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战争期间的黑面包,明显就是用粮食边角料制成的,为何会受到人们如此欢迎呢?
▎◘苏联战争期间的黑面包,明显就是用粮食边角料制成的,为何会受到人们如此欢迎呢?
可能会有人说,不就是面包嘛,大列巴嘛,有啥不一样的。
如果你要这样想的话那就错了,那个时候的黑面包和现在世面上的黑面包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那时候的黑面包长的又长又黑又硬,放在现在估计没几个人愿意吃它——首先颜值这关就把它卡得死死地。
都听说过俄罗斯大列巴的名头,殊不知他的前身就是苏联战时的黑面包。二战期间这种黑面包较之现在的俄罗斯面包还要硬,吃进嘴里还会有股发酸的味道,吃不惯的人甚至都以为是过期的食品,吃这种面包甚至连下咽都需要借助水等液体才能完成,但就是这种面包在二战期间却极受欢迎。
战争期间除了武器装备的比拼外,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后勤的供给,在这方面意大利军队的伙食最好,因为意大利军队不爱参加战争,很多战斗基本上一开始马上就投降,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拖德国的后腿,堪称传说中的猪队友。就是因为这点所以很多国家基本上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士兵的伙食相对来说比较好,军队中甚至配备专业的厨师为不同的等级服务,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必须要开火做饭。
除此之外伙食最好的就是美军了,因为是战争后期才加入进来,本身国力富裕,所以甚至还有牛肉罐头,糖果,巧克力甚至口香糖香烟等之类证明的物品供士兵们消遣。
当然最惨的当属中国,本来口粮不够多,还被日本劫掠一大部分。过着一天两顿饭,顿顿小米粥的生活,但好歹也保住了最基本战力。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也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再看看苏联,这一对比差距就立马显现了出来,虽然比中国好一点,但也没好到哪里去。
苏联作为人口大国,其实大部分土地不适合耕种,自然在伙食待遇上是没办法和人家相比的,你有你的牛肉干,我有我的黑面包,不是很好吃,但是很扛饿!
苏军就是靠着这种黑面包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一路挺过来的。 当初德军屯兵围攻斯大林格勒的时候,全城实行战略物品统一分配,每个平民一天只能领到125克的面包,苏军部队供应的黑面包,自然是想要填饱战士们的肚子为准的,他们就是靠着这些黑面包,让战士们保持战斗力的,虽然这种面包的口感不太好,使用的时候,还得切成片,然后用汤或者是水,一起咽下去。
但就是这么一点面包,成功让苏联人民耗到国际支援的到来,熬到了苏军大反攻。别小看这125克,在这寒冷的天气可是救命粮食。毕竟普通粮食可是没办法在这种天气下长久保存的,并且还要考虑到饱腹感这个问题。 黑面包虽然难吃,但是营养价值高,且饱腹感极高,比较容易消化。到了围攻列宁格勒的后期,人民和士兵粮食不够分的时候,干脆十个士兵吃一条面包。还有的黑面包是掺着麸糠,甚至直接掺着木屑做的。
什么?黑面包掺着木屑真的能吃吗?
在饥荒年代,很多饿的失去意识的人都开始吃草根啃树皮了,更别说区区木屑,况且木屑本身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吃了掺着木屑的黑面包,饱腹感更强烈一些。
凭借着黑面包,苏联军民成功熬了下来并且战胜了法西斯,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黑面包充饥能力的强大,黑面包在俄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情感,以至于后来成为俄国经典国民口粮。
这种面包在苏联战争时期成为硬通货不是没有原因的,让我来为大家列举一下黑面包的优点。
第一点,就是上文中我所提到过的具有极强的饱腹感,黑面包是用黑麦面粉制作,包含有大量纤维和少量脂肪。黑麦面包最大的特点是消化较慢,饱腹感很强。
大家同样吃一块面包,吃黑面包的人可能迟几个小时才会感到肚饿,作为军粮来说,黑面包是非常适合的。毕竟,军人需要这种消化较慢,能够均匀提供热量的食物,无疑黑面包就是最合适的物资了。
并且,这种面包是个减肥利器,不过在战争中这倒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功能,毕竟生命都无法保障了,谁还会在乎体重的问题。
第二点,就是方便运输,保存时间久。普通的白面包一旦做完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它吃完,否则很容易就会变质,很明显这不符合军用粮食的条件,因为一旦作战开启,有的时候粮食供给不到位,士兵只能依靠自己的食物坚持。
这个时候的食物保质期就显的尤其重要,而黑面包就是为此而生。唯一的缺点就是难吃。
第三点就是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二战期间因为物资的紧缺,很多身体上的维生素得不到补充的话就会患上各种怪病。别看白面包干干净净,但在黑面包面前它除了口感好一点之外其它各个方面都是弟弟。
黑面包由于掺有麸糠较多,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有效的预防了各种疾病。
中国老祖宗留下一句老话是多吃五谷杂粮对身体好,苏军倒是把它落实的真真切切,这一日三餐,顿顿五谷。并且这一吃就是好几年,但就是这黑面包帮苏联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苏联的一大功臣。
到现在黑面包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慢慢接受,在保留了最原始的优点之外,它还改良了口感(木屑肯定是不掺了)。当然,口感的改良就意味着营养成分的变化。虽然不能和以前相比,当然这丝毫不影响减肥爱好者对它的喜爱程度。
▎+苏联战争期间的黑面包,明显就是用粮食边角料制成的,为何会受到人们如此欢迎呢?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不过,平常老百姓两三天不吃,也没大问题。但打仗的军人,太饿是打不了仗的,精力体力差,送命很快。
二战时,各国提供的食物中,美国的比较丰富,德国的也不错。但苏联,只提供粮食边角料做成的黑面包,不好吃,硬。有意思的是,苏军并不排斥,而且广受欢迎。这是什么道理呢?
黑面包难吃抗饿
黑面包,很难看,而且很难吃。黑麦面粉,再加上其它做精面剩余的麸皮等等,就构成了黑面包。
黑面包难吃,吃到嘴里如同嚼木头渣,吃到胃里难以消化。但,正因为难消化,导致饱腹感很强,人不容易饿。于是,苏军很喜欢这个难吃的食物,毕竟再不用为腹中挨饿而痛苦,不会在战争时过度分心。
想一想,那精面做成的白面包,松软可口,确实好吃,但不顶饿,而且造价高,对士兵来说,这类食物的实用性较差。对管理者来说,白面包消耗大,成本高,实在不划算。
这是苏军喜欢黑面包的重要原因之一。
黑面包营养价值高于白面包,而且容易保存
黑面包看起来黑乎乎,但营养价值远高于白面包。
黑面包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对于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有着巨大的帮助。这让战斗在一线的战士,很少出现什么消化不良,或者便秘等等情况。
二战时,黑面包对苏军的意义太重大了。在面包紧缺的时候,一条黑面包是10个战士一天的口粮。如果你对现在的俄罗斯人说起“125克黑面包”,他们会第一时间想到列宁格勒保卫战。俄罗斯人夸张地说:“黑面包拯救了40万人的生命。维持了1000万苏联军队的战斗力。”
另外,黑面包容易保存,不容易坏。这太重要了,能最大限度防止食物变质,避免了战士们因为食物变质而引起的肠胃不适。
俄罗斯人对于黑面包的认可度,那是相当大,这是他们心中最理想的“战争食物”。
黑面包如今的“现状”
现在早已经不是战时了,但黑面包依然被俄罗斯人喜欢。俄罗斯第一号人物普京,就是黑面包的忠实粉丝。
不仅俄罗斯人喜欢吃黑面包,欧洲各国对黑面包的“爱”也不淡,特别是德国,对黑面包也是很爱。不过,德国人的黑面包,相对而言精致多了,他们要营养,同时想要好的口感。精致了,抗饿效果当然不如俄罗斯的传统黑面包了。
营养专家说,常吃黑面包,可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这话糖尿病人可得记下,试着吃吃。
除此之外,减肥达人可以关注一下黑面包了,抗饿,营养价值高的食物,绝对是“减肥神物”。
黑面包,二战苏军最欢迎的食物。
被苏军喜欢的理由是:抗饿,营养价值高,容易保存。当然,希望对身体有要求的现代人,也可以多吃吃,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苏联战争期间的黑面包,明显就是用粮食边角料制成的,为何会受到人们如此欢迎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简单说说。
黑面包是苏联甚至沙俄军队的唯一选择,原因不复杂。
第一,黑面包的饱腹感强。
萨沙为了减肥,常年吃黑面包。
黑面包是用黑麦面粉制作,包含有大量纤维和少量脂肪。黑麦面包最大的特点是消化较慢,饱腹感很强。
大家同样吃一块面包,吃黑面包的人可能迟几个小时才会感到肚饿。
作为军粮来说,黑面包是非常适合的。
毕竟,军人需要这种消化较慢,能够均匀提供热量的食物。
德军重兵围困的900天里,列宁格勒施行严格的配给制,平民每天只能得到125克黑面包。
大家都知道,列宁格勒饿死了很多人,但仍然剩下一半人口。
正常来说,仅仅只有125可面包,时间又长达3年,寒冷的列宁格勒根本不可能有活人。
然而,就是黑面包保证了还有不少人能活下来。
第二,黑面包更有营养。
白面包其实只是口感好,营养并不丰富。
目前西方很多白人已经不怎么吃白面包,因为不够营养。
相反,黑面包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对士兵的身体更好。
黑面包是更好的食物。
第三,黑面包的保存时间较长。
白面包一旦烘烤好,需要在短时间吃光,不然很容易变质。
这不符合作战的需求。
因为军粮供应不稳定,可能存在很多天士兵得不到补给,只能依靠自己的食物坚持。
白面包坚持不了几天,就变质不能吃了。
而黑面包则不同,它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也更符合需要。
可惜,虽然有千般好,但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难吃。
黑面包极为难吃,普通中国人根本无法入口。
当时留学德国的季羡林先生回忆:“我们中国人本来吃肉不多,我们所谓‘主食’实际上是西方人的‘副食’。黄油从前我们根本不吃。所以在德国人开始沉不住气的时候,我还优哉游哉,处之泰然。但是,到了我的“主食”面包和土豆限量供应的时候,我才感到有点不妙了。面包少且不说,实质更可怕。完全不知道里面掺了什么东西。有人说是鱼粉,无从否认或证实。反正是只要放上一天,第二天便有腥臭味。而且吃了,能在肚子里制造气体”
▎£苏联战争期间的黑面包,明显就是用粮食边角料制成的,为何会受到人们如此欢迎呢?
哈尔滨“秋林公司”的俄式列巴,是目前国内大规模生产的、最接近俄式口味儿的食物,因为它本来就是俄裔到了哈尔滨之后采用俄罗斯传统工艺制做的美食,但是这种美食需要您吃至少四五个之后才能适应它的味道!由于是传统工艺它使用“老面肥”当发酵剂,小麦粉当中还略加一点燕麦或者荞麦...等其它麦种(掺量很少)混合后制成坯料发酵十几个小时以上,再进入到木碳炉当中烘烤...那么,它到底是啥味道呢?总体来说酵母菌发酵的味道比较浓烈(对肠胃好处很大)、口味略酸略咸,甚至略有些发苦,但是习惯这个味道之后会喜欢上它...但这种面包叫“白列巴”,大概相当于我们中国的馒头,相比较之下“黑列巴”就是窝头。
俄罗斯“黑列巴”,也就是俄国的“窝头”!现在营养学家说它健康、营养、膳食纤维多...甚至可以“刮油”减肥,建议多吃...那是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说是天天大鱼大肉也差不多,都是逢年过节胖三斤那伙人,但是它毕竟是“窝头”!连续吃上一个月再看看?保证见到肘子能吃上一整个,减肥计划泡汤。
还不用说俄罗斯,即便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祖辈的食物当中都没有多少细粮,天天吃窝头!梦想着天天吃大米白面...俄罗斯也是一样,谁不想天天吃“白列巴”?可问题是小麦产量很低只有富人才能吃得起,老百姓收获的小麦不够全家人吃,只能是小麦不脱壳、不脱麦麸,整麦磨粉...但这也不够吃,还需要加上一些:黑麦、燕麦...等杂粮(按照我们的理解就是“杂合面”),一起磨粉后烘烤成面包,也就是“黑列巴”,就这种东西俄国人成年累月的吃,就和我们祖辈盼着逢年过节吃几顿“白列巴”的心情一样!
穷人苦中作乐,还把俄罗斯的“窝头”也分成了等级或者品牌效应,据说最好吃的“黑列巴”是“博罗季诺黑列巴”(现在也是俄罗斯第一面包,但制做工艺和用料远比当年强百倍)据说是1812年拿破仑皇帝率领大军入侵俄罗斯时,在莫斯科西郊的博罗季诺村与俄军交战,博罗季诺修道院的修女们(洋庵洋尼姑)把“法香籽”(欧芹)加入到“杂合面”里烘烤出一种味道特别的黑面包(正宗的“法棍面包”里也加法香籽),深受俄军战士的一致好评...由此“博罗季诺黑列巴”一举成名。列宁格勒保卫战中苏联百姓每天仅供应125克黑列巴!还得平票供应,图片里那张纸就是面包票,每天都要去食品发放点领取...125克是什么概念?就是三两都不到,而且这种黑面包里面掺了15~25%锯末子,甚至是某种矿石粉!其目的是不易消化,让“黑面包”多在肠胃里停留一段时间,有胀腹感不至于一会就饿了,但是这种东西不但配给量极少,还根本没有营养,在872天的被围困时间里,列宁格勒军民饿死的人数有几十万之多!
有人说苏军进入到德国境内出现一些军纪败坏的事情,这事儿也好理解,这根本就是国恨家仇,怎么可能让普通士兵忘却这些?不去实施报复?
美国援助给苏联的“斯帕姆午餐肉”上面的商标已经印制成了俄文。
实际不单单是列宁格勒,德国入侵苏联的2个月的时间乌克兰就被德军占领,而苏联失去了“粮仓”!并且青年男女都报名参战了,农场也没人种地...出现全国性的粮食紧张状况,特别是高蛋白、高脂肪类副食,战士在前线打仗每天都吃“黑列巴”没有营养哪来的体力?为了消灭共同的敌人德国(至于战后敌对是另外一回事儿)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向苏联紧急提供食物,除了“斯帕姆午餐肉”外,肥猪肉罐头更受到苏军战士的欢迎。
美国罐头生产企业的女工正在分割猪肉。
猪肉分割完成后需要调味和腌制,然后才能罐装蒸熟。
流水线作业,将腌制完的猪肉分装
罐内还要称重 ,然后进大型蒸锅成熟,冷却!成品装箱打包运往苏联。
罐头里的内容就是图片里的这样,用香叶、黑胡椒、盐...调味,勺子里白色膏状物体就是凝结的猪油,苏联地处寒带地区在这里生活需要吃大量的高脂肪食物御寒,美国人也知道苏联人的生活习惯,所以大量的生产肥猪肉罐头支援苏联。
美国的食品援助确实是帮了苏联的大忙,最起码前线的战士在吃黑列巴之时也能吃上几块肥肉可以补充很大的能量。
面包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基本上都是图片里的“高级甜点”,最差也是早餐切片的“吐司面包”,而苏联人吃的黑列巴与这大相径庭!根本就是口感粗砾、味道不佳、难以下咽的东西,由于小麦产量低、播种面积小不是大多数人都能吃到白面的,底层人民只能是想方设法的加一些其它杂粮填饱肚子罢了,不吃这还能吃啥?根本就是食物短缺的问题,咋没听说过:加拿大黑面包、美国黑面包、澳大利亚黑面包...?因为这些国家都是粮食生产大国,不缺乏小麦这种基础粮食。
无独有偶,德国也有黑面包,与俄罗斯黑面包几乎一样,德国没工业化之前普通百姓也吃这东西,当进入到工业化之后老百姓的口味也提高了,想在吃黑面包时抹上蜂蜜改善口味(甜味儿会带来幸福感),但德国出产不了多少蜂蜜,后来德国人发明了“人造蜂蜜”,也就是用蔗糖(德国也没甘蔗,只能甜菜制取)果糖加一点葡萄糖经过稠化后的一种替代食品。
▎a苏联战争期间的黑面包,明显就是用粮食边角料制成的,为何会受到人们如此欢迎呢?
苏联战争时期的黑面包可不是啥受欢迎的东西,这只是口能塞下去的饭罢了。
吃了,好歹肚子里还有点货,不吃,等着饥肠辘辘的饿死吧。
反正也没多少能吃的东西了,在战时配给制度下,为了能保证喂活更多的人,只能靠这些饱腹感强的劣质食品。
为了保证黑面包的供应,苏联后勤想尽了办法,比如往面包里多掺麸皮,这样可以省出一点面粉,再多做几条面包,多喂几个士兵。
这种面包其实咱不陌生,不就是全麦面包么,只是卖相差了点,而且大多用黑麦粉制作,毕竟黑麦耐寒轻田间管理。
在东欧,黑面包在文化上被视为低质量的面包。它是为那些买不起细磨小麦胚芽软面包的人准备的。
俄罗斯其实一直有吃全麦面包的传统,比如有种“博罗季诺黑面包”,这是苏维埃工厂中具备指定配方的标准食品。
今天的博罗季诺黑面包还是顶级好东西,想吃你得多掏银子。
自1933年起,博罗季诺黑面包的配方就没变过,而它起源于拿破仑战争,据说是一个修道院的修女给士兵们准备的食物,发明者是图奇科夫将军的妻子,工艺点子来自法棍,而黑面包的概念则来自普鲁士1841年的方子。
对头,法国的手法,普鲁士人的搞法,再搭配起来就可以填俄国人的胃了。
其实这种面包就是加了香菜籽或芹菜籽、茴香籽的全麦面包,而且它只是卖相很黑,这主要是由于配方和制作材料工艺,如果制作者有心的话,还会添加胡萝卜碎、黄油和糖。
最传统的俄罗斯黑面包非常简单,只用全黑麦粉、水、盐和发酵粉,简简单单,吃起来酸,但是也没啥大毛病,涂了黄油、果酱、鱼子酱,配点酸黄瓜、猪肥膘和小酒,也是种美滋滋的享受。
喝伏特加时,气味浓郁的黑面包还是常用的下酒菜,喝一口,闻一下,体验寒霜抗性药剂与大森林芬芳的共振。
战争爆发后,面包就不得不按照年景好坏来掺东西了,先是乱七八糟什么面粉、豆粉、橡子、草籽、松子、荞麦、燕麦、糠、食品加工边角料都往里面掺,然后连不是食物的东西也往里面掺。
这样的面包能不黑吗?它的黑已经不仅仅是有菜籽麸皮和黑麦了,当然也不可能有苏联1933年国标的那种口味,而是变成了掺杂硝烟的黑暗料理。
比如他们往里面掺锯末 ,这种行为让黑面包变得又硬又糙,嚼起来如同啃渣子,吞下去能拉喉咙,最后拉的时候你还得用子弹壳把它们从屁股挖出来。
有时候锯末掺的实在不像话,官兵们只能真的用锯子把它们锯开,就像锯木头一样。
传说这种面包冻过一夜后,便可以端着上战场,拍碎德国人的小脑瓜。
实际上,黑面包里掺点松树锯末是一种传统,露西亚人不放不舒服斯基,因为这样可以让面包带有松香味。
有些说法里认为这是俄国人聪明的表现,他们成功的用廉价材料让面包具备了添加迷迭香的风味。
但尼玛带点松香味就行了,往里面狂放锯末是几个意思?连酵母菌都没办法让这邦硬的物质膨胀起来,只能依靠发泡发酵粉,这种东西其实就是碳酸氢钠,即小苏打。
在饱腹的时候,碳酸氢钠能够降低和溶解消化液黏性,加强肠胃收缩,可以健胃和增加食欲。但在饥饿的时候,它又能中和胃酸,帮助缓解一下火烧火燎的胃部。
在最疯狂的时候,锯末的掺加量超过了50%,这根本就是让士兵啃木头。
锯末也不算个啥,更过分的是还有往里面掺矿粉的,这就纯粹是坑人了。
但苏联依然维持了这种行为,因为矿粉能让黑面包更具饱腹感,还能防霉。
实际上对面的德国人也在啃黑面包,只是成分更接近普通的全麦面包,比苏联人的好得多。前面也提过,普鲁士人才是黑面包的祖宗嘛。
不同的是,苏联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喜欢拿猪膘油或罐头猪油,再加上洋葱、大蒜、酸黄瓜配黑面包,他们的黑面包还放盐。
而德国人则喜欢用他们发明的人造奶油和人造蜂蜜涂黑面包,前者就是今天被抨击为反式脂肪聚合物的垃圾食品,后者是白糖调的糖浆。
一个甜口,一个咸口,两党撞一起了。
德国人认为黑面包营养丰富,是传统的好食品。苏联人则认为吃黑面包才能健康,啃多了白面包会身体虚弱。
两个粗粮党这会儿倒是统一了。
但苏联的军用黑面包实在是难吃透顶,连后世所谓高级货的博罗季诺面包,相信中国人也没几个能吃得下那破玩意儿,我曾因为好奇托额尔古纳的朋友过去带了一块黑面包,吃完觉得馒头真是种花家的好宝贝。
许多苏联老兵回忆起战争时吃的饭,会想起香喷喷的美国猪油罐头,维斯瓦河里的鱼,德国香肠,或者某个农场里的牛奶。
但让他们回忆“美味的战时黑面包”…啊呸!苏卡不列!
在一段描写39年苏芬战争的文字这样写道:死去的俄罗斯人躺在那里,层层叠叠像落叶一样,还有他们的马匹。破烂不堪的卡车装满了黑面包、一大摞旧皮鞋、一堆堆博洛尼亚香肠用绳子拖着……士兵们的残肢混在其中,染红了树林和雪。
二战期间,德国的战俘营也会为俘虏们供应这种黑面包,不光苏联战俘吃过,美英等国的战俘同样是这个待遇,他们称之为“树面粉面包”。
后来有人分析了留存的“树面包”的成分,大约是50%的全黑麦,20%的甜菜片,20%的锯末,还有10%的稻草和树叶。用料十足,诚意满满。
在后期恢复白面供应后,遭瘟的黑面包也回归了正常的模样,苏军部队里还开始了白面包和其它食品的成批供应。
按常理来说,士兵们但凡有口热的,也不会去招惹黑面包。
结果还真有人吃出瘾了,认为面太精细的面包没味儿,不够劲,容易饿,吃久了容易让人浑身乏力…
总之,俄军一直啃黑面包啃到21世纪,最后连普京都看不下去 ,在2007年改革后勤,给了俄军更多的食品选择,这才像取缔裹脚布一样,将黑面包传统给干掉了。
可仍然有许多人表示黑面包就是他们的命,不吃不舒服斯基,而且认为现代的面包做假了,二战的黑面包绝没有今天如此颓废,它们甚至会为了变黑而添加可可或咖啡,根本不是原来的味道。
政府的解决办法是,大大增加肉食的比重,于是,再没人要命了。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担任过国家副总理的开国将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