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里打了一辈子光棍儿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农村里打了一辈子光棍儿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村里有个老爷爷,外号老抠,一辈子没有结婚,无儿无女,生活却过得特别地抠,老爷爷的晚年,儿孙满堂,晚年幸福,走得安详!
老抠原本不抠,他有正式工作,每个月的工资还不低,年轻的时候有一段非常美好的姻缘,姑娘是隔壁村的村花,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乞丐,带着一个只有3-4岁的孩子,那个时候大家都穷,能给别人的东西也只有一点点米,但老人讨了米做不成饭,还是挨饿......
老人带着孩子去老抠家的时候,老人饿得都快要死了,又在生病,老抠就让他们进了屋,做了一顿热乎乎的饭菜给他们吃,看到老人生病,就让他们爷孙两住了下来,给老人请医生,帮着照顾孩子.......
老人是外地来的,好像说是安徽那边的人,老人在弥留之际求老抠,收留孩子,如果有机会 将她送回老家,并对孙女说:“从今天起,你就要叫他爸爸,他是一个好人,他会善待您的!”
话传话,就越传越变味,村里的妇女说:“那个孩子是老抠在外面工作的时候,跟老人的女儿生的私生女,现在是带回来认亲的!”
老抠给那位陌生的老人办了葬礼,以一己之力将老人风风光光地送上了山,他也从心里认下了这个女儿,走到哪,带到哪!
不知是谁将谣传的话语说给了老抠没有过门的媳妇听,第二天,老爷爷的未婚妻就上门来质问,问他外面谣传的事情是不是真的,老抠说:“不是,都是外面乱说的!”
女人很凶地说:“别人说的真假我不会相信,你说的真假我也不会相信,如果我们还想结婚的话,你就把这个孩子赶出去,我们的婚礼如期举行,否则,我们就分手吧!” 女人走之前,又丢了一句话:“我给你一天的时间考虑,你要么要她不要我,要么你就带着她好好地过日子,这样也就承认了,他们说的话都是真的!”
一个四岁的孩子,也说不清自己是哪里的,老抠也不忍心将她赶出去,因为赶出去,孩子肯定会被饿死的!
就这样,老抠跟未婚妻分手 ,带着那个小女孩一起生活,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在那个年代,日子过得也非常富足,别人给他再介绍对象,他的首要条件就是能接受那个小女孩,不能对她不好,不然就不谈。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老抠给孩子上了户口,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又送她上学,一直到孩子16岁那一年,她的父母才找上了门,要接小女孩回去.......
小女孩不愿意回去,说她跟现在的爸爸日子过得很好,但小女孩的父母一直在老抠的家里呆着,一边跟小孩子建立了感情,一边跟老抠沟通,他们说:“家里实在太穷,也给不了老抠这么多年的养育费,但孩子的奶奶一直盼望着孙女回去,我们只能带她回去,了却她奶奶的最后心愿!”老抠同意了,并答应帮他们劝说小女孩........
老抠把孩子送到学校,告诉她,他去别的地方公干几天,你回家就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他们是你的亲生父母,会对你好的。其实他每天都会回家,偷偷去看孩子的生活情况,第二天再去单位上班。
小女孩跟父母走的那一天,满个村子都寻遍了,没有找到我她的爸爸,临行前,小女孩大哭了一场,在村口给村里人磕头,老抠就坐在后山的大柏树下面,哭 成了泪人,他说:“我不能去送,我怕我这一送,小女孩就更加不愿意回去了!”
送走孩子之后,老抠差不多有小半年时间没有缓过来,有人给他介绍对象,年轻的看不上他,结了婚有孩子的,他又看不上,因为在他的心里,小女孩曾是他的全部!
老抠依然孤单地生活着,开始变得非常地抠,自己有工作,有工资,还有六分田,日子应该过得很富足,但老抠舍不得买好肉吃,买点猪油,油渣留着炒青菜,过年过节,总是买点猪头肉对付一下,自己养的鸡鸭也只是偶尔吃个鸡蛋解解馋,特别是田地死条鱼,都臭了,他也舍不得扔掉,还说臭鱼寡鸡蛋,好吃又好看!
老抠跟村里其他的光棍,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家不理解他这么省是为了什么,说他攒棺材本,还早,他才40岁,说他想攒钱娶老婆,他的要求又太高,从此,村里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叫他---老抠
这种日子又过了四年,小女孩已经长成了大姑娘了,再次回到了村里,父女俩抱着哭了好久,原来,小女孩子从这里离开的时候,已经在上初中三年级了,因为亲生父母非要带他回去,再加上养父又迟迟不回来,只好跟着回去了,到了家,也见了奶奶最后一面,父母就不让她上学了,说:“女孩子上那么多学干吗?还不如早点找个好婆家嫁人算了!”
女孩在家跟父母抗了一年,期间给老抠写过几次信,老抠答应女孩的学费由他负责,她父母才勉强同意她重新去读初中三年级,再读高中。
小女孩学习成绩很好,老抠给的钱,她还要拿出来一部分接济一下家里的弟弟妹妹,一直没有钱回来看望老抠.......
高中毕业后,小女孩原本可以上北京的大学,但她还是报考了我们市里的一所专科师范院校,不为别的,就是可以回来,陪伴着老抠......
老抠60岁生日的时候,家里来了好几个年轻人,有小女孩一家人,也有其他几个年轻的孩子,他们齐刷刷地给老爷爷拜寿,直呼老抠为父亲。
从他70岁起,他帮助过的贫困孩子,就一波接一波地来接他出去旅游,他不去,孩子们要给他建一座房子,他也不同意,就连村里用公款给他建一套房子,他也拒绝了,说:“我的房子不用建,我在这住了一辈子了,挺好的,你们把那些钱,帮助一下那些家里急需用钱的人家吧!
老抠活了98岁,一辈子没有过大的病痛,晚年,子女儿孙陪伴他左右,很幸福,临死的时候,他把那些他帮助的孩子,手紧紧地堆叠在一起说:“我这一辈子满足了,有你们这一帮好儿女,我死了以后,你们也要像兄弟姐妹一样,一直处下去!”
在得到“儿女们”的应允之后,老人带着微笑,满脸安详地走了,去了另一个世界,继续做好人好事去了!
≝▔农村里打了一辈子光棍儿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村里有个光棍特别勤快,他只有一亩地,地里一根杂草都没有,年年他种的玉米麦子都是顶好的,小院里打扫的干干净净,蔬菜长势茂盛,他吃不完还要送人,因为没人管,好多村里闲人晚上去他那打牌,夜里十一二点才散场,有时候他只看着,有时候他也打几圈,早早的就烧水沏茶等着大家伙去。
人脾气好了就有人看低,加上他还是个老光棍,很多人总是开他玩笑,一些老娘们也是,说话露骨的臊他没女人,这个光棍从来不恼,回答不了的就不接话,呵呵一笑,得来的是更多肆无忌惮的嘲笑。
光棍有个弟弟,侄子结婚的时候给了侄子八万块钱,那都是他年轻时候打工存下的,地和宅基也是准备留给侄子的,将来侄子给养老送终。有个村里的娘们给牵线搭桥说了个寡妇,让他俩搭伙过日子,光棍虽然没说同意但也没说不同意,村里那娘们直接把人带了过去相看,人来了,老光棍一句话都没说,只端茶倒水的听着媒人和那个寡妇聊天了,等送走了寡妇,媒人问怎么样,光棍说他得去问问弟弟。
弟媳妇不同意,弟弟不表态,侄子也说这么大岁数了别折腾了。光棍明白了弟弟一家是不同意呢,就回绝了媒人。媒人拉着他说知心话,你这一辈子就没个女人,心里不想?自己一个人进进出出有啥意思,你弟弟一家是怕你的东西留给外人了呢,说实话早先让你抱养个孩子你不抱,没血缘关系你养大的也跟你亲,怎么都比侄子强,你看看你侄子结婚了给过你啥,给你买过水果还是送过烟酒?请你过去吃过一顿饭吗?就你弟媳妇,要不是惦记你手里那点东西,连个笑脸都不给你。
老光棍被说动了,就说再看看人品,寡妇接长不短的来家里给洗衣服做饭晒被子的,倒也是个过日子的,结果弟媳妇听说后就来他家骂街,和寡妇对骂,都是老娘们豁的出去脸皮,骂的贼难听,光棍躲着屋里不出来,弟媳妇又去大街上宣扬寡妇不要脸,常去串门的那些人就逗光棍,问他是不是和寡妇成事了,要不怎么人家就给你洗衣服做饭的,光棍说没有的事,那些人就说寡妇还有个儿子呢,你是想捞个现成的爹当呗,也有人劝他寡妇就是图他那点钱,几次三番的,光棍动摇了,寡妇再也不来了。
冬天的时候有一天特别冷,常去玩的那群人说冷,光棍就去把炕烧的特别热,一群人闹着打了会牌就散了,光棍也就睡了,结果厨房灶塘的火忘了灭,等邻居们发现的时候,房子都烧塌了。就这样,光棍过完了他的一生,弟媳妇和侄子念叨着折子也被烧了,光棍是不办丧事的,打个棺材送去地里一埋就得了。
也不知道如果他娶了那寡妇,是不是就没这祸事了?其实他挺勤劳,老实,人品也不差,家庭条件不好才打的光棍,给弟弟娶媳妇给侄子娶媳妇,就是没给自己娶上一个媳妇。
♝♁农村里打了一辈子光棍儿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小时候村里的戏台边,住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光棍。那时候是集体时代,大家在一起劳动。
老光棍为人刻薄,干活儿时和大多数人干不到一块儿去。三天两头和人吵闹打架:他要是打赢了,就尽情地羞辱对方。把对方骂得狗屎里面也拣不出来(一文不值、狗屁不如的意思);他要是打输了,吃了亏,就躺在地上不干活儿了:哼哼唧唧,指那儿那儿疼。反正是你打坏我了,你得负责任——下工以后,他会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跑到打他来的那个人家里,浑身上下的土也不拍打拍打。往炕上一躺……然后,就等这家人找队长或者是能和他说上话的人,前来打劝,解决问题。要是解决不了,或者是不合心思,他就在这家翻箱倒柜,寻吃寻喝。最后在家里糟蹋一番后,自行离开。
他这套办法闹得队里也没有办法。干活儿中间,和人打了架。没有干下多少活儿。该给他记多少工分?不记?他要讹上记工员;记得和别人一样了,大家能没意见?但是把他编到那个组里,那个组里都呆不长。谁也不想和他在一块儿劳动。
最后,村里的治保主任脑子灵活:老光棍没有后代,不怕惹人。就让他当村里的“照工”(就是照看村里的庄稼、果类,别让人偷了的活儿,算是保安一类的人吧),肯定能拉下脸来,不讲情面。
于是,这个在队里谁也不待见的老光棍就摇身一变,成了治保主任手下的得力干将。上任后短短几天时间,就逮着了七、八个偷集体东西的人,包括记工员的老婆和队长的老妈:她们一个怀里揣了两穗嫩玉米,另一个则是在大豆地里摘了些毛豆(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嫩黄豆)。都被他人赃俱获,抓到大队去了。
这样一来,老光棍威名大振。他也变得骄横起来,盛气凌人:经常叼着烟,手里提着二尺多长、用指头粗的钢筋打造的铁柄镰刀(刀头仅有食指长短,并未开刃)。镰刀柄末端缠有红布,仿佛是他的权杖似的。经常神出鬼没地躲在人们不注意的地方,然后突然蹦出来,截住某人,搜查他的身上、篮子里,有没有偷集体的东西。
1983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老光棍一夜之间就从神坛上跌下来了。没有了“执法权”,谁也不尿他了。他也分了好几块地,每块地都面积不大。因为他懒得不想劳动,除了二厘菜地还有点儿收成外,其他的地,种着种着就成了草滩。
老光棍想讹人也找不到对象了——他在当照工的那几年,把周围的人都得罪光了。走到街上,没有一个人愿意正眼看他,更别说理他了。
落实联产承包责任制三年后的一个清明节,和老光棍同宗的人们在祖坟边的路上,焦急地等他来一起上坟(这里的风俗是清明节这天,只能进一次坟地)。等不来,有人就嘟嘟囔囔地骂他。
终于大家失去了耐心:不等了,待会儿上完坟,打发一个离他近点儿的人告诉他一声,今年别去祖坟啦!
这个人路过他家时,喊了几声也没回音。寻思总得见了人,不然的话这事情就算是没有办好。
但是怎么敲门,都没人回应。最后寻来村干部,拨开门闩。一股臭味飘了过来……
炕上的老光棍,脸都发了黑了。不知道死了多少天了……
▫➹农村里打了一辈子光棍儿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我们村里的王大爷,一辈子打光棍,无儿无女,但是晚年却过得很幸福。他临终前要把75万的存款和一块宅基地都给小侄子,其他侄子和外甥都面面相觑,小侄子却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
王大爷是1950年出生的,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他排行老三。
他有一个外号叫“牛三爷”,因为他一辈子以养牛为生。王大爷并不是娶不到老婆,而是不想娶。
王大爷家并不穷,父母亲都是有生意头脑的人,当大家都在往地里刨的时候,王大爷的父母就开始走街串巷做起小买卖,并顺利赚到第一桶金。有钱了就买田地,所以王大爷四兄弟都分到了不少的土地,一直到现在侄孙儿都不怕没有宅基地盖房。
那个时代本来娶老婆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大爷这样的家庭更是容易找到女人。哥哥和弟弟都是二十岁就结婚了,因为有父母都家底,如今大家都过得挺好的。
在王大爷的记忆里,父母一直都是特别忙碌的,家里都是他奶奶在忙前忙后。一个老人家照顾十几个孩子,确实很吃力。奶奶还有其他孙子都要一起照顾。
王大爷七岁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发烧了,本来一天到晚活蹦乱跳的他突然躺在床上动弹不得。父母又不在,奶奶也没有注意上。等奶奶发现王大爷的时候,他已经陷入昏迷了。后来王大爷虽然活了过来,但是有一只脚却不听使唤了。当时大家说这叫小儿麻痹症,只能那样,好不了的。
那个时候,这种毛病还是挺常见的,毕竟农村地方医学不发达,很多毛病发现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有些人家觉得自己孩子多,残了一个也不是很在乎。但是王大爷的父母不一样,他们把每个孩子都当心头肉,于是就带着王大爷到处求医。可是结果还是如此,从此王大爷就瘸着一只脚。
王大爷在村子里读到小学毕业就没有继续读了,中学在外地,他脚不方便。万幸的是,王大爷的脚是瘸了,但是并没有影响他长个儿,青少年时期的王大爷身高就有175。
一开始父母是希望王大爷可以跟着他们做买卖,可是在交通不方便的年代,出门都是要走路的。后来,父母就让王大爷在家里养牛羊。父母认为,比如养羊,过年过节的时候羊肉可以卖,平时羊奶也可以卖。牛也是如此。这样每天都有收入,羊奶牛奶的收入就够生活费了,养肉牛肉的收入就可以攒起来,以后可以娶老婆,盖房子。
王大爷二十岁的时候,父母就开始准备帮他娶老婆,到处托人家帮忙介绍。
两个哥哥已经结婚自立门户,下面弟妹的年龄都是一个挨着一个。父母是希望长幼有序,一个一个来,并没有把王大爷当成例外。家里条件不错,王大爷又一直是在家搞养殖,算是过比较顺心的。王大爷也觉得自己这个条件娶个老婆没有问题,况且父母也承诺,以后不会让王大爷分家,他们会一直跟着他。就是以后父母会帮忙养家糊口,让王大爷放心娶老婆,大胆造娃。
就这样王大爷开始相亲,很快就相到一个女孩。女孩家里比较穷,比王大爷大两岁。两个人看对眼后,就准备结婚的事情。当时的王大爷对爱情和婚姻还是很向往的,他希望自己的婚姻可以和父母一样,双向努力,奔赴美好。
可是就在订婚的前两天,女孩变卦了。我们这里订婚就是拿戒指,有条件的就拿金戒指,没有条件的就用银戒指。王大爷家准备的是金戒指,诚意满满的。女方的父母突然提出彩礼要多5000块。那个时候彩礼才几百块,5000块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女方的理由是,他们四肢健全的女孩嫁给残疾的王大爷吃亏了,必须给他们补偿。
相亲之前,彼此都是知根知底的。女方也知道王大爷的家境,也知道他的身体情况和职业。这看对眼了居然坐地起价。那个时候,民风淳朴,很少看到这种事情。王大爷坚持不给这5000块,父母却觉得女方有道理,可以借钱给。
王大爷从小身体残疾,平时家里人都比较呵护他,什么事情都顺着他的心。碰到人生大事,王大爷坚持说不要娶,就不要娶。他认为,女方还没有结婚就坐地起价,以后肯定就抓着他是残疾人到处挑刺。一旦结婚,以后他的日子就会很难过。
不管父母怎么劝,王大爷坚持不娶。这件事情对王大爷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从七岁到二十岁,他第一次觉得自己是特殊群体,第一次觉得自己矮人一截。从自信到自卑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这件事情以后,王大爷就不愿意再相亲了,他觉得每次相亲就是在撕开自己的伤口。他让弟弟妹妹们先结婚。
王大爷二十八岁的时候,父母又一次跟他深谈,希望他可以娶老婆,毕竟父母会老去。王大爷认为以他的条件要找到好的女孩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找到跟他一样有残缺的人,到时候大家都要一起累。就算能勉强找个健康的女人,后面可能也会因为他是残疾很多事情不方便而吵架,这样就苦了三代人。所以,王大爷说什么都不愿意娶了。
父母在世的时候,王大爷一直跟父母住在老宅。
由于弟弟是最后一个成家,也是最后一个建房子的,所以跟王大爷在老宅住的时间比较长。平时弟弟和弟媳忙碌的时候,王大爷也会帮忙照顾孩子。王大爷跟弟弟一家人自然感情也比较好。弟弟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这个小侄儿从小就跟大爷特别亲。
后来,弟弟一家还是盖了房子,他们让王大爷一起过去住。王大爷以自己养牛住在老宅更方便拒绝了。其实他是怕麻烦别人,让自己成为弟弟家的累赘。虽然没有住在一起,但是王大爷一有空就过去弟弟家,孩子们也都很喜欢王大爷。
在父母去世后,就没有人再叫王大爷得娶老婆了。日子也过得飞快。弟弟的三个女儿也出嫁了,小侄儿也准备结婚了。相比两个哥哥,弟弟的家庭条件是比较差的。小侄儿结婚的时候,王大爷给了两万块的红包,当时其他侄儿结婚他只给了一千块。但是,弟弟并没有收下他的红包。
王大爷的弟弟不到60岁就得了癌症去世了。弟弟去世对王大爷的打击非常大,一是他们感情非常好,二是在弟弟生病的这段时间,王大爷看到了事态的炎凉。他开始对自己晚年忧心忡忡。他不怕老,不怕死,就怕卧病在床,死不了。不想不怕,一想觉得时间都过得慢。
65岁的时候,王大爷放牛的时候摔断了腿。当时他躺在地里动弹不得,想着自己可能会死在这里了。还好被路过的人发现了,赶紧通知了小侄儿,这才被送到医院。住院那段时间,都是小侄儿在照顾他的。同病房的人,都说王大爷的儿子真孝顺,每天跑前跑后的。小侄儿总是笑哈哈侍候着,别人真以为他们是父子。
出院以后,小侄儿就把王大爷接到家里来住。王大爷知道小侄儿是真心对自己好的,这回他也没有拒绝了。小侄儿是一个机修师傅,已经生了两个儿子,日子过得安逸简单。王大爷就住在楼下的一个偏房里,腿好了就继续放牛。侄孙儿也都喊王大爷:爷爷。这让他经常有种自己也是儿孙满堂的感觉。
王大爷这些年确实攒了不少钱,平时也不怎么花钱,过年过节还有人给他红包。本来他打算给自己盖房子,后来年纪越来越大,自己又没有孩子,就觉得没有必要。大家也告诉他,把钱留下来养老。以后实在不能动了,可以请看护在家照顾。当时谁也不知道他有多少钱。
王大爷从65岁开始跟小侄儿住,一直住到70岁去世。
这五年的期间,小侄儿把他当成自己的父亲一样照顾,吃穿都没有少他的。这让王大爷有了家的感觉了,他甚至有些后悔自己当初不结婚。如果自己结婚了,或许也是妻贤子孝!
68岁的时候,王大爷还是病倒了,老人痴呆症。一开始只是忘东忘西,后面越来越严重,大小便失禁。这个期间,两个哥哥的小孩偶尔也会过来照顾,但是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小侄儿一家人在照顾的。
王大爷有时候清醒有时候糊涂,小侄儿后面就给他找了一个看护,一个月四千块。但是,看护过来没有多久,王大爷就各种挑刺,觉得看护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不好。连续换了三个看护,没有一个让王大爷满意的。小侄儿知道他心疼钱,还告诉他看护的工资他会出的。可是,王大爷说什么都不愿意请看护。小侄儿只能凡事亲力亲为。
病了一年的王大爷,当时他头脑是清楚的,两个哥哥也都在身边。王大爷把自己的存折拿了出来,表示要75万全部给小侄儿。当时两个哥哥非常不理解,甚至认为是小侄儿怂恿了王大爷。两个哥哥认为王大爷这笔钱必须平均分成三份。王大爷让小侄儿请来一个宗亲见证,再三表示这笔钱都要给小侄儿。
大家都想不到王大爷会有这么多钱。连两个妹妹也过来看看情况。其中有个妹妹有三个儿子,就说要一个儿子过继给王大爷。一般谁过继给了王大爷,谁就能继承王大爷的遗产,这是合情合理的。小侄儿照顾王大爷这些年,真不知道王大爷有这笔钱,他甚至每年过年过节都给王大爷红包,让他没钱花。王大爷每个红包都收下了。
小侄儿性格向来好,从来不爱跟别人争什么。大家知道王大爷活不了多久了,都想着要照顾王大爷。王大爷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想盖房子。于是,小侄儿就跟王大爷说用这笔钱给他盖房子。别人都特别不理解,但是小侄儿却坚持要完成王大爷的这个心愿。
房子从动工到竣工,用了一年的时间,这期间王大爷的病时好时坏,有好几次大家都以为他要走了。那75万也花得差不多了。小侄儿一直告诉他,一定要撑到房子盖好,那是属于王大爷的房子。那一年,刚好宗祠祭祀,小侄儿又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把自己的儿子过继到王大爷的名下,等于二儿子以后就是王大爷的香火了。这族谱一填上是不可以后悔的,全部宗亲都知道的。
房子盖好后,小侄儿就把王大爷搬过去。王大爷住进自己的房子里特别开心,精神状态也好很多。小侄儿一度以为王大爷还会好起来,住新家的那段时间,王大爷都能自由上厕所了。
但是,王大爷只在新房住了三个多月还是去世了。走得时候很安详,并没有什么痛苦。小侄儿一直在身边守候着,亲戚们也在旁边。小侄儿以孝男的身份为王大爷办了丧事,很隆重的那种。王大爷去世后,新房子就关了起来,目前也没有人住。
王大爷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呢?他一辈子都努力干活,又省吃节用。羊奶在老家一杯可以卖到五块钱,王大爷每天一大早就起来挤羊奶,然后去派发。过年过节就卖羊肉牛肉,每一笔钱他都攒了起来。当时农村都有借钱生利息的习惯,5万块一年可以拿6000块的利息。王大爷会借钱给亲戚拿利息,他精明,这借两万,那借三万的。
整体来说,王大爷的晚年过得还不错。一方面,他知道自己手边有钱,过得也很有底气。一方面小侄儿一家人都把当成至亲的人在对待。王大爷的不幸在于他童年患有小儿麻痹症,但是他又是幸运的,从小父母对他好,弟弟对他好,小侄儿一家也对他好。他自己又勤劳肯干,从来没有偷懒过。这些都是他晚年过得好的原因。
如今,不婚族越来越多,到处都是光棍。不婚成为常态。打光棍并不可怕,无儿无女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光棍好吃懒做,穷得理所当然!这样的人即使儿孙满堂,晚年照样过得不好!
◀┊农村里打了一辈子光棍儿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六十岁前,身体健康,自食其力。六十岁后,国家供养。除了不配老伴,其他的全包。愿意散养的,拿着国家的钱自己独立过。吃什么做什么,喝个小酒配个小菜,打个小麻将,自由自便。愿意集体供养的就去养老院,有专人服务。身体健康的,在园地参加一点义务劳动,集体种点疏菜。身体差劲的,送吃送喝。总之,农村没有儿女的光身汉,是幸福的。
------------------
推荐阅读:
怎么样快速调理荨麻疹,晚上睡觉的时候特别痒,有没有办法断根?
正在读初二的儿子谈恋爱了,但是学习却变得更加努力了,该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