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父母没眼界”你怎么看?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父母没眼界”你怎么看?
一个母亲领着三个年幼的女儿嫁给一个男人。继父用自己的行为亲手改写了三个继女的命运。三个继女十分感激他。可是在晚年,继父和继母却分居10年。亲生女儿一番话,不仅揭开父母分居10年的真相,更彻底撕开男人埋藏半生的隐痛。
李享知是老高中生,他有个聋哑大哥。哥哥没有成家,一直跟着他。
前妻因病去世,他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生活。
几年后,他和有三个女儿的李水英再婚。组成一个九口之家。
28年后,六个孩子都长大成人。
三个继女中,老大李小玲是中科院生物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毕业。
老二李东东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湖南某高校任教。
老三李小玉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现在是美国高级工程师。
继女们都非常感激李享知,如果没有继父,她们的人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老大李小玲说,是继父改变了她们三姐妹的人生。
晚年的李享知一个人在家中工作,妻子李水英在大女儿家住。妻子很想念他,她说自己在女儿家住很孤单,她想和丈夫在一起,可丈夫却不让自己跟他在一起。
李享知每个周末都会去继女那里看妻子,每到这时,妻子就会很开心。她庆幸自己嫁对人了,第一个丈夫嗜赌如命,她及时离婚,带着三个女儿嫁给李享知。李享知没有嫌弃负担重,反而用自己的教导让三个女儿都考上名校。因此她一直对丈夫很感恩。
李享知对妻子和继女都这么好,为何在儿女们事业有成时却选择跟妻子分居10年?他亲生女儿李海英一番话揭开事情真相,更揭开李享知埋藏半生的隐痛。
当年,李水英嫁过来时,只带着5岁的小女儿。半年后的一天,李享知从外面回来,看到家中又多了两个小女孩。妻子看到他,就立马让两个女儿叫“爸爸。”
李水英跟前夫一共有三个女儿,她带着小女儿来到这里后,家中爷爷奶奶无力再继续抚养两个大女儿,于是爷爷就把孩子送到妈妈这里。希望她们可以跟妈妈一起生活。
李享知明知道再多留两个孩子会让自己的家庭更加困难,可他看着枯瘦如柴的女孩,看着妻子渴求的目光,最终还是留下了她们。自此以后,为几个孩子拼搏,让几个孩子读书,就成为他心中唯一的信念。
因为孩子多,每次做饭要做一大锅,六个孩子吃饭要排队。
多个孩子就多一个人的口粮,家里突然多了四口人,其中三个还是上学的学生,困难可想而知。
六个孩子,三个读初中,三个读小学。 孩子们一年的学杂费近6000元, 光学费就是李享知一家一年的总收入。
李水英有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常年干不了重活。家里的一切全部要靠李享知。如果换做旁人,大概要怨天怨地,或者是撂挑子不干。但李享知却跟别人不一样,他没有被困难吓到,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找出路。因为他知道,只有靠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李享知原本在村里做农技员,单靠他那些收入不足以维持六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费用。 于是他又承包了12亩地。 他在12亩地里种菜,种稻,再用买菜卖稻的收入给孩子们交学费。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机械化, 种庄稼和收庄稼几乎全部是用人工。李享知种那12亩地,付出了超越旁人的辛苦。
他一年四季都在田地里干活,因为没钱,他家种地几乎全部用手工。收水稻时,他和孩子们用镰刀割。打水稻时,别人家用机器轧,他家全部用脚踩。
冬天,他会用锄头去锄地,把土翻出来冻着,以求来年少长些草。
他一年到头在地里不停地忙活,很累,挣到的钱也仅仅够6个孩子上学读书。但他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他不种这么多地,他就维持不了这几个孩子读书和家里的开支。
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李享知从没说让哪个孩子辍学回来帮忙。相反,他在家里定下一条规矩,不管是哪个孩子,只要能读到初二,就可以不用帮家里做家务,也不用下地干活。
李享知是读书人出身,他知道一个人只有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才会学有所成。
一家九口人,直到2002年之后才能吃上大米饭。 在这之前因为粮食不足,他们都是吃红薯饭的。
尽管日子很苦,李享知还是极尽所能地鼓励孩子们。
在继父的关爱和鼓励下,三个女儿 都非常刻苦,先后被评为省市县的三好学生。
2004年李小玲考上湘潭大学,2010年考取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
2005年,李小玉考取武汉大学外语系, 2010年考取美国林肯大学 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
2008年,李东东考上北京师范大学。 在母校读在职研究生。 三个继女都出类拔萃,这和李享知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三个继女都事业有成,他自己的三个孩子生活得也不错。按理说,李享知和妻子辛苦半辈子,应该可以安享晚年。
可他却把妻子送到大女儿那边,他只在每个周末去看望妻子,又是为了什么?
即便女儿们每年都会给他寄快递,从生活用品到羊毛大衣,应有尽有。李享知却把那些东西都放进柜子里。
多年的含辛茹苦终于有了回报,为何李享知却整日愁眉不展?
原来,这些年,李享知内心的愧疚像座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老大李小玲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老二,老三是高考状元。三个继女都如此优秀,李享知的三个孩子却全都是初中毕业。
李享知本人是高中毕业生,他知道读书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机会。所以他才会对六个孩子严格要求。
他坚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三个亲生子女和继子女的文化程度相差甚远, 是他最大的心结。
三个继女在他的培养下都成才了,而他自己的三个孩子却都是初中毕业。他的大女儿在做生意,两个儿子在广东做快递生意。
虽然孩子们生活得也都不错,但李享知的内心却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看着亡妻的身份证诉说着内心的苦闷。
他觉得妻子离开,等于把三个孩子托付给他了,而他这些年忙着挣钱养六个孩子,因为精力和时间都顾不上,导致他对自己孩子就没那么上心。现在他越想越觉得亏欠孩子们,如果不是拿出全部精力来供养三个继女,或许他的孩子也能上个大学吧。如果孩子们能上大学,最起码不会像现在这么辛苦。
随着年纪的增长,李享知对孩子们的愧疚越来越多。他亲生女儿李海英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李享知非常牵挂外孙女的学习成绩。经常打电话叮嘱女儿。
女儿笑着说自己在小时候也曾经埋怨过父亲,那时候家里那么穷,父亲再娶,却一下子带过来三个孩子。导致他们姐弟吃不饱。但等她年纪大点,她就能理解父亲了,她觉得父亲是一个好人,父亲的做法一定有他的道理。
她是家中老大,所以家务活和地里活干得最多,她也是家中出力最大的那一个。收稻谷时,弟弟妹妹在稻田里,她和爸爸叔叔用脚去踩稻谷。吃饭时偶尔有肉,她总是让弟弟妹妹先吃,结果轮到她,却没有了。
李海英在说这些话时,没有丝毫的怨气和不满,她回忆起那段时间,满满的都是甜蜜。六个孩子一起吃饭,一起做事,虽然苦,但却都是她和弟弟妹妹们童年最宝贵的回忆。
李海英长大后去上班,父亲看着她每天工作时间长,很心疼她,总是说,当年你要是多读书就好了。
李海英从来没有怪过爸爸,不是爸爸不让她读书,而是她自己读不进去。妹妹们都聪明,而她没有读书的天赋。这不是爸爸的责任。
当年她看着爸爸很辛苦地养着六个孩子,却从不肯让任何一个孩子辍学回家,她曾经问过爸爸,你这样做值不值得?
她爸却说:“值得,任何一个能读进去书的孩子,我都会尽其所能地帮助她,更别说是继女了。”
这就是女儿口中的李享知,他自己是个读书人,他知道穷孩子靠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他没有偏心自己的亲生子女,相反,他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继女们身上。三个继女都学业有成,跟他的教导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听说爸爸是因为为自己和两个弟弟没能上大学而郁郁寡欢,李海英这才知道父亲的心结,原来父亲一直对自己和两个弟弟有愧疚,原来这竟然是父亲埋藏半生的隐痛。
李海英不愿意父亲继续这样苦恼下去,她给父亲录音说出自己的心意。
她说自己现在为人妻,为人母,一个人只有在长大后才知道父母为他们受的苦。她永远也不会责怪爸爸,爸爸撑起这个家不容易。爸爸这辈子坚强,自尊,善良,勤劳。她敬佩爸爸所做的一切,爸爸组成这样一个大家庭不容易。是爸爸在最艰苦的日子里,带着大家共渡难关,也是爸爸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培养出三个妹妹那样优秀的人才。她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和自豪。
女儿发自肺腑的话,也终于让李享知放下多年心结。
亲生女儿这样评价李享知,继女眼中的李享知又是什么样子?
继女李小玲说,她永远记得自家那个小村子,记得家里最穷时候的模样。当时村子里有好多孩子都是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了,而继父却从未想过让她们出去打工。
继父经常说,一个女孩子,如果不读书,在社会上就没有生存能力。一粒种子,放在岸上,营养会流失。放在土里,它就会开花结果。
当时村子里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很多家长都只让儿子读书,继父却把所有的心血和精力都付出给她们三姐妹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继父把精力倾注在她们身上多,自然对姐姐和弟弟的付出就少一些。如果没有她们,姐姐弟弟的童年应该会更好一点。
李小玲回忆起她们小时候,在学校里受欺负的时候,爸爸总是很阳光,说别人欺负了我们,但是我们自强不息,用行动却打脸对方。
继父根据她们姐妹三个的性格,对她们的人生都早早有了规划。继父觉得自己简单踏实,适合考公务员。老二适合考军校,老三适合当教师。如今自己和小妹妹都按照继父的规划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唯独二妹妹去了美国。
她很感激继父,在母亲和她们姊妹三个最困难的时候,给了她们一个家。又在最苦难的时候,尽最大能力供她们读书上学。这才让她们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继父对她们三姐妹来说,是超越亲生父亲的存在,更是她们生命中的贵人和恩人。
写在最后:
当年,李享知家中一共九口人,他种了十二亩地,一年的收入也仅仅够六个孩子交学费。
他家是村里最穷的一户,三个继女又是再婚妻子带来的。如果李享知自私一点,早早让孩子们辍学帮忙,大概他自己就不会那么累。如果他早早让孩子们跟其他孩子一样出去打工,大概他也不会那么苦。
小村里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如果李享知不让继女们读书,大概也没人会说什么,但社会上却会少了三个优秀的女子。
李享知宁可自己吃苦,也要让孩子们读书,他认为读书才是穷人家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他认为女孩子不读书,将来到社会上就没有生存能力。
当亲生女儿问他为继女付出那么多值得吗?
他说值得,即便是一个陌生人,只要他能读进去书,他都会尽其所能地帮助,更别说是自己二婚妻子的女儿,于情于理,他都要不遗余力地让孩子们读书,只要孩子们能读进去,他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供她们。
一个农户人家,居然出来三个那么优秀的孩子,这里面有女儿们的努力,更有李享知的辛苦付出。
是他的眼界决定了三个继女的未来。
虽然李享知自己的三个孩子没有高学历,但是在善良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孩子们走上社会后也都过得很好。
一个家,父亲重要,母亲同样重要。想要让一个家族长盛不衰,对孩子们的培养和教育就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李享知对继女们的督促和鼓励,李小玲姊妹们未必能有现在的成就。
因为一个孩子小时候,她的人生观都没有成熟,这时候,大人对她说的话,帮她做的决定就尤为重要。
李小玲三姊妹是幸运的,她们遇到了仁义的李享知。李享知的眼界又决定了三个孩子的未来。
李享知最让人敬佩的地方,是他作为一个继父,在家境很贫寒的情况下,供出三个那么优秀的继女。而他的付出也得到了亲生孩子的理解和继女们的感恩,所以继女们经常会给他买东西回来,从羊毛大衣到各种生活用品,儿女们都为他准备妥当。
在孩子们的心中,她们付出再多也抵不上当年继父的养育之恩和供养之恩。所以,在她们心中,继父是她们人生中的贵人,更是比亲生父亲恩情还大的爸爸,继父那如山的背影,那宽广的胸怀,将一直停留在她们心中。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在李小玲三姐妹心中,李享知的父爱已经远远超越了很多大山。
昨天在看这个节目的时候,我几度落泪,为这个老人的善良无私,为姐妹间的友爱互助。为老人对三个孩子的温暖。
这个世界的美好,正是有许许多多李享知这样的好人的加持,才让我们看到了人世间最难能可贵的真情。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父母没眼界”你怎么看?
以我亲身经历为例子,我十分赞同这句话。因此也十分感激我的妈妈。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里。说是农村,其实村民们也分“层次”。比如说,我家邻居,简称二姨,靠着卖烧烤,成为了整条街最有钱的人家。而我家因为孩子多,父母又因为超生丢了工作,成了名副其实的“低保户”。
巧的是,二姨的女儿洋洋和我同年出生,从小一起读书。洋洋家境富裕,在小学的时候,就能吃上肯德基,就能办生日派对,我一度十分自卑,十分嫌弃自家穷,而羡慕洋洋。
而我妈,一个原本的初中化学老师,一直对我们几个孩子的功课特别重视。每天晚上,她从田地里干活回来,总是一边揉着腰,一边检查我们的作业。
我心目中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我因为要写妈妈布置的作业,没能去洋洋家玩,因此发了脾气。我妈抽了一根竹篾,当着哥哥姐姐的面打了我一下。
“人家是看林的,你是种林的,你跟着人家到处逛,别人巡完了林子了,你的树还没有施肥!”她特别严肃,根本没有把我当成小学生,“不读书,以后家里一辈子都得在村里当低保户!”
我才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境地,此后也一直努力读书,成了那一年村里唯一考上大学的孩子。
升学宴那天,村民们来恭喜妈妈,话里话外都是羡慕,唯有二姨十分不屑,洋洋早就读不下去了,二姨也没勉强,等洋洋初中毕业就让她去跟爸爸跑生意。
“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我家洋洋都能挣钱回来了,她还刚开学!”二姨翻了个白眼,坐得远远的。
后来我大学毕业出来工作,很少与洋洋联系。直到今年春天,疫情对经济大打击,洋洋家赔本得厉害,二姨一下子脑出血住院,洋洋知道我学医,赶紧找我帮忙。
小时候的趾高气扬早就不见了。早早嫁给同村一个无所事事的混混的洋洋,脸上写满了家长里短。家里的经济顶梁柱倒下了,她竟一个决定都做不了。一会儿问我脑出血还要不要治,二姨一直不清醒是不是该直接准备后事?一会儿说她老公找了个驱邪的“专家”来做点法事……
我听着她这些不着调的话,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很是感慨。家境是可以改变的,当初洋洋家富裕,现在也可以落魄;当初我家一贫如洗,现在也可以帮助别人了。
但是人,从小的时候不好好培养,长大真的很难再弥补教育上的缺失。而这些,多亏了妈妈当初咬着牙都坚持让我们认真读书的决心。
【结语】
一个家庭要想长青不败,就要每个人保持“发展”的状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教育和读书。孩子年纪小的时候,没有成熟的想法和观念,这时候,父母的眼界尤为重要。父母想要如何培养孩子,培养怎么样的孩子,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欢迎关注@天山灵知 分享我的人生感悟和阅读体验吧!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父母没眼界”你怎么看?
34岁女子,刚拿到4.3万订婚礼,就怀孕了,于是生了个儿子,然后,改口要18万,才愿意结婚,母亲也说:她们并不在意钱,只是想看男方有没有诚意。可是,男方只拿的出来8万,结局让人很无奈。
10年前,牛莉莉大学毕业后,去大都市做了10年体育记者,也曾谈过几段恋爱,都无疾而终。
34岁时回到湖南老家发展,偶然认识了36岁的佟大青,是她妹夫的朋友,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还带着8岁的女儿。
牛莉莉一直认为自己学历高,在大都市见过不少世面,还未婚,所以刚开始她并没有看中佟大青。
可是,牛莉莉的母亲却劝她说:佟家条件优越,佟大青也靠谱,自己有稳定工作,父亲做过几十年乡长,母亲是退休教师,嫁过去能过得很好。
在母亲的劝说下,牛莉莉开始和佟大青交往起来,没多久,牛莉莉就搬去佟家生活,一年多后怀了孕。
原本,两家正在谈婚论嫁,牛莉莉突然抱着三个月的儿子搬回娘家,还高兴的说:佟家很快会风风光光来娶她。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5个多月过去了,如今,儿子都9个月了,佟大青倒是来看过孩子几次,却没有提出要结婚的事。
牛莉莉等不下去了,毕竟她未婚生子,在村里被人指指点点,所以找到电视台求助,希望佟家人能给她一个明确的说法。
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大家陪着牛莉莉,抱着孩子来到佟家,刚好在门口碰到佟大青的父亲佟康。
没想到,佟康看到牛莉莉和孙子后,满脸愤怒,一句话不说就进屋了,牛莉莉也没说一句话跟了进去。
看到双方的气氛如此尴尬,大家转身询问对佟康:牛莉莉和佟大青这两个人,现在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佟康情绪激动地大喊:牛莉莉和他儿子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他们什么条件都答应了,牛莉莉还是不肯结婚。
牛莉莉却冷冷地打断佟康的话说:不是她不想结婚,是佟大青的父母不愿意。
佟大青的母亲委屈地告诉大家:起初,牛莉莉要3万3订婚礼,她们给了,又要三金,她们花了1万多也买了。
这时,一边的牛莉莉突然承认:的确是她不愿意的。因为当时佟家答应订婚就送她三金,可后来一直拖到怀孕才买给她。
在她看来:就是佟家人没把她放在心上,完全不重视她,所以,她才不想这么轻易的结婚。
难道就因为这个小小的理由,就一直拖到现在吗?牛莉莉终于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苦楚。
原来,牛莉莉虽然已经34岁了,可她毕竟还是未婚,找了个离异还带女儿的佟大青,原本就觉得委屈。
所以,她不甘心,想先办个风风光光的婚礼,再去领证。
可是,佟康拒绝了,在他那一代人的思想里,应该是先领证了,然后再去办婚礼,这样才算合法。
再加上,领了证再给牛莉莉8万,这样他们才更放心,因为这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他怕会人财两空。
听到这话,牛莉莉突然冷笑着大声说:一切都是借口,佟家就是看她现在有了孩子,不想给了。
佟大青的母亲,哽咽的把大家带进卧室,委屈的说:她们一家对牛莉莉很好,她的腿接连动了2次手术,走路都不方便。
却在牛莉莉坐月子时,一天三顿把饭端到床边,等牛莉莉吃完,她再端出去,每天晚上,牛莉莉玩手机,她前半夜照顾孩子,佟大青负责后半夜。
一家人尽心尽力照顾牛莉莉和孩子,可牛莉莉脾气不好,有时她忙不过来,让牛莉莉帮忙给孩子擦下脸,牛莉莉就发脾气摔东西。
这时,佟大青刚好下班回家,看到很久未见的女友和孩子,他只是淡淡打了一个招呼,就默默坐到一边去了。
为何会对自己的女友和孩子不闻不问呢?佟大青急忙解释说:他并没有不闻不问。
原来,牛莉莉刚开始带着孩子回娘家后,佟大青自己去接了几次,还跟哥哥也去接了几次,都被牛莉莉拒绝了。
每次,牛莉莉都是态度强硬地说:你来接我,我就得跟你回去,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随后,牛莉莉又抱怨说:因为佟大青虽然去接过她几次,可就是没给彩礼,所以她才不愿回去。
佟大青也有些不满,因为两人在一起时,就知道他每个月只有3000多工资,还要抚养8岁的女儿,根本没办法拿出这么多钱。
所以,他只能依靠父母,而父母的要求就是:先领证再给彩礼。牛莉莉却不同意。
牛莉莉无奈地表示:她之前并不知道佟大青是个妈宝男,在一起才发现佟大青没主见,什么都要听父母的,让她无法忍受。
眼看牛莉莉越说越气,佟大青仍然左右为难,没答应先给彩礼。牛莉莉气地抱着孩子,转身走了。
等牛莉莉离开后,佟康坦然地告诉大家:牛莉莉在他家住了一年多,从不跟他们说话,至今连叔叔阿姨都没叫过。
平常都在房间里,只有吃饭时才出来,并且,一直都是佟大青70多岁的老母亲做饭,她既不帮忙做家务,也不尊重他们。
后来,更是数次当着外人的面,高高在上地跟邻居们说:她帮佟家生了孩子。
让他们心里很不舒服,可即便这样,他们也没过多计较,只要牛莉莉答应先去领证,他们就给8万,办个风风光光的婚礼。
事已至此,他们也愿意妥协,先给彩礼再结婚,于是,佟大青拿着户口簿,高兴地赶到牛莉莉家。
没想到,牛莉莉却在这时候,又提出一个大难题。
原来,几天前,牛家有个亲戚的女儿结婚,牛莉莉和母亲去参加了婚礼,不仅豪华隆重,那个亲戚的女儿还拿到30万彩礼。
这让牛莉莉有了别的想法,母亲也认为她各方面条件都不差,于是,不要8万了,也改口要18万。
还理直气壮的表示:只有佟家给她这么多钱,才能说明佟家人看重她,也能表示佟家的诚意。
佟大青沮丧地低着头,原本8万他都没有,只能依靠年迈的父母,现在18万,还要短时间内拿出来,对他来说根本不可能。
牛莉莉的母亲却坦然地说:其实,她们不在意钱,只是想看到佟家的诚意,如果这点诚意都没有,那女儿嫁过去也不会好过。
在牛家人看来:佟大青拿不出来,就该去想办法,而不是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推脱。
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牛莉莉提出:不给18万,她就继续住娘家,并且每个月还要佟大青给孩子2000抚养费。
佟大青只能先答应,黯然回了家。
有人说: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父母没有眼界。这句话我是认同的,因为有眼界的父母,在子女的人生中,就是一盏灯,可以给子女指明方向。
而没眼界的父母,就像文中的两方父母一样,让子女无法更好地往前走:
1原本,佟家父母都是有学问的人,应该明白,古往今来,给儿子娶媳妇,理所当然应该先给彩礼,可他们执意结婚后再给,以至于孙子都快一岁了,儿子的婚事还拖着。
2牛家父母口口声声说:彩礼只是试验佟家对女儿的态度,可是,在佟家已经愿意给的情况下,她又让女儿改口要更多,导致女儿只能带着孩子在娘家,名声扫地。
两方父母的行为,不仅暴露了她们自己的品行,伤害了两个子女,更是给年幼的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如果双方父母都能目光长远,多为子女的以后着想,各退一步,说不定佟大青和牛莉莉就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
所以,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子女的成长,有眼界的父母心胸开阔,教育出来的子女也会看的更远,只有在父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下,子女才会阳光豁达的成长。
最后:
有人认为是佟家父母觉得孩子已经出生了,就不想给彩礼,所以找借口推脱,也有人说,是牛家父母看着女儿生了儿子,就别有用心,你怎么看呢?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父母没眼界”你怎么看?
感谢我的父亲,在我人生的重要关头给了我对的建议。一个家庭,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盏能指明方向的灯。
小的时候说实话,家里挺穷的,兄弟姐妹加我一起有6个人,而我爸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菜农,要供养一家包括爷爷奶奶在内共10个人,那时候是非常的不容易。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家里6个小孩,我爸靠着他的倔脾气,起早贪黑,辛勤劳作赚取的钱把我们一个一个全部供上了大学。这在村里还被传为一段佳话,一家6个大学生。
我很感激我爸,其实在上大学前,我曾有两次准备辍学。一次是初二的时候,当时差点经不住诱惑,跟着我堂哥出去打工。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大,那时候的想法就是少一个人上学,多一个人赚钱,能帮着家里,给我爸减轻负担,让他不用每天凌晨3点赶着去田里摘菜,回来后还要骑着自行车去批发市场拉个百来斤菜回来卖,太苦太累了。
可当我做出决定告诉家里人之后,我爸一个巴掌就抽了过来,记得当时他是这么说的:翅膀硬了,老子养你不起了是吧,赚钱的事还轮不到你头上,滚回去读好你的书,读不好打断你的腿。
后来读到了高三,高考那会没发挥好,只考到了专科线,那时候我是真的不想读了,真的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走打工这条路,于是我暗中先跟我奶奶通了气,让她老人家能在我爸发脾气的时候支持我一下。
可最终还是没能逆得过我爸的意思,我被逼着复读了一年。当时我奶奶都发火了,说他到底在强着什么,就是不让娃去打工。我爸当时说,他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知道让孩子上大学才能改变我们家的命运。我奶奶问他改变什么命运,打工就能赚钱,改变什么命运。他没回答,可能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后面大家都知道了,我考上了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国企工作,这个时候我才真正地有能力帮上我爸,那几年赚的钱大多补贴了家用。后面又换了几次工作,工资也涨了不少,现在年薪一年30多吧,养家糊口不是问题,时不时还能带家人出去旅游一圈,感觉日子跟小时候真的变了。
也就是前些年的时候,我爸还帮我赚了一笔不小的钱。那是我结婚的第二年,因为家里老房子太小了,当时我老婆催我买房也催得急,当时我手头不怎么宽裕,寻思着在老家买一套小产房算了,过年回家有个地方住就行。
这个想法我跟家里一说,我爸又出主意了,他说我大学生的眼光怎么还不如他一个卖菜的,买小产房能升值不?现在镇上发展的也快,你S市买不起,那你在镇上首付一套也行,钱不够我帮你添。
然后在他的鼓动下,我东凑西凑地在镇上首付了一套房子,没想4年前买的房子当初一平方不到5000的价格,现在已经涨到了9000不止,差不多都翻了一倍。
其实回过头来想想,我爸对我的帮助何止这些,那些年换工作也是我爸在背后指点我,告诉我不能总是一滩死水在一个公司做到死,要敢于去闯,去增加自己的竞争力等等。
而我弟妹们,现在除了最小的弟弟,其余的也都成了家,买房的买房,买车的买车,收入也都不错。我爸这两年也闲了下来,可他老人家坐不住,家里老房子要改建,他正寻思着怎么用它多换两套房子呢。
我家的情况,就很能说明问题了,一个家庭穷真的不可怕,因为只要敢于拼搏,勇于争取,前途总会是光明的,但怕的是什么,就怕前路有拦路虎,用老旧的思想拖住你前进的脚步,在人生的重要关头,让人都无法做出对的选择。
而父母作为一个家庭中影响力最大的人,如果不能掌好指引人生方向的舵,把船开进死胡同,那作为孩子,结局就很难说了。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父母没眼界”你怎么看?
目前毕业一年多年了,之前一直很佩服我爸妈,对任何事也很认同他们的观点,但是毕业以后我感觉我和他们的观念越来越多的不同了。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家里是农村贫困户,我的专业是软件工程。下面就讲几个故事吧,也是我和我爸妈观点的分歧。
第一个事是我实习工作离职考驾照。有幸在大四未毕业前找到了一家公司实习,公司内算是比较受领导重视的,领导会给机会让我去研究新技术,还单独让我管理一个模块,也经常或公开或私下夸我。这些让我爸妈很自豪,特别我爸经常在外面夸我(算是炫耀吧,其实我觉得没什么,并且我也不太喜欢他到处说)。但是因为在大学没有考驾照,我实习了半年就离职回学校去考驾照了(那是还没毕业,学校便宜也方便)。我的想法是驾照迟早要考,早考早省事,并且虽然实习公司很重视我,但是却不是我的理想工作,并且公正分析,那家公司确实不适合软件发展。但是我爸到现在还对那家公司念念不忘。其实他们不知道因为报的晚,这个驾照花费了我多少时间和精力。
第二件事也和离职有关。接着上面的时间线,我拿到毕业证后入职了一家上市的珠宝公司(上市两字对于我爸有种莫名的魔力,应该又是到处炫耀过,这点我确实很无奈)。实习公司比较小,所以挑公司时就认为要去大公司,所以就选择了上市公司,现在想想也是坑,程序员还是应该去互联网公司。然后我就感受到了这家上市公司的恶心之处。转正之后没有按照面试谈的工资来执行,干了一年还是试用期的工资。在部门算是技术还可以的(这种传统行业,就没有科班出身,基本都是中途转行,或者大专出来培训一下的),加上我性格比较好,工作不会拖泥带水,和领导关系就挺好的,一年下来领导给我申请了两到三次加薪(包括转正时候的提薪)都没有成功。
对于这家公司离职原因可以说就是钱给少了,因为家里确实需要用钱,公司给的钱实在太少,我现在拿的offer已经翻倍了,虽然还没达到自己现阶段目标。当然对于技术成长这一块我也有考虑,只是离不离职都区别不大。我觉得就是要抓住当下吧,并且不同的人才就要去不同的地方,珠宝公司做程序员,属实不合适。
然后对于我爸来说,那就是翻天的感觉,可能是上市公司的岗位没了,他的面子挂不住吧,并且他一直就认为我是混不下去了才离职,当然他的说辞不是这样。他举了邻居家的例子,大致就是说邻居家孩子在一家公司做了十年,然后就做上了管理,好不风光。然后要我在这家上市公司熬十年,然后靠资历做一个高管。可以说是全然忽视了我的职业。
另外,在我爸眼里,“上市公司”,“经理”,“金融”等字眼可以说就是光宗耀祖的象征了。这点我很不认同。
讲了这么多,我感觉已经不像是在回答问题了,更像是在讲述自己,把这当成一个树洞了。我始终对我爸妈保持感激之情,或许文中有流露出些许对我爸妈的不满,但也只是一时情绪。另外还请看客摒去这些情绪,理性客观帮我分析一下我和爸妈的分歧。最近在家庭关系以及自己的工作选择上面困扰很久了。
做个总结吧,我国目前还是处于一个走向全面小康的过程中,对很多地方来说城市化才刚刚开始,甚至有些地方还存在非常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或许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外漂泊,实现自我的过程中会受到父母不同观念的影响,有时候是经验之谈,有时候却又老旧封建。我认为这是观念的碰撞,而不能简单的用没眼界来概括。不能否认的是我们面前时时刻刻都有着一条弯路在等着我们走进去,而我们也不能保证我们走过的都是最顺利的那条道,我们能做的只有坚持本心,相信自己,同时也要谦虚地聆听。
路是自己的,回头时能不后悔就没有遗憾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