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兴四将中,秦桧和宋高宗为何只处死了岳飞?
▎☁南宋中兴四将中,秦桧和宋高宗为何只处死了岳飞?
谢邀
已经有几条好答案,但是都没有解释这个问题~
岳飞知道自己身处险境吗?
岳飞从一个农家子第起自行伍,仅用四年时间做到神武副军都统制,七年时间便荣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荆、襄、潭州制置使,奉命坐镇上流,连接蜀吴
作为一方大员,朝中评价却是徇徇若书生
岳飞任枢密副使时,主动要求上朝时班秦桧的死党王次翁之下。岳飞心里对秦党极为厌恶,仍然尽量搞好关系
岳飞的姿态把秦桧都迷惑了,认为岳飞还可以挽救一把,让岳飞和张俊一起查韩世忠谋逆案
岳飞年轻时嗜酒,绍兴元年奉命弹压洪州盗贼。战毕,与洪州原驻军将领、江南西路兵马钤辖赵秉渊饮酒,岳飞喝醉了,借着酒性把赵秉渊揍了个半死(估计岳飞见赵秉渊无能,这么一群小蟊贼都无法制服,气不打一处来)。被李回参了一本,赵构当面告诫,下令戒酒
上尝面诫曰:“卿异时到河朔,方可饮酒”。自是绝口不复饮。诸将佐有欲劝者,辄怒之~《金佗粹编.卷九.遗事》
岳飞不但戒了酒,绍兴三年,还乞奏赵秉渊为制置司属官,任命赵秉渊为胜捷军统制,让赵秉渊由地方部队转为正规军
赵秉渊的确没有打仗的本事,在岳飞手下一直充当打酱油的角色。绍兴十年闰六月二十四,张宪复陈州,岳飞令统制赵秉渊知军州事
由这则小故事可以看到:
岳飞很听话,绝不阳奉阴违;岳飞很自律,知错必改;岳飞很注意团结同僚,善于处理和下属关系;岳飞很了解属下才干,做到人尽其用
按理,应该是桀骜不驯的韩世忠,贪财怯战的张浚,是资历尚浅诸将嫉之的刘锜等人被拿去堵枪眼,即使一定要除掉一个将领,怎么也轮不到岳飞
但是,岳飞把案情通报给韩世忠使老韩逃过一劫,刘锜挨整时又是岳飞出面乞留刘锜掌兵,这两件事让秦相公清醒地认识到,跟岳飞永远都成不了一路人
在战场和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十四年,岳飞心里很清楚
官场远比战场更险恶
绍兴八年三月秦桧复相,主导了宋金在第一次议和,引起朝野普遍反对,言官辛次膺因上书被罢,谪居鄂州,得到岳飞厚待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一》.绍兴二十六年二月甲午
绍兴十年金国败盟,岳飞出征前,辛次膺到岳飞府上作客,岳飞将辛次膺引入内室,抱出一堆赵构的宸翰,向辛次膺详细讲述了赵构对自己的优渥之处,更握着辛次膺的手说:
“我梦见我被人诬陷下狱,审我的官员刚好就是你,先生本来就是朝中言官,回朝复官升职也是必然,如果真有那一天,请先生一定要想办法救我”
这件事情很诡异,岳飞出征前不担心战场上的敌人,却预感到危险来自朝廷
岳飞知道,他去年的反对议和谢表已经让秦桧忌恨在心,即将出征狠揍金人收复失地更会严重动摇议和宰相的地位,打金人打得越狠,来自秦相公的恨意就会越浓
危险往往来自身后
然而肩上的责任和赵构曾经的信赖让岳飞义无返顾奔赴战场,竭尽全力捍卫了一个军人、一个政权、一个民族的荣誉
(当时读到这条史料时,心尖都在发抖)
朱熹在评论岳飞之死时,不无感慨地说道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二.本朝六》
岳飞被罢兵权任枢密副使时没有像张俊、韩世忠一样耍滑头,是把枢密副使真当作枢密副使在做。因为岳飞动了别人的蛋糕,北伐打痛了金人,让秦相公一度极为尴尬,即便岳飞此时把文官当作散官做,仍难逃一死
岳飞的天性就是如此,把国事当作自己的事,真是忠勇也!
(朱老夫子的潜台词是,岳飞如要不死,只能全心全意投靠秦相公)
当金人需要一份投名状时,张俊是秦相公自己人,韩世忠与赵构叙了旧,吴璘动不得,刘锜等人又不够级别,用这些人作投名状根本无法展示铁血南宋的议和诚意
战绩最佳,年龄最小,锐意恢复,被金人视为长期潜在威胁的岳飞便成了金人、赵构、秦桧三方都认可的最佳人选
▎⇢南宋中兴四将中,秦桧和宋高宗为何只处死了岳飞?
很幼稚的问题,只要看看这几个人的表现就知道了。
中兴四将第一名韩世忠;这个人看的最开,当赵构准备收回兵权时,他做的最干脆,不用给我安排虚职,我心甘情愿告老还乡享清福去了,从此不问世事,您彻底放心了吧?
泛舟西湖,不问政事,甚至以前一起浴血奋战的部下来看他,韩世忠的态度是谢绝会客。手里没有兵权,在朝廷里不做官,手里无权。不结交武将世家独善其身。对赵构的威胁基本是零,试问这样的人会被杀?
中兴四将第二名张俊;这个人是最没有野心的,也是赵构最放心的。但是在宋金议和后,赵构第一个拿他下手。第一步是安插朝廷的人进他的部队领导层,替换出一些关键将领。以防部队生乱。张俊对此恭顺配合,毫无怨言。
第二步,明升暗降,升为枢密使,枢密使基本和宰相平级,枢密院是朝廷中军事最高层,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的结合体。但是枢密院是军事决策部门,决定战略而不管战术,所以枢密使大部分是文官来做。张俊等于是从大军区司令员升到了总参谋部做部长。官升了,但是不能直接指挥部队了,军权被收走了。张俊完全配合,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这样的人当然也不会有麻烦。
中兴四将第三名岳飞;上书反对,枢密副使我不愿意做,我要回自己的部队。不同意我就给你脸子看,要不我干脆辞职不干了,就是不受这窝囊气。
如果岳飞真的像韩世忠那样看破世事,甘愿退隐山林,赵构肯定乐疯了,但是岳飞不是,他是耍脾气,借辞职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种情况赵构怎么可能放她走?没法向天下人交代。关键是岳飞辞职不是真心,即便是走了也是个不稳定因素。他的儿子和女婿还都在部队里占据关键位置。女婿张宪还在部队搞了不少小动作,暗中调动部署部队北移。而且岳飞手下七名亲信实名举报,说张宪这些调动是岳飞暗中安排的。说岳飞让儿子岳云带信给张宪让他这么做的,但是这封信张宪看完就烧了,找不到了。
不管这七个人说的是否属实,岳飞到底有没有给张宪写信。这些都不重要。但是,能够确定的是岳飞对朝廷的安排非常不满,虽然被调离部队,但是对自己部队的影响力还在。一个在军中影响力很大的人对朝廷不满,结果还用想吗?
刘光世就不用说了,早就失势了,绍兴七年就以身体不好为由交出了兵权,杀岳飞的时候,他不过是万寿观使,危险系数为零,赵构想都不会想他。
▎ℭ南宋中兴四将中,秦桧和宋高宗为何只处死了岳飞?
历史上赵构难逃建立南宋,组织宋军抵御金军继续南侵,后世将这段历史称为“中兴”,其中有岳飞、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四位军事统帅抗金功绩最为突出,并称南宋“中兴四将”。
“中兴四将”之结局
岳飞,绍兴十一年,遭受诬陷入狱后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被平反,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张俊,绍兴十二年,被罢枢密使,进封清河郡王。绍兴二十六年去世,谥号“忠烈”追封循王。
刘光世,绍兴十二年去世,追赠太师,谥号“武僖”。宋孝宗时追封安城郡王。宋宁宗时追封鄜王。
韩世忠,绍兴二十一年逝世,追赠太师、通义郡王。宋孝宗时追谥“忠武”,封蕲王。
为何只有岳飞被处死
绍兴十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此时由于宋高宗赵构、秦桧主和派骨子里的两个忌惮,开始有了自己的打算:一是对金人的忌惮,借机再次求和,以维持暂时富贵;二是对武将的忌惮,借机削弱军权,以防止出现尾大不掉局面。
绍兴十一年,宋高宗以赏柘皋之功为名,升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
张俊已经倒向主和派一方,主战派仅有韩世忠、岳飞二将最有影响力,于是打击对象再次锁定在韩世忠、岳飞身上。
秦桧采取挑唆分裂的办法,指使岳飞分解韩世忠的军队,被岳飞拒绝;再次指使岳飞陷害韩世忠,被再次拒绝。岳飞彻底得罪秦桧为代表的主战派,称为首要打击对象,于是开始了第一波打击,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的弹劾,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紧跟着第二波打击接踵而至,秦桧、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张宪“谋反”,岳飞及其长子岳云受到牵连入狱;第三波打击,面对逼供不成,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被一举定为死罪。于是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岳云和张宪被斩首。
韩世忠见到岳飞父子被处死,大好的抗金形势白白丧失,自己又无能为力,便辞去枢密使,终日借酒消愁,失去了进取信心,再也不会对主和派造成威胁。
刘光世由于军纪涣散,因“御军姑息,无克复志”,饱受诟病,于绍兴七年被罢去兵权;此后虽然再次启用,于绍兴十一年与韩世忠、张俊、岳飞被收兵权,罢为太保、万寿观使。绍兴十二年,在宋高宗下令处死岳飞之前,刘光世去世,年五十四。
▎▫南宋中兴四将中,秦桧和宋高宗为何只处死了岳飞?
中兴四将中,岳飞名声最大,兀术最恨丶最怕的也是岳飞。
当时岳飞是最耀眼的名将之星,"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等同日后"撼山易,撼长城难"般,威震四方。
四将中,也只有岳飞最关心天下,直捣黄龙洞,迎"双圣"(南宋高宗之父皇丶太上皇二帝),这就为日后治岳飞罪埋下了伏笔。
更要命的是金兵席卷满朝文武男女到大漠,最后又放了宰相秦桧一人,条件竟是说动宋高宗杀了岳飞丶维持南北和议。
宋高宗以十三道令牌为借口,逮捕了岳飞。其子岳云和爱将张宪曾劝岳飞莫回,以防不测。但岳飞抱着"精忠报国"之志毅然带岳云丶张宪光身回朝廷,身陷囹圄。
另一中兴名将韩世忠不解,质问秦桧岳飞犯了何罪?秦桧只答了"莫须有"三个字。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岳飞在长波亭向天大叫:"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这本是一场宋金黑幕交易,双方共同绞杀了抗金名将岳飞,宋高宗到底穿插了多少"担忧"双帝回归的私心,不得而知。
但从宋高宗告诉太子,维持南宋现状,只能向岳飞开刀。就是"莫须有"必死无疑。而日后朝庭为岳飞评反,更显出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惊天地丶泣鬼神!
▎ℎ南宋中兴四将中,秦桧和宋高宗为何只处死了岳飞?
因为岳飞不识时务不听话,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