本不在乎黛玉的悲伤、饥饿、甚至死亡。
(三)
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迟到,拉着林黛玉的手说:“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贾母竟然笑着说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意思是即便是她的亲生女儿,她也不愿意为她多流一滴泪的。
贾母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
宁愿让黛玉天天哭泣,也不会为了黛玉得罪贾宝玉,贾宝玉要拿黛玉当出气筒,那她就应该是个出气筒。贾母这个狼外婆就是这么自私冷酷。
清虚观打醮黛玉中暑。贾宝玉趁黛玉生病三番五次地去骚扰,就是不让她静养,最后终于找到了在黛玉面前暴怒的借口。
林黛玉最后被气得脸红头胀,一口一口地把吃过的药都吐了出来,气息奄奄,生命垂危,老妈妈们吓得把贾母和王夫人叫了过去,
但是,贾母来到潇湘馆,对于自己那快被气(吓)死了的亲外孙女连看也没看一眼,去到之后就大骂袭人和紫鹃,责怪她们不好好服侍。然后拉着贾宝玉赌气离开。
袭人和紫鹃已经服侍的够好了,所以,她这哪里是骂袭人和紫鹃?她这分明是在骂黛玉啊!
贾母以前曾经说过,不许林黛玉扭贾宝玉,意思是,林黛玉不能和贾宝玉顶嘴,不管贾宝玉说什么做什么,林黛玉只能听着,只能接受。贾宝玉调戏林黛玉?那就让他调戏一下呗!贾母从来就是这样想的。
许多读者对续书里面“贾母突然变脸”难以接受,就是因为没有读懂前面80回的内容。读者们在前80回里看到了一个慈祥善良的外婆,所以后面才有了贾母变脸的突兀的感觉。
实际上,根本不存在贾母突然变脸这一说,她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奸诈冷酷的人。
说到这里如果你还不相信,我就再罗嗦一句,正常的奶奶谁会只宠爱一个孙子?贾母从来没有搭理过贾环贾琮,贾环贾琮一点都不像一个大家的公子,就能说明一切。
贾府实际上就是一个坟墓,外面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贾府,死在贾府,这就是《红楼梦》要讲的内容。
有兴趣的朋友请参考我的相关文章。
▎▸贾母开始那么疼黛玉,为什么最后却变得冷酷无情?
黛玉进了姥姥贾府门,黛玉的姥姥贾母十分疼爱,没想到她后来对外孙黛玉变得十分冷淡,可以说是冷酷无情了。这事真是奇怪!
其实,这事并不奇怪。毕竟黛玉来到贾府近十年,贾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贾母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怎么可能没变化呢?关键是贾母为什么对黛玉由热变冷?黛玉可是贾母的亲外孙,她来到贾府,是贾母主动派人去接的。
贾母只有一个亲生幺女贾敏。她对女儿特别宠爱。她的两个儿子,谁也不敢欺负贾敏,什么事都要让着贾敏,对此,两个哥哥对贾敏很有成见。
贾母为了给女儿找个好丈夫,她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封建社会时兴“女嫁高门”,意思是女人出嫁,要找比自己娘家门槛高的有权势的富裕户,而贾母却给女儿找了个比贾府条件差地下嫁了,是林家的林如海。
林如海祖上世袭侯爵。到了林如海这代就不世袭了,但是,林如海用自己聪明才智,以科第考中探花,深得皇帝重用,先后升任“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等职。林如海年富力强,正是步步高升之时,前途无量。
贾母看中林如海学识渊博,人品修养出众,仕途前途光明,并不是林家。在这点上,贾母与众不同,在当时,其眼光是很超前的。
在封建社会儿女婚事都是由父母包办的。贾母丈夫不在了,女儿贾敏的婚事,贾母一个人就说了算了。贾母拍板,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林如海。
林如海与妻子贾敏相亲相爱。不幸的是两人生育一子,三岁时却夭折了。林如海为安慰妻子贾敏,不再续妻,对女儿百般呵护,非常珍重。林如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安慰妻子,不要因没儿子了而过度难过、伤心。
林如海为宽慰妻子,在女儿黛玉5岁时,特聘贾雨村先生,教其读书识字。不幸的是,黛玉6岁时,母亲病故。贾母得知后,悲痛欲绝。由于林如海工作繁忙,在贾母的提议下,黛玉被贾母接到贾府,在自己身边生活。第二年,黛玉的父亲又病重。贾母派贾琏领着7岁的黛玉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黛玉父亲见到黛玉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黛玉在家守孝三年,10岁时,被贾母接到自己身边生活。
当贾母见到黛玉时,当众抱着黛玉失声痛哭。她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日见了你,我怎不伤心!”可见,贾母接黛玉到她身边,是“爱屋及乌”,实质贾母见到黛玉,就像见到了自己女儿一样才如此悲哀的。
贾母心中有自己的女儿贾敏,她把黛玉当成对自己女儿的爱。贾母知道黛玉身体弱,需要调养,专门为黛玉配置了人参养荣丸,还找来丫鬟伺候。又担心黛玉孤单,又找来自己的孙子宝玉陪伴,宝玉比黛玉只大了一岁,两人住在一起玩耍。看来,贾母是有心想安排好黛玉现在与今后的生活。贾母推出的“木石姻缘”就是最好的例证。
贾母与黛玉
贾母想把外孙黛玉嫁给自己的孙子宝玉,以了却这桩心事,对自己去世的闺女有所交代。那个封建社会年代是允许近亲结婚的。正在此时,贾母儿媳妇王夫人抛出了“金玉良缘”,与贾母的“木石姻缘”针锋相对。“金玉良缘”是王夫人外甥宝钗嫁给自己的儿子宝玉,也是近亲结婚。
“金玉良缘”抛出后,贾母开始思索了。贾母在想,自己所推出的“木石姻缘”是不是存在问题?自己的儿媳妇王夫人为什么推出了“金玉良缘”?贾母再进一步想想,“木石姻缘”的可能性微乎甚微,无论从自己的年龄、王夫人的势力,自己都没以往的能力了。自己不能为了一个外孙,连自己的命、在贾府的声望都搭上。
“木石姻缘”和“金玉良缘”争吵起来时,贾母已经80多岁了。无论从贾母的身体和精力都大不如以前了。从势力上,贾母也有种孤独感,除了黛玉的丫鬟紫鹃支持这事之外,没人和她站在一起的人了。而她儿媳妇王夫人势力可大了,她有自己的女儿皇妃元春的支持,有自己的侄女王熙凤协助,还有她娘家的人薛姨妈等人的参与,贾母是无能为力抗争的。这些贾母想过,也是她放弃“木石姻缘”的原因之一。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与贾母的孙子贾宝玉有关。为什么这么说呢?
黛玉来到贾府姥姥身边,得到了贾母的宠爱,贾母也曾有过想法,并推出了“木石姻缘”。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宝玉疯癫的事件。
小说《红楼梦》说,有一次,黛玉丫鬟紫鹃看见黛玉痴情地爱着宝玉,很同情黛玉,就想去找宝玉试探,看看宝玉是否也深爱着黛玉,如果宝玉也真爱着黛玉,她想从中撮合成这件事。
紫鹃找到宝玉撒谎,直接对宝玉说黛玉准备回老家了,以后再也不回贾府了。宝玉听后,立刻呆了、傻了、疯了、痴了,丧失了行动能力。这事传到贾母耳朵里,贾母见了紫鹃“眼内出火”,怒怼紫鹃:“你这孩子素日最是个伶俐聪敏的,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地哄他作什么?”说完,贾母哭了。这说明,贾母是知道黛玉和宝玉俩人的感情的,只是自己无奈而已。
贾母意识到了黛玉身体不好每况日下,而对自己孙子宝玉影响很大。两人情感到了快刀斩水分不开的地步。黛玉直接影响到宝玉和贾府的前程。
贾母经过再三斟酌、权衡,为了孙子宝玉的命,贾府的未来,贾母选择了抛弃外孙黛玉,同意和支持“金玉良缘”。当黛玉病重,面临死亡时,贾母竟然去参加了孙子宝玉和薛宝钗的婚礼,而没有去看望病危中的外孙黛玉,心有多狠?!多么的冷酷啊!
综上所述,贾母开始疼爱黛玉,后来,贾府的形势有变,贾府的人心有变,贾母为了自己的孙子宝玉和贾府的利益以及自己在贾府的声望,最后对外孙黛玉采取了抛弃的态度,变得冷淡,冷酷无情了。
▎▮贾母开始那么疼黛玉,为什么最后却变得冷酷无情?
贾母从来都是疼爱林黛玉的,放在心里,从小疼到大。
林黛玉来贾府便是贾母致意必去,且派了几个老妇从林家接来的。
如海道:"天缘凑巧,应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
当黛玉第一次见到贾母时,方欲拜见,早被贾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贾母是什么人?她是贾府当家人,从进贾府做重孙子媳妇到她自己也有了重孙子媳妇,大事小情,大风大浪都见多了,经多了。谁能让她这么失态?只有她的两个玉儿。只有两个玉儿她才是真心疼爱。
贾母一开始就把曾经给贾敏的爱都给了林黛玉。贾敏是黛玉之母,贾母最疼的女儿,王夫人口中金尊玉贵,娇生惯养的小姑子。
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
宝玉同黛玉二人亲密友爱,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是贾母从小就培养起来的。把两个玉儿都留在身边,是贾母的想法,这个想法贾母从未变过。
能把两个玉儿都留在身边,唯一办法就是让二人成婚。
只是贾宝玉娶谁,贾母和王夫人的想法是不同的。
在宝钗落选之后,王夫人和薛姨妈弄出个金锁,弄出个"金玉良缘"的说法来。
从此一来一回,贾母和王夫人为宝玉婚事打起太极来。
太极招式一回
金玉良缘说法被传出后,贾母没明着回应,但王熙凤回应了,因为黛玉向王熙凤要茶叶。
王熙凤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你别做梦,你给了我们家做媳妇,少什么?"指着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王熙凤若没有贾母的准话,这样的顽笑,她不敢开。她不过是替贾母把她想说的话说出去了……
太极招式二回
端午节贾元春赏给姐妹们的节礼,独宝钗的与宝玉一样。
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其他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其他没有了。这一回不爱妆饰的宝钗却早早戴上了这红麝串儿,这回又让人想起了"金玉良缘"这件事。
再看贾母,因初一去清虚观打醮,她特特地请了薛姨妈和薛宝钗,到了清虚观,只有张道士说亲是重点!
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生的倒也好个模样。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模样,聪明知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
这十五岁的小姐是谁,不就是薛宝钗么!听听贾母怎么回的: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看,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这等于贾母当着薛姨妈和薛宝钗的面告诉她们,贾母没看上薛家,不想同宝钗结亲。说完了这句话贾母大功告成,剩下的活动也就不参加了,道是她的两个宝贝玉儿反生气了,急得贾母抱怨不是冤家不聚头……
贾母对林黛玉关心她的饮食,服药,每日送她燕窝,给她软烟罗糊窗纱,给她白狐狸里的大斗篷保暖。红楼大宴小宴黛玉都坐贾母身边。
贾母对林黛玉是真情,而对宝钗无论是夸奖,还是送古董更多都是面脸之情,是演戏。
贾母一直爱着林黛玉,从未改变。如果题主说的对林黛玉冷酷无情是指"调包计"的话,答案只有一个!前80回和后面的回目不是一个作者写的。
"调包计"就是个笑话。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无论是贾母,还是贾政都不喜欢薛家。薛家根本算不得是什么书香门第。
最后贾宝玉娶宝钗也是黛玉早逝,贾府败落,结这门亲是两家互相支撑的无奈选择!
▎━贾母开始那么疼黛玉,为什么最后却变得冷酷无情?
贾母为什么开始疼爱黛玉,后来却不疼爱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红楼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前大半部分倒是曹雪芹写的,可后小半部分是高鹗续作的,在高鹗续作的那部分里贾母没那么疼爱黛玉。
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母自然疼她。有个词叫爱屋及乌,贾母对黛玉母亲贾敏很好,贾母自然会疼爱黛玉啦!
《红楼梦》里贾母处处护着黛玉,贾母的言语和行为中都透露着贾母希望宝玉和黛玉成亲的意思。换句话说贾母是把黛玉当做孙媳妇来看待的,贾母怎么会亏了孙媳妇呢?为此贾母甚至伤害了宝钗,宝钗是很喜欢宝玉的,只是宝钗把自己的爱压抑了而已。贾母偏要在众人面前对黛玉好,这就是说贾母很中意黛玉这个孙媳妇。贾母也说过给宝玉找媳妇的标准,要从小知根知底、模样好、性格好的。黛玉是符合这些条件的,而且贾母不在乎女方家世。当然啦,贾母放出这些话来也是在告诉宝钗,她不适合做贾母的孙媳妇,即使宝钗家很有钱。
当宝玉和黛玉吵架时,贾母说这两个不让她省心的“玉儿”啊。由此可见在贾母心里黛玉和宝玉是一样的。还有一次贾母对薛姨妈说他们家四个女孩都比不上宝丫头。很显然贾母把宝钗排除在了自家之内,而把黛玉当成了自己人。原著里写了黛玉的屋内物件和宝玉是一样的。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为什么到了后头贾母就不疼黛玉了呢?
要知道《红楼梦》的后面部分不是曹雪芹写的,而是高鹗写的。首先高鹗的想法和曹雪芹并不一致,这也很正常,人不一样,思想自然也很难一样。其次高鹗是为了让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成悲剧才这么写的。就是曹公来写也会让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成悲剧,高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有贾母对黛玉不好,贾母才会不让黛玉和宝玉成亲。贾母让宝钗和宝玉成亲,这样才会使得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的爱情成为悲剧。也正是这样写,《红楼梦》才能让众多读者唏嘘不已。
▎ℚ贾母开始那么疼黛玉,为什么最后却变得冷酷无情?
始初那么疼爱黛玉的贾母,后来怎么变得冷酷了?很简单,那是因为续书者狗尾续貂,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
《红楼梦》通行本的120回里,后四十回是续书,这是众所周知的,而且因为思想和艺术上都无法与前八十回比肩,后四十回没少遭到读者的诟病。
但是吧,这续书部分毕竟也占据了全书的三分之一,不可能没有任何亮点,譬如说“黛死钗嫁”这一情节,因为强烈对比的写法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很多读者就在这情绪共鸣中默认了这一种结局,所以,“调包计”就理所当然被多数人接受了。
在“调包计”发生之前,贾宝玉精神恍惚,行为怪异,花袭人深知贾宝玉的心事,便来和王夫人讨主意,并说了以前宝玉“诉肺腑”这种秘密。
贾母听了王夫人的回话后,想了半天,却开口叹道:
“别的事都好说,林丫头倒没什么,若宝玉真是这样,这可真叫人作了难了。”
在掂量了一番轻重利害后,贾母说出了这么一番话来,面对会遭受同样痛苦的两个孙辈,贾母只是在乎贾宝玉,而林黛玉的死活都可以不管不顾了,世态之炎凉,一至于此。
而在林黛玉从傻大姐处听闻宝玉将与宝钗成婚后,精神恍惚,情志混乱。紫鹃忙去告知贾母,贾母却道:
“孩子们从小在一处玩,好些是有的,如今大了,懂的人事,就该要分别些,才是女孩子的本分,我才心里疼他。若是他心里有了别的想头,成了什么人了呢?我可是白疼她了。”
看看,当初宝黛同居一处是她贾母安排的,现在要棒打鸳鸯的也是她贾母,而且这话说得非常的残忍和冷酷,将林黛玉视为可以随意摆布的棋子,全然没有人情和道理可讲。
几个情节,将贾母写成迫害宝黛的罪魁祸首,而许多人也因此深信不疑。
然而事实是,贾母自始至终都是宝黛爱情的最大支持者和力促者,只不过作者在放出这些信息时,用的是非常特殊的手法,就像脂砚斋三番五次提醒的,别被作者“瞒蔽了去”,可惜很多人还是被“瞒蔽”了。
那么,这些容易被“瞒蔽”的真相都有什么?
一,贾母对林黛玉的情感,更多是源于对女儿贾敏的母爱
林黛玉初进贾府,就享受了一系列超高规则的待遇,她的药丸是跟贾母的药一起配的;她的卧室安在贾母屋里,是贾宝玉原先睡的地方,林黛玉来后,贾宝玉迁出,但是与林黛玉仍只有一个碧纱橱的距离;她带来的丫头和奶妈小的小老的老,贾母按贾府三春的规格给她配了新的奴仆。
在此之前,贾母和林黛玉未曾见过一次面,她为啥会对林黛玉如此疼爱?无非因为这是她女儿贾敏的遗孤罢了,而贾敏,又是贾母所有儿女中“独疼”的女儿,如今女儿已去,贾母对女儿的那种深情就只有转移到外孙女的身上了。
我们想想,贾母对女儿的深情,是什么外力可以动摇的?几乎没有。
所以文中虽然写着薛宝钗来到贾府后,比黛玉多得人心,贾母更是亲自拿出银子为其置办生日等等,看着像是贾母的心在慢慢转变,可事实上,贾母对黛玉的情感一直都没有转移,因此到了第三十二回,我们才看到花袭人跟史湘云抱怨林黛玉养尊处优的事儿:
“她可不作呢,饶是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敢烦他?旧年好一年的功夫,做了个香袋,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
古代的女孩,无论贫民丫头还是千金小姐,哪个不用做女红针线啊?那薛宝钗可不是经常做到深更半夜嘛?可是林黛玉就是不需要,无他,因为贾母的宠爱。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作者笔下常提到花袭人老实本分,可事实上却在背后诋毁嫉妒主子,架桥拨火,作者的“春秋笔法”之精到老辣,可见一斑了。
再有螃蟹宴一回,贾母离开前叮嘱史湘云:
“别让你宝哥哥和林姐姐吃多了”
听听,明明湘云是最小的妹妹,贾母却让她去照顾两个比她大的哥哥姐姐,这种偏心也是没谁了吧?
在这几人中,贾宝玉身为贾母亲孙儿,获宠理所当然,可湘云和黛玉一般,都是贾宝玉的表妹,都与贾母关系匪浅,可贾母却将黛玉放在湘云之上,除了因为因为她对林黛玉倾注的是源自贾敏的母女深情,还能因为什么?
所以,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只会延续到她去世,因为那是她对女儿贾敏的爱,这种母爱是不会断绝的。
二,贾母一直都是宝黛爱情的力促者
哪位要问了,贾母疼爱黛玉不假,但不一定赞成她和贾宝玉成婚啊。
您别说,她不仅赞成,还一直用行动撮合两人呢。
黛玉刚进府,贾母便将其安排睡在自己的屋里,而碧纱橱外面,却睡着贾宝玉。表兄妹俩同一桌吃饭,同一屋睡觉。
这时候的表兄妹俩,虽然只有七八岁的光景,但在古代,也是“不同席”的男女大防之年纪了呀。这一点林黛玉都非常清楚,所以王夫人一开始劝她远离贾宝玉时,她回的是:
“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礼?”
可贾母却无视这样的礼法,直接作出上面的安排。除了是希望两人培养情感,还能有啥用意?
到了第十七回,贾宝玉被贾政抓去游大观园,贾母听闻后坐立不安,等了好久后一片声要找宝玉,可听到丫环们报宝玉在林姑娘屋里时,却连连说好:
“好好好!让他们姊妹们一处玩玩罢。才他老子拘了他这半天,让他开心一会子罢。只别叫他们拌嘴,不许扭了他。”
由此可知,贾母多么希望贾宝玉和林黛玉处在一起。这当然不仅是兄妹那种相处,因为贾母后来还将两人称为“小冤家”,并表示自己一日不死,就要为这两位小冤家操心到底。
正因此,当贾母看到宝黛其中任何一位,都会下意识地寻找另外一位,譬如在第四十二回携刘姥姥逛大观园时,刚到潇湘馆,贾母便回头找宝玉:“宝玉怎么不见”,众人告知是到池子里的小船去了。
至于第五十四回元宵节“掰谎”一事,那更不可能是针对黛玉了,毕竟事后放烟花,贾母是一把将黛玉搂进了怀里,而彼时她的旁边站着史湘云和薛宝琴,两人年纪都不如黛玉大。贾母对黛玉的宠爱,一直没有任何变化。
三,贾母对宝玉的情感,不允许她薄待黛玉
贾母溺爱贾宝玉,已经不是新闻。这也不奇怪,毕竟贾宝玉是长得最像贾代善的孙儿,更衔玉而诞,异象出生。
对于贾宝玉,贾母一直是纵容且无条件维护的,譬如第三十三回,贾政教训贾宝玉,贾母赶到后大哭怒斥贾政不孝,贾政无言以对。
贾政教训贾宝玉,以当时的礼教来说,是非常合乎情理的,贾宝玉一来不读书,二来流荡优伶,三来调戏丫头,这种堕落纨绔之风,本就欠收拾。可是对于贾母而言,这些统统都是浮云,她只要她的孙儿开心快乐,什么功名利禄,什么前途经济,不重要。
而贾宝玉开心快乐的源泉是什么?纵然贾母一开始不晓得,那自紫鹃“情辞贾宝玉”一事后,总该知道了吧?整个贾府的人都知道宝二爷离开了林姑娘,那是要死去半条命的呀,就只看在宝玉这条命的份上,贾母能出“调包计”这种又下作又馊臭的主意?不能够!
所以,在“情辞”事件后,贾母不但没有怪罪紫鹃,反而越发关爱两位孙辈,那时间正好赶上宫中有事,贾母每次从外面回来,都要亲自到潇湘馆和怡红院看看两位孩子是否安然无恙才放心。
层层原因下,贾母不可能对黛玉越来越凉薄,而是深情不变。因此到了第七十六回,贾母在用餐时,赐出的四个菜品,林黛玉和贾宝玉很理所当然在被赐之中。
对于这位外孙女,贾母一直在努力呵护她,甚至为她和贾宝玉的婚事操碎了心。可惜在续书者的笔下,贾母变成了另一副面孔,完全与原作者的本意背道而驰,更可笑的是许多人还信以为真,说到底,这是在读前八十回时,思考得太少,没明白原作者良苦用心的缘故。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一个女生可以节俭到什么程度?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