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为何将商朝遗民聚集一个地方建立诸侯国,他的目的是什么?
▎❀周武王为何将商朝遗民聚集一个地方建立诸侯国,他的目的是什么?
周武王牧野之战后, 攻入商都朝歌,纣王自杀,看似仅用一天时间就摧枯拉朽一般终结了商王朝的统治, 但其实他并没有足够的力量真正摧毁商人的统治根基。
01,“大邑商”与“小邦周”
《逸周书》有记载,武王克商之后, 登高一望, 看到了大量的殷商遗民,吓得他一夜没睡着觉!
“大邑商”,“小邦周”,不仅仅是商人的自诩,更不仅仅是周人的自谦,实在也是双方实力的真正反映。
“牧野之战”更像是一次偷袭:商朝主力当时正在和东夷作战, 周军从孟津渡河迅速奔袭朝歌,短短五天到达牧野。听说周人打来, 商纣王无兵可派,只能临时武装奴隶进行抵抗。结果奴隶军队临阵倒戈,商人军队大败,纣王鹿台自焚,商朝一日被灭!
如果从经济、军事实力对比来看,即使在灭亡的那一刻, 商朝也是十分强大的,至少不弱于周。
人口方面,商人更是远远多于周人!
02,如何处理当时已经投降的数量庞大的商朝遗民呢?
依据《尚书大传》的记载, 周人当时有三种意见,分别来自三个人。
周武王姬发看到殷商遗民那么多,十分焦虑,第二天早上, 急急忙忙找来尚父姜子牙。
姜子牙说:“我们要杀!杀一个少一个!”
周武王一听, 吓得一激灵!当时商人上百万, 光在东夷作战的部队就有好几万, 而此时此刻,商朝的勤王之师也正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开来:北面的党方、戏方等部落,东面的卫、靡、陈、磨等商朝属国,西面的霍、艾等商朝盟友,都在蠢蠢欲动,这要是都杀, 要杀多少人?杀多久?周人的三千虎贲杀得了吗?武王感觉不对劲!
武王又找了召公来。
召公说:“无罪的不杀,有罪的杀掉!”
周武王一算, 还是不行:纣王领导下的商朝老百姓,有罪的人还是太多了!
武王又让人叫来四弟周公姬旦。
姬旦说:“无罪的不杀,有罪的也不杀。不但不杀, 还要各田其田,各宅其宅!”
这简直和现代邓公的“马照跑,舞照跳”有得一比!
什么是“各田其田,各宅其宅?”
有田的继续耕种自己的田地,有房子的继续住自己的房子!
说白了,就是保护商人的私有财产。
只要投降的商人,不管有罪没罪,不仅不杀,还要保护他们的财产,保护他们的生活方式!这就相当于给投降的商人吃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
作为现代人,我们可能很难理解周公姬旦的伟大。
当时的商人对周公可是感恩戴德!
即使500多年后,殷商遗民的一个后代,孔丘孔夫子,谈到周公时仍然十分感念:“甚矣!吾之衰也,吾不复梦见周公。”(哎呀,我衰老了,再也梦不到周公了。)
所以,周武王听到姬旦的建议之后,“旷然若觉天下之已定!”
豁然开朗,感觉天下已经平定了!
03,周武王采取的措施
武王几乎全盘采纳了周公旦的建议。
第一,命令召公释放箕子出狱,命令毕公释放被关押的百姓出狱,表彰商朝大臣商容。
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因为屡屡犯颜直谏而被纣王投入大狱;商容是纣王的大臣,也曾很多次劝谏纣王,为纣王所不容。
这一举措极大地分化了殷商遗民,争取了原纣王的对立面。
第二,分派各路大将,打败殷商勤王之师。
太公望(姜子牙)北征,打败党方戏方。
候来打败靡国、陈国。
伯算讨伐卫国。
……
这些胜利初步稳定了混乱的局势。
《逸周书.世俘》
第三,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于殷。
史书是这么记载的:“封商纣子禄父殷之馀民”。《史记.周本纪》
这里封给禄父的“殷之馀民”,是所有投降的商人吗?
显然不是。
在朝歌周围,武王立刻封建了三个诸侯:朝歌以北建邶国,以武王的弟弟、文王第八子霍叔姬处为国君;朝歌以南建鄘国,以文王第五子蔡叔姬度为国君;朝歌以东建卫国,国君是文王第三子卫叔姬鲜。
这三个诸侯国称“三监”,监视留在朝歌的殷商遗民。
这三监之国,居民全是周人吗?
不可能,周人总共才十几万,哪里有这么多的人分!肯定有很大一部分是商人。
以后陆续封建的诸侯国,包括姜子牙的齐国,姬伯禽的鲁国,召公的燕国,都会带着一部分商人随行。
这些商人,离开了故土,来到了完全陌生的地方,面对着完全陌生的、很多时候甚至是充满敌意的邻居,只有和周人紧紧团结在一起,才有机会生存下去。
箕子也被封建了!封到哪里呢?朝鲜,今天的平壤一带。
你说流放也罢,分封也罢,反正是带着一些商人远远地离开了。很难想象箕子能够一个人千里迢迢前往朝鲜!
这还没完!
武王的第四个措施是:营建成周(雒邑)。
成周相当于周人的副京。镐京称宗周,周人祖宗的埋葬之地;雒邑称成周,“周道初成而王所都也!”
谁来营建成周呢?
领导者是周人,这肯定没错。
有个词汇,叫“雒邑之囚”。
周武王入朝歌,当天晚上就抓了一百多商人贵族,以后陆续被抓乃至被杀的,肯定更多。对上层的顽固分子,历朝历代都不会特别客气!
这些俘虏,除了一部分罪大恶极的带回镐京斩断手脚祭祖献俘外,绝大部分都被关在雒邑!
可以想见,营建雒邑的主要劳动力,正是殷商遗民。
“迁殷顽民于洛,并屯兵八”。
周公在洛阳驻扎“八师”,用意就在于此:威慑东方,看管俘虏。
“雒邑之囚”经过一段时间的归化改造之后,大部分都被释放。不过,这应该是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封微子于宋之后的事情了。这个时候,周人已经完全掌握了天下的局势!
综上所述,武王封武庚于殷,只是暂时的绥靖之策。并且,武庚受封的“殷之馀民”,是经过层层分化、瓦解、剥离的商人,已经失去了反抗周人的实力。
武王姬发终于可以放心地班师回朝。商人现在只是一只被拔了牙齿,钳了利爪的病虎,不足为虑了。
▎Ⓝ周武王为何将商朝遗民聚集一个地方建立诸侯国,他的目的是什么?
商纣王帝辛出去打了一波野,回来一看,家被人家给偷了!他立马组织军队,和周武王姬发的大军展开决战,史称牧野之战。
一场大战过后,商纣王兵败如山倒,而周武王正式夺取朝歌,灭亡殷商。虽说商纣王被灭了,可殷商还有不少遗民,该如何处理他们呢?
周武王和弟弟周公旦商量了很长时间,最终决定支持周公旦的建议,以殷治殷,将商朝遗民迁徙到了河南安阳,同时让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负责管理这里。
那么问题来了,周武王为啥要这么做呢?他难道就不害怕殷商遗民们组织起来,反抗周朝的统治吗?
一、保住前朝遗民,那是规矩。
没办法,自古以来都是这么干的。晋朝以前,就不存在斩草除根的事情。我们很熟悉的秦始皇,他在灭亡六国以后,也没有说把六国宗室都除掉,反倒是安置在各个地方。
其实这就是那个时期的规矩,他们觉得对前朝遗民妥善安置,不仅可以赢得好名声,而且可以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一条后路。
谁能保证自己的社稷能万代永流传呢?你今天对人家赶尽杀绝,将来就不怕别人对你也这么做?因此上古时期的人,是很讲究的。
比如说夏朝建立的时候,尧舜的后代,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尧帝的后人被分封在唐地,因此又被称为唐尧。舜帝的后人,被分封在虞地,因此又被称为虞舜。
哪怕是成汤击败夏桀以后,也没有杀掉夏桀,而是将其流放到了南巢,夏朝的部分族人,也就跟着到了南巢。还有一部分族人则定居在了山西。
由此可见,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前,历代对前朝的宗室遗民,都没有赶尽杀绝。周朝又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朝代,周武王又怎么会对商朝遗民下手呢?
二、遗民不好管,还得他们自己人才行。
说实话,要想保住面子,遵守规矩,就必须要留下这帮商朝遗民。可问题是,商朝这帮遗民可都是带着国仇家恨的人,你觉得周朝能管得好吗?
别的不说,这帮遗民多数都是商朝的上等贵族,他们享受着商朝统治下,带来的既得利益。如今这些利益被剥夺了,你觉得他们不会报复吗?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此外,大量遗民的家中男丁,为了保卫商朝,和周朝军队发生战争,最终死在了战场上。这些人对周朝是不是也充满了怨恨呢?
如果把这些商朝遗民散落地安置在周朝都城或者各地,极有可能成为各种不安定因素,周武王必须要考虑这一点。
既然派谁去管都不合理,倒不如让商朝人自己管理自己。给他们划出一块地盘,也就是殷商故地安阳,让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自然就不会出去闹事了。其中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自然是最好的人选。
三、周武王就不担心这帮人拧成一根绳?
担心啊,周武王对这帮人还是非常戒备的。虽说是殷人治殷,但周武王还是对殷商遗民做了妥善的监督安排。
首先,周武王在朝歌的东边设立管国,将自己的弟弟管叔鲜封为管王,负责镇守此地。其次,周武王在朝歌的西边设立蔡国,将另一个弟弟蔡叔度封为蔡王,负责监视朝歌。再者,周武王在朝歌的北边又设立了霍国,将弟弟霍叔处封为霍王,监视商朝遗民。他们3位都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文王的儿子,有他们在殷商故地镇守,周武王别提多放心了,压根就不用担心武庚会发动叛乱。他们也被称之为三监。
不过这种安排结果还是出了麻烦,周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成王年纪太小,因此由周公旦负责辅政。
这下周朝内部炸开锅了,尤其是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等兄弟,死活不支持周公旦作为辅政大臣,因此他们挟持了武庚,发动了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整件事当中,武庚都非常无奈,可以说他是被三监挟持着发动反叛的,压根就没有自主权。三监的小心思很明白,如果事情成了,那就杀掉武庚,表明他们为平定叛乱做出了贡献,如果不成,那就把所有罪责都推给武庚,让他做替罪羊。如果战事一直拖延的话,也能让周公旦意识到,他们三监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在朝中给他们留个重要的位置。
没想到周公旦不吃这一套啊,连消带打,一顿操作,把三监之乱彻底平定了。武庚作为替罪羊自然被处死了,同时被处死的还有管叔鲜。而蔡叔度只是被流放,霍叔处只是被贬为庶民,3年内不得录用。
四、殷商遗民后来怎样了?
很明显,周武王设立的三监监督殷商故地的计划,宣告破产了。谁能想到他们4个能聚在一起对抗周朝呢?
此后项羽在灭掉秦国以后,其实也在秦国故地设立了三个诸侯王,负责镇守秦国故地,顺便监视刘邦。道理是一样的,结果也都以失败而告终。
武庚被杀以后,殷商遗民中,但凡追随武庚一起发动叛乱的人,基本都被抓了起来,美其名曰是接受管教去,实际上则是成了囚徒。
至于殷商剩下的遗民,则主要被分成了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分给了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微子启还有一个名字叫宋微子,因为他是宋国的开国之君。当年武王伐纣的时候,微子启没有参与反抗,而是主动投靠了周武王,这才得到了分封。
第二个部分,则被分给了周成王的叔叔康叔封,康叔封在殷商故墟建立了卫国。卫国也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出了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商鞅,他原来被称为卫鞅。
这么一来,殷商遗民就被周公旦以另外一种方式给摁住了。简单来说,就是把出头鸟都给打掉了,剩下的乖乖仔,被分成了两半。一半依旧秉持以殷治殷的方针,另一半则彻底成了周王室的臣民。
▎┞周武王为何将商朝遗民聚集一个地方建立诸侯国,他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上古时代的一个规矩,也就是善待前朝的王室贵族,称作是“二王三恪”。
周武王伐纣,周朝取代商朝之后,册封黄帝后裔在蓟,尧的后代在祝,舜的后代在陈,这是所谓的“兴灭国,继绝世”的意思,这些诸侯不需要对天子行臣礼,只需要用宾礼。
与此同时,周朝虽然取代了商朝的江山,但是殷商的遗族依旧受到了礼遇。
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被册封在殷地,让他管理殷商故地的民众,也就是“以殷治殷”,在册封武庚的同时,周武王还将自己的三个兄弟,分封在殷地周围,称作“三监”。
这种对待前朝王室贵族的规矩,缘起于上古时期,像是虞舜继位之后,就让尧帝的儿子丹朱作为自己的“宾”,称作是虞宾,并非是臣子。
而到了夏朝的时候,丹朱仍旧受到册封,在唐地,舜的后代商均则被分封在虞。
周朝建立之后,虞舜的后裔、夏朝的后裔与商朝的后裔,都绶带这样的册封,称作“三恪”。
从上古时代开始,就没有将前朝王室给斩草除根的规矩,甚至于还是要善待才是正确的,因此周朝建立之后,商王朝的王室后裔,也不能苛待,反而还需要善待才可以。
周朝的都城位于关中地区,也就是丰镐之地,而这个地方对于东方中原地区的管束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在周王朝建立初期,更加薄弱。
而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让殷商王室后代,继续对殷商故地进行管理。
但是,让殷商自成一国自己管理自己,还是非常危险的,万一作怪的话周朝也疲于应付,所以周王室分封了三位宗亲在殷地周围,对其进行了监视。
武王驾崩后成王继位,周公旦摄政,而东方的三监也是武王的兄弟,对此产生不满,由此联合武庚发动了著名的三监之乱,好在被周公旦所平定。
三监之乱被平定之后,管叔被斩,蔡叔被放逐,武庚也被斩,周王室开始大规模兴建成周,并且册封商纣王的兄弟微子启继承宗祧,建立宋国。
跟《封神演义》等当中完全不同,当年周朝取代商朝并没有绝对的压倒性优势,而是趁着商朝东征,联合众多诸侯钻了空子,因此周朝的统治根基也比较薄弱。
周朝初期,东方的殷商势力庞大,还有东夷各部族,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周朝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是无力直接对于殷商之地进行管理的,只能采取以殷治殷的法子,更何况按照传统,周王室也不能把商朝后代怎么样,所以要将其分封在故地。
▎⇤周武王为何将商朝遗民聚集一个地方建立诸侯国,他的目的是什么?
可能跟惯性思维有关吧,武王伐纣杀的是商朝的君主纣王,而不是灭亡商朝,或者说,天下共主商朝灭亡了,诸侯国商国还在。
就像元朝灭亡了,北元还在,明朝灭亡了,南明还在,
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他攻打的是纣王,挑战的是天下共主这个身份,想取代天下共主的地位,他成功的杀了帝辛,取代了地位,商朝灭亡了,没有灭亡商国。
一个没有这个实力灭亡商朝,二个这是跟商朝的贵族谈好的条件,商朝贵族,纣王的亲哥哥微子等人当带路党,带着周武王攻打自己的国家,事成之后,杀了纣王,保存商国,封微子为宋国国君,纣王儿子武庚继承商国。
所以,周武王成功之后,取代了天下共主的身份,让武庚继续统治商朝京畿周围的地盘,成了诸侯国,
而周朝到了后来肯定就不是简单的杀了纣王就可以,目标是灭国,于是派三个宗室重兵镇守武庚,围困武庚,也可以认为是逼反武庚,好名正言顺的攻打他。
只是万万没想到,被反套路了,发生著名的“三监之乱”,周朝的三个姬姓诸侯国,都是天子的叔叔,也当了带路党,带着武庚,还有50个诸侯国,攻打周朝。
这50个诸侯国,是依附于谁呢?显然是武庚,说明商朝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周武王为何将商朝遗民聚集一个地方建立诸侯国,他的目的是什么?
周武王对殷商后裔采取的是“分而治之”的原则,殷商王室被分封到宋国,殷商百姓被分封到卫国。
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也是道家贵族的杰出代表,更是儒教的创始人,他一手推动了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成为政教合一的第一个儒教教主,天子至尊,也推动周王朝从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
皇天(道)无亲,惟(儒)德是辅。
这是周公旦的卓越的政治智慧,他把“皇天”作为了国家统治根源的“道”(方法及途径),其目的是以“德”为核心从奴隶中选拔一种新人满足辅助“皇天家”(道家)的需要,那就是“儒家”。而“儒家”已经其宗教载体“儒教”的存在,就意味着周王朝由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
商王朝的后裔,同周王朝一样,都是属于贵族阶层,周王朝将其进行了“分而治之”,殷商王室贵族被封为了宋国国君,由奴隶主变为了封建贵族,而其统治的国民,则是周王朝通过“德”的宗教活动从奴隶中选拔产生,而殷商百姓贵族则成为了周王朝派出贵族统治下卫国的臣民,所谓“卫”,就是“保卫周王朝”的意思,所以这个诸侯国天然就拥有一定的精兵强将,以拱卫周王朝。
奴隶的主产区是山东的东夷大地,是蚩尤九黎部族被炎黄百姓联盟击败的后裔,周王朝派了政治核心鲁国的周公旦进行选拔“儒家”,而派了军事核心齐国的姜子牙率领“兵家”进行镇压抚慰,所以东夷大地、山东大地、齐鲁大地,根源都是与“儒家”离不开关系。
这样,殷商王室的后裔就被源源不断的儒家平民力量所包围,已经没有反抗的能力,成为了周王朝的一个诸侯国。
殷商百姓的后裔则在卫国的军事力量镇压下逐渐丧失斗志,成为了周王朝的粉丝。
为什么可以有孔子是“鲁国人”的说法,又有“宋国人”的说法,其原因就是他是“鲁地从奴隶中选拔产生的初代平民或其后裔组成的宋国人”。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