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小的沛县居然拥有萧何曹参樊哙这么多优质人才?
▆♣为什么小小的沛县居然拥有萧何曹参樊哙这么多优质人才?
你有没有想过,你早上去吃早点,对面为了一碗豆浆划价的大爷会有治国之才。
你楼上大半夜吵架的两口子,颇有诸葛亮骂死王朗的风范。
去上班的公交车上,身后的小姐姐很辣与精明不输吕后。
俗话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你在历史书上看到的所有英雄,不过是诸多复杂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秦始皇要是晚死个十五年,那沛县的一伙人该杀狗的杀狗,该哭丧的哭丧。
卫子夫要是没被汉武帝看上,卫青就是羊群里的战神。
曹操要是没要挟徐庶,蜀国也就没诸葛亮什么事了。
霍去病早生三十年,皇上把裤子当了也封不起他做狼居胥。
曹睿要是多活二十年,司马懿一家在历史书上就是国之柱石,三国也不会归晋。
想要青史留名,能力实在是一个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
到了社会上你就会知道,什么叫用你你就是人才,不用你你就是废材,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你以为萧何樊哙这些人真的非常重要吗?确实都很厉害,但离了他们也不见得不行,别人上来可能也会很厉害。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开国皇帝才是那个最稀有的人才,也就是不常有伯乐。
并且刘邦萧何那一伙人并不是个例
朱元璋的主要班底是凤阳人
太平天国主要班底是广西金田人
孙中山的主要班底是香山人
蒋介石的主要班底是奉化人
搭建一个朝廷的管理框架,只要有了开国皇帝这个伯乐,千里马有的是,一个县足够把这些人才凑齐。
长期和基层人打交道你会发现,能做开拓者的虽然不多,但各方面能力比较出众的人有得是,都是能人,所以他们缺乏的只是历练和施展才华的平台罢了。
就像曾经马云总是提到的最早和他一起创业的18罗汉,也未必都是天资过人的人吧!平台很重要,跟对人也很重要。
❐☝为什么小小的沛县居然拥有萧何曹参樊哙这么多优质人才?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成王败寇。
刘邦起义的时候,跟他一起造反的人有一千多个。这其中,以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等人在历史上留下的名气最大。
看了这份起义名单,你可能会觉得刘邦这老小子的运气真好啊,居然开局就聚拢了大小王加四个2。
天下不归他得,真是没天理了。
可是,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
除去萧何、曹参这些名留青史,后来“很厉害的人”之外。原本一千人的队伍中,其他默默无闻人,后来都怎么样了呢?
也许有比萧何更有治国才华,有比韩信更有军事天赋,有比张良更有谋略的人,在第一场战斗的第一次冲锋中就死掉了。
而这些死掉的人,是不会在史书上留下他们的名字的。即便,他们的天赋再高。
还有,也许有的人,才华有限,被刘邦在征战期间把给放到二线了,不再委以重任。比如刘邦称帝后,他敕封的145个列侯中,就有很多人在历史上的名气不大。
举几个例子。棘蒲侯柴武,武广侯薛欧,蒯成侯周緤,这都是老革命,排名还不低。其中柴武排第13,薛欧排名第15,周緤排名第22。这些人很早就跟刘邦混了,可他们的事迹,有多少后人清楚?
战争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在经过了将近十年的混战后,刘邦团队如同大浪淘沙一般,最终筛选出了曹参、周勃、樊哙等几个人才。这很正常。
用一句总结说,这就叫成王败寇。
如果,他们当时跟着的老大不是知人善任的刘邦,而是陈胜,是项羽,他们在历史上的评价肯定就不一样了。
就拿当年跟着陈胜的几个大牛人来说。葛婴扶持楚国后裔为王,居然被陈胜杀了;武臣在赵国称王,导致陈胜不满,对他各种下绊子。陈胜最后也是在这种没眼光,众叛亲离之下,被章邯击败并绞杀的。
这里我们不妨想一下。如果萧何、曹参等人当年跟着陈胜,他们会不会有好下场呢?
我觉得不会。他们如果跟着陈胜,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跟周市、邓宗、武臣、葛婴等人一样的下场——在历史上留下一段属于他们的创业失败史。
事实上,刘邦最后能成功,并非偶然。彭越和韩信找他讨封,直接就要他封王,刘邦心里一万个不爽,但刘邦忍住了,他依然强忍着不满给他们都封了王。
这叫什么?这就叫有大志。跟着他,再失败也失败不到哪里去。只要你是人才,或多或少都能有施展抱负的空间。
明朝的开国功臣,大多数都是安徽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朱元璋是凤阳人,徐达、汤和、赵德胜等也都是凤阳人。
李善长是定远人,冯胜、蓝玉、丁德兴等也都是定远人。
定远和凤阳是邻县,在元朝时都属于安丰路管辖。李善长、蓝玉,也可以说是朱元璋的半个老乡了。(常遇春的老家怀远县也属于安丰路管辖,邓愈的老家泗县虽不属于安丰路,但与凤阳也是邻县)
试问,这么多大名鼎鼎的人,都出生在那个小范围内。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到底,还不就是“时势造英雄”加“成王败寇”嘛。
他们跟着朱元璋,然后朱元璋赢了,他们自然就都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总的来说。一个人能否创业成功,一是看有没有运气,二是看有没有“运势”,三是看有没有能力。
三者皆有,那么成功就是大概率事件。
三者皆无,那么失败也是大概率事件。
有其中两者,卻缺一。如果是缺“运势”,结果可能就是武臣、周市、范增这类人,他们有运气,有能力,但没碰到好主公,一身才华最终也就荒废了。
如果是只缺运气,结果可能就是如早年跟着刘邦起义,但却在第一场战斗中,就被对手劈死了,在历史上没留下名字的人。
如果是只缺能力,就是如西汉开国功臣榜上排名靠后的那些人。他们也封了侯,但在历史上默默无闻。
最后说点题外话。
不要低估了你们身边人的才华,也不要过度高估了所谓的成功人士。认为成功人士就应该要异于常人。相信我,你身边的狐朋狗友中,肯定也有军政人才。只不过,他们还没有机遇施展才华罢了。
⇉↜为什么小小的沛县居然拥有萧何曹参樊哙这么多优质人才?
哈哈哈哈,为什么?
我告诉你,不是樊哙曹参夏侯婴甚至是萧何等人多么优秀。而是他们那个群赶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了。
所以,时势逼迫他们发展成了他们后来的样子。而不是他们天生就是多么的优秀。
接下来咱们一个一个的说。先说樊哙。屠猪宰狗,这算优秀吗?连当时的下九流都数不上。再看曹参,县衙里的狱卒小头,充其量就是手下管着七八个狱卒而已。
再看萧何,刀笔吏,充其量就是个记录员,连个账房先生都算不上。而夏侯婴只是个司机而已。再看刘邦,街上的小混混。充其量也就是个混黑社会的。这就是他们本来的面目。
他们的改变全都是来源于刘邦的转变。刘邦的转变则来源于他的身份。因为他做了泗水亭长。虽然官职不大(几乎没品),但终究是洗白了刘邦的黑社会身份。这是刘邦第一次转变。
第二次,娶吕雉。要知道,吕雉是秦朝宰相吕不韦的后代。(很可能是吕不韦的孙女或曾孙女,因为秦始皇虽然逼死了吕不韦,但并没有灭他的族,而吕雉也对别人说,她的祖上是吕不韦)
坦白说,这件事情是吕雉的父亲决定的。对于吕雉来说,她只有服从。也看见吕雉的父亲有着某种吕不韦那种乾纲独断的遗传。
娶了吕雉,这无疑给人到中年的刘邦注入了一些他以前根本接触不到的一些官场上最为精华的东西。比如。借尸还魂,比如造势包装。
刘邦的第三次转变就是芒砀山落草。因为这时候的吕雉给刘邦进行了包装。
比如斩白蛇。这很可能就是刘邦在醉酒后的一次的过激行为,我们俗称是耍酒疯,或者是借着酒劲而行事了。
总之,如果刘邦当时没喝酒的话,会不会斩白蛇?要知道,屠猪宰狗的樊哙都不敢上前,他刘邦凭什么那么大的胆子?
要知道,一个经常在女人堆里混的人,而且是混的风生水起的人,从来都不是什么不怕死的人。但看看吕雉,借着刘邦杀白蛇,愣是一个蛤蟆被她攥出一泡尿。
哦,白蛇是白帝之子,刘邦是赤帝之子。还有什么老夫人哭白蛇等等等等。吕雉的做法无疑是逼迫刘邦造反。
再还有什么要找刘邦很容易,因为他所在的地方上空总是有一团紫色的祥云在飘荡。那你干嘛不直接说刘邦是紫气东来呢?
说的简单点,刘邦这个皇帝是被人一步一步逼上帝位的。
而逼他的人有很多,第一是秦朝的制度。押运刑徒延误期限,一律处死。更何况刘邦的刑徒不是延误而是缺人数。这就更得死了。所以,刘邦才躲进山里不敢出来。
第二,逼迫他的人是吕雉以及她们吕家。因为她想做皇帝,但在当时,女子是不可能当皇帝的。所以,为了实现她的夙愿,吕雉只能借助于刘邦。说白了,哪怕是给自己树立个影子,也叫傀儡。
但很显然,吕雉错看了刘邦。以至于这个影子有自己的主见。并不受吕雉的控制。
第三,逼迫他的人是项羽。对于项羽,大家应该很熟悉。项羽,人中龙凤,世之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什么霸王扛鼎,霸王别姬。项羽流传的传奇太多了。比刘邦多多了。
尽管项羽是个悲情人物,在跟刘邦的较量中他失败了,而且是身首异处,很惨烈的那种。但我们依然称他为当之无愧的英雄。而项羽也担得起英雄这个称谓。因为从古到今,人们从来不以成败论英雄的。
在这些人和时局的逼迫下,刘邦有家不能回,成天猫在深山老林里。老婆想他了也得进山跟他团聚,搞得跟偷情般得,既刺激又浪漫。乐的刘邦乐此不彼。气的吕雉说他不思进取。
因为比刘邦还晚的陈胜吴广起义的起义都已经如火如荼了,刘邦还是躲在大山里,还是那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跟刚开张没什么区别。
在吕雉的训斥下,刘邦立即行动,招兵买马,但在这种时候,刘邦自己一穷二白,就算有心也是无力。
这时候的吕公(吕雉的爹)动用关系(要知道,吕不韦在秦朝权倾朝野,门生故吏遍天下)就算故去多年,肯定有不少实力雄厚的人。
所以,几天时间,吕雉就给刘邦带来了许多的粮食,许多的兵器。当然了,吕雉对刘邦说是某某某善人资助的。搞得刘邦雄心勃勃,一时间壮志凌云。这些物资招收了几百人。在樊哙和曹参的带领下攻城略地。开始了征服天下的壮举。
要知道,当时的农民起义之所以会很快席卷全国。是因为秦朝的主力军都在边境。比如,北军三十万在守卫长城。开垦戎边。
南军五十万,在南越扎根。秦国境内的一般城池,守卫的兵力仅有几十或几百。这才导致陈胜吴广的起义在短时间内席卷全国。
随着陈胜吴广的起义,各地又出现了杀秦朝官吏的风气。一时间,秦朝官吏倒了八辈子血霉了。不管好坏,只要你说秦朝官吏,那就是个死。
我们说天下如此,刘邦的老家沛县也不例外。沛县的秦朝官吏也怕死,于是要萧何去请刘邦来守城。借以苟且偷生。令他没想到的是,刘邦回来了,他也还是死。
再看另一个起义的人项羽,他同样是杀了会稽太守殷通而起义的。但项羽很快就在会稽招募了八千军队。
而刘邦的军队还不足一千。就在刘邦攻打别处的时候,部下雍齿叛变,把刘邦的老窝送给了新成立的魏国。
刘邦带人打回来了,但他攻打多日,愣是没有攻下沛县。就算樊哙曹参再怎么勇猛,也无济于事。
后来还是刘邦派人求助了项羽的叔叔项梁,项梁派来五千人。把雍齿给吓跑了。
再到后来,刘邦的战绩也是平平无奇。打下一座城池,就会丢了另一座已经打下的城池。因为他缺人呀,仅有不到一千的军队,打下城池后,没有人守卫。
这个时候,陈胜吴广的起义已经失败了。项梁跟吕臣(他杀了投靠秦朝的陈胜的车夫庄贾,因为陈胜也是被这个庄贾杀死的)合兵一处,势力更加雄厚了。于是,刘邦也依附于项梁。这才算是稳定了。
此时,章邯攻打赵国甚急。赵国求救。楚怀王决定兵分两路救赵。宋义(此时项梁已经死了)带领主力军决战秦军,刘邦带领偏师进行支援和策应。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初到安阳,当时叫殷墟。宋义不再前行。项羽无奈,杀宋义夺兵权,决议救赵。
当时,项羽的军队有五万人,在第一次决战中,当阳侯英布领军两万过漳水对秦军展开攻击,但除了英布以外,全军覆没。
项羽大怒,于是破釜沉舟决战章邯。以三万大军大败章邯和王离。二十万奴产子和三十万北军,被项羽杀得溃不成军。
巨鹿大捷,楚怀王雄心勃勃,立即命令项羽刘邦两路军队进攻咸阳。并且立誓,先入关中者为王。
由于项羽的爷爷项燕死在秦军手里,再加上他的叔叔项梁也是死在秦军手里。所以项羽在攻秦的路上,犀利无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但他每攻一地必定对战俘屠戮殆尽。这也让已经成为战俘的二十万秦军降卒骚动不安。于是,在新安县的黄河边上,项羽屠杀了这二十万俘虏。
当沿途的秦军守卫接到这些消息后,反而很镇静,因为他们就在项羽进入咸阳的必经之路上,不投降吧,是死路一条。投降吧?有二十万俘虏的例子,所以,还是不敢想。既然怎么做都是死。反而是抵抗还能有点活路。
于是,在进关中的路上,项羽破一城杀一城。越打反抗越大。
再看刘邦,投降了就行。这下可倒好。项羽杀得越多,刘邦这边投降越多。项羽是挨个的杀,刘邦这边是排着队的投降。
所以,刘邦进咸阳这一路上,几乎是跑马占地。所以,刘邦比项羽先到咸阳就不奇怪了。
刘邦占了咸阳,项羽内心肯定是万分不爽了。再加上刘邦陈兵函谷关,摆明了是关中王跟项羽没关系了。
项羽大怒。立即对刘邦开打。刘邦知道自己不是项羽的对手。立即服软装怂。好不容易挨过了杀机重重的鸿门宴。
接下来,项羽以联军司令部身份开始大封诸侯。刘邦本该做关中王,项羽说没门。而且,刘邦留下子婴为相。项羽偏要杀了子婴。最后,项羽把刘邦封为汉王。这个封号颇有屈辱的意思。刘邦当时就不乐了,是吕雉摁下了刘邦。让他先逃离魔掌再说。
刘邦到了汉中后,心里怎么都不是味。在这个时候,项羽又因为几句话而杀了张良的主子韩王,这下张良对项羽咬牙切齿。临走时撬走了项羽的执戟郎韩信。
在正式认可韩信后,刘邦便开始了报复项羽的行动。项羽想让楚怀王改口,收回先入关中者为王的旨意,楚怀王不改。项羽便杀了楚怀王。
刘邦在得知消息后,反其道而行之。他大张旗鼓的给楚怀王发丧。并昭告天下项羽的恶行。你不是不让我做关中王吗?那我也让你的西楚霸王做不成。
这时候的刘邦也只是报复项羽,毕竟两个人在楚怀王面前磕头结拜兄弟过。鸿沟条约后,刘邦反水了。
坦白说,不是刘邦反水了,是吕雉带着韩信张良反水了。所以,刘邦在当皇帝后,下旨后宫不得干政。
这其中,樊哙曹参甚至是夏侯婴能有多优质呢?论武,樊哙干的过项羽手下的那一个将军呢?龙且?还是钟离眜还是季布?包括曹参和夏侯婴。他们没有一个是这几个人的对手。
我为什么不说虞子期呢?是因为虞子期是虞姬的兄弟,他多少有些裙带关系的嫌疑。但这并不是说虞子期就没本事。
还有,钟离眜不仅仅是个将军,他还是个发明家,农民干活的工具,他也改进和发明了不少。大大的促进了当时和后世的农耕文明的发展。
也正因为吕雉的大力支持和吕氏家族的鼎力帮助,刘邦才登上了帝位,虽然他说了,天下非刘不得称王,后宫不可干政。
但在刘邦死后。吕雉全都给他破了。吕雉在刘邦死后,削弱刘姓王权利和实力的同时,大肆分封吕姓王。
同样是皇帝,秦始皇怎么说的,就算秦国灭亡,五十万南军都不能回朝救驾。因为他知道,五十万南军一旦回撤,今天的广东云南就不属于秦朝了。
再看看刘邦,天下非刘不得称王。我只能感慨,同样是皇帝,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为什么小小的沛县居然拥有萧何曹参樊哙这么多优质人才?
并非沛县拥有优质人才,而是沛县那群普通人赶上了天下大乱的风口,机缘巧合下成了人才,满清开国大将为何多来自东北?大明开国功臣为何多来自淮西?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要说古代,就拿今天的阿里巴巴来说,当年阿里创业的时候,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用马云的话讲,只要“四肢健全,智力正常就行”,别说大学生了,大专生都得当宝,高中进去也不难,一流名校对阿里压根不屑一顾。
今天呢?别说高中学历、大专学历了,就是浙大本科被刷下来的也是不计其数,刷他们的领导,很多就是当年的高中生。
难道说当初那些高中生都是天才?怎么可能?无非是有了平台有了历练,只要不是特别傻的,能力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说句不客气的,如果是今天的阿里面试当年的十八罗汉,除了有一定资源人脉的老马和蔡崇信,其他基本都要扑街。
乔布斯也说过,如果是今天的苹果面试当年的我,我根本进不了苹果。
刘邦的沛县集团也是这个道理,哪有人才扎堆沛县?无非是熬到最后没死,不是人才也给你锻炼成人才了。
如果不是遇上乱世,沛县那伙人不也只能平凡一生吗?
樊哙这样的,混个郑屠镇关西的地位就算到天花板了;萧何上面没人,又接触不到权贵,至多当个小公务员,老老实实等退休;韩信要是生活在大一统的和平年代,既无科举又无军功,英雄也无用武之地,当个民兵队长就算祖坟烧高香了;刘邦一个无业游民,没了天时人和还能继续能混多久?在时代洪流之中,谁又说得清呢?
沛县人才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就像之前有人问为什么当年留美幼童这么厉害,随便抓一个都是大拿?一堆人吹天才,结果有位大神直接拿出干货啪啪打脸。
原来当年选拔的时候,除了实在没门路没希望的穷人,但凡大家族,提供的孩子一定都是最没出息最没用的孩子,因为脑子聪明的都得准备科举,家族不会放走的!
结果呢?这些成色最烂的孩子反而因祸得福,你能说是他们天纵奇才?无非是平台不同罢了。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得意的说,湖南一地竟出了这么多人才,地气用尽,以后一百年再也不可能有什么人物了!
结果才几年,以毛主席为代表的那一批湖南革命领袖,随便拉出一个都能把老曾脸给打肿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我们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少吗?当年分数差不多的高中同学,一个学了计算机互联网,一个学了汉语言文学,结果学互联网的买了两套房子,学文学的连婚都结不起!
难道他们能力相差那么多?无非是选择大于努力,计算机遇上了互联网爆发的风口,被吹上天了,个人的努力在时代洪流面前,真的不值一提!
所以,题主您明白了吗?谁也不是生下来就是全知全能的,纵然天才也需要平台给他发挥,也需要机会给他展示,否则只能终生默默无闻!
而普通人有了机会有了平台,再加上一些锻炼,也很可能变成人才,不是沛县人才扎堆,只是天下大乱的风口将沛县吹上天了,没有沛县,也有其他县出现所谓的人才团队。
≏ℨ为什么小小的沛县居然拥有萧何曹参樊哙这么多优质人才?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常说时势造英雄,当人到了某种境地,能把握住机遇,顺势而上,经过社会大环境的历练,就能成名成家,成为创世的杰出人才。
秦末之际,刘邦就是一个泗水亭长,结帮拉派的街道小混混,萧何、曹参就是县城的刀笔小吏,夏侯婴不过一打把式赶车的,樊哙不过一屠狗的,但是他们却恰逢上了秦末天下大乱。严法苛政重役之下,人民不堪其苦,纷纷起义推翻暴秦统治。刘邦等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也乘势而反,攻城掠地,南征北战。由于刘邦其人心胸豁达,能吸引招徕人才,又不刚愎自用,善于纳谏,处事灵活。在其他起义军相继被秦军镇压之际,刘邦率领自己的部队投靠了当时最能与秦军对抗的一支起义军,项梁、项羽领导的起义军。正因为他投靠了项羽,才使他的事业如拨云见日。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在于只信武力严法征服,却不懂仁义惜民,而刘邦却心怀仁义,在关中与民约法三章,大得民心,同时他也很注重收买割据诸侯之心,注意收聚人才,于是在刘邦周围就拥有了可争天下的力量。秦朝灭亡后,虽然项羽势力最大最强,但项羽与秦朝一样,只相信武力征服,且刚愎自用,不会聚拢力量和人才,因此虽百战百胜,实力却越打越弱,最终垓下一役,项羽大败,被逼乌江自吻。这样刘邦就取得了天下,建立了大汉,刘邦就成了开汉四百年的汉高祖。成则王侯败则寇,人们都是崇拜成功者,自然刘邦及追随其打天下的下属们也就成了炙手可热的知名英雄人物。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附骥尾而名益显”,刘邦成了一代创业之君,那么跟随他的那些屠狗宰猪钻胯赶车磨砚之辈,也就创下了惊诧后人的业绩,也就成为了人杰。难怪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的话,可见人的一生能跟对人站好队是多么地重要。
以前在培养选拔青年干部时,有这样的说法:“早压担子早成才,晚压担子晚成才,不压担子不成才”。现在看来这句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凡人的大脑都是基本一样的,人的智商也是不相上下的,之所以有的人在某些方面能取得成绩,就在于这个人及早具备了在某个环境中某个岗位的锻炼磨历,而有的人在某些方面一无所知,却是这个人没有接触过某个环境某个岗位。因此天才出自勤奋,天才出自磨练,刘邦及其手下之所以都能成为杰出人才优质人才,就在于他们身陷那种环境条件,一步步磨炼出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