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牛驴友徐霞客,他哪来的钱到处旅游?
❣℘明朝最牛驴友徐霞客,他哪来的钱到处旅游?
上高中时候,我看过陈建功先生上世纪90年代初的小说《耍叉》。里面写到一个在五星级酒店看停车场的老头的困惑。老头发现总有背着大包的外国人和住店的外国人搭话,然后住店的外国人就给背包的外国人钱。后来老头打听出来,背包的是来中国旅游的,没钱,跟住店的要钱。老头奇怪,都敢出来旅游还不带钱,这是什么事情。要钱居然还有人给,这更没地方说理去。当年的我也不理解,这都是一帮什么人?放到现在就不新鲜了,只是穷游背包客而已。
当年的我不知道,明代我国就出了一位穷游的背包客。他常常独自旅行,或者只有一两个旅伴。他倡导徒步出行,喜欢细细慢品,拒绝走马观花,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说,“余谓游不必骑,亦不必同,惟指示之功,胜于追逐。余之欲行者,正恐其同;其不欲同者,正虑其骑也”。这个人是徐弘祖,我们更愿意称呼他为徐霞客。他写的《徐霞客游记》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说徐霞客是穷游背包客有根据吗?咱们看看他的朋友和他自己怎么说。
徐霞客祖上是江阴望族,他高曾祖还可称巨富,到他爷爷这辈家道已中落。其父徐有勉戮力创业,徐家家业又有所恢复。但这份家业是否多到可以让徐霞客从22岁开始出游到55岁,几十年旅行都不用考虑出行成本?笔者以为恐怕还到不了这个程度。
徐霞客友人晚明名士钱谦益在《徐霞客传》中写到,霞客“力耕奉母”。需要力耕的人,会有钱长期外出旅游吗?当然,钱谦益这“力耕”的说法可能有所夸张,但作为徐霞客的好友,也绝不可能毫无根据。再假使徐霞客年轻时有徐有勉留下的家底,但他几十年基本不事生产,热衷旅游,到他晚年这份家业也用得差不多了。当他用生命最后4年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壮游时,经济状况已经捉襟见肘。让我们通过《徐霞客游记》的记载,看看他是怎么解决这次出游的旅费问题。
51岁的徐霞客遇到了静闻和尚,和尚说他用舌血抄了一部《法华经》,要去云南鸡足山供奉,于是徐霞客便和他上路了。崇祯九年九月十九离家,当月三十入杭州。当日徐霞客记到:“是日复借湛融师银十两,以益游资。”出门仅11天就开始借钱,可见他的旅费有多少。但先不要感叹,让我们往后看,还有很多钱等着徐霞客去借。
崇祯十年,徐霞客旅途中遇到了一次大挫折——湘江遇盗。是年二月十一,徐霞客与静闻泛舟湘江,当晚盗寇来袭,徐霞客将行李抛入江中,赤身跳水逃走。强盗走后,徐霞客除了別发的一枚银耳挖,已经一无所有,只有用银耳挖和邻船戴某换了一套衣服,暂解燃眉之急。“邻州客戴姓者,甚怜余,从身分里衣、单裤各一以畀余。余周身无一物,摸髻中犹存银耳挖一事,遂以酬之,匆匆问其姓名而别”。只有衣服,旅行也没法继续。怎么办?借。
好在此处离衡阳城不远,那儿有徐的朋友金祥甫。二月十三,弃舟登岸直奔金家。徐霞客本想通过金借几十两银子度过难关,谁想金也没钱。于是一直住在金家想办法,其间还不忘出去玩了几趟。直到当月二十六,金某从互济会得银百余两,这才借给徐霞客二十两,代价是徐家20亩田的田租。“是日忽阄一会。得百余金,予在寓知之,金难再辞,许假二十金,予以田租二十亩立券付之。”至于后来金祥甫有没有拿到田租,就不得而知了。
有了这二十两,徐霞客又上路了。不幸的是静闻和尚因为这次惊吓,不久便病死了。徐霞客焚化了静闻,决心一定要把骨灰带到鸡足山。
旅途中并不总是不顺,当年十月在广西,徐霞客得到了一个好东西,帮了他大忙。十月初十,中军唐玉屏给了徐霞客一块马牌,“以马牌相畀”。马牌是什么?马牌是明代军事人员给驿站出示的信物。我国历代都有邮驿制度,驿站要负责供应传递邮件的人员、军事人员以及部分官吏的食宿和出行工具。在徐霞客生活的明朝,驿站负责重要官员及有军事任务人员的食宿、出行。在明初驿站管理非常严格,非军事人员使用驿站是重罪。到晚明各种制度都有所松弛,但徐霞客这种自费旅游人员,一样无权动用驿站资源。可是有了马牌,徐霞客就变身成了任务在身的政府公务员。
此后的一段时间,徐霞客利用马牌解决了食宿问题。沿途驿站开始为他征用民夫抬轿子,吃饭也有人供应。这个过程中,有民夫不愿为他服务,出现了种种状况。十月二十五,徐霞客来到一个山村,村民为了躲他都逃到山里。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人,这个人还被他追得爬到房梁上。徐霞客强迫他下来,为自己搬行李。之后又勒令一位老妇人为自己做饭。抓到一个跛子为自己寻找抬夫。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十二月他进入南宁。
除了借贷、马牌,让自己的名声发挥最大作用,也是徐霞客解决旅费问题的重要手段。比如通过好友陈眉公介绍,在他入滇之后认识了昆明名士唐大来。唐大来和徐霞客很谈得来,不仅资助了他旅费,还为他写了不少“介绍信”,保证他在后面的旅程有人接待。这种一环套一环的朋友推荐,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徐霞客旅行的可持续性。
这种帮助一直延续到他旅行的最后一站鸡足山。在鸡足山徐霞客全身发疹块,两足俱废,由仰慕他的丽江木土官资助路费并派人护送回家,归家半年后死去。如果没有木土官,徐霞客恐怕要客死他乡。
能想到这么多办法,坚持旅行不辍,徐霞客算得上穷游界的楷模了。现在社会发达,人出行比古时不知便利了多少。选择背包穷游的人也不在少数,据说也颇有些人要做当代徐霞客。这固然是很好的,但我想徐霞客除了作为旅行家,还有一点极可贵。徐霞客事母至孝,年轻时不经母亲许可不出游,出游也会如期回来,不让母亲惦记。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当我们去实现自我,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时,也该尽到对家庭、对社会的义务,起码不要让父母担心才好。
♁▶明朝最牛驴友徐霞客,他哪来的钱到处旅游?
徐霞客,大明著名人物之一,一生不做官,不挣钱养家,四处游山玩水。古往今来难有比他还资深的游客了。徐家从明初就是一方巨富,富裕之后,几代人角逐科举达百年之久,牺牲五六人,却无人成功。
徐弘祖,号霞客,现在江苏江阴人,生于明朝末期,去世后三年明朝灭亡。他习惯白天旅游,晚上写日记。闻名于世的《徐霞客游记》差点毁于战火,不得流传后世,这多亏了他的儿子李寄。
为什么徐霞客的儿子不姓徐而姓李呢?李寄的母亲周氏是徐霞客原配许氏的陪嫁丫鬟。许氏英年早逝后,徐霞客又续弦娶了罗氏,这时他又喜欢上周氏,偷偷纳为小妾。两任妻子许氏、罗氏皆出自地方名门,许氏贤慧、罗氏能干,家里大小事都能张罗。
罗氏付出那么多,却不得丈夫欢喜,内心有怨气,就拿周氏出气,乘徐霞客出去旅游,把怀孕的周氏卖了。卖给邻乡的李姓人家为妻。几个月后,徐霞客回来发现周氏没了,更对罗氏心生厌恶,回家的时间渐渐少了。
周氏不久生下一子,徐霞客为儿子取名“李寄”,意思寄养在李家。李寄出生不久,养父就去世了,周氏一人悉心养育儿子。由于罗氏的阻挠,李寄也没认祖归宗,不过徐霞客的子女跟李寄多有来往。
李寄与父亲徐霞客感情也很好,徐霞客去世后,李寄与母亲仔细保存着徐霞客的部分手稿。徐霞客有四个儿子,其中李寄最有出息,一生著作很多,乡邻赞其有乃父之风,终身未娶,放弃功名做个乡村教师,侍奉母亲,四处收集父亲遗稿,整理《徐霞客游记》成就这部经典。
晚年李寄拒绝援助,潦倒孤苦离世,终年72岁。
徐霞客家里有妻子操持,自己一生在旅游,当然需要大量的金钱,钱从哪里来?这要说一下徐家的祖上。
明初,徐家因招抚羌人有功,以一品朝服荣归故里,之后在家乡开垦万亩良田,累资巨万,为朝廷赈灾捐八千斛,被旌为“义民”。富裕起来之后,徐家就想让子孙走科举,入仕途。
徐家几代人都很刻苦读书,花巨资请名师教学,奈何屡屡榜上无名,不下五六人因科举失利,崩溃离世。角逐考场百年一无所获。科举虽不成功,但徐家并没有败家子,徐家的财富仍然代代累积。
徐有勉,徐霞客之父,从小寒窗苦读,相比父、祖,他冷静了许多,临考前决定放弃追逐科举。其实儿子徐霞客是一个读书的料,据记载:童时出就师塾,矢口即成诵,搦管即成章。
儿子们想考就考,不强求。徐家世代是江南名门望族,徐有勉决定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他把心思全部放在振兴家业上,妻子王氏也是一个好帮手。王家也是江阴大户,主业是纺织,而徐家主业是农作物。王氏嫁过来后就和丈夫开辟了新的业务:织布,有织布机20多台,颇有规模。
织布精好,轻弱如蝉翼,市者辄能辨识之。
徐家的布非常好,人们一看便知是徐家的布匹。徐家另一桩喜事是“老来得子”,王氏41岁生了徐霞客,当时长子已经21岁了。王氏会管家理财,还爱种扁豆,藤蔓搭成凉棚,工人们就在凉棚下织布,环境优美,效率高。
家中兴旺,徐有勉闲暇之余摆弄园艺,也爱四处游玩,经常带着幼子徐霞客一起。当时徐霞客正是读书的年纪,认真读书考取功名才是主流,他也是个读书的材料。但是徐有勉只要听说哪里有好玩的,带上儿子就走,不大关心学业。徐霞客偷看探险游记等在当时看来的“闲书”,被老师发现后告诉了父亲。
徐有勉不仅没有责罚,还支持儿子的兴趣爱好,对功名不刻意追求。所以徐霞客15岁时参加童子试,意料之中落榜了。明朝末期,社会有点乱,有钱的徐有勉被绑架了,颇通江湖路数的王氏知道徐家从不与人结仇,此次盗匪只为钱财而来。她找到道上的中间人,甩出大把钱财,赎回了丈夫。
不过,徐有勉没有妻子老成,与绑匪争执被打成了重伤,第二年去世了。当时徐霞客18岁。
在父亲的影响下,徐霞客也爱上了游山玩水,可是没学会父亲经营家业的本领。王氏了解儿子,在儿子结婚成家后,她帮儿子打理家财。
徐霞客依然酷爱读书,但他不去科考,只顾游山玩水,不问家事,乡邻们也觉得他不务正业。但王氏支持儿子,跟着徐霞客出了几趟远门,年届80还游览了常州、镇江一带。
徐霞客旅游的脚步停止在去世的前一年,就《徐霞客游记》来看,他21岁开始旅游,56岁去世,游山玩水二十多年,实际上从小就爱旅游的他,时间肯定不止这些。
他游玩习惯写日记,购买特产,带回给老母亲。榔梅果是明朝皇家专用的贡品,一般人吃了要杀头,徐霞客游玩武当山,通过贿赂弄到了八颗,给母亲祝寿。
以太和榔梅为老母寿。
他敢记录在日记里,也就没指望这日记名扬后世。徐霞客有钱,身体好,身高约在1.8米,体格健壮,攀崖探路都可以。
古代旅游的名山大川,不像现在开发配套设施齐全,吃住行,只要付钱都有,那时,可能是荒山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因此,徐霞客也不是独自一人上路,他是结伴而行,一群人,衣服、食物、锅碗瓢盆,生活用品齐全,还得带上江南的工艺品,旅途中与人相互馈赠一二。役夫多时得有十来人。
可能很多人眼中的“穷山恶水”,在徐霞客眼中,就是奇山异水,顶级景色,不容错过。他的叔父、族兄也有爱好旅游的,也会和徐霞客一起。
顾行是一个陪徐霞客旅行时间最长的仆人,风餐露宿、面对歹徒,从不退缩,但是万里远征云南三年,让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归去遥遥无期,不辞而别回来了。徐霞客回来也没有怪他,这旅途一般人确实受不了。
徐霞客出名后,地方官给他开介绍信,走官道,旅途稍微方便些。
云南鸡足山是他人生最后一趟旅行,在鸡足山,徐霞客已经病重,是当地土司把他送回江阴,半年后去世,终年56岁,临终手里捏着旅行带回来的奇石。
徐霞客一生不挣钱,只管花钱旅游,是有庞大的家中财力支撑,一生做着自己喜爱的事。
↻╢明朝最牛驴友徐霞客,他哪来的钱到处旅游?
徐霞客的旅游可以分两个阶段,最后四年的“万里遐征“算一个阶段,之前的旅游算一个阶段,他的旅费也有不同的解决方式。
吴叔最近专注于写作《徐霞客游云南那些事儿》,很愿意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一、”万里遐征“之前游历旅费的解决主要靠自己:
徐霞客从自20岁游太湖开始,前期旅游历时近30年,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北京、陕西、山西、江西、福建、广东、湖北等省市。这个主要是家乡周边省份。
这个时期徐霞客旅费的解决和我们今天的假日旅游差不多,主要靠自己。徐霞客有个还算殷实的家,尽管家道中落,但还有是个小地主家庭、家里面还有纺织作坊。尤其是有个支持他四处游历、又持家有方的伟大的母亲。
所以,前期徐霞客旅游旅费的解决主要靠家庭收入。
二、“万里遐征”是真穷游,旅费解决主要靠朋友:
徐霞客从崇祯九年至崇祯十三年(1636-1640)为后期,完成了西南万里遐征。这个时候,徐霞客的母亲已经去世了,他也是担心年老再不游历恐怕再也完不成计划,算是没有怎么准备好就上路了。
这次游历时间长、危险性大,尤其到的是蛮夷之地的西南地区,在交通、通讯都不发达的古代,困难太多了。就算有钱,也不可能带着走路啊!更何况经历了湖南衡阳的”湘江浩劫“之后,徐霞客用家里的地租收入做抵押筹措旅费,家庭对他的资助已经指望不了。
接下来徐霞客在解决旅费方面的手段可谓是花样百出。有占公家便宜的时候,比如说在广西利用官方朋友赠送的马牌,沿途驿站接待的;有蹭吃蹭喝的时候,比如说徐霞客沿途到访、住宿了很多寺庙,基本都是免费的。
当然,最多的是徐霞客以一种“因友及友”的方式,认识沿途的各种朋友,有乡绅富户、有文人名士、有官方新老故旧。这些各色朋友或者提供接待、或者赠送物品、或者资助金钱、或者介绍下一段行程的朋友,用这样传递的方式维系着徐霞客的旅游。
难得的是,徐霞客身上有种独特魅力,能够和各路朋友、各色人物好好相处,获得他们的帮助、友谊,甚至成为生死之交,比如说丽江木土司。
以上回答只是吴叔个人观点一家之言,如果对你有帮助,记得点个赞、评论区说几句!
另外:
由于《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学著作,再加之历史变迁,说实话晦涩难懂。吴叔最近写作并在今日头条独家首发连载的《徐霞客游云南那些事儿》以一种轻松、幽默、谐趣的方式,解读徐霞客《滇游日记》,是“一段读得懂的万里遐征、一本读得爽的霞客日记”。有兴趣请关注本头条号:吴叔滇游记。
≏┪明朝最牛驴友徐霞客,他哪来的钱到处旅游?
超级“驴友” “穷游”之先驱
1607年的3月29日,徐霞客从家乡的胜水桥头第一次出游,畅游无锡惠山,泛舟太湖。
那一年,他20岁。
之后的34年间,他走遍了当时中国除四川之外的两京十二省,明崇祯九年(1636),徐霞客经过缜密的安排,开始了他的西南之行。
1639年,他来到祖国的西南端——腾越州(今腾冲),这是他人生旅行的最后一站,也是他游历最远的一站。
他真的是一个独来独往的背包客?
明末清初钱谦益《徐霞客传》中所写:“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襥被,不治装、不裹粮”。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作为一个能走遍全国的传奇人物来说那样的说法只是传说而已,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如果说徐霞客是个古代“背包客”,那么他也是一个野外出行经验极其丰富的老鸟,肯定会事先制定详细的出行计划,做好充足的准备。
结伴而行,良好的出行装备、旅伴的互助、充足的盘缠、友人的照顾、有限的交通工具等都大大减少了徐霞客旅行中的困难,为他完成‘背包之旅’创造了条件。
有学者查阅古籍得出:
徐霞客早年游名山大川之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有亲朋好友相伴,如第一次游天台山时有僧人莲舟同行,同时有两个仆人帮忙负担行李;
第二次游天台山和雁荡山时有族兄徐仲昭同行;
游安徽的白岳山、黄山及福建的武夷山时有叔翁徐浔阳同行;
游庐山之时有族兄徐雷门、徐白夫同行;
游福建九鲤湖时有族叔徐芳若同行。
同时徐霞客每一次出行,都是仆人相侍,有时一人,有时两三人。
后期的西南万里之行中,启程之时就有固定的旅伴静闻和尚同行,另外还有两个仆人王二和顾行。
据记载,在湘江遇盗之时,徐霞客被强盗抢劫的箱子就有“竹撞”、“皮厢”、“皮挂厢”、“大笥”等,其所带物品主要有:
食品、生活用品;
书籍、资料;
书信、文稿;
碑刻拓片、抄录碑刻;
沿途所采标本和礼物等几类,其中还包括一些地方官员为他写的推荐信。
可见,如此完善的装备绝非一人之力可以携带的,所以说无论古今,出行能成功都是有计划,有钱钱的!
那么徐霞客泛游万里的经费何来?
徐霞客早期的盘费主要来自家庭支出。
他家世殷富,母亲经营有方,经济基础还是不错的。
但后期的西南之行,行程万里,时间长达4年,且途中三次遇盗,经费就成为问题,其来源应该主要有:
借贷,
地方官的资助,
同乡、朋友的接待和馈赠,
以及沿途居民的免费接待和资助。
当中,丽江太守木增对他的帮助尤大。
所以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老话能传到现在必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这个朋友这得到了帮助,那么下一站去哪里?一定是离这个朋友不太远的地方,因为交通基本靠走嘛,那这个朋友也许会有亲戚朋友在附近,对吧?
好了,朋友写封信啊,拿个信物啊之类的叫下一站的朋友帮助一下咯,如此循环就一直走下去了。
当然别忘了人家老徐前期还是靠自家的家底游的哦,后期嘛常在江湖飘,多少有几个朋友了,也小有名气了,才会如此顺利的。毕竟,世上没有轻松容易的事,有钱还多少危险在路上呢,何况“穷游”?
所以现在还想穷游的小伙伴可以借鉴一下老徐的经验。
不要太天真,川藏公路上穷游女搭顺风车的种种遭遇听得不少了吧?
哈哈,这样的解释你们信么?不信没关系,留言区探讨!
☜➩明朝最牛驴友徐霞客,他哪来的钱到处旅游?
徐霞客和那些揣几千块钱穷游西藏的驴友可不是一个档次的,要介绍徐霞客这个人需要从徐霞客的祖先徐经说起。
徐经是江阴富豪之子,他家富到什么程度呢?徐氏在江阴广置田产,有数万亩土地,连绵数十里,旅人清早出门时,路边是徐氏的田产,一直赶路走到天黑,路边还是徐氏田产。
弘治十二年,已经名动天下的唐伯虎进京赶考。路上遇到同样进京赶考的徐经,当时唐伯虎已经很有名气,徐经对他十分崇拜,两人结伴同行途中,徐经负责所有开销,一路上唐伯虎吃好的玩好的,十分惬意。
这一年的考试,题目十分的难,上万名考生中只有唐伯虎和徐经完全答中。出考场后,唐伯虎很高兴,徐经也很高兴,徐经包下整座酒楼请各位同场士子吃喝。酒宴上喝高了的唐伯虎甚至当众宣称,今科会元非自己莫属。
徐经和唐伯虎两人在客栈里左等右等,并没有等来高中的喜讯。而是一群手持镣铐的差役闯进了客栈,他们二人因为涉嫌科场舞弊被下狱治罪。
经过一番打点运作,虽然没有性命之忧。但处理结果是主考官革职还乡。唐伯虎和徐经终生不得在参加科举。
主考官程敏政革职回家不久后病死。唐伯虎仕途无望,开始了卖画嫖妓的浪子生涯,而徐经回家焚烧了四书五经后继承了家业,开始了他妻妾成群的大地主生活。
科举案后88年,徐经孙子的孙子徐霞客出生于江阴徐氏。
大家都知道王石52岁登珠峰的事情,其实徐霞客出游方式和王石类似,并不是一个人独行。出游的徐霞客不但会带上仆人,还会采取赞助僧人的方式。僧人同样喜欢游历山川,但苦于盘缠不足无法成行。徐霞客带着仆人并包揽费用,僧人充当向导随行。
徐霞客并没有游历全国,主要是在中南部地区,当时中国北方正在经历战乱,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返家后病逝,三年后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崇祯在歪脖子树上上吊,大明王朝就此而亡
------------------
推荐阅读:
战争史上有哪些打了胜仗但实际上败了,而打了败仗实际上胜了的战役?
曹叡一生都在压制司马懿,临死前为何仍命其为辅政大臣埋下祸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