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法暴虐,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却不爆发农民起义?
▎♜为什么秦法暴虐,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却不爆发农民起义?
秦亡于秦法所导致的农民起义,这本就是对历史的误读。恰恰相反,当时的农民是秦法的最大受益群体。准确说,秦末的起义不是农民起义,而是新兴的士族阶级和六国旧贵族集团的武装反叛。
秦孝公之前,秦国和其它六国一样,其社会阶层可分为三类:贵族、平民和奴隶。其中贵族包括国君、卿大夫、士;平民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商人,是自由民;奴隶则是贵族阶级的私人财产,是非自由民。
这三个阶层的待遇是固化的,世代相传的。具体说就是这样的:贵族天生就是吸血虫,平民的天责就是为贵族提供劳动成果(赋税、徭役、生产生活物资),奴隶相当于贵族家里的牲口。
阶层的固化所带来的恶果就是,贵族阶级贪得无厌,能力退化,数量却日渐膨胀,可用于国家治理的财政收入日渐萎缩;平民阶层失去上升通道,承担的税负却越来越重,一不小心就沦为奴隶;奴隶阶层嘛,连人都不算哪有未来?
贵族阶层内部的利益分配矛盾也很激烈,比如国君,他的最大利益是国家的兴旺发达;而卿大夫们则希望分割国君的权益,以满足家族利益的最大化;士族阶级则渴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取代卿大夫阶层。
这些弊端就导致各阶层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国家的发展失去动力,这就是战国时期各国都试图推行改革的深层动力。比如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等等。
不过,以上的变法都是局部动手术,都没有触及病根,直到一个人的到来——商鞅。
商鞅变法究竟变了啥,以至于很多人对他的成果推崇备至呢?一句话可以概括:商鞅变法从根子上打碎了原有的社会阶层,并建立了以国君为唯一特权阶层的“平等社会”,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商鞅变法的成果很多,我们只讲跟平民关联最紧要的几点。
首先,贵族阶级没了世袭的特权,以前甭管你爹是老赢家的什么人,都要凭本事吃饭,别想当“拼爹族”了。
空出来的官位留给谁呢?贵族中的最低阶层士族,以及平民阶层,只要你们有本事,只要你们能立军功,爵位、官位都在冲你招手。
其次,平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激活,他们的贡献从单纯的义务上升为主动的利益交换。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农民,他以前所缴纳的税赋和徭役都是义务,是多是少平民既没有决定权也没有任何回报。
而变法之后,农民可以将自己的税赋和徭役转换成“贡献”,超额就可以获取相应的回报。这就是秦国能发动大规模战役,并且能长期支撑的原因之一——经济活力的释放。
其三,奴隶的解放使平民数量的激增,国家得到了充足的纳税人口。
贵族阶层的特权被剥夺后,大批的奴隶被赦免为自由民。这个举措意义重大,因为奴隶不是纳税人口,也无需服徭役、兵役。一个国家自由民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生产力的高低。
其四,贵族阶层占有的土地、山泽、矿产等资源被释放,促进了生产资料的优化。
以上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总之一句话,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变革,它彻底颠覆了西周以来的宗法制等级社会结构,是历史发展中最了不起的一个进步。
毫无疑问,除了国君外,平民,尤其是农民阶层是秦法的最大受益群体!
那么,所谓秦法暴虐,因此导致秦末农民起义而亡国的说法又从哪里来?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说几点我个人的观点:
其一,秦法只是商鞅变法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不等混为一谈。
通过上述内容就可以看出,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政治结构的变革,而秦法则是基于这个思想的具体落地政策。
也就是说商鞅变法是思想,秦法则是工具,思想有永恒性,工具则要相时而动,二者不能等同。后人常常说秦法暴虐,以此否认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这是不正确的。
其二,秦法的暴虐还是仁慈,与二世而亡的结果没有必然关系。
既然秦法是工具,它就应该适时调整,而不能固化。事实上,自商鞅变法后,秦法也一直在不停地调整。
从睡虎山秦简出土文字考证说明,秦法是相当人性化的,它规定,役工在服徭役的途中如果遇上暴雨等客观条件影响而不能如期者,将被免除徭役,而不是惩罚。即便人为因素的误期,也仅以罚缴几副盾牌,不存在杀头的说法。
而在胡亥当政后期,各种徭役和税赋确实有所增加,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也有所增加。但这些内容是不是足以导致农民起义呢?至少从史料来看证据不足。
其三,秦末的起义本质上不是农民起义,而是贵族阶级与士族阶级的暴动。
这个问题相对复杂,我赞同一种说法,即陈胜吴广绝不是普通的农民,而是小士族阶级,跟刘邦的出身一样。
秦末最大的阶级矛盾是皇权与六国旧贵族集团的矛盾,项羽、田荣、魏咎、赵歇、韩广等人都是这个集团的代表人物。而刘邦,以及陈平、萧何、曹参、张耳、陈馀等人,都是小士族集团的代表人物。因此,秦末的起义是旧贵族集团与小士族阶级对秦帝国的一次联手绞杀。
那么农民充当了什么角色呢?工具!农民从来不是历史的主角,他们只是被利用来冲击旧秩序的工具。
其四,秦朝的灭亡根源在于过度迷信秦法,却忽略了统治力量的扶植。
我个人认为,商鞅变法有个天然的漏洞,即它消灭了贵族集团,却忘记了一个事实——皇权需要政治势力的拥护,它不能孤立地生存。
当初周公发明宗法制,就是用等级制度给皇权形成一道保护伞,可这个制度有两面性,卿大夫既是君权的拥趸,又反过来掣肘君权。就像我们每天需要吃东西,可这些食物又往往带来疾病一样。
秦帝国消灭了贵族集团,却没有找到新的拥护势力,就像因为害怕疾病而绝食一样。
法,从来都是工具,它代替不了政治集团的力量,因此,当两大集团揭竿而起的时候,皇权才发现他的龙椅居然建立在了沙滩之上。
您可能要问,秦以后的皇权拥护势力有吗?有,那就是士族集团,从西汉到清朝,一直是这个集团伴随皇权共生。
对秦帝国而言,它不光没看到这一点,即便看到了也做不到,因为士族集团的发展和壮大也需要一个过程。
事实上,西汉初年也一直在寻找拥趸,他们尝试了外戚势力,又炒冷饭培植过宗室势力,还曾经试图扶植宦官势力。直到汉武帝相中了儒家士族阶级,西汉王朝才顺着整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
所以,秦帝国的灭亡其实是历史的必然宿命,它的历史责任就是完成对旧秩序的摧毁,条件没给它建立新秩序的成熟条件。
所谓“秦亡于暴虐的法律而导致的农民起义”之说,其实是西汉帝国的政治宣传需要而已。
▎ℕ为什么秦法暴虐,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却不爆发农民起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098条回答。
不知道什么时候,网上连秦朝暴戾害民都开始质疑了。
为什么秦朝之前没有大规模农民起义?
原因不复杂,因为当时秦朝不仅仅有严刑峻法的大棍,最重要还有论功行赏的蜜枣。
商鞅变法以后,即便不是贵族出生的普通军人,只要能够立下战功,就可以得到国家赏赐的财富和土地。
商鞅制定了军功制度和二十等军功爵制。
军人按照军功不同,战后给与赏赐,比如:士兵斩敌甲士首级一颗可得爵位一级,良田一顷,住宅土地九亩,役使无爵位的庶子一人,并且拥有担任官吏的资格。
所谓按军功赏赐爵位,就是官吏必须从有爵位的人中选用。
这样一来,普通人只要英勇打仗,不但可以得到财富和土地,甚至还可以得到官职,实现社会阶层的提升。
这种制度不要说在2000多年前,就算在今天也是一样管用的。
其他六国怎么没有这种制度,打仗打赢了不管基层官兵什么事,都是将军和贵族得到功劳。
除了军事作战以外,留在家里老百姓也可以通过好好做本职工作,获得奖励。
比如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
而当时秦国不断对外攻击,屡战屡胜,胜多负少,占领了大量敌国领土,掠夺了大量良田、战利品和人口。
大家知道为什么德国希特勒一上台,就要不断向外进攻作战?
这是因为希特勒明白德国的资源匮乏,经济发展空间有限。
要向获得德国各阶层的支持,只有对外攻击掠夺外国这一个方法。
果然,通过德军初期一系列的胜利,德国各阶层空前团结,希特勒的地位也到达最高点。
但是,这一切是以秦国对外不断掠夺和不断胜利为基础的。
秦国统一六国以后,就失去了对外掠夺而获得的财富,奖励给普通的民众的蜜枣就没有了,只能一味用大棍。
而秦国对待老百姓是非常残忍的。
以商鞅为例,当时各国的法律其实还很肤浅,基本只有死刑、流放、囚禁等几种。
而商鞅时代,秦国出现了大量酷刑:商鞅变法时所设的连坐之法,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商鞅执法严酷,曾在渭河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变红,号哭之声惊天动地。商鞅严格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
同时,商鞅采用连坐制度,不论军民都要连坐,比如著名的什伍连坐法:将全国居民五家编成一伍,十家编成一什,以伍什为基本单位,居民相互监督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坐。不告发奸人的处以腰斩;告发奸人的与斩敌首级受同样赏赐,即赏赐告奸者爵位一级;隐藏奸人的与投降敌军受同样惩罚,即匿奸者本人将被处斩,其全家财产被充公。
连坐对于政府的好处是让人民和军人自发的互相监视,缺点是大大加重了民众的心理负担,产生巨大的恐惧心理,以及对国家的反感。
商鞅的这些制度,引起老百姓对国家本能的恐惧和厌恶,没人希望生活在一个大监狱中。
在秦朝建立之前,由于秦国人民还能通过战争获得好处,所以人民大体还是支持国家的。
随着秦朝建立后,蜜枣就彻底没了,只剩下单方面的大棍,无论是其他六国人民,以及秦国自己民众,都开始反对政府。
以秦朝镇压项羽的巨鹿之战为例,秦将章邯、王离有四十万秦军主力,项羽只有5万楚军。此战本来是秦军赢定了,为什么最后却会惨败呢?
章邯的20万人,主要是骊山的民夫编组而成,战斗力不强。但王离的20万人确实驻守长城的野战军,实力是很强的。
为什么实战中,楚军可以以一当十?
主要是当时秦国哄骗士兵作战,战后可以按照之前的规定论功行赏。
之前章邯就已经杀死了陈胜、项梁等强敌,上下都立下战功,可惜当时秦国已经无力兑现奖赏。
试问,此时秦国士兵哪里还有作战的动力?谁愿意无缘无故,就为了别人去送死?
而当时秦国建立以后,不管连连征战、人民困苦的实际情况,一面出动几十万大军北伐、南征,还旷日持久,死伤惨重,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都要人民承担,一面还大兴土木,出动大量无偿民夫去修建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墓等等。其中仅仅为了修建长城,就需要常年使用30万民夫。
史料记载:役民过甚,当时力役三十倍于古以及田赋二十倍于古。
当时人民负担如此沉重,加上六国是刚刚平定,人民根本不合秦国一条心,干脆直接造反了。
而秦国老百姓甚至也不满意政府,不支持他,导致秦朝建立才十几年就草草灭亡。
▎░为什么秦法暴虐,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却不爆发农民起义?
秦国是否严刑峻法目前还不知,下面是睡地虎秦简的一些文献,明显提到宽俗忠信,和平无怨。
秦始皇本纪中也有和平二字
秦始皇灭六国,秦始皇灭齐国,都没有屠城,齐国是和平解放,5国伐齐,秦国没有抢劫。
失期当斩,是所谓的农民起义陈胜说的,孤证而已,不见得真实。
章邯东伐,没有屠杀,对魏咎不错,魏咎赴火而死,章邯就走了,没有屠城,履行约定。
秦统一六国过程中,不见屠城,只有虎狼秦国,没有暴秦。
秦末,我见的都是暴民,不见暴秦,都是暴民在烧杀抢掠,欺骗,秦始皇不怎么见恶行。
▎√为什么秦法暴虐,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却不爆发农民起义?
由于秦朝的法律很严酷很暴虐,因此,秦末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种起义如同火星溅入干柴中,熊熊火焰瞬间就燃烧了起来,秦朝很快就土崩瓦解。
于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秦朝严酷暴虐的法律,实际上从商鞅变法就已经开始了。从商鞅变法到秦朝建立,前后有六代君王。这六代君王统治时期,尽管一直都使用暴虐的政治,但是在此期间并没有爆发任何农民起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商鞅)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的这段时间里,秦国还是奴隶制。农民很少,因此很少发动农民起义。
这话是不对的。实际上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解放生产力,把奴隶从井田制上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生产活力。而且秦国从奴隶制到封建制,是发展得最快的,也最有成效的。因此,实际上秦国早就有大量的自由农民。那么,既然全国已经有大量的自由农民,又承受着秦国严酷暴虐的法律,为什么,在那个阶段,却没有爆发秦末那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秦朝不完全灭于农民起义。
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农民阶级无法忍受秦朝暴虐的严酷的法律,因此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爆发。
但实际上,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爆发只是一个诱因。秦朝的灭亡,并不是农民起义推翻的。陈胜吴广发动的农民起义,实际上已经被秦朝的军队给扑灭了。章邯组织的骊山刑徒部队,已经把陈胜吴广给打压下去了,农民起义已经不存在了。
秦朝最终被灭亡,是被项羽、刘邦以及六国贵族的后代,联合起来剿灭的。也就是说,当时秦朝存在的矛盾,是秦朝灭亡的那些六国贵族的后代,以及属于这些国家的老百姓,对秦朝的一种积怨。由于秦朝建立的时间太短,六国对秦朝的积怨还一直蕴藏在心中,还没有消磨掉。因此在农民起义爆发后,六国遗老遗少怒气被激发起来,在大家联合用力的情况下,秦朝被推翻。
(陈胜吴广起义)
其二,军功奖励制度对严刑峻法的缓冲。
秦朝在灭掉六国之前,虽然依然执行的是严刑峻法,很多人在严刑峻法中受到了处罚。但是,由于当时秦国志在灭亡六国,因而发动了很多场战争。在这些战争中,凡是建功立业的都会受到奖励。而且奖励的幅度还很大。取得一个甲士的首级,就可以拥有一个奴隶、一处房屋和一块天地。秦国也不愁奖励太多,毕竟当时六国的土地非常多,尽管大胆奖励就是了。
而且这些参与打仗的秦国士兵,很多人还都是囚徒。他们虽然是囚徒,只要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他们的罪行就会被抵消,甚至还可能获得奖励。所以说,虽然那时候产生了很多的囚犯,但是这些囚犯心里面的积怨并不大,因此就没有农民起义爆发。
但是秦朝建立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那时候六国已经被灭亡了,没有新的土地拿出来分封了。当老百姓触犯了法律变成囚徒以后, 他们洗刷罪名的机会就很少了,因此秦朝的囚徒越来越多。既然囚徒这么多,他们的内心深处,怎么会不产生积怨呢?怎么会不发动起义呢?
(秦军出征)
其三,秦朝搞了太多的大型工程。
秦朝建立之前的秦国,虽然有很多严刑峻法,但是,国家并没有劳役老百姓。除了修郑国渠这样的工程以外,就是打仗。组织大型工程的事情,必然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当时秦国根本就消耗不起。当初有人建议秦王修郑国渠,其实也是为了消耗秦国的国力。只不过因为秦国修郑国渠这样的水利工程建设,反而让秦国的庄稼获得了丰收,帮助了秦国。
但是秦朝建立以后,却专门搞大兴土木的事情。万里长城、阿房宫、秦皇陵、秦直道。大型工程一波接一波地发生。当年郑国渠对国家的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些大型工程,不但不能帮助秦朝富裕强盛,反而对内部是一个极大的消耗。在老百姓的心中产生了极大的怨气。老百姓怎么可能不反对呢?
所以看起来严刑峻法是从秦孝公时候就开始了,实际上严刑峻法的这些“配套工程”,在秦朝建立以后就严重缺失了,所以秦朝才会很快覆灭。
(参考资料:《史记》等)
▎≙为什么秦法暴虐,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却不爆发农民起义?
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这个疑惑,甚至有人认为秦法实际上并不暴虐、严苛,只是汉朝在以这种方式栽赃秦国。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如果秦法没有问题的话,那么陈胜、吴广的起义在社会上也不会得到广泛的响应,更别说短时间内就拉出数十万大军,闹得关东皆反了,可见当时社会各界对秦法之暴虐是有深刻认识的。那么为什么战国时代的秦却没有爆发这么剧烈的农民起义呢?
首先要搞明白的是秦的灭亡不仅仅是因为秦法严酷,更在于统治者滥用民力,然后再利用秦法肆意残虐百姓。由此可见,秦法实际上就是统治者的工具。不能否认的是秦法在政治实践中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行之有效,因此才让秦国壮大,继而吞并天下。但是秦法也有弊端,秦法极大程度上拔高了君权,又削弱了百姓的力量。
如果统治者节制自己,是个有道明君,那么秦法并不会对百姓造成巨大的伤害。可一旦统治者是个认不清社会状况,又肆意滥用民力、民财的暴君,那么秦法就会成为暴君的有力工具,同样也会让社会陷入不稳定的状态,是国家的“炸弹”。战国时代的秦国君主虽然也大量使用民力,但主要用作于战争、耕种。
秦始皇、秦二世则不同,他们在十多年里修了宏伟的宫殿、陵墓、长城,以及通往各地的直道、除此之外,他们又让大量百姓去边地服役,光岭南就有数十万之众。总的来说,这段时期征发的百姓不下数百万,整个秦国所控制的人口并不多,这么剧烈的徭役显然会破坏正常的经济生产,背井离乡又饱受剥削的百姓当然会怨声载道。
其次,战国时代的秦国不断向外扩张,秦民可以用各种方式从其他国家获取财产、土地,甚至还可以通过功劳获得爵位,自然就缓解了秦法带来的压力,减轻了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但秦一统之后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关东百姓,他们哪有这些渠道获得利益?他们只能被剥削。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关东皆反的现象了。
其三,战国时代的秦国百姓就算生活不下去,也可以选择迁往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去寻找新的生活,未必需要冒死造反。可秦国完成大一统之后就不一样了,普天之下都是皇帝的地盘,他们又能跑哪去呢?只能上山为盗,所以秦朝时期“群盗满山”。而等到国家与农民之间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只有农民起义这一种解决方式。
------------------
推荐阅读:
夫妻双方和平分手(离婚),双方仍有感情。后女方有了男朋友,有没有再复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