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一世英名,为何出了个昏君孙皓,他究竟有多残暴,是如何一步步毁掉东吴的?
▎Ⓚ孙权一世英名,为何出了个昏君孙皓,他究竟有多残暴,是如何一步步毁掉东吴的?
孙权在前期,当得“英名”二字,但是在后期简直就是个“糊涂蛋”,根本当不起“一世英名”之称。不但给孙皓创造了上位的机会,更给了他实施暴虐治国、荒淫酒色、常剥活人皮、挖眼睛、砍双足、大锯活人等伤天害理的机会,最终将东吴一步步带进灭亡的深渊。
为何说,孙权在后期是个“糊涂蛋”呢?
“暨艳案”。建安二十八年(公元224年),由于孙权猜忌心膨胀,从而引发“暨艳案”,冤杀能臣暨艳,既未起到削弱江东本土势力的目的,反而令江东官场更加混乱,人浮于事,亲手将刚刚萌芽的官员考核升迁的激励机制葬送。
“吕壹案”。不久,孙权任人唯亲,重用贪婪成性的小人吕壹为中书典校,权力如同汉武帝时期的“直衣秀史”。吕壹为捞取好处,不但以诋毁、诬陷等手段,胁迫官吏屈服“纳贡”,而且睚眦必报,先后对江夏太守刁嘉、湖孰建义校尉朱据等重臣进行严刑拷问,并指使他人进行陷害。当时官场可谓“乌烟瘴气”,就连陆逊、潘濬等重臣也只能暗自忧虑落泪。
“南鲁党争案”。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因孙权失察,从而引发南阳王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太子之位党争,进而造成陆逊被孙权辱骂后抑郁而亡;陆胤被下狱拷打而死;吾粲被杀害于大狱;顾谭、顾承等族人被流放,死于交州;朱据被孙弘伪造的诏书赐死;张昭之子张休被孙权赐死;张纯被斩于闹市;姚信(陆逊外甥)被流放等。公元250年,孙霸谋图太子之位事泄,被孙权赐死,全寄、杨竺、孙奇(宗室)等党羽尽皆被诛杀。同时,全琮之子全寄、吴景之孙吴安等均被赐死;诸葛绰被父亲诸葛恪毒杀。可以说,东吴的文武人杰基本都在此案之中丧生或流放,严重动摇了国家的人才根本。
“屡发内斗案”。太元二年(公元252年)正月,由于孙权病逝之前,未能下一道继位诏书,从而引发支持孙和的诸葛恪一派与支持孙亮的孙綝一派党争。结果,孙亮继位;孙和、张妃遭到流放新都,途中自尽;辅政大臣诸葛恪遭到诛杀。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东吴又再次发生朝廷内斗,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诛除孙綝。十月,孙休即位,在位六年病逝。
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八月三日,23岁的乌程侯孙皓在濮阳兴和张布的拥护下即位。
如果孙权病逝前能够指定“好学下士”的最好接班人为孙和,他又岂会被逼自尽,又怎么可能引发多次朝中内斗,孙皓也更不可能有即位的机会。
所以,孙权绝对当不起“一世英名”之称,后期更是一个“湖涂蛋”。
孙皓,字元宗,又名彭祖,孙权之孙,孙和之子。当年八月即位,不到三月,残暴骄横、多忌讳、好酒色等毛病便令百官尽皆失望,濮阳兴、张布也暗生悔意,认为不应该拥立孙皓这样的人即位。
那么,孙皓即位后有多残暴呢?
十一月,孙皓听信小人进谗,将拥立他的两大头号功臣濮阳兴、张布诛杀,却又将张布的女儿封为美人。这种做法,完全的不知感恩,如果没有此二人,他又何来今日的地位。
甘露元年(公元265年)七月,孙皓逼死孙休的景皇后朱氏,并将孙休的4个儿子流放吴郡的一处小城,半路又遣人将其长次和次子杀害。
凤凰二年(公元273年)三月,孙皓爱妾多次暗中派人到集市抢夺百姓财物,司市中郎将陈声遂将抢夺者绳之以法。对此,爱妾一吹“枕边风”, 孙皓大怒之下,命人找来锯子烧红后,竟将陈声的人头据了下来,并将其尸体丢到四望山下。这种草菅人命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
天纪三年(公元279年),司马炎命太尉贾充为大都督,调遣六路大军征伐东吴。即:镇东大将军司马侑进军涂中;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进军牛渚;建威将军王戎进军武昌;平南将军胡奋进军夏口;镇南将军杜预进军江陵;龙骧将军王皓、广武将军唐彬领兵由水路沿长江东下。但是,这时的孙皓却还在和他的大臣们玩着“醉酒游戏”。孙皓每次筵宴群臣,尽皆强令喝醉。同进,设黄门郎10人,让他们侍立在旁,专门检查醉酒群臣的过失。如:眼神不敬者、言语不尊者等,过失大者立刻严刑拷问,过失小者记录在案,下次再犯,累加治罪。
据《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和《资治通鉴·卷七十九》记载:孙皓的后宫美女本已多达数千(另一说数万),但他依然感到不满足,常命黄门遍行州郡,不断从民间选拔年青女子充实后宫。同时,大臣的女儿也要每年一报,对于年龄达到十五、六岁者,需先让其检阅,不中意者,方允许出嫁。此外,他还特意将城外急流引入宫院内,对于不合心意的嫔妃、宫女、内侍等,立即将其杀死,并丢入水中顺流漂走。有时,还要将人脸皮活活剥下,或将眼珠子挖下来,或将双脚砍下来等,无不令人心寒,但他却乐此不疲。这样的荒唐举动,已丧失了基本的人性,远超恶魔与禽兽,国家又岂能不亡。
最终,于天纪四年(公元280年)春,东吴被灭,孙皓投降后,被册立为中山王、归命侯。
对此,柏杨先生在编写白话版《资治通鉴》时,忍不住感叹道:“《资治通鉴》自公元前四〇三年起,迄今六百六十七年,昏君虽然辈出,但真正的暴君,孙皓却是最突出的。”因此,有人感叹孙皓不应该有这么好的人生结局。
那么,孙皓残暴的人格障碍根源又出在哪里呢?
据《江表传》记载: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
以此而言,孙皓即位初始,也有一定的明主风范,但是后来为什么又变成残暴荒淫的昏君呢?这应该和他的出身有极大的关系。
孙皓的父亲孙和,是吴大帝孙权的三子,早先被立为太子。后来,被谋夺太子之位的鲁王孙霸陷害,太子被废。252年,孙和成为孙綝、诸葛恪两大权臣相斗的牺牲品,孙皓的父亲孙和、母亲张氏,尽皆被逼自尽。10岁的孙皓,从此成了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父母的亲情呵护永远离他而去,留下的只有人与人之间的残害与冷酷。面对这一切,孙皓小小的心灵怕是已经开始扭曲变形,进而丧失本性,沉入骨髓。
孙皓投降后,权臣贾充嘲讽他:“凿人眼目,剥人面皮”之事时,他却理直气壮道:“人臣弑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竟然一点不给面子,令贾充也有点下不来台。
当司马炎让他作《尔汝歌》,想要侮辱他时,他立即举杯唱道:“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 既不称自己为臣,也不称司马炎为君,而是称其为汝(你),明显的大不敬态度。
由此两例可见,孙皓根本没有收敛心性的打算,也不怕被治罪或杀头,更没有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战战兢兢”的觉悟。也就是说,他不但对别人的生命漠视,对自己的生命也同样漠视,完全的失去了一个正常人应有的人性,这样的人实在令人心中生寒。
看来,一个人从小的生存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多么巨大的影响力。而造成孙皓性格疯狂变态的根源则出在孙权身上,是孙权造成了孙皓父母的悲惨结局,而父母的悲惨结局又严重影响到了孙皓的人生成长。所以,刨根揭底之下,孙权才是东吴覆灭的真正掘墓人。
图片来源网络
▎⇌孙权一世英名,为何出了个昏君孙皓,他究竟有多残暴,是如何一步步毁掉东吴的?
公元229年,47岁的东吴统治者孙权登上了皇位,建立了吴国。他18岁从哥哥手里接收江东,兢兢业业,苦心经营,最终和曹魏、蜀汉三分天下,奠定了三国的鼎立局面,在他统治期间,东吴设置了农官,实行屯田制度,设置郡县制,同时剿抚东吴境内的山越,促进了江东的经济发展。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台湾)。这样一位生于乱世、割据一方的一代帝王,却在晚年的继承人问题上犯下了错误,动摇了东吴的统治根基,公元257年,70岁的孙权,去世,之后仅仅33年,东吴就被西晋所灭。
图 吴国的疆域那么孙权晚年的继承人问题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孙权之孙)在位期间,
又做了哪些荒唐的事情,让东吴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呢?
图 孙权继承人问题:是困扰很多帝王的问题(尤其是年纪大的帝王)
和很多做出伟大贡献但却到了晚年受困于继承人问题一样,晚年的孙权也面临着这样的难题。
公元242年,孙权60岁,从这年开始,东吴的太子孙和和鲁王孙霸展开了长期的储君之争,朝中大臣也分为两派,有支持太子孙和的,也有支持鲁王孙霸的,孙权也是左右为难,很难抉择。
原本孙权称帝之后,立长子孙登为太子,但公元241年,年仅33岁的孙登去世,孙权这年已经59岁了,可谓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之余,也只能重新考虑新太子的人选。
东吴的“二宫之争”(242年-250年)
孙权的次子孙虑早死,于是就立了第三子孙和为太子,但孙权的第四子孙霸很受孙权的宠爱,对储君之位也是虎视眈眈,于是整个东吴,很快就陷入了这场政治夺权的漩涡之中,朝中大臣也被分为两派,从242年到250年,双方势力明争暗斗,互不相让,东吴的正常政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
孙权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东汉末年袁绍也曾受困于此,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谭完全分裂成两派势力,最终袁氏势力退出了历史舞台,孙权不想看到东吴有一天也会如此,就下定决心,为东吴重新确立继承人。
公元250年,孙权废掉了太子孙和,同年鲁王孙霸企图谋害孙和,孙权知道了赐死了孙霸,改立第七子孙亮为继承人(孙亮这年未满10岁)。
公元252年,70岁的孙权去世,年仅10岁的孙亮即位。是为吴少帝。
东吴的权臣时代(252年-259年)
考虑到孙亮还很年少,所以孙权临死前让宗室孙峻和大臣诸葛恪共同担任辅政大臣,想法是很好的,但事情的发展就逐渐失去了控制。
公元253年,诸葛恪被孙峻设计杀死,自此孙峻开始独掌东吴的朝政大权,孙峻掌权后,大肆诛杀东吴的宗室成员,排除异己,并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实力,孙峻死后,就把权力传给自己的堂弟孙綝,继续把持东吴的朝政。
废立皇帝
孙亮亲政之后,和权臣孙綝的矛盾逐渐加深,公元258年,孙亮企图除掉孙綝,但却孙綝发觉,孙綝把孙亮废为会稽王,拥立琅琊王孙休(孙权第六子)即位。
权臣末路
孙权登基后,孙綝为丞相,权势熏天,骄横放肆。公元259年,孙休联合张布、丁奉,终于除掉了孙綝,掌握了东吴的大权,孙休是个不错的皇帝,爱好文学,重视减轻民众负担,东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好景不长,公元264年,30岁的孙休去世。
孙皓到来:吴国的劫难
孙休死后,孙皓继位,孙皓是孙权第三子孙和的儿子,即位时只有23岁。
即位之处,孙皓大赦天下,同时注重抚恤人民,开仓振贫、奉行节俭,俨然是一位治世明君的形象。但好景不长,志得意满的孙皓很快就原形毕露了。
图 孙皓残忍好杀
在孙皓成长过程中,曾受到了很多的压迫,于是成长起来的孙皓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他很热衷杀人,忠心的大臣劝诫与他,也被他诛杀(甚至东吴灭亡后,住到了洛阳的孙皓都是看下人不爽就随意诛杀)。
穷兵黩武
孙皓继位第二年,魏国就灭亡了蜀汉,按理说国力不如魏国,东吴应该和魏国和睦相处,但孙皓在位期间却多次向魏国(后魏国被西晋取代)用兵,东吴多年积蓄的国力在战争上也逐渐被消耗殆尽。
大兴土木
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的心理,孙皓透支民力,大肆修建宫殿,吴国的经济局势濒于崩溃。
在孙皓的残暴统治下,东吴民不聊生,公元280年,西晋攻打吴国,吴国灭亡,西晋统一了全国,三国时代结束,孙皓被迁往洛阳居住,四年后去世,享年42岁。
总结
虽然孙权晚年在继承人的问题所犯的错误和孙皓的残暴不仁导致吴国灭亡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却间接导致吴国进入了长时期的权臣当道、国家混乱不堪的局面。清朝康熙盛世的开创者康熙帝在晚年也曾发生了九子夺嫡的事情,而储君之争,向来是国家动乱的根源所在。
而只有国家的储君贤明,储君之位稳固,才能减少国家陷入不必要的争斗之中,国家的未来才会更好;而主少国疑、权臣当道的时候,国家的衰亡也就不远了。
▎✡孙权一世英名,为何出了个昏君孙皓,他究竟有多残暴,是如何一步步毁掉东吴的?
历史上无论那个王朝,都有开国之君,更有亡国之君。孙权无论怎么英明神武,也逃不掉出现一个亡国之君。
孙权死后被追谥为“大帝”,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谥号为“大帝”的君王。东吴从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正式建国算起,到天纪四年(280年)被西晋灭亡,共经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4任皇帝。
孙皓是吴大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天纪四年(280年),孙吴被西晋所灭,孙皓投降西晋,被封为归命侯,四年后在洛阳去世。
孙皓之父孙和是孙权三子,原为太子,后因失宠失去太子之位,由孙权七子孙亮为太子。孙权去世后,孙亮继承皇位,后来诸葛恪专权,孙亮与孙綝合谋杀掉诸葛恪。结果前门拒狼,后门迎虎,孙綝开始专权,最后发动政变将孙亮赶下皇位,迎立孙权六子孙休为帝。孙休即位后,与张布、丁奉合谋除掉权臣孙綝;封侄子孙皓为乌程侯,聘娶滕牧的女儿滕芳兰为正妃。
七年后,永安七年(264年),吴景帝孙休去世。面对内忧(交趾叛乱)外患(蜀汉灭亡),孙休儿子年幼,吴国上下急需年长有能力的君主来掌舵。
此时,孙皓迎立人生的重要时刻。在朝中左典军万彧曾担任过乌程令,与孙皓关系很好,就像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皓。认为孙皓有长沙桓王孙策当年的风采,又非常好学,遵纪守法;于是孙皓再大家的拥立下成功继位。
孙皓在位17年,刚继位就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大封朝臣(任命上大将军施绩、大将军丁奉为左右大司马,张布为骠骑将军;孙休四个儿子则分别封为豫章王、汝南王、梁王、陈王),一时被誉为明君。
可是不久就原形毕露,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人们开始对此感到失望。濮阳兴和张布暗地里感到后悔,就被孙皓将二人被诛诛杀 ;张布被杀后,其女儿又被封为美人。
此后孙皓更是变本加厉,大肆营造宫室,残杀功臣。立长子孙瑾为太子,又封另两子为淮阳、东平王;四年后,改封淮阳王为鲁王,东平王为齐王,又册封九个儿子担任陈留、章陵等王,共十一王,每个王派给三千兵。相反对于孙休的四个儿子,先是逼杀朱太后,随后又把孙休的四个儿子遣送到一个偏远的小城,到达后,不久又追杀其中较年长的两个。
对交趾和北方常年用兵,虽然取得许多战绩,但是百姓得不到休养生息。天纪三年(279年),晋武帝司马炎令镇军将军司马伷、安东将军王浑、建威将军王戎、平南将军胡奋、镇南大将军杜预、龙骧将军王濬、巴东监军唐彬等分六路大举伐吴,面对晋军节节推进,吴军抵抗失利。天纪四年(280年),王濬大军最先到达,孙皓听从胡冲的建议,仿效刘禅率领太子孙瑾等21人来到王濬营门请降。王濬接受孙皓的投降,并派人将孙皓一家送到晋都洛阳,孙吴至此灭亡。
▎☣孙权一世英名,为何出了个昏君孙皓,他究竟有多残暴,是如何一步步毁掉东吴的?
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投降西晋后被封为“归命侯”,晋朝君臣根本看不起他,原本占据江南富庶之地的东吴,却为何不幸出了孙皓这样一位暴君,一步步作死,把东吴带入亡国的深渊。
早年坎坷
(吴大帝孙权)
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父亲为吴大帝孙权之废太子孙和。身为皇孙,孙皓自出生后便深得皇祖父孙权的喜爱,孙权亲自为他起名叫“彭祖”,在道教神仙中,彭祖以长寿著称,为帝颛顼之玄孙,陆终之子,据说活了近千岁。吴大帝以“彭祖”之名赐予皇孙,可见,他对这个孙子寄予的厚望之大,超过了其他任何孙子。
然而,偏偏造化弄人,原本可以安居深宫的孙皓,却因为皇祖父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犹豫不决,反复无常,导致自己和父亲最终无缘皇位。
孙皓之父太子孙和,为孙权第三子,孙权长子孙登和次子孙虑皆早故,身为孙权第三子的孙和,从小便因其天资聪颖而深得孙权喜爱,按照皇位继承制度,作为孙权事实上长子的孙和,原本可以顺利继承皇位。但是,随着鲁王孙霸的后来居上,朝中形成了拥立太子孙和与拥立鲁王孙霸两派。吴大帝孙权平生最恨党争,但围绕着太子之位而形成的党派之争却又让他不得不做出选择,随着党争愈演愈烈,最后孙权不得不做出选择,废黜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并将深陷党争的一些朝中大臣全部处死,改立幼子孙亮为太子。这就是当时轰动天下的“二宫之争”,也叫“南鲁党争”(东吴时期,称东宫为“南宫”)。
(孙皓之父孙和,在“南鲁之争”中被迫害致死)
废太子孙和,爱好文学,擅长骑射,深受吴大帝孙权宠爱,在“南吴党争”中无辜被废,最后被降为郡王级别的南阳王,安置于长沙。孙权第七子孙亮即位后,一向与孙和交好的太傅诸葛恪掌权,建兴二年(253年)宗室孙峻诛杀诸葛恪,怀疑诸葛恪生前有迎立孙和之意,派人前往长沙收孙和的印玺绶带,废其王爵,流放至新都,当年,派人赐孙和自尽。
孙和死后,王妃张氏殉情自杀,而孙和之妾何姬则担当起了抚养孙和四个儿子的任务,忍辱负重,直到把四子养大。吴国自会稽王孙亮继位以来,便宫戈不断,太傅诸葛恪被诛后,丞相孙綝掌权,孙亮联合全公主欲除掉孙綝,事情泄露,孙綝废孙亮,改立孙权第六子孙休为吴国皇帝,是为景帝。
父亲无辜被害,苟全性命的孙皓身份和已经和平民差不多。不过景帝孙休即位后,对几个侄儿很是同情,孙皓被封为乌程侯,娶了东吴名士滕牧之女滕芳兰为妻。苦尽甘来的孙皓此时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将来有一天会成为吴国皇帝。
意外登基
(吴末帝孙皓)
吴国自吴大帝孙权驾崩后,吴宫便干戈不断,先后出现了诸葛恪、孙峻、孙綝等权臣。孙氏兄弟被诛后,丞相濮阳兴与左将军张布主持朝政。永安七年(264年),景帝孙休去世,当时蜀汉刚刚亡于魏国,而交趾又发生叛乱,吴国国内人心不稳,景帝的儿子都很年幼,实在难以担当起治国重任,群臣们便想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左典军万彧早年在担任乌程令的时候,便与孙皓关系很好,此时朝廷提出立长君,便借机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皓,在他两面前极力夸赞孙皓才学明断,很有当年长沙桓王的风采。濮阳兴与张布本就对太子孙和当年无辜被害很是同情,两人面见朱太后,说服她立废太子孙和之子孙皓为帝。
永安七年(264年)八月,孙皓在群臣的拥立下登上皇位,这一年他才二十三岁。称帝之初的孙皓颇有明君之相,开仓济贫,轻徭减赋、减省宫女,将宫中多余的珍禽异兽放生。一时之间吴国上至朝臣,下至百姓都无不拍手称颂,为吴国出了一位明君而高兴。
但很快的,一段时间后,治国有成、志得意满的孙皓便显露出了他的本性,粗鄙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百姓渐渐对他感到失望,而当初拥立孙皓的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也暗自后悔,最后两人都被孙皓诛杀。
一代暴君
(嗜杀成性的孙皓)
孙皓是三国历史上第一大暴君,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都能用“肆行残暴”,“穷淫极侈”这样极端的词语来评价他,如此昏君,无怪乎不习水战的晋朝能轻易灭了据有长江天险的东吴。
孙皓身上有太多暴君的典型特征,好酒色,残暴无道,迷信,穷兵黩武,种种罄竹难书的罪行,硬是将偏安一隅,自身难保的东吴早早的断送掉。
孙皓执政期间,对内采取残暴的高压统治,史载他“好剥人面、刖人足”,孙皓嗜酒如命,又残暴好杀,每一次大宴群臣,必以酒灌之,每人至少要饮满七升酒,未饮满酒者,或处以酷刑,或直接处死。侍中韦曜年事已高,孙皓对他还比较尊重,知道他不能饮酒,便偷偷地用茶换下韦曜的酒,使之得过“酒关”(这便是“以茶代酒”典故的由来)。但韦曜后来因为不愿意将孙皓之父,废太子孙和列入帝纪而触怒了孙皓,被斩首处死,当时韦曜已经是七十岁高龄。
孙皓嗜杀,不管是宗室还是朝中大臣,凡不利于他统治的,便即处死。丞相濮阳兴与侍中张布有拥立之功,但二人后来都对拥立孙皓颇感后悔,结果遭人告发后,孙皓便毫不留情的处死濮阳兴,夷灭其三族,张布也被处死。而当初提出立孙皓为帝的左典军万彧被遣后自杀,全家被流放。对宗室子弟孙皓同样毫不手软,杀害自己的皇叔孙奉,将鲁王孙霸的两个儿子流放到荒芜之地,诛杀吴大帝第五子孙奋及五个儿子,杀死异母弟孙谦、孙俊等。杀这些人,或出于报复,或怀疑他们有什么阴谋,但几乎都是罪出无名,由此可以看出孙皓之残暴,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孙皓好色,命人广采天下美女,甚至荒唐到凡是俸禄在二千石的官员,需将自己女儿的资料送呈官府备案,还规定每一年的选妃,所有中级以上官员都要将女儿送入宫中备选,只有选不上的才允许出嫁。如此反复折腾,到东吴灭亡之前,后宫女子人数竟达数千人,孙皓之荒淫无耻可见一斑。
在军事上,刚刚经历盟友蜀汉灭亡的吴国,最重要的是如何自保,但孙皓却反其道而行之,多次北伐晋朝,虽曾平定交趾之乱,于西陵大破晋军,但彼强我弱,孙皓如此穷兵黩武,只会让吴国在一次次外战中徒耗国力,晋朝以十年之功,发展水军,最终一击即胜,吴国五十一年基业终告覆灭。
亡国之君
(东吴末代皇帝,亡国之君孙皓)
晋朝建立后,对偏安江南的吴国势在必得,天下一统已是大势所趋。虽然长江一直被吴国认为是天然屏障,但是晋朝为了完成天下统一,也是下了大血本,自长江上游,原蜀汉旧地大建战船,在长江中下游囤积重兵演练水军,经十年之功,晋朝水陆大军阵装待发,灭吴大战在即。
吴天纪三年(279年)冬十一月,万事俱备的晋军,在晋武帝司马炎的一声令下,六路大军共计三十万人,水陆并进大举伐吴。此次伐吴,晋朝经过了逾十年的准备,而昏聩的吴国皇帝孙皓,仍寄希望于长江天险能阻拦晋朝的大规模进军。
次年(280年),晋军大破吴国的长江防线,同年五月,晋朝大将王濬兵临石头城下,此时,早已经无兵可用的孙皓,听从胡冲的建议,效仿当年蜀汉后主刘禅投降魏国时的做法,素车白马,两手反绑,口衔拜壁,手牵青羊,众臣着衰服,车载棺材,率领太子孙瑾等21人来到王濬营门,大行投降之礼,献吴国山川地形及州郡县图册。自吴大帝孙权于公元221年(黄龙元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到吴天纪四年(280)末帝孙皓投降晋朝,吴国共历四帝,享国52年。
时也,命也
(晋灭吴之战)
同样是亡国之君,但孙皓与蜀汉后主刘禅在晋朝的待遇却有着天壤之别,最明显的,在封爵上,刘禅受封“安乐公”,得到了不错的安置。孙皓就不同了,因其在吴国怨声载道,民怨甚大,晋武帝封之以“归命侯”已属法外开恩,魏晋以来,从未有杀前朝皇帝之先例,宋武帝刘裕首开先例,大杀晋朝皇族,但这都是后话。孙皓,在晋朝新立之时,识时务投降晋朝,总算是保全了性命。
孙皓在历史上的名声极差,被公认为是三国时期的第一大暴君。但孙皓少年经历了父亲废太子孙和的储位之争,被废后还惨遭赐死,兄弟四人若没有皇叔景帝孙休的宽宥,恐怕就要失去皇族身份沦为平民。在长期的战战栗栗生存环境下,使得孙皓对权力产生了无限渴望,在取得皇位后,经历了一年的隐忍,逐步稳定皇权后的孙皓便展开了无情的清算,鲁王孙霸的两个儿子首先受到清算,而孙皓的几个叔叔辈也未能幸免,吴宫干戈最后演变成家族自相残杀,孙皓的内心已经畸变。
可以说,之所以把孙皓推为吴国皇帝,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吴国自吴大帝孙权病逝以来,便宫戈不断,内乱频繁,景帝病逝后,内外交患,谁都不希望幼子当国,此时,年长的孙皓被推举为皇帝实属无奈之举。但是,孙皓虽年长,但并不足以担当起兴国之任,从小埋下的仇恨迫使他将国家抛之脑后,将父亲,废太子孙和追尊为帝已属越制,此后屠杀重臣,将宗室子弟赶尽杀绝实属玩火自焚了。
自蜀汉灭亡后,晋朝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吴国灭亡在即,但却可做最后一搏,吴大帝生前深陷储位之苦, 为此不惜废黜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为后面吴国内乱埋下了伏笔。从这一点来看,晚年的孙权确实是昏聩无比,国家大事,仅凭自己一人喜好而决断,这是一个悲剧。孙皓从小便经历父亲被废被杀之痛,他的内心是非常压抑的,孙皓的蜕变,说白了也是被形势所改变,如果没有父亲的前车之鉴,这个从小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皇子长大后也不至于走向歧途,直接把吴国推向没落,说吴国之亡实亡于孙皓,显然是冤枉他了。
▎↻孙权一世英名,为何出了个昏君孙皓,他究竟有多残暴,是如何一步步毁掉东吴的?
晋灭吴之前,晋君臣犹豫不决。
杜预上书,强调:万一孙皓死了,吴国换了一个君主,那事情就不好办了!
看来,吴国的毁灭,确实拜孙皓所赐。
孙皓是如何一步步毁掉自己的帝国的呢?
东吴又如何会出现这么一个“自杀式”皇帝的呢?
残酷屠杀宗室、大臣
孙皓是在濮阳兴和张布的扶持下登基的。
孙皓登基之初,还是颇有明君之像的。
他一登基就下诏,要求开仓赈粮,安抚百姓,将皇宫中多余的宫女放归民间,又将皇家禁苑的野兽都放归山林了。
如此,东吴臣民都庆幸又得了一位明君。
随即,孙皓开始了残忍的杀戮。
首先,扶持他上位的濮阳兴、张布,悉数被孙皓杀了,
随后,屠刀对准了孙家宗亲。
即位的第一年里,孙皓的伯母、嗣母、景后朱氏,孙休两个年纪稍长的儿子悉数被杀!
而其他韦曜等直言大臣,也都大肆杀戮!
杀就杀吧,手段花样还很多。
剥面、挖眼、分尸等,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
残酷诛杀的原因及后果
孙皓倾向于屠杀宗室、重臣,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自孙权去世后,东吴政局动荡不已,权臣频出。
强势宗亲、权臣,明争暗斗,架空,甚至废立天子的事情时有发生。
孙皓并非先帝孙休之子,偶然被立为天子,自然害怕其帝位不稳,害怕宗室、重臣再危害其帝位。
孙皓的父亲孙和,就曾是太子,但后来在内斗权力斗争中遇害。
孙皓既为其父痛心,又对这些重臣、宗室极为提防。
因此,孙皓登基后,否认自己是孙休嗣子,屠杀一切可能危害其帝位的重臣。
他要的,是绝对的统治地位!即便是一些本对帝位没有威胁,只是仗义执言的臣子也必除之而后快!
经过屠杀,孙皓的帝位确实是稳固了,然而,东吴的根基也被破坏了。
东吴自立国以来,所依靠的,一是江东士族,二是孙氏宗亲。
孙皓的大肆屠杀,使当权的士族们人人自危,开始抛弃东吴。
根基已经动摇!
享乐的新境界
孙皓,又将享受享受提高到了新的境界。
孙皓登基之初,就将多余的宫女放归民间。
然而,孙皓很快又恨不得霸占天下所有的美女!
他下诏皇亲国戚及众臣:你们家有了女儿,都要上报!年满15岁的,通通带来让朕“面试”!面试不过关的,才可以嫁给别人。否则···就是欺君!
如此,后宫迅速庞大起来。
据说,当时后宫人数已经上万人。
要知道,当时的东吴,总共也才300来万人!
一个国家1/300的人口在后宫,这算是一个登峰造极的比例了!
何况,后宫之人,可不是一口馒头一口面,一个经济适用房就能打发的,都是要锦衣玉食,住大房子的!
因此,孙皓在建业大肆营造新宫室,不但要大,而且装修要豪华!
同时,孙皓还从国库中弄出大量财富,用以置办金银珠宝,让美女们珠光宝气!
庞大后宫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好歹是一个皇帝,靠享乐能把国家吃垮吗?
还真能!
就拿营造宫室来说吧。
孙皓营造的宫室极大,耗费数以万亿计,东吴的经济进一步枯竭了。
这还不算,营造宫室,使无数百姓家破人亡。
造宫宗,要材料,要树木!
孙皓令各郡入山伐木!
天子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
各郡郡守不但要征发民工,甚至还亲自入山督促民工,日夜赶工。
百姓来伐木,就没有办法种地了,如此,许多人家破人亡!
再则,宫中女子,一人升天,一家得道,一个个也都成了皇亲国戚,威风得不得了。
因此,一些“皇亲国戚”与地方官“斗狠”的事情层出不穷。
孙皓自然护着“皇亲国戚”们,残忍杀害了“不长眼”的地方官。
如此,官员、百姓,都痛恨孙皓的统治,矛盾进一步加剧。
反复迁都,耗费财富
蜀汉灭亡后,东吴在北面、西面均受到晋国的威胁。
建业的位置过于靠东,孙皓遂决心迁都武昌。
从纯粹的国防角度看,这本是一个靠谱的决策。
然而,迁都,尤其是带着如此庞大的后宫迁都,关系重大,需要充分的准备。
孙皓仓促迁都,引起了巨大的问题。
首先,东吴的朝廷官僚,多为江东人士,并不愿迁去武昌。
“宁引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强烈不满。
同时,由于迁都一事安排仓促,各类物资准备不足,武昌的物资需要从江东逆流而上供应,耗费极大,百姓负担极重。
不满的豪族,不堪重负的百姓,纷纷起兵反抗,建业陷入危机之中。
无奈之下,孙皓只好回到了建业···
一来一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东吴进一步空虚了。
北伐
尽管孙皓如此折腾,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陆抗等人尚在,“元首虽病,股纮尤良”,东吴依然拥有不俗的军事实力。
西陵之战、交州之战,东吴均击败了晋军。
由此,孙皓似乎产生了幻觉,有觊觎中原之意,策划了几次北伐。
然而,由于陆抗等人的抵制以及悬殊的实力,东吴的北伐连一点水花都没有掀起。
然而,宝贵的军事资源进一步浪费,军力更为悬殊了。
而在陆抗等人去世后,东吴再无良将镇国,已岌岌可危了。
酒会与残破的边防
吴国已岌岌可危,但孙皓却变本加厉。
孙皓每日组织宴会,与群臣宴饮。
每次饮酒,所有人都必须饮七升。有人在旁边监督,有不配合的,问罪!
不仅如此,饮酒之时,孙皓还会嘲弄、侮辱臣子,一言不合就要收押,甚至诛杀!
如此,带来了两个问题。
一是臣子投靠晋国的越来越多。
没办法,跟着孙皓,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挂了。
二是江防的残破。
朝廷天天饮酒,对地方豪族的管理不足,许多江防士兵被豪门所并,成了豪门私兵。
同时,时有将领带兵投晋。
如此,江防兵力严重不足,且城郭不修。
人心离散,江防不修,东吴的日子差不多了。
280年,晋攻吴。
除张悌等人组织了微弱的抵抗外,吴人几乎没有死战。
晋军势如破竹,轻松灭吴。
------------------
推荐阅读:
叙利亚主帅点名盛赞7号武磊和30号金敬道并说需要重点盯防,你怎么看?
古代女子有那么早熟吗?探春五六岁,林黛玉就能看出其“顾盼神飞,见之忘俗”,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