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的军阀实力怎么排名?
▎ㄨ清末民国的军阀实力怎么排名?
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第一名,北洋军阀。源于清末北洋六镇。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影响力扩至南方。1915年12月,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
第二名,滇军。源于清末云南新军第十九镇。辛亥革命期间,滇军先后援川入黔进藏,对稳定西南作出了巨大贡献。袁世凯称帝后,护国战争爆发。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第三名,旧桂系。源于清末广西旧巡防队。护国战争期间,旧桂系击败拥袁的济军龙觐光部,并向广东省、湖南省两路出兵,讨伐袁世凯。
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第一名,皖系军阀。北洋军阀嫡系分支,因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政府大权,并在地方上取得督军团的支持。
第二名,直系军阀。北洋军阀嫡系分支,因该派系首领大多出身直隶省,在许多政治理念上存在共鸣,故称为“直系”。其控制的主要地区是富庶的长江流域,并得到英、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势力仅次于皖系军阀。 1917年7月至1918年9月,第二次府院之争爆发,冯国璋为段祺瑞所迫,辞去副总统一职,返回故里,不久病逝。
第三名,定武军。原清末江南提督张勋部江防营。民国时期,张勋被袁世凯任用,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1915年,张勋改所统武卫前军为定武军(1914年袁世凯曾任命张勋为定武上将军)。为表示对清政府的忠心,在其他部队都已剪去长发的情况下,该部依旧禁止剪发,被称为"辫子军"。1916年,袁世凯去世,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但实权掌握在国务院总理段祺瑞手中。张勋趁局势混乱,趁机在徐州成立北洋同盟,自任盟主,积极策划清室复辟。
第四名,奉系军阀。原清末奉天旧军,因首领张作霖是奉天(今辽宁)人而得名。1917年,因奉天实力派冯德麟参与张勋复辟,张作霖夺其第二十八师兵权,统一奉省军政。1918年,张于秦皇岛夺取直系购买的日本军械扩充奉军。入关支持皖系“武力统一”。同年年9月,张作霖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利用日本的势力控制了奉、吉、黑三省。
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第一名,新直系军阀。北洋军阀嫡系分支,源于北洋第三镇,内有保派(曹),洛派(吴)之分。1919年12月冯国璋病逝,同派系直系曹锟、吴佩孚崛起,于1920年7月直皖战争,联合奉系击败皖系势力,战后与奉系共同取得北京政权。又于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击败奉系,势力达到巅峰。
第二名,奉系军阀。1920年,在直皖战争中助直反皖,战后与新直系同掌政权。1921年,张作霖被任为蒙疆经略使,辖热察绥三特区。并进京组织梁士诒内阁。1922年,直奉矛盾激化,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失败而归,张宣布东三省独立,自任保安总司令,并开始一系列改革。
第三名,皖系军阀。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新直系和奉系合作,击败皖系军阀,段被迫下台,退出中枢。以浙督卢永祥为首的东南皖系势力成为皖系后期重要军事支柱。
1924年10月至1926年12月
第一名,奉系军阀。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击败新直系,与国民军系共同掌控北京政权。1925年10月,浙奉战争爆发,苏皖奉系势力为东南新直系残余击败,撤离东南。1925年11月,鲁豫战争爆发,奉系张宗昌(鲁)得新直系吴佩孚相助,击败国民二军岳维峻(豫),在共同的利益下,直奉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同月,奉系陆大派首领郭松龄反奉,致使奉系势力元气大伤。1926年5月,南口大战爆发,国民军系被迫退往绥远等地,直奉扩大声势,再次掌控北京政权。
第二名,国民军系。由新直系冯玉祥、孙岳部及陕军胡景翼等部组成的松散联盟。该集团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发动政变,致使新直系战败。并通过大肆收编新直系残部,迅速崛起。1925年2月,胡憨战争爆发,国民二军得国民三军相助,击败镇嵩军,占据豫省。1925年11月,鲁豫战争爆发,国民二军战败,派系瓦解。同年奉系郭松龄受冯鼓动,起兵反奉,建立东北国民军,旋即兵败,其残部由魏益三率领加入国民军系,为国民四军。1926年1月,直鲁联军方振武部脱离张宗昌,加入国民军系,为国民五军。1926年5月,南口大战爆发,国民军系各部溃败,主力被迫退往绥远等地。
第三名,五省联军。北洋军阀嫡系分支,由东南五省直系残余及地方武装组成,核心为北洋第二镇。在浙奉战争中,击败奉系,统治范围扩张至东南五省,与奉系张作霖、新直系吴佩孚三分北洋。 1926年7月,北伐战争爆发,五省联军遭重创,被迫依附于奉系。
第四名,新直系军阀。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势力日益向东南扩张,直接威胁到直系利益,使得直系将领们不得不谋求联防自保。赣督方本仁首先发起湘鄂赣三省联防。湘督赵恒惕开始对此不感兴趣,正在岳州居住的吴佩孚乘机鼓动赵恒惕,“我们何不来个湘鄂川黔四省联防呢?”赵恒惕觉得这主张不错,就答应了。很快,湘鄂川黔四省联防组成,公推吴佩孚为盟主。不久,豫、陕、晋亦加入,四省联防扩大到七省联防,吴佩孚的声威一下猛增。浙督孙传芳,原曾联奉自保,此时也乘势而起,组织了苏浙闽赣皖五省联军,自任总司令,并用这五省联军与吴佩孚的七省联防合流,推吴为盟主。1925年10月,吴佩孚在武汉出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并发表通电,决心“再与天下群雄共角逐”。
第五名,直鲁联军。为了共同对付国民军系,盘踞直隶的李景林和盘踞山东的张宗昌于1925年12月将所部联合,改称“直鲁联军”。郭松龄反奉失败后,张作霖追究李景林和郭松龄的暧昧关系,派张学良将李景林军缴械改编,委褚玉璞为直隶督办。从1926年6月,直、鲁联军就专指张、褚的军队。
1926年12月至1928年12月
第一名,奉系军阀。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并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32届、也是最后一届内阁,成为北洋军政权最后一个统治者。1928年4月,二次北伐爆发,奉系被迫退回东北,张在撤退途中为日军击毙,其子张学良即位,后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易帜,派系蜕变为国民党东北军。
第二名,国民党中央军(蒋系、黄埔系)。源于国民党直属部队。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6月,蒋介石与冯玉祥在徐州开会,取得合作反共协议。由于蒋介石在和汪精卫、李宗仁等派系的矛盾和斗争中孤立无援,被迫于8月下野,10月出访日本寻求支持。回国后,离弃妻妾,与宋美龄于12月1日结婚,从此与宋子文、孔祥熙联姻,通过他们加强与美国的联系。1928年1月,蒋介石重任总司令职,2月主持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全面改变孙中山的革命政策;会上被举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4月,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组成四个集团军合力北进,战胜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三名,国民党西北军。以国民一军为主发展而来。1926年8月,冯玉祥从苏联回国,并于9月17日在五原誓师,重组国民革命军联军,接受国民党领导。1927年5月,冯部出兵潼关,参加北伐。部队一度扩至40万。
第四名,国民党晋绥军。源于清末山西新军第85标、第86标。在北洋时期稳步发展,借北伐、二次北伐战争占据华北地区。
第五名,国民党新桂系。源于旧桂系护国六军(李宗仁等)及模范团(黄绍竑、白崇禧等)。1927年8月,新桂系成功通过逼迫蒋介石下野,达成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合流,史称“宁汉合流”。随后,第七军又在龙潭战役中击败来犯的孙传芳部队。9月,新桂系与唐生智为争夺政治权力爆发了“李唐之战”,又称“宁汉战争”。唐生智被击败,其部队被新桂系改编。新桂系势力从广西扩展到两湖,并且由于与粤系首领李济深的联合,使得新桂系势力还进入广东。
第六名,国民党唐派湘军。原赵派湘军第四师,武汉国民政府重要军事支柱。1927年,在蒋介石叛变革命、武汉国民政府“分共”之后,身任武汉国民政府第4集团军总司令等要职的唐生智仍坚持反蒋立场,积极主张讨伐蒋介石。8月唐率部东征,令第4集团军夹长江东进讨蒋。第8军和第36军沿长江南岸,35军和第1师沿长江北岸,进至芜湖、合肥、蚌埠一线。逼蒋于8月12日在上海通电下野。
1928年12月至1930年10月
第一名,国民党中央军(蒋系、黄埔系)。
第二名,国民党西北军。1929年北伐成功后,由于裁军问题,冯玉祥与蒋介石产生了矛盾,导致蒋冯战争,但由于阎锡山软禁冯玉祥和韩复榘、石友三改投蒋介石,西北军很快失败。1930年,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起兵反蒋,发动中原大战。但因为阎锡山的“晋军”支援不利和张学良入关调停,冯玉祥最终兵败下野。西北军被蒋介石解散收编。
第三名,国民党东北军。由北洋奉系军阀易帜而来。1929年,奉军被蒋介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约30万人,由张学良统辖。
1930年10月至1937年7月
第一名,国民党中央军(蒋系、黄埔系)。
第二名,国民党东北军。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东北军支持蒋中正,战后控制华北地区,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军事集团。
第三名,国民党陈济棠派粤军。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师。李济深被蒋扣押后,陈选择拥护中央,并开始统治广东。后借胡(汉民)蒋(中正)交恶,成为广州国民政府(粤方)中坚力量。1936年,与新桂系联合反蒋失败,部队被改编。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
第一名,国民党中央军(蒋系、黄埔系)。
第二名,国民党新桂系。
第三名,滇军。
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
第一名,国民党中央军(蒋系、黄埔系)。
第二名,国民党新桂系。
第三名,国民党晋绥军。
▎➦清末民国的军阀实力怎么排名?
虽然民国只有短短的三十八年时间,但是据统计,那三十几年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军阀加起来竟然多达三千多个。
我们常说北洋军阀,袁世凯又是北洋政府的第一任总统,所以许多人便理所当然地认为袁世凯是北洋军阀的头头,袁世凯是一个军阀。
实际上,我并不认为袁世凯是一个军阀,军阀是依仗自己手中的军事力量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的地方割据势力,可袁世凯是北洋政府的总统,是一个受到国内外所有人承认的全国最高领导人,他不是地方割据势力,所以自然不能将他当成军阀来看。
军阀混战也是在袁世凯病逝之后,各方势力打破了平衡,谁也不服谁,所以才为了争夺北京政府的控制权而引发混战。
这多达三千多个的军阀,他们的实力又是怎样的呢?
对于哪个军阀最有实力,实际上是分阶段的,以北洋军阀来论,除开袁世凯从1912年到1916年这四年时间之外,还有1916年到1928年这不长不短的12年。
1916年到1928年则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中又有三个不同的实力最强的军阀。
1916年袁世凯帝制破产,随后于当年6月6日抑郁而终,他一死,北洋政府应该由谁来领导呢?
当时在北洋系内部以段祺瑞呼声最高,但是一来为了能够尽量消除南方的反对声,二来黎元洪是袁世凯钦定的“第一继承人”,所以段祺瑞并没有因为一时脑热而去和黎元洪争抢总统宝座,而是让给了在南、北双方都没有根基的黎元洪,他自己则出任国务总理。
也正因为黎元洪既不属于北洋系,也不属于南方阵营,所以他虽然当了总统,可实际上却没有实权可言,徐树铮甚至还敢直接拍桌子和他唱对台戏。
所以,段祺瑞虽然屈居总理一职,但却是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控者,哪怕后来黎元洪在“府院之争”中利用国会和直系逼走了段祺瑞,最后也还是不得不请段祺瑞回来收拾局面。
这一阶段实力最强的军阀显然便是段祺瑞,次之则是直系冯国璋,再次之则是已经开始形成的奉系张作霖,再再次之则是阎锡山、陆荣廷、唐继尧一类的地方军阀,南方孙氏阵营暂时不够看。
1920年直系和皖系打起了“直皖战争”,段祺瑞兵败下野,直系控制了北京政府。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直系军阀的头头已经不是冯国璋了,冯国璋入京当了一年的代理总统,和段祺瑞延续了“府院之争”一年之后不敌,最终黯然下台,后于19119年12月病逝。
冯国璋一死,直系便彻底地落到了曹锟和吴佩孚二人的手上。
实际上,自从冯国璋入京当了代理总统之后,他对直系军队的控制力便一直下降,他的死只不过是给曹、吴二人一个名正言顺地掌控直系的理由而已。
曹、吴二人,一人主政,一人主军,但曹锟能力显然不及吴佩孚,所以别看后来是曹锟当了总统,可是做决定的却是吴佩孚。拿张宗昌贿赂曹锟,想要投靠曹锟这件事来说,曹锟收了张宗昌的好处,原本已经答应接纳张宗昌了,但吴佩孚说了句不行,曹锟便不敢说话了。
直系和奉系在1922年打了一仗,奉张不敌直吴,所以乖乖退回了东北,埋头发展。
吴佩孚打败了张作霖之后,再无敌手,一时间风发意气,积极扩张势力,于1924年达到鼎盛时期,并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被评为“最强者”,所以这个阶段实力最强的军阀便是吴佩孚了,次之则是张作霖,再次之则是阎锡山之流,南方孙氏阵营仍然不够看。
只不过吴佩孚也避免不了盛极而衰的结果,在1924年又和奉张打了一仗,结果输给了张作霖。
这时候很显然张作霖已经取代了吴佩孚,成为了1924年到1928年这一阶段的最强军阀。
张作霖在势力巅峰时期曾经掌控了“八省三市”的地盘,奉张直接控制的兵力多达30万之数,
不过,虽然张作霖打败了吴佩孚,但是吴佩孚却没有因此彻底失势,而是跑到了湖北蛰伏了起来,只是他不再是直系军阀中实力最强的人了。当时直系中最有实力的军阀是新近崛起的孙传芳,后来孙传芳号称“东南王”,一度任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
除了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这三个北洋军阀之外,冯玉祥实力一度也很强盛,次之则阎锡山之流。
此时南方孙氏阵营也已经崛起,赶走了陈炯明,又有“李白”来投,又和苏联合作,创办军校,实力正飞速往上涨。
随后北伐军兴,先后打败了吴、孙,进逼奉张,张作霖迫于形势而退回奉天,后遭日人暗算而亡,厥有小张易帜。
1928年之后是不是没有军阀了呢?显然并不是,地方军阀仍有阎锡山、冯玉祥、刘湘、龙云、韩复榘、盛世才、西北诸马等人,乃至于“李白”之桂系也是一个军阀集团。
但在1928年之后,地方军阀实力则以“李白”为最,次之则是未丢三省之小张。
所以,所谓的军阀实力排名不在相同阶段,不可一以论之。
▎‱清末民国的军阀实力怎么排名?
谢谢小秘书邀请。清末民国的军阀应分为北洋军阀和新军阀。
北洋军阀袁世凯实力最强,这是毋庸置疑的。他要溥仪让皇位,溥仪就让了;他要当大总统,他就当上了;他要恢复帝制做皇帝,他也就做上了。他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军阀,被称为窃国大盗。袁世凯死后,手下的5大将军轮流做总统,“你方唱罢我登台”,好不热闹。
军阀混战可以归纳为“五霸七雄”:五霸是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曹锟、张勋都是混到北平的大军阀,皖系军阀段祺瑞、直系军阀冯国璋都是从北洋军阀中分裂出来的,加上奉系张作霖、晋系阎锡山,这几个应该算前5名;七雄是吴佩孚、冯玉祥、阎锡山、唐继尧、孙传芳、胡景翼、唐生智都曾割据一方。
国民党新军阀主要有4个:蒋介石的中央军,阎锡山的晋系,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冯玉祥的西北军等。其余各省仍存在许多军阀,如新疆的盛世才,云南的龙云,贵州的王家烈,青海的马步芳,东北三省及热河省的张学良。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起兵北伐,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成为北伐的对象,而冯玉祥、阎锡山、唐生智都加入了国民革命军行列,唐继尧、胡景翼因为去世,其部下也就分化瓦解了。
1928年国民革命军攻克北京,奉系的张作霖撤回东北并被日本暗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中国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
新军阀中最有实力的应该是蒋介石,他背靠江浙财阀和美国佬的支持,利用中原大战击溃了冯玉祥,笼络了阎锡山,又与李宗仁、白崇禧几番争斗,并解决了云贵川军阀割据的问题。他善弄权术,制造矛盾,离间分化,各个击破,从中渔利,是个大野心家。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清末民国的军阀实力怎么排名?
民国时期的军阀,根据实力和影响力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类别的军阀。
第一类是形式上统一全国的军阀,达到这个层次的军阀只有两个,一个是北洋军阀的创始者袁世凯,一个是结束军阀混战的蒋介石。袁世凯统治时期,整个长江以北都是北洋军阀的地盘,而蒋介石形式上统一全国后,中央军的地盘仅仅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华北、西北、西南都有其他军阀势力。因此在民国军阀里面,袁世凯肯定要排在第一位,蒋介石可以排到第二位。
第二类是占据多个省的军阀,北洋军阀时期的直系军阀、皖系军阀、奉系军阀,新军阀混战时期的西北军和东北军,都属于占据多个省的军阀。
皖系军阀全盛时期占据了长江以北的一半省份,直系军阀全盛时期占据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省份,奉系军阀全盛时期控制了华北和东北。因为奉系军阀曾经打败过直系军阀和皖系军阀,因此奉系军阀肯定要排在第三位,后面才是直系军阀和皖系军阀。西北军是从直系军阀里面独立出来的,东北军是削弱后的奉军,这两支军阀要排在第二类的最后。
第三类是占据一个省的军阀,这种军阀的数量比较多,这里只举几个比较强的介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滇系军阀,新军阀混战时期的晋军和桂军,都属于占据一省军阀中的强者。晋军和桂军的战斗力不亚于同时期的西北军和东北军,而滇系军阀更是凭借着云南一个省的力量,对抗整个北洋军阀。
从这三家军阀的战绩来看,滇系军阀应该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甚至能够排到一些占据数省的军阀前面,桂系军阀和晋军紧随其后,都可以进入前十名的位置。
第四类是多股势力共同占据一个省,或者占据一些比较弱的省的军阀,例如川军里面的刘湘和刘文辉,西北马家军中的马步芳和马鸿逵。
多股势力占据一省的军阀和独自占据一省的军阀实力差距明显,因此这类军阀的实力都排在前十名开外。在这类军阀中,刘湘属于比较强的一个军阀,他形式上统一了四川,拥有一支比较强的军事力量。西北四马的兵力一直不多,实力不如东部省份的军阀。
除了这四类军阀外,民国时期还有一些没有固定地盘的军阀,这种军阀大多都是一些土匪出身的人,他们依仗着手中的武装混迹在各个军阀之间,哪一边给的条件比较好,这些人就帮着哪一边打仗。例如民国时期的东陵大盗孙殿英,就是典型的没有固定地盘的军阀。孙殿英先投奔了张宗昌,张宗昌的军队不行的时候,孙殿英又投奔了蒋介石。
中原大战爆发后,孙殿英投奔了阎锡山和冯玉祥,之后张学良率领东北军入关,孙殿英又投奔了张学良。热河抗战结束后,孙殿英带领7万多乌合之众西进攻击马家军的地盘,马家军集合了4万人应战,孙殿英的军队一触即溃,根本没有发挥出来多少战斗力。
从四马据孙之战不难看出,这些没有地盘军阀的军队战斗力都比较弱,基本属于不入流的行列。
▎❃清末民国的军阀实力怎么排名?
在清末和民国,各路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成为左右政局的重要角色。说起旧中国,军阀统治的历史是较长的。要说排名,旧军阀当属北洋军阀实力最强,新军阀的老大是蒋介石。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廷开始镇压革命,但指挥不动实力雄厚的北洋军,只得请出了北洋军的创始人袁世凯当总理。那时,南方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有意和谈,派自己的哼哈二将冯国璋、段祺瑞既打革命党,又胁迫清廷。1912年,袁世凯逼宣统皇帝退位,南北统一,袁世凯成为民国首任大总统。
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病死,北洋军阀群龙无首,分为冯国璋的直系和段祺瑞的皖系,张作霖的奉系也在东北崛起了。直系和皖系争斗,先是冯国璋代理大总统,段祺瑞当总理,皖系占据优势。在冯国璋死后,曹锟和吴佩孚统领直系,联合奉系打垮了皖系,曹锟在1923年成为大总统。这期间,直系和奉系的矛盾爆发,先后进行了二次直奉战争。第一次,张作霖败北;第二次,冯玉祥倒戈,奉系得胜。1927年,张作霖在北京就任陆海军大元帅,登上了人生的顶峰。张作霖还联合吴佩孚,把冯玉祥赶出了华北。在南方,直系的孙传芳做大,成为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
同时期的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组建了国民革命军。1926年,北伐军成立,以黄埔军校军为第一军,还有湘军、滇军、粤军、桂军等组成的其他七个军,总司令是蒋介石。北伐的目标就是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伐军从珠江打到长江,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先后被消灭。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北伐中断。
1928年1月,蒋介石出任国军总司令,冯玉祥的国民军联军和阎锡山的北方国民革命军加入国军系列,组成了四个集团军,由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为各集团军司令,进了“二次北伐”。在北伐军的围攻下,奉系败退关外。同年6月,张作霖在回沈阳的途中被日本人炸死。12月,奉军总司令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北伐到此成功,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北伐结束后,国民政府就开始裁军,统一指挥权,这引起了各方军阀的不满,新军阀间的混战开始了。蒋介石先后与唐生智、冯玉祥和桂系开战。1930年4月,阎锡山联合冯玉祥、李宗仁讨伐蒋介石,中原大战爆发。9月,张学良加入蒋介石的阵营,东北军入关,使胜负产生了倾斜。11月,中原大战结束,阎锡山、冯玉祥宣布下野。
1937年到1945年,中国形成了统一战线,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6年,蒋介石发动内战,历经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蒋介石的主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消灭殆尽。1949年1月,总统蒋介石在桂系逼迫下,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总统。之后,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全中国,蒋介石和国军残余部队退到台湾。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旧中国的军阀统治一去不复返,烟消云散了。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二十四史为什么没有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