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后为何将不关心政治的老三囚禁致死?
﹟≟雍正登基后为何将不关心政治的老三囚禁致死?
胤祉是不是一个关心政治的人,这一点都不重要。他被雍正囚禁致死,完全就是因为他触犯了雍正的忌讳。
爱新觉罗·胤祉,康熙帝第三子(序齿的第三个儿子)。由于他的文学和书法造诣在康熙众多儿子当中都是最高的,且平日里很少掺和夺嫡之事,因此他便给人一种不关心政治的印象。
但是其实,胤祉是个情商很高的人,他的政治智商也非常的高。
首先,胤祉知道自己是庶子,获得皇位的几率微乎其微,因而他平日里便跟太子胤礽的关系非常亲密。(早做准备)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胤祉觉得机会来了,便向康熙检举揭发了大阿哥胤褆魇咒太子胤礽,素有谋夺储位企图,把胤褆也打入了大牢。
老大、老二先后被废,身为老三的胤祉变成了事实上的老大,夺嫡几率大增。但此时的胤祉依然非常谨慎,不显山不露水,跟老四胤禛一样,只干事实,不掺和夺嫡。
一年后,康熙复立胤礽为太子。胤祉由于不掺和夺嫡,且平日里与胤礽关系和睦,因而博得了康熙老爷子的好感。在太子胤礽复位后,胤祉也被一起晋封为和硕诚亲王。
而因为争储而上窜下跳的老八胤禩,则被康熙打入了“冷宫”。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康熙明确不会再立太子。
不过,虽然康熙已经表示不会再立太子,但皇位终究是要有人来继承的。因而众皇子便希望以成绩打动老爷子,胤祉也是如此。当时他专心著书,由他所主持编修的《律历渊源》让康熙甚感欣慰。因而康熙在他最后的十年中,对胤祉都非常关照。
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出,胤祉并不是一个单纯潜心治学的人,他所谓的潜心治学,有相当大的功利性,即投其所好,博得老爷子对他的青睐。
(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其实才是真正的老实人。他们一个不通汉学,一个身体有残疾,完全不掺和夺嫡)
那么,像胤祉这么暗中发力,他有没有继位的希望呢?坦白说,他是有希望的。
首先、他文武兼备。当时跟他竞争的对手只有老四和老十四,但雍正的骑射不如他,老十四的文学不如他;
其次、他是事实上的老大。在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被永久圈禁后,康熙已无嫡子,胤祉是事实上的长子;
所以说,胤祉其实有一定的夺嫡几率。
只不过,后来因为“孟光祖事件”,胤祉的形象被摸黑了。康熙为了保护他,同时也是为了敲打他,不要他参与夺嫡。胤祉才主动退出了夺嫡圈子。
孟光祖是胤祉府上的人,康熙末年也就是胤祉最受康熙青睐时,他曾打着胤祉的名号到地方各省如陕西、四川、江西、广西等地活动。收受贿赂。康熙得知此事后,派人将孟光祖捉拿后正法,但也只是将孟光祖处死了事,而没有再去追究孟光祖到底在下面都干了什么。不仅如此,康熙还特意对供职于蒙养斋馆的魏廷珍说,你“每日和三阿哥在一起修书,若有此事,即当以身命保之”。
从康熙的处理来看,很显然,晚年的康熙并不希望政治斗争牵连太大,特别是牵扯到胤祉身上。
由于“孟光祖事件”没有进一步追查,所以胤祉到底有没有派人去下面争取地方大员的支持,尚难定论。
不过孟光祖作为胤祉府上的属人,在下面活动了好几年,胤祉说自己一点都不知道,恐怕也是说不过去的。
总体而言,胤祉虽然没有很明显的表现出要争夺储位的迹象,也许他心里也清楚康熙对自己的定位,因而便一直是以学者的形象出现。但是在康熙的最后十年中,胤祉始终受康熙的信任,有争储的希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雍正即位后,对于胤祉的真实为人,雍正心里也没底。于是,出于对他的戒备,雍正便以他与废太子允礽关系密切为借口,将他发配到了遵化的东陵为康熙守陵。并且,雍正还伺机剥夺了他儿子弘晟的世子爵位,贬为闲散宗室。
面对雍正的这一系列政治打击,要说允祉在私下里不发点牢骚,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就有了下面的这两封密奏:
主子如此决断以来,未曾降旨,是以允祉并不知晓。今将杀允禩之过落于我身,我情愿承受,主子说我是允禩同党,我也接受。主子圣明,且有上苍为鉴,我若捞取声名,与外人胡言乱语,即让我如允禩一样承受苦难。臣允祉乃一奴才,忝为人兄,竟敢如同主子之手足。主子如何想,谕旨如何言,我就如何遵照而行。此外再无他言。伏乞主子阅讫批还。若无主子圣明奇恩,我岂能存活至今。——雍正四年允祉密奏
不得不说,允祉的文笔确实好,几段话就把自己的责任摘得干干净净,还用近乎于乞求的语气在试探雍正的态度。
后来雍正虽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但是雍正在允祉密折的朱批回复却耐人寻味。
雍正说:圣祖在上,不是我故意怀疑你,而是三哥你原本就是个善于说谎骗人的人。被你骗怕了,我要是不怀疑你,都对不起自己的智商啊。你要是故意骗我,就是对不起皇阿玛!行了,行了,我信任你了,希望下次不要再有这样的“谣言”。
皇考在天之灵,必有明鉴。此是朕一片苦心。只是阿哥原本善于说谎哄人,容忍一切异端,朕稔知此情,怀疑憎恶是实。朕若即称相信,实为欺骗上苍,尔若执意骗朕,即是悖逆于皇考。日月长久,试目以待!阿哥果能如此,不仅多有尔主子弟弟的好日子,朕之福份也才全备。身为亲兄,宜倍加谨恪。——雍正朱批回复
其实从雍正所批的那句:“阿哥原本善于说谎哄人”中便可看出。允祉是不是潜心治学,不关心政治的人,根本就不重要。因为至少在雍正看来,允祉不是善茬子。或许允祉在历史上真的是一个潜心治学,无心于皇位,无心于名利的人,但问题是,雍正皇帝对他不信任!
后来,允祉因为向朝廷官员勒索贿赂,以及对老十三之死缺少哀悼之情,被雍正抓到了弄死他的把柄,将他夺爵并幽禁于景山永安亭。最后,允祉在幽禁处病死。(病死的说法存在疑问)
同时,由于允祉是被幽禁致死的,所以他的十二个儿子都混的比较惨。继承爵位的大宗也只是不入八分辅国公,没有继承爵位的儿子则全部都是闲散宗室。基本上是康熙孙子当中混的最惨的一支宗室。
总的来说,胤祉被搞倒的原因,就在于他对自己的命运看不开。按照汉人的传统,皇位继承遵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就凭他比雍正年长,雍正就不可能放过他,因为他太碍眼了。而他呢?想远离政治,却总是时不时的露脸,太遭雍正嫉恨了。
另一方面,由于他文武双全,并非是百无一用的书生。当年老十四在西北打仗,后方协助康熙处理军务的就是他。(相当于是入过军机的皇子)。而且,他貌似还参与过夺嫡之争。雍正岂能单独放过他一人?
雍正之所以先不动他,主要是因为实在是太忙了。老八、老九、年羹尧、隆科多,这么多人要收拾,一时还顾不到他。等到好不容易把这些人都收拾了,曾静的谣言又冒出来了。等到雍正把《大义觉迷录》发行颁布天下后,再一扭头,原来老三还在啊?然后胤祉就悲剧了。
Ⓠ▶雍正登基后为何将不关心政治的老三囚禁致死?
在九子夺嫡之中,许多人都跳得很欢,只有三阿哥胤祉最不起眼。不过,胤祉表面上倾心于做学问,不怎么关心政治,但他其实就是个伪君子,野心不比别人小。
胤祉其实很出色,无论是念之乎者也还是舞刀弄枪,都可以说是康熙帝众多儿子之中最厉害的一个人,这是康熙帝自己也承认的,所以十分喜欢他。
不过胤祉有个硬伤,那就是母族不给力,因为他的母亲荣妃马佳氏出身一般,跟其他几个参与夺嫡的皇子根本就无法相比。
在胤祉青年时期,康熙帝对他很是看重,而他的表现也十分突出,是除了二阿哥太子胤礽之外,最早展示出超高才华的皇子,因此在21岁的时候就被封为诚郡王。
自从康熙帝四十二年(1703年)索额图被杀之后,康熙帝跟胤礽的父子关系趋于紧张,其他皇子看到了夺嫡的机会,所以纷纷开始组建自己的小团伙。
胤礽心里也很痒痒,但他自知母族弱势,自己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竞争力实在是太弱小了,所以他不得不隐藏自己的意图,转而寻求其他夺嫡的途径。
不得不说,胤祉的政治智商还是很高的,因为他很早就看出来,康熙帝对胤礽有着极大的期望和耐心,不能轻易与其对抗,所以主动跟其交好,在博取康熙帝好感的同时寻找胤礽的软肋。
但胤祉也不疏远跟其他皇子的关系,而是四处交好,因此来麻痹别人,从而隐藏自己的野心。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带着众多皇子巡幸塞外,大阿哥胤褆急着上位,跳出来揭发了太子胤礽的斑斑劣迹,引起了康熙帝的极大不满,认为胤礽无视君父,“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于是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
眼看太子被废,胤褆决定步步紧逼,他竟然建议康熙帝杀掉胤礽,这引起了康熙帝的极大反感。
就在这个时候,作为老三的胤祉,觉得老二胤礽已经倒台了,如果再扳倒老大胤褆,那么他的机会就很大了,所以就向康熙帝揭发胤褆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帝新账旧账一起算,将胤褆给圈禁起来。
不过胤祉并没有表现出急于夺嫡的想法,而是低调行事,小心做人,事事以康熙帝的意见为第一,从不越雷池一步。
胤祉的这个障眼法也十分有效,除了胤禛之外的皇子都觉得他潜心学问,无心夺嫡,所以对他都十分客气,也不把他当做竞争对手。
实际上,随着老大老二的倒台,胤祉的夺嫡几率大大提升,他之所以不急着去争,是因为他对父亲康熙帝很了解,争是没有用的,他只有不露出自身的瑕疵,才有可能登上太子之位。
不过让胤祉没想到的是,胤礽在康熙四十八年被复立为太子了,但好在他跟胤祉的关系比较好,在胤礽被废期间也没有落井下石,康熙帝因此很欣赏他,进封他为诚亲王。
而康熙帝之所以复立胤礽,是因为他发现胤褆对胤礽的很多控诉都是诬陷,而康熙帝也对胤礽有很多误解,虽然胤礽也有些毛病,但康熙帝觉得不能就这么放弃,还得再给他一次机会。
而随着胤礽的复立,老八胤禩也退出了竞争行列,因为当初胤褆上蹿下跳之时,他就在一旁煽风点火,胤褆被圈禁之后,他也遭到了康熙帝的关押,虽然后来被释放,但基本上没有失去了成为储君的可能了。
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因为品行确实不佳,被康熙帝再次废黜,康熙帝也明确表示暂时不再立太子了。
康熙帝虽然不立太子了,但皇子们的争夺却更为激烈了,当时已经形成了以四阿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四爷党了。当然了,胤禩支持的人是胤禛的亲兄弟十四阿哥胤禵。
胤祉虽然势单力薄,但野心还在,只不过他又找到了一个夺嫡的途径,那就是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做文章。
康熙帝是一个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的人,胤祉投其所好,开始编纂一套叫做《律历渊源》的书籍,这本书将律吕、历法、算法三者合为一书,堪称是宏伟巨著,修成之后得到了康熙帝的极大认可。
当然了,胤祉是带着极大的功利性去做这件事的,一种很隐蔽的夺嫡方式。而最后的效果看起来也确实不错,康熙帝十分厚待于他,不但赏赐颇多,还册封他的儿子弘晟为王世子,俸禄跟贝子相同。
事情发展到这个时候,胤祉也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因为他文武双全,才能出众,又是有机会夺嫡的皇子之中年纪最大的一个,并且一切都在向着有利于他的方向发展,所以他最终胜出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然而,胤祉不知道的是,康熙帝心中早已有了储君的合适人选,那就是胤禛。
事实上胤禛走的路子跟胤祉也差不太多,那就是隐藏野心,努力表现自己。
但胤禛的聪明之处在于有两面手段,他将隆科多和年羹尧引为外援,并且治国理政的能力很强,关键是他还极为孝顺,这是康熙帝十分看重的。
而康熙帝之所以对胤祉好,是因为他觉得胤祉就是个搞文学的文人,没有什么野心,所以想要保护他,而不是将其视为储君人选。
一直到康熙帝去世前,他召集众皇子宣布胤禛为皇位继承人,胤祉这才知道自己夺嫡失败了。
不过在胤禛继位为帝之后,没有在第一时间收拾死对头胤禩等人,而是将胤祉发配到康熙帝的景陵去守皇陵,并剥夺了其子弘晟的世子之位,这是为何呢?
胤禛当时发配胤祉去守皇陵的理由是胤祉跟胤礽关系密切,但这个理由显然不充分。
不过康熙帝十六子胤禄说的一番话,倒是值得注意:
胤祉乖张不孝,暱近陈梦雷、周昌言,祈禳镇魇,与阿其那、塞思黑、允(胤)礽交相党附。
胤禄说的话当然不敢违背雍正帝的意思,所以大致代表了雍正帝本人的想法。
胤禄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胤祉性情乖张,不孝顺,跟胤礽,胤禩和允禟是同党,所以才被发配去守皇陵的。
事实上,这话不是没有根据,因为胤祉这个人确实不孝顺,他曾在康熙帝妃子丧期剃头而被处罚,也曾在康熙帝生病期间因为没有表现出悲伤之情而遭到训斥,这一切雍正帝都是知道的,所以他对胤祉一直都没有什么好感。
并且,胤祉虽然在夺嫡斗争中表现得十分低调,但同样表现低调的雍正帝还是看出了他是有野心的,只不过不确定他究竟是想自己夺嫡,还是帮助别人夺嫡。
雍正帝登基之后,因为他立足未稳,胤祉又是唯一一个年纪比他大,且拥有良好口碑和极高声望的皇子,所以他很担心胤祉有什么其他想法,便就找了借口将他给打发去守皇陵去了。
胤祉受到打击,自然知道是因为政治因素,所以他就写了密折给雍正帝,承认了自己跟胤礽和胤禩等人关系密切,但也表达了对雍正帝屈服的意思,言语之间都是卑躬屈膝之意。
主子如此决断以来,未曾降旨,是以允祉并不知晓。今将杀允禩之过落于我身,我情愿承受,主子说我是允禩同党,我也接受。主子圣明,且有上苍为鉴,我若捞取声名,与外人胡言乱语,即让我如允禩一样承受苦难。臣允祉乃一奴才,忝为人兄,竟敢如同主子之手足。主子如何想,谕旨如何言,我就如何遵照而行。此外再无他言。伏乞主子阅讫批还。若无主子圣明奇恩,我岂能存活至今。——雍正四年允祉密奏
雍正帝看了这封奏折,自然是十分受用的,认为胤祉确实是个识时务为俊杰之人,所以打算放过他。
但雍正帝在朱批回复胤祉时说的话却十分耐人寻味,大致意思是说,你是个十分善于撒谎的人,当初就骗取了先帝的信任,后来也将众兄弟也给骗了,我当了皇帝自然不会相信你,但既然你这么说了,我就相信你一次,但不要再继续骗人了。
皇考在天之灵,必有明鉴。此是朕一片苦心。只是阿哥原本善于说谎哄人,容忍一切异端,朕稔知此情,怀疑憎恶是实。朕若即称相信,实为欺骗上苍,尔若执意骗朕,即是悖逆于皇考。日月长久,拭目以待!阿哥果能如此,不仅多有尔主子弟弟的好日子,朕之福份也才全备。身为亲兄,宜倍加谨恪。——雍正朱批回复
话说到这份上,胤祉也是无言以对了,他算是被雍正帝完全看穿了,因为他确实就是个善于伪装自己的人,一直在用谎言来迷惑别人,其实打心底就是个伪君子和野心家。
但实际上,所有参与夺嫡的皇子,包括雍正帝在内,谁又不是野心家呢?只不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胤祉既然失败了,就必须接受被清算的结果。
因为有了雍正帝的原谅,胤祉得此重返朝堂,但雍正帝可没有放松警惕,而是时时刻刻盯着胤祉的一举一动。
不过胤祉在完全坦白自我之后,也不再伪装什么了,既不再潜心搞学问了,也不再装作一副与人和善的样子了,而是开始享受亲王身份给他带去的好处。
雍正六年,胤祉因为向大臣苏克济苏姚贿赂,被人告发,雍正帝借题发挥,剥夺了他的亲王爵位,降为郡王,并将其关押在王府,他的儿子弘晟也被抓到宗人府圈禁。
胤祉的这个做法实在不明智,明知雍正帝对他不放心,还干违法的事情,这不是自己作死么?
雍正八年,雍正帝极为倚重的和硕怡亲王胤祥去世了,在胤祥的葬礼上,雍正帝和众王公大臣都到了,只有胤祉姗姗来迟,并且没有表现出悲伤的面色。
雍正帝原本就对胤祉不孝顺,与众兄弟假装友善感到不满,再加上他这次又对胤祥的葬礼如此不重视,所以雍正帝十分生气,剥夺了他的爵位,将他跟全家人圈禁在景山永安亭。
雍正十年,胤祉去世,享年55岁。
因为胤祉是罪人,所以他的十几个儿子也都混得不怎么样,王爵是不可能继承的,最多就是个不入八分辅国公,其他人基本上都是闲散宗室,胤祉的子孙因此成为康熙帝儿子中混得最惨的一脉。
总体而言,胤祉就不该有非分之想,非要去争夺储君之位,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成为年纪仅次于他的雍正帝的重点防范对象。
胤祉还自以为聪明,他觉得自己可以骗过所有人,但是比他心思更深的雍正帝,应该是很早就知道他是有野心的,所以一上台就开始针对他。
从另一方面来说,胤祉本人算是个文武全才了,又那么让人猜不透,所以他对于雍正帝来说,甚至是个比八阿哥胤禩更危险的人,他又怎么可能夺得过清算呢?
虽然胤祉一度得到了雍正帝的宽恕,但等到雍正帝将胤禩,胤禟,年羹尧和隆科多等人扳倒之后,回头一看胤祉居然还在那儿撒欢,甚至是毫无顾忌地捞钱,这还了得,必须办他,胤祉的好日子因此到头了。
其实,胤祉如果能够收敛行为,放低姿态,老实做人,不再参与政治,他得个善终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奈何他看不清形势,明知道雍正帝死盯着他,还去索贿,简直是作死啊。
♡✩雍正登基后为何将不关心政治的老三囚禁致死?
爱新觉罗·胤祉是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第三子,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的异母兄长。在康熙帝的众多皇子里面,胤祉无论是文学还是书法,或是骑射,都表现得极为突出。论文学,胤祉被康熙派去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可见他有相当的学术功底;论书法,胤祉写的字相当漂亮,一直得到康熙的称赞;论骑射,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胤祉陪同康熙出塞围猎时,胤祉曾经和一向善于骑射的康熙比试过,两人不分上下(估计还是胤祉为父皇留点面子,故意让的)。
但学问好的人未必能成为政治家,就如出色的政治家未必就才高八斗一个道理,胤祉这个人,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野心,他对政治也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只是潜心他的学问。但是,作为年长的皇子,康熙还是有必要让去他历炼一下。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曲阜孔庙修建完成,康熙帝命他和皇四子胤禛一起前去祭祀,这是胤祉参加的规模较大的文化祭祀活动,当时胤祉只有十七岁,而胤禛也才十六岁。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对于众皇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康熙再次亲征噶尔丹,除了太子胤礽留守京师外,其他年长的皇子全部随同出征,二十岁的胤祉奉命掌管镶红旗大营。在击败噶尔丹势力后,康熙帝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第一次册封诸成年皇子,胤祉被封为诚郡王。 但就在第二年,政治上很幼稚的胤祉做了一件傻事,以至于受到康熙的严厉处罚。原来,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三阿哥胤祥的母亲敏妃章佳氏不幸病故。按当时的丧制,母妃去世,皇子们在一百天内不得剃发,但胤祉不知何故,竟在敏妃之丧未满百曰就剃发。康熙知道后十分生气,胤祉因为此事被降为贝勒,王府里自长史以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第一次废黜太子胤礽,康熙帝因为皇三子胤祉与太子胤礽素来关系亲密,召他到驾前询问太子往日的所作所为,事后康熙帝说:“胤祉与胤礽往日虽然关系好,然而却未怂恿胤礽为恶,所以不加罪于他。”可见康熙帝对胤祉还是很信任的。
后来因为皇长子胤褆向康熙提议说由他背负骂名,替父皇将废太子胤礽处死,惹得病中的康熙暴跳如雷,由此一些皇子也被圈禁起来。
在拘禁的时候,胤祉向康熙检举揭发了胤褆买通蒙古喇嘛巴汉格隆,使用“魇胜”巫术谋害太子胤礽的事情,一举结束了胤褆的政治生命。康熙病重的时候,因当时皇长子胤褆和皇次子胤礽都被圈禁,胤祉成了家中长子,而倔强的康熙又不肯就医用药,胤祉便和皇四子胤禛、五子胤祺及七子胤祐,还有胤祉的同母姐姐二公主,他们一起痛哭陈请,为康熙冒死择医,精心照顾病中的父亲。这一点,让康熙感到很欣慰。
在第二年,也就是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决定复立胤礽为太子,皇三子胤祉、四子胤禛和五子胤祺则同时被封为亲王。康熙还颇动感情的说:“自去年九月不幸事出多端,朕深怀愧愤,以致心神损耗,形容憔悴。其他人不过寻常虚语,别无良法。惟贝勒胤祉、胤禛特至朕前痛哭陈请:‘皇父圣容如此清减,不令医人诊视,进用药饵,徒自面前耽延,万国何所依赖!臣等虽不知医理,愿冒死择医,令其日加调治。’” 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太子胤礽再度被废后,康熙对胤祉更加信任,父子关系也相当不错,康熙每年都会去胤祉的私家花园参观一次到两次,和胤祉的家人喝喝酒,聊聊家常。当时能请得动老爷子的,除了胤祉外,也只有皇四子胤禛了。 但奇怪的是,胤祉虽然文化素质高,且文武双全,但康熙似乎并不看好他在政治上的前途。在康熙的眼里,胤祉虽然聪明,但似乎缺乏一种政治家的魄力,而这也许是胤祉的性格至柔所决定的。
当然,也有人认为胤祉其实也是觊觎大位的,只不过不像其他皇子的样咄咄逼人罢了, “孟光祖事件”就是明证。孟光祖是胤祉府上的人,在康熙末年,也就是胤祉最受康熙青睐的时候,曾经打着胤祉的名号,到地方各省如陕西、四川、江西、广西等地活动。按当时的制度,皇子及其属人离开京师的话,等需要批准登记;而孟光祖在地方上行走应当具有勘合(相当于介绍信),地方官府才能给予接待,但孟光祖虽然没有任何证明文件,在各省间依旧是通行无阻,这要是没有地方官员的配合是做不到的。虽然最后康熙只是将孟光祖处死了事,并没有追究胤祉的责任,但这件事却为日后留下了隐患,胤禛继位后连胤祉也一块提防。
雍正帝即位之后,除了十弟和十三弟,对其他的兄弟均下了狠手,包括自己的二哥和亲生弟弟老十四。雍正继位坐稳根基后,对八阿哥削王爵,圈禁,改名为“阿其那”(狗的意思)。对九阿哥更是革去其黄带子,削除宗籍。并定罪状二十八条,并被改名“塞思黑”(讨厌鬼的意思)。连逐渐退出朝政,一门心思编书的胤祉也受到了牵连。毕竟他也是兄长,雍正不得不防。就以“胤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打发到遵化为康熙守陵。而胤祉觉得亲王不该受到这种待遇,心里不痛快,免不了发些牢骚。结果被雍正知道后,被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
☥↱雍正登基后为何将不关心政治的老三囚禁致死?
雍正皇帝在登基后对三阿哥胤祉进行了残酷的打击和迫害,还是因为胤祉参与了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事件。
在“九子夺嫡”中,胤祉是非常坚定的太子胤礽的支持者。
康熙十三年(1674年),太子胤礽出生。然而就在胤礽出生后的两个小时,胤礽的生母,同时也是康熙结发妻子的赫舍里皇后去世。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皇帝将年幼的胤礽安排给自己当时非常宠爱的妃子,荣妃马佳氏抚养。而荣妃马佳氏,同时也是三阿哥胤祉的生母。
所以太子胤礽和三阿哥胤祉,两人非一母所生,但却是一母所养,两人的关系自然非常的密切,日后康熙在安排太子的一些列行动的时候,也会安排胤祉陪同前往,例如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亲征噶尔丹期间病重,就是胤祉陪同着胤礽一起去看望康熙。
而在康熙“一废皇太子”后,正是因为胤祉的努力,让太子胤礽得以复立。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为由,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在这之后,以大阿哥胤褆、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反太子集团表现极为活跃,想将胤礽至于死地,以绝后患。
就是在这样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胤祉始终想着拉自己的这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一把,最终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大阿哥胤褆用“魇镇”诅咒太子的证据。不仅如此,胤祉还帮助胤礽积极做着自我反省,主动承认错误,还与胤礽一起,将所有的罪过全部归咎于“魇镇”之上。再加上此时的康熙对于皇子们争夺嫡位的行为非常不满,同时也不想就此放弃胤礽,最终再严惩大阿哥、八阿哥等人的同时,复立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鉴于在“复立皇太子”的过程中,胤祉的突出表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祉被康熙册封为“和硕诚亲王”,成为最早被康熙册封为亲王爵位的康熙皇子之一。
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胤祉便不再过多的过问政治,而是全心全意的编书。
在此期间,三阿哥胤祉主持编修了《律历渊源》,以及旷世巨作《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胤祉看似不过问政治,但是他的行为确实非常耐人寻味。一方面,他同雍正一样,采取了“不争是争”的策略,雍正是深藏不漏,不争宠,只是埋头做事,进而赢得了康熙的好感,胤祉在胤礽二度被废后也是默不作声的专心著书,可以说于雍正的做法完全一致。而另一方面,胤祉在于众多饱学之士和读书人阶层交好的同时,还与雍正的其他政敌之间保持了非常和谐的关系,特别是十四阿哥胤禵,关系是非常的交好。
也正是因为如此,再加上胤祉曾经与太子胤礽非常特殊而又紧密的关系,在康熙去世、雍正登基后,三阿哥胤祉马上遭到了雍正的疯狂打击,被雍正安排同十四阿哥胤祉一同去看守皇陵。
雍正将三阿哥胤祉圈禁致死,看似是与十三阿哥胤祥有关,但更多的还是康熙皇子之间的矛盾所致。
雍正八年(1730年),怡亲王胤祥去世,在胤祥的葬礼上胤祉迟迟未到,并且毫无忧伤的面色,进而被雍正夺去爵位,并将其全家圈禁在了景山,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在禁所去世。
而将胤祉进行弹劾,并且对胤祉进行议罪执行的,正是在雍正朝中后期开始,被雍正予以重用的胤禄、胤礼等康熙皇子。
胤禄、胤礼等人并没有参与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因而在雍正继位后,得到了雍正的器重与封赏,其权势、地位以及处境自然是远超他们的些哥哥们。
但是就在怡亲王胤祥去世前,雍正将胤祉重新晋封为亲王,这必然会引得胤禄、胤礼等人的警觉,于是发起对于胤祉的弹劾也就在情理之中。
而雍正对于胤祥的感情是人尽皆知,不管是出于愤怒,还是有意而为之,以此为理由除掉曾经的竞争对手胤祉,也算是“名正言顺”。
就这样,胤祉第二次因为胤祥受到的惩罚。早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祉就因为在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去世百日内剃头,被康熙议罪降爵,而这一次,胤祉再一次在胤祥的葬礼上,因为不端的行为受到了雍正的处罚,进而落得一个圈禁致死的解决,不免让人感觉是造化弄人。
≔Ⓝ雍正登基后为何将不关心政治的老三囚禁致死?
俗话说,成者王侯败者寇。历史上,九子夺嫡一场皇位之争,胤祉不仅参与了,而且在争储的手段上很有一套,甚至可以说是在皇子当中最有心机的。胤祉向来温文尔雅,同时他又潜心研究学问,表面上悠然于是非之外,并非有意于皇权。这样表面看来,胤祉确实对雍正没有威胁,那么为什么雍正要将胤祉囚禁致死呢?
原因很简单,一是胤祉不仅不争不抢,还拉拢了一大批文人,所以并没有完全置身于皇位的争斗之外;二是雍正一直觉得三哥胤祉跟他不是一条心,不怎么待见他。
康熙众多皇子中,胤祉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也是康熙最宠爱的皇子。要说论文,文学和书法都是他强项,他的主编的《律历渊源》这本书引入了西方的五线谱。论武他也是不逊色于其他皇子,在骑射方面也是深得康熙的赏识,胤祉曾在围猎过程中,在众多皇子里面的表现出类拔萃,这更令康熙更加欢心。
康熙在世时,胤祉就备受康熙喜欢了。当时的情况是大阿哥被圈禁,二阿哥也被废。此时论年龄,三阿哥胤祉是最年长的儿子,而且康熙经常到胤祉府上逗留,以示宠爱,当然胤祉也是经常捧得康熙欢心,所以雍正是很忌惮他这个哥哥的。雍正即位后,胤祉名改为允祉,他的境遇一落千丈,命运也跟他名字一样随之变化。
胤祉曾与废太子关系亲近
雍正对于他的这个皇兄很忌惮的原因,因为他是最年长的皇子,又很有才华,更颇得康熙的宠爱,在朝堂中跟文人相交甚好。所以对于雍正来说,胤祉既有能力又有资历,他的存在无形中对雍正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康熙第一次废黜了太子胤礽,当时朝局一片混乱,诸多阿哥们对太子位置虎视眈眈,都有夺取储君之位之心。只有胤祉他一直站在太子这边,大阿哥胤禔还使用卑劣手段魇镇太子,胤祉得知告诉康熙,康熙一怒将胤禔夺爵并圈禁,虽说胤禔魇镇太子这种行为很卑劣,但胤祉向康熙揭发兄长,也算是有心机的表现,可见他在争储应该也是动了心思的,并非置身事外之人。在太子胤礽复立时,胤祉也被封为诚亲王。
雍正曾经在奏折上写过“三哥原本善于说谎哄人”大约是说他帮太子打击大阿哥胤禔魇镇太子之事,所以康熙把大哥胤禔圈禁。后来太子又再度被废。这时候三阿哥胤祉论年龄和资历,都是康熙众皇子中最优秀的继承人之一,也是最适合人选。所以在这种权利诱惑的情况下,要说胤祉没一点想法,也说不过去,自然而然地就给对手构成了威胁。
当然,在雍正的兄弟当中,胤祉不算是最坏的人,主要是雍正觉得他城府深,有心机,对这个兄长有所忌惮。雍正觉得这个三哥文才好,又与一帮清流人甚好,随时写点若隐若现的文章,要是写一些对雍正不利的含沙射影的书籍,他的存在怎能让雍正安心?所以这也是将他圈禁到死的原因。
还有其中一条缘由就是三阿哥胤祉曾经跟废太子走的很近,康熙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他是始终站在太子胤礽一边,康熙还亲自问他废太子的情况,因为胤祉与太子关系很亲近,所以康熙也怕他帮太子助纣为虐,了解他并没有参与,康熙也没有处罚他。所以让猜忌心很重的雍正产生了忌惮。
胤祉与雍正有参与过竞争
胤祉是个学霸,学识渊博受康熙赏识。康熙一高兴就封胤祉为诚郡王,当时的雍正远远不及他三哥,雍正只是一个贝勒,而且胤祉在学术上更是得到了康熙的充分信任,这给胤禛带来不少的威胁和压力。之后,康熙封胤祉与胤禛都为亲王,他们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胤祉在争储的手段是有一套的,只不过胤祉把自己包装得很好,比较低调。还有一点可以证明,其实胤祉对皇位是有着觊觎之心。孟光祖事件就可以看出,孟光祖是胤祉的门人,他的门人曾经也到地方活动交流。这些事康熙看在眼里,在康熙看来,胤祉驾御不了属下所做所为的能力,治国的能力比起其他皇子稍有逊色,这一点康熙很清楚。
当时,孟光祖在畅通出行各个地方,地方官既不检查也没人上奏,可见在其主起到了不小的影响力。孟光祖打着胤祉的旗号在各个省地跟大员交流,结交督抚。孟光祖在各个省地活动都好几年了,一直在为胤祉争取地方大员的支持,曾与年羹尧和佟国勷有过礼尚往来。康熙知道后的态度是微妙的:“倘若胤祉有一天受到了牵连,希望你们站出来能为他辩白。”显然,康熙内心并不想对胤祉有参与此事,更不希望胤祉因此而受到牵连。康熙只是杀掉孟光祖,对涉事官员革职处罚,之后再也没有追究此事了。
可想而知,康熙对这个儿子真的非常宠爱。胤祉表面上是学霸,并不代表他对皇位没有动过心思,不在意政治,只是相对其他阿哥来说比较低调。而早在康熙年间,胤祉就已经参与过许多政务了,在康熙征噶尔丹的时候,康熙还让胤祉执掌过镶红旗大营,随一起出征,所以康熙对他的宠爱远远比其他阿哥。
雍正对他实力的忌惮,胤祉落下把柄
主要是胤祉与胤禛不是一条心,众所周知,在古代文人掌握着社会舆论很重要的,他们的言论在当时也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胤禛是一个爱面子的人,肯定怕胤祉把他抹黑。在当时以胤祉的实力想去要“抹黑”一个人,也就一句话的事。
而在雍正推行新政时,刚好就得罪了许多文人,当时对雍正不利的言论比比皆是。所以雍正首先要清理掉这帮文人喷子,而胤祉就是他先要清理的对象。
在雍正六年,有人弹劾胤祉向苏克济索要钱财,而雍正励精图治,对于贪官一律整治,所以雍正以胤祉“无人臣之礼”的理由,先夺取他的爵位,降为郡王,后把他囚禁在自己府上,之后刚恢复自由身的胤祉,雍正又把他幽禁起来,为什么呢?
在十三爷胤祥死时,雍正悲痛万分,胤祉迟迟未到,并且没有一点悲伤的表情,没有看出哀悼之情,十三爷胤祥是雍正的超级铁杆,雍正对胤祥感情深厚,他去世,雍正都悲伤不已,胤祉这样的举动被雍正认为无情无义,兄弟死了,也不伤心,知道胤祉的行为直接犯了雍正的忌。接着庄亲王胤禄等人也上书弹劾他,这更让雍正下定决心清理他了。
都知道雍正对兄弟是出了名的刻薄,不过对于胤祥、胤礼这两个铁杆同盟兄弟,雍正还是顾及兄弟情份加于善待。只要对他不利或者有威胁的对手,都会找理由清理掉。所以雍正打击胤祉,既是对胤祉的能力忌惮,更是对他所作所为极其不满。
这件事也直接成为雍正幽禁胤祉的导火线,新账旧仇一起算,雍正清理胤祉并非偶然,直接给胤祉定十二条大罪,夺了他的爵位,把胤祉幽禁于景山永安亭。两年后,允祉孤独地死在了那里,雍正以郡王之名将他安葬。
结语
实际上,胤祉对康熙心思的揣摩,且对朝局的掌握和判断,都达到了一定的高水平,只是他的运气差了点。在雍正上位时,他是第一个承认雍正皇位的,但只是没表明自己的站队。如果表明站队,主动向雍正上交投名状,雍正会不会像十三爷那样把他当成铁杆同盟,为雍正所用,结局会不会有一线生机?不过话说回来,即便及时上交投名状也未必能逃得过去。正所谓那句话:卿不死,孤不安!
—END—
(图片来源网络)
------------------
推荐阅读:
打败美国注定天方夜谭?为何说军事强大的俄罗斯不可能挑战美国?
下一篇: 俄罗斯为什么不使用武力重新恢复苏联?