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唐代宗李豫?
▎✮如何评价唐代宗李豫?
唐代宗(李豫,727年1月9日-779年6月10日),生于东都上阳宫,唐肃宗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公元762年即位,
李豫初封广平王,后进封为楚王,并被唐肃宗任命为兵马大元帅,统兵收复两京巧妙诛杀奸臣李辅国,李豫也平定之安史之乱以来叛乱,实白姓免除兵灾之苦
李豫在位期间,改革漕运、盐价、粮价等,
,古人称李豫为“古之贤君,未能及此”的结论,说明李豫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如何评价唐代宗李豫?
《旧唐书》给他的评价为“贤君”,这评价是极高的了,但我觉得这“贤”应该多半指的是他宅厚仁心,离“明君”和“能君”尚有一定的距离。倒是这《新唐书》的评价要实际些,“代宗之朝,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
这无疑是客观的评价。评价历史、评价历史人物,并非仅仅建立在国家的昌明兴盛之上,而是要根据所处的时势而定,这样才能客观地给予正确地评价。
李豫三十岁之前,过了一段相对平静安逸的日子,为何这样说?朝中奸臣当道,杨国忠和安禄山都不是好惹的人,太子府不就是因为这样,在那些年过得十分颓废的吗?怎么还说那段日子平静又安逸呢?因为就算杨国忠通敌卖国,但是他只是为了求得钱财和权势,并没有夺取皇位的野心,也知道只有大唐朝在,他的金钱和地位才有所保障。反观安禄山,他是胡人,在唐朝为官,得到玄宗的赏识,还拜玄宗宠妃杨贵妃为义母,常年在范阳一方,俨然就是范阳之地的帝王,藏匿了许多的兵马,他想要的是取代玄宗,自己做皇帝。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他联合史思明,掀起了安史之乱,使得唐朝被战争包围,民众生活开始走下坡路,对唐朝之后的发展都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李豫和建宁王李倓跟随玄宗一起到蜀地避难。逃亡途中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马嵬之变,李豫就是其中的人物之一。杨贵妃死后,李豫的父亲李亨决定和玄宗分道扬镳,他心中清楚,自己逼死了玄宗的爱妃,与自己势同水火,自己只能带着士兵另谋出路。李亨到达灵武以后,登基为帝,并开始领导平定安史之乱的相关事宜,这一切行动,李豫都是积极分子,也立下了很多功劳。
李亨继位后是为唐肃宗,最开始他想让颇有些威望的建宁王李倓来当天下兵马大元帅,江湖谋士李沁却反对道:“建宁王李倓确实是将帅之才,而且还十分贤能,但是您的长子李豫却是长子,有容人的肚量和君主的气度,现在还没有封他为太子,这次军功就当做是他成为太子的阶梯吧!”于是唐肃宗最终立李豫为元帅,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人物。
李沁和广平王李豫一起处理军中事务,二人配合默契,当时唐肃宗将很多权力都交给了李豫,李豫一时之间权力十分巨大。唐肃宗的宠妃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在政变中立下大功,两个人联合起来,在朝中的气焰很是嚣张。广平王李豫和建宁王李倓都察觉到了两人对权利的追求已经有所不满,对他们产生了戒备心理。可是二人最终还是没能阻止李豫继位,李豫继位成为了唐代宗。
李豫一继位就委任奉节郡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所谓“国之大事,戎马为先”,李豫想尽快的平定安史之乱。李豫为了解决前面两位皇帝留下来的遗留问题,为那些冤假错案平反,他为弟弟建宁王平冤,先后追封建宁王为齐王、承天皇帝。还将被废黜为庶人的王皇后、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等恢复了封号,对受了冤屈的臣子也进行了昭雪。但是唐朝内忧外困的局面已久,仅仅用这种平冤昭雪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如果李豫一直坚持下去,说不定也能开创出一番新的局面,解了当时的困局。但是朝廷局势复杂,这种事情调查起来又十分麻烦,其中的困难程度很难估计,所以只是浅浅的大刀阔斧了一番,并没有长久地实行下去。
李豫在位期间做的大事分别是改革漕运、改革盐政、改革粮价。但是李豫平叛之后却姑息了安史之乱的余孽,对晚唐大乱有一定的影响。李豫在位期间,面临的是上辈们给他留下的烂摊子,他的任务艰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总的来说,李豫还是功大于过的,值得肯定。
▎┬如何评价唐代宗李豫?
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还能够确保其统治,还能往后延续一个半世纪,与唐代宗李豫所起到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马嵬坡事变)
“安史之乱”是一场全国性的动乱。这场动乱,丝毫不亚于秦朝末年的动乱。秦朝末年发生大动乱以后,秦朝就灭亡了。但是“安史之乱”发生以后,虽然整个动乱波及的范围非常广,出现的矛盾非常多。但是唐王朝却能够坚挺下来,并没有灭亡。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当然了,原因肯定很多的,但是唐代宗李豫所付出的贡献,也是不能忽略的。
“马嵬坡事变”发生后,唐肃宗北上灵武,在那里称帝,领导全国各地的军民,与叛乱的安禄山军队作战。不过,虽然唐肃宗是核心领导,但其实他是被逼上梁山的。为什么说他是被逼上梁山的呢?
因为他是参与了“马嵬坡事变”的。既然参与了,也许他的老爹唐玄宗一时没有察觉,但迟早会察觉。也许唐玄宗一时没有处理他,但迟早会处理他,为了保命,所以李亨才会提前逃走,逃到了灵武。到了灵武后,他本来没有雄心想称帝,但是他的老婆张良娣和太监李辅国逼迫他,因此他不得不称帝。
这样一个毫无主见的人,要靠他来领导全国平乱,显然是办不到的。
事实上,唐肃宗当时就把指挥权交给了李豫。李豫作为太子,担任了全国兵马大元帅,领导郭子仪、李光弼等人,与安禄山叛军作战。
(唐肃宗画像)
历史上还记载了一件事情,当时唐肃宗“病急乱投医”。为了尽快平定安禄山的叛乱,因此,向回纥借兵。在借兵的时候,就和回纥签订了条约。条约规定,打下长安以后,长安的土地、贵族及平民,归唐朝所有。金银珠宝和奴隶,则归回纥所有。
等到回纥帮助唐军打下长安以后,他们就想要立刻兑现承诺,进长安去抢劫。不过,当时李豫对回纥首领说,这时候是不恰当的,如果现在去抢劫,那么会引起新的动乱。如果引起了新的动乱,我们就前功尽弃了。
回纥的首领竟然听了李豫的话,并没有进城抢劫。老百姓知道后,都对李豫感激涕零,觉得李豫是他们的救命恩人,都很拥戴李豫。连唐肃宗自己也承认,自己不如李豫。
直到后来,把洛阳收复以后,回纥才进城抢劫了三天。虽然李豫要兑现诺言,无法保护洛阳,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同时,洛阳是安禄山的伪都,回纥要进去抢劫,也是说得过去的。
李豫除了领导全国军队,打败安禄山,收复长安和洛阳以外。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稳定了朝廷的统治。
由于唐肃宗是在张良娣(张皇后)和李辅国两个人的扶持下,当上皇帝的。因此,张良娣和李辅国,就成为了唐肃宗的朝廷中,两支最重要的力量,严重威胁着唐王朝朝廷的稳定发展。
(安史之乱)
并且,由于李豫并不是张良娣的儿子,而张良娣想要废掉李豫,另外立一个她的人来当皇帝,所以,她和李豫有了尖锐的矛盾。不过,李豫在处理这两个人上,很有手段。他先是团结李辅国等人,打败了张良娣,使得张良娣的阴谋没有得逞,在唐肃宗去世的时候,把张良娣废为庶人。
接着,李豫又和李辅国斗法。李辅国是有名的太监,他掌控着兵马大权。之所以他的手里掌控着兵马大权,也与唐肃宗无能有关。唐肃宗感念李辅国扶他当皇帝,因而就把一切都交给李辅国,包括兵指挥大权。
而李辅国又帮助李豫打败了张良娣,所以他更加把持朝政,有恃无恐。他甚至对李豫说,朝廷中的事情,就由老奴来帮你做,你只需要在后宫中坐享其成就可以了。
对于这样的权臣,李豫最后是采用暗杀的方式,把李辅国拿下。虽然此后,还继续有宦官专政,但是除掉了李辅国,确实对确保唐王朝的稳定,意义是非常好大的。
除此以外,李豫还彻底平定了八年的“安史之乱”。
平定“安史之乱”后,许多大权都掌控在地方节度使手里。不过李豫保持了唐朝中央政权的权威性,使得唐王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以后,还能够走上正轨,被大家所认可,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除了地方节度使是个大问题外,边关又出现了问题。边关的问题,是因为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一方面需要把边关军队调回来,因此边关就疏于防范。另一方面又向回纥借兵,使得边关形势更复杂。李豫时期,就出现了吐蕃内犯,以及仆固怀恩叛唐的事情。最终,李豫重用郭子仪等大将,极好地处理了这些矛盾。
后世有人对李豫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他的功劳堪比唐太宗。虽然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但是如果没有李豫的帮助,唐王朝会不会变成第二个秦王朝,真的很难说。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如何评价唐代宗李豫?
首先用一句话总结李豫:他的组织能力出类拔萃,可惜执掌国柄于内忧外患中。
唐代宗李豫曾经创造了两个第一: 1、唐朝第一个以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他也是唐玄宗的第一个皇孙;2、第一个靠宦官支持拥立的皇帝。
因为如此,继位后李豫对宦官报以感恩,宠信李辅国、程元振等,没想到最后反被宦官制约。同时,代宗时期外患不止:吐蕃多次侵扰内地,最终攻破长安;回纥用马匹交换为由高价勒索唐朝。为了对付外患,代宗不得不提高藩镇的地位,这样一来,又导致藩镇势力膨胀。唐代宗的皇帝生涯,就是在宦官、权臣、外藩、藩镇的“陪同”下走完的。
当然,李豫也不是没有任何可圈可点之处,他有一个厉害的地方:组织能力非常强。
一、崭露头角
时间回到安史之乱的第二年,唐玄宗带着皇亲和近臣逃亡四川,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的时候发生兵变,杨贵妃和杨国忠被杀。唐玄宗继续往成都方向走,但是太子李亨和唐玄宗分道扬镳,北上灵武继位。李豫跟随父亲抵灵武,开展了组织反击叛军的工作。
李豫被肃宗任命为“兵马大元帅”,节制各将领平定安史叛军。虽然这个兵马大元帅只是一个名义上的职位,虽然郭子仪、李光弼等才是前线作战的主要领导,但李豫组织有度支持前线,无疑为战胜敌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他组织才能的第一次亮相。
二、终结安史之乱
李豫登基的时候,安史叛军并没有完全消灭。此时,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占据东京洛阳,李豫分析敌我双方情况,任命儿子李适为元帅,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并且向回纥借兵,一举将史朝义逼上了穷途末路。可以说,他爷爷唐玄宗、父亲唐肃宗没有做到的事他做到了,安史之乱就是在他手上终结的,不管后人怎么评价,说他运气好也罢,总之李豫调度组织能力是很优秀的。
三、两次逼退吐蕃
安史之乱后,吐蕃就蠢蠢欲动。最严重的一次是攻入长安15天,代宗李豫奔逃陕州。惊魂甫定,李豫冷静分析形势,认为收复长安者非郭子仪莫属。于是郭子仪被任命为副元帅,李适为名义上的元帅,负责退敌。郭子仪采用疑兵计和舆论战,不费一兵一卒吓跑了长安的吐蕃军队。
这是第一次逼退吐蕃。第二次,唐朝将领仆固怀恩叛变,引吐蕃和回纥大军打算进攻长安。可是仆固怀恩出师未捷身先死,就给唐朝带来了机会,郭子仪再次临危受命,单枪匹马出使回纥,说服回纥退兵。回纥一退兵,吐蕃也自觉无趣,撤退了。
结语:李豫一生遇到很多大变动,作为唐朝最高负责人,他无法退缩。每次他都能度过劫难,跟他平时善于广施恩信有关,更在于他的能力也不差,特别是他的临阵组织能力。
▎々如何评价唐代宗李豫?
唐代宗,李豫(公元726-779年),初名俶。唐肃宗长子,在位时间不长不短,17年,死时终年53岁,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30里的檀山)。
由于唐朝的中前期过于辉煌,大家对于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大多不愿意提及,所以像唐代宗李豫这样的皇帝显得可有可无。但是,李豫在唐朝历史上还是可以说一说的,他当然不是什么旷世英主,可在其在位期间,还是有几件事可以说说。
1、平定安史之乱
是的,你没看错,近8年的安史之乱是在代宗时期被平定的。安史之乱始于玄宗后期,肃宗在位六年就是在战争中度过,不过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叛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可惜肃宗天不假年,在公元762年去世,同年代宗登基。
763年正月,史朝义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上吊自杀,自此,唐朝完全平定了延续七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虽然代宗没做啥具体事情,但功劳要算在他头上。
2、开创宦官废立皇帝先河
代宗的继位还是经历了一些血雨腥风的。肃宗的张皇后颇有野心,为了与李辅国、程元振争权,她想立肃宗次子李係,但宦官先发制人,宫中一片大乱,肃宗被惊吓致死。李辅国、程元振拥立太子李豫为帝,这就是唐代宗。
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都是宦官,恃宠横行,干预政事,究其原因在于代宗优柔寡断 当宦官势倾朝野,危及代宗的统治时,代宗又利用朝官与宦官的矛盾和斗争,除掉宦官 。这种朝官、宦官勾心争宠固位的斗争,构成了唐后期的政治特征,代宗要为此负责的。
3、藩镇势力彻底形成
在安史之乱的评定中,各大节度使是有功劳的,很多安史的旧部也归顺了唐朝。这让代宗十分高兴,以为大功告成。他给与节度使们很高的待遇和权利,让他们在政治、军事、财政上都完全独立。这样导致中央政权逐渐被架空。
不巧的是,在代宗在位期间,吐蕃连年入侵,仆固怀恩叛唐,中央实力遭到极大削弱,各大节度使更是无法驾驭,为后来唐朝的灭亡埋下伏笔。
4、施政卓有成效
当然,代宗也不是一无是处,在战争的间歇期,他也做了一些改革,稳定民心。例如:
恢复漕运,唐军收复洛阳之后,代宗命人最漕运进行重新施工个改造,逐渐降低了粮食的价格;
盐政改革,为了给政府创收,代宗实行食盐专卖,精简中间渠道,不仅降低了食盐价格,还增加了财政收入。
当然,代宗的这些做法也得罪了一些既得利益者,随着代宗的去世,他的一些改革也走到了尽头。
现在一提起唐代宗李豫,很多人想到了是那个有名的故事——醉打金枝,这里面的李豫是个老好人的形象,当然也可以说是有点懦弱,他在中央的权利被宦官控制,地方的权利被藩镇拿走,他的很多做法也的确为给大唐敲响了丧钟。
还有,代宗这个庙号很有意思,为何用这个庙号我是百思不得其解,中国历史上另一位代宗就是明代的朱祁钰了,他还是后世追封的。
------------------
推荐阅读:
林黛玉的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的鹤氅,宝琴的凫靥裘,哪一个更为珍贵?
上一篇:柑橘控梢用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