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地质大学要分武汉和北京?
⇕▢为什么中国地质大学要分武汉和北京?
这个问题其实回顾下中国地质大学的渊源就明白了。
根据当时上学时的记忆回答一下地质大学校史中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吧。
(一)北京地质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前身为北京地质学院。
1952年,由北京大学地质系、清华大学地学系地质组、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地质工程系、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采矿系地质组以及西北大学地质系本科3个班的学生(46名)等著名大学的地质系、科合并而成立北京地质学院,是当时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
图 北京地质学院时期
(二)湖北地质学院
1966年文革爆发之后,学校的运转基本陷入瘫痪。1970年,北京市原有的46所高校中,有13所被迫外迁,其中以地矿、农林院校为主,北京地质学院为外迁学校之一,也随着这股大潮搬出了北京。
1970年9月,学校通过了搬迁校址的批复,终于在湖北江陵县暂时站稳了脚跟。当然,江陵县过于偏僻,十分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在学校老一辈先生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1975年通过了搬迁至武汉的批复,正式进入武汉地质学院时代!
(三)武汉地质学院
1975年,学校由湖北江陵迁至湖北省府武汉市,并将原武汉地质学校并入,学校进入恢复重建时期。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回迁无望的形势下,老院长高元贵带领新校址考察小组,先后奔赴湖北省黄石、大冶、武昌、孝感、蒲圻、咸宁、花园、广水、襄樊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论证,择优选址武汉市。在国家地质总局和湖北省革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方案获准。
图 建设中的武汉地质学院
(四)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经过了那段动荡时期和艰苦岁月,许多学校的老先生们还是很希望回到北京的。毕竟武汉与北京相比起来,无论是政治文化环境还是科研水平都要差上一大截。但是时间流逝,回迁仍然遥遥无期。在回迁无望的情况下,1978年,原北京地质学院的旧址上建立了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院,用于研究生培养,也为后来地大分家埋下了伏笔。
(五)中国地质大学
1987年11月4日,国家教委下发地矿部“关于同意成立中国地质大学的批复”。正式进入中国地质大学时期,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此时的地大仍然是一体的,并未分开。因两地办学,师资力量庞大,地大排名一度进入全国前20。
图 中国地质大学时期
(六)地大北京和地大武汉时期
2005年3月,根据教育部文件,位于武汉的大学总部撤销,武汉和北京两个校区独立办学,教育部仍然以一个中国地质大学整体进行建设。
至此之后,地大一分为二,虽说往日的辉煌不在,但两所地质大学的单独排名均在全国前100,地大(武汉)一直徘徊在50左右,也是对往日实力的一个肯定。
从最早的北京地质学院一路走到今天地质大学两地分家,可以说是各个时期机缘巧合下的必然,有许多老师对此是很遗憾的。地质大学的赵鹏大院士,曾一度作为两校的校长,武汉北京两地跑,两边都割舍不下。如今分开之后,两所学校各自的发展也很不错,不同时期有不同需求,希望两所地大能更好的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早日实现建设地球科学国际高水平院校的目标。
々❀为什么中国地质大学要分武汉和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在1986年底由武汉地质学院改名,当时有3个校区,武汉本部(含研究生院)在南望山脚下,汉口航空路有一个校区,每天早晚都有班车来往于本部和汉口分部,北京是分部。当时的武汉地质学院校长也是中国地质大学第一任校长赵鹏大学院士,当时的地大是没有分家的。
校名变成中国地质大学时我们刚刚入学,佩戴的校徽由亚克力质地的武汉地质学院换成毛主席手书字体的金属质地的中国地质大学校徽可帅气,当时在武汉还没有以中国命名的大学,地大是第一家。
武汉地质学院我们简称地院,改成中国地质大学后我们简称地大,在校时武汉校区分成东西校区,东区是行政区和研究生院,有一个教工食堂,一个露天电影院一个医院一个游泳池和一个澡堂,澡堂分单双号男生女生洗澡。西区是教学区有3个学生食堂,一个图书馆一个学生礼堂一个体育馆一个大操场,N栋学生宿舍楼,地质学院和尚多,就只有一栋女生宿舍。
我们学校的口头禅是:远看像逃难,近看像讨饭,一问原来是地质勘探。
我当时学的是应用化学系分析测试专业,班主任是山东大汉郝老师,我的学号3086101,回忆都是满满的甜蜜和青春的无知,初恋留在了地院,怀念在地院学会了游泳,怀念教工食堂的大馒头,怀念应用化系的党委书记张书记,怀念带我们的美女助教(当时美女助教还正在地大读研),怀念在地院做的每一个坏事,青春最美好的时光也留在了地院。
关于地大的具体情况大家可以上网站搜索中国地质大学,两个学校的网站讲的很清楚,同根同源同校名同校徽同校歌就是不同的一家人。
这是我们的毕业照,现在的校名字体已经改了,改的不伦不类的。
©Ⓝ为什么中国地质大学要分武汉和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应该是我国高校中最特殊的一个存在,别的高校也有在不同的地方办学,也都还是同一个高校,都还是分校与本部的关系。中国地质大学虽然使用同一个校名,但却是两个独立的高校。只不过是在校名后面加以武汉和北京作为区别。
这其中的故事还得从中国地质大学的历史说起,1952年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在北京建立起了八大学院。1969年由于国际关系紧张,国内处于备战状态,于是乎八大学院中的农业学院,矿业学院就被暂时迁移到内陆地区去了。迁出去容易,迁回来难,当时的地质学院就被留在了武汉。1978年又在北京的原址上建立起了中国地质大学,用于研究生的培养。到了1987年的时候,通过了当时复校的申请,并改名为中国地质大学,一个在武汉,一个在北京,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虽然两者分家了,但是在某些方面似乎还有着一些莫名其妙,藕断丝连的关系。虽然已经独立办学了,但是原有的一些头衔,比如211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实验室,院士的资源仍然没有区分清楚,可能是因为某些目的故意不去区分。这就辛苦了刘光鼎这位老先生了,武汉,北京两个地方换着跑,哪边有需要就往哪边跑。
两者分家,但还是享受着同样的资源,两校的办学模式,综合实力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北京的校园比武汉的小,北京的学子在说起自己的学校的时候更愿意跟别人说自己是北京的,说自己的地域优势。而武汉的学子们说起自己的学校,说的更多的是自己的校区更大,更美。
⇩↭为什么中国地质大学要分武汉和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在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航空路口东南角上,小时候去中山公园玩,常从地大门口过,那时临街的楼顶上,立着四个立体的大字:中国地质。全国只此一家地质大学,北京的叫地质学院。1990年代,全国高校调整,在北京合并了地质学院,更名地质大学,因有武汉、北京两个地质大学。武汉的地大又因校区在市中心,占地仅3万多平方米,不够用,在武昌洪山区武珞路华中科技大学左近建了新校区。老校区依旧为本部,主要设珠宝专业,由是,校门前有多家珠宝商铺。地质大学是中国最早从事南极科考的高校。
≘┷为什么中国地质大学要分武汉和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学校,一个错失985机会的学校。
先看一看地大历史:
1970年,学校迁出北京,在湖北江陵等地辗转办学,曾改名为湖北地质学院。
1975年,学校正式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
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原北京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7年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
2000年,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5年,总校不再保留,武汉、北京两地独立办学。
2006年,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那么,这其中涉及三个问题:
一是地大为什么要从北京迁到武汉;二是为什么又设北京校部;三是为什么武汉和北京独立办学。
1.地大迁址原因
关于地大迁址,那就不得不说一下文革,“四人帮”的种种行为,使教育事业遭受一场浩劫,影响很大,这个具体细节大家都是看看历史相关资料。总之,受这个事情的影响,1970年,北京市原有的46所高校中,有13所被迫外,地大在这次事件中也没有幸免。而且1966年至1970年的5年时间中,地大停止招生,可谓是后继无人、几近消亡。
为了文化的传承和延续,1970年,地大在陕西、湖南、湖北等很多地方调查过,本计划迁往湖南石门县,最终改为湖北江陵县。过了五年于1975年又正式从江陵迁到武汉。可谓是一波三折,地大是真的不容易。
2.重建北京
地大迁到武汉之后,北京的残留校址还保留着。之所以说残留,因为有说地大的部分校址被吞食被侵占了。文革事件得到整肃之后,留京的教职工在原来留守处的基础上,经治理整顿,于1978年成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好好的一个老八校之一,变成了一个校部续存,让人感慨万千。如果没这个历史原因,我想地大现在应该是985院校之一。
3.独立办学
2005年,撤地大武汉总校,双方独立办学之后,就不存在总部和分部之说。地大武汉和地大北京,原则上已经没有关系,属于两所高校了。因为先前将资源全部搬至武汉的原因,现在地大武汉学科类别、校园面积、教学资源等综合实力比北京强一些。未来不知道两个学校会不会改名,比如地大北京改为北京地大。
至于为什么要独立办学,一方面是两个地方本来就院系分开,另一方面隔得太远,互相牵扯还不如各自发展自己的特色。现在的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两个不都是办的挺好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