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要达到多少,才比得上八十年代的“万元户”,你超过了吗?
▎❒资产要达到多少,才比得上八十年代的“万元户”,你超过了吗?
1980-2020,40年间,货币通胀超1000倍。
也就是说,从货币发行量角度来看,80年代的万元户 = 2020年的千万大户。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背后,印钞能力也在全球名列前茅。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超218万亿元,而这个数字在1980年,仅有0.184万亿,短短40年,增长1188倍。
所以,按照货币总数来看,1980年的万元户,到了2021年,至少得坐拥千万了。
改革开放这几十年,财富早已经经过数次重新分配,如今的千万户,早已不是当初的万元户了。
而大多数过来人,除了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以外,更多的是对于通货膨胀的重新认知,对于物价上涨,资产价格上涨,尤其是房价上涨的新认知。
货币超发是非常恐怖的,但货币超发背后的财富机遇,是我们应该去牢牢把握的。
我们要庆幸,现如今还没有出现彻底的阶级固化,还有很多行业享受着超发货币的红利,一旦出现经济滞胀,或者是通货紧缩,那么普通人翻身的机会,就更少了。
至于通货膨胀问题,不管你想与不想,都是要去面对的,至于货币通胀和物价通胀,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了。
货币印发是一把双刃剑,总有人把握住了机会“抢”到了钱,也一定有人的财富会被动稀释,找对方式很重要。
物价涨幅变化
我们先看看物价这40年的变化。
1980年,大米的价格大概在0.15元/斤,2020年,大米的价格在3元/斤,涨幅约20倍。
1980年,猪肉的价格大概在0.8元/斤,2020年,猪肉的价格在16元/斤,涨幅约20倍。
1980年,蔬菜的价格在0.03-0.05元/斤,2020年,蔬菜的价格在3-5元/斤,涨幅约100倍。
单从吃这方面来看,物价的总体涨幅并不是特别大,至少相比货币总量1000倍的增长来说,并不夸张。
所以,CPI也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据,基本上是完全真实有效的。
如果按照人均货币持有量涨幅1000倍,物价平均涨幅在30-50倍来计算,总体的生活质量应该有了非常大幅度的提升。
这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居民人均的财富增长还是相对比较可观的。
物价总体的上涨,或者说生活成本的上涨,仍然在一个相对可控的范围内。
所以,别去抱怨什么菜价贵了,总体来说,衣食住行的价格上涨,远低于货币的增发量。
大众阶级总体的生活水平,其实是上升的,吃不上饭饿肚子的情况,正越来越少。
从这个角度来讲,货币超发给基本生活带来的影响是正向的,也是符合经济增长的。
工资收入变化
再看看工资收入的变化,总体的上涨幅度也是非常惊人的。
1980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是762元。
1990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是2140元。
2000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是9371元。
2010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是37147元。
2020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是97379元。
有些人可能会质疑这个数据的真实性,但如果你仔细想想,其实很合理,因为工资就是被平均的。
一个年收入三五百万的人,可以抵上百个年收入三万、五万的人。
是因为阶级的存在,导致了底层的人工资收入涨幅可能只有几十倍,而顶层的人,可能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
从总的数据来看,在这40年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累计增长了128倍,相比物价更高一些,但比起1000多倍的货币发行量,差距依然非常大。
所以,当你感觉靠工资买不起房子的时候,这个感觉一点问题都没有。
因为收入的增长,是用来匹配生活开支的,而不是用来匹配资产的。
资产的价格上涨,才是用来匹配货币的,这是底层逻辑。
而底层逻辑,才是导致很多万元户,却没有成为现在的千万户的原因。
楼市的价格变化
生活水平在上涨,工资收入在增长,但很多人却并不觉得自己过得好。
之所以有这种感受,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货币超发引起了一类资产的暴涨,那就是房价。
那么多大类资产的价格,上涨的幅度和通货膨胀相差无几,唯独房价平地而起,占据了非常大一部分的居民财富比重。
这就是为什么每次说到资产,必然提到房价。
如果按照货币体量来看,就更是夸张了。
当下中国的广义货币M2,2020年是218万亿,2021年预计是240万亿,但房地产的总市值预估超过400万亿。
也就是说,如果所有人都把房子卖掉变现,这个市场上的钱,远远不够买下这么多房子。
正因如此,很多人才会觉得自己的收入永远赶不上房价。
其实,大部分资产的价格增长,并没有房价那么夸张,而房地产蓄水池,确实已经透支了整体资产增值的空间。
而80年代的万元户,但凡在历史长河中,配置了房产这一类资产,基本上都能跑赢货币增长,达到千万的量级,而如果没有配置房产,那基本上就很难达标。
这就是货币超发带来的财富再分配。
按照原定经济计划,让少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实鼓励的是实体创业,让企业家先走上致富的道路。
而增发的货币,主要是用来提升整个市场的生产力。
但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了保持经济继续高速发展,于是采取了货币宽松的刺激计划,导致了财富再次分配。
大量超发的钱,不断涌入房地产市场,最终推高了房价。
原本,拉动房地产经济,是因为房地产产业链最大,能带动的实体企业最多。
毫无规划、但求更多的土地财政收入目标,加上市场上投机的热钱大肆炒作,还有银行轻松放贷的助长,导致房价失控般的迅速飙升,“掠夺”普通大众的财富。
这直接导致了一大批人,通过房产拥有了纸面财富,整体财富量级几乎是十倍的增长。
你可以说这是资产的魅力,也可以说是资产的残忍之处,因为对于那部分还没有资产配置意识的人来说,这个风口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
有一些人可能会反驳,房子的价格,并没有涨幅那么大。
从1994年左右,开始推出商品房,大部分地区的房价涨幅,也就在10-20倍,远没有货币增长的速度快。
但你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建筑业的发展,高楼平地而起。
说白了,原本都是6层以内的小矮房,有了电梯后,几十层的房子随处可见。
这几十年,房产市场的总体量其实是倍增的,然后再叠加房价的增长,房产总规模也就飙升了几十倍,达到了400多万亿。
北京、上海、深圳,可以说是一个小区一个小区的千万户,丝毫不稀奇。
虽说房子没法大量变现,但这些一线城市的流动性,还是相对较好的,资产折现率还是非常高的。
而那些没有房子的人,即便收入非常不错,也就成了一代房奴。
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现状,买房早几年,少奋斗十年二十年,晚了几年,可能就要多奋斗十年二十年。
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资产本身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和鼓吹房价涨跌,其实没有必然联系。
我们要做的是认清事物发展的本质,而不是在那边去争论一个资产现在的价格合理不合理。
有句话叫做,存在即合理。
我们能做的,就是想办法找到下一个可以保护财富的资产,让财富尽量能够跨越时间周期,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
关于资产配置
普通人该如何配置资产,去穿越时间周期,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不论是80年代的万元户,还是90年代的百万户,很多都被时代的洪流淘汰,阶级甚至不断地往下层掉。
就好像80年代如果你什么都不做,把1万元存进银行,当时有8年期存款,8年后可以拿回1.72万元,单利高达9%。
但即便如此,即便按照单利9%,40年存5次,1万元,也只能增长到15万元,都没跑赢20倍的物价涨幅。
简单地说,靠存银行去维持货币的购买力,是绝对不现实的,只能通过资产配置。
而资产配置本身,并不是让你去购买单一资产,毕竟房产致富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绝大多数押宝一类资产,企图达到跨越阶级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了。
我们最常规的去把钱存银行,作为底层的资产配置,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这部分的比例不能太高,建议不要超过20%。
从资产配置的原则来说,分散风险是首要逻辑,其次才是稳定增长。
所以,资产配比的划分,其实非常的重要。
当然,不同年龄段,配置的资产形式会因为当下的经济情况和家庭情况也会做一些调整。
但总体来说,资产配置还是会有比较标准的大众公式,去套用的。
如果抛开用于居住的房产不论,那么财富中20%是绝对安全,40%是相对安全,40%是相对高收益,是最合理的。
关于绝对安全,就不再做过多阐述,银行的存款、国债、保险,这一类都属于绝对安全的资产。
这部分资产保护了财富的底层,确保了不会因为什么大的危机导致没钱可用的情况。
而相对安全的资产,主要是房产、黄金、包括一些高信用背书的债券,以及一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
部分稳定的实体资产,加上中低风险的金融资产,确保了财富总体的稳定性。
60%的资产相对安全,可以说是确保了财富总体的安全度,而60%这个数字,我们又叫做生活品质替代率。
简单地说,当一个人的财富量级达到一定水平后,开销是相对固定的,和资产会存在一个差额,而60%这个数字,代表这部分资产就足够他维持当下的生活品质了。
那么,剩下的40%,就会被用于投资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方向。
这40%中,四分之一,也就是10%,最好是用于投资机会型配置。
所谓的机会型配置,指的是有以小博大的空间,但也有可能满盘皆输,分文不剩。
诸如比特币这个类型的资产,就属于机会型的资产,在价格很低的时候,价值不清晰,未来能值多少也是未知数。
同样的还有一些初创企业的股权,企业一旦成长起来,潜力无限,但很有可能也是竹篮打水,企业就这么黄了。
这部分的资产,需要做投资,但一定要控制比例,寻找10倍以上的投资机会,以小博大。
剩下的四分之三,也就是30%,用于投资权益类资产,以优质的股票为主。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是股票,又想骗我去炒股亏钱,当韭菜。
其实,你从经济发展和货币超发这一条路径去想,一定是有很多的行业,很多的企业吃到红利的。
而这部分企业能够和你产生关系的方式,就是股票了。
之前提到过,货币超发是一次机会,是财富再分配,而财富都进入了那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兜里,而你能参与到分一杯羹的,就是拥有这部分企业的股权,也就是股票。
但也很明显,并不是所有的股票都能让投资者赚到钱的,所以一定要去寻找优质的企业。
不要迷信炒股就是去炒价格,踏踏实实的去把钱分散的投资到一些你看好的行业和企业里,安安稳稳的赚点踏实的钱。
实再没有投资眼光,就去找一些历史业绩不错的头部基金,让基金经理去给你操这份心。
其实,权益类资产出现波动很正常,但总体来说,整个市场还是稳步向上,至少能跑出一定收益的。
原因是货币超发,一大部分是流入实体经济,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另一部分是流入二级市场,助推了股价的上涨。
尤其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消费概念,都是绝对受益于货币超发的。
资产配置的理念一定要有,因为未来市场经济发展增速在放缓,单一赛道的投资机会会越来越少,而且幅度也会越来越小,不可能再找出一个像房地产这样的品类,去充当如此大规模资金的蓄水池了。
所以,未来几十年,大概率都是资产配置的时代,都有需要我们去合理规划好自己的财富。
从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来看,最近5年已经下滑到了个位数,也就是说,财富增长如果能够达到8-10%,就能跑赢货币通胀,穿越时间了。
8-10%这个目标,虽说也不容易,但也不是特别难,还是很有机会的。
最后做个简单的总结。
从生活品质角度来看,收入增长>物价上涨。
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资产增长>收入增长。
这两句话,一定要牢记。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存钱的方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但如果想要在财富量级上有所突破,那就必须得配置资产,用资产增值来抵御货币超发。
当然,人生还有一条路,是可以直接逆袭的,那就是勤劳奋斗,并且靠知识去跨越阶层。
不论是创业成功,还是做一个顶级的“打工仔”,只要你比别人优秀,一样可以聚拢财富。
大部分超发的货币,还是流向了新兴领域,不论是互联网、新能源、高端制造,基本上都是享受到时代红利的,也是致富了一大批的人,改变了阶级。
即便抛开房产价值不算,还是有一大批人靠自己的真才实干,成为一个千万户的,时代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为什么不去把握呢?
与其成天抱怨货币超发,不如抓住时代赋予的财富机遇,进入钱多的领域去赚钱。
与时俱进的赚钱能力,是另一条穿越时间的保值路径。
▎↡资产要达到多少,才比得上八十年代的“万元户”,你超过了吗?
资产要达到多少,才比得上八十年代的“万元户”,你超过了吗?
假如现在你在农村里,随便拉住一个人问他:“在村子里存款1万元的家庭,算什么样的家庭?”
估计十个会有九个人,会以鄙视的目光看着你,并回答说:“现在有1万元,还算是钱吗,拿这1万元去县城买房子,只能买1平,拿这买车,只能买一辆摩托车。。。”
确实,现在的1万元的购买力确实不大了,也仅仅是一个农村老人半年多的生活费。但是在80年代,农民们要想赚这1万元,一个家庭需要付出几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实现。
不得不说,现在的“万元户”已经成为过去式,也成为了贫困的代表。而动辄存款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家庭,却成了80年代的“万元户”。
而随着日新月异,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今天,因此有问题来了:现在资产要达到多少,才比得上80年代的“万元户”呢?你超过了吗?李子来说一下:
至于资产要达到多少,才比得上八十年代的“万元户”,我在这里给大家讲述一下:
第一,我们先从80年代和现在的物价算起。
在80年代,别说1万元可以买到很多的东西,就连1块钱,在那时候都是大钱。所以我们从“衣、食、住、行”上来看一下,80年代和现在的物价情况:
主粮的价格:
白面
在80年代的那个时候,白面在0.12元一斤
现在白面的价格是115元/50斤
折合2.4元一斤,
是80年代的20倍左右。
大米
80年代大米的价格在0.14元,
而且还得有粮票才能买到,
现在大米的价格是2.6元一斤
是80年代的22倍左右。
小米
80年代的小米价格在0.18元一斤,
现在小米的价格在6元一斤,
是80年代的33倍。
肉类的价格
猪肉
80年代:猪肉的价格在0.85元,而且还得通过肉票能买到。
至于现在猪肉,今年要便宜一些,在15元一斤左右,但是也是80年代的19倍左右。
但是如果在去年,猪肉的价格在30元一斤,是80年代的35倍左右。
鸡肉
80年代:鸡肉价格在0.75元一斤
现在:鸡肉价格在10元一斤
价格是80年代的13倍左右
看来鸡肉的物价,还是比较便宜的
青菜的价格
感觉青菜价格要上天了,现在白菜价格是1.5元一斤
菠菜价格在5元一斤左右
菜花价格5元一斤
西红柿黄瓜的价格是6元一斤
而80年代呢:青菜基本上在0.02~0.05元一斤
现在的青菜价格是80年代的100倍。
出行的价格
骑(开)车
80年代基本上都是自行车代步,其花销自然是不多的
那时候除了买自行车花费200~300元外,基本上加油的花销为零。
现在家家基本上都是小车代步,其家庭买车的花费在10万元左右
加上油钱、保险、购置税、车船使用税、保养费等,每年在小车上,需要花费2万元左右。
所以,现在的开(骑)车,和80年代相比,其价格是80年代的300倍以上。
坐车
坐车虽然稍微便宜一些,但是和开车相比却也是不方便的。
那时候80年代的公交价格,在2分钱起步,按照距离收费。
而现在的公交价格,在2元起步,其价格是80年代的40~50倍左右。
旅游
在八十年代,从济南到北京大约在1000公里左右,其路程需要7天左右,而2个人全部的行程花费大约在90元左右
其中车票 28.6元,门票 2.5元,住宿 8.5元。
但是现在,2个人从济南做高铁到北京,7日日游至少要10000元以上了,其价格是30年前的100倍左右。
住房以及结婚的花销
住房
在80年代,没有去城里买房子之说,只要是农村里有房子,就可以轻易找到媳妇并结婚的。
所以80年代的住房:农村建造3间平房,基本上花费在1500元左右。
现在买房子:条件好一些的农村三去省城、市里买房子,价格大概是1.5~2.5万元/平房,每套房子150平房来算,其花费大约在200~400万元左右,
条件差一些的农村人,去县城买房子,其价格是8000元/平方,其买房花费在120万元以上。
即便是在农村里建房子的人,现在建设一套4间平房,带四合院的房子,也得花费40万元左右。但是来说,在农村建设房子的农村人,找媳妇的概率也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我们以住房来算,其价格是80年代的266~1333倍左右。
培养一名大学生
80年代:从小学到大学大约为140元。大学生毕业后,包分配。
而现在:幼儿园学费每年12000元,三年幼儿园花费5~6万元,小学到初中,每年花费0.8~1万元左右,9年花费9万元左右。
高中3年,每年花费2.5万元,三年花费7.5万元左右,大学4年,每年花费3~4万元,4年共花费12万元。
所以我们现在来看,小学到大学约30万+元左右,其价格是80年代的2142倍左右。
结婚花销
80年代: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其实花费并不多,其中有电器三大件(手电筒、收音机、电风扇),婚宴、婚房的等,大概需要:婚房1500元,婚宴150元,电器三大件500元等,共3000元。
但是现在:彩礼(15万)+房子(150万)+车子(15万)+装修(15万)+婚宴(6万)+……
这些加起开,应该不低于200万吧,其价格是80年代的700倍以上吧。
第二,我们从80年代的工资收入,以及现在的工资收入算起。
在80年代初期,工人的收入一般在30元上下,每天在1~1.5元左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到了八十年代末,一些好的企业,其工人工资已经有近千元的高收入了。
但是我们从80年代的平均工资来看,其统计数据显示:
1980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是762元
1981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772元
1982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798元
1983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826元
1984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961元
1985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1148元
1986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1271元
198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1459元
1988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1764元
1989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1935元。
由此来看,从1980年开始,全国工人平均工资每月在64元左右,到1990年工人平均工资每月178元,近十年间增长近三倍左右。
我们再看一下,最近几年的工资情况: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工人年平均工资在56339元,月工资在4695元。
2015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是61240元,月平均工资在5103元。
2016年,全国在岗职工合计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8993元,月平均工资是5741元。
2017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4318元,月平均工资是6191元。
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2461元,比上年增长11.0%,月平均工资是6871元。
2019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0501元,比上年增长9.8%,月平均工资是7541元。
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2020年平均工资97379元,比上年增长7.6%,月平均工资是8114元。
由此可见,从80年代初期到2020年,全国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从762元,上涨到现在的97397元,其工资上涨了127倍左右。
由此可见,从1980年开始,到2021年,现在的钱,也是越来越不值钱了。
其中,现在住房的价格,相对于80年代上涨了260倍以上,结婚花销也上涨了500倍以上。
但是粮食的价格,和80年代相比,只是上涨了20~40倍左右,而工人工资也是仅仅上涨了127倍左右,这也是相对于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上面。
可以说,现代人的主要花销,的的确确的是用在了住房、用车、结婚等上面。
那么,话说回来了
多少财富才相当于以前的“万元户”?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的权威学术研究报告:80年前的万元户,放到今天,你得有至少255万元,是80年代的255倍左右。
现在资产要达到255万元,才比得上八十年代的“万元户”,那么你超过了吗?
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资产超过255万元的家庭,应该有很多吧
毕竟现在的大街上,豪车也是随处可见,楼房也是遍地而起,仿佛都是“万元户”了。
可是,这255万对于普通工薪阶层而言,却是一个天文数字
因为在年薪3000~9000元的普通工人工资面前,很多普通工人,一辈子也不可能赚到这255万元,这么多的钱。
也达不到80年代“万元户”的水平。
写在最后:
在我小时候,觉得“万元户”是不可触及的梦想。由于那时候家里非常穷,连几百元都拿不出来,更别提什么万元了。
因为在我印象中,“万元户”家里不仅彩电可以看、也有幸福250摩托车可以骑,真的。
但是等我长大参加工作后,第一次赚了1万元后,却突然觉得这1万元真的好毛,毛的让人看不到,住个院、买个家用电器就没有了。
▎∯资产要达到多少,才比得上八十年代的“万元户”,你超过了吗?
M2的扩大可大致确定一个排位。1980年M2为0.18万亿元,2020年M2为218.68万亿元,M2扩大了1215倍。从M2的角度来看,当时的一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215万元。1980年9.9亿人,2020年14亿人,从人均占有货币的角度看,1980年是186元,2020年是15.62万元。增加839倍。从人均占有货币的角度看,当时的一万元相当于现在的839万元。如果从价值含量角度来看,由于2020年尚有外储3.2万亿,如果用6.4的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20.48万亿,如果从218.68万亿中扣除这部分价值为198.2万亿,人均占比14.16,这样与1980年比增加761倍。从这个角度去看,当年一万元相当于现在的761万元。另外一个方面,现在有所谓虚拟财产的概念,比如你的房产,股票市值,价值计入有重复溢价的部分(不可能大家同时卖出房产或者股票),所以现如今你的家庭实际价值都是小于估值水平,或者说你的家庭估值都是偏高的,水涨船高,当年一万元的价值相当于现今估值的一千多万就是一个合适的水平。
▎☞资产要达到多少,才比得上八十年代的“万元户”,你超过了吗?
八十年代的“万元户”,那绝对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豪,无数家庭羡慕的对象。但是时过境迁啊,现在的一万元,几乎每个家庭都能拿的出来。
想知道那时候的“万元户”,放在现在是什么水平,我们首先要弄清楚那时候的一万元,是怎样的一个购买力。
80年代的物价水平
1 . 粮食蔬菜肉类的价格
80年代,大米的价格是0.18元一斤。而现在的大米,最差的大概也需要2.5元一斤。
这当中的购买力差别就是约14倍。
80年代,猪肉的价格是0.93元左右。现在猪肉的价格,好一点的部位,一般都要在20元左右。
这当中购买力的差别约为21倍。
另外在蔬菜类的产品上,西红柿的价格是0.05元一斤。现在西红柿的价格,4元一斤左右。
购买力差别,约是80倍。
所以如果只是从粮食蔬菜上来看,80年代的购买力,约是现在的30倍左右。
那时候的“万元户”,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银行存款30万左右。
2 . 其它生活开销物价
水费,那时候是2分钱一吨。先在的水费,大概是4元左右一吨。
这当中的购买力,就差别了将近200倍。
电影票,那时候是2毛钱一张。现在电影票,最便宜的也要20块钱。
购买力差别,也是在100倍以上。
80年代,理个发只需要2毛钱。现在随便一个理发店,没二三十块钱都走不出来。
这当中的购买力,差别也达到了100倍。
所以,从粮食以外的,其它的生活来衡量。那时候的1万元,购买相当于现在的100万购买力。
“万元户”,就相当于现在银行存款百万的水手。绝对是家庭全国排名,前1%的水平。
3 . 电器类产品
可能很多人会说,80年代,像电视、通讯大哥大之类的都是天价,比现在的价格都要高。如果单从这方面对比,岂不是那时候的1万元,还没有现在的1万元购买力高?
没错,那时候的电器类物品都很贵,但是只是占极少数的部分,不具有代表性。而且那些东西,也不是生活必需品,只有少数人家才能拥有。
最好的比较,其实就是职工收入
80年代,工人平均工资水平,都在30元左右。而且那时候,一个月30块钱,就可以养活一家三口。
而现在,想要养活一家三口,需要多少钱?
农村小县城里,至少要3000元以上。稍微大一点的城市,需要5000元左右。如果是在一二线大城市,那至少也需要七八千块钱。
我们取个平均值5000元,这当中的购买力差别,在150倍以上。
那就是说,80年代的万元户,至少相当于现在银行存款150万的家庭。
最重要的是,80年代的1万元和现在的150万,能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不同。
那时候人们普遍都很穷,但是生活得很快乐。没有攀比心理,生活虽然平淡,但是却很幸福。
“万元户”,那就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有钱人。如果那时候有媒体的话,哪里出了个“万元户”,绝对都能引起轰动的。
可是现在,150万,真的是啥也不是,很平常。即使你拥有存款150万,也不见得就有多幸福。
房贷、车贷、孩子教育、父母赡养,压的很多人都喘不过来气。永远在加班,永远没有休息的时候。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80年代,结婚取个媳妇,几百块钱就足够了。
而现在结个婚,要买房子,车子,还有高昂的基金。
150万只够一个房子全款,如果在大城市,只是一个首付钱而已。再装修一下,十几万又没了。如果还要高昂的彩礼,那结一个婚,没有个大几十万,就搞不定的。
虽然从购买力上来说,80年代时候的万元户,相当于现在的百万存款家庭。但是从人生的幸福程度上来说,可能现在500万存款,都不一定能达到当年“万元户”的幸福。
▎〓资产要达到多少,才比得上八十年代的“万元户”,你超过了吗?
这种题无论咋变,告诉大家一个恒量:粮食价格。八十年代,一斤大米一毛五 ,现在一斤好大米四块五,这么算,当时一元钱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三十倍。所谓万元户 就是家庭年收入达到或超过一万元的,按照一比三十计算,那就相当于现在的家庭年收入三十万。也就是说,你家庭年收入达到三十万了,生活水平购买能力基本就和当年的万元户差不多了。可能要有人会说,年入三十万很多,当年万元户可是凤毛麟角,别忘了,之所以当年万元户显得珍贵,是因为我们国家整体都非常贫困,人均GDP和现在的阿富汗相当,所以,在今天的阿富汗你年收入三十万是啥感觉,就是当年万元户在社会上的感觉了。而现在大家普遍都富裕了,自然等值当年万元户的人们也就泯然大众了。
有人会说,八十年代房子比现在便宜了不止三十倍。那好,八十年代一台黑白十二吋电视机还要五百元呢,现在让你花五百买个那样的电视,你干吗?随着时代的发展,物价不可能完全恒定发展,有的会便宜有的会贵,有像房价那样一开始无人问津后来恨不得一夜一飞冲天的,也有当时金贵无比 现在甚至干脆就销声匿迹了的,比如随身听、汉显、胶卷照相机,除非古董商,一般人不会去追那些玩意,而房子这些年绑定了太多并非自身的属性,所以才会畸形增值。而粮食则不同,无论汉唐,宋元还是明清现代,粮食是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资,用它来衡量物价指数和财富等级,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
推荐阅读:
家里小卧有台老式电视,有WIFI无网线布置,不想办有线电视,怎么看网络电视?
乌鲁木齐的经济适用房是怎么申请的,都需要什么条件,经济适用房有90平米吗?
上一篇:空调里面的空调制冷剂多久换一次?
下一篇: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怎样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