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的越多,错的越多,还不如不干”,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干的越多,错的越多,还不如不干”,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干的越多,错的越多,还不如不干”,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显然,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尤其在机关,出现这种现象的概率和可能更大,让真正干实事者受到的伤害也更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就在于,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不可能把什么事都做得十全十美,不可能把每个问题都考虑得那么细致周全,更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得完美无缺。
而面对干实事者极其认真做事、踏踏实实工作,那些吊儿郎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者,就不乐意了。所以,当别人在做事时,他们就戴着一副有色眼镜,到处在挑刺,在找问题,试图以这样的方式,让做事者也停下手中的事,让做事者得不到好处。
虽然不是每个挑事者都能达到目的,都能让做事者受到伤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确实有不少做事者受到了伤害,甚至因此而受到处分等。如此一来,就会让那些勤勤恳恳做事者的情绪和热情都受到严重打击,做事的人会越来越少,混的人则越来越多。为什么说机关效率低,为什么要在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就是因为干事的人受到伤害,不干事的人又得不到处理的原因。
所以,中央号召要为敢担当的人撑腰,要鼓励多干事、多担当,要容忍失败,尤其是创新过程中的失败,包括改革过程中的失败,就是为干事担当者撑腰,就是要让愿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者到属于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展示能力。一旦这样的风气形成,各方面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幅提升,工作水平也会大大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就会越来越明显。
▎◃“干的越多,错的越多,还不如不干”,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昨天休息带儿子出去玩,接到领导电话,问我某件事情是不是经我手办的。但每天经我手的事太多,乍一问我也糊涂了。
然后是一顿批评:出事了,现在某件东西找不到了,系统也查不到流水,你当时为什么不上报?东西沒了,客户这边着急要,你说怎么办?你不能这样工作……
我的心情乱极了,一边是儿子在边上缠着让我让我打开零食,一边是领导电话那头的审判,真是冰火两重天。
当时脑袋一懵,组织一下语言想要直接怼回去。也许是定了下神的原因,竟让我想起了领导说的是哪件事。
说起来很简单,这件是我管了闲事。同事入库,找不到货,我查了流水,货已发走。于是带他找到当时发货的另一个同事,核查无误后负责入库的同事便入了帐。
领导现在问的货与我当时处理的是同一件东西不一个批次,因为时间长了,批次我是记不清了,又因为休班,无法立即登入系统查实,算是无妄之灾。
于是我对领导说了一遍经过。关健突出两个重点,1.当时我的做法完全符合流程。2.这事并不是我份内的。
终于,领导姗姗地挂了电话,我也没了玩的心情。
我在单位干了七年,同事们之间一直传着一句话:“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一直以来,我也思考着这句话的正解。
我想,领导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当一个同事工作有难处时,他不去找直属领导汇报解决,而是求助于一个无权无职平时并不要好的同事,这说明了什么?做领导的一有问题,不查访事情来龙去脉,主观地把管闲事的劈头盖脸说一顿,这种做法是否有待商榷?
我算是脾不坏的,遇到个不给面子的直接上怼你又有个什么话说?!
但话说回来,当事情发生了,能做就做,不能做就婉拒。一切按流程来,麻烦自然找不到你。
▎✔“干的越多,错的越多,还不如不干”,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我上家公司的同事老夏,有一段时间工作特别忙,期间还犯了几次错误,在一次会议上,老板点名批评了老夏,老夏当时低声抱怨了一句:“做得多,错得多”,老板听到后顿时脸色一变:“你说什么?你意思是只有你事情多?还有你就不能细心点?”其它几个部门的人员也脸色不好看了,他们心里面想“难道他觉得我们都没什么事情?”老夏就这么一句话,把在场的人全得罪了。
“干得越多,错得越多,还不如不干”这句话显然是错的,就好比是“吃得越多,拉得越多,简直浪费粮食,还不如不吃”这句话一样,难道我们能不吃东西吗?在职场上也一样,我们能不干活吗?答案是否定的,别说不干了,就是少干点老板都不会放过你的。
之所以有人说出这个句话,一方面反映出该公司对员工的价值观错了,认为不出问题的员工才是优秀的员工,出了问题就认为是天大的事情,就会对出问题的员工横加指责、处罚,于是,员工就会出现推诿扯皮,能少干就尽量少干,能不干就干脆不干的不良风气,其实,出现这种不愿干事的风气比员工做错事给公司带来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员工的心态有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就归咎于自己做得多,认为别人做得少,并没有好好反省真正的原因在哪里,很可能真正原因就是自己的工作方法有问题,而且出了问题还不懂得及时补救,也不懂得吸取教训,一旦出错多了、问题闹大了,就会受到领导的批评,那自己就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就可能说出“做得越多,错得越多,不如不干”这样的话。
综上所述,员工说出“做得越多,错得越多,不如不干”这句话是有原因的,但无论是何和原因也不能抱有这样的消极情绪,有了这种消极情绪的危害性比出错本身还要大,这样下去整个公司都会养成推诿扯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不良风气,如果不及早整改过来,公司迟早都会被弄垮的!
▎|“干的越多,错的越多,还不如不干”,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乍一看这种消极思维,大家肯定会口诛笔伐,但我们不能只看这种行为的表面现象,其背后有它存在的土壤和原因。大部分发这种牢骚的职场人士都是遭遇过套路后的老司机。
见到消极思想就跳出来批判,碰到负面牢骚的人就赶紧灌鸡汤,这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如果易地而处,也许有的人早成了职场刺猬呢。所以对这种“多干多错,不如不干”的消极状态,我们也要分不同层次来看:
第一种:没有担当的油条。
这类高举“干的越多,错的越多”口号者,大多数是天生油滑,不肯挑担子多做事,就借用职场上的这句“名言”来逃避责任,对此我们是应该鄙视和批评的。他们为了让自己少做工作,无视事实黑白乱造舆论,这就是职场上所谓的人灾了。
对于这种职场人士,每家公司都不欢迎,他们不但到处给他人传染负能量,还堵死了自己的职场前途。懒惰和不负责任是最不可要的习惯,这种职场人士最容易被淘汰。
第二种:热血变得凉凉的人才。
这种情况往往很常见,一个曾经鸡血沸腾的人才,在职场中斗志昂扬地折腾几年,变成了牢骚满腹的愤青。这固然有人才自身的一些原因,但更多的问题是出在他所处的组织。一家组织氛围不健康的公司,往往就会造就这种“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不良现象。
如果做多做少一个样,升职加薪不靠业绩,喜欢鞭打快牛,妒贤嫉能成风......在这种组织环境下,再热的血也会结冰,再能干的人也会装傻。被套路过的职场人士,往往是不得不变得消极,以适应身边的不良氛围。对于这种无奈之下和光同尘的人才,组织如果重用起来,完全就不会这样。
第三种:借此避坑的智者。
以我的职场经验来说,一个人工作拈轻怕重肯定不可取,但过于积极用力过猛也是不明智的。我们随处可见,那些每天忙碌拼命的人,往往经常得罪人,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作量。成为职场上的救火队员是可悲的,我们没有理由帮那些旁观者承担工作,然后任由他们在边上给你挑刺。
所以,那些有卓识的前辈就会体现出两种行为,一是完美认真地搞定自己的工作任务,不给别人找麻烦的机会;二是用“少管闲事”为理论,拒绝参与职场上那些垃圾工作,少做出力不讨好的事。他们说的“多做多错”指的是并非自身职责内的一些闲事,为的是让自己不会处于遭到嫉恨的境地。
总之,对于职场上“干的越多,错的越多,还不如不干”的行为是我们不提倡的。但除了个别人以此为旗帜逃避工作责任外,大部分发出这种牢骚的人都是被组织内不良的风气影响成这样的。我们身在职场,该自己做的事还是要积极完成,不该惹的闲事或垃圾工作,不妨“少做少错”。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讨论留言。我是职场本纪,笃行职场十几年管理人士,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关注我分享更多职场智慧。
▎➜“干的越多,错的越多,还不如不干”,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能者多劳。干的多了,难免出错。干的少,或者沒事干,出差机率小,甚至零失误。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失误不是拒事推责的由头。凡事均有不周,干事担责,但有了历练。
人的成长进步,就是从陌生到内行,从不懂到熟悉的过程。做了可能不对,不做永远不会。
干事多失误,老挨说。而不干事反倒没有毛病,看似管理弊端,实则符合常理,也非管理层主观所愿。
任何一个社会和经济组织,均有自已的四梁八柱。出彩撑门面必然依靠这类骨干。只有把重要的事交到他们手里,才会有所成果。
活干的多了,总会有疏漏,有失误就会有损失。做事漂亮,应所应当。出了问题,板子打上。
做事讲担当,得失都正常。不能因为惧怕失误而躲避做事,更没必要羡慕那些能力不足,无事可做的人。
没有事做,多为做不了事。无事可做,养尊处优,少了批评,多了烦恼。不让你做,定没资格,是不能胜任,拿不起来。
没事做,连出错的机会都没有,何谈表彰奖励呢。不出差错,也远离了成功。这种煎熬远比因错受罚难受得多。
能干事,是掌握了资质,更是具备了潜力。受到责罚是你敬业投入的不够,而赐予担当则孕育着未来的希望。
要成事,多干事。有事干,才历练。不做事,瞅着看,不是不想干,而是没事做。
干事出错多,成功机会多。没事不出错,机会也渺茫。
宁肯出差错,不能没事做。立足之本,还是能者多劳,能做多为。
------------------
推荐阅读:
上一篇:极度焦虑,你会怎么办?
下一篇: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怎样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