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ℛ✂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五胡乱华,胡人凌辱女子,将她们作为军粮,早上随意宰杀烹食,晚上沦为玩物,俘虏数万名女子被吃到仅剩几千人,吃不完就淹死,这是一个血腥与暴力横行的时代!
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西晋王朝存世五十一年,仅有十年的太平盛世。此后的四十年,分裂、割据、混战,从无间断,大片文明被毁,人口急剧减少。
当年,司马一族篡夺曹魏政权的时候,可以用背信弃义,野心勃勃,心狠手辣来形容。连司马懿的后世子孙晋明帝司马绍在听说了司马家族的事迹后,掩面痛哭,羞愧难当。
如今,司马一族被灭,其惨烈程度与其当年篡夺曹魏政权时,有过之而无不及,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灭族的皇室,最终只留下耻辱二字。
隐忍如司马懿,豪横如司马昭,狠辣如司马炎,可能都不会想到,他们留给子孙后代的盛世会在一夕之间覆灭,一时的权力之心,却以灭族作为代价。
那么,西晋建立以后,司马家族到底做了什么,让社会陷入黑暗,最终亡国灭种?这一切,还要从魏明帝曹叡托孤司马懿说起。
01
司马篡曹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逝于洛阳,年仅8岁的齐王曹芳继位,根据遗诏,司马懿与曹爽同为辅政大臣,共执朝政。
当时,司马懿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没多久,他就遭到了曹爽的排挤,被升任为没有实权的太傅,被架空了司马懿虽有不满,但也只能隐忍。
曹爽独揽大权后,不听劝阻,发动了对吴蜀的战争,结果大败而归。同时,曹爽还侵占良田,敕造宫殿,违法乱纪,魏国上下民怨沸腾,朝中大臣都希望司马懿能够出面主持公道。
彼时,司马懿已经掌握魏国军权30余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士族大臣更是云集麾下,他的儿子司马师更是豢养了三千死士,只待一朝集结,便可直上云霄。
公元249年,曹爽带着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祭祀魏明帝。司马懿趁此机会,秘密上奏太后,请求废黜曹爽兄弟,并派遣儿子司马师率兵控制京城。
得到消息的曹爽立刻扣押了曹芳,准备起兵反攻洛阳。曹爽的谋士桓范则劝说曹爽,挟持曹芳到许昌,再征集天下兵马,进京勤王,犹豫不决的曹爽没有接受建议。
就在这时,为了稳住曹爽,司马懿命人传信于曹爽,只要肯交还皇帝,诚心认错,便保其性命,并且以洛水为誓,只要曹爽肯交出手中权力,保他一生爵位不减,荣华富贵。
曹爽相信了司马懿的承诺,放弃抵抗,选择投降。可司马懿却出尔反尔,将曹爽以谋反罪论处,与其党羽一起被诛杀,一起被牵连的还有曹爽的三族,可谓是赶尽杀绝。
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
同年二月,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之礼,但是司马懿推辞不受。不久,司马懿又亲自平定了王凌之乱,为司马家族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此时的司马懿,已然成了曹魏的实际掌权人,他的太傅府,也成了魏国的政治中心,隐隐有了取代曹魏的势头。可司马懿有生之年并未篡夺政权,王凌之乱也成为了他的谢幕演出。
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于洛阳,享年73岁。临终前,司马懿对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嘱咐道:
“我终身事魏,人人都疑我有异心,我死后,你二人要辅佐皇帝,善理朝政。”
多年来,司马懿阴险毒辣,窃国篡逆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透过历史,回看司马懿的一生,他侍奉四代君主,虽南征北战,军功卓著,却被君王忌惮,常有卸磨杀驴之心。
彼时的司马懿,身陷两难之境地,要不就是坐以待毙,要不就是捍卫自己的权力和家族的安危,成为一代奸雄。然而这个问题,他再也无法回答,只能交给后世子孙。
司马懿去世后,大儿子司马师官拜大将军,成为新一任的辅政大臣。司马师上任后,大权独揽,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
对内,司马师对官员的擢升制定了详细的法则,还让官员们举荐贤才,整顿纲纪,各级官员各掌其职,朝野肃然。对外,司马师用计击败吴国大军,一举平定新城之乱。
公元254年,曹芳因不满司马师大权独揽,与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合谋,企图发动政变,废黜司马师,另立夏侯玄为大将军。
但是,计划被人不慎泄露,传到了司马师的耳朵里,怒火中烧的司马师将随即将三人诛杀,夷平其三族,废除张皇后,司马师更是将曹芳废为齐王,想要另立彭城王曹据为帝。
但是,当时的郭太后持反对意见,坚持要立曹髦为帝,司马师争执不过,只得派人将曹髦接到洛阳,登基为帝,司马师与司马昭继续把持朝政。
当时的大将毌丘俭、文钦,因不满司马师废除曹芳,杀害好友,起兵叛乱。司马师得知后,率兵平叛,平定叛乱后,留在魏国的毌丘氏与文氏族人同被牵连,诛杀殆尽。
然而此战中,司马师也因旧疾复发,病死于许昌,享年48岁。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被任命为卫将军,镇守许昌,可司马昭却使计率兵回到洛阳。回到洛阳后,司马昭晋封为大将军,加封侍中,都督中外诸军等职位。
在寿春之战中,司马昭带着曹髦与郭太后,亲赴战场,经过长期鏖战,打败了诸葛诞军及吴军20万余人。寿春之战后,司马昭将拥护魏帝曹髦的势力连根拔起。
此后,朝廷成了司马氏的一言堂,士大夫们纷纷倒戈,拥护司马氏。
如此情形,让曹髦常年生活在压制之中,几度担心自己被废受辱。虽然曹髦曾下旨,晋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晋国,均被司马昭推辞不受,不了了之。
公元260年五月,曹髦见权威日渐消散,朝中大事均不能自己做主。为了不受被废之辱,曹髦率领几百名侍卫和奴仆,冲出宫门,亲自讨伐司马昭,却被司马昭无情斩杀。
曹髦以近乎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是曹髦临死前,留给世人最著名的一句话。曹髦的死,也昭示着曹氏的最后一次反抗,以失败告终。曹髦死后,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
虽然曹氏没落了,但是大魏统一天下的雄心没有就此熄灭。此时的司马昭已经有了先灭蜀汉,后灭东吴的计划,想以此来结束三分天下的格局。
公元263年,司马昭决定攻打蜀汉,此时的蜀汉政权也已经走向了没落,随着蜀汉的灭亡,三国也就此走向了统一。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享年55岁,至此他与曹魏的恩怨,也随风飘散,取而代之的,是他的长子司马炎。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继承了父亲的权力和晋王的爵位。数月之后,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登基为帝,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史称西晋。
在位期间,司马炎励精图治,革新政治,推行法治,振兴经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呈现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其为“太康之治”。十四年后,司马炎调集水陆大军20余万,一举攻灭了吴国,三足鼎立的乱世,就此宣告结束。
回望司马家族的篡位史,是几代人的努力与奠基。成功的背后,是司马一族,以阴险背信、独裁专制、嗜杀成性铺就的上位之路。
然而,司马家族集几代人心血铸就的西晋政权,并没有永传后世。随着司马炎的去世,稳固的西晋王朝再次陷入了皇族动乱之中。
当年,司马氏如秋风扫落叶般,篡夺了曹魏的政权,打得曹氏毫无还手之力,这是因为曹氏不握枪杆子,各个地方上的实力派也不是曹氏的骨肉。
为了不重蹈曹氏覆辙,司马炎痛定思痛,开始大搞分封,将宗族王公世子都分封为王,各自都拥有了武装势力,一国之内,竟然有了三十多个诸侯国。
司马炎如是想,如今举国上下皆姓司马,还有谁敢来夺取政权。可他忽略了诸侯王的野心,大家都是皇室子弟,试问有谁不想问鼎中原呢?
仅仅25年时间,西晋王朝以“八王之乱”拉开了亡国灭种的序章。
02
八王之乱
公元290年,司马炎驾崩,太子司马衷继位,史称晋惠帝。司马衷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当时,国家陷入灾荒,百姓们无粮可吃,他竟问道:
“何不食肉糜?”
如此无知,可见也非明君,亦无治国才能。而司马衷最终能登上帝位,是因为司马炎认为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已有君王之资,堪当大任,于是传位于司马衷。
司马衷继位之时,外祖父杨骏早已趁司马炎病重之际假传诏令,肆意任命官员,安插亲信,伙同武悼皇后,篡改诏书任命自己为太傅,以此把持朝政数年,大权独揽,执政严酷。
当时,身为皇后的贾南风好不容易坐上高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可是,杨骏手握玉玺,贾南风无可奈何,只能牢牢把持着白痴皇帝司马衷。
据说,贾皇后是一位又黑又丑的女人,但是善于弄权,利欲熏心。
司马炎曾评价贾南风道:
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
其实,杨骏虽然把持朝政多年,却是空有野心,腹内草莽,不足为惧。为了将杨氏一族连根拔起,贾南风秘密联系了司马玮,召他入朝,一场宫廷政变即将拉开帷幕。
公元291年,贾南风与司马玮发动政变,假传司马衷诏令,诬陷杨骏谋反,杨氏一族数千人被诛杀。杨太后被废,囚禁于金墉城,同年被贾南风杀害。
杨骏死后,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东安王司马繇入朝掌握大权。司马亮继任太傅之位后,嗜权的本性也暴露出来,开始以权谋私,安插亲信,作威作福,还将司马繇贬黜。
此时的贾南风见朝中大权仍然不能到自己手中,于是再次利用司马衷,颁发诏令,诬陷司马亮谋反,派司马玮杀了司马亮。
司马亮死后,贾南风又调过头来诬陷司马玮假颁诏令,屠戮功臣,下令将司马玮下狱,不日就将司马玮斩首,就此,司马玮也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
终于,贾南风大权在握,志得意满,西晋王朝也得到了短暂的安宁,但是好景不长,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贾南风又将矛头指向了太子。
贾南风多年来一直没有生育,现任的太子非自己亲生,这就意味着,多年以后,新帝登基,她无法如控制司马衷一样,控制新帝。为了大权不至旁落,贾南风构陷太子谋反。
公元299年的一天,贾南风命人将太子灌醉后,令其抄写了一篇逼迫司马衷退位的文章,并呈给了司马衷。司马衷听信了贾南风的谗言,当即要赐死太子司马遹。
但是在朝臣的劝阻下,太子得以留下性命,太子之位被褫夺,囚禁于金墉城,第二年就被贾南风害死。然而,这次的贾南风没有因为太子之死而权力日盛,反而在阴沟里翻了船。
一直忠于贾南风的赵王司马伦,借由太子之死,以为太子报仇的名义发动政变,将贾南风及其党羽全部抓捕。贾南风被囚禁于金墉城,被灌金屑酒而死,贾氏被满门抄斩。
贾南风死后,司马衷没有了依靠,终于成为了俎上鱼肉。公元301年,司马伦废除司马衷的皇帝之位,自立为帝,司马衷被囚禁于金墉城。
可是,司马伦的帝王之位还没有坐稳,齐王司马囧联合河间王司马颙以及成都王司马颖起兵攻陷洛阳。司马伦同样被囚禁于金墉城,喝下金屑酒而死。
司马衷被拥立,恢复帝位,司马囧则任命为大司马,执掌朝中大权。此时的司马囧认为自己功高盖世,独揽大权,压制朝臣。
不久后,他就被长沙王司马乂发动政变诛杀。司马乂独揽大权后,又被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忌惮。两军交战数月,难分胜负。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东海王司马越加入战局,一举捉拿了司马乂,将其交给了司马颙,被诛杀。三人分了战果,共掌朝政,司马颖则被封为皇太弟,成为了下一任的皇位继承人。
可是,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司马越想要的,于是他挟持了惠帝司马衷,颁布诏令,讨伐司马颖,结果却兵败逃亡。
公元305年,司马越反攻关中,以徐州为据点,同时还部署三个弟弟司马腾、司马略、司马模加入战局,割据一方。
司马颙为讨好司马颖,颁布诏令,逼迫司马越返回东海。谁知司马越回迁途中,大败刘裕军队,反而屯兵直逼关中,司马颙深感恐惧,于是求和,却被司马越拒绝了。
公元306年,司马越的手下攻入长安,烧杀抢掠,长安城内被洗劫一空,死伤两万多人。同年九月,司马颖被俘,被司马越下令处死。
公元307年,司马衷突然暴毙而亡,其同父异母的弟弟司马炽登基称帝,其余七王皆死于内乱之中,唯有东海王司马越辅助朝政,至此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落下帷幕。
然而,此时的西晋王朝已然岌岌可危,塞外的少数民族政权已经欣欣向荣。八王之乱已然耗尽了这个王朝的最后一丝力气,而关外的势力虎视眈眈,企图吞并,西晋王朝迎来了至暗时刻。
03
五胡乱华
八王之乱导致的结果,西晋王朝名声凋敝,兵力残缺,不久之后,晋惠帝就暴毙而亡,司马炽登上帝位,史称晋怀帝。
公元304年,晋朝旧臣刘渊自立为王,称汉王,建立前赵。
《资治通鉴》:渊从祖右贤王宣谓其族人曰:“自汉亡以来,我单于徒有虚号,无复尺土;自馀王侯,降同编户。今吾众虽衰,犹不减二万,奈何敛手受役,奄过百年!左贤王英武超世,天苟不欲兴匈奴,必不虚生此人也。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复呼韩邪之业,此其时矣!”
刘渊对于晋朝了如指掌,于是决定先发制人。在他的不断攻打下,晋军屡屡败退,前赵势力日益强盛,然而,仅仅过了六年,刘渊去世了,其子刘聪继位。
刘聪命令石勒进攻洛阳,晋军毫无悬念,又是大败。城破之后,前赵军在城内大肆烧杀抢掠,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被杀害者多达三万。
不久,前赵军攻入皇宫,太子司马诠和宗室子弟被诛杀,晋怀帝也被俘虏北去。晋怀帝被杀后,其侄子司马邺登基称帝,建都长安,史称晋愍帝,然而这并不能扭转晋朝的命运。
公元316年,刘聪再次进攻长安,晋军依然不敌,晋愍帝只好投降,被前赵军俘虏,至此西晋灭亡。
前赵的建立标志着五胡乱华的开始,至此中原大地开始了长达139年之久的战争。这场人类历史上的大屠杀导致汉族几乎被屠尽,西晋皇族十室九空,死亡人数多达1000万。
前赵的野蛮征讨让晋朝官员和百姓不堪忍受,幸存下来的西晋宗室为了躲避战乱,携老扶幼,带着大批物资纷纷南逃,浩浩荡荡的队伍,吸引了无数百姓跟随,多达数万人。
这些南逃世族主要有林、陈、黄、郑等等八个姓氏,由于他们习惯峨冠博带的装束,所以史称这次大规模的迁徙为衣冠南渡。
公元317年,时任都督扬州军士的司马睿,在王导家族的帮助下,司马睿承制改元即晋王位,改元建武。
次年,闵帝遇害的消息传到江东,司马睿登上皇帝,称晋元帝,至此,晋王朝得以在南方苟延残喘地延续下来,史称为东晋。
然而,东晋乃门阀士族政治,本身实力并不强大,全凭着长江天险,才能偏安一隅。而南迁的北方士族与南方大族,常常因为权力,土地,资源等发生冲突,导致东晋政权并不稳固。
东晋建立时,彼时的中原大地上,少数民族之间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了,虽然晋元帝有收复北方国土的心,但是却没有这个实力。
东晋政权的建立是依赖于南北的士族,晋元帝虽有帝王之尊,却无帝王之权,更多的是奉司马家为正统,选出一个皇帝,那么司马睿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东晋的国主成为了世家大族手中的傀儡,在各族的牵制之下,东晋政权逐渐趋于稳定。宗室、外戚和门阀大族王、谢、庾、桓先后共同支配着王朝政局。
东晋虽然偏安一隅,但是历代皇帝都希望可以收复北方国土。然而各士族对于北伐的态度不同,如今士族已安居江南一带,此地物产丰富,使得返回北方的意愿不高。
于是,历代皇帝只能派出一小队兵马,开始北伐,企图收复失地。当时,大将军桓温三次北伐胜利,在东晋名声大噪。虽然士族大家依旧受各方牵制,但是这个以军功起家的桓温,开始在朝堂之上一家独大。
公元371年,桓温废晋废帝司马奕皇帝之位,改立司马昱为帝,次年简文帝去世,晋孝武帝继位。与此同时,桓温要求加九锡之礼,取而代之的意图明显。
但是,在士族大臣的拖延下,桓温病死,东晋才得以保存。虽然桓温死了,但是桓温的儿子桓玄继承了父亲手中的权力。
当时东晋正在全力攻打孙恩叛乱,此时的桓玄却来了一招釜底抽薪,借机吞并了藩镇,占领了东晋大部分的国土,东晋失去了依靠,成为了空置的政权。
公元402年,司马元显发兵讨伐桓玄,此时的桓玄集结兵马,攻入建康,将司马道子与司马元显诛杀。
公元404年,桓玄废晋安帝帝位,自立为皇,国号楚。桓玄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当时的东晋,世家大族权力已经被削弱,桓氏一家独大,东晋轻而易举便被桓玄灭了。
然而,此时的桓玄已经是一个极其腐败的人了,过惯了骄奢淫逸的生活,也没有治国的才能。
公元404年,刘裕起兵讨伐桓玄,桓玄被诛杀,刘裕掌握了东晋政权。为了取消司马家族在晋国的统治权,刘裕认为,自己必须要获得更高的威望,于是继续北伐。
为了避免和司马家族一样,受到士族大家的牵制,刘裕在各个藩镇中均以皇子坐镇,从而减弱了士族的武装力量。
在一系列的军事布局完成后,刘裕认为,司马家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于是,在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帝位,自立为皇,建立南宋,至此东晋正式灭亡。
彼时,盘踞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纷纷崛起,相互战争不息。胡人前前后后建立了前赵、成汉、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等等乍兴乍亡的短命政权。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堪回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战争无休无止,暴君前赴后继,针对无辜百姓的大规模屠杀时有发生,同时给北方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而胡人入侵中原的根本原因,是人权得不到保障。
当时鲜卑、匈奴、氐、羯、羌等五胡带领族人内迁,与汉族杂居。可胡人因为地位低下,长期受到汉族官吏的欺压,既要缴纳高额赋税,还要服苦役,甚至被贩卖做店客或者是奴隶。
随着内迁胡人的日益增多,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到惠帝时期的关中要地以及泾渭二水流域,也出现了戎狄居半的情况,并对洛阳形成了包围之势。
与此同时,晋朝各军事集团大量以胡人为兵。司马腾征鲜卑人入伍,司马颖则使用匈奴部众作战,这无异于养虎为患,与虎谋皮。
胡人对汉人的积怨已久,苦大仇深的胡人犹如遍地干柴,一遇到星星之火几乎能够燎原,胡人的铁骑几乎踏遍了中原的每寸土地,将心中的怨恨发泄到了无辜的百姓身上。
他们不仅烧杀抢掠,还凌辱妇女,将汉族女子充作军粮,在他们眼里汉人女子就是“双脚羊”,在白天则随意地宰杀烹食,在晚间供士兵玩乐。
胡人在中原掠夺无数财宝,屠尽每一座城池,俘获了数万名女子,在征战途中,他们将这些女子随意分食,最后只剩下几千名女子,吃不完的就将她们赶入水中淹死。
在胡人的杀戮与统治下,中原大地血流成河,北方人口急剧下降,汉人几乎被屠杀殆尽。少数民族南下一直持续到公元439年,由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才终告结束。
至此,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04
最后
回望这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曹魏代汉,到三国归晋,再到桓楚代晋,历史总是有着相似的地方,这三个王朝都是得位不正,结局也可想而知。
更有意思的是,当初司马懿屠杀曹爽三族,作为谋士的桓范没有幸免于难。而他的子孙后裔,桓温与桓玄成为了推翻司马王朝的人。
不得不说,一报还一报,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在此之后,司马家族被屠杀殆尽,别的宗室旁支生怕被牵连,纷纷异姓而冠,司马家族如昙花一现般,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西晋灭亡三百多年后,隋唐再次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后世王朝更深层次地汲取前代王朝失败的教训,更多地关注普通百姓,善待百姓。
隋唐创立了科举制,给庶民百姓打通了一条上升通道,逐渐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畸形社会形态,更多出身寒门的子弟出将入相。
封建王朝至此终于迎来了大一统时代,经济文明也走向了另一个鼎盛时期!
♨▋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到灭亡,不过只有短短51年,从八王之乱起到西晋灭亡,有25年。从八王之乱终到西晋亡,有10年。可见八王之乱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外敌入侵不过是一个助推器。西晋政坛的混乱再次证明,任何在历史进程中倒行逆施的做法,都将遭到现实疯狂的反噬。不知在天之灵的司马炎看到他的“杰作”是否会有悔意。
说到西晋灭亡的惨烈看两个方面:其一,王朝内部亲缘之间围绕着政治利益,互相斗争、相互迫害成了西晋政坛的家常便饭,这是一惨。其二,匈奴等游牧民族,作为汉人的恶梦,但凡有机可趁,便大举入侵中原,烧杀虏掠,无恶不作,这是二惨。而这一切悲惨的渊源,都要从一个人讲起,他就是司马炎。
惨案现场一:八王之乱
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司马炎终于美梦成真,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司马炎成为晋朝的开国皇帝。
“八王之乱”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皇权而进行的战乱,主要参与者有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第四子)、楚王司马玮(司马炎第五子)、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齐王司马冏(司马炎侄子,与司马伦一党)、长沙王司马乂(司马炎第六子)、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第十六子)、河间王司马颙(司马炎堂弟)、东海王司马越(司马炎堂弟),但实际上参与这场争斗的皇族成员远不止八王。
所谓八王之乱并非八王群起叛乱,颠覆西晋政权 ,他们目的仅是为夺权而斗争,且相继而起。话说这些大王如何拥有竞相逐权的实力,这要感谢司马炎。
八王之乱与九子夺嫡有相似之处,同是皇权内部斗争,为何前者导致了灭国,而后者则只是一人插曲。其主要原因在于司马炎建立的西晋之”封建“,与大清时代的封建制并不相同。八王手中的权力远胜于清室的九子,八王相当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国,他们都是有装备有自己军队的“一国之君”,而清室的九子没有军权这一条就限制了他们的实力。也就是说,西晋没有引用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的专利成果,而是让历史倒行回到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那么,司马炎为什么要重新启用分封制呢?这是因为在他的人生历程中,亲眼见证了曹氏皇族是如何被司马家族羞辱的过程,正是曹氏的羸弱给了司马氏夺权的机会。但更重要的是,因为西晋是建立在大士族大贵族的拥护之上的,实行分封也是维护他们的利益。
因此,司马炎建国后认为,实行分封制更能维护皇权的地位,于是他分封了很多宗室为王,令其设军参政。其出发点与周朝的分封制大致相似,而且导致的结果也一致,那就是诸侯王割据,各自为政,都不听使唤了,最后陷入混战,这就是“反噬”。
但是周朝统治了八百年,为何到西晋这里只有短短几十年。这也是司马炎的杰作,不论古今,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明智与否太重要了。不能全盘否定司马炎,但说他明智也真的算不上,将一个国家的前途交到一个智力低下的人手上,这个国家能好?那还真是千古奇闻,不过凭借此事,司马炎也可获封“千古一帝”。
据说司马炎有25个儿子,除了基因强大,好色也是主因。雄性天生好斗,因此儿子多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互殴。普通家族小打小闹,皇室家族那是要动用真刀真枪的。在皇室权力的角斗场里,不见血腥称不上一场赛事。
儿子多加上叔叔们也多,在皇室家族必然要酝酿一场历史大戏,而这个大戏的开端就是司马炎之死。司马炎死后,按照中国传统的宗法秩序,长子早亡,次子司马衷成为合法继承人。司马衷智力低下,据说司马遹四岁,他才知道这孩子原来是他的。司马炎对这个儿子不是不了解,也经过了一番测试,但司马衷都成功过关,这背后都是太子妃贾南风的功劳。
女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看似柔弱,但以柔克刚,充分发挥了她们的特长,千万不要小觑女性。贾南风是贾充之女,贾充曾经为晋朝的开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曾经指使属下成济杀了曹髦 ,事后成济成为弑君的替罪羊,而贾充则被司马昭加封,贾南风能做太子妃也是得益于此。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同理也无犬女。贾南风的凶残与他爹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得到的结果却是不同的,贾充的凶残成就了司马氏,而贾南风的凶残则是在捣毁司马氏。
司马炎死后,指定的辅政大臣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外祖父杨骏,但是新晋皇后贾南风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勾结楚王司马玮发动了禁卫军政变,杀掉了杨骏。但遗憾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贾家并没有掌控大权,政权落到了汝南王司马亮手中。
当然,贾南风不会善罢甘休,她让司马玮杀掉了汝南王司马亮,然后又诬陷楚王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导致司马玮被处死。至此,八王之乱中的两王被贾南风送上了西天。
为了独揽西晋的大权,她马上废掉了太子司马遹(司马衷与谢淑媛之子),然后将其杀害。贾后的倒行逆施立即引起了晋朝皇族和朝廷大臣的普遍反对,没过多久,贾南风被赵王司马伦和齐王司马冏所杀。
历史到此,杀戮似乎应该收场了,弱智皇帝司马衷也该归位了,但司马伦又觊觎起了皇位。在诛杀了实权派贾南风之后,作为叔祖辈的司马伦自己登上了皇位,尊称晋惠帝为“太上皇”,这样历史滑稽的一面又出现了,侄孙成了叔祖的太上皇,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司马伦名不正言不顺的得了皇位之后,屁股还没坐热,驻守许昌的齐王司马冏随即起兵声讨,接着,镇守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和镇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都相继起兵响应声讨。陷入众叛亲离之中的司马伦,很快就沦为了刀下之鬼。
之后晋惠帝司马衷终于复位,摄政的是齐王司马冏,同样没多久,也被征讨。这次要灭他的是河间王司马颙,和洛阳城中的长沙王司马乂,结果毫无例外,司马冏被杀。
这样摄政权又落入了长沙王司马乂之手,次年,他又遭到了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的讨伐。但鉴于以往经验,司马乂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奈何祸起萧蔷,洛阳城里的东海王司马越联合部分禁军密谋活捉了司马乂,并将其交给了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张方将司马乂活活烧死。
此后,成都王司马颖摄政,自任丞相,他吸取经验教训,没有留在洛阳,而是回到了他的大本营邺城,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逃脱被诛杀的命运。
东海王司马越挟持晋惠帝北上进攻邺城,与司马颖的军队在荡阴狭路相逢,不幸兵败,手里的晋惠帝也丢进了邺城。就在司马越和司马颖大战之际,河间王司马颙也没闲着,趁着热闹,他派部下张方攻占了洛阳,这样司马越就被挤出了洛阳城。
俗话说黎明前尤其黑暗,八王之乱结束的曙光就是让混战来得再猛烈一些吧。司马颖顶住了司马越的第一波进攻,但没能再次顶住第二波进攻,为了自保,带着从司马越手里抢来的晋惠帝逃往长安。
司马颙在洛阳也没住多久,便被司马越拿下。随着司马颖和司马颙的相继被杀,晋朝大权最后落入了司马越手中。他将晋惠帝迎回洛阳后,没多久,傻皇帝便死了。晋惠帝之死,有人说是遭司马越毒杀,有的说是病逝,两者相比,笔者认为前者更符合当时的历史真实。
最终历史将权力之棒落在司马越手上,傀儡皇帝就是晋怀帝司马炽。至此,长达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告一段落。
“八王之乱”结束了,但西晋的历史还没结束,但经此一乱,元气尽失。五年后,司马越死,洛阳被匈奴人攻陷,晋怀帝司马炽被俘。两年后太子司马业在长安称帝,是为晋愍帝。又过了三年,晋愍帝向入侵的匈奴人投降,至此西晋亡。
在司马皇氏们互相厮杀时,民间也不太平,流民问题严重,各地农民武装暴动此起彼伏。而在西晋之外,北方的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也没有闲着,他们也趁着乱世,入侵中原。上述攻陷洛阳和长安的胡人,作为助推器, 送了西晋最后一程。
从此,中国北方进入了长达300年的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代。
惨案现场二:匈奴等游牧民族入侵中原
五胡指匈奴、羯、鲜卑、氐、羌,合称五胡。他们在西晋初期环居在中国北方,并与边疆的汉人杂居。西晋的八王之乱为他们提供了入侵中原的天时,我们从两个胡人说起。
刘渊,匈奴人,在曹魏咸熙年间作为人质居洛阳城,可以说自幼居于汉地,深受汉文化熏陶。青年时期的刘渊就显示出不凡的实力,此人文武双全,司马昭很是器重他,常邀他入府做客。司马炎建立西晋后,本想重用他,但遭到很多大臣反对,只能做罢。
西晋的内乱使统治者自顾不暇,无力再控制内迁各族,这为刘渊的兴起提供了机会。司马炎死后,由他指定的辅政大臣杨骏,起用了刘渊,封他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并封为汉光乡候。
八王之乱期间,刘渊曾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并与匈奴五部贵族保持联系,一举被推为大单于。但他当时人在邺城,司马颖并没有放他走。之后司马越大举讨伐司马颖,刘渊借口回匈奴搬救兵,回到了左国城,创立了匈奴汉国,自称汉王。
匈奴汉国之所以打着汉人的旗号,那是因为汉高祖刘邦曾嫁宗室公主入匈奴,所以匈奴中各贵族就冒姓刘氏,在匈奴诸种族中地位最尊贵。刘渊能被推举为大单于,也是这个原因。再者,就是便于匈奴汉国借着汉朝的名义,试图得到中原百姓的支持,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在乱世中,汉王刘渊很快攻下了上党、太原、河东、平原等几个郡,势力越来越大。
石勒,羯族人,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他的先祖是匈奴支系羌渠的后代。相比匈奴,羯人在地位上要低很多。石勒这个人颇有些传奇色彩,自小在外闯荡,不但精通骑射,而且胆略超群,并因此而得到了汉人的赏识。
晋惠帝末年,内乱导致民不聊生,石勒所在部落遇上饥荒年,无奈之下只能背井离乡。流窜途中被抓为奴隶,心中不平,纠集牧马人汲桑等十八人,成立了一支小分队,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涯,很快便加入到反晋的行列中。
石勒、汲桑 进军邺城,凭着石勒的勇猛,攻入邺城,在城内杀死士族、民众万余人,放火烧了邺城宫室,可怜邺城就这样被掳掠一空。后来汲桑被晋军所杀,石勒则打算投靠刘渊。
此时的刘渊已经建国三年,在北方有了稳定的根据地,各地的起义军都去投靠他。石勒在投靠的途中还为刘渊另收编了两支胡人队伍,因而获封平晋王,赐号辅汉将军。
刘渊得石勒相助,积极准备进攻洛阳,消灭腐朽的西晋。八王之乱收于司马越手上之后,晋怀帝司马炽作为傀儡也不好过,朝廷内部依旧一团遭。匈奴汉国认为他们的机会到了,于是出兵攻打晋都洛阳,两次猛烈的进攻都遭到洛阳军民顽强的抵抗。
风雨飘摇的西晋在亡国之际,忽然有了点生气。洛阳的百姓痛恨西晋的腐朽,但也不愿受匈奴贵族的统治。洛阳没攻下,但石勒在这一年中相继攻占了魏郡、邺城和赵郡等,兵马壮大到十多万,势力空前。
汉晋之战第二年,刘渊病逝,西晋也无力再对抗匈汉国的第三次进攻。石勒的骑兵在华北平原所向披靡,渡过黄河攻下襄阳城以及江、汉一带的堡垒三十多个。之后又北撤,途中拿 下晋江夏、许昌等多城,洛阳以东一线出现了巨大的沦陷区,洛阳也成了孤岛。
司马越有心挑战石勒,但事未成身先死。晋人在送其棺枢回封国的路上遭遇了石勒,可怜的司马越,其灵柩被石勒付之一炬,多名晋朝高官、汉族王爷被抓,之后均遭到石勒的杀害。
司马越死后,洛阳城里的“亲越派”仓皇出逃,同样遇到了石勒,晋宗室的四十八个王及官吏被杀。之后石勒在襄国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成为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皇帝。
话说刘渊死后,匈汉国内部也经历了一番争权的内斗,最终第四子楚王刘聪执掌的军权,继承了汉赵帝位,311年,汉赵刘聪大军兵临洛阳城下,终攻破城门,大将刘曜将洛阳城一把火烧成了白地。
晋怀帝被俘后,吴王司马恪的儿子秦王司马邺在长安继位,316年,被刘曜攻破,晋愍帝被迫投降,至此,西晋亡。可怜的小孩子晋愍帝,在受尽了侮辱之后,仍免不了一死。
由此,我们看到西晋的内乱,给了胡人,尤其是匈奴人入侵的机会,西晋之惨是内外皆惨,皇室内部自相残杀,在外遭受匈奴人的肆意滥杀。可以说,司马炎实行的分封制,从一开始就给西晋的悲惨埋下了伏笔。
然而更惨的是第三惨,西晋之后的五胡十六国更是一团乱麻,将中国历史拖入纷乱的136年。
※Ⓗ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西晋王朝灭亡时,可谓是“要多惨就有多惨”。西晋的两位末代皇帝晋怀帝、晋愍帝均被匈奴人杀害,而晋惠帝的皇后羊献容则被匈奴人刘曜霸占,不过这也是司马家族内斗所得来的的报应。
公元310年,匈奴人刘聪派部下的中山王刘曜、将领王弥等人率领军队围攻洛阳城,杀害西晋官员、百姓三万多人,司马懿的后代几乎被诛杀殆尽,只有南方的司马睿等人幸免于难。洛阳是西晋王朝的首都,从265年晋武帝司马炎“篡魏建晋”开始就定都于此。
西晋王朝的建立者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史称晋武帝。西晋一度结束三国分裂局面,成为继秦朝、两汉以后第四个统一中国的王朝,
不过,西晋王朝只传了三代、四位皇帝,就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中灭亡了。晋武帝死后,西晋王朝还没来得及收拾汉末、三国所留下的烂摊子,内部就爆发了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昏庸的晋惠帝司马衷被赵王司马伦、东海王司马越等人挟持,而司马家族的诸侯王们则相互攻杀,混乱持续了10多年之久。
(晋惠帝的皇后羊献容)
由于西晋王朝统治腐败、内斗频繁,所以很快就衰落下去。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在山西离石起兵反晋,掀起各民族反晋的浪潮。
随后,西南的氐族、河北的羯族、关中的羌族、漠北的鲜卑族各部纷纷起来作乱,变成了众多割据力量,此时距离西晋统一三国才仅仅过去了24年,史称“永嘉之乱”或者“五胡入侵”。
此后的380多年时间里,中原和南方一直处于大分裂、大战乱的局面,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王朝,给社会生产和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西晋衰落后,匈奴人刘渊、刘聪,羯族人石勒,氐族人李雄等势力先后在河北、河南、关中、巴蜀歼灭晋军数十万,而西晋王朝完全丧失了对全国的控制。
经历过八王之乱的洗礼,虚弱的晋朝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对抗五胡入侵,只能静静地走向灭亡。
匈奴人刘聪在位时,先后攻下西晋王朝的洛阳、长安。公元310年,匈奴军队开进洛阳,纵兵抢掠,焚毁晋朝的皇宫。匈奴的中山王刘曜派兵屠杀晋朝官员和宗室、百姓一共三万余人,将洛阳城几乎变成一片废墟。晋惠帝的羊献容皇后被迫嫁给匈奴人刘曜,而晋怀帝则被刘聪下令杀害。
316年,匈奴军队攻陷北地郡,然后进至长安的郊外。长安城内已断粮绝食,米价涨到了五两黄金一斗,即便这样还是耗尽了所有粮食。
堂堂的汉族天子、西晋末代皇帝晋愍帝司马邺居然反绑双手、抬着棺材,跪着向匈奴人投降。可是,匈奴人刘聪并没有放过晋愍帝,不久后依然处死了他,还将长安城的宫人全部据为己有。至此,西晋王朝完全灭亡,而中国北方则进入了混乱的十六国时代。
西晋王朝一共只传了4位皇帝,分别是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他们全部是三国时期魏国权臣司马懿的后代。
西晋灭亡,中原沦陷。一些士族子弟和北方兵马跟随琅琊王司马睿逃到长江以南,在建康(南京)一带建立了只有半壁江山的东晋王朝,史称“永嘉南渡”,而中原地区则完全沦为游牧民族攻杀的战场,史称五胡十六国。
⇪⇑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中国历史上的几个大一统王朝,灭亡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有各种惨状。但是像西晋这么惨的,真的是绝无仅有。
西晋灭亡的时候,皇帝被抓去给人家倒马桶,皇后被人家抢走做小妾。曾经作为都城的长安和洛阳,几乎被彻底焚毁,京城百姓被屠戮到十室九空。整个北方更是完全陷入胡人之手,很多中原百姓干脆就沦为了奴隶和牲畜。更有甚者,甚至直接成为了胡人的口粮……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惨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西晋皇族司马家的身上。
公元290年,随着西晋第一位皇帝司马炎去世,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客观来说,司马炎在位的时候,西晋其实还算不错。这位西晋开国皇帝,虽然在能力方面,可能要比他爷爷司马懿,或者他爹司马昭,稍微逊色一些。但不得不说,司马炎在治国方面,确实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所以,司马炎在位期间,西晋不但彻底灭掉了东吴政权,结束了三国时代。而且,西晋在他的手上,还出现了所谓的‘太康之治’。国家财政充盈,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边防稳定。此时的西晋,俨然是一副要再现汉朝盛世的景象。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随着司马炎的去世,而彻底结束了。
司马炎去世之后,新上位的司马衷,是一个著名的痴呆皇帝,智力根本不足以处理国家政务。所以,司马衷登基之后,朝政大权很快就被皇后贾南风夺走。而贾南风掌权之后,基本上也没干什么好事,很快就搞得国家乌烟瘴气。当年司马炎留下的那点家底,很快就被糟蹋干净了。
更要命的是,因为贾南风掌权,司马家的那些王爷们开始不愿意了。后来,这些司马家的王爷们,为了争夺权力,开始不断率军回京城夺权。在这个过程当中,司马家内部直接打成了一锅粥。而这场混战,后世则是称之为‘八王之乱’。
在这场八王之乱当中,因为司马家的王爷相互混战,导致西晋国力迅速衰退。最关键的是,在这场混战当中,为了夺取权力,司马家的王爷们,开始从边疆民族手中调兵。这些边疆民族,原本都是汉朝和三国时期,被中原文明打败,然后逐渐臣服。但如今,在这场混战当中,他们却看到了中原文明的衰落,野心自然开始不断膨胀。
野心这扇大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公元304年,就在司马炎去世14年之后,匈奴首领刘渊,率领麾下部众,正式起兵。刘渊的这次起兵,基本上就拉开了西晋灭亡的大幕。
作为匈奴部落的首领,刘渊的个人经历比较特殊。当年匈奴被汉朝打败之后,一部分匈奴西迁,去了欧洲那边。而另外一部分匈奴,则是归降了汉朝,逐渐被汉朝同化。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些匈奴部落,不断被内迁汉化。到了三国时期,这些南迁的匈奴部落,更是被曹魏政权一分为五,威胁被进一步削弱。而刘渊他们家,就是这五部落之一的一个部落的首领。
刘渊虽然是匈奴人,但本人基本上已经被彻底汉化了。一方面,刘渊从少年时代开始,就生活在中原地区,直到成年之后才返回草原,这期间深受中原文化熏陶。另一方面,刘渊确实也是中原人的后代。当年汉朝和匈奴多年和亲,刘渊就是当年汉朝和亲公主的后代。所以,刘渊自己也觉得,自己是汉朝皇族的后裔。
所以,刘渊起兵之后,打得并不是匈奴人的旗号,而是汉朝的旗号。刘渊起兵之后,更是直接宣称,继承了当年的蜀汉政权,还追封了后主刘禅。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刘渊起兵之后,迅速做大。要知道,当时的中原百姓,经过司马家多年的内战之后,对司马家的好感已经降低到了一个冰点。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人打着汉朝的旗号起兵,大家自然会在心里相对接受。而且,作为匈奴族的首领,刘渊麾下的军队,战斗力也确实很强,远不是内战多年的西晋军队,能比得了的。
此后,在短短四年当中,以刘渊为首的汉赵政权,逐渐占领了大半个山西,并且开始逐渐将势力范围,扩张到河北、河南、陕西等地。四年之后,到了公元308年,刘渊更是直接称帝了。
在刘渊不断壮大的同时,其他几个强大的边境民族,也纷纷开始起兵作乱。比如四川那边,氐族建立了成汉政权;辽东那边,鲜卑也开始向内地进攻。
此时的西晋,已经是摇摇欲坠,到了灭国的边缘。偏偏在这种关键的时候,司马家的王爷们,依然不肯团结对外,反倒是继续内斗。公元307年,东海王司马越,取得了八王之乱的最终胜利,彻底把持了大权。此时的西晋,终于从内战当中脱离了出来,有了镇压叛乱的能力。
但问题是,司马越掌权之后,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夺权上面。在他掌权期间,那位痴呆皇帝司马衷,终于莫名其妙的死了。后世很多人都说,司马衷是被司马越给毒死的。而晋惠帝去世之后,司马越拥立了晋惠帝的弟弟司马炽,做了新的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晋怀帝。
晋怀帝登基之后,司马越开始更加疯狂地清除异己,最后搞得整个司马家都反对他。至于那些边疆叛乱,他还是没全力去镇压。如此一来,这场叛乱就再也压不住了。
更要命的是,两年多以后,就在司马越亲自率兵,讨伐汉赵政权期间,司马越却忽然病死了。
司马越死后,司马家再次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与此同时,因为主帅忽然去世,当时司马越率领的西晋军队,也没有了抵抗的能力,很快就被汉赵大军,全部歼灭。而这支军队,几乎已经是西晋在北方最后的一部分精锐了。
到了这个时候,西晋的灭亡,已经再也无法阻挡了。
就在司马越去世几个月以后,汉赵大军便一路杀向洛阳,最终攻破了这座西晋都城。在这场战争当中,昔日繁华的洛阳城,近乎损毁殆尽。而那位晋怀帝,企图逃往长安,但是却在路上被汉赵大军抓了俘虏,两年后被毒死。而当年晋惠帝的第二位皇后羊献荣,更是被汉赵的大将刘曜,强行纳为了小妾!
在这之后,残存的司马家王爷们,在长安拥立了晋怀帝的侄子司马邺,做了新的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晋愍帝。晋愍帝登基之后,司马家总算是暂时停止内斗,开始联手对付汉赵大军。但问题是,此时的西晋,哪还挡得住汉赵大军的进攻呢?
五年之后,汉赵大军彻底围困了长安,而且直接围了两个多月。在这两个多月当中,长安彻底和外界断绝了联系,内部补给早就消耗得干干净净。在此期间,长安城内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的吃人现象。等到两个月之后,长安城内的人口,已经饿死了一大半。
就这样扛了两个月之后,晋愍帝再没有能力抵抗了,只能开城投降。
晋愍帝投降之后,西晋就算是彻底灭亡了。
晋愍帝投降之后,在汉赵大军当中,受到了极大的侮辱。那位之前强娶西晋皇后的将军刘曜,让晋愍帝给他当卫士。举行宴会的时候,让晋愍帝在旁边站着洗酒杯。期间上厕所的时候,还让晋愍帝倒马桶。
就这样,在受辱了两个月之后,这位西晋末代皇帝,还是没能保住性命,最后被刘曜给杀了。
到了这个时候,西晋已经算是彻底亡了。随着司马睿在南方登基,东晋正式开国,历史进入了新的一篇。但是,请注意,直到这时,西晋灭亡最惨烈的一幕,还没有到来。
西晋灭亡的时候,长安和洛阳虽然很惨,各地百姓也饱受战火的摧残。但汉赵政权的高层,还是被汉化得比较厉害,也愿意实施仁政。所以在汉赵政权占领的那些地盘当中,老百姓还勉强可以活得下去。
但是,在这场战乱当中,作为关键人物的汉赵皇帝刘渊,却忽然病死了。
公元310年,刘渊病逝。此时的汉赵大军,还没彻底攻破洛阳。刘渊的死,对于中国历史来说,绝对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刘渊能多活几年的话,或许汉赵政权可以彻底统一北方,继而南下灭了东晋政权,再次实现统一。以刘渊自认为汉家后裔的思想,接下来的时代,或许也不会那么差。
但是,刘渊去世之后,汉赵政权内部,却开始陷入混乱。虽然灭了西晋,占领了洛阳和长安,但内部的矛盾却越来越大。最后,在西晋灭亡后不久,汉赵政权就彻底分裂了!
汉赵政权分裂之后,再也无力统一北方。而且,其他的边境民族,也有了入主中原的机会。在这之后,北方陷入了长达上百年的十六国时代。在这上百年当中,北方的战争基本上就没停过,百姓流离失所,再也没见过和平。而且,那些边疆军队,有些甚至会把百姓当做军粮,对百姓进行惨无人道的屠杀。
这种黑暗,持续了上百年的时间,直到北魏彻底统一北方,历史进入南北朝时代以后,才算暂时终结。
相比其他朝代,西晋的灭亡,无疑是最惨的一个。除了西晋皇族被杀得很惨之外,老百姓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可以说,那些无辜的百姓,才是司马家内斗的真正牺牲品。
而这一切的恶果,其实都源自于司马家王爷的那场内战而已。
⇟ℳ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
两位皇帝被灌醉毒死,两位皇后被任意糟蹋,10万王公大臣被集体射杀,上万名女子被当军粮吃掉,吃不完的被赶入黄河淹死。
自此,中原大地陷入长达260多年的至暗时刻。
说起西晋,最绕不开的人就是司马懿。
他靠隐忍、权谋、狠毒,为子孙后代铺平了通往皇权的路。
他死后15年,他的孙子司马炎就废了魏帝曹奂,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司马家终于扬眉吐气、站在了封建权力的最顶端。
此后,司马炎励精图治,一举荡平吴国,彻底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华夏大地,又一次迎来了统一。
正当百姓们为“太康之治”大唱赞歌、休养生息时,晋武帝司马炎却抽风似地立了一个傻儿子当太子,并亲手毁了这盛世的一切!
西晋建国51年,有38年的时间都在内乱、混战、阴谋、杀戮中度过,由于司马家内耗太过严重,所以当外敌入侵时,当政的晋怀帝竟连一次像样的反击,也组织不起来。
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楼塌了。
司马家建国时有多风光,灭亡时就有多凄凉。
西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夷族灭国的国家、第一个让华夏文明受到血洗的国家、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皇室被全歼的国家。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从一场不光彩的政变开始。
1、得位不正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
临终前,他将年仅8岁的养子曹芳,托付给了两位重臣,一位是曹魏宗室、大将军曹爽,另一位是大都督司马懿。
新帝年幼,曹叡本想让两位托孤大臣相互制衡,谁知曹爽为了大权独揽,一直明里暗里排挤司马懿。
司马懿见曹爽日渐势大,自己又没有必胜的把握,遂决定避其锋芒,故技重施。
司马懿是个很有野心、又很有能力的人,他之所以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朝而不倒,在于他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装。
司马懿素来身强力健,却偏偏装得孱弱不堪,给人一种随时都要挂掉的错觉。
拿现在的话说,司马懿绝对是个影帝级的人物。
司马懿用这一招骗过了两代帝王,现在拿来骗骗曹爽,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曹爽真以为司马懿病得也床连下不了,于是,放松了警惕,在朝中更加为所欲为。
公元249年2月5日,曹爽护送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祀魏明帝。
此时,京中群龙无首,又守卫空虚,司马懿认定反扑的时机已到,于是,率兵攻入皇宫,逼郭太后下诏:废黜曹爽,并收缴他的兵权。
曹爽闻讯大惊失色,遂率大军火速赶回洛阳,决定与司马懿决一死战。
谁知,曹爽一见“病”了大半年仍生龙活虎的司马懿,自家气势先矮了半分。
司马懿见状,赶紧趁热打铁对曹爽承诺道:
“只要大将军放弃抵抗,我自会奏请太后,保住大将军全家的性命和爵位。”
曹爽信以为真,思考片刻便缴械投降。
谁知,司马懿翻脸比翻书还快,他公然背弃承诺,不仅斩了曹爽,还灭了其三族。
此后,魏帝曹芳,又成了司马懿手中的傀儡。
两年后,73岁的司马懿一命呜呼,临死前,他留下遗言:不准后人为他扫墓!
阴狠诡诈如司马懿,想来也怕司马家步曹爽的后尘吧!
司马懿为儿孙们立了一个榜样,之后的司马师、司马昭更是如狼似虎,在弄权和打击政敌上,比之老父亲,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公元254年,曹芳联合朝中大臣夏侯玄、李丰等人,准备发动政变,罢黜司马师。
谁知计划泄露,司马师一怒之下,将魏帝曹芳废为齐王、参与政变的朝臣全部灭三族,另立13岁的曹髦为帝。
第二年,司马师在平定毋丘俭、 文钦之乱时,病死在途中。其弟司马昭不经朝廷下令,就接了哥哥的班,继任为大将军。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公元260年,曹髦已经19岁了,想起祖辈的辉煌和自己的窝囊,他不禁羞愧难当,于是,他决定向司马昭反击!
后来的事实证明,曹髦这个年轻人,还是太冲动了。
当曹髦率领为数不多的卫队,向司马昭举起利剑时,一支长矛突然飞出,将曹髦死死钉在了车轮上。
司马昭,终于超越了父亲和兄长,背负着“弑君”的恶名,在朝中一手遮天,另立曹奂为帝、灭蜀汉、受封晋王。
公元265年,野心勃勃的司马昭不甘心地死了,接棒的长子司马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直接废了魏帝曹奂,终结了魏国的国祚。
经过祖孙三代人的“不懈努力”,西晋就这么踩着无数人的尸骨建立了。
与许多新生政权不同,司马家的掌权,显得是那么的阴狠毒辣、没有底线。
它因杀戮而生,最终也会因杀戮而亡。
西晋灭亡后,偏安一隅的东晋明帝司马绍,在听闻王导所讲的西晋“建国史”后,竟掩面而泣,羞愧道:“若真如公所说,晋国的国运哪能长远啊!"
明帝时,王导侍坐。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导乃陈帝创业之始,用文帝末高贵乡公事。
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晋书·宣帝纪》
2、八王之乱
尽管得位不正,司马炎建立西晋后,还是靠谱了一阵子的。
首先,司马炎吸取了曹魏灭亡的教训,大封宗室王。
他认为曹魏皇帝之所以这么不扛打,主要是因为宗室王爷手里没兵、没权,没法保卫自己的皇帝。
为了避免重蹈曹魏的覆辙,司马炎不仅大封宗室王,还让王爷们手握军权,“广置军士、以郡为国”。
其次,招募原蜀汉、吴国的流民到北方来,分给他们土地和种子,让他们安居乐业、充实北方。
第三,扭转曹魏末期以来追求豪奢的社会风气,提倡节俭、普及律令。
这么“三把火”烧下来,西晋开始走上了伟大复兴的道路。
如果老百姓因此过上了好日子,谁管你得位正不正?兴许,时间长了,司马家的几位老祖宗也能“被洗白”了。
可惜,司马炎被一个傻儿子司马衷坑惨了。
更确切点说,司马炎是自己挖了个坑,然后把自己和西晋给套进去了。
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按说,太子之位并不是非司马衷不可。
但司马炎就认定“嫡长子继承制”,偏偏嫡长子早夭,嫡次子司马衷是个傻子。
司马衷傻到什么程度呢?
那句著名的“何不食肉糜”,就出自这位仁兄之口。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晋书·惠帝纪》
司马炎也觉得自己这位太子实在不堪大任,屡次有了动摇之心,但看到司马衷唯一的儿子 司马遹酷似祖父司马懿时,司马炎又坚定了信念:
只有传位给司马衷,这晋朝的皇位才能最终落到好孙子司马遹手里!
公元290年,为了让傻儿子坐稳皇位,司马炎临终前煞费苦心,选中了两位辅政大臣,一位是国丈杨骏、另一位是汝南王司马亮。
杨骏是太子的亲外公,又没有儿子,而司马亮一向没有野心,是朝中众所周知的“老好人”。
他们一个代表了外戚势力,一个代表了司马王室,这对辅政,既能互相牵制,又一致效忠于新皇,这样的安排,简直完美啊!
然而,让司马炎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自己引以为傲的“托孤计划”,竟会毁在一个女人手里。
这个女人姓贾,名南风,是司马衷的妻子,据说长相粗犷,心狠手辣。
司马炎一闭眼,杨骏就仗着国丈的身份,让闺女杨太后颁布了一道诏书,甩掉汝南王司马亮,封自己为唯一的顾命大臣。
司马亮明知杨骏背弃了先帝的旨意,在搞事情,但他决心将佛系进行到底,不仅不找杨骏对质,反而脚底抹油,一溜烟跑到了许昌,彻底过上了“躺平”的生活。
杨骏大喜过望,立即着手在朝中、在禁军中,安插亲信。
贾南风见杨家父女,把自己这位皇后当成了小透明,顿时恶从胆边生,想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但贾家毕竟不如杨家势大,思来想去,贾南风决定在朝中找一个同盟者,这个人得有野心,还得有实力,更重要的得口碑不好、不能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这么一番排除法之后,贾南风找到了楚王司马玮。
他们的计划非常简单粗暴:司马玮带兵入京,防止京外作乱,而贾南风鼓动禁军,趁机杀死杨骏。
什么权谋、智计,统统不要!
这是多瞧不起权倾朝野的杨骏啊!
可出人意料的是,杨骏竟这么轻而易举被干掉了。
更出人意料的是,贾南风事后论功行赏,竟将这头功记在了汝南王司马亮头上,楚王司马玮气得七窍生烟,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将仇恨的种子,全部撒向了司马亮。
司马家这种“张冠李戴”的本事,真让人看得目瞪口呆,“八王之乱”也就此揭开了序幕。
由于“八王之乱”太过混乱,为了方便理解,我就简而化之,将“八王之乱”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借刀杀人。
贾南风成功挑起了司马亮与司马玮之间的矛盾,然后借司马玮之手除掉了司马亮。
再然后,又打着晋惠帝司马衷的旗号,除掉了司马玮。
丑皇后贾南风,终于迎来了大女主时代!
第二阶段:螳螂捕蝉。
由于贾南风在后宫里太能玩,太不把傻子皇帝放在眼里,司马家的一些王爷看不过去了,遂决定废了贾南风,这其中,尤以赵王司马伦势力最大。
司马伦是个很有心机的王爷。
他先表明自己的立场,绝对跟贾皇后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然后,力劝贾南风杀了太子司马遹,因为司马遹不是贾南风所生,一旦他登基,虐待过他的贾南风肯定没好果子吃。
贾南风一听是这么个理,当即命人毒死了太子司马遹。
谁知,太子的死讯刚传出,司马伦就以此为把柄,用一杯金屑酒逼死了贾南风。
不久,司马伦把傻皇帝司马衷赶下了台,自己登基称帝。
一石激起千层浪,司马伦算是起了个坏头。
自此,司马家的叔伯兄弟们纷纷摩拳擦掌,人人都觉得自己可以当皇帝。
八王之乱进入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司马混战。
经过司马炎、司马衷的大肆分封,司马家的王爷们很多,但皇位只有一个。
怎么办?只管上场呗。
这时的西晋,完全失去了秩序,晋惠帝司马衷像吉祥物一样,被抢来抢去,成了各路王爷手中的“人质”。
齐王司马冏因不满司马伦的统治,率军攻入洛阳,捅死司马伦,又扶持司马衷复位,大权独揽;
长沙王司马乂后者居上,转过头又杀了司马冏;
紧接着,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上场。
……
一堆司马老爷们就这么打来打去,整整混战了16年。
最后,司马越胜出,司马衷失去了人质的价值,被一块饼毒死了。
鉴于司马伦的教训太过深刻,司马越并没有自己当皇帝,而是又立了一个傀儡——司马炽。
公元306年,“八王之乱”经过战火纷飞才总算勉强平息下来。
次年,23岁的司马炽正式登基为晋怀帝,改年号为永嘉。
结果,司马炽一登基,就翻脸不认人,将司马越当做了头号消灭对象。
就在二人斗得不亦乐乎时,匈奴的首领刘渊建立了“汉国”,并派大将刘曜 、刘钦、 刘聪 、石勒等人占据了西晋北部的数座城池。
周边的少数民族也伺机而动,鲜卑、羯、氐、羌等纷纷起兵,都想在西晋的地盘上分一杯羹。
西晋亡国的丧钟已然敲响。
3、亡国之殇
公元311年5月,司马越决意亲率大军讨伐石勒。
然而,司马越刚离开京城,晋怀帝就给亲信苟晞下了一道密诏,要他半路截杀司马越!
司马越悲愤不已,当即喷出一口鲜血,几天后就死在了讨伐外敌的路上。
没了统帅,大军只能带着司马越的棺椁,返回东海国安葬,没成想,石勒紧随而至。
双方在苦县宁平城(今河南郸城)展开激战,
石勒以骑兵围住群龙无首的十万士众,下令用弓箭射杀,一时间,王公贵族、将领军士和黎民百姓竞相踩踏,十万余人全被歼灭。
就连司马越的尸首,也被石勒开棺焚毁。
“勒以骑围而射之,相践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余万。”——《晋书》
之后,刘聪、刘曜、王弥等率大军,攻陷西晋的都城洛阳。
晋怀帝司马炽被俘,太子司马诠及官员、百姓三万余人被杀,皇宫女子不论身份贵贱,尽数被掳走。
刘曜还下令将西晋皇陵盗掘一空,然后一把火烧了皇宫。
皇宫内火势熏天,皇宫外更是尸骸遍野,宛如人间炼狱。
侥幸活下来的百姓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只能铤而走险,“以人相食”。
为了羞辱晋怀帝,刘聪故意让他在众臣面前为自己倒酒,西晋旧臣见状,纷纷嚎啕大哭,刘聪心生不满,当即就给晋怀帝赐了一杯毒酒。
与晋怀帝一道被俘的,还有皇后梁兰壁,晋惠帝司马衷的继任皇后羊献容、已故太子司马遹的妃子王惠风。
其中,梁兰壁被掳后下落不明,有人说她不堪受辱,自尽而亡,有人说她被转卖为奴,受尽侮辱。
羊献容被刘曜所接收,由于她年轻貌美、颇有头脑,刘曜对她很是宠爱。后来,刘曜称帝,羊献容还被封为皇后,生下了三个儿子。
王惠风则被刘曜赏给了手下大将乔属,面对乔属的非礼,王惠风拔剑怒斥:“我身为太子妃,岂能被你这等胡虏劣种所辱。”
说完,王惠风自杀身亡。
在混乱中,羊献容的独女清河公主,被当做奴隶卖来卖去,最后被卖到吴兴县,受尽折磨,直到司马睿建立东晋后,才将她救出水火。
晋怀帝被杀后,西晋旧臣在长安拥立了晋怀帝的侄子司马邺,做了天子,他就是晋愍帝。
由于西晋无法组织起有力的抵抗,4年后,长安也被攻破,晋愍帝坐羊车出降。
公元317年,建国仅51年的西晋,正式灭亡。
而被俘的晋愍帝,命运和晋怀帝差不多。
次年,刘聪外出打猎,不仅让晋愍帝为他倒酒,还让他伺候自己上厕所,极尽侮辱之能事,在座的西晋旧臣又是一阵痛哭,结果,晋愍帝又被毒杀了。
盛极一时的司马家族,最终惨遭灭门。
胡人对待皇室尚且如此,更别提普通老百姓了。
“怜我汉家儿,惨做两脚羊。
只恨为人身,家破又人亡。”
胡人入侵晋地,从来不带军粮,他们每到一地,就大肆掠夺汉家女子,称其为“两脚羊”,白天当军粮宰杀烹食,晚上则当玩物取乐。
中原地区完全成了胡人竞相猎杀的战场。
据史学家统计,自西晋被灭,到冉闵灭羯赵,中原地区的汉人死亡人数达千万以上。
4、苟延残喘
永嘉之乱后,北方的士族为了活命,纷纷举家南下。
琅琊王司马睿在镇东司马王导的建议下,招揽士族,以建康为都城,建立了东晋," 王与马,共天下 "的格局正式形成,寒门士子的上升之路被拦腰掐断,门阀政治就此开始了。
总结: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最另类的一个朝代,也是完全被自己人作死的一个朝代。
说起西晋灭亡的原因,很多人会提到司马懿得位不正,将之归结为因果报应。
这种观点,我实不敢苟同。
翻遍中国古代史,哪一位开国皇帝手上是完全干净的?那为什么只有司马懿的名声这么差呢?
说到底,不是他本人有多么坏,而是他的子孙建立的王朝,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给华夏文明带来了难以磨灭的破坏。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比起司马懿的得位不正,司马炎及诸子的治国无方,更应受到谴责。
首先,藩王拥兵自重,本身就是对王朝的一大威胁,八王之乱的根源就在于此。
其次,不注重对子孙后代的教育。
自司马懿阴谋搞掉曹爽开始,司马家的子孙们就将“阴狠狡诈”当做了护身符和上升的阶梯,这样的家风一旦形成,对整个家族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靠阴谋可以取得皇位,但治理天下必须靠儒家的“忠孝仁义”,唯有此,才能建立稳定的国内秩序。
司马家的当权派们显然看不到这一点,这才花样作死,将自己和国家送上了绝路。
若司马懿能亲眼看到子孙们的下场,不知会作何感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