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没有一周星期七天这一概念,也无周六周日,那么古代官员是怎样过休息日呢?
╉⇐古代中国没有一周星期七天这一概念,也无周六周日,那么古代官员是怎样过休息日呢?
的确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星期这种生活节律,完全是随着西方文明进入中国以后才有的东西,如今我们的生活都是按照一个星期为周期来循环的,每周六周日休息,这个周一上什么课,下个周一还上什么课。那么在没有星期这种东西之前,人们是如何安排休息的呢?
春秋以前的时候,各级的官员都是各级贵族,国就是他们自己的,他们真的是家国一体。那会儿应该没有什么休息日,给自己家干活,还休息什么呢?再说了,那会儿的事也不是很多。但是到了战国就不同了,战国时期的各级官员都是官僚,他们和国君之间没有什么血缘关系,纯粹就是为了给老板打工。老板除了给工资,应该也有休息日。但是,我没有看到具体的材料,到底怎么安排休息,我并不清楚。
到了汉代,官员们的休息是得到了法律的保证了的。在汉代,官员的休息日叫“休沐”。《史记·郑当时列传》里提到郑当时在汉景帝时曾经担任太子舍人,“毎五日洗沐”,可见当时每五天休息一次。唐代人所编的《初学记》里也说道:“休假亦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这个郑当时就是在休息日里“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好不快活!
而对于高级官员而言,不仅需要接连上五天班才能休息一次,甚至很多人都是住在皇宫里或者官府里,五天才能回家一次。比如汉哀帝时候的大司马董贤,他和汉哀帝之间断袖的故事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他和皇帝感情深厚,甚至到了五天一次的休沐日里也不出宫回家。像霍光、窦武这样的重臣,更是只能到了休沐日才能回家一次。在霍光掌权的时代里,霍光的政敌就趁着霍光回家休息的时候,试图撺掇着汉昭帝惩治霍光。而东汉时候的窦武也是在休沐日外出的时候,他试图铲除宦官的密谋被别人发现,对手先他而发动政变,导致了窦武被杀,才有了后来的党锢之祸。而在李膺担任司隶校尉的时候,对于为非作歹的宦官惩治不遗余力,于是“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像霍光这样的大臣,住在宫里肯定是非常舒服的。但是一般的官员在宫里住着的时候就没那么舒坦了,当时郎官在皇宫里值夜班甚至连个被子都没有。汉明帝发现了他们没有被子,还专门下令给他们准备了被子。
到了南北朝的时候,官员们的日子又可以舒服一点儿了,他们上班的时候不用住在官府里,白天上班,晚上就可以回家。而到了隋唐以后,官员的休沐日就从五天休息一次,变成了十天休息一次。因为晚上可以回家,其实比着汉代还是要更舒服一些。到了明清时期,好像官员们除了在重大节庆日的时候可以休息,其他时间里就难得有休息的时光了。
”
┯✜古代中国没有一周星期七天这一概念,也无周六周日,那么古代官员是怎样过休息日呢?
在我国古代确实没有星期六、星期天这一概念,规定星期天、星期六休息是西方国家为了纪念耶稣而设定的历法。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上帝在最初六天创造了天、地、光、水、空气等物质,到了第7天上帝要休息,于是规定第七天为安息日。
上帝休息发福利也不让人们干活了,规定这一天除了敬拜之事,其他的事一律不许做,因此这一天也叫礼拜天。
还有第2种说法,说第7天是耶稣升天日,耶稣不是被弟子出卖钉死在十字架上了吗?为了纪念耶稣规定在这一天休息,意思是让人们去祭拜耶稣。
后来有人说耶稣是第7天升天的,那么应该在头一天(星期六)进行祭祀礼拜,到后来又增添了星期六休息礼拜之规定。
总的来说一周7天休息两天是西方历法的规定,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历,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采用的是农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阴历。
到了民国,为了和国际接轨,我国采用了公历纪年,于是我国有两种历法并存,即阳历和阴历,星期天礼拜天休息之说,这才流行开来。
问题来了,我国古代没有采用西方历法,也就是说没有星期天星期六休息之说,古代是如何规定官员休息的?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西方称“一周七天”为一礼拜,我国则称“七天一周”为一星期,为何有这种区别呢?
原来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为了编写教材,特命钦天监官员袁嘉谷修订我国的历法。
我国古代历法都是把二十八星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循环往复,称为“七曜”。
如此一来,“七曜”就暗合了西方的“7日一周”的规定,清末的礼拜天就叫“七曜日”。
此时袁嘉谷感到读“七曜日”很拗口,为了便于普及,由于这7天对标星座,老袁干脆改成了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的称呼。
清朝灭亡,民国建立后,星期之说也就流行开来。
回到主题,我国古代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官员休假制度,当然不是按礼拜天休息的。
最初官员的休息日称为“沐浴日”,也就是规定官员过一段时间要洗洗澡,因为上朝面君身上有异味影响情绪。
多长时间洗一次澡也有规定,各朝各代有所不同。比如汉代实行“5日一休”的制度,也就是说过5天洗一次澡。
从汉代开始朝廷就制定了一系列的考勤制度,比如官员有集体宿舍和公共澡堂,当然过去宿舍不叫宿舍,而是叫吏舍;公共澡堂叫沐汤,官员上5天班后洗澡回家和家人团聚。
官员的其他假期,比如婚假,病假、丧假另有规定。父母去世的丧假又称“丁忧”,一般是三年。假如朝廷离不开这个官员,那么皇帝就不批准这么长的假期,这叫“夺情”。
每逢重大的祭祀日,比如春节,元旦,元宵节、清明等,各朝各代官员放假的天数有所不同。
宽容富裕的朝代,比如宋朝和唐朝官员们休息日就比较多,官员休息日多,无形之中带动了当时的经济。
官员有时间出去消费才能拉动经济。
明朝朱元璋就比较苛刻,大臣们上班时间多,假期少,大臣们上朝晚一点朱元璋都不高兴,还不让大臣们抱怨。
当时有一个叫钱宰的官员写了首抱怨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睡个晨觉成了明朝官员的奢望,更别奢望有星期天了。
总而言之,我国古代不是按照西方的一周休息两天的制度而实行的,官员什么时候休息,休息多长时间都是皇上说了算。
文/秉烛读春秋
┰≡古代中国没有一周星期七天这一概念,也无周六周日,那么古代官员是怎样过休息日呢?
“星期制”是西方古巴比伦人创造出来的一个时间单位,在中国古代是没有星期制的时间概念,星期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七曜”。古代虽然没有以星期计算的时间单位,也没有周六、周日一说,不过并不代表古人没有休息的时间,只是换了一种说法或是称谓。
古代官员的休息日被称为“沐休”,也就是官员休息洗沐的休假日。在秦汉时期官府每五天会给官员放一天假,让他们休息沐浴,所以官员的休假日又被称为“五日休”。另外在不同时期,官员休息日的称谓也有一些变化,如唐代被称“旬修”,意思是每十天给官员休息一天。
古代官员除了平时的休息沐浴日外,也有和现今一样的节假日,如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节日都会给官员放假。宋朝时期的官员假期时间最长,休假制度也比其他朝代更为宽松,一年的实际休假可达近100天。后来发展到清代,随着大量西方人进入中国,星期这种时间单位才在中国逐步普及起来。
中国古代官员的法定休息日
从上面已知,一周七天的星期制是在清末时才在我国使用,所以在此之前,古代是没有一周星期七天的概念,所以不可能有周六周日之说,也就不存在周六日为法定休息日。因此有人可能会好奇,既然古代没有周六和周日,那么官员有没有法定休息日呢,他们一年能带薪休假多少天?
在古代除了空余时间是人们的休闲活动时间外,也和现今社会存在的很多法定节假日一样,有一套完善的休假制度。古代官方的休假时间基本分为三类:一是官方规定的法定休息日,如秦汉时期的“沐休”、唐代的“旬修”;二是各种节日、如宗教、祭祀、民俗类的节日;三是临时性的假日,如皇帝过生日时,官员可以休息一天或几天不等。
《初学记》卷二十记载:“休假亦曰休沐。
《汉律》记载:“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意思是说,古代官员的法定休假为休沐,意为休息沐浴,根据《汉律》中的记载,西汉时期的朝廷公务人员上四天班后,第五天就会放一天假,为了的让官吏回家洗澡更衣,修发刮脸,不然时间长不洗澡,身上就会发臭,就算官吏自己能忍受,但在上朝时,皇帝也受不了,何况还是一个大殿中站着一群人,那味道可想而知。
到了东汉时,官员不仅可以在法定休沐时间洗澡更衣,还可以回家看望亲人,夫妻团聚。在晋代时,官员不再有固定的休假时间,不过随之产生了“急假”,这是为了官员遇到急事不能回官署办公时,可以请急假处理个人事务。根据史料记载:“急假者一月五急,一年之中以六十日为限,千里内者疾病中延二十日。”。
意思说,晋朝时期的官员,一个月可以请五次急假,因为疾病的原因,一次可以延长至二十天,一年之内上限为六十天,平均每个月有五天的法定休息日。这样的休假制度比起现今的“九九六”工作模式还是不错的,也体现了官方的人情味。不过到了唐代,官员的法定休假时间大为缩减,改为十日一休,因此称为“旬修”。
每个月的三天法定休息日又分别称为上浣、中浣、下浣(“浣”为洗头洗身的意思)。至于唐代官员的法定休假日为何会较少?是因为唐代官员一般是在自己家中居住,而非住在官署中,这样来回上班就会浪费时间,从而降低工作效率,休息时间也随之减少。而汉代的官员一般吃住都在官署内,只有休沐时才能回到家中探亲,洗沐。
到了宋朝时,官员的法定休息时间比之前任何朝代时都多,宋代官员的全年实际休假可达98天,加上宋代对公务人员的休假制度比较宽松,官员的全年休假可能会超过上百天,每年还可以在休假时带薪旅游。可以说宋代时的官员是古代朝代中最幸福的都不为过。而宋朝之后的官员可就惨了。
明朝时期的官员只有三天月假,比起汉代时只有二分之一,比起宋代仅有约三分之一,如果不是还有元旦、元宵等节日时的休假,明朝的官员估计都要哭了。不过在朱元璋后期,直接连三天月假都给取消了,官员有事请假还要扣俸禄,但官员还不敢生气,因为说不定家中就有锦衣卫在暗中监视,所以官员每天还要装作乐此不疲的样子。
清朝的休假制度基本沿袭了明代,不过到了后期,随着西方人的大量涌入,星期制和每星期休假一天的被逐渐认同,清政府也开始实行每周的星期天为公休日。
在古代除了法定的休沐日外,还有各种节日休假,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都会给官员放假休息,各朝代的节假日天数有所出入,比如不同时期的元宵节,在西汉时期只放一天,唐代则会放三天,宋代达到了五天。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古代的法定假日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官僚阶层,对于农民、商人及手工业者来说,他们的休息时间并无定例,甚至一些劳动者还要终年劳作,长年无休,而且还是常有的情况,他们只有身患疾病,无法劳作时才不得不休。
星期起源巴比伦,中国古代称“七曜”
以星期作为时间周期(七天为一周的时间单位)最早起源于于古巴比伦,在公元前七至六世纪时,古巴比伦人便有了星期制,最初是为了祭祀星神使用。
古巴比伦人建造七星坛祭祀星神,七星坛分七层,每层都有一个星神,从上到下依此为日(太阳神沙马什)、月(月神辛)、火(火星神涅尔伽)、水(水星神纳布)、木(木星神马尔都克)、金(金星神伊什塔尔)、土(土星神尼努尔达)七个星神。
七星神每周各主管一天,所以每天都会祭祀一个星神,这天也会用一个星神来命名,为此便有了太阳神主管的星期日,被称为日曜日,月神主管的星期一,月曜日,以此类推,直到土星神主管的星期六,土曜日为止,故称为“星期”。后来古巴比伦人创造的“星期制”传到了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地。
古罗马人将古巴比伦人创造的星期制中的一周七天用他们自己信仰的神来命名,在公元前321年3月7日这一天,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宣布将七天定为一周(即君士坦丁一世,全名为全名盖乌斯·弗拉维乌斯·瓦勒里乌斯·康斯坦丁乌斯),现今世界各国通用的一星期为七天的制度最早就是由古罗马皇帝制定。
在公元3世纪以后,一周七天的星期制开始在欧洲各国广泛传播,欧洲各国也将星期日定为休息的日子,一周七天的星期制也一直沿用到当前。当地教会也以星期为单位进行宗教礼拜活动,如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所以“礼拜”也逐渐有了“星期”的含义,随着基督教传播到中国,星期也逐渐被国人知晓。
在1905年,即光绪三十一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被清廷废除,随后官府成立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学部”(教育部原型),其中官定的各种新教材,其中编写会涉及到一个“新名词”的处理问题,为此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用来统一规范教科书中的名词术语,后来在袁嘉谷(清代状元)主持制定下,七日一周便成为中国自己的“星期”。
星期在中国古代被称“七曜”,不过在中国古代,七曜并不是时间单位,而是当时天文星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七曜在中国古代是指星辰。荧惑星(火星)、辰星(水星)、岁星(木星)、太白星(金星)、镇星(土星)为五星,又称五曜,这便是阴阳五行说的“金木水火土”。再加上太阳星(日)、太阴星(月),合称为“七曜”。
七曜在中国夏商周时期就成为主要星体,这是源于古人对星辰的自然崇拜。虽然中国古人更早地创造了七曜的名称,但并没有根据这些星辰创造出一种时间计算单位。后来在公元前六到七世纪时,古巴比伦人祭祀星神,创造出七曜记日的星期制,之后星期制传入中国。
结语:
古代的生活水平虽然不如现今,但古人对待休假方面也很人性化,通过上面历朝历代对官员的休假规定,我们可以看出,从秦汉时期开始,古人对假日制度就开始不断完善,官员不仅有法定的休沐日,还可以在一些特殊情况时请急假、病假,甚至在宋朝时,官员还能带薪旅游,约上好友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画,比起现今的双休可以说是一点也不落下风。
古代官员只要不是生在朱元璋时期,还是比较幸福的。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也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星期制的时间计算概念,但是有“七十二候”的历法,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以“问候”概念反映出一年中的物候和气候变化。五天为一候便是古代较小的时间计算单位。
注:阿罗本教士是已知的第一个到中国传教的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教士,他从波斯抵达京城长安,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接见,并准许其在中国宣教。在唐高宗时,阿罗本还被封为镇国大法主,成为中国景教的教长。
根据现今史料证明,在唐朝贞观九年,即公元635年,基督教(聂斯脱利派)传入长安,在当时被称为“景教”,在各州都建有景教寺院(波斯寺,后在唐天宝年间改称大秦寺),后来由于一些原因被禁止。
元朝时再度传入我国,景教得以恢复,元顺帝将景教寺院赐名为“十字寺”。明朝末期,基督教(天主教)第三次传入中国,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中国天主教开拓者)在1582年被派往中国传教。在19世纪初时,基督教新教又传入我国。
基督教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流派,景教是从希腊正教(东正教)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教派。从唐代到清末,基督教的三大流派先后在中国传教。
↕┇古代中国没有一周星期七天这一概念,也无周六周日,那么古代官员是怎样过休息日呢?
中国古代没有一周、星期、七天这一概念,也不放周日和周六的工作假期,古代的官员怎么过自己的休息日呢?
别忘记,中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有自己的二十四节气,有自己的官僚体系,当差上班上公堂,自然要有休息的时候。春秋战国我们就不去追究了,在两汉时期,官员有五日一沐的规定,也就是说上班当差四天,就可以回家以沐浴的名义休息休息去了,办理一下家里的事物。再随后的朝代大同小异,比如有的按旬休息。
但是古代的中国官制很特别,经常是府衙一体,前面是衙署后面就是官员的住宅,官员都是随处调配,就地解决衣食住行等事物,所以经常是这样的情况发生,上班与不上班也没太大区别,因为官员就住在署衙的后面。有的发放俸禄就是配给给官员公田,公田的收入就是他的俸禄。
在朝当官就比较刻板一点,因为这里可是要点卯的,早朝经常是天未亮就出发,等候上朝,这很辛苦,所以很多重要官员就直接住在皇宫里,皇上给固定的地点办公留宿,这就不分休息日不休息日了,给皇帝干活,那是荣幸。回家那是恩典了。因此,在很多朝代,对于高品级的官员,想休息经常也得向皇帝请假,准许了才能休假。
在古代,官员的生活总比普通百姓滋润,有些上班和在家根本没有什么区别,就是最苦的农民,不也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吗?人不休息,哪里来的劳动力?官员也是人,用久了也得保养和大修一下。这与我们现代也有类似的地方,我们现在讲究周日周六,有的地方还讲究996呢,有的地方讲一周只上四天,一天只做六小时,所以人不能跟人比,家不能跟家比,国不能跟国比,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哪个家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是?人家再好再富那是人家,跟你有什么关系?还是好好爱自己的家国吧。
ℭⒿ古代中国没有一周星期七天这一概念,也无周六周日,那么古代官员是怎样过休息日呢?
现代人不愁吃喝,每周工作五天,更多地是在享受生活。在唐代,政府规定官吏们一个月中每十日休息一天,用来沐浴、洗涤。洗涤称“浣”,一个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后渐渐演化成上旬、中旬和下旬。所以,在古代是没有星星六星期天一说的。
星期六星期天是在明末清初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才逐渐实行起来的。民国政府实行公历制以后星期六星期天才逐渐普及开来的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
推荐阅读:
为什么三十岁左右的男生不喜欢同龄的女生,反而喜欢二十多岁的年轻小姑娘呢?
上一篇:如果西方100多年前不侵略清朝,清朝能否自主完成工业化转变?
下一篇: 经常眼睛干涩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