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封疆大吏,就连看门的太监都敢向左宗棠要过路费,而不向李鸿章要,这是为什么?
▎☝有人说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封疆大吏,就连看门的太监都敢向左宗棠要过路费,而不向李鸿章要,这是为什么?
一
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身边的幕僚在评比中兴三杰,有人这样解释:左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明,人不能欺;曾公仁慈,人不忍欺。至于曾国藩是不是仁慈,我们暂且不论,今天重点来谈一谈左宗棠和李鸿章。
左宗棠以性格刚直著称,几乎骂遍了整个大清官场,自己爽的结果是最终没朋友。李鸿章则不同,他的精明和圆滑在当时的官场无人可比,当然已经过世了的胡林翼除外。
李鸿章曾经说过一句话:太后面前无小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慈禧太后独揽朝政,权倾朝野,身边的太监自然也狗仗人势,利欲熏心。以李鸿章的聪明,不用太监向他索要过路费,他都会主动打点的。
李鸿章和李莲英之间的关系一向交好,李莲英有香港脚的毛病,一旦发作起来就难受的要死。有了这个毛病也不敢告诉慈禧太后,担心太后腻歪这个。但细心的李鸿章还是从西洋人那里搞到了治脚臭的药,专门带给了李莲英。连这点小事都办得这么圆润,过路费什么的就更不是问题了。
二
左宗棠从来就是傲视天下的性格,老天爷老大,他就是老二。再加上他中年以后才步入大清官场,本来就对这些陋规看不惯,现在是更加无法容忍了。
话说左宗棠收复新疆伊犁以后,回到北京接受两宫皇太后接见。太监们以为左宗棠办了这么大的一个差事,花掉了朝廷那么多钱,自己应该从中捞了不少,就主动向左宗棠索要过路费。
左宗棠从来就没拿太监当人看,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你不让我进皇宫,那我就回去了。正在这时李鸿章赶到,他帮助左宗棠给太监了一张价值几千两银子的银票,才没有耽误左宗棠觐见两宫皇太后。
两宫皇太后见左宗棠立了这么大功,自然要追加封赏。慈安太后见左宗棠的眼睛不好,就把咸丰皇帝的眼镜送给了左宗棠。但按照当时朝廷的规矩,这些礼物只能由太监从皇宫的仓库中取出来后,送到大臣们的府上去。
当太监们把这些御赐礼物送到左宗棠府上后,自然又免不了索要孝敬。左宗棠早就对这个厌烦了,当场大发雷霆,表示坚决不给。最后还是左宗棠的幕僚拿了几百两银子,把太监打发走了。
三
左宗棠早在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府上当幕僚时,就飞扬跋扈,独断专行。湖南官场就有了“只知道左宗棠,不知道张亮基”的传闻和说法,张亮基听了以后,大度的笑了笑,不置可否。
以他这样的性格,幸亏当初没有考中进士,否则在当时的官场上,早就被踩的七荤八素了。当他中年加入官场后,因为屡立大功,提拔的速度非常快,短短几年就晋升为闽浙总督,成为朝廷一品大员,别人就是想踩他,也没那么容易了。
但左宗棠一生的政绩基本上都在军事上,在其他方面他的作为就比较少。很显然像他这样的性格,在推行政务时,很容易遭到别人的抵触和阳奉阴违。
表面上看起来左宗棠雷厉风行,实际上像他这样的性格很难有所作为。这是因为他有另外的一个毛病,那就是爱听奉承话。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只要马屁拍得好,都很容易得到左宗棠的重用。有一个爱听马屁的长官,下边的管理自然都把心思放在拍马屁上了,哪里还有心思做正事。
四
李鸿章早年也是目空一切,但经过曾国藩的教诲后,改正了自己身上的很多毛病。这就让他在精明之外又多了几分厚重,为人处世都考虑得非常周到。
李鸿章明白满清皇帝根本就不会完全信任汉人大臣,取得满族官员的支持是做成大事的基本条件,皇太后身边的太监自然也要发展成自己的耳目。李鸿章在孝敬这两类人时从来都不遗余力,这也为他做事减少了不少麻烦。
李鸿章晚年曾感慨的说,自己只是大清的一个裱糊匠,四处风雨飘摇,只能缝缝补补;当雨下大时却只能于事无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也这么说,李鸿章是以一人之力与日本军队作斗争,他身边从来就不乏那些与他勾心斗角争宠的人。
这就是李鸿章和左宗棠之间的区别,也导致了两个人之间的成就不同。他们为大清帝国做的最大贡献在于留下的东西不一样,左宗棠为大清帝国保住了新疆的半壁江山,李鸿章却为大清帝国留下了一个掘墓人袁世凯。
▎❧有人说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封疆大吏,就连看门的太监都敢向左宗棠要过路费,而不向李鸿章要,这是为什么?
这个故事出自于《李鸿章年谱》,真实性未可考也,却很有些趣味。从中可见晚清官场行贿索贿之风猖獗到了何种地步。
话说光绪二年,左宗棠平定新疆返京,准备接受两宫皇太后的召见。
可是左等右等,却始终没有等到入宫述职的诏令。左宗棠一问之下,才知道自已栽在了(关节费)这上头了。
按照宫中惯例,入宫晋见皇上的地方官员,按照各自地位的品级排秩,都要向传诏太监送上一笔不菲的费用,美其名曰:(关节费)。
左宗棠有(左骡子)之称,一生刚烈直拗,哪里懂得这里面的门道,一听之后,甩袖走人。心想的是:(老子都穷得叮当响,哪有多余的钱送你,大不了老子不见了。)
当时和他一起晋见的还有正在京督办北洋水师的李鸿章,赶紧把他拉住道:(你别急着走,我去替你说说话,幸许这事能成)。
李鸿章话是说得飘亮,无非也就是帮左宗棠给了这笔关节费,使得左宗荣终于可以入宫晋见皇上了。
见了两宫太后和皇上,由于战功显著,不仅诏封左宗棠为二等侯爵之外,还额外赏赐咸丰皇帝用过的水晶墨镜一副。
这是何等的荣耀。等到退朝辞驾之后,左宗棠满心欢喜跑到太监那里去领,却被告知要送礼金五千两。
左宗棠这下傻眼了。别的东西可以不要,这御赐的东西不要,那就是在和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最后还是由李鸿章出面,送钱了事,才算帮左宗棠解了围。
关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我是有几分存疑的。一个是封疆大吏,一个是中枢重臣,他们居然会受制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太监,这未免太过荒唐了吧。更何况这太监竟然敢以晋见诏令御赐之物作要挟,万一左宗棠真敢不受,那他不是真的成了老话中的要钱不要命了吗?
个人愚见,编撰这个故事的人,其用意是在褒扬李鸿章的为人处事圆润大度,八面玲珑。却贬左宗棠身在官场,未谙人情世故。
同为晚清重臣的两人,李鸿章乃淮军领袖,左宗棠为楚军首领。两人因政见上的不同,导致世面上确有他们不和的传闻。
左宗棠是(塞防)的代表,他强调边塞防守的重要性。而李鸿章是(海防)的代表,他更倾向于对东部沿海的重点防御。由于当时大清的军费有限,难于两者兼顾,就必须在他们之间有取舍,衡轻重,两人常常为了此事闹得不可开交。
这个故事的传出,虽然有褒李贬左之意,但我们依然透过故事的本身,看到一个民族英雄身上所兼具的那种风骨。
▎↠有人说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封疆大吏,就连看门的太监都敢向左宗棠要过路费,而不向李鸿章要,这是为什么?
首先,说什么李鸿章在慈禧身边、左宗棠是外臣的,基本都是对历史一无所知的胡吣;其次,也不仅仅是要过路费的问题,太监还扣了左宗棠的御赐的东西。
很多人觉得李鸿章号称李中堂,大概就是长期在中央任职的了;而左宗棠长期在外打仗,想必是外臣。其实,二者正好相反。李鸿章除了在甲午战败以后在京城做过一段时间没有实权的大学士以外,其余时间基本都在外地任职;反倒是左宗棠,在收复新疆以后就做了一段时间的军机大臣兼协办大学士。
而众所周知,清朝的大学士是荣誉头衔,军机大臣加上大学士才是真宰相。因此,左宗棠才是真真正正的宰相,反倒是李鸿章成了外臣。
而太监要左宗棠的钱,则是发生在左宗棠得胜回朝以后,路过崇文门的时候,看门的宦官找他要三千两过路费。左宗棠没有钱,干脆也就不进宫朝见。最后,还是李鸿章给他打了圆场,把钱给了太监才进的门。
进宫以后,慈禧太后一高兴就要给他赏东西,是咸丰御用的眼镜。但是东西不可能从太后手里给左宗棠,还是得宦官给左宗棠。结果,这一次宦官又要开口要钱,左宗棠还是僵着不给。最后,还是深谙宫中陋习的曾国藩之子、著名外交家曾纪泽帮他给了钱,才拿到御赐的眼镜儿。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の有人说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封疆大吏,就连看门的太监都敢向左宗棠要过路费,而不向李鸿章要,这是为什么?
在中国古代,太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他们专职服务于皇宫内庭,因此,也会有很多机会能够和皇上,宫中的妃子们接触。虽然在清朝,为了防止宦官擅权,宦官最高也只能做到四品官,但这些人,始终是伺候在皇帝身边的,在外的大臣们,和太监接触的时候,自然要小心谨慎,甚至不乏有大臣们,去费力巴结这些太监。
这些太监们,虽然没有实权,但是仍然仗着皇帝,妃子们宠幸,作威作福。左宗棠和李鸿章,他们都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为清朝江山稳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外为官期间都曾官至总督,是一方的封疆大吏,也曾被调回中央身居高位,但是即便这两位封疆大吏,回京入宫的时候,也免不了会被太监们勒索一番。
左宗棠
太监们敢找左宗棠索要过路费,却不去找李鸿章要过路费。这主要还是因为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人的性格有很大区别的原因。在《清史稿》上,对左宗棠的评价是:“内行甚笃,刚峻自天性。”。而胡林翼则用四个字形容左宗棠的性格“刚直激烈”。光绪皇帝也称赞左宗棠“秉性廉正,莅事忠诚”。
所以总的来看左宗棠这个人刚正不阿。并且他是绝对不向要挟自己的人妥协的。这一点,从左宗棠用兵上就可以看出来,在收复新疆时和中法战争期间,他始终是主战不主和的。题中所说的左宗棠回京后,看门太监找他索要过路费,就是发生在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回京复命时的事情。晚清太监总管李莲英
这里我要说明一下,这些太监向入宫的大臣们,索要过路费,这基本上是皇宫中默许了的行为,很多太监就指着这个发点小财。前面我们就说到,大多数官员还会去巴结这些太监。所以在京城的很多官员,平时就把这些太监们打点好了,所以他们不会特意来讹钱,左宗棠收复新疆后,立了大功一件,他回京复命,入宫时,太监们向他索要过路费也就不难理解。
太监们无非是想着左宗棠入宫之后,很快就会得到封赏,那么要点钱讨个喜,也就显得很正常了,结果这些太监没想到,左宗棠是个非常耿直的官员。他根本就不理这些找他要钱的太监,这些太监平时哪见过这么不懂人情世故的大臣,就拦着左宗棠不让他进去,双方就这样僵持着。还好,这时李鸿章也要入宫,他看到左宗棠被太监拦在外面。就自己掏钱帮左宗棠出了过路费,左宗棠这才入宫进谏。
左宗棠雕塑
但是这件事情还没完,据说左宗棠的视力不太好,于是慈安太后就让太监们把咸丰皇帝的眼镜,送到左宗棠府上去,虽然是个小玩意,但也是御赐的,给左宗棠送眼镜的,自然还是宫里的太监。按照惯例,宫中赏赐大臣东西时,太监又会有一番吃拿卡要。左宗棠当然还是不愿意给钱。最后他的下属曾纪泽帮他给了钱,左宗棠才拿到慈安太后赏赐的眼镜。
其实左宗棠不愿意贿赂太监,也可以理解,他在外带兵打仗,很多部队不是正规军,这一批部队朝廷不拨钱,只能自己想办法,所以左宗棠这些钱还得省着用,他也深知这些军费来之不易,但进一次宫,太监随便就要勒索几百到几千两银子,他自然对此深恶痛绝。
李鸿章也要拉拢这些太监
李鸿章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但是他处事比左宗棠圆滑很多,虽然李鸿章也很反感这些太监,但是他深知,在外当差的时候,要添置点东西时,这些待在皇帝,太后身边的太监,就会派上大用场,虽然他们没实权,但是平时却能帮着说好话,所以他平时就会打点这些太监们,自然出入宫时没有太监会去勒索他。
不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事方法。像左宗棠的性格,让他在军事上很有成就,收复新疆,中法战争中小胜法国,但在官场上,左宗棠并不讨喜,很多王宫大臣并不喜欢他。李鸿章就不同,在军事上的成就比不上左宗棠,但在搞洋务和外交活动上,就干得很好,慈禧太后,很多王爷们,满族大臣就比较支持李鸿章,即便如此,李鸿章也免不了被太监勒索。左宗棠收复新疆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有人说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封疆大吏,就连看门的太监都敢向左宗棠要过路费,而不向李鸿章要,这是为什么?
其实左宗棠和李鸿章到底有没有被敲诈过,说实话无人可知。现在网上流传的关于左宗棠被太监敲诈的版本可谓是多种多样,有说在当年左宗棠因平定捻军有功被诏进宫中之时,因太激动把官帽落在宫中的时候,然后慈安让太监将官帽还给左宗棠的时候,左宗棠被敲诈了3000两。
又有说当年左宗棠要进崇文门的时候,因被敲诈14万两左宗棠不给,后因太后急诏,太监无奈只能让他进去,后来当太后赏给左宗棠一副眼镜的时候,太监又敲诈他,后无奈左宗棠只能给他1万两。总之关于左宗棠被太监敲诈的版本是多种多样的,而其实我们也不难看出来,其实这说实话几乎不可能会发生。
因为再怎样左宗棠当时贵为总督,又是平定捻军、收复新疆的大功臣,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个太监能够敲诈的。即使太监再受慈禧的恩宠,你觉得慈禧会因为一个太监去得罪左宗棠这个天下闻名的大能臣吗?再者现在网上不也是流传着李鸿章被李莲英整的狼狈不堪的传说吗?话说当年李莲英因李鸿章瞧不起他,所以就找了个机会让李鸿章进了颐和园,而他就乘机找光绪帝打小报告,说李鸿章没有经过同意就进皇家园林。最后光绪帝不明所以就让李莲英去申饬李鸿章,而李莲英就狐假虎威大骂了李鸿章一顿。
所以说网上的那些传言当不当真,就算当年慈禧如何的宠幸太监。别忘记在那个时候汉臣的势力已经遍布朝野,更何况左宗棠和李鸿章,一个是楚军首领,另一个是淮军的首领,他们的势力早已通天,你说这些太监敢这样吗?
不过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李鸿章的确要比左宗棠圆滑的多。正如晚清教育家吴汝纶评价左宗棠所说“公性刚行峻,不为曲谨小让”,他真的太刚正不阿,性格也太直。当年左宗棠意图收复新疆之时,他就直接弹劾景廉、成禄等被任命收复新疆但作战不利的人,要知道在当时景廉和成禄可是满州上三旗的满人高官,而左宗棠却直言不讳的弹劾他们作战不力,并最终导致成禄被撤职,景廉被调离。可以说从这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左宗棠是一个很容易得罪人的直臣。但是也正是因为他的直,才造就他的忠,最终也成为了名留青史的忠臣。
反观李鸿章,正如《清史稿》评价所说“鸿章长躯疏髯,性恢廓,处荣悴显晦及事之成败,不易常度,时以诙笑解纷难。”李鸿章做人做事向来讲究面面俱到,而且也识大体。当年李鸿章在与捻军作战之时,虽因左宗棠的关系导致作战不力而被撤职,但是在为难之际,李鸿章并没有不顾一切的去弹劾左宗棠,虽心里还是有点恨,但他还是说服潘鼎新等人率兵北上救援。可以说正是因为李鸿章的这种性格,才让他屹立朝廷数十年而不倒。
可以说再如何我们也不能否认的是晚清之所以能够在多次的农民起义和列强的入侵当中继续统治着天下近百年的时间。实实在在是离不开李鸿章、曾国藩和左宗棠这些汉臣,我想如果没有他们恐怕清朝早就不存在了。
------------------
推荐阅读:
女儿4岁,睡前醒后咳嗽持续了一个多月,其他时候不咳嗽,化验拍片都没事,怎么办?
上一篇:什么样的女人容易幸福?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