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皇后是谁?她是怎么死的?
▎◖朱棣的皇后是谁?她是怎么死的?
她是朱棣此生唯一的挚爱。热恋时,他只愿与她生儿育女;她死后,他愿为她素服辍朝一年,永不立后。
古人的爱情开始得好早。朱棣12岁时就遇到了他最爱的女人——年仅10岁的徐氏。
徐氏是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自幼聪慧好学,饱读诗书。功勋之后长大都是要嫁给皇室的,徐氏的才华很早就被朱元璋相中,特意选了朱棣这个优秀的儿子与之相配。
徐氏10岁进宫侍奉在马皇后身边,得马皇后亲自教导。彼时,朱棣还在宫中读书,在最是少年慕艾的时候,他们在宫中相遇了。
女人有了学问真是不得了。朱棣发现与徐氏在一起不仅可以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受父辈的影响,在军事谋划、家国天下等方面徐氏也能谈论一二。甚至两人的爱好、审美都相差无几。
恋爱中,两个人精神上的契合是多么重要。在没有柴米油盐之忧的帝王家庭,志趣相投的两人深深的吸引着彼此,迸发爱情激烈的萌芽。
洪武九年,徐氏终于年满15岁,迎来了与朱棣的大婚。
两人婚后生活很甜蜜。由于朱元璋要求朱棣兄弟几个去凤阳体验生活,新婚燕尔的小夫妻不愿分开,徐氏陪同朱棣一同前往凤阳。此后三年,夫妻俩多次往返于凤阳与南京,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爱情结晶的诞生。
洪武十年,长女永安公主朱玉英生于南京。
洪武十一年,长子朱高炽生于凤阳。
洪武十二年,次女永平公主朱月贵生于南京
此后六年,徐氏又接连为朱棣生下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三女安成公主、四女咸宁公主,几乎每年都在生孩子。期间朱棣也没有其他庶子庶女诞生,一副我只愿与你生孩子的模样。
洪武十三年,朱棣正式就藩北平,小两口甜蜜之余,也要认真搞事业。他要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藩王,她也是第一次成为燕王府的女主人。
北平是抵御北元残余势力的前沿中枢,在此之前。徐达已经在北平镇守多年。在徐达的带领下,朱棣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成长与历练。徐达带着朱棣打仗时,时常口授兵法,朱棣在训练士卒时,也常常将徐达的教诲挂在嘴边。
在外朱棣和徐达是君臣,是师徒,回到家,徐达还是朱棣的岳父,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这段时光对于徐氏来讲,是平平淡淡中的幸福。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老一辈人都已离世,新君登基,小夫妻也已经当上了祖父祖母。新君建文帝一改祖父朱元璋留下的藩镇政策,强势削藩。
燕王朱棣作为宗室藩王之长,又是实力最强大的藩王,不愿接受被削爵圈禁的下场,首当其冲挑起了靖难之役。
夫妻本为一体,朱棣要去干一番大事,徐氏自然也不是一般的女人。她不是躲在后面默默支持的小妇人,她要与夫君站在一起,夫唱妇随。
靖难期间,徐氏多次参与谋划,都与朱棣的意见相符。在靖难最困难的时候,北平城缺兵少粮,朱棣不得不前往大宁借兵,留下徐氏母子独自应对李景隆的50万大军。
上举义靖内难,后所赞画,多协上意。——《明太宗实录》
徐氏在关键的时候,展现了将门虎女的风采。不仅参与部署北平城的防御工事,还动员全城的妇女组成了一支娘子军,亲自率领娘子军队伍登城御敌。北平城最终以一万多老弱生生坚守了20天,等到了朱棣的回援。
对这位与自己患难与共的妻子,朱棣不只一次表达感激之情,朱棣在册封徐氏为后的册文中这样写道:
内助藩国二十余年,朕躬行天讨,无内顾之忧,济朕艰难,同勤开国。
“同勤开国”,就是朱棣认为,这江山是他俩共同打下来的。他要给她最隆重的封后大典。
为了筹备封后大典,朱棣重新修缮了奉天殿,特意把皇后金宝上龟样雕刻,改成了皇帝才能使用的盘龙的样式。
朱棣还一改朱元璋立后不祭告祖先,不颁发诏书的规矩,在封后大典这天,在南京皇宫的承天门上向天下人宣读封后诏书,开创了明清两代立后时诏告天下的先例。
宣读完毕后,朱棣更是亲手挽着徐皇后去奉先殿祭告祖先。这代表着他们将携手开启一段新的旅程,他要做一个好皇帝,她要做一个好皇帝身旁的好皇后。
对于如何做一个好皇后,徐皇后有自己的见地。她从不参与具体的政事,但是她会在大方向上表明自己的立场,进而影响朱棣的决策。
她知道自古外戚专权之祸,徐家已经位列人臣,世袭了一个魏国公的爵位,所以当朱棣执意要给惨遭建文帝杀害的亲弟弟徐增寿爵位时,徐皇后坚决反对。
她时常劝谏朱棣要爱惜百姓,不要区别对待新旧臣属,对于人才要破格提拔,朱棣皆深以为然。
她也仍然用自己的方式爱着自己的男人。朱棣操劳国事,时常忘记吃饭,徐皇后就安静的待在一旁陪着,等他一起用膳,陪他一起挨饿。
她还教导臣妇们,不光要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也要在事业、德行上辅助自己的丈夫。她说:“吾在宫中旦夕侍皇上,未尝不以生民为念,每承顾问,多见听纳。”言语中,尽显恩爱。
这样一位好皇后,朱棣却没能与她白头偕老。
永乐五年,徐皇后病重,药石无效,太医们束手无策,朱棣大发雷霆。为了了解徐皇后的病情,朱棣信不过太医,自己学起了医术,可惜都无法对抗天命。
徐皇后弥留之际,朱棣前去看她,徐皇后说:“生死有命,今后不能再继续陪伴皇上了...“缓了口气又说:”如今天下太平了,没有刀兵,但民生还没有完全恢复,希望皇上要多加体恤。“
朱棣别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一个劲问,还有什么话,徐皇后说:“希望皇上广求贤才,明辨正邪,不要因为一点小过失就弃之不用,也不要因为一个人有小聪明就委以重任。教导子孙要以学业为重,对宗室也要恩义相待。我不能报答皇上对我的恩情了,惟愿不要太骄纵了徐家人。”
徐皇后一字一句以国家为重的遗言早已让朱棣泣不成声。徐皇后也跟着掉眼泪,她也舍不得朱棣啊。但徐皇后知道朱棣对自己的感情,最后不忘嘱咐道:“希望皇上割恩自爱,不要为了自己太过伤心。”
永乐五年七月,徐皇后驾崩,享年四十六岁。徐皇后的离世,让朱棣情难自已,当着群臣的面,朱棣失声痛哭,他说他从此再也听不到皇后的直言了。
朱棣为徐皇后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葬礼规格在明清两代都是数一数二的。按照惯例,皇帝着丧服7~15日即可,但朱棣自己身着丧服百日。且无心朝会,干脆辍朝一年,偶尔只在西角门等地听政议事。朱棣觉得再隆重的葬礼也无法表达对失去徐皇后的悲痛之情。
从此之后,朱棣再也没有立过皇后,恐怕无人能取代徐皇后在他心中的位置。
徐皇后生前最大的遗憾是没能与朱棣再回一次北平,那个更像家的地方。另外,她还惦记着当年跟她一起守城的妇女们,还没有报答恩赏她们当年的同袍之情。
永乐七年,朱棣巡狩北京,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犒赏当年的守城妇女,完成了徐皇后的遗愿。
在这一年,朱棣正式决定将他二人百年之后的家也安在北京,选在天寿山建造皇陵。为此徐皇后的灵柩在南京皇宫停了整整六年。
永乐十一年,长陵皇陵建造完成,徐皇后才入土为安。此后数年,朱棣频繁巡幸北京,动辄逗留数月,想来也是为了怀念徐皇后吧。
▎➢朱棣的皇后是谁?她是怎么死的?
朱棣的徐皇后是明朝第一开国武将徐达的长女,论贤惠程度,直逼朱元璋的马皇后。如果说要给明朝的皇后排一个名,马皇后第一,她能排第二。对于她的死,史书并没有众说纷纭,而是简单一致,那就是病死。
来自长辈撮合的婚姻
徐皇后出生于封建社会,在那个年代女性不讲究知识,只讲究贤惠,别的女性兴趣爱好大部分都是弹琴、刺绣,可是徐皇后却偏偏是个例外,她不喜欢弹琴、刺绣,反而喜欢读书。
如果说仅仅只是喜欢读书,那么她不一定能够成得了朱棣的皇后,最主要的是她不但喜欢读书,而且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就连徐达都夸她天赋非常人能比,而她的那些老师更是将她称为“女诸生”。
徐皇后作为徐达的女儿,自身本就带有光环,再加上她的知识渊博,整个南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正是因此,朱元璋找到徐达,希望徐达能够将他的长女徐皇后许配给自己的第四个儿子朱棣。
与皇帝成为亲家,这可是身为臣子最大的荣幸,徐达岂有不答应的道理。当时的徐皇后仅仅只有十五岁,而朱棣则大徐皇后两岁,也就是十七岁。
朱棣与徐皇后的婚姻虽然是经人介绍,之前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从风言风语中听到对方的消息,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到婚后的生活。
徐皇后十六岁生下第一个女儿永安公主;十七岁生下第一个儿子朱高炽;十八岁生下第二个女儿永平公主;十九岁生下第二个儿子朱高煦;二十一岁生下第三个儿子朱高燧;二十三岁生下第三个女儿安成公主;二十四岁生下第四个女儿咸宁公主。
从徐皇后的生育时间可以看出,从十六岁到二十四岁这一阶段内,她几乎不间断的生育,有的人或许会说这是朱棣好色,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来,当时的朱棣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却并没有与其他的女人有过生育,仅仅只是与她,这难道这不是家庭幸福的表现?
贤内助
朱棣原本只是明朝众多藩王中的一个藩王,后来能够得以成为皇帝,主要原因在于发动“靖难之役”。
在“靖难之役”前夕,朱棣的情况很不乐观,朝廷坐拥天下,而他仅仅只拥有北平一地,想要与朝廷抗争,扩大领土,就必须得要拥有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而这支骁勇善战的军队是由宁王统领,叫做“朵颜三卫”,全由蒙古骑兵组成。
庆幸的是,宁王的地盘正处在朱棣的东方,与朝廷隔绝。宁王是个不争气的主,建文帝不断的削他的护卫,眼看着就要将他的藩王身份夺去,可是他就是不敢举兵造反,正是因此,朱棣不得已亲自到他的地盘上,逼迫他跟随自己举兵造反。
身为南军将领的李景隆,听闻朱棣离开北平,率领五十万大军猛攻北平。本来顺城门已经接近崩溃,李景隆认定北平唾手可得,却不曾想突然蹦出个徐皇后。徐皇后率领城中妇女用石头击打城下攻城的士兵。
负责守城的士兵一看到连妇女都上城打仗了,哪里甘愿落后,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拼了命的攻击攻城的士兵。时间越拖越久,士兵伤亡越来越多,北平却屹立不动,李景隆只能决定先撤兵,再做打算。
在朱棣离开北平的那一段时间里,李景隆三番五次的率兵攻打北平,但是每一次的结果都已失败告终。当时主要负责城内防守事务的人是身为世子的朱高炽,也因此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北平能够防守得当,是因为朱高炽的存在,进而忽视一个问题。
朱高炽在防守期间,徐皇后也在城内,朱高炽并没有拿他的母亲当空气,而是拿他的母亲当主心骨,每一次有动作,首先要询问的人就是他的母亲,得到母亲的许可他才行动。如果要论防守北平的功劳,朱高炽一半,徐皇后肯定也有一半。
“凡有所施为,必先禀命仁孝皇后。”——《明实录》
“靖难之役”的整个过程长达四年,在这四年内朱棣有过多次战败,正是因为多次战败,朱棣才不得已屡次退回北平,休养生息,再图南下。如果说换成一般的女人,大概率会抱怨朱棣拿着全家人的性命当赌注。
而徐皇后不但没有抱怨朱棣,而且一直为朱棣加油打气,这并不是因为她有野心,而是因为她认为朱棣是他的丈夫,必须要支持。
朱棣与朱元璋有着一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喜欢杀戮。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挤走建文帝,登基称帝,而那些建文帝的旧臣自然就成了他的眼中钉,这些旧臣轻则处死,重则诛连,最重的是建文帝的近臣方孝孺,被朱棣创造性的诛杀十族。
对于丈夫的杀戮暴行,徐皇后与马皇后一样,采取委婉的劝谏方式,以先人重用旧臣得以开创盛世为依据,希望朱棣不要再杀戮建文旧臣,尽量适当的重用。正因为徐皇后的存在,有很大一部分的建文旧臣能够依旧在朝中担任要职。后来辅佐明仁宗、明宣宗开创盛世的杨荣就在其中。
“人材难得,昔汤武之佐伊尹、太公皆先代之人,况今日贤材皆太祖高皇帝所成,望陛下不以新旧为间。”——《明实录》
徐皇后在注意朝廷大事的同时,也不忘后宫。为了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徐皇后省吃俭用,衣着朴素,促使后宫兴起一股简朴之风,为朝廷节省下一大笔的开支费用。历朝历代外戚干政向来都是大忌,徐皇后为了能够使后宫的女子明白,一旦听说她的家人有什么罪过,立刻招来斥责。
徐皇后不但想着当下,而且还想着未来。为了日后明朝的后宫能够安分守己,她专们摘抄专注女性德行的《女宪》《女戒》之类的书籍,挑选其中的重要内容编成一本书,名为《女训》,在后宫人手一本。
自从汉高祖开创汉朝以来,历朝历代后宫干政的行为屡见不鲜,但是在明朝后宫却从来没有过干政的行为,这主要是取决于马皇后、徐皇后开了一个好头。后宫如果想要干政,总得找一个前例增加信心,可是在当时根本没有前例,一旦有人跑出来垂帘听政,保证会被文武百官的奏折淹死。
太子向来是国之根本,如果说太子品行恶劣,到时候国家传到他的手中,必将一塌糊涂,说不定还会亡国。
作为朱棣长子的朱高炽,太子之位坐的并不是那么的稳当,因为他天生过于肥胖,走路都得需要两个太监扶着,朱棣对他不是那么喜欢,相对而言更加喜欢像自己的第二个儿子朱高煦。
因为朱高炽长相的问题,朱棣多次想要废掉他,改立第二个儿子朱高煦为太子。是徐皇后从中作梗,阻止朱棣废掉朱高炽的行为。知子莫若母,徐皇后明白朱高炽虽然长相不佳,但是内心宽厚仁德,是开创盛世的皇帝(后来果真如此)。
而朱高煦虽然长相威武霸气,但是品行不佳,平日里喜欢欺压他人也就算了,竟然还喜欢杀戮,多次纵容部下擅自杀人,如果说帝国传入这样的人手中,哪里还有什么未来。
病亡
永乐五年六月,仅当了五年后宫之主的徐皇后卧病在床,不管太医怎么医治就是没有任何的好转。徐皇后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临死之前分别对丈夫、儿子、孙子做了最后的嘱咐,而这些嘱咐都是为了国家着想,没有一句是为了自己着想。
就比如她跟朱棣说一定要爱惜百姓,广求贤才,绝对不要因为自己的死,而纵容外戚。
七月初四,徐皇后去世,享年四十六岁。如果要说明清两代哪一位皇后的葬礼最为隆重,那必定是徐皇后。在徐皇后之后的历代皇后,基本上都是斩衰三日,素服二十七日,而徐皇后斩衰二十七日,素服百日。
虽然这已经够隆重,但还不是最隆重的。最隆重的是辍朝百日,所谓辍朝就是不在正殿接见文武百官,而是在西角门接见文武百官(准确的辍朝时间并不止百日,因为在之后朱棣以“棺材未葬”为由,依旧在西角门接见文武百官,将近徐皇后去世一周年才结束)。
朱棣此举在后世看来不是一般的过,就比如乾隆皇帝的皇后去世时,朝廷文武百官参考明朝的礼制,一个个都认为徐皇后的葬礼完全超出了皇后所能承受的范围,甚至超出了皇帝所能承受的范围,要知道朱棣最后去世都没有这种待遇。
徐皇后去世时,明朝的都城在南京,而当时朱棣早在前一年就已经决定迁都,新都城北京已经在动工。历代皇帝的陵墓基本上都在都城附近,朱棣明白他自己的陵墓将来也会在都城附近,所以他并没有安葬徐皇后。
而是一直等到永乐十一年位于天寿山的明皇陵区中的长陵建造完成,才将徐皇后的棺材从南京运到北京,入葬长陵,徐皇后也因此得以成为明朝众多帝后当中第一位葬入明十三陵的人。
朱棣与朱元璋一样,为了告慰皇后的在天之灵,自从皇后去世,再也没有立皇后。
结语
朱棣统治期间四处征伐,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征安南,五征蒙古,每一次动用的兵马数量都在十万以上,虽然都以胜利告终,但是所耗费的民脂民膏却是无可挽回的,作为最底层的百姓只能以泪洗面。如果说徐皇后在世的话,加以劝解,永乐盛世就不止在武功这方面有所成就了,在文功这方面肯定也有所成就。
▎☼朱棣的皇后是谁?她是怎么死的?
朱棣的媳妇儿徐氏出身可不简单,她是明朝开国第一猛将徐达的女儿,而且是长女。说个不好听的,朱棣一个藩王,娶了徐达的长女,几乎都是高攀了!
为啥?因为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按照过去的历史,徐达这身份铁定是要跟朱元璋的接班人联姻才对啊!
可是朱元璋的接班人朱标,也只是娶了常遇春的女儿做媳妇儿,常遇春虽然也功勋卓著,可跟徐达一比,也就逊色不少了。徐达是元帅,而常遇春只是先锋大将,不是一个档次。
朱元璋偏偏要把徐达的长女嫁给朱棣,可见朱元璋还是很喜欢这个儿子的。最关键的是,徐氏可不仅仅有光荣的出身,她还很有才。
一、朱棣的“高攀”。
朱棣是燕王,也是老朱的第四个儿子,老朱家基本都是嫡长子继承制,要么嫡子要么长子,最好是嫡长子继承大位。所以按照道理,朱棣这辈子甭想继位了,只能安安心心做个藩王,在北方草原遛弯。
而徐氏呢?作为徐达的长女,甭提多受宠爱了。打小徐达就给徐氏请了一堆老师来教育她读书,因此徐氏自幼饱读诗书,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
徐氏读书很有方法,而且记忆力非常好,几乎能做到过目不忘,吓得徐达常常感叹:这个女娃娃将来不得啊!徐氏的老师也因为徐氏博古通今的学问常常赞叹不已。
徐氏成为皇后以后,并没有忘记自己饱读诗书的经历。这段时间她利用闲暇的功夫开始写书。徐氏曾经写了《内训》二十篇来教导后宫妃嫔。又写了《劝善书》教导天下万民。此后又编纂了《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佛说五十三佛大因缘经》、《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等经书。
除了这些以外,徐皇后还写了不少诗,甚至编纂成了《仁孝皇后诗集》。由此可见,徐皇后这个才女的身份,名不虚传。
你以为徐氏只懂得读书?其实她对兵法也很有研究,甚至可以亲自带队守城,这就是徐氏的能耐。按照这个标准来培养的,岂不就是皇后级别的人物?
可惜徐氏偏偏嫁给了朱棣,人生从巅峰逐渐开始走下坡路。倒不是说朱棣的地位不高,只是这样的安排,没有达到徐达心目中的期望值。
以徐达和老朱的关系,徐氏怎么着也得成为太子妃吧?所以我说朱棣高攀了徐氏,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婚事是朱元璋主动提出来的,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四儿子朱棣也很优秀。徐达老大不高兴,但还是答应了这件事,谁敢驳老朱的面子呢?
二、贤内助,说的就是徐皇后这种女人。
许多男人在结婚前,都会求爷爷告奶奶,希望能找到一个贤内助,帮着自己壮大事业。其实朱棣就没有这样的烦恼,因为他媳妇儿天生就是个贤内助。
第一,管理燕王府。
徐氏是个饱读诗书之人,而朱棣虽然也读书,学问显然没有他媳妇儿高,所以两人常常在文化上一争高下,往往是徐氏点拨朱棣。
徐氏被封为燕王妃以后,需要北上前往燕王府主持大局。当时朱棣忙着镇守边境的事务,燕王府的大小杂务全都是徐氏一个人来管理。
这个时候的徐氏,发挥了自己优秀的管理能力,整个燕王府被她管得井井有条,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朱棣压根不需要为家中的事务烦恼。
什么叫贤内助?这就是贤内助。只有把朱棣的后院收拾好了,才能让朱棣甩开膀子干事业。所以说徐氏后来能成为皇后,自己的功劳也是不小的。
第二,协助丈夫夺位。
靖难之役爆发以后,徐氏的命运和朱棣联系在了一起。这个时候徐氏发挥了自己将门虎女的本色,总能够给朱棣出不少正确的主意,往往都能被朱棣采纳。
朱棣出去打仗的时候,北平城的防守工作,全都交给了徐氏和朱棣的长子朱高炽。朱高炽基本上都听他老妈的建议,所以等于说是徐氏在镇守北平。
北平保卫战时,在徐氏的带领下,城中将士们的家属们,也都自告奋勇地登上城楼作战。正是靠徐氏的努力,才守住了北平城,等到了朱棣的回援。
咨尔徐氏,中山武宁王徐达之女,为朕正妃,内助藩国二十余年,朕躬行天讨,无内顾之忧。
战争胜利以后,朱棣也不禁感叹:媳妇儿徐氏正是我的贤内助啊,让我在征战天下的路上,没有后顾之忧。
三、徐氏和朱棣的感情是真的好。
朱棣这辈子一共有9名子女,其中前7位全都是徐氏所生。徐氏给朱棣生了3个儿子和4个女儿,剩下2个孩子连生母是谁,都搞不清楚。
由此可见,朱棣和徐氏才是真爱,跟其他妃嫔,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压根就没有投入多少感情。登基以后,朱棣虽然有不少妃子,可他依旧常常睡在徐氏身边。
朱棣为了国家大事,日夜操劳,常常忘记吃饭,徐皇后也就站在朱棣身边挨饿,直到朱棣吃饭为止。朱棣大晚上还要批阅奏章,徐氏也站在朱棣身边一直等着,不肯去睡觉。朱棣常常于心不忍,总是劝她先去休息。
徐皇后去世以后,朱棣伤心了很长时间,甚至性情大变,暴躁不安,有点儿类似朱元璋在马皇后去世以后的状态。
总结:徐皇后属于善终。
关于徐皇后的死,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她属于善终,让朱棣伤心了好长时间,丧葬期间,朱棣取消了一切事务,甚至连外国使者前来朝见,都被朱棣给拒绝了。
其实回顾老徐家,我们会发现,徐达真的是生了一堆聪明人。徐皇后的聪明我们都领教到了,饱读诗书、精通兵法、善于处理内政,还会写书。其实徐皇后的兄弟们也非常聪明。
靖难之役时,徐达的大儿子徐辉祖坚决支持朱允炆,徐达的二儿子徐膺绪不表态,表示中立。徐达的四儿子徐增寿坚决支持朱棣。这叫什么?这叫鸡蛋不放在一个笼子里。这么一来,靖难之役不管谁获胜,老徐家都不会受到牵连。
参考资料:《明史》
▎≃朱棣的皇后是谁?她是怎么死的?
朱棣的皇后,拿的是爽文大女主的剧本。不仅饱读诗书,还能披甲守城。朱棣爱她入骨,连孩子都不愿和其他女人生。她去世后,朱棣悲痛欲绝,辍朝1年,再未有过其他皇后。
这是一位非常传奇的女子,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我们暂且称呼她为徐皇后。
徐皇后的传奇人生
徐皇后的父亲,是明朝开国名将徐达。
她是长女,自小聪慧,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徐达见女儿有天赋,还专门给她请了最好的老师。
“此女天赋非常,宜以经史充其知识。”(《明太宗实录》)
徐皇后饱读诗书后,有了“女诸生”的称号。
在古代,“诸生”常用来形容经学知识特别丰富的男子。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徐皇后幼年能得这一称号,可见她的真才实学。
这样优秀的姑娘,自然会被人惦记,而惦记她的人,正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和徐达的感情很好,从起义军开始,两人就相互扶持。朱元璋称帝后,也非常信任徐达,不仅让他当丞相,在他死后还追封他为中山王,配享太庙。
徐达有个这么优秀的姑娘,朱元璋自然有所耳闻。
他直接对徐达说:“这么好的姑娘,以后一定要成为我的儿媳妇。”
(朱元璋)“是女必贵,其以为吾儿妇,宜善视之。”(《明太宗实录》)
几年后,徐皇后长大,朱元璋连忙和徐达敲定婚事,生怕她被别人抢走。
被朱元璋选中的人,就是四儿子朱棣,但是徐达并不是特别开心。
当时的朱棣,根本不受宠,也没有很出色,只是个调皮捣蛋、不学无术的娃。朱元璋也不是特别喜欢他,一直到他7岁才给他取了名字。
朱棣10岁那年,被册封为燕王,而当时,朱元璋一共册封了8、9个儿子。
这是朱元璋的藩王管理、君强主弱的治国理念。
他给朱棣定下徐达的女儿,也有政治上的考量。
只是,徐达有点不开心。
他是开国六王之首,女儿却被嫁给不受重视的朱棣;而另一位开国六王常遇春,女儿却被嫁了太子朱标。
这显然就是另类的“鲜花插在牛粪”上面嘛!
当然,徐达再不开心,也不能忤逆皇帝。因此,他只能磕头谢恩。
在电视剧的演绎中,朱棣和徐皇后结婚时,不情不愿,直到结婚后,两人才有了深厚的感情,是典型的先婚后爱。
但在正史中,朱棣和徐皇后,是名副其实的少年伉俪。
朱棣比徐皇后大2岁,徐皇后12岁那年,就进宫给朱棣当伴读了,两人相处了2年,才在1376年正式结为夫妻。
【内能安家,外可守城】
徐皇后是不可多得的贤内助。
和朱棣结婚后,她就成了燕王府的主心骨。
燕王府要处理很多事,下辖的审理所、典膳所、典仪所、工正所等等,有一大堆负责教育的伴读、经学人士,管理仓库的官员、大吏等,而这些,都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
多年后,朱棣在册封徐皇后的诏书上,写下了这么一番话:
“咨尔徐氏,中山武宁王徐达之女,为朕正妃,内助藩国二十余年,朕躬行天讨,无内顾之忧。”(取自《明太宗实录》)
这话说别人,或许有夸大溢美之嫌疑,但说徐皇后,却名副其实、绰绰有余。
靖难之时,看上去,守城的人是世子朱高炽,但实际上,徐皇后出了不少力。
这位饱读诗书的女子,同样有父亲徐达的威武霸气,披甲守城时,不逊色于任何男子。
在她的倡议下,敌众我寡、兵力缺乏的情况下,城中百姓、甚至妇孺,都站上城墙,一同参与作战。
在她的亲自带领下,、城中妇女,披甲上战场,扔瓦砾、抛石块……硬生生和城外的正规军对峙,扛到了朱棣回师。
【顾大局,有格局】
朱棣称帝后,为感谢妻子,在册封皇后的典礼上,他把朱元璋规定的皇后金宝龟纽提升为盘龙纽,并在承天门直接昭告天下。
这一举动,直接开启了明清两朝册立皇后,单独颁诏,诏告天下的先河。
如果说,燕王时期的徐皇后,是一位贤内助和谋士;那么,朱棣登基后,徐皇后就是一代贤后,堪比长孙皇后。
她会提醒朱棣爱护人才,不分新旧、不凭资历,唯才是用;
她会在朱棣为朝政烦恼的时候,一语中的,直接指出朱棣的困惑点,并给予建议;
她甚至还编写《内训》《劝善书》,教导女子要好好辅佐丈夫,懂得劝谏。
徐皇后给朱棣的建议,朱棣素来非常重视,几乎都采纳了。
“吾在宫中旦夕侍皇上,未尝不以生民为念,每承顾问,多见听纳。”(《明太祖实录》)
作为后宫之主,徐皇后在管理后宫嫔妃上,也是得心应手。
她崇尚节俭,不喜欢奢华,在她的带领下,后宫也形成了这样的风格;
她待人宽和,喜怒不形于色,宫人无人敢放肆。
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治下手段,柔而不弱、强而不刚。
对待徐家兄弟,徐皇后有格局,坚决秉持“抑制”外戚的的理念。
当她得知朱棣要追赠弟弟徐增寿,还要让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时,徐皇后表示坚决不行:不能壮大外戚势力!
不过,朱棣却说:“徐增寿在靖难时帮过我,暗中拥戴却被朱允炆所杀,就算他不是你的弟弟,我也要追封他。”
不得不说,这种夫妻感情真的让人羡慕。
徐皇后识大体、懂大局,而朱棣也懂得心疼徐皇后。
这或许,就是夫妻间最好的样子。
【盛宠不衰,专房之宠】
可以说,自从和徐皇后结婚,朱棣的眼中就再也容不下其他女人。
结婚9年,徐皇后给朱棣生了7个孩子,一直到徐皇后不再生育,朱棣才有了别的孩子。
朱棣的一生,共有9个孩子,前7个都是徐皇后生的,后2个的母亲,在史书的记载中都只有三个字“母不详”。
由此可见,朱棣不止眼睛里容不下其他女人,连孩子都不肯和别的女人生。
朱棣的后宫女人,也非常少,除了除了燕王时期与女真族联姻的金氏,其余榜上有具体册文的妃子,都是在徐皇后死后才被册封。
要知道,朱元璋有40多个孩子,几十个有详细记载的后妃,而朱棣,还不及他的零头。
这样的宠爱,算得上盛宠不衰,专房之宠了吧。
弱弱地说,皇后能享受这样的宠爱,在整个明清时期都非常罕见。
【意外去世,再无皇后】
公元1407年,46岁的徐皇后去世,朱棣伤心欲绝,素服辍朝一年,并表示再也不会立皇后。
《烬宫遗录》:惟永乐五年仁孝皇后崩,上追思甚笃,不再立中宫。
朱棣做到了,在接下来的17年里,他的后宫再也没有皇后了。
在史书的记载中,徐皇后是病故,但具体是什么病并没有记载。
或许是盛极必衰的诅咒,或许是生育导致的元气大伤,总而言之,徐皇后永远留在了公元1407年。
朱棣悲痛万分。
此后1年,他素服、辍朝,只在西角门等地听政议事。
此后3年,皇子们尽数服丧,穿戴白衣素服,不得有任何娱乐活动。
朱棣还要求群臣服丧27日、穿白衣素服1年……
可以说,徐皇后去世后,好几年里,皇宫都笼罩在悲伤的氛围中,举目望去皆是素白。
朱棣还给妻子举办了大斋礼、祭祀礼、长达百日的法事,希望她在黄泉的另一头能过得安详、喜悦。
而自从徐皇后去世,朱棣性情大变,他比以前更加暴躁多疑,宫人后妃都惴惴不安。
《胜朝彤史拾遗记》:上自仁孝崩后,在宫多任性,间或躁怒,宫人皆惴惴惧。
徐皇后去世,也带走了朱棣的温柔。
他变得不近人情,对待宫人、后妃也变得非常苛刻,甚至有民间传说,称朱棣亲自活刮了三千宫女。
当然,这种传言肯定当不得真,但传言不会空穴来风,至少,在徐皇后去世后,朱棣的性格一定有了巨大转变。
爱情,真是让人幸福,也让人疯狂。
写在最后
徐皇后死后,朱棣赐给她的谥号是“仁孝皇后”,在朱棣心中,徐皇后一定是完美的化身。
不得不说,明朝的前几位皇后,对原配皇后都特别好。比如,朱元璋对马皇后、朱棣对徐皇后、朱高炽对张皇后……
但自从朱高炽之后,情形就发生了变化。
在之后12个皇帝中,除了明孝宗朱祐樘坚定地爱护自家皇后,其他皇帝都宠爱妃子远胜原配皇后。比如:朱瞻基偏宠孙贵妃、朱见深骄纵万贵妃……
后来的11个不受宠的原配皇后,只有崇祯的周皇后还生下两个嫡子,其余的都连嫡子都没能生下。
从这些皇后的经历来看,徐皇后能被朱棣如此珍视,也是莫大的幸运。
当然,徐皇后能被如此珍视,和她的聪慧有很大的关系。
她是一代才女,饱读诗书,不仅擅长管家,还能治理内政,甚至精通兵法,还能披甲上阵。
这种聪慧,可能是徐达家族的特点,这一点,从徐皇后的兄弟们的表现,也能看出端倪。
靖难之役时,徐达的大儿子徐辉祖,支持朱允炆;徐达的二儿子徐膺绪,不表态,表示中立;徐达的四儿子徐增寿,坚决支持朱棣。
这不是典型的“鸡蛋不放在一个笼子”里吗?
无论谁获胜,老徐家都是功臣,真是不服不行!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朱棣的皇后是谁?她是怎么死的?
与其他多数朝代选择贵女为后不同,明朝皇后绝大多数都出身平平,通常都来自寻常人家,然而唯有一人是个例外,那就是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
徐皇后的父亲,就是中山王徐达,因此她是明朝家世最显赫的皇后。
朱棣与徐皇后感情深厚,丝毫不逊朱元璋对待马皇后,并且朱棣膝下的诸多子女,基本都是徐氏所生,徐氏病故之后,朱棣也不再册立中宫。
王侯贵女,明朝出身最高的皇后
仁孝文皇后徐氏,明朝创立的功臣徐达的长女,徐达乃是明朝六王之首,诸功臣第一,他有个非常聪慧美丽的女儿,从小就博览群书,被称作“女诸生”。
偶然的机会,朱元璋看中了聪慧美貌的徐氏,觉得她才貌俱佳,当即指婚给四皇子朱棣。
明朝建立之后,为了防止后宫干政,同时也是感慨于自己的出身,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后宫与诸王身边的女子,不必家世显赫,清白即可。
然而,明朝建立后徐达以功封王,徐氏也因此成为了王侯家的女儿,家世之显赫,纵观整个明朝也再找不出第二人。
徐氏被太祖指婚后,就入宫陪伴朱棣,两人在大婚之前就已经相伴三年之久,而大婚后,夫妻俩鹣鲽情深琴瑟和谐,徐氏也深受马皇后与明太祖的喜欢。
朱棣就藩北平以后,徐氏随行,成为了燕王正妃,此后接连生育。
朱棣膝下共有四子五女,其中三子四女都是徐氏所生,并且那个非徐氏所生的皇子早早就夭折了,朱高炽、朱高煦与朱高燧三兄弟,都是徐氏所出的。
从生育的情况来看,徐氏也的确是非常受宠的,朱棣对于徐氏的感情非常深厚,相较于朱元璋对马皇后,朱棣夫妻俩的感情也差不离。
燕王贤内助,再到正位中宫
明朝初期施行分封制度,朱元璋将自己的诸多儿子分封到各个地方就藩,而燕王属于当时非常重要的一支,抵御着漠北的势力。
正因如此,燕王府的机构繁杂,势力庞大,而徐氏成为了燕王府的女主人。
不得不说,徐氏的能力极其出众,整个燕王府被其管理的井然有序,王府内外都十分和谐,朱棣也对其非常赞赏。
在后来的册立皇后的诏书中,朱棣赞美徐氏“嫔于肇封,家政辑宁”,在北平的岁月里,徐氏成为朱棣家宅平安的重要支柱人物。
建文帝时期,害怕诸藩王实力太强,尾大不掉,因此开始进行削藩,而这引起了燕王朱棣等诸侯王的反叛,由此引发靖难之变。
朱棣兴兵南下的时候,徐氏亲自镇守北平,替朱棣守护后方。
徐氏的父亲乃是明朝悍将徐达,作为将门虎女,徐氏也是个很有军事谋略的女子,她为朱棣靖难之变夺位的成功,立下了大功。
建文四年朱棣登基,改元永乐,正式册立徐氏为皇后,并且朱棣破格将原本的皇后金宝龟纽改成了盘龙纽,开创明朝册立皇后单独颁诏的先河。
一代贤后,可惜短寿
毫无疑问,从各方面来说,徐氏都算是个极其完美的皇后,而她做了中宫之主以后,把朱棣的内廷也是打理得非常稳妥。
只可惜天不假年,徐皇后入主中宫四年后,疾病离世。
在明朝的正史记载当中,徐皇后是因病而离世的,这没有任何存在疑云的地方,只不过徐皇后离世的时候实在很年轻,才四十五岁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整个明朝时期,皇帝们都非常不长寿,能活过四十岁都算高寿,明代皇帝的平均寿命还不如之前的唐宋,徐皇后也不能说是短命。
纵观徐皇后的人生,若说其有长寿的条件,其实也是不对的,她嫁给朱棣的时候才十五岁左右的年纪,之后就开始不停生孩子。
以前的医疗条件很不好,就算皇室也好不到哪里去,徐皇后生育频繁,很可能有所折损。
在此之后,因为朱棣夺位等事件,徐皇后也是没有闲下来的时间,平时也有一大堆的事情需要她忙活奔走,劳心伤神,凤体违和是常有的事情。
徐皇后的病故,极有可能是因为常年的操劳奔波与年轻频繁生养落下的病根,最终导致了中年去世,而徐皇后崩逝后,朱棣也不再册立皇后。
------------------
推荐阅读:
上一篇:成为黄脸婆的不良习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