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曾红极一时的“按辈分取名”,为什么不流行了?过时了吗?
▎⇌农村曾红极一时的“按辈分取名”,为什么不流行了?过时了吗?
“君承少师令,世知继仲宗。公汝延时泰,天元宇宙宏。……文武全忠义,贤能定有功。瑞衍英华茂,祥开景象新。……”这个就是我们村里王姓的辈分排行,每一个字代表着一代人,比如我爷爷属于“定”字辈,我爸爸属于“有”字辈,我属于“功”字辈,三代人就是根据族谱中的行辈来排序的,一般是人名中的第二个字代表辈分,在我爸爸和爷爷那一代人中,大部分人的名字中,都带有自己所属名字的辈分,所以看名字就知道是否同一个族谱。
在我们村里,“王”姓人口占比超过50%,有一个村小组还跟这个姓氏有关,住在那里的男丁都姓王,出生在五六十年代之前的,取的名字基本上都带有辈分的字。所以那时大人教小孩喊人时,看名字就知道什么辈分,基本上不会闹笑话,比如应该叫叔叔的,就不会叫哥哥。我家有一本族谱,是10年前修订的,里面记录着整个家族人员的出生、嫁娶、离世等情况,记录的信息还挺齐全,一家几口人,从哪里娶了谁,或者嫁到什么地方去了,都能在上面找到相应的信息。当然,这个排序也是有规律的,就是按照辈分排的。
一、按辈分取名曾经是农村的常态
在我看来,我爸爸、爷爷那一辈,取名似乎很随意,并没有像现在年轻人这样,想个名字还得费尽脑汁,各种研究、查阅资料。他们那时取名字基本上只需要考虑最后一个字,因为第一个姓氏是固定的,第二个字也基本上是固定的,第二个字是直接用辈分,把第三个字想出来,那就凑成了一个人名,所以那时取名相对容易些。当然,有这种现象跟那个年代的经历有关,那时农村的劳动力很少进城打工,基本上都是在农村守住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平时亲戚之间来往也很密切,同一个宗祠的人员走动也很频繁,无形中就把这种宗祠文化传承下来了,大家也就习惯性的把辈分当做取名的一部分。
二、农村宗祠文化年轻人未能形成传承的氛围
在我们村里,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从我这一代人开始,就很少有人把辈分的字放在名字中了,而且取两个字或者四个字的也多了起来。这种潮流的转变很难去评判是否好坏,因为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当然,在族谱中还是会记载下来,没有按照辈分取名的,会另外按照辈分取一个名字记录下来,相当于古代的一些文人墨客,有字什么或者号什么。如今的年轻人很少会按照辈分取名,实际上跟所处的环境相关,其周边生活环境不再像父辈或者爷爷辈那样,有很深的家族情怀,同一个宗祠的三亲六房,也没有来往很频繁,甚至有的关系渐渐脱节。这种背景下,如果年轻人还是按照辈分取名,反而觉得有点唐突,有时也会觉得很尴尬,因为看到别人没这么做了,长辈也没有强制要求要按照辈分取名,也就是说氛围影响着辈分取名的走势。
三、按辈分取名重名率会明显偏高
以前,在家庭户口簿还未全国联网时,给小孩上户口采取的是手工填写的方式,叫张三或者李四,有多少重名的是不清楚的,哪怕是派出所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全国究竟有多少重名的。随着户口簿全国联网后,取名时如何尽量避免重名的问题,就是一个现实问题,重名率高的名字,后面上学、工作等,有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困扰,特别是在上学阶段,一个班级里有两个或者更多同名同姓的,会经常闹出一些笑话出来。我们村里原来有几个名字重名率高,一个是叫“王功会”,一个小村庄4个人叫这名,而且有的面临相差有1-2代人的。还有一个叫“王功伟”的,有5个人叫这名,经常因为名字闹笑话。
四、多元化取名方式,使得按辈分取名逐渐淡出
名字虽然说只是一个人的符号,主要用于区分其他个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欧美文化的渗透,人们在取名的观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保留原来宗族的取名习惯,而是追求着个性的张扬。给自己下一代取名时,既要有美好的寓意,又要体现出独一无二,更是在一个区域内,甚至全国范围内要降低重名率,取四个字的也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取一些稀奇古怪的名字,就是想走独特的风格。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取名字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潮流,比如“00后”、“10后”的人名中,就可以看到有不少“梓”、“涵”、“琪”等字,如果还按照辈分来取名,反而会觉得另类。
总之,农村按照辈分取名的年代已经成为历史,基本上是处于一种不可逆的状态,特别是宗祠文化不再那么盛行的当下,不太可能再出现曾经的取名方式。还有一个现实情况,那就是如果仍然都按照辈分取名的话,重名率会异常高,因为最后一个字可发挥的空间不大,长辈已经把常见的字占用了,越往后取名的考验就越大。当然,农村宗祠文化的意义,依然需要铭记,需要一代又一代传承并发扬光大。
▎❤农村曾红极一时的“按辈分取名”,为什么不流行了?过时了吗?
因为以前把传统文化贬得过于低了,把西方文化捧得过于高了!
“按辈分取名”背后的是“以家族为单位”,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族为单位的,个人、家庭都要服从家族的安排。
这在解放后是被打破了的,毕竟家族的话事人掌握了太大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糟粕的一面。
再然后是以家庭为单位,都以家庭为单位了,家族的枷锁没有了,自然也没必要按辈分取名了。
现在更是有“以个人为单位”的趋势。
不过吧,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以家族为单位”的模式会有所复苏,到时候还是会有家族“按辈分取名”
尤其是南方一些还有祖祠、族谱的地方,他们应该一直都是按辈分取名的。
▎⇇农村曾红极一时的“按辈分取名”,为什么不流行了?过时了吗?
别说在农村在城市也是如此
我哥住在鹤岗市,我住佳木斯市。我知道的我父亲与伯父是按辈分,我和哥哥三个妹妹是按辈分取名,我们兄妹5人是父亲起的名字。
我儿子是我父亲给起的名字,二个女儿是我给起的名字,和哥家的侄子是按辈分取名的,哥家的二个侄女没按辈分取名。
哥家孙子是按辈分取名的,是父亲留下的辈分表,我哥给他孙子起的。我家孙女是儿媳给起的名,没按辈名取名,我黙认。
我哥哥有重孙子了,打破了按辈份取名的惯例。那是我哥的重孙子,不是我的重孙子,我无权干预。
为什么“按辈分取名”不怎么流行呢?
从我家来说,原因有这么几点:
1.我们生活在远离祖籍数千里,我们家只一支。不象祖籍本家的没出五服的,1个村1个姓的,有族规有祠堂有家谱。不按辈分取名是行不通的。我们家从父亲开始,己离开祖籍已80余年了,祖籍没有近亲属,没出五服的都没听说,可以说我的下辈对祖籍没有絲毫印象。也就不愿受辈分取名的约束。
2.重男轻女思想作崇。我的二个女儿还按辈分取名呢,我二个侄女没按辈分取名,我孙女没按辈名取名,默认了儿媳给起的名。如果是孙子我一定坚持按辈分起名。这就是重男轻女。
3.现在的90后年轻人,以至00后对辈分模糊,因为他们几乎全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也就没有叔伯舅姨等亲属。自然辈分淡化了。在他们眼里,给孩子起名我愿怎么起就怎么起,我的孩子我说了算。因而打乱了辈分。
▎➤农村曾红极一时的“按辈分取名”,为什么不流行了?过时了吗?
我就深受其害,可以相对负责任地说,村子里面按照辈分取名的方式,其实现在已经不怎么流行了。
为什么能够得出这个结论来呢?先不要急着反驳我来讲一下我的亲身经历,然后你就明白了,按辈分取名究竟有多么大的压力。
我本身的姓氏是刘,如果按照辈分起名的话,我中间这个字必须得是国也就是国家的国。
其实按照这个辈分取名本身没什么问题,毕竟按照辈分取名,别人一问你叫什么名字,你只要说出来人家就会明白,噢,按照辈分的话你得喊我爷爷,或者你得喊我曾老太爷。
反正就是只要有了辈分,各种各样的称呼也就随之而来,早些年的时候我还不排斥这件事呢。
可是直到后来我问我的父母,为什么我起的这个名字这么诡异,怎么念都不通顺,是因为当时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吗?
然后我的父母在旁没空搭理我,因为他们在那边打麻将,所以父母搪塞到:“当然有特殊的寓意了。”
那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呢?然后继续去问父母,父母这个时候可能已经被问得不耐烦了,然后再加上当时打麻将一直输钱,我的母亲在一旁小声嘟囔了一句,还不是因为重名字的太多了,怎么取都取不到合适的。
当我得知这件事情之后,整个人的三观都有点不太正常了,当时我心里想的是我的名字一定非常特殊,父母在起名字的时候一定有非常好的寓意。
但现实情况却啪啪打脸,父母告诉我之所以取这个倒霉名字,因为一点那就是压根就没有什么好的或者合适的名字了,只有这一个字别人还没用,还可以将就着用一下。
因为按照辈分取名就会面临一个巨大问题,那就是好的字是非常有限的,可是按照辈分取名就很自然的会和自己长辈或者再长一辈的人最后一个字相同或者同音。
无论是字一模一样还是音一模一样都不合适,村子里面一些长辈看不惯这件事就会直接找到你,然后说你不能这么起名字,你怎么可以和长辈起一样的名字呢?
就因为这个事,当时我的父母拿着字典看了整整三个月,才给我取定了最终的名字。
但即便如此,在最开始起名字的时候,那几个名字要么是重复的,要么是相同音节的,要么就是出了其他的问题的。
反正每一次起名字都无异于在家族里面开了一场大会,而且我们取了名字之后还不单单是我们认可就行,还要让村子里的人都认可,尤其是村子里面那些长辈。
如果长辈说不合适,那我们就只能把这个名字抛弃,然后重新再想一个合适的名字,单纯的取名字。
我母亲就说了,本身她就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有限,为了取这个名字,感觉自己的学历都提升了不少。
但这也不是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最起码我母亲现在玩智能手机玩得比谁都熟练,就拿那个手机打字那也是刷刷的。
虽然我母亲学历最低,但是目前任何一个字都能够认识,甚至看着这个字还能给组个词。
为什么这么厉害呢?因为我母亲年轻的时候为了给我起名字把新华字典,据说是翻烂了三本,每天都是捧着新华字典睡觉。
因为刚出生的时候没起名字还可以理解,出生了两三个月,三五个月了,名字还不固定,家里人不急,人家上户口的那边也着急了。
但即便如此,我母亲给我取的这个名字仍然不合适不满意,只不过后来我母亲那边不知怎么回事,从哪边得到的消息好像是名字不能随便改,改了不好,再加上当时我又未成年,所以我也没有想过改名字的想法。
我的母亲只是在一旁给我小声嘟囔着:“将来等你长大了有文化了,尤其是考上大学之后,自己给自己取一个名字吧。”
大家看到没有多么奇葩的事,原来名字是自己给自己起的,我听了之后也是哭笑不得,然后告诉母亲没必要再重新取一个名字了,这个名字都用了20多年了,早就习惯了。
父母听了之后倒也没说什么,这件事情就算告一段落了,但无论如何这的确是一个悲剧,因为我们村子里面同一姓氏的人太多了,而且我们村子又是个人口大村,就这一个村子里的人差不多就有个四五千人,我们这个姓氏占到了整个村子的2/3左右。
就按照3000人来算,那3000个人这中间的辈分实在太多了,保不齐你起了一个名字当中的最后一个字就和前辈们或者先辈们有相同的,一旦有相同的你就得改改来改去,不满意那也没办法。
所以当我经历的这件事之后,就会发现为什么村子里面曾经红极一时的按照辈分取名,慢慢的受到了冷冷落?
大家对于按辈分取名不能说吐槽点颇多,但最起码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视了,其实主要原因无非就是以下几点:
第1点,很容易被重名。
别都不多说,如果我们说如果村子里面和你一个姓氏的人没有那么多,就比如你们村就是个小村,可能村子里面就有那么几百户人家或者几百个人,一切都好说,你随便取名字,不会遇到任何问题。
但如果你村子里面有1000人以上,或者有3000人以上,甚至是5000人以上,这里面的麻烦就大了,稍有不留意之间就有可能和一些长辈的名字一样。
要注意,这是非常忌讳的,因为一个村子里面一旦明确说了,咱们要让辈分取名,最后一个字如果和长辈的字一样,那就意味着你和长辈之间只差着一个辈分了。
有人心里想的是不就是差一个辈分吗?这样一想好像也挺好的,最起码差的这个东西只是个辈分而已。
越是这么想就越难理解,农村尤其是以村为主体代表的按辈分取名的习俗背后所代表的庞大影响力。
你和某一个长辈的名字一模一样或者和某一个长辈的名字一样,当然只差一个字是不被允许的,这个长辈明面上说了没问题,不就差一个字吗?孩子也不容易,现在取名字都那么难,大家放宽点心就行了。
长辈话可以这么说,但你绝对不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你真的这样理解的话,一般情况下村子里的人会孤立你,有一些村子里的年长者都会指着你的鼻子说:“你这个人年纪轻轻的怎么那么不懂事啊?"
不要觉得我在开玩笑,在实际生活当中我遇到过不止一次这种案例了,当然遇到的时候,那时候因为我的年龄还小。
所以对于这种事情也不太明白背后有什么深刻含义,但是我总感觉有点怪怪的。
反正当时我的父母说了取名字的时候不好取,甚至就因为某一个名字相同或者某一个名字和长辈的某一个字有重音,都不被允许,长辈那边都会非常有意见,也非常在意这件事情。
第2点,没有什么太好的或者太惊艳的名字。
现在家家户户都是独生子女了,对于孩子的名字也都比较重视。
不像小的时候随便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因为孩子也不太重视这些东西,再加上自己的孩子也多,父母的文化水平也比较有限。
所以在之前的时候基本上也没有人太过在意这些,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家家户户对于孩子的名字可谓是越来越重视了。
如何能够给孩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尤其是能够带动氛围,尤其是能够让周边的人听了之后,一眼就能够忘不了的名字变得重中之重。
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之下给孩子取一个好名字,就成为了几乎所有家长的最高理想。
那给孩子取一个好名字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个问题,如果是按照辈分取名,中间那个字基本是固定的。
而且中间那个字一般情况下都是非常正规或者非常土的名字,这样的一个字添进去的话,就意味着不太可能给孩子取一个比较惊艳的名字了。
但凡是按辈分取名的小伙伴都知道中间这个字一旦定下来了是很难更改的。
就比如我父亲的名字中间那个字是维度的维,一旦定下这个字来,那么前后的姓氏不能改变,也就是说我父亲只能有一个取名字的权利。
而只有这一个字的权利指望着能够起出多么惊艳的名字来,那无异于痴人说梦或者天方夜谭。
所以我们不得不说在村子里面按照辈分取名这件事情早早晚晚会有落寞的一天,但是这种落寞又不是说大家主观忽视。
只不过相比较而言,可能会有更好的选择,亦或者会有其他的选择。
但是只要是和村子里面还有渊源,只要是自己的父母这一代人会把这一部分理念灌输给我们,我们还是有很大概率按照辈分取名。
并且按照辈分取名,这种习惯都已经维持那么多年了,也就不在乎这几年的时间了。
不过咱们实事求是地去讲,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农村按照辈分取名,这件事情过时了吗?
▎ℤ农村曾红极一时的“按辈分取名”,为什么不流行了?过时了吗?
农村延续至今大体都是按照辈分取名字,不算流行但不过时,过去有的甚至是人未出生,墓碑上早已刻好了姓名,生男生女对应墓碑上取,我不明白的是,万一儿女有多少出生有不同怎么办?莫非就让名字空置着,或者是再增加,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请教过长辈是如何处理的,这个问题至今一直是个谜。
现在农村取名字几乎打破传统了,但是換汤不换药,大体还是按照辈分取名不会变,比如说,每取两辈两字派,要取两辈三字派,按照农村传统的说法是,一代传一代一代压一代,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没有变,姓氏也没有变。变的是名,既使是给人讨名字,也是讨姓不改名,也是遵照传统延续传统。现在农村不同的是,姓氏不改变,名是乱取了,不按家族规矩来排列。
农村现在取名字,人人都追求荣华富贵清洁平安,一部分人是请先生取,取出的名字重叠,张冠李戴亙相混淆难以区分,因为都请同一个知名先生取名字,取来取去好名字不多取的人又很多,番来复去就有那么几个好名字,就干脆随手拈来都用一个名字,就造成名字相同重叠的人太多,这不利于户籍的管理,等等许多问题的发生,比如说同班同级同名同姓的学生,就发生过点错名的尴尬等等……因为同名同姓,我就发生过交错电费的亊例,供电所负责追回至今三年过去杳无音讯。
取名字就拿自己的名字来说吧!房前屋后房左房右的小辈,夲来不是一个家族的人都顺着我取靠着我取,令人十分讨厌,但又无权干涉,无奈接受承认,我说干脆就与我同名同姓算了,不听家中父母说,我还一概不知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