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有开国之功,庙号只是“宗”,为何康熙反而能称“祖”?
↳Ⓚ皇太极有开国之功,庙号只是“宗”,为何康熙反而能称“祖”?
“太宗”的庙号已经非常高了,反而是康熙皇帝的庙号确实被拔高了
在一个朝代中,通常情况下只有开国皇帝和先祖可以称“祖”,其他的都叫“宗”,大多数情况开国皇帝叫“太祖”或“高祖”,例如汉太祖刘邦(刘邦的庙号是太祖,高祖是误称,因为刘邦的谥号是高皇帝,在《史记》中司马迁称刘邦为“高祖”,所以后世就将错就错)、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而在这些开国皇帝之后,基本上都是叫“宗”,但是也有例外,例如:
汉代有两个祖,汉太祖刘邦和汉世祖刘秀。
明代有两个祖,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
元代有两个祖,元太祖铁木真和元世祖忽必烈。
清代更是出现了三个祖,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福临(顺治)、清圣祖玄烨(康熙)。
清朝的三祖并立确实是十分罕见的,其中庙号为清太宗的皇太极夹努尔哈赤、福临、玄烨这三人中间确实有些尴尬。我先列一下清朝前四个皇帝的庙号:
努尔哈赤-清太祖
皇太极-清太宗
福临-清世祖
玄烨-清圣祖
说实话,前三个皇帝的庙号都是符合规矩。努尔哈赤作为清朝的开国皇帝,叫太祖是理所应当的。按照规矩,开国皇帝的庙号一般都叫“太祖”和“高祖”。其中全靠自己能力去打天下的叫太祖,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就是白手起家,因此叫太祖。
而受祖上荫庇,继承父辈基业而打天下的叫高祖,例如唐高祖李渊。李渊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太尉,北周时追封唐国公。李渊的父亲李昞,官至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李渊是在继承祖父辈的基础上才打下天下的,所以叫高祖。
努尔哈赤本人也是个官N代,他祖上就是建州女真的酋长,但努尔哈赤和明朝对抗时主要还是凭借自己之力起兵,因此努尔哈赤叫太祖或高祖都说的过去。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之后就皇太极,作为清朝的第二位皇帝,皇太极的庙号是太宗,这个也没有啥争议,并且太宗的庙号已经非常高了,历朝历代的第二位皇帝基本都是太宗,例如汉太宗、唐太宗、宋太宗、明太宗(朱棣原本的庙号也是太宗,后来被嘉靖皇帝升为成祖),太宗的庙号丝毫没有贬低皇太极的意思。(皇太极)
至于第三位皇帝福临,按理说他的庙号也应该是“某某宗”,但是由于福临继位后清兵入住中原,使清国从一个地方政权转变为全国性政权,相当于开创了一个大一统王朝,因此福临被尊为“世祖”。
这种例子在历史上也有很多,除了福临以外,中国历史上还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世祖:汉世祖刘秀和元世祖忽必烈。这二位虽然都不是开国皇帝,但一个复兴了大汉,另一个则是征服了整个中国,建立了元朝,所以他两的庙号都是世祖。(福临)
但是康熙皇帝的庙号绝对是超规格了,按理说康熙作为清廷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虽然他功劳甚大,但无论如何也是没有资格叫“祖”的,更何况是“圣祖”。
“圣祖”这个庙号始创于唐朝,是唐玄宗追尊老子李耳的尊号,此后“圣祖”一直是给开国皇帝的先祖的,也就是说给老祖宗的。在康熙之前,只有辽国皇帝耶律隆绪的庙号中使用过“圣”这个字,但耶律隆绪的庙号也不过是“圣宗”而已。
当然“清圣祖”这个庙号也不是康熙自己取得,所有的庙后和谥号都是在皇帝驾崩后,后人评价的,“清圣祖”是雍正皇帝加到他老爹康熙头上的。对于雍正的决定,真的没有啥好解释的,雍正皇帝思维清奇,他的很多决定都无法解释。
雍正给亲爹加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庙号,看似对自己父亲感情至深,但是雍正死后却坚决不跟爸爸埋在一起,而是又单独起了个坟,也就是清西陵。
大家不要觉得清朝两个皇陵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就是紧挨着,清东陵和清西陵可一点都不挨着,其中清东陵在唐山遵化,清西陵在保定易县,两地直线距离为210公里!如果走高速,基本上都要近四个小时才能到达。
中国历来都是奉行子随父葬的传统,如果不是发生迁都这样的事情,皇陵都应该是埋在一起的。按理说清朝入关之后就定都北京,没有再进行迁都,所以皇陵都应该埋在一个地方,但雍正就是这么任性,谁也拿它没办法。
(康熙一生英明,唯独在立储问题上弄得不清不楚,以至于今日人们对他的突然驾崩仍旧抱有争论,而在康熙死后,雍正违反常规,非要给老爹上一个“圣祖”的庙号)
其实在历史上任性的皇帝可不止雍正一个。在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王朝刘宋也是出现过奇葩的庙号。例如刘宋的开国君主刘裕叫高祖,但第三位刘义隆的庙号竟然是太祖,这也是千古奇闻!
与康熙一样,刘义隆的庙号也是儿子刘骏给上的。刘骏作为刘义隆的第三子,原本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但由于他大哥太子刘劭造反,弑杀了刘义隆,于是在外带兵的刘骏带兵杀回建康称帝。在当皇帝后,为了展现自己得位之正,刘骏就给刘义隆上庙号太祖。
ღ❋皇太极有开国之功,庙号只是“宗”,为何康熙反而能称“祖”?
皇太极的庙号是“清太宗”。
前段时间,我和大家聊过关于“祖”的问题。今天咱们来讨论一下“宗”。
祖,是一个皇朝的开拓者。宗,则是这个皇朝优秀的继承者。
汉唐时代,这个“庙号”比较严肃,天子七庙,连祖带宗,要想被供奉在祖庙里供后人崇敬拜祭,那必须是要有业绩的,可不是谁想进就进了。
后来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就搞得不严肃,尽量吹捧,还搞血缘私亲,庙号就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
“太宗”,这在“宗”里面是地位最尊崇的。它有几个意味:
1.首先是强调合法性。意思是他这皇位来得合理合法,坚决不容置疑。
2.其次是强调继承性。一般的来讲,是皇朝的第二个皇帝,是先帝志向和政策的完美继承者。
3.强调他的功业。除开基皇帝外,他是第二个具备入庙资格的有为君主。
咱们来说说历史上几个比较有名的“太宗”。
一、汉太宗文皇帝刘恒
他是开启了汉朝“文景之治”的伟大君王。但是,我们都知道,其实,汉文帝登上皇帝的宝座不是按照正常的规则进行的,这其中有历史的变故。
二、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李世民应该叫“唐文帝”,最初谥号是“文”,后来又加谥成了“文武圣”、“文武大圣”,差点到水帘洞和孙悟空结成兄弟。
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政通人和,国力蒸蒸日上。但我们都知道,唐太宗能登上帝位,也不是走的正常程序。
(中间有些五代十六国的就不说了)
三、宋太宗赵光义
他谥号一长串,真是垃圾。宋朝皇帝都这样,当然,后来的朝代也都这样搞,比较神经。
宋太宗当上皇帝的过程也不正常,宋太祖赵匡胤并没有明确指定是他。
四、辽太宗耶律德光
他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次子,英明神武。辽太祖死后,述律皇后称制,耶律德光总揽朝政,后来,在述律皇后的支持下,耶律德光当了辽国皇帝。
他的继位也不是先帝指定的。
顺便说个小知识:耶律德光死后被制成了木乃伊,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皇帝木乃伊。
五、金太宗完颜吴乞买
他叫完颜晟,他不是完颜阿骨打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
这个情况和宋太宗赵光义一样。
就在这位金太宗执政期间,灭了北宋,制造了“靖康之耻”。
六、明太宗朱棣
在开初,朱棣死后的庙号可不是“成祖”,而是“太宗”。他成为“成祖”是后来嘉靖皇帝搞“入庙之争”的结果。嘉靖想把亲爹的牌牌摆进祖庙,但位置不够了,于是就给朱棣升格为“成祖”,嘉靖的亲爹就以“宗”的身份进入祖庙,嘉靖就能给名正言顺地给他爹上坟烧纸了。
情况大家也都清楚,明太宗朱棣当上皇帝也不是走正常的程序,是燃起烽烟,流了血的。
七、清太宗皇太极
皇太极是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由于努尔哈赤突然病重,死前不能提笔,也不能言语,进入瘫痪状态,就没有指定自己的继承人。
努尔哈赤临死前,妃子阿巴亥在身边,阿巴亥想让自己的儿子多尔衮继位,但皇族们不同意,通过斗争和推选,皇太极就登上了汗位。
按照皇太极的功绩和能力,确实是一代雄主。他改国号为“清”,是事实上的清国开国皇帝。
通过对以上几位“太宗”皇帝的叙述,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获得皇位都不是正常的继承。
那么按道理,皇太极创立了大清,又有丰功伟绩,他称祖也应该理所当然嘛,但要考虑到实际情况。
祖,一般情况下,有三种:太祖、高祖、世祖。
太祖,是一个皇朝的开拓者,他没有受到祖先的荫惠,开基创业全靠自己俩肩膀扛一个脑袋,一刀一枪硬磕出来的。比如说: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刘邦庙号是汉太祖,不是汉高祖),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
皇太极肯定不符合这个要求,所以,他把“太祖”的庙号就加给了努尔哈赤。
高祖,是建立了一个皇朝,但受到了祖先的荫惠,在他未建立皇朝之前,近几代的祖先中有获得了封号。比如说:隋高祖文皇帝杨坚,他父亲被封为隋国公。而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曾受封为唐国公,他们都是在祖先的基础上建立了皇朝。这就是高祖。
但也不排除有些皇帝祖辈都是庄稼汉,但为了炫耀“我爷爷也曾阔过”,硬给自己某个祖先加成“太祖”,而他死后就成为了“高祖”。
皇太极的基业确实是在建立在努尔哈赤的基础上,但是,努尔哈赤受封了吗?有没有当过“清国公”呢?皇太极死的时候明朝还在呢。
所以,皇太极也不能被加“高祖”的庙号。
世祖,是一个皇朝承上启下的帝王,为这个皇朝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比如说:汉世祖光武帝刘秀,天纵英才,推翻了王莽的统治,开启了汉朝新的时代,首都发生了迁移。元世祖忽必烈,从地方割据政权到一统天下,国家首都也发生了迁移。清世祖顺治,从割据东北到入主中原,首都也发生了迁移。
所以,皇太极虽然丰功伟绩,但没有一统天下,首都也没有迁移,他也不能被称为“世祖”。
前面讲到,“太宗”这个庙号有三点强调:合法登位,继承先志,功业光大。特点是:不是前任君主指定继位人。
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合法登位”。
皇太极死后,清朝并不稳定,帝位之争很厉害,多尔衮虎视眈眈,而索尼和鳌拜等一班老臣以死相争。多尔衮的理由就是当年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的疑问。
那么,在这种时候,大家为了不让多尔衮一系得逞,是不是最应该强调皇太极帝位的合法性呢?
所以,给皇太极加谥为“太宗”,正是要承认他的帝位来之合理合法,而他的亲生儿子才能获得帝位的继承权啊!
那么,康熙的“圣祖”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是雍正搞的。
客观的来说,康熙的功业十分伟大,囚鳌拜,平三藩,灭葛尔丹,收台湾,开启“康乾盛世”,丰功伟业,按照“祖有功、宗有德”,完全可以配得上“祖”的庙号,但是严格说起来,仍然不符合庙号的传统规则,但雍正这个人,从来不把规则当回事,他性格又比较暴烈,发起脾气来我也挡不住,只好按他的办。
Ⓡø皇太极有开国之功,庙号只是“宗”,为何康熙反而能称“祖”?
这个问题很有趣,其实皇太极和康熙的“庙号”差距并不是在于“宗”与“祖”的区别,而是在于“太”。
在咱们古代传统文化中,“祖”与“宗”并列,当然啦,若是具体考究,祖的地位会稍微高于宗,在给大汉开国皇帝刘邦定下谥号以及庙号的时候,奠定了“祖”的地位比“宗”高。
在孔子的礼法体系中,“祖有功,宗有德”是核心点,虽然春秋战国没有“皇帝”的说法,但是“祖”与“宗”却是存在着意义,这个时期也适用于非统治者的宗法世家。
但还是大汉朝,奠定了这一个“庙号”的基础,于是后世的制定模版,都是按照大汉朝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只有开国皇帝能被叫做“祖”?后来的皇帝不能沿用之呢?
实则不然,因为“祖”与“宗”的核心区别,还要在于是否为“太”。
在庙号体系中,“太”意味着最初,最伟大,一切的源头。
所以“太祖”会高于“太宗”,一般来说,开国的皇帝中,第一位往往都是被追封为“太祖”,第二位是为“太宗”。而太宗,实际上是要比后来被封为任何“祖”的皇帝的地位,都要高上许多的。
非开国皇帝能称祖,这件事情的源头也是大汉朝弄出来的。
整一个西汉,拥有庙号的皇帝只有四位,除去了太祖刘邦,太宗刘恒,剩下来的就是伟大的汉武帝,庙号是为“世宗”,还有艰难的少年天子刘询,史称“中宗”。
但是东汉的开局,刘秀在驾崩后,就被追封了一个特殊的“庙号”,那就是“祖”。
可刘秀终究还是刘汉皇族之人,东汉也只能是西汉的延续,于是折中来取庙号,刘秀是为“汉世祖”。
他的地位比不上太宗,却也是祖。
在庙号这种事情上,一直都没有严格的标准,这不是道法自然的自然规则所制定的,而是人类世界,封建社会下的汉民族文化所赋予的,具有着能动性,说通俗点那就是:只要想给皇帝歌功颂德,什么理由都可以随便讲,什么条件都可以随便造。
这种传统延续了多年,在汉代之后,半路出现了“祖”的事情也有存在,可有的皇朝开国太祖、太宗能力太强,后世的皇帝子孙有自知之明,不敢僭越。
有的则是后人能力超凡,的确超越祖辈,在世人眼中,当得上一个“祖”的庙号。
再把目光放回大清朝的初期,这个道理一样适用。
大清的前身名为“大金”,史称后金,创建者是努尔哈赤,但努尔哈赤直到去世那天,都不知道未来他的王朝会被改名为“大清”,而仅拥有着十三副铠甲就敢反明的他,就是大清的开国太祖。
在努尔哈赤之后,便是皇太极。
皇太极算是一个非常有功绩的人,努尔哈赤死后,大金的局面说不上很好。
而皇太极在一系列的暗流涌动中,一步步掌控政权,又一步步完成大清的建设,最终重创大明,所以他与努尔哈赤都被认为是大清的“大功德”者,分别位列太祖、太宗。
但皇太极的儿子顺治皇帝,他的庙号就非常有趣了,是为“清世祖”,这个庙号,正是当年刘秀被追封的庙号。
为什么英年早逝的顺治,能够“称祖”?
根本原因就是,在顺治时代,有着多尔衮带兵入关,最终入主中原,这才是真正奠定了大清的基础。
而多尔衮的功劳,只能算到皇帝的头上,也就是算到顺治的头上。
再者来说,顺治年少亲政,有着敏锐的执政能力,被认为有着大才能,于是便为“世祖”。
不过要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说,顺治帝被追封为“世祖”,其实是有些“过其实”了,但因为大清的特殊性,顺治帝的庙号会如此安排,也不是太过出奇的事。
顺治被称为“祖”,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幼年登基的康熙皇帝,最终也被称为“祖”,史称“清圣祖”。
在后世很多人眼里看来,清初四位皇帝的庙号,除了皇太极以外,竟然全都是“祖”,特别是皇太极后面的这两位,难不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功绩要比皇太极的大,地位更要比皇太极高吗?
所以这便要涉及到皇太极“太宗”中的“太”字了,祖或许没有限制,后世的皇帝后人觉得有必要追封,那么就可以追封,而宗更是如此,这东西没有上限,不存在数量限制。
但同样要注意的是,“太”的称号有上限,非开国皇帝不可拥有,总而言之,太祖、太宗是特有的。
在东汉之后,五代以前,“高祖”的说法还是很流行的。
比如唐高祖李渊,他的庙号不是“太祖高皇帝”,就仅是“高祖”,因为太祖,被李渊用来追封了他的祖父李虎。
不过“高祖”是开国皇帝创业时期一种特殊的存在,在宋代以及后来,就逐渐被淘汰了,而高祖一般并列于太祖,高于太宗,而高于太宗的,也仅有这两位“祖”而已,除此之外,不管是世祖还是圣祖,地位都要比太宗低。
梳理完了地位,再来说说为何明明排在第四的康熙皇帝,为何被称为“圣祖”,他又是靠何称祖?
康熙的一生,最鲜明的特点是,在位时间极长,自康熙年少登基起,一直到他接近古稀之年才驾崩,他当了整整六十年的皇帝,而他被称为圣祖,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大清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康熙时代。
和大多数在位时间长变得昏庸的皇帝不同,康熙的一生是带有着“克制”意味的,在他人生的最后时光里,他都没有因为疼爱嫡子胤礽,而非要把皇位传给他。
而是选择了引导儿子们“夺嫡”的方式,来为大清选出一位最适合的皇帝。
在传承的角度来说,康熙做到了不靠感情来决定未来皇朝的命运,而最后雍正即位,正是康熙理性的结果。
再将目光放回康熙年幼时,因为被“鳌拜”把控朝政,年少的康熙不得不考虑办法牵制鳌拜,甚至是“铲除”鳌拜。
而事实上,康熙智擒鳌拜,这也是康熙一生政治上的重要标志,在他逮捕鳌拜那年,康熙仍旧很年少,但却已经开始处理朝政。
因为童年缺少父爱,康熙为人没有跋扈,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理想,和那些跋扈的皇族子嗣不同,康熙显然更沉稳。
他在位期间,首先解决了“削藩”问题,当年为了招降叛军,大清给予吴三桂等人“封王”的机会,但实际上,三藩对大清的影响很大,削藩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于是康熙要削藩,在一系列的斗争后,大清成功削藩,这为大清的高度集中皇权给予了巨大帮助。
康熙所继承的,是顺治帝入关后,一切百废待兴的局面,而康熙算是一个盛世前期的君主,难得的是他没有昏庸迷失自己,一直保持清醒。
他在位期间,所做的实事,要比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都要多得多,种种功绩累加,康熙也被认为不亚于开国皇帝。
除了对内以外,在对外方面,康熙时代收复了台湾,这一个功绩为他的皇帝生涯添上了重要的色彩,这是一个涉及到中原王朝尊严的巨大事情。东复台湾,康熙也曾对北驱逐沙俄,这是大清实力强势的一次展示。
首先是在位时间长,文治武功也都到位,这样的一个康熙,被称为祖也是有着特殊的理由的。
但他的功绩和地位未必比皇太极高,在庙号的地位上,他仍旧要低于皇太极,只是在当皇帝这件事情上,康熙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他不按套路出牌,这也是情有可原。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皇太极有开国之功,庙号只是“宗”,为何康熙反而能称“祖”?
中原王朝的皇帝去世后,后人会用庙号和谥号两种方式称呼他们,谥号是根据皇帝生前的事迹和品德修养而评定的褒贬的称号,庙号是后代皇帝给庙中供奉的先皇取的一种名号。
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庙号,当时主要用于追尊对王朝有大功的先王,后来周朝没有继承,千年之后,一直到汉朝才重新使用庙号制度。
但是,庙号还并未普遍,汉代对于追尊庙号十分谨慎,许多皇帝因此没有庙号,“两汉”有庙号的皇帝一共才七位: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中宗孝宣皇帝刘询、世祖刘秀、显宗刘庄、肃宗刘炟。
从三国开始,庙号逐渐流行起来,除了亡国之君或被推翻的君王,一般都会有庙号。
庙号的评判,有一套标准:祖有功而宗有德。通过皇帝的庙号,可以推论出其生前是否有作为;皇帝生前的作为,也会影响到身后的庙号。一般来说:
“太祖、高祖开国立业;太宗发扬光大;世祖、圣祖、成祖重新打了次天下;世宗有守成令主的美誉,但也指世系传承发生偏移;仁宗、孝宗、睿宗乃仁爱孝顺的贤主;圣宗是中兴之主”
清太宗是皇太极的庙号,应该说还是比较客观地定义了他的一生。
皇太极虽是清朝第一个称帝的君王,但严格意义上说,也只是站在在努尔哈赤的肩膀上披了一件龙袍,换了一个国号,他治理的大清相比后金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依旧是一个地方性政权。
说到底,大清的创始人还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只是发扬光大。给皇太极一个“太宗”的庙号,一点也没委屈他,毕竟李世民的庙号也就如此。
从南到北,从内到外,康熙把大清的江山重新打了一遍。
康熙登基时,大清已经定鼎中原,但他面对着许多问题,内有奸臣,外有叛乱,统治基础并不稳固。康熙先是擒鳌拜,接着平定“三藩之乱”,然后收复台湾,还跟俄国老毛子干了一仗,最后还清除了噶尔丹。等到康熙去世,大清已经脱胎换骨。
在清朝历史上,康熙的文治武功是看得见的,实打实的,比起太祖的开创之功要稍逊,但比皇太极确实高出一个层次。“圣祖”的庙号配康熙,可谓实至名归。
倒是顺治“清世祖”的庙号,有点注水的嫌疑。顺治的皇帝之位,原本就有运气成分。他当皇帝的时候,清军入关,接手了大明江山。这表面看,是顺治的功劳,其实完全是顺手牵羊,主要多尔衮的功劳。
顺治亲政后,与亲贵斗争失败,在政治上也没有多少建树,只能拿去世的多尔衮开刀,再就是与董鄂妃风花雪月。作为皇帝,顺治没有一点雄才大略,更像是被皇帝耽搁的“情圣”。“世祖”的庙号,顺治当真不配。
庙号是封建礼法社会的产物,是帝王的专属称号,象征着皇帝的尊荣与功业。为帝王追尊庙号的大多都是自己的后代子孙,所以每个朝代前几位的皇帝,庙号还是比较尊贵的。
┽├皇太极有开国之功,庙号只是“宗”,为何康熙反而能称“祖”?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话说皇太极和康熙这事确实值得咱嚼咕嚼咕,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开国皇帝他的庙号一般挂个祖,您比方说啥太祖,啥高祖的这都是他们的庙号,这后边的皇帝要是没啥特殊情况这都得挂宗,您要挂个祖字,这相当于掐着自己个祖宗的脖子糊耳光,好说不好听啊,所以乱起那绝对不合适。
那么皇太极和康熙这事是咋回事呢?话说满清的皇帝俺是没几个喜欢的,包括康熙。
咋说呢?一说到康熙不好,有人就要急眼了,俺在这里削微的说一下。话说满汉有别,这是满清定下来的一贯规矩,但形成制度还就是康熙手上形成的,您还别不认可。
您自己个瞅瞅,他打仗的时候,用的汉臣可不少,但这战争一结束,这帮人都卷铺盖卷有多远走多远,没一个留眼跟前的,这就很说明问题。这只是其中之一,其他的事也多,咱今个就不一一的说了。
咱先点一句,说真的康熙这庙号——圣祖,他还真真的水。
今个咱要把题主这事弄明白了,咱还得说说庙号是咋回事?把这事整明白了,大家伙对这事自然而然也就明白了。
庙号的来历
这庙号是打商朝时期设立的,那会能在死后整一庙号,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对个人那也是盖棺定论的事。而且也不是啥王都能起的,您这辈子干过的事必须对国家有大功劳,值得后代的子孙一辈子都祭祀的王,您这才够格享受这庙号,搁太庙里边受人祭祀。
这事到了周朝的时候,就被废掉了,所以周朝的王他只有谥号而没有庙号。
这事到了秦统一大华夏,始皇帝大手一挥,这谥号也取消了,因为始皇帝认为老爹死了,儿子蹲后边和大臣可劲的议论老爹,这事就不靠谱,皇帝就是皇帝,是个随便议论的人吗?所以始皇帝连谥号也给掐了。
这庙号的事一耽搁就耽搁了近一千年,这时间到了汉朝的时候,才恢复。打这起,庙号制度就一直延续了下去。
而汉朝的时候,人们对这庙号的事,那是慎之又慎,您没个啥大功啥大德的,压根就不会有庙号,所以汉朝的皇帝没有庙号的也不少,即使给起了,后来的人认为这不合适,也会给你取消,当然谥号这物件只要是个皇帝都有,但庙号不一定。
咱举几个例子大家伙体会一下,你比方说东汉的时候,有庙号的就三,世祖刘秀、显宗刘庄、肃宗刘炟。还有几个皇帝原来是有庙号的比如刘肇为穆宗孝和皇帝、刘祜为恭宗孝安皇帝、刘保为敬宗孝顺皇帝、刘志为威宗孝桓皇帝,后来孝献帝一家伙就把这四个人的庙号全取消了。
从这一点咱不难发现汉朝的时候,对起庙号这事是很谨慎的。
这后来到了隋朝的时候,这庙号就固定下来和谥号一起构成了一个帝王的全号,也就是一个帝王走了之后,后辈人就一定给起庙号和谥号,庙号搁前边谥号搁后边形成一个全号。
后来因为这谥号越整越长,越到后边人都快看不下去了,明朝的谥号一家伙下去这就得是十六个字,而满清更加的过分,一家伙就达到了二十二个字,少一个字都不成,满清皇后才十六个字。
咱在这里插一句,慈禧的谥号一家伙就干到了二十二个字,这脸皮可不是一般的厚,一般的皇帝二十二个字这都要后来经过孙子辈的皇帝追加俩字,这才能形成二十二个字,这老慈禧到好一家伙就干满了,而且她还不是皇帝的身份,这事弄的。俺都怀疑她是不是知道满清不可能再传下去了,所以就先一步满足一下。
好了咱把话头拉回来继续聊,虽然庙号和谥号统一构成了全号,但后来因为这谥号实在是长,所以大家伙就开始叫庙号不再叫谥号了。
好了,咱了解了庙号的来历,那么咱在说说庙号的这些个字。
庙号中的字
大家伙经常见到的有太祖,高祖,能享用这俩字,那都是开国皇帝。您比方说,汉高祖刘邦,后来汉景帝给刘邦重上庙号的时候,取了太祖两个字,所以刘邦您叫人家汉太祖这也是可以的。还有曹操人家是魏太祖,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等。
那么满清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他算是满清的奠基人所以都叫他清太祖,虽然他建立的是后金,但满清的基业还是打他的身上建立起来的。
在这里插一句,作为开国皇帝,他还有一个庙号叫烈祖,这庙号比高祖和太祖要低一点,为嘛呢?起这庙号的虽然也开创了一个国家,但他们开创的基业有限,充其量只是割据一方而已,比方说三国的刘备他就是汉烈祖。
咱接着往下说,您要不是开国皇帝起这庙号,那得让人笑掉大板牙,你比方说宋文帝刘义隆这货的庙号就是太祖,但这家伙却不是开国皇帝,就他这事被后来的人笑话的大板牙都要掉光了。
话说满清庙号这事,皇太极是最委屈的。咱说满清本身以及满清的很多制度,说真的是从皇太极手里边建立起来的。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时候,强调的是八家分权,他这一死没啥继承人,这就弄了个四大贝勒当国,后来皇太极为这事忙碌了一年有余,才把这权利集中到了皇帝手里边,而且开始仿照大明朝的政治体制。所以您要说皇太极是开国皇帝他也没跑,弄个啥祖的也还行。他这人虽然拳打蒙古,脚踹朝鲜,但没有把满清弄入关,没有把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建立成一个大统一的王朝,这要说起来就有点子尴尬了,所以他就捞了一个太宗的庙号。
后来的顺治,这满清才入了关,入驻中原,他这属于一个王朝承上启下重要人物,所以顺治的庙号是特定的只能是世祖。因为世祖指的就是新时代的开创者一个王朝承上启下的人物。您比方说元朝的忽必烈他就是元世祖,汉朝的刘秀这也是世祖叫汉世祖。
所以叫世祖的这都是固定的,想换一个这都不成。
那么咱接下来就聊一聊,康熙这圣祖。
一般情况下取这庙号的那都得是道德智力极高超的人物。
圣祖这庙号是人家老子头一个使用的,当年咱大唐建立之后,老李家把道家创始人老子,也就是李耳奉为先祖,后来唐高宗的时候对其进行了追封这就有了太上玄元皇帝,后来唐玄宗的时候追庙号大圣祖。
所以圣祖这俩字是这么来的。
算上老子,历史上一共有五个人有这庙号。咱介绍介绍,王子晋这是蜀圣祖,周灵王的太子,一辈子没有当过皇帝。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这没当过皇帝的人,咋就有庙号了?你不会唬俺们玩呢吧?而且你不是说了老子是第一个有圣祖庙号的人,而这王子晋是周灵王的儿子,这一家伙都赶到周朝了,比老子出生的还早?这不扯吗?”
这事说起来也挺逗的,话说这王子晋打小就聪明,而且这胆子也大,您翻翻历史书这都写着呢?咱也不详细的说道了,他这人还好道,据说后来修道成仙驾鹤升天了。
五代十国的时候,前蜀后主王衍把他当做了他们家的始祖,所以后来上庙号为圣祖。
再有就是宋圣祖赵玄朗,人家开头是做生意的,因为人实诚,所以这生意那叫个好,这财富多的都数不清了,而且他这人还接济周边的百姓,这还不算人家还资助国家的军事行动,而且还参与其中,打仗那叫个勇敢。
人家也喜欢学道,最终修成正果,这就是咱民间的财神爷赵公明啊!
后来到了宋真宗的时候,就追认人家是赵家的先祖,追封庙号为圣祖。
瞅见没,这三圣祖可都是神仙啊,这真没得比。
接下来是郑买嗣,这货搞杀戮那是一套一套的,把杀人当做了日常,结果杀的失去了人心,而且他这还属于篡位,灭掉南诏,自己个建立了一个大家伙都没有听过的大长和国,他们家三世而亡,也就二十六年。
一个暴君也配称圣祖,拉倒吧!这简直是在羞辱这两个字,也没谁了!
最后一位就是咱今天的主角康熙了。他的事咱也不用说了,基本上满清的天下他又重新打了一遍三藩,郑经,准噶尔,开创了所谓的康乾盛世,当然这康乾盛世有点子吹,被后人叫做红薯盛世。
所以啊康熙这圣祖的庙号,真真的有点子水的成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人类距离一级文明还需要多少年?
下一篇: 担任过国家副总理的开国将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